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发酵工艺学

合集下载

食品工艺学食品发酵PPT

食品工艺学食品发酵PPT

PPT文档演模板
食品工艺学食品发酵PPT
以麸皮为原料制醋
以麸皮为主料,用糯米加酒或蓼汁制成醋母 进行醋酸发酵,醋醅陈酿一年,制得风味 独特的麸醋。著名的有四川保宁(今阆中 县)麸醋及四川渠县三汇特醋。
麸 皮
PPT文档演模板
食品工艺学食品发酵PPT
固态法制醋的改进
• 固态发醋法酿醋,由于是利用自然界野生的微生物,所以 发酵周期长,醋酸发酵中又需要翻醅,劳动强度大。目前 已采用纯种培养麸曲作糖化剂,添加纯种培养酵母菌制成 的酒母,进行酒精发酵,再用纯种培养醋酸菌制成的醋母 ,进行醋酸发酵而制得食醋。也有采用酶法液化通风回流 法,将原料加水浸泡磨浆后,先添加细菌α-淀粉酶加热液 化,再加麸曲糖化,糖化醪冷却,加入酒母进行酒精发酵,待酒 精发酵结束,将酒醪、麸皮、砻糠与醋母充分混合后,送 入设有假底的醋酸发酵池中,假底下有通风洞,可让空气 自然进入,利用自然通风及醋回流代替翻醅,并使醋醅发 酵温度均匀,直至成熟。酶法液化通风回流法的产量,出 醋率和劳动生产率均比传统法高。
• 根霉属 用途广泛,能产生淀粉酶,使淀粉转化为
糖,是酿酒工业常用的糖化菌,也引起食品及其制
品霉变。
PPT文档演模板
食品工艺学食品发酵PPT
• 红曲霉属 能合成多 种酶类,如淀粉酶、 麦芽糖酶、蛋白酶, 天然色素,。及其他 生理活性物质,如柠 檬酸、琥珀酸、乙醇 ,常用以酿酒、制醋 、酱油、味精、肉制 品和豆腐乳着色剂。
PPT文档演模板
食品工艺学食品发酵PPT
三、生物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1、乳酸发酵 同型乳酸发酵:发酵产物只有乳酸。同型乳酸发酵菌有双
球菌属、链球菌属(保加利亚乳杆菌),基质主要是己 糖,通过EMP途径产生乳酸。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 丙酮酸后不经脱羧而是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直接被还 原成乳酸。

发酵食品工艺学的意义

发酵食品工艺学的意义

发酵食品工艺学的意义
发酵食品工艺学的意义在于研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产物形成规律,以及相关工艺的控制和优化,从而促进发酵食品的生产和开发。

以下是具体的意义:
1. 生产发酵食品:发酵食品是人类传统的食品之一,如面包、酸奶、啤酒等。

发酵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可以为发酵食品的生产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持,使其在质量、安全和口感等方面得到改良和提高。

2. 创新发酵食品:发酵食品工艺学通过研究微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可以创新开发出新的发酵食品,在提供新产品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健康、营养丰富的选择。

3. 提高食品品质和营养: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以改变食物的化学成分、口味和质地,从而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增加人们对食物的喜好。

另外,一些发酵食品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益生菌等,为人们提供了营养和健康价值。

4. 保护食品安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竞争性生长、产生抑菌物质、调节环境pH等方式,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减少食品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5. 转化和利用废弃物:发酵食品工艺学可以利用有机废弃物作为发酵基质,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代谢活动将废弃物转化为有用
的产物,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负荷。

因此,发酵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对于发酵食品生产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还具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食品工艺学——发酵工艺部分

食品工艺学——发酵工艺部分

一、发酵与酿造1、发酵、发酵工业、酿造的概念发酵: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产品的生物反应过程。

发酵工业:利用微生物生命活动产生的酶,对无机或有机原料进行酶加工(生物化学反应),获得产品的工业,包括酿造工业(食品)和发酵工业(非食品)。

酿造:以食品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产品的生物反应过程。

2、我国发酵食品的工艺特色①采用多种原料,且多以淀粉质原料为主②多菌种混合发酵③工艺复杂,多用曲④多为固态发酵二、葡萄酒酿造工艺1、葡萄酒的分类按酒颜色分: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按糖含量分(以葡萄糖计):干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葡萄酒、甜葡萄酒(按酿造方法分:天然葡萄酒、加强葡萄酒、加香葡萄酒、葡萄蒸馏酒、香槟、汽酒…)2、红葡萄酒的工艺流程→葡萄汁红葡萄的分选→破碎、除梗→加(葡萄重量0.0005%—0.0006%的)SO2糖量的调整→主发酵(酒精发酵)→压榨→调整成分→后发酵(乳酸发酵)→陈酿→成品调配→澄清处理→包装杀菌→成品3、红葡萄酒的工艺操作要点①糖量的调整②容器充满系数一般为80%③压盖④温度控制,一般为25—30℃⑤的添加和补足葡萄汁的循环⑥SO24、红葡萄酒、白葡萄酒的生产工艺区别白葡萄酒选择用白葡萄或浅色果皮的葡萄酿造,红葡萄酒选择用皮红肉白或肉皆红的葡萄进行皮汁短时间混合发酵,然后进行分离陈酿而成的葡萄酒, 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生产工艺的主要区别在于,白葡萄酒是用澄清葡萄汁发酵的,而红葡萄酒则是用皮渣与葡萄汁混合发酵的。

5、SO的作用2杀菌作用、澄清作用、抗氧化作用、溶解作用、增酸作用三、啤酒1、啤酒的分类熟啤、鲜啤、生(纯)啤、特种啤酒(淡色啤酒、干啤)2、发酵机理①可发酵性糖的利用②低分子氮的利用③高级醇的形成④醛类物质的形成⑤酯类物质的形成⑥连二酮的形成⑦硫化物的形成⑧酸类物质的形成3、后发酵的作用②充分沉淀蛋白质,澄清酒①完成残糖的最后发酵,增加啤酒稳定性,饱和CO2S等嫩酒味,促进成熟④尽可能使酒液处于还原态,液③消除双乙酰、醛类及H2降低氧含量。

发酵食品工艺学

发酵食品工艺学

发酵食品工艺学引言发酵食品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食品通过发酵过程进行加工的学科。

发酵食品是人类自古以来便开始使用的食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原料能够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发酵食品工艺学的研究旨在了解并优化发酵过程,使食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口感和健康需求。

发酵食品的定义和分类发酵食品是指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酶或酶源,使原料发生化学变化,改变其组织结构、形状、营养成分及风味的食品。

根据微生物参与发酵的方式和原料的不同,发酵食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非酒精性发酵食品:如酸奶、豆腐等,主要通过乳酸菌或豆腐乳菌等乳酸菌类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2.酒精性发酵食品:如啤酒、葡萄酒等,主要通过酵母菌类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3.醋酸发酵食品:如米醋、苹果醋等,主要通过醋酸菌类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4.纳豆、味噌等食品:利用若干种特定的发酵微生物产生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酶类物质,对原料进行发酵。

5.干酪、木耳等食品:利用某些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对原料进行发酵。

发酵食品的发酵过程发酵食品的发酵过程主要涉及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下面以酸奶为例,介绍典型的发酵过程:原料准备酸奶的原料主要包括牛奶、乳酸菌等。

首先需要在卫生条件下对牛奶进行处理,将其加热到80℃以上,以杀灭可能存在的有害微生物。

添加发酵剂将预处理好的牛奶冷却至适宜的温度(一般为40-45℃),并将乳酸菌发酵剂加入其中。

乳酸菌发酵剂是由生产厂家培养纯净的乳酸菌并制成的。

添加乳酸菌后,需要搅拌均匀。

发酵过程将搅拌均匀的牛奶发酵液放入恒温箱中,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为35-45℃)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利用牛奶中的乳糖产生乳酸,降低pH值。

同时,其他物质也发生一系列的酶解、氧化还原和代谢过程,使牛奶的口感和营养成分发生改变。

停止发酵当酸奶的pH降至适宜的范围(一般为4.0-4.5)时,即可停止发酵。

此时,酸奶的口感酸甜可口,具有一定的保质期。

发酵食品的营养与健康价值发酵食品具有多种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消化系统:发酵食品中的乳酸菌和其他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

发酵食品工艺学课后题答案

发酵食品工艺学课后题答案

发酵食品工艺学课后题答案
一、发酵食品工艺学课后题答案:
1、发酵是什么?
发酵是一种生物或物理转化过程,是指有机物(特别是糖)的化学降
解及二次代谢,微生物对食品原料的分解及产物的形成过程,常产生热、气体及特定的有机酸或醇。

2、发酵有何作用?
1)发酵能增强食品颗粒感,改善口味组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防止食品腐败;
2)发酵能将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发生改变,含量也增加;
3)发酵能使食品变软,减少食品的膨胀,使食品变得饱满,改善口感,增强外观;
4)发酵能改变酸度,有利于细菌和发酵酶的活性;
5)发酵能够在合理的温度和湿度下,达到最大添加剂效果,提高食品
质量和防止食品变质;
6)发酵能对食品中添加的各种抗菌剂杀灭有害细菌,延长食品的贮藏期;
7)发酵能增加食品的美味,增加口感。

3、发酵的过程?
1)发酵物的选择:根据酵母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原料及其他添加剂。

2)酵母菌培养:酵母菌培养剂及其他添加剂按照要求混合搅拌。

3)发酵:将酵母菌接种到食品原料中,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
行发酵,使糖类物质降解,产生酒精、气体及有机酸。

4)发酵产物的分离:滤除发酵内容物中的悬液,分离发酵产物。

5)发酵产物的处理:对发酵产物进行灭菌、所需调味甚至包装操作。

4、常见发酵食品有哪些?
1)营养美味:酱油、糯米酒、发酵牛奶等;
2)果酒饮料:啤酒、白酒、葡萄酒、荔枝酒、甘蔗汁及酸梅汁等;
3)烘焙食品:泡芙、糕点、面包、蛋糕等;
4)保鲜防腐食品:泡菜、腌黄瓜、火腿肠及番茄酱等;
5)蔬菜:茴香、豆腐等。

发酵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发酵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发酵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发酵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发酵食品工艺学是一门关于发酵食品制造过程研究的学科,它研究发
酵食品营养和口感特性。

下面介绍一些发酵食品工艺学中常用的名词:
发酵: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分解食物原料中的有机物质,从而产生
新物质的生物反应过程。

发酵可分为嗜热发酵、嗜冷发酵和中性发酵等。

发酵剂:发酵剂是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它可以在发酵过程中把原料中
的有机物质分解成新的成分,从而获得特殊的食品口感和风味。

发酵温度:发酵温度是指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它可以影响发酵的速度
和效果。

发酵时间:发酵时间是指发酵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它可以影响发酵的
程度和效果。

发酵环境:发酵环境是指发酵过程中的环境,它可以影响发酵的效率
和结果。

发酵气味:发酵气味是指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它可以影响食品的
口感和风味。

发酵液:发酵液是指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它可以影响食品的口
感和风味。

以上就是发酵食品工艺学中常用的一些名词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

1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绪论

2.1 发酵食品中的细菌

细菌发酵
乳制品 风干肠 腐乳 纳豆
发酵蔬菜 鱼制品

主要涉及细菌: 醋酸杆菌、乳酸菌、小球菌、芽 孢杆菌、耐盐杆菌等;
2.2 发酵食品中的霉菌
发酵豆制品 霉菌发酵 酒类
大曲酒 小曲酒 黄酒
腐乳 豆豉 酱 酱油 丹贝 日本豆酱

常用菌:毛霉、曲霉、根霉等;
2.3 发酵食品中的酵母菌
四、传统发酵食品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白酒生产和消费大国;
2014年上半年,我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为2500亿元,同比增 长5.85%,行业实现利润总额为347.71亿元,同比下降 12.14%; 2014年上半年,我国白酒排名前5省区分别为: 四川省17.86亿升, 山东省5.37亿升, 河南省4.87亿升, 江苏省4.23亿升, 黑龙江省2.27亿升。共计占全国总产量的56.48%。
第三个转折点——人工诱变育种和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的 建立; 以动态生物化学和遗传学为基础,将微生物进行人工诱变, 选育高产菌株,实现有选择地大量生产目的产物。 该技术先在氨基酸生产上获得成功,而后在核苷酸、有机酸、 抗生素等其它产品中得到应用。 第四个转折点——将化学合成与微生物发酵相结合,发酵动 力学、发酵的连续化自动化工程技术的建立 针对单纯发酵法的缺陷,利用发酵法生产前体,用化学合成 法得到终产品或反之。 发酵罐的大型化、多样化、连续化和自动化方面。发酵过程 的基本参数包括T、pH、罐压、溶O2 、Eh、空气流量、泡 沫、CO2含量等均可自动记录和控制。(在线测试探头等)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 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 免疫学—预防接种
发明巴氏消毒灭菌法
13
罗伯特 科赫(Robert Koch) (1843-1910) 细菌学奠基人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发酵和酿造,发酵与酿造有何特点?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酿造是指把成分复杂、风味要求较高的辅食佐餐调味品的生产。

发酵与酿造的特点:安全简单、原料广泛、反应专一、代谢多样、易受污染和菌种选育2、发酵与酿造发展的历程(三代五个转折)第一代微生物发酵技术一一纯种发酵的建立为发酵工业的第一个转折点;第二代微生物发酵技术一一深层培养技术中的通气搅拌技术为发酵技术进步的第二个转折点,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则为发酵技术发展的第三个转折点,期间还实现了微生物对化合物的转化,发酵原料的转变成了发酵技术的第四个转折期;第三代微生物发酵技术一一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发展成了发酵工程的第五个转折点。

第二章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1、生产菌为什么会发生退化,如何防止?生产菌发生退化的原因有:有关基因的自发突变,育种后未经很好的分离纯化,培养条件的改变和污染杂菌的影响防止退化的措施:(1)控制传代次数,降低自发突变的几率(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3)利用不易衰退的细胞传代(4)采用有效的保藏方法(5)经常进行分离纯化2、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原理及其适合的对象。

菌种保藏的要求:不死、不衰、不污染,不降低生产性能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点,选用优良菌株,最好是它们的休眠体,人工地创造适合于休眠的环境条件,即干燥、低温、缺乏氧气和养料等,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斜面冰箱保藏法,此法一般可保藏3个月左右,适合于各种菌进行保藏半固体穿刺保藏法,此法可保藏半年左右,适用于细菌、酵母的菌种保藏石蜡油可封存法,可保藏三年左右,适用于各类菌种的保藏砂土管保藏法,可保藏1至数年,适用于产生孢子的微生物的保藏冷冻干燥保藏法,一般可保藏五年以上,适合于各大类微生物的保藏第四章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及设备1、种子扩大培养、对数残存定律、最适稀释率、临界稀释率、CO2效应、菌体的生长比速、维持消耗、倍增时间、发酵热。

食品发酵工艺学

食品发酵工艺学

名词解释1. 发酵工业:经纯种培养和提炼精制获得的成分单纯、无风味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叫发酵工业。

如酒精、抗生素、柠檬酸、氨基酸、酶、维生素、某些色素等。

2. 酿造工业:经自然培养、不需提炼精制、产品由复杂成分构成并对风味有特殊要求的食品或调味品的生产过程。

如黄酒、白酒、清酒、葡萄酒、酱油、醋、腐乳、豆豉、面酱等。

3. 发酵食品:指经过微生物(细菌、酵母和霉菌)或酶的作用,使加工原料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而制成的具有独特风味和特有风格的食品。

4. 白酒:以曲类、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利用粮谷或代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调制而成的蒸馏酒。

5. 酒度:白酒中酒精容量的百分比,也就是酒精的含量。

6. 大曲:大曲酒的糖化发酵剂。

以小麦或大麦和豌豆等为原料,经破碎、加水拌料、压成砖块状的曲坯后,再在人工控制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风干而制成。

7. 小曲:也称酒药、白药、酒饼等,是用米粉或米糠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中草药,自然培养或接种曲母,或接种纯粹根霉和酵母,然后培养而成8. 黄酒:黄酒是以大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或高粱为原料,经蒸料,拌以麦曲、米曲或酒药,进行糖化和发酵制成的各类低酒度(15%)酿造酒9. 煎酒:利用加热的方法将黄酒中的微生物杀死和破坏残存的酶,使黄酒稳定,同时促进黄酒老熟和部分溶解蛋白质凝聚使黄酒更清亮透明的过程。

10. 啤酒:啤酒是以大麦芽(包括特种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二氧化碳的、起泡的、低酒精度(2.5-7.5%) 饮料酒11. 自然选育: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发变异,通过分离、筛选,排除劣质性状的菌株,选择出维持原有生产水平或具有更优良生产性能的高产菌株(目的:保持菌种优良性状的稳定性,尽量减少变异或降低变异退化速度,获得纯种微生物。

)12. 诱变育种:人为地、有意识地将对象生物置于诱变因子中,使该生物体发生突变,从这些突变体中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株的过程。

发酵食品工艺学的意义和价值

发酵食品工艺学的意义和价值

发酵食品工艺学的意义和价值
发酵食品工艺学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科学,其意义和价值在食品工业和人类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发酵食品工艺学的一些主要意义和价值:
1. 食品的品质和口感提升: 发酵过程可以改善食品的质地、口感、香味和口味。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食材中的部分成分被转化为有益的物质,例如有机酸、挥发性化合物等,从而使食品更加美味可口。

2. 增加食品的保质期: 发酵可以产生有益的抑制腐败和有害微生物的物质,同时改变食品的pH值,减缓微生物和酶的活动,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3. 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合成和分解多种物质,增加食品的维生素、氨基酸、胺等营养成分,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4. 改善食品的消化性能: 发酵可以使食材中的淀粉、蛋白质等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消化,提高食品的消化性能,有助于促进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

5. 制备特色食品: 发酵技术可以创造出各种具有特色的食品,如酸奶、酱油、面包、酸黄瓜等。

这些特色食品不仅在口味上独具魅力,而且满足了不同文化和口味的需求。

6. 提高食品加工的经济效益: 发酵工艺可以大大减少原材料的损耗,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发酵技术还可以用于维
1/ 2
持大规模食品生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总体而言,发酵食品工艺学在提高食品品质、延长保质期、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促进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一领域的不断研究和创新有助于推动食品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提高了生活质量。

2/ 2。

发酵食品工艺学

发酵食品工艺学

绪论1、发酵食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制得的食品或者食品配料都可以称为发酵食品(食品原料或农副产品经微生物产生的一系列酶所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及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总和)2、在微生物的发现史上做出重大贡献的是17世纪后叶的列文虎克,他用自制的手磨镜,首次观测到了单细胞生命体——微生物。

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论”,证实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提出了巴氏消毒法。

“曲颈瓶实验”科赫建立了单种微生物分离和纯种培养技术,利用这些技术研究炭疽病时,发现动物传染病是由特定的细菌引起的。

由此得知,微生物和高等植物一样,可以根据它们的种属关系加以明确区分。

布赫纳阐明了微生物的化学反应本质。

发现任何生物又具有引起发酵的物质——酶。

3、四个转折点单种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技术的建立,是食品发酵与酿造技术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

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成为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二个转折点。

人工诱变育种和代谢控制发酵技术是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三个转折点。

化学合成与微生物发酵结合是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四个转折点。

4、发酵食品分类:a、按照产业部门分类:酿酒;传统酿造(酱、食醋、腐乳等);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等);酶制剂;氨基酸;功能性食品(低聚糖、多糖等);维生素b、按照产品性质分类:代谢产物发酵;酶制剂发酵;生物转化发酵;菌体制造5、什么是发酵广义:通过微生物的培养,使某种特定代谢产物或者菌体本生大量累积的过程。

狭义:厌氧微生物或者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能量代谢的一种方式。

第一章1、发酵食品常用微生物:细菌,酵母菌,霉菌A、发酵食品工业常用的细菌:a,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醋酸杆菌b,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丙酸杆菌c,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d,革兰氏阳性球菌:明串珠菌B、发酵食品工业常用的酵母菌:酿酒酵母(用于发酵白酒、葡萄酒等),卡尔斯伯酵母(主要用于发酵啤酒)C、发酵食品工业常用的霉菌:根霉,毛霉(发酵豆制品),曲霉(可生产多种酶制剂)2、3、复壮定义:狭义: 从已经衰退的菌种中分离尚未退化的个体广义: 在菌种未衰退前,分离正突变个体。

食品工艺学:食品发酵

食品工艺学:食品发酵

微生物的自然选育
例:葡萄中酿酒酵母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第3节
需氧否
发酵类型
好氧 厌氧
√ √
培养基
工 业 发 酵 方 式 位置
液态 固态
半固态 深层 表面

间歇或连续
菌种固定与否
分批 连续

补料分批
√ 游离 固定化 单一 √ 混合
菌种单一或混合
一、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

固态发酵 : 是指微生物在没有或几乎没有游离水的 固态的湿培养基上的发酵过程。
培养基、培养设备、空气等的灭菌处理
发酵过程控制 氧 发 酵 补 料 温 度
pH
发酵产物纯化及副产物的处理
发酵产物的提取
(细胞、代谢产物)
副产种选育及扩培技术
一、生产菌种的要求和来源 二、菌种选育的方法
一、生产菌种的要求和来源
1、生产菌种的要求:
种子质量的控制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 培养基、培养条件、种龄、接种量等 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 : 菌种稳定性的检查 ;无杂菌检查

例:生产啤酒酵母菌种子扩培流程
保藏菌种 菌种活化 10mL麦芽汁 250mL麦芽汁 5-10L麦芽汁 100L麦芽汁
25 ℃2天 25 ℃2-3天 25 ℃2天 15-20 ℃3-5天
菌种的活化及扩大培养
种子扩培技术
概念:是指将保存于沙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
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 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放大培养而获得一定 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这些纯培养物称为种子。
种子扩培流程
图 种子扩大培养流程图 1-沙土孢子;2-冻干菌种;3-斜面种子;4-摇瓶液体种子;5-茄子瓶斜面种子; 6-固体培养基种子;7、8-种子罐培养物;9-发酵罐

食品发酵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发酵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发酵工艺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食品发酵过程中常用的微生物?A. 酵母菌B. 乳酸菌C. 黄曲霉菌D. 醋酸菌答案:C2. 发酵食品中产生的乳酸是由哪种代谢途径产生的?A. 酒精发酵B. 乳酸发酵C. 醋酸发酵D. 丁酸发酵答案:B3. 在制作面包时,通常使用哪种微生物进行发酵?A. 曲霉B. 酵母菌C. 乳酸菌D. 醋酸菌答案:B4.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A. 酒精B. 乳酸C. 亚硝酸盐D. 醋酸答案:C5.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是什么?A. 葡萄糖B. 蔗糖C. 乳糖D. 淀粉答案:A6. 哪种发酵方式不涉及微生物的代谢活动?A. 固态发酵B. 液态发酵C. 自发酵D. 酶发酵答案:D7.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哪种反应?A. 糖酵解B. 三羧酸循环C. 酒精发酵D. 乳酸发酵答案:C8. 在制作酸奶时,通常使用的乳酸菌是哪种?A. 醋酸杆菌B. 乳酸链球菌C. 黄曲霉菌D. 酵母菌答案:B9.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酵食品的防腐剂?A. 苯甲酸钠B. 山梨酸钾C. 亚硝酸盐D. 乳酸答案:D10.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哪种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A. 酒精B. 乳酸C. 醋酸D. 谷胱甘肽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_________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人类所需的产品。

答案:生物转化12. 在食品发酵中,常用的温度控制范围是_________℃至_________℃。

答案:20-4513. 发酵食品的保质期通常比非发酵食品长,这是因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物质具有抑制杂菌生长的作用。

答案:有机酸、醇类14. 酵母菌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酒精、二氧化碳15.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_________发酵、_________发酵和混合酸发酵。

发酵食品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发酵食品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 名词解释:发酵、酿造、发酵工业、酿造工业(1)、传统发酵:描述酵母菌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汁产生气泡的现象,或者是指酒的生产过程。

(2)、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

(3)、工业上的发酵:利用微生物在无氧或有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酿造(brewing):我国人们对对一些特定产品发酵生产的特殊称法,是未知的混合微生物区系参与的一种自然发酵。

酿造工业:经自然培养、不需提炼精制、产品由复杂成分构成并对风味有特殊要求的食品或调味品的生产过程。

如黄酒、白酒、清酒、葡萄酒、酱油、醋、腐乳、豆豉、面酱等。

发酵工业:经纯种培养和提炼精制获得的成分单纯、无风味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

如酒精、抗生素、柠檬酸、氨基酸、酶、维生素、某些色素等。

2.发酵食品历史上的几个阶段和重要的转折点天然发酵阶段(古代--)→纯培养技术的建立(1905年--)→通气搅拌发酵技术(1940年--青霉素→抗菌素)→代谢控制发酵(1950年--氨基酸,核酸)→开拓发酵原料时期(1960年--)→基因工程阶段第一个转折点:纯培养技术第二个转折点:深层培养技术第三个转折点:人工诱变育种和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第四个转折点:发酵动力学、发酵的连续化自动化工程技术第五个转折点:DNA重组技术,动、植物细胞发酵,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3.请画出工业发酵的流程示意图。

空气保藏菌种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空气净化处理斜面活化扩大培养种子罐灭菌主发酵产物分离纯化成品4.影响发酵产物生产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有哪几个因素?营养物质的浓度、种类、比例溶解氧浓度氧化还原电位CO2发酵液黏度温度pH值泡沫酶和代谢产物此外,还包括菌体浓度、生长速率、死亡速率、细胞状态等生物学因素。

5.食品发酵的一般流程是怎么样的?各种发酵食品生产工艺上都存在着某些共同点,比如原料的选择、加工、制曲、发酵、后处理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其过程图如下:原料大分子物质降解第一阶段醇类、脂类、有机酸、芳香族化合物等的形成第二阶段产物再平衡第三阶段第二章白酒名词解释:白酒酿造酒蒸馏酒配制酒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高温曲中温曲续渣发酵清渣发酵清蒸混蒸老五甑操作法淀粉糖化滴窖降水滴窖降酸白酒陈酿固态发酵液态发酵堆积发酵双边发酵出酒率勾兑调味白酒是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

食品工艺学食品发酵

食品工艺学食品发酵

食品工艺学食品发酵一、引言食品发酵作为一种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

通过发酵,食品的口味和质地可以得到改善,同时还能提高其营养价值。

食品发酵的过程中,微生物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们通过代谢食物中的糖分和蛋白质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醇类、氨基酸等。

本文将介绍食品发酵的基本原理、常见的食品发酵过程以及其应用领域。

二、食品发酵的原理食品发酵的原理基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在食品发酵过程中,常见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酵母菌主要通过发酵作用将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这种发酵过程称为酒精发酵,常见的应用包括面包发酵、葡萄酒酿造等。

乳酸菌主要通过乳酸发酵将糖分解为乳酸。

这种发酵过程常见于酸奶、泡菜等食品的制作过程中。

醋酸菌则通过氧化乙醇产生醋酸,这种发酵过程常见于醋的制作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会使食品呈现不同的风味和香气。

因此,食品发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品加工技术。

三、常见的食品发酵过程1. 面包发酵面包发酵是一种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的过程。

首先,将面粉和水混合搅拌,形成面团。

然后,将酵母菌加入面团中,使其发酵。

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并使面团膨胀。

最后,将面团放入烤箱中烘烤,使其成为松软可口的面包。

2. 酸奶制作酸奶制作是一种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的过程。

首先,将牛奶加热至适宜的温度,然后将乳酸菌接种到牛奶中。

乳酸菌通过乳酸发酵作用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从而使牛奶呈现出酸味。

最后,将发酵好的酸奶冷藏,即可食用。

3. 泡菜制作泡菜制作是一种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的过程。

首先,将蔬菜(如白菜、萝卜)切块,然后加入适量的盐腌制。

盐会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同时促进乳酸菌的生长。

腌制后,将蔬菜放入密封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和调味料,使其发酵。

乳酸菌通过乳酸发酵作用使蔬菜酸化,并赋予泡菜独特的风味。

四、食品发酵的应用领域食品发酵技术在现代食品加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发酵食品工艺学总结

发酵食品工艺学总结

发酵食品工艺学总结
发酵是一种微生物技术,它也是一种可以改变食品原料和改善食品质量的重要工艺。

发酵是指由于细菌和酵母的活性,在特定条件下,将食品原料中的有机物水解,催化及合成芳香物质等有机物,从而使食品原料产生特殊的功能、口感和酸度。

发酵后的食品质量有所改善,具备许多特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艺参数,调整微生物的活动,使其获得特定的口感、风味和营养价值。

1.条件选择。

发酵食品生产的首要条件是要选择合适的原料,并确定食品的营养成分与期望的产品质量相称。

此外,还应搜集有关发酵过程和发酵产物的有关信息。

2.酵素抑制剂。

由于发酵产物中含有抑制酵母菌活性的物质,为了保证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添加酵母抑制剂,可以选择合适的酶调节剂,如葡萄糖酯酶,能够有效抑制酵母生长。

3.发酵参数控制。

发酵过程应该严格控制发酵温度、时间、pH值、氧气浓度等关键参数,确保发酵的质量过程的可控性。

4.发酵工艺评价。

判断发酵效果的有效方法是通过食品本身保质期的延长程度和它生成的发酵产物含量,发酵产物含量可以通过糖度和pH值测定,并以诸如气体含量,细胞碎片等指标来评价发酵过程的质量。

总之,发酵食品工艺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原料、发酵过程参数控制以及发酵产物及其含量检测上做出适当调整,以获得最佳的发酵食品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发酵工艺学第一章绪论一、食品发酵与酿造的历史1.列文虎克Leeuwenhoek Antoni Van ( 1632-1723 ):成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单细胞生命体-----微生物。

2. 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巴斯德的主要贡献:发明了巴斯德灭菌法。

1861年,巴斯德实验,结束了绵延100多年的争论,把自然发生论赶出了科学界。

1865年,巴斯德受农业部长的重托,解决了法国南部蚕业上遇到的疾病使蚕大量死亡的难题。

发明了狂犬病疫苗,他还指出这种病原物是某种可以通过细菌滤器的“过滤性的超微生物”。

3.科赫(Koch, Robert 1843~1910)科赫的主要贡献:1881年后,创用了固体培养基划线分离纯种法。

建立了单种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技术。

1882年3月24日科赫在德国柏林生理学会上宣布了结核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

单种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技术的建立,是食品发酵与酿造技术的第一个转折点。

4. 20世纪40年代,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成为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二个转折点。

5. 人工诱变育种技术和代谢调控发酵工程技术成为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三个转折点。

6.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DNA重组技术,又大大推动了发酵与酿造技术的发展。

二、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特点以及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一)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特点发酵: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工业原料和工业产品的过程。

通常所说的发酵指生物或离体的酶,不彻底地分解代谢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酿造: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一些特定产品进行发酵生产的一种称谓,通常把成分复杂、风味要求较高,诸如黄酒、白酒、啤酒、葡萄酒等酒类以及酱油、酱、食醋、腐乳、豆豉、酱腌菜等食佐餐调味品的生产称谓酿造。

酿造与发酵的区别:利用生物体或生物体长生的酶进行的化学反应。

与化学工业相比,发酵与酿造工业的特点:安全、简单;原料广泛;反应专一;代谢多样;易受污染;菌种选育发酵技术的两个核心:生物催化剂、生物反应系统第二章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菌种选育的方法有: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

一、微生物菌种选育的理论基础微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的特点:a、微生物由于繁殖速度快、生活周期短;b、微生物由于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大多以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存在;c、微生物大多以无性生殖为主,且营养体多数为单倍体。

诱变育种:人为地将对象生物置于诱变因子中,使该生物体发生突变,从这些突变体中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株的过程。

(一)突变: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变动着得的环境中,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以及染色体组受到环境的作用而改变,这种改变或多或少是永久性的,从生物表型上说是突然发生可遗传的变换,这种变化就称为突变。

自发突变:在自然状况下发生的突变,也称自然突变。

诱发突变:人为地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的突变。

(二)诱变的基本原理1.诱变剂:用来处理微生物并能提高生物体突变频率的这些物理或化学因素成为诱变因素,又称诱变剂。

诱变剂有物理诱变因子(紫外线、X射线)、化学诱变因子(亚硝基胍、亚硝酸、亚硝基甲基胍)生物诱变因子(噬菌体)2. 诱变剂作用机理物理诱变因子诱变机理:快中子、γ射线、β射线产生电离辐射,而紫外线是不形成离子的非电离辐射。

以紫外线为例,紫外线照射后引起的DNA结构改变,DNA强烈吸收紫外线,特别是碱基对,而嘧啶比嘌呤对紫外线更为敏感。

紫外线引起DNA结构变化,是胞嘧啶和尿嘧啶的水合作用以及二聚体形成。

菌种保藏的目的是在一定时间内使菌种不死、不乱,以供研究、生产、交换使用。

基本原则:挑选优良纯种、典型菌种;尽量使用分生孢子,芽孢等休眠体;创造有利于休眠分子的保藏环境;尽可能多的采用不同的手段保藏一些比较重要的微生物菌株。

菌种保藏的方法有:(一)低温保藏法:冰箱保藏法(斜面):低温4℃,适用于各大类,保藏4-6个月,简单。

冰箱保藏法(半固体):低温4℃,避氧,适用于细菌酵母菌,保藏时间为6-12个月,简便(二)甘油悬液保藏法:低温-70℃,需要保护剂(15%-50%甘油),适用于细菌、酵母菌约10年,较简便(三)石蜡油低温保藏法:低温4℃,阻氧,适用于各大类,保藏时间约1-2年,简便(四)干燥保藏沙土管法:干燥无营养产孢子的微生物保藏时间约为10年,简便有效。

(五)甘油管保藏法(六)真空冷冻干燥法:干燥低温,无氧有保护剂,适用于各大类,保藏时间大于5-10年,但繁而高效。

(七)液氮超低温保存:超低温—196℃,有保护剂,适用于各大类,保藏时间大于15年,繁而有效。

第三章微生物的代谢调控理论及其在食品发酵与酿造中的应用代谢调节: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条件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生理机能。

通过调节作用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及能量代谢得到协调和统一,使生物体能更好地利用环境条件来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二、代谢调控的方式(1)调节营养物质透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的能力---通道调节;(2)调节代谢流---通量调节;(3)通过酶的定位以限制它与相应底物的接近---限制其基质有形接近。

三、与代谢调节有关的酶(一)同工酶:又称同功酶,是指催化相同生化反应,但酶蛋白分子结构有差异的一类酶。

(二)别构酶:具有别构作用(或变构作用)的酶。

其分子有活性中心和别构中心,往往是具有四级结构的多亚基的寡聚酶。

(三)多功能酶:分子组成只有一条多肽链,但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催化活力的酶。

一个终产物的过量,在使共同途径第一步反应受到部分抑制的同时,分支途径第一步反应也受到抑制,使代谢沿着其他分支进行。

因此,一个产物的过量不致干扰其他产物的生成。

第二节微生物代谢的协调作用(1)酶活性的激活:指在分解代谢途径中,后面的反应可被较前面的中间产物所促进。

(2)酶活性的抑制:主要是反馈抑制。

反馈抑制:某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即终产物)过量时,这个产物可反过来直接抑制该途径中第一个酶的活性,促使整个反应过程减慢或停止,从而避免了末端产物的过多累积。

反馈阻遏:是指抑制酶的形成是由途径终点产物或其衍生物执行的。

即当代谢的,它就会终产物大量存在并达到一定浓度时,它就会同细胞中早已存在的阻遏物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3)反馈抑制的类型①直线式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②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

书上P63(1)协同反馈抑制:指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才能抑制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的一种反馈调节方式。

(2)合作反馈抑制:指两种末端产物同时存在时,可以起着比一种末端产物大得多的反馈抑制作用。

(3)累积反馈抑制:每一分支途径的末端产物按一定百分率单独抑制共同途径中前面的酶,所以当几种末端产物共同存在时,它们的抑制作用是累积的。

(4)顺序反馈抑制:当E过多时,可抑制C→D,这时由于C的浓度过大而促使反应向F、G方向进行,结果又造成了另一末端产物G浓度的增高。

由于G过多就抑制了C→F,结果造成C的浓度进一步增高。

C过多又对A→B间的酶发生抑制,从而达到了反馈抑制的效果。

这种通过逐步有顺序的方式达到的调节,称为顺序反馈抑制。

酶合成的调节是一种通过调节酶的合成量进而调节代谢速率的调节机制,这是一种在基因水平上(在原核生物中主要在转录水平上)的代谢调节。

凡能促进酶生物合成的现象,称为诱导。

能阻碍酶生物合成的现象,则称为阻遏。

分解代谢物阻遏的典型实例:葡萄糖效应。

葡萄糖效应( glucose effect):又称葡萄糖阻遏或分解代谢产生阻遏作用。

葡萄糖或某些容易利用的碳源,其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某些诱导酶体系编码的基因转录的现象。

(二)酶合成调节的机制1.操纵子是在转录水平上控制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由调节基因(R)、启动子(P)、操纵基因(O)和在功能上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S)组成;调节基因:用于编码调节蛋白的基因。

启动基因:是一种能被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所识别的碱基顺序,它既是RNA多聚酶的结合部位,也是转录的起始点;操纵基因是位于启动基因和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碱基顺序,能与阻遏物(一种调节蛋白)相结合,以此来决定结构基因的转录是否能进行;结构基因则是决定某一多肽的DNA模板,可根据其上的碱基顺序转录出对应的mRNA,然后再可通过核糖体而转译出相应的酶。

一个操纵子的转录,就合成了一个mRNA分子。

调节蛋白是一类变构蛋白,它有两个特殊位点,其一可与操纵基因结合,另一位点则可与效应物相结合。

当调节蛋白与效应物结合后,就发生变构作用。

有的调节蛋白在其变构后可提高与操纵基因的结合能力,有的则会降低其结合能力。

调节蛋白可分两种,其一称阻遏物,它能在没有诱导物(效应物的一种)时与操纵基因相结合;另一则称阻遏物蛋白,它只能在辅阻遏物(效应物的另一种)存在时才能与操纵基因相结合。

三、能荷的调节(P65):当细胞中腺苷酸全部是ATP,能荷为1;当细胞中腺苷酸全部是ADP,能荷为0.5;当细胞中腺苷酸全部是AMP,能荷为0。

当细胞或线粒体中三种核苷酸同时并存时,能荷大小随三者比例而异,三者的比例随细胞生理状态而变化。

能荷在细胞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另外一个度量细胞能量状态的参数是磷酸化位。

磷酸化位=[A TP]/[ADP][Pi]磷酸化位除了腺苷酸外,还决定于无机磷浓度。

磷酸化位与能荷相比,其值变化范围更宽,因此是反映细胞能量状态更加灵敏的指标。

4.巴斯德效应:氧的存在可以使酵母菌细胞进行呼吸作用而乙醇的产量显著下降,即单位时间内消耗速度减慢。

这种呼吸(需氧能量过程)抑制发酵(厌氧能量代谢过程)的现象。

营养缺陷性菌株: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者自然突变失去合成某种营养(氨基酸,维生素,核酸等)的能力,只有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所缺乏的营养因子才能生长的菌株。

抗反馈调节突变菌株:就是指一种对反馈抑制不敏感或对反馈阻遏有抗性,或二者兼而有之的菌株。

在这类菌株中,因其反馈抑制或阻遏已解除,或是反馈抑制和阻遏已同时解除,所以能分泌大量的末端代谢产物。

获得抗反馈调节突变株方法:选育抗代谢类似物的突变株;从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株中获得对途径中调节酶解除反馈抑制的突变株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可通过①控制生物素、油酸、甘油的亚适量,控制细胞膜的合成;②加入青霉素,抑制细胞壁肽聚糖合成中肽链的交联;③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聚氧化乙酰硬脂酰胺),将脂类从细胞壁中溶解出来,使细胞壁疏松,通透性增加。

在IMP发酵中,控制Mn2+(限量)造成细胞膨胀的不规则形态,膜产生异常,非常专一性的膜透性被破坏,核苷酸生物合成补救途径酶系[PRPP激酶、Hx(次黄嘌呤)焦磷酸化酶]及Hx和R5-P都分泌于体外,在体外大量生物合成IMP。

第四章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及主要设备菌种活化与扩大培养是指将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在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