江苏省高中化学知识点学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2配套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配套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配套教案
第一课:化学基础概念导入
1. 学习目标: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学习内容:化学的定义、化学元素、化学物质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等基础概念。

3. 学习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2)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化学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3) 知识梳理: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和疑惑,帮助他们建立对化学知识
的系统化认识。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自主探索化学知识,寻找与化学相关的新闻、科技成果等,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注:以上内容仅为教案范本,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2Na+Cl2=2NaCl2Fe+3Cl22FeCl3H2+Cl22HClCl2+H2OHCl+HClOCa(ClO)2+CO2+H2O=CaCl2+2HClO2HClOO2↑+2HCl[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其中,质子数量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中子数量则决定了同一元素不同核素的存在,而电子则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

电子按照能量最低的原则排布在不同的电子层中,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将元素按照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不同排列而成的表格。

周期数等于元素最外层电子层数,主族序数等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共有7个主族和7个副族,以及三个Ⅷ族和一个零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能够显示出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而同一族内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律包括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电负性等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而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则相反,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同一周期内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掌握元素周期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这些性质包括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这种周期性变化实际上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同一周期内的元素性质也存在递变规律。

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它们的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而主要化合价则依次为+1、+2、+3、-4、+5、-3、+6、-2、+7和-1.此外,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单质与水或酸置换、氢化物的化学式、与H2化合的难易、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酸碱性以及变化规律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2019高中化学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 苏教版必修2

2019高中化学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 苏教版必修2

2019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知识网络构建]一、烃的结构和性质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转化关系2019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化学方程式: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三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乙醇 Word版含解析

新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三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乙醇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学案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知识梳理]一、乙醇的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1.分子结构2.物理性质【自主思考】1.能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吗?提示不能。

因为乙醇易溶于水,所以乙醇不能作碘水中碘的萃取剂。

2.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怎样除去乙醇中的水?提示向乙醇中加入无水CuSO4粉末,若有蓝色物质生成,说明乙醇中含有水分;若无蓝色物质生成,说明乙醇中没有水分。

除去乙醇中的水需要加入生石灰吸水,然后蒸馏。

3.如何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提示分别取少许三种液体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水,液体不分层的是乙醇,液体分层且水在上层的是四氯化碳,液体分层且水在下层的是苯。

4.乙醇分子中有几种氢原子?比较—OH和OH-有哪些区别?提示3种氢原子。

OH-和—OH的区别二、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用途1.化学性质2.用途【自主思考】5.如何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提示 根据1 mol CH 3CH 2OH 与足量的Na 反应产生0.5 mol H 2,证明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二甲醚中无羟基,氢原子全部以C —H 键结合,不与金属钠反应。

6.根据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现象,说明铜丝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提示 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由光亮的红色变成黑色物质,说明发生了2Cu +O 22CuO 的反应,将加热的铜丝放入乙醇中时,铜丝由黑色又变成光亮的红色,说明发生了C 2H 5OH +CuO ――→△CH 3CHO +Cu +H 2O 的反应。

反应的实质是铜参加了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铜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三、甲醛与乙醛甲醛、乙醛分子中都含有醛基(—CHO),都属于醛类,甲醛的水溶液常用于种子杀菌消毒、标本的防腐,但不能用于浸泡食品。

甲醛是制造酚醛树脂的原料。

甲醛对人体有害,要注意防止装修材料中挥发出的甲醛气体污染室内空气。

乙醛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可用于生产乙酸、乙醇等。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有机化合物(必修2)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有机化合物(必修2)

单元复习十【章节知识网络】1.有机物分类:2.常见官能团异构:3.各类衍生物结构特点与主要性质一览表:基本类型有机物类别取代反应卤代反应饱和烃、苯和苯的同系物、卤代烃等酯化反应醇、羧酸、糖类等水解反应卤代烃、酯、二糖、多糖、蛋白质硝化反应苯和苯的同系物等磺化反应苯和苯的同系物等加成反应烯烃、炔烃、苯和苯的同系物、醛等消去反应卤代烃、醇等氧化反应燃烧绝大多数有机物酸性KMnO4溶液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等直接(或催化)氧化酚、醇、醛、葡萄糖等还原反应醛、葡萄糖等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烯烃等缩聚反应苯酚与甲醛;多元醇与多元羧酸;氨基酸等与浓HNO3的颜色反应蛋白质与FeCl3溶液显色反应苯酚等5.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6.各种典型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章节巩固与提高】1.(2012·茂名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Cl和CuCl2稀溶液都能使蛋白质变性B.葡萄糖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C.CH3Cl和CH3CH2Br互为同系物D.油脂及其水解产物都不能与金属钠反应【解析】B。

A项中NaCl是轻金属盐,不能使蛋白质变性,故A项错误;B项中葡萄糖是还原性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故B项正确;C项中同系物要求官能团种类和数目都相同,故C项错误;D项中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均能和金属钠反应。

故D项错误。

2.(2012·东北三省模拟)下列四种分离乙醇、乙酸的方案中最佳的一组是()【解析】A。

Na2CO3可以和乙酸反应,同时还能除去水,蒸馏,再加硫酸,生成乙酸,故A项正确;不用盐酸,因为盐酸易挥发。

3.(2012·黄冈模拟)关于有机反应类型的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选项有机反应反应类型A 苯与H2反应生成环已烷加成反应B 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氧化反应C 乙烯使溴的CCl4溶液反应取代反应D 油脂在稀硫酸溶液中加热水解反应【解析】C。

C项中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C项错误。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学基础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学基础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含碳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在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的课程中,有机化学被作为一章进行详细的讲解,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解。

本文将介绍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中的有机化学基础,并进一步讨论和扩展相关的内容。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的有机化学基础一章主要涵盖以下内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官能团和命名、同分异构、光电效应和酚醛树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有机化学的基石。

每个有机化合物都由碳和氢原子以及其他一些元素组成,它们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

在有机化学中,常见的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因此能够与其他原子或基团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合。

官能团是有机分子中功能性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有机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中,常见的官能团包括羟基(-OH)、羧基(-COOH)、醛基(-CHO)、酮基(-C=O-)、酯基(-COO-)等等。

官能团的存在,使得有机化合物具有各自特定的性质,例如,羟基对溶解性和水解性有重要影响,而酮基则决定了有机分子的抗氧化和抗热性能。

命名有机化合物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中给出了一系列命名规则,帮助学生准确地命名和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常见的命名规则包括依据主链、取代基和取代顺序的方式。

熟练掌握这些命名规则对于理解有机化学的进一步内容至关重要。

同分异构是有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拥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中涉及了同分异构的各种情况,例如链式同分异构、环式同分异构和官能团同分异构。

理解同分异构能够帮助学生预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光电效应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电子行为的现象。

在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中,光电效应被用以解释相对论质能方程和光电池的基本原理。

深入理解光电效应有助于学生了解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并认识到光在物理和化学中的重要性。

最后,酚醛树脂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热性和电绝缘性能。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第八章第二节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第八章第二节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第二节化学品的合理使用学习目标导航学习任务1 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NO.1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化学品的分类化学品可以分为大宗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

(1)乙烯、硫酸、纯碱和化肥等属于大宗化学品。

(2)医药、农药、日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等属于精细化学品。

2.化肥的施用(1)常见的化肥: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

(2)合理施用化肥考虑因素:土壤的酸碱性;作物营养状况;化肥本身的性质。

(3)不合理施用化肥的弊端:造成浪费;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水华;影响土壤酸碱性和土壤结构。

3.农药的施用(1)早期的农药:除虫菊、烟草等植物和波尔多液、石灰硫黄合剂等无机物。

(2)新型农药: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有机合成农药。

(3)施用农药对环境的影响①破坏害虫与天敌之间的生态平衡;②造成土壤和作物的农药残留超标;③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微点拨:施用化肥和农药是保障农作物增产、减少农作物损失的重要措施。

NO.2互动探究·提升能力随着现代化工发展,各种化肥、农药的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解决了人类的吃饭问题。

但过度施用化肥、农药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化肥的大量施用,对土壤、水体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土壤肥力下降与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

农药施用不慎则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同时造成环境污染。

如何科学施用化肥、农药,达到既能有理想的作物产量、防治虫害的效果,又能减少或防止对环境的污染,是化学学科不可推卸的责任。

探究1 化肥的合理施用问题1:铵态氮肥能否与草木灰混用?提示:不能。

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施用,会降低铵态氮肥的肥效,因为草木灰呈碱性,两者混合会发生反应:N H4++OH-NH3↑+H2O。

问题2: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提示:化肥在施用过程中某些成分的积累、流失或变化,会造成土壤退化、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的污染。

探究2 农药的合理施用问题3:农药中主要含有哪些非金属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何?提示:农药中常含有F、Cl、S、P等元素。

2020-2021部编本高中化学 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第1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学案 苏教版必修2

2020-2021部编本高中化学 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第1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学案 苏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学习目标:1.能用化学发展史说明并体会人类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是逐步发展和深入的。

2.了解化学科学在人类认识物质世界方面的重要作用。

3.了解化学在合成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4.了解金属活动性与金属冶炼方法的联系,知道金属冶炼的本质。

(重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1.金属的冶炼 (1)金属使用的发展历程(2)写出金属Fe 、Cu 、Al 、Na 的冶炼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①Fe:Fe 2O 3+3CO ――→高温 2Fe +3CO 2,Fe 2O 3+2Al ――→高温2Fe +Al 2O 3。

②Cu:Fe +CuSO 4===Cu +FeSO 4。

③Al:2Al 2O 3=====通电熔融4Al +3O 2↑。

④Na:2NaCl=====通电熔融2Na +Cl 2↑。

2.化学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1)19世纪时的化学科学理论①以道尔顿原子论、分子结构和原子价键理论为中心内容的经典原子分子论的建立。

②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③质量作用定律的提出奠定了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基础。

④尿素的合成,彻底动摇了“生命力论”。

(2)20世纪时的化学科学理论①化学家鲍林提出了氢键理论和蛋白质分子的螺旋结构模型,为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②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使用,实现了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3.人类对酸、碱理论认识的发展(1)阿伦尼乌斯电离学说(2)酸、碱质子理论二、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1.惰性电极电解熔融NaCl与电解NaCl水溶液的比较(1)反应原理:。

(2)合成氨技术对人类的贡献:哈伯等人于20世纪初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产量增长近一倍。

3.合成农药(1)DDT:残留毒性,对环境危害大。

(2)发展方向:研制高效、低残毒、能够被生物降解的新型农药。

4.合成医药(1)阿司匹林[基础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化合态的金属元素被还原时,一定得到相应的金属单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有关烃的计算doc高中化学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有关烃的计算doc高中化学

有关烃的计算知识点1有关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1)若已知一定质量的有机物的物质的量由m M n=求 (2)标况密度法求有机物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22.4(M ρρ=为标况时的蒸气密度) (3)相对密度法求有机物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1122M D M ρρ== (4)通式法求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烷烃:22n n C H + 142M n =+(碳原子数n 已知) (5)利用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求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知识点2有关烃的分子式的确定(1)由相对分子质量结合最简式,求分子式 (2)由相对分子质量结合组成通式,求分子式(3)由相对分子质量结合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分子式:():()::A B N A N B A ⨯==相对分子质量该元素质量分数某原子的个数该元素的原子量质量分数质量分数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原子量B 原子量(4)由n (烃):n (C ):n (H )确定烃的分子式 (5)由化学方程式的关系式或差量法确定分子式 知识点3烃完全燃烧时的耗氧规律(1)等物质的量的烃()x y C H 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的大小取决于4y x ⎛⎫+ ⎪⎝⎭的值,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大。

(2)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的大小取决于该烃分子中氢的质量分数(或氢原子数与碳原子数的比值),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大。

(3)最简式相同的烃,不论它们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以及燃烧生成的22CO H O 和的量均为定值。

知识点4由燃烧方程式222()42x y y yC H x O xCO H O +++点燃进行计算、推理,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1)当温度低于100℃时,气态烃燃烧前后气体总体积的变化为14y+(2)当温度高于100℃时,气态烃燃烧前后气体总体积的变化为14y-若y=4,燃烧前后气体总体积无变化; 若y <4,燃烧后气体总体积减少 叵y >4,燃烧后气体总体积增大。

由以上分析可知烃类燃烧前后气体总体积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无关,主要取决于分子中氢原子的数目及水的状态(如果高烃的混合物平均分子式为x y C H ,再根据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求出y ,再由十字交叉法求出混合物中各种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高中化学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学案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学案苏教版必修2

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目前发现,向海藻的生存环境中加入指定酶,能抑制海藻产生糖,从而使其转向生产氢能。

近年来,我国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都制定了氢能发展规划,把发展氢能作为21世纪新能源的战略目标。

按照美国氢能技术路线图,到2040年美国将走进“氢能经济”时代,氢能将取代化石能源成为广泛使用的终端能源。

1.了解利用太阳能的几种常见方式。

2.了解利用生物质能开发沼气和乙醇燃料的途径和方法。

3.简单了解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利用的现状,了解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广阔前景和尚未攻克的一些技术难题以及氢能源开发的价值与方向。

4.认识开发、利用高效、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太阳能的利用1.太阳能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则是指太阳能的直接转化和利用。

2.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体内的叶绿素相当于一个小型工厂,它在太阳光作用下,把CO2、H2O转化为葡萄糖,进而生成淀粉、纤维素等,从而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1)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方程式:6CO 2+6H 2O ――→光叶绿素C 6H 12O 6+6O 2。

(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方程式:C 6H 12O 6+6O 2―→6H 2O +6CO 2。

二、生物质能的利用1.生物质的定义生物质是指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它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由这些生物产生的排泄物和代谢物。

各种生物质都具有一定的能量,称之为生物质能量。

2.生物质能的含义生物质能来源于植物及其加工产品所贮存的能量。

生物质能包括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与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

3.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1)直接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 6H 10O 5)n +6n O 2――→点燃6n CO 2+5n H 2O 。

高中化学必修2第8章第2节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2第8章第2节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学案

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化学品的合理使用1、了解科学施用化肥、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了解常见化学品的分类及成分。

2、了解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使用时注意事项,增强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科学态度,提高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社会责任。

重点: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抗酸药的有效成分验证方案的设计;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功能。

难点: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化学科学的应用价值。

基础有机物知识。

一、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1.合理施用化肥(1) 合理施用化肥的重要性:保证农作物增产,减少农作物损失。

(2) 合理施用化肥考虑因素①土壤,作物。

②化肥本身性质,如硝酸铵受热或经撞击易爆炸,应改性处理后施用。

(3) 不合理施用化肥危害①过量施用不仅浪费,也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如水华等污染现象。

②影响土壤和土壤结构。

2.合理施用农药(1) 农药类别(2) 农药不合理施用的危害【科学·社会·技术】滴滴涕的功与过使害虫对DDT产生抗药性原理:(毒性较低)【思考与讨论】以“农业生产中是否应该继续施用化肥和农药”为题进行小组辩论。

可以参考下列正方和反方的一些观点。

二、合理用药1.药物的分类2.药物在人体内作用方式3.常见药物阿司匹林的制备、功能及不适症状(1) 制备。

(2)功能及不适症状4.合理用药遵循原则及因素(1) 原则:等原则(2)5.滥用药物危害(1) 滥用安眠药或镇静剂、抗生素、兴奋剂对个人机体产生严重的影响。

(2) 吸食毒品对个人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科学·社会·技术】化学与药物设计、合成三、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1.食品添加剂(1) 定义是指为改善和、、,以及、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或。

(2) 分类按来源不同,可分为和两大类。

2.常见的食品添加剂(1)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2)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3)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课堂练习】1.硫酸铵是农村常用的一种铵态氮肥,田间一次施用过多会使植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 )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B.植物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C.植物的根系不能将养分向上运输了D.根系的呼吸作用加剧、释放的能量过多了2.下列现象,不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导致的是( )A.乡村农田周围的小河河水发绿发臭,鱼虾大面积死亡B.长期耕垦的农田出现土壤酸化,土壤板结C.长期耕种的农田重金属元素、有毒物质超标D.城市的空气中PM2.5含量超标,雨水酸度增强3.“六六六”是一种有机杀虫剂,高效、低毒、杀虫活性宽广,其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烃类化合物B.分子式为C6H6Cl6C.该化合物易溶于水D.该化合物对光、空气等表现不稳定,容易降解4.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效低毒,对昆虫具有强烈触杀作用的杀虫剂。

(新人教版)最新版高中化学 专题1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学案 苏教版必修2【经典练习】

(新人教版)最新版高中化学 专题1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学案 苏教版必修2【经典练习】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本专题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用原子或物质结构解释元素或相关物质的性质,其实质是能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典型物质的结构(电子式、结构式等)、典型物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化物)性质的变化规律等,通过知识的类比迁移,推断、比较、解释元素及相关物质的性质。

例析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元素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的2倍,Y的氧化物具有两性。

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周期______族,其单质可采用电解熔融________的方法制备。

(2)这四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3)气体分子(MP)2的电子式为________。

(MP)2称为拟卤素,性质与卤素类似,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 ⅢA氧化铝(或氧化铝与冰晶石混合物)(2)HNO3Mg(OH)2(3)2NaOH+(CN)2===NaCN+NaCNO+H2O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元素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的2倍,则X的原子序数为偶数12、14、16,Y的氧化物具有两性,而短周期中最典型的两性氧化物是氧化铝(Al2O3),再结合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Y为Al,X为Mg,M为C,P为N。

(1)13号元素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铝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ⅢA族。

制备单质铝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或氧化铝与冰晶石混合物)的方法。

(2)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酸性最强的是HNO3,元素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所以Mg(OH)2碱性最强。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高中的化学比初中学习的要难得多,在必修二的化学课本中,我们护接触到很多新的知识点,想要学好这些知识点,我们就要经常熟悉课本,勤复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1化学能与电能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原理(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②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③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①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写出总反应方程式;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全面)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全面)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新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三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糖类 Word版含解析

新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三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糖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学案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建构1.知道糖类的组成、重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2.认识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和特征反应。

3.能够设计实验确认淀粉水解的产物及水解的程度。

[知识梳理]一、葡萄糖1.糖类的组成及其分类(1)糖类组成: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组成大多可以用通式C n(H2O)m表示,过去曾称其为碳水化合物。

(2)糖的分类:糖类可以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不同,划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

(3)你所知道的糖类有哪些?请写出它们的分子式。

答案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分子式都C6H12O6 ; 双糖有蔗糖、麦芽糖,分子式为C12H22O11;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分子式为(C6H10O5)n。

2.葡萄糖(1)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请写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并指明其含有的官能团。

答案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官能团为—OH(羟基)和(醛基)。

(2)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提供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

写出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C6H12O6+6O2―→6CO2+6H2O 。

(3)葡萄糖的银镜反应①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需要配制银氨溶液,实验室如何配制银氨溶液?答案在洁净的试管中先加入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氨水,直到析出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②在上述银氨溶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将试管置于温水浴里加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答案试管内壁有光亮的银镜产生。

(4)按下图要求完成实验:加热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答案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5)由上述两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被弱氧化剂如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

【自主思考】1.为什么人们曾把糖类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符合碳水化合物通式[C n(H2O)m]的有机物是否一定属于糖类?提示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糖类分子组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是n∶2m∶m,即符合碳水化合物的分子通式C n(H2O)m,故人们曾把糖类称为碳水化合物;但符合这一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糖类,如C2H4O2是醋酸而不是糖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高中化学知识点学案(必修2)复习材料一、食品、药品与人体健康1.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人类的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素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它们在人体内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见下表:营养物质食物来源代谢与功能糖类葡萄糖:葡萄等带有甜味的水果、蜂蜜,植物种子、叶和动物血液蔗糖:甘蔗和甜菜淀粉:植物种子和块茎(大米、马铃薯)纤维素:干果、鲜果、蔬菜等糖类是生命的基础能源物质,提供人体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葡萄糖容易被人体吸收并能直接为人体组织所利用;淀粉和蔗糖必须在酶的催化下,先水解为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C6H10O5)n(淀粉)+n H2O n C6H12O6(葡萄糖)。

葡萄糖在人体中的功能:①氧化放能,C6H12O6+6O2→6CO2+6H2O;②合成肝糖元,当血糖低于正常值时,再转变成葡萄糖补充到血液中;③合成肌糖元,供给肌肉运动时使用;④转变成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为葡萄糖,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

它在人体内的作用:①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食物消化和废物排出;②减少有害物质与肠黏膜的接触时间;③预防便秘、痔疮和直肠癌;④降低胆固醇、防治糖尿病。

油脂猪、牛、羊等家畜肉类和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的种子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人体摄入油脂后,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有:①氧化热量,1 g脂肪在体内氧化时放出约39.3 kJ的热量,远高于糖类和蛋白质;②合成人体所需的脂肪,存于脂肪细胞中(相当于“能量”的储存);③合成人体所需的其他化合物,如磷脂、固醇(细胞的主要成分)等;④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和参与胆固醇的代谢等。

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如鸡、鸭、鱼、肉等植物性蛋白质,如谷类、豆类、菌类、蔬菜、水果等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

这些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一部分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包括激素和酶,满足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部分氨基酸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供给人体活动的需要。

另一方面,人体内各种组织蛋白质也不断地分解,生成尿素,排出体外。

高中生每天大约要摄取80~90 g蛋白质。

酶是一类特殊蛋白质,对于生物体内复杂的新陈代谢反应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葡萄糖 C6H12O6、果糖C6H12O6、二者关系:同分异构体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二者关系:同分异构体淀粉(C6H10O5)n纤维素(C6H10O5)n由于n值不等不是同分异构体。

但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检验葡萄糖中含有醛基的方法:加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加银氨溶液水浴后有单质银析出,加新制氢氧化铜的加热沸腾后有砖红色Cu2O沉淀。

如是用淀粉或者纤维素水解必须先向水解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至碱性,再加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构成蛋白质的常见氨基酸大约有20多种,部分氨基酸可在人体内合成;有8种氨基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入,称为必需氨基酸,它们是赖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苏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

2.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性质特点组成元素结构性质特点氨基酸C、H、O、N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具有两性),还能发生缩合反应蛋白质C、H、O、N,有的还含有少量S、P、Fe等分子中仍含有氨基和羧基,并具有螺旋状三维空间结构具有两性,并能发生水解、盐析、变性和颜色反应等氨基酸缩合反应:+→+H2O氨基酸氨基酸二肽蛋白质的性质:①水解——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α—氨基酸。

②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如Na2SO4、(NH4)2SO4等)后,可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

蛋白质盐析后,仍可溶于水,且不影响蛋白质原有性质,可采用多次盐析的方法来分离提纯蛋白质。

③变性——在加热、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酒精、紫外线、X射线等的作用下,蛋白质会发生凝固,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这种变化叫做变性,高温灭菌就是利用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变性后,不能溶于水,并失去生理活性。

④颜色反应——蛋白质可以跟许多试剂发生特殊的颜色反应。

鸡蛋清溶液遇浓硝酸颜色变黄。

⑤蛋白质被灼烧时,产生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可用于鉴别真丝与人造丝。

3.维生素、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极小,但人类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维生素。

人类发现的维生素已有十多种,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D等。

根据溶解性的不同,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常见维生素的生理功能、来源和缺乏症见下表:名称溶解性主要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维生素A (视黄醇) 脂溶性构成视紫红质;维持上皮组织结构健全与完整;促胡萝卜、绿叶蔬菜、玉米、肝、蛋黄、鱼肝油等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干燥维生素C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维生素C还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水溶液中或加热时很容易被氧化。

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每天从食物中获得。

目前,在人体内已经发现60多种元素,其中27种是人的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被称为必需元素(也称“生命元素”)。

根据这些元素在人体中含量的高低,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指含量低于0.01%的元素,如铁、铜、锌、碘、硒、氟等16种元素。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生长和发育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缺少或摄入过多,都可能产生各种不适或病症。

4.优化食品品质的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对于改善食品的外观、增添食品的味道和提高食品的质量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以下几类:着色剂、发色剂、调味剂、疏松剂、防腐剂和营养强化剂等,其作用见下表:食品添加剂通常必须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否则会损害人体健康。

“是药三分毒”,遵照医嘱或按药物说明书使用药物是十分必要的。

二、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1.金属材料的组成与性能、腐蚀与防护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与各成分金属相比,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的性能。

如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大,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

生活中常见的合金有铁合金、铝合金和铜合金等。

使用最广、用量最大的是铁合金。

金属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

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本质上是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包括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两大类。

两者的比较如下: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或合金)跟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原电池反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腐蚀有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所发生的腐蚀一般情况下,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往往同时发生,只是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为普遍、更为常见。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的腐蚀是电化学腐蚀最突出的例子,其反应原理见下表: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电极反应负极正极较强酸性Fe—2e—=Fe2+2H++2e—=H2↑弱酸性或中性Fe—2e—=Fe2+O2+2H2O+4e—=4OH—金属防腐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金属的本性和介质两个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⑴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将金属制成合金,增强抗腐蚀能力。

⑵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如铁器件烤蓝、在金属表面涂上防锈油漆、包上一层塑料层、镀上一层保护膜等方法可使金属与介质隔离,防止腐蚀。

⑶采用电化学保护法,将受保护的金属与更活泼的金属相连,防止腐蚀等。

2.功能各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⑴普通玻璃和水泥的主要成分及用途普通玻璃水泥生产原料纯碱、石灰石和过量的石英石灰石和黏土为主要原料发生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和SiO2硅酸二钙(2CaO·SiO2)硅酸三钙(3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主要性质没有固定的熔点、沸点,只是在某个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水泥具有水硬性,与水掺和、搅拌、静置后容易凝固变硬主要用途在软化状态时可制成各种形状的制品,如玻璃瓶、玻璃杯等;用作建筑材料常被用作建筑材料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SiO2,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等。

钢化玻璃的成分与普通玻璃相同,其机械强度比普通玻璃大4~6倍,抗震裂、不易破碎,破碎后没有尖锐的棱角,常用于制造汽车、火车的车窗等。

⑵光导纤维和新型陶瓷光导纤维简称光纤,是一种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的玻璃纤维,主要成分是SiO2。

光导纤维主要用于通信、信息处理等。

新型陶瓷分为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

结构陶瓷具有硬度大、耐高温等特点,如氮化硅陶瓷(制发动机);功能陶瓷是具有光、电、磁、生物等方面的特性,如生物陶瓷。

3.有机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生活中常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品种繁多,根据性能和用途一般可以分为塑料、纤维和橡胶等。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

塑料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化学性能稳定、绝缘性好、耐摩擦等优点。

根据树脂受热时的特征,塑料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热塑性塑料具有长链状的线型结构(可含支链),受热软化,可反复塑制,能溶于有机溶剂。

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热固性塑料的链与链之间存在共价键,形成体型网状结构,加工成型后变为不溶、不熔状态,无法重复使用。

如脲醛塑料等。

常见的纤维分为天然纤维(棉麻、蚕丝、羊毛等)和化学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

常见纤维的化学组成为:棉麻——纤维素,蚕丝、羊毛——蛋白质,人造纤维——黏胶纤维,合成纤维——线型有机高分子(聚烯烃、聚酯等)。

合成纤维具有优良的性能,如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和不怕虫蛀等,但吸水性和透气性不如天然纤维。

橡胶可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天然橡胶的化学组成是聚异戊二烯。

许多橡胶是线型结构,可塑性好但强度和韧性差,工业上常采用硫化措施将线型橡胶分子转变成为体型网状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良好的弹性和化学稳定性等。

复合材料是由基体材料和分散于其中的增强材料组成的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如:钢筋混凝土、石棉瓦和玻璃钢等。

复合材料中各种材料在性能上取长补短,比单一材料的性能优越得多。

材料正向着复合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复合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用化学知识保护生活环境1.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大气污染物可分为可吸入颗粒物、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CO、碳氢化合物以及氟氯代烷等。

大气污染既危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生长,还会影响地球的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