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知觉

合集下载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相互影响,共 同作用,形成我们对世界 的认知和理解。
知觉依赖于感觉提供的信 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组 织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在个体和环境 互动中相互依存,共同发 展。
04
CATALOGUE
感觉与知觉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感觉与知觉在教育中的应用广泛,它们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感知特点 ,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多种方式呈现知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感知需求。
研究感知觉的神经机制,探索大脑如何处理感觉信息,揭示感知 觉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探索机器如何模拟人类的感知和认知 过程,实现机器感知和智能。
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探索感知觉如何影响人类的社 会行为和文化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神经科学研究
颜色知觉
是指个体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 知,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组织性
知觉具有将感觉信息整合成有 意义整体的能力,即使某些部 分缺失或模糊,也能通过整体 来感知事物的完整形态。
在多种感觉信息中,人们会优 先选择某些信致的。
神经元编码机制
研究单个神经元如何编码感觉信 息,揭示神经元放电的规律和感 知觉的内在联系。
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研究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在感知觉 过程中的作用,解析不同功能区 的神经元活动和相互联系。
跨感官整合
研究不同感官之间的信息整合机 制,揭示大脑如何将来自不同感 官的信息整合成完整的感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

因此,要了解人的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必须从感觉、知觉开始。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当人们认识一种事物时,首先认识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温度、硬度等个别属性。

客观事物的这些个别属性通过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中,大脑便获得了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我们也就产生了相应的感觉。

所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而且反映肌体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的状况,如人体的运动、干渴、饥饿、疼痛等内部信息。

感觉是脑反映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个别属性并不能脱离具体的物体而独立存在。

因此,人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作为物体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物体同时被反映的。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属性和物体间关系的经验,而且也形成了物体各属性间关系的经验。

当物体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不仅能够反映这个物体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里将物体的各种属性按其相互的联系和关系整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象,这就是知觉。

因此,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对事物的反映不是指对事物各种感觉刺激的简单总和,而是对事物多种属性和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是比感觉复杂的心理过程。

感觉和知觉虽然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其作用却非常重要。

首先,感知觉是人们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人类的知识无论来自直接经验,或者来自间接经验,都是先通过感知觉获得的。

人类的知识无论多么复杂,也都是建立在通过感知觉而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

没有感知觉,没有直接的经验,就不能认识世界,就不能获得任何知识。

其次,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没有感觉和知觉,外部刺激就不可能进入人脑,人也不可能产生如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 认识。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 知觉以及方位知觉等。

(2)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 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 度的知觉。 通过运动知觉,我们可以分辨物体的静止 和运动状态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 一般按照人所知觉到的各种运动现象的形 成条件,将运动知觉分成真动知觉和似动 知觉两大类。
(二).感觉适应
1、定义: 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 官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二).感觉适应
2、感觉适应的表现: 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二).感觉适应
3、感觉适应的意义 利:有利于减少身心负担;对于我们感知 外界事物、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积极的 意义。 弊:使人丧失警觉性。
7.平衡觉


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 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
8.机体觉


机体觉也叫内脏感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 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 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感觉。
三、知觉的种类

(一)、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
(四).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3、联觉 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 官的感觉和表象的现象称为联觉。
3、联觉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 《荷塘月色》
甜蜜的嗓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 调……
五、知觉的基本特征

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知觉的过程和特点
- 形成知觉的步骤:感觉信息被加工和整合,从而形成有意义的知觉。 - 知觉的主观性和可变性:知觉受个体的经验、态度和期望的影响,因此可能因人而异。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 感觉对知觉的影响:感觉提供了知觉所需的初始信息和原始材料。 - 知觉对感觉的补充和解释:知觉帮助我们理解感觉,将其解释为有意义的经验。
感觉知觉的误解
- 感觉的易被误解性:感觉受到注意力、情绪和预期的影响,可能导致感觉的 错误理解。
- 知觉的主观偏见:个体的知觉可以受到个人偏好、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的影 响。
感觉和知觉的应用
- 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觉和知觉帮助我们认知世界,做出决策, 与他人交流,以及适应环境变化。
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重要过程。感觉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 刺激,而知觉是将这些刺激转化为有意义的经验。
感觉和知觉的定义
感觉是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的过程,而知觉是将这些感觉整合、 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
感觉的过程和组成部分
- 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力、触觉、味觉和嗅觉。 - 感觉传递到大脑的路径:感觉信号经过感觉神经通路传递到大脑,进而被加 工和解释。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四、感觉的分类
❖ (一)外部感觉: ❖ 其中提供位于身体以外具有一定距离处的
事物的信息的感觉又可称为远距离感觉,包括 视觉和听觉。 ❖ 提供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的有关信息 的感觉称为近距离感觉。主要包括嗅觉和肤觉。 ❖ 肤觉又可细分为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
1、视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光 (2)视觉感受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三、感觉的编码(感觉的生理机制)
❖ 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 如光波和声音,这些能量必须通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 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 过程就是感觉编码。
❖ 一种理论叫特异化理论,主张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
传递信息的,有些神经元传递红色信息,有些神经元传递甜味信息,当这 些神经元被激活时,神经系统把它们的分别解释为“红”和“甜”。
讨论:
(五)感觉与知觉间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二、感觉的意义 (一)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让人认识外界物体 的各种属性; (二)感觉保证了有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使人能够 正常生存; (三)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贝克斯顿(Bexton)、赫伦(Heron)、 斯科特(Scott)于1954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Hebb) 实验室进行。P90
❖ 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锥体细胞 :分布于中央窝;
感受物体细节与颜色
棒体细胞 :分布于视网膜边缘;
感受明暗 (3)视敏度:即视力,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细节的能力。 (4)颜色视觉:杨—赫三色说、 黑林四色说(拮抗说) (5)色觉缺失:色弱、色盲 (6)闪光融合 (7)视觉后像:正后像、负后像
2、听觉

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9
第二、内部分析器:内部分析器在人体内部器 官和组织中分布着各种末梢感受器,接受有机 体内部发生变化的信号。同内部分析器相联系 的有机体觉。
第三、运动分析器:运动分析器处于中间地位 。它的末梢感受器在肌肉和韧带内,能提供身 体各器官运动和位置的情况。同运动分析器相 联系的有运动感觉、身体及其各部分在空间移 动和姿势的感觉。痛觉能发出对有机体伤害强 度的信号,它分布在有机体的所有分析器中。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7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 产生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在动物心理进化过程 中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初期,都曾经独立地存在过,但 是在正常的成年人的心理活动中却很少独立存在。在成 年人那里,除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来不及看清物体 、或在实验条件下只要求反映某一属性的时候,才有单 纯的感觉。
当外界接触被阻止时,大脑就即兴创作 ,自己产生刺激。
实验证明,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一定水平的外界刺激。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7
感觉和感觉的意义
感觉(sensation):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 的认识。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 的意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8
感觉的种类
事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属性,它们作用于人的不 同的分析器而产生出不同的感觉。人们的主要 感觉器官就是眼、耳、鼻、舌、身。因此,我 们的感觉也主要有五类: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躯体觉。
依据产生感觉的分析器和它所处的部位,可以 把感觉分为三大类: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相互影响 ,共同作用,形成对 世界的完整认识。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 加工和组织,感觉信 息是知觉的原材料。
感觉与知觉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通过感觉和知觉获取外界信息,进而形成对世 界的认识和理解。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行为的基础,通过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解释,影响个体的行为反 应。
个体能够觉察到的刺激的微小变化量。
差别感受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
02
知觉
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 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 生的,是对感觉信息进行 组织、解释、构建和整合 的过程。
知觉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需要人的大脑参与对感觉 信息的加工和处理。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情感的基础,通过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解释,引发个体的情感体 验和情绪反应。
04
感觉与知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刺激
感觉刺激是引起感觉的物理或化学刺激,如光、声、气味等。它们通过特定的感受器被接 收并转化为神经信号。
感受器
感受器是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殊结构,如眼睛对光线的感受、耳朵对声音的感受等。 感受器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解释。
质量控制
在工业和工程领域中,感觉与知觉原 理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检测和控制 ,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对产品进行快速 、准确的判断,保证产品质量。
在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
心理治疗
通过感觉与知觉的干预手段,如音乐疗法、艺术疗法等,帮 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情绪状态,促进心理康复。
心理咨询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利用感觉与知觉原理,了解患者的认 知和情感状态,采用相应的咨询技巧和方法,帮助患者解决 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知觉和感觉有什么区别

知觉和感觉有什么区别

知觉和感觉有什么区别
1、定义不同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感觉(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最初级的认识过程,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2、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
感觉是人脑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3、生理机制不同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 2、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 感知觉的区别: • 感知觉的联系: • 3、感知觉与知识经验的关系:
4、一般知觉与复杂知觉
• 一般知觉: • 视知觉 • 听知觉 • 嗅知觉 • 味知觉 • 肤知觉
复杂知觉:
• (1)时间知觉 • 是客观事物持续性、速度、顺序性
在人脑中的反映。 • 长短时间知觉——长时估计与短时
• 例:三次考试 王某同学: 甲、甲、乙;李某同学:乙、 乙、甲。王某是意外,李某是侥幸。
四、青少年感知觉的特点
• 1、感知觉的有益性和目的性提高 • 2、感知觉的精确性不断发展 • 3、出现逻辑性知觉 • 4、感知觉的不随意性、片面性、不
稳定性等特点依然存在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 一、感知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 (一)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 运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重视直观教具的应用 • 1、实物直观(通过观察标本、实物、演示性
第二章 感觉与知觉
• 感知觉越生动、越精细,思维、记 忆就会越清晰、越深刻。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 一、定义 • 感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反映。
• 感觉剥夺实验
• 赫布(Hebb,1950)
• 感觉如被剥夺,人的认识活动甚至 心理的健康都会受到干扰。
感觉剥夺试验装置
• 后图:会动的画面
• 总也抓不住的小黑点儿 • • 德国视觉科学家迈克尔·施若夫和E.R.
威斯特于1997年发现勒索闪烁的网格 幻觉。 • 在知觉两个相对立的颜色时,这两种 相对立的颜色导致一种叫做侧抑制的 生理机制,由于在看图的过程中,眼 睛不停的跳动,使得侧抑制不停的产 生,从而使得上图中出现了闪烁的点。

• 观察力的培养: • 1、正确对待儿童的提问。 • 2、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任务、目的。 • 3、做好充分的观察准备。 • 4、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

感觉与知觉

感觉与知觉
感觉与知觉
感觉的定义
知觉的定义
区别与联系
管理学意义
(一)感觉(sense)
1、定义:直接作用于人们
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
属性或个别受主观意识影响
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
(二)知觉(perception)
1、定义:直接作用于人们感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2、特征

产生于大脑 受主观意识影响 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1、共性:二者都是直接作用于感 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产 生的都是主观映象。 2、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 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 3、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成分和基 础;知觉是在感觉之上产生的,没 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四) 管理意义
学习和了解感觉与知觉及
其特征,有助于自觉、主动 地避免工作中由于知觉的偏
差而导致的决策失误,增强
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一、感觉的含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是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对由感觉器官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感觉具有以下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产生是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分析器是由三个部分构成:①外周部分(感受器),接受作用于它的刺激;②传入神经,它们把神经兴奋传递到中枢;③皮层和皮层下中枢,来自外周的神经冲动在这里进行分析和综合。

外部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外感受器),接受各种外部刺激。

内部感受器分布在身体的内脏器官(内感受器)和关节、肌肉、韧带内(本体感受器),接受机体内部变化的信号。

每一种感觉器官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其他感觉。

对每一种感觉器官,适宜的刺激只有一种。

这种不同感官各自接受适宜的专门刺激现象,叫做感觉器官的专门化。

三、感觉的分类(一)外部感觉1.视觉适宜刺激是光。

2.听觉是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

3.嗅觉是由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嗅觉细胞引起的感觉。

4.味觉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5.触压觉刺激物接触到皮肤表面时引起触觉。

刺激物使皮肤变形引起压觉。

6.温度觉包括冷觉和热觉。

低于皮肤温度产生冷觉,高于皮肤温度产生热觉。

7.痛觉不论机械的、化学的、电等各种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产生痛觉。

(二)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是指接受机体本身的刺激,反映个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不同状态的感觉。

1.运动觉又称动觉,是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相对运动进行反应的感觉。

2.平衡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3.内脏感觉又称机体觉,是对个体饥、渴、痛、温等状态的感觉。

四、感觉的意义1.感觉是个体认知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也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成分。

感觉与知觉

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一)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还反映肌体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的状况。

感觉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感觉的意义:1、感觉是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

2、感觉是各种高级、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没有感觉和知觉外部刺激就不可能进入人脑,人也不可能产生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

3、感觉是维持和调节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

如“感觉剥夺”实验。

(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产生则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

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时,在大脑皮层上多个部位形成兴奋中心,扩数后形成暂时联系,从而使我们对事物的关系产生反映,借助于关系反射,人们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二、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

产生感觉神经机构叫分析器,分析器是人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整个神经系统。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三个部分感觉的产生是某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感觉主要是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对由感觉器官提供的各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结果。

知觉是多个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l、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完整。

2、区别:(1)感觉和知觉的内容不同(2)感觉和知觉的产生过程不同(3)赖以产生的因素不同(4)经验在感觉和知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通过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

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通过知觉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整体提示事物的意义。

感觉和知觉的分类一、感觉的种类。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一、感觉画家乔纳森的故事引发我们对感觉的思考P73这部分的任务就是要解释人们身体和大脑如何围绕在我们周围的刺激——视觉、声音等——产生感觉的。

(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的过程,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如:苹果的颜色、形状、甜度、质量等等。

(注意和生活中的感觉概念相区分)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人能认识外界物体的颜色、明度、气味、软硬等;通过感觉我们还能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如饥饿、寒冷等,因而进行自我调节。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人要正常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人们从周围环境获得必要的信息,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给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可以区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工厂的火警报警器要多响工人才能在喧嚣的机器声中听到,飞机控制板上的警示灯要多亮才能看起来比其他灯亮两倍?咖啡中加多少糖才能感觉到甜?左右两只手提不同重量的重物,一边比另一边重多少才能感觉到差别?(二)和感觉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我们看不到空气中的灰尘,落到身上我们也感觉不到,如果灰尘凝结成颗粒,我们就感觉到了。

世博园中的降温设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二者成反比关系。

2、感觉的适应(P75)感觉系统对持续作用的刺激输入的反应逐渐减小的现象。

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明适应”“暗适应”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结果发现,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决定于一个刺激物增加的绝对量,而取决于刺激物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

名词解释感觉和知觉

名词解释感觉和知觉

名词解释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的认知过程,但存在一些区别: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

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是意识的源泉。

感觉提供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初步信息。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
映。

它是比感觉更高层次和更复杂的心理过程。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解释和识别等加工过程,是对感觉信息的一种整合和超越。

因此,简单来说,感觉和知觉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反映的层次和内容有所不同。

感觉提供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是对这些个别属性进行整合和解释,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与知觉
感觉就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的过程。

而知觉就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感觉是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低级阶段;知觉则是整体属性的反映,是高级阶段。

两者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

在首例感觉剥夺实验—麦克吉尔实验中,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让被试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逗留。

在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上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

被试单独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

开始阶段,许多被试都大睡特睡,或者思考其他事情。

然而,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他们便决意要逃脱这种单调乏味的环境。

实验的结果显示:被试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才能恢复正常。

感觉剥夺能够对被试的心理和行为发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这种影响涉及了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也触及了诸如态度、遵从、动机与需要等个性心理特征,而这些主要体现在注意力涣散,不能聚精会神地从事某种活动;思维的混乱,不能明晰地思考问题;知觉能力的损伤,不能正常地进行感知活动和分析;想象能力的畸变,有些被试甚至出现了幻觉现象;被试心理上的焦虑不安,使被试产生痛苦和想逃脱的愿望。

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基础上的。

有机体在每一年龄阶段都和它的环境不断发生交往,被试对实验环境的出乎意料的反应,正是其离不开所处环境的证明。

形成人们的知觉和注意的习惯方式有赖于我们早期所受的环境影响。

换句话说,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主要只听见本民族的语言,因而被剥夺了非常丰富的听觉经验。

在我们还是婴儿时,这样的环境就改变了我们的视觉系统,以致我们总是通过我们早期经验的局限性来看待世界,使我们不能适应改变了的环境。

感觉虽然是一种低级的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它对人来说意义重大。

剥夺感觉就势必会影响知觉、记忆、思维等较高级的和复杂的心理现象。

没有刺激,没有感觉,人不仅不会产生新的认识,而且连正常的心理机能都得不到维持。

认识环境是一种比物质享受更迫切更强烈的需要。

处于感觉剥夺情境的被试,虽然生理的需要、物质的享受得到了满足,但是更高一级的认识上的需要却受到了抑制。

人作为一个社会化的产物,离不开赖以生存的人类社会环境。

感觉的产生流程也是有趣的。

外界刺激发出刺激信号,感受器将物理信号的物理形式转化为能被神经系统加工的细胞信号,然后神经细胞通过觉察器整合信息,提取刺激的大小、强度等信息,最后由大脑特定的感觉区和联合皮质形成我们的感觉。

感觉又分为视觉、听觉、前庭觉和痛觉。

视觉的产生流程是视觉的感受器即视网膜上的椎体细胞和杆体细胞,其中椎体细胞感受白天的光线,杆体细胞感受黑夜光线(暗适应),神经细胞就是双极细胞,它可以整合感受器发来的神经冲动,传递给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轴突形成视神经,将外面的视觉信息
传递给大脑,水平细胞则负责连接感受器,而无轴突细胞连接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视神经在视交叉处分为两支,一支进行客体识别,一支进行位置识别。

视觉系统有很多独立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中的神经细胞分别感知物体的颜色、形体、对比度等信息,最后视觉系统各个通路协同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物体的信息。

而听觉的感受器则是耳蜗中基底膜的毛细胞,当毛细胞弯曲时,它将刺激神经末梢,将基底膜的物理振动转化为神经活动,神经冲动将通过听神经的纤维束离开耳蜗,与脑干的耳蜗核相遇,传入两侧大脑,大脑中的颞叶的叶皮层对各种信号进行加工,就产生听觉。

前庭觉的作用就是告诉自己的身体,特别是头部如何去根据重力确定方向。

前庭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中充满液体的导管和囊中的小纤毛,这些结构会告诉你怎么运动。

前庭觉的丧失会导致容易失去方向感、摔倒或头晕。

痛觉则分为伤害性痛觉和神经性痛觉。

感觉性是人体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阀限来度量。

同一刺激物在刺激强度不变的条件下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就是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则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时,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不仅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同时反映了事物的整体。

所以,在现实中我们对事物进行反映时,往往感觉到事物的个别属性,也就知觉到这一事物的整体。

不可能离开事物整体去感觉它的个别属性,因而很少有纯粹的感觉。

知觉有两种加工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即对刺激的分析始于感觉受体,然后再上升至大脑和心灵的层次。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的一种加工模式;另一种就是自下而上的加工,即往往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和预期,先从较高水平的心理过程来完成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进而形成感观认识。

情境和期望对知觉的辨认与识别具有一定的影响。

知觉的过程与感觉有所不同。

感觉就是把物理能量转化成大脑能够识别的神经编码的过程。

知觉组织包括一系列简单特征如颜色、边界、线段等综合,形成可被再认的客体的知觉。

感觉是零散的,知觉是整体性的。

在识别与再认阶段,人把识别的物体赋予心理上的意义。

这种识别过程需要理论、记忆、价值观、信仰及客体态度的参与。

知觉的注意过程分为前注意,选择性注意和不被注意信息。

前注意指很多信息是没有知觉的参与下进行加工的,特点就是单一特征的注意要远胜于组合特征。

所以危险的标识一定要选择单一特征物。

选择性注意就是指人们对刺激驱动的刺激物注意程度会远胜于目的,指向选择刺激物。

不被注意的信息仍获得了加工,如上课没注意听讲,会隐隐知道老师讲过这个问题,但具体讲什么不知道。

知觉的组织过程中图形、背景和封闭性是十分重要的。

图形和背景指的是在知觉组织的过程中,当人看到一幅图的时候,更倾向于区分图形与背景。

图形指的是最前部的类似于客体的区域;背景是用来突出图形的幕布;很多两可图形就是图形和背景可以颠倒置换。

封闭性是指人倾向于把不完整的图形看成是完整的,刺激仅仅给予角度,但是自己却为它们提供了边界。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的特性。

选择性就是从背景中把少数事物区分出来,从而对它们做出清晰的反映。

对象和背景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客观和主观因素。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知觉的对象由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性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把它感知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定律有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和封闭律。

知觉的理解性就是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词语来标志它。

知觉的恒常性就是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
变时,知觉的印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分为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通过感知觉,人们获得了关于周围事物的特性以及自己身体方面的最初的感性认识。

感知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知觉是比较简单的心理过程,但是它却给高级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提供了必要基础。

记忆、想象、思维等高级心理过程无不建立在感知觉的基础之上。

感知觉的信息维持着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人类为了适应环境,必须保持一种信息平衡。

信息过载以及信息不足,甚至感觉隔绝都会造成严重的机能障碍。

强光和噪音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而如果剥夺了一个人的感觉,完全不能感受外界刺激,也会损害他的心理机能。

人在清醒时,需要不断地通过感知觉与外界保持直接的、经常的联系,不断获得适量的信息,使有机体和环境之间保持平衡,保证有机体能在环境中正确定向。

我们在学习感觉与知觉后,可以利用好感知觉来更好地认识世界。

首先在感觉上,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错觉现象,如常见的箭形错觉、时间错觉和运动错觉。

我们在学习后就会有意识的认识到这只不过是一种错觉,而非事实。

感受性可以在实践性中训练提高。

在知觉中,在辨认一些较为抽象的图形时,会有意识地换个角度去思考,而非之前的不懂变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