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近代法国的革命和共和制度

近代法国的革命和共和制度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共和制度的国家之一。
共和制是一种政治制度,其本质是国家权力的民主分配和民主管理。
法国的共和制度源于其历史上的一系列革命,这些革命范围广泛,影响深远,是法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八世纪,法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但是,法国的国内矛盾不断上升,大量的贫困阶层人口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对法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压迫感到不满。
这种不满最终引发了法国大革命。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它是法国和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社会革命之一。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这是法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法国大革命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先后推行了三个不同的政治制度,即君主制、共和制和帝制。
最终,法国决定采用共和制度,这也是欧洲第一次尝试建立共和制度。
法国共和制度在经历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之后,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制度框架。
法国第一共和国时期,提出了人权与国民权的观念,建立了各级代表制和一架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组成的政府体制。
同时,法国也通过《1793年宪法》和其他一些重要法律文件,保障了公民平等和人民自由的权利。
此时期,法国共和制度的制度体系和思想基础被树立起来。
法国第二共和国时期,法国继续完善共和制度。
法国采取了普选制和各级代表制,贵族和教会的特权被逐渐削弱。
法国也实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开创了全民基础教育的先河,普及民间文化,为法国现代文化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此外,法国在科学、技术、农业、工艺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
法国共和制度经过两个象征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共和国时期,最终在第三共和国时期得到了巩固。
在这个时期,法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工商业发展迅猛,文学、美术、音乐等文化艺术也达到了顶峰。
同时,法国的社会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充满活力的特点。
总之,法国的革命和共和制度是法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制度转型,不仅是法国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历史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一、欧洲启蒙运动欧洲启蒙运动是近代史上的一场思想革命,它在18世纪的欧洲迅速兴起并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社会发展。
启蒙运动主张以理性和科学为基础,批判传统的宗教和权威,提倡人权、民主和自由。
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发生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
法国大革命以反对专制君主制度和贵族特权为目标,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产阶级的崛起。
大革命期间,法国国内爆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冲突,最终导致了君主制的终结和法国的民主化进程。
三、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史上最重要的经济变革,它从18世纪末起源于英国,并在19世纪扩展到整个欧洲以及其他地区。
工业革命标志着手工业向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转变,推动了农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职业分工、劳动条件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现代化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是近代史上的重要现象,指的是欧洲列强通过武力或经济手段占领和控制其他地区的行为。
殖民主义时期,欧洲列强在非洲、亚洲和美洲建立了大量殖民地,剥削当地资源并传播西方文化。
帝国主义时期,欧洲列强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扩大势力范围,形成了以英国、法国、德国等为代表的大国竞争格局。
五、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军事冲突,对世界格局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由于政治、经济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而引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通过《凡尔赛和约》等条约对战败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由纳粹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家的侵略行为引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冷战开始,东西方势力对峙。
六、冷战和后冷战时期冷战是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指的是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峙和竞争。
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变革

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变革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不仅彻底颠覆了法国旧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而且也影响了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
本文将从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变革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解析。
一、政治制度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制度变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宪政、共和、帝制。
1.宪政阶段在1789年召开的“三级会议”上,代表们宣布成立了国民议会,并制定了一部《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这标志着法国宪政时代的开始。
随后,国民议会制定了1789年宪法,将三权分立的贵族立法机构废除,建立起代议制国会,并使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合并于众议院。
1789年宪法的颁布,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它不仅扫除了法国封建时代的腐朽政治体制,而且促进了法国现代化的进程。
2.共和阶段1792年,外国的干涉和国内的政治危机,导致法国政局的动荡和混乱。
这一年,法国颁布了第二次宪法,否定了君主专制和等级制,真正建立了代议制的共和国。
在这个阶段,法国政治制度的变革趋于完善,政治民主化的进程逐渐加速,在欧洲范围内掀起了思想和政治的浪潮。
3.帝制阶段1804年,拿破仑成立帝国,结束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共和和革命政治。
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政治制度的变革方向从宪政、共和转向集权化和专制化。
总之,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制度变革,使这个国家由封建专制向现代民主转型。
在此过程中,法国建立了代议制国家机构,形成了法定的权利与自由,为法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文化变革法国大革命不仅在政治、经济层面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带动了法国社会的文化革命。
1.启蒙思想的传播法国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勃朗宁、卢梭等的思想传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他们反对神权和君主专制,提倡理性和民主,促进了新思想的兴起。
2.语言文字的改革法国大革命给予了法语的中心地位,将法语确定为官方语言,还制定了一些语言文字的改革措施,如一律使用姓氏,用于商务和金融的词汇等。
这些措施为法语成为世界语言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法国文化的繁荣和多元化。
社会历史中的社会运动与民主化

社会历史中的社会运动与民主化社会运动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与民主化进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社会历史中的社会运动对民主化的影响,从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角度展开分析。
一、社会运动与民主化的关系社会运动是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历史上的种种社会运动,如法国大革命、美国民权运动、苏联的民主化运动等,都为当时的民主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运动往往是民众为争取权利、自由和公正而进行的努力,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二、历史中的经典案例1. 法国大革命(1789年):作为近代社会运动的开端,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建立了现代民主制度的雏形,为后世的民主化进程树立了榜样。
2. 美国民权运动(20世纪60年代):通过非暴力抗议和社会运动,美国民权运动争取了黑人平等的权利,推动了美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促使《民权法案》的通过和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
3. 苏联的民主化运动(1980年代末至1991年):苏联的民主化运动推动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民主制度的建立,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促进了东欧和中亚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三、不同社会运动的影响1. 政治运动:政治运动往往以争取政治权利和政治制度改革为主要目标,对民主化进程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例如,争取选举权、言论自由和组织自由的运动,都是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社会运动:社会运动涉及到更广泛的社会议题,如环境保护、性别平等、劳工权益等,虽然并非直接与政治体制相关,但对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运动通过促进公民参与和社会变革,间接推动了民主化的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社会历史中的社会运动与民主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社会运动不仅是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民主制度的维护者和发展者。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我们可以期待更多新的社会运动的涌现,为民主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近代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深化探究】 比较《人权宣言》与《独立宣言》
相同点: ① 理论基础: 都以“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 革命权利”等为理论基础; ② 对革命的影响: 都推动革命的进程,都提出革命后新制度 的基本原则; 对后世的影响: 均是西方民主制度史上的重要文献;都对 其它国家的民主法治化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④性质: 均是西方民主制度史上的重要文献。
派别 君主立宪派 时间 阶层 机构
内外 措施 成果
吉伦特派
雅各宾派
1793.6-1794.7 中小资产阶级 国民公会 1、土地政策
结束 事件
政体
革命措施:摧毁封建制度(土地法令) 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无条件地废 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 积极: 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铲除了封建制的基础,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和支持,巩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与政治统 治。使土地变为农民的私有,是一种资本主义 小农制。 局限: ①把大批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影响了工业劳 动力的供应; ②造成农业生产的落后,农民贫困,限制了国 内市场的扩大; ③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工业革命的进程。
1789年7月14日,在用大炮轰断了吊桥铁 链之后,暴民们冲进了巴士底狱。既没有找 到政治犯,也没有找到传说中残暴贪婪的看 守。 巴士底狱总共有八个人,除监狱长外, 有四个假证件贩子,两个精神病患者,及一 个性变态者,此人的性倾向使其父母不得不 把他交给巴士底狱代为看管。 监狱长的职责,是以保姆的身份照料这 些病人。当暴乱者冲进来时,监狱长正在替 一个精神病患者擦口水。他转身示意这些暴 乱者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刺激到病人。 监狱长被杀了。
一、法国大革命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经济: 全国90%以上的土地归国王、贵族和天主教会所 有。…但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阻断了工业劳动力 的来源,而行会制度、工业法规、商业专卖权都 限制了工商业的自由发展。另外,林立的税卡、 混乱的度量衡制度也使商品的流通变得极为困难。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商业贸易持续繁荣,受到封 建制度严重阻碍;
法国民主

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的法国政治发展———政治民主化的视角前言一、政治民主化的分析路径(一)政治发展与政治民主化政治发展的涵义由于研究者的理解不同而各异。
亨廷顿给政治发展下的定义是“现代化的政治性后果”。
派伊归纳了10种对政治发展的理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1)政治发展是工业化社会的特征,非工业化社会竭力追求之。
(2)政治发展就是政治的现代化,就是非现代化社会建设现代化已确立的合理的政治模式的过程。
(3)政治发展是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
(4)政治发展是行政管理和法治的发展,建设有效率的政府是政治发展的中心。
(5)政治发展是公民的政治组织化程度和政治参与程度提高的过程。
(6)政治发展是政治的民主化过程。
(7)政治发展是政治系统获得和运用权力的能力的增长。
虽然不同的研究者对政治发展的概念有种种不同理解,但这些理解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政治发展的基本内容。
[1]罗肇鸿,王怀宁主编.资本主义大辞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97-398页.那么,什么是政治发展?本人认为,它是指不发达政治系统向发达政治系统变迁的过程。
结合法国政治发展历程,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内容:(1)政治发展意味着社会成员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
(2)政治发展意味着政治系统功能的增强。
(3)政治发展与政治分化的程度是一致的。
(4)政治发展包括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
以上几个方面,无论是要求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形成公民文化还是分化政治权力,其实质都与政治民主化有着相同的进程和目的。
就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实践来看,政治发展也主要体现在政治民主化方面。
二、法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及其特点(一)法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征和风格分析在分析法国民主进程的特征之前,有必要对法国民主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作一剖析。
法国18世纪前后的社会历史告诉我们,法国社会当时真有点举步维艰、积重难返的味道。
当时的法国,在政治上是一种典型的中央集权制,这种制度决定了作为王室核心的国王掌握着整个国家的权力,他拥有无限制的行动手段,不受任何力量控制,他是一切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本源。
法国大革命和国家制度的变化

法国大革命和国家制度的变化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类社会变革时期,也是人类社会政治体制变革的标志之一。
它标志着欧洲人类社会从封建残余制向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体制过渡。
在这场革命中,法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塑了法国历史的面貌。
革命前,法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时期,国王拥有无上至高的权力,而平民百姓则毫无权利。
政治腐败,欠税严重,民不聊生,民众对王室的不满和抵抗愈来愈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1791年制定的法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标志着法国向自由民主制度转型。
这部宪法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阅读、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实行三权分立,确立国民议会、法官、行政长官三个政治机构。
法国宪法对于当时的世界政治局势和法国国内政治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标志着法国在历史上实现了从封建君主专制向自由民主制度的政治转变。
此外,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还体现在选举制度等方面。
革命后,各地出现了地方性的选举和组织形式。
重新建立的国民议会是法国革命最重要的制度变化,它代表了广大民意,是反对王权专制的头号力量。
在经济上,革命推翻了封建经济制度,实现了从封建经济制度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变。
法国大革命后,大量废儒士地产、教堂财产被没收,通过国家拍卖在市场上流通。
这一工作结束后,法国成为欧洲最大的小农经济体系之一。
法国大革命在教育、文艺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革命后,法国加强了基础教育,并通过教育制度推动法语统一,促进了法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对古代希腊和罗马的艺术进行了研究和模仿,这种研究称为“古典主义”,对欧洲文艺、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法国大革命为法国和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带来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它开创了法国现代化的进程,也开启了人类社会政治体制变革的新时代。
世界各国民主化历程年表

世界各国民主化历程年表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颁布,标志着现代民主的起源。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民主思想开始在欧洲传播。
1828年:英国通过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进一步民主化。
1867年:加拿大通过《英属北美法案》,开启自我治理的民主历程。
1893年:新西兰成为世界上首个向女性授予选举权的国家。
1906年:芬兰通过法律保障选民全体平等,成为世界上首个实行全民普选的国家。
1918年:英国通过《1918年选举法》,扩大妇女选举权。
1919年:德国通过威玛宪法,开始实行普选制度,民主进程逐渐推进。
1920年:美国通过第19修正案,确保妇女享有选举权。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
194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保障人权与民主的原则。
1950年:意大利成立第一共和国,结束法西斯独裁统治,实行民主政体。
1952年:日本恢复主权后实行民主制度,迈向民主化之路。
1974年:葡萄牙发生“卡内洛主义革命”,结束长期独裁统治,实行民主制度。
1986年:菲律宾成功进行“人民力量革命”,恢复民主制度。
1989年:东欧剧变,柏林墙倒塌,波兰、匈牙利等国家开始民主化进程。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独立后逐步实行民主制度。
1994年:南非进行首次全面民主选举,结束种族隔离,进入多民族民主时代。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实行“一国两制”制度,保障香港的自治和民主。
1999年:东帝汶加入联合国,成为亚洲最年轻的民主国家之一。
2001年:阿富汗结束塔利班政权,开始民主化进程。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开始建立多党制度,实行选举制度。
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埃及、突尼斯等国家推翻独裁统治,迈向民主化。
2022年:世界各国民主化进程仍在继续,民主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
本文简要回顾了世界各国民主化的历程,并通过时间线的方式呈现出来。
它从美国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开始,到如今各个国家在推进民主化进程中取得的成就,呈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民主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试从派别、代表阶层、执政时 间、立法机构、内外政策和成果等 方面,归纳整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 阶段特征。
一、法国大革命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二)大革命的爆发 1、开始标志: 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 2、三个派别统治: (1)君主立宪派
派别
君主立宪派
吉伦特派 雅各宾派
时间 1789.7—1792.8 阶层 大资阶自由派贵族
(一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商业贸易持续繁荣,受到封建 制度严重阻碍; 2、政治: 保持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最 终体现在特权等级与第三等级的冲突上,并逐渐 白热化; 3、思想: 启蒙运动为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
由于宫廷的肆意挥霍,以及连续的对 外战争,致使国库空虚,财政危机严重。 证据表明,1787-1789年间法国不少城镇地 区的失业率高达50%,1789年法国债务总 额达到了46亿弗尔,每年将收入的一半用 于还债。
3、内容: (1) “天赋人权” 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 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意义: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并且成为人民积极参 加革命的推动力。 (2)法制原则: 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通过代 表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作用:法律成为国王个人意志体现的坚决否定,反映了 资产阶级对法治的尊重与追求。 (3)“主权在民”: 国家主权来自国民,一切公民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 一切官职或要职。 作用: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君权和贵族特 权,用资产阶级人权与法制取而代之,为新的社会秩序奠定了 基础。 (4)高度重视人的自由: 公民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 见、信仰的差异而遭受干涉甚至迫害。 (5)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 的确立与发展
第三课
近代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一、法国大革命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经济: 全国90%以上的土地归国王、贵族和天主教会所 有。…但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阻断了工业劳动力 的来源,而行会制度、工业法规、商业专卖权都 限制了工商业的自由发展。另外,林立的税卡、 混乱的度量衡制度也使商品的流通变得极为困难。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商业贸易持续繁荣,受到封 建制度严重阻碍;
【深化探究】 比较《人权宣言》与《独立宣言》
相同点: ① 理论基础: 都以“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 革命权利”等为理论基础; ② 对革命的影响: 都推动革命的进程,都提出革命后新制度 的基本原则; 对后世的影响: 均是西方民主制度史上的重要文献;都对 其它国家的民主法治化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④性质: 均是西方民主制度史上的重要文献。
派别 君主立宪派 吉伦特派 雅各宾派 1793.6-1794.7 时间 阶层 中小资产阶级 机构 国民公会
内外 措施 成果
1、土地政策 2、恐怖政策 3、反击外国干涉 4、1793年宪法 1794.7热月政变 —大革命结束 民主共和制
结束 事件
政体
思考: 什么是恐怖政策?如何评价雅各宾派统 治时期的恐怖政策? 恐怖政策: 经济上:颁布限价法令; 政治上:颁布《惩治嫌疑犯条例》; 评价恐怖政策: 积极:挽救了革命,维护了共和制,使国内局 势稳定下来; 局限: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损害了资产阶级 的整体利益,如限价法令违反了资本主义经济 自由的原则。在形势稳定后继续实行恐怖政策, 最终导致了雅各宾派的分裂和失败。
1789年7月14日,在用大炮轰断了吊桥铁 链之后,暴民们冲进了巴士底狱。既没有找 到政治犯,也没有找到传说中残暴贪婪的看 守。 巴士底狱总共有八个人,除监狱长外, 有四个假证件贩子,两个精神病患者,及一 个性变态者,此人的性倾向使其父母不得不 把他交给巴士底狱代为看管。 监狱长的职责,是以保姆的身份照料这 些病人。当暴乱者冲进来时,监狱长正在替 一个精神病患者擦口水。他转身示意这些暴 乱者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刺激到病人。 监狱长被杀了。
(一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商业贸易持续繁荣,受到封建 制度严重阻碍; 2、政治: 保持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最 终体现在特权等级与第三等级的冲突上,并逐渐白 热化; 3、思想: 保持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最 终体现在特权等级与第三等级的冲突上,并逐渐白 热化; 4、直接原因: 国库空虚,财政危机严重。 5、国际原因: 英国、北美代议制民主制确立并逐步完善。
6、导火线: 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1)1789年5月正式召开; (2)6月宣布是代表全国人民的国民议会,并 单独召开会议; (3)代表发表“网球场誓言”:不制定出宪 法,决不解散。 (4)改名为制宪会议。
(一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商业贸易持续繁荣,受到封建制度严重 阻碍; 2、政治: 保持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最终体现在 特权等级与第三等级的冲突上,并逐渐白热化; 3、思想: 保持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最终体现在 特权等级与第三等级的冲突上,并逐渐白热化; 4、直接原因: 国库空虚,财政危机严重。 5、国际原因: 英国、北美代议制民主制确立并逐步完善。 6、导火线: 根本原因: 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制宪会议 1、八月法令 内外 2、《人权宣言》
机构 措施 成果 结束 事件
政体
《人权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
1、背景: (1)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2)受到启蒙思想、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2、地位: 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文献,局部修改后成为 1791年宪法 的序言,成为 制定宪法 的基本原则。 3、内容: (1)“天赋人权”: 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意义: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并且成为人民积 极参加革命的推动力。
一、法国大革命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二)大革命的爆发 1、开始标志: 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 2、三个派别统治: (1)君主立宪派 (2)吉伦特派 (3)雅各宾派
派别 君主立宪派 时间 1789.7—1792.8 阶层 大资阶自由派贵族 制宪会议 机构
吉伦特派
1792.8-1793.6 工商业大资阶 国民公会
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 义的发展。
一、法国大革命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二)大革命的爆发 1、开始标志: 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
攻占巴士底狱
巴士底狱是一座非常坚固的要塞。它是根据 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命令,按照12世纪著名的军 事城堡的样式建造起来的。到18世纪末期,它成 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监狱。 巴士底狱占地面积约2670平方米,有8座高 约100英尺的塔楼,塔楼间由高24米宽3米的城墙 相连,城墙上还配有15门重炮;城堡四周被一道 宽26米深8米的壕沟所围,只有一个吊桥与外界连 接。它曾一度被视为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 现代的法国历史学家对于“巴士底狱”给予 一些比较中肯的评价:“当时的巴士底狱实际上 是全法国生活条件最好的一个监狱,并且还是巴 黎人民所畏惧的王朝的象征。”
派别 君主立宪派 时间 阶层 机构 内外 措施 成果
结束 事件 政体
吉伦特派
雅各宾派
1792.8-1793.6 工商业大资产阶级 国民公会 经济:颁布新土地法 政治:实行普选 建立共和国 处死路易十六 对外:瓦尔密战役 1793.5底6初巴黎人民 第三次武装起义
民主共和制
一、法国大革命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二)大革命的爆发 1、开始标志: 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 2、三个派别统治: (1)君主立宪派 (2)吉伦特派 (3)雅各宾派
(一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商业贸易持续繁荣,受到封建 制度严重阻碍; 2、政治: 保持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最 终体现在特权等级与第三等级的冲突上,并逐渐白 热化;
(1712-1778)
提 倡
“社会契约论”
“主权在民”
人是生而自由的,国家的起源是由于人们 为了保证自己的自由而彼此缔结的契约。 因此国家的全部主权应该属于人民。
思考: 4.法国著名小说家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 年》描绘了1793年发生在法国的壮观历史场面。 我们从中可能读到的内容有( ) ①法国封建势力在各地发动叛乱 ②雅各宾派专政建立,革命进入激进阶段 ③“热月政变”把罗伯斯庇尔等推上断头台 ④国民公会宣布法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派别 君主立宪派 时间 阶层 机构
内外 措施 成果
吉伦特派
雅各宾派
1793.6-1794.7 中小资产阶级 国民公会 1、土地政策
结束 事件
政体
革命措施:摧毁封建制度(土地法令) 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无条件地废 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 积极: 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铲除了封建制的基础,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和支持,巩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与政治统 治。使土地变为农民的私有,是一种资本主义 小农制。 局限: ①把大批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影响了工业劳 动力的供应; ②造成农业生产的落后,农民贫困,限制了国 内市场的扩大; ③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不同点: ①发表的目的和侧重点不同: 《独立宣言》是为北美独立确立合法 的理论依据,侧重于谴责英王侵害北美人 民天赋权利的罪行;《人权宣言》重在确 立资本主义新制度,重视对“自由”、 “平等”、“法治”的阐述; ②内容和影响不同: 《人权宣言》规定的人权更具体、广 泛,对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和意义更 为深远。
思考: 3、1789年制宪会议颁布法令:“一切公民和 一切财产均应纳税。”这条法令在当时的实际 意义是 A、标志着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B、承认了财产的不平等,维护了资产阶级的 利益 C、否定了特权等级不纳税的特权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