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pptx
教育技术学导论
2020/5/8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19
renyj1019
范例教学法的优点
(1)教学不再是肤浅的浮光掠影; (2)教材被精选了,学生的负担减轻了; (3)典型范例突出教学内容的基本性、基础性
和范例性,集中了教材和学生认识水平之间的 矛盾和冲突,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0/5/8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2020/5/8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7
renyj1019
发现教学法关于教学设计的四大原则
(1)教师必须将学习情境及教材性质解说清楚; (2)教师在从事知识教学时,须将所授教材做适当
组织; (3)必须针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及认知表征方式
对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做适当的安排; (4)适度地调整教材的难易维持学生内在的动机。
3.形成性评价
4.矫正学习
矫正学习是为了给予那些在群体学习中学习速度比较慢 的学生以额外的学习时间。
5.总结性评价
2020/5/8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12
renyj1019
掌握学习模式程序图
2020/5/8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renyj1019
总 结 性 评 价
13
三、加涅针对学习条件的指导教学模式
应有合理的多样化思考; (6)要以动态的观点来看待方案,应随着学生学业成就的变
化来改善方案。
2020/5/8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25
renyj1019
以上我们介绍了五种国外的教学理论,流派不 同,各具特色。综观其变革和发展,我们可以 看到,它们都体现出时代的特征,即追求高效 率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习者身心健 康发展。这些教学理论是在不断继承、完善之 中发展、演变的,虽然并不完满,但至今仍有 其应用价值。我们研究国外教育理论和实践的 目的在于借鉴,应当博采众家之长,来指导我 们的教育教学和教育技术实践。
教育技术学导论1-3章内容整理
第一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第一节概述1、美国教育技术界把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领域兴起的视觉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但教育技术领域的形成并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域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事。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1972年10月发表了《教育技术的领域:定义的表述》,总结了以往50年来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一是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二是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论(斯金纳)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三是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节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1、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2、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1)视听教学论(1)视听教学理论的主体:一、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二、各类视听教材与方法应按其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性质-----具体或抽象的程度来分类;三、视听媒体应与课程有机结合。
(2)“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的影响戴尔的“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
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做”的经验:直接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学习旅行,参观展览,电视。
电影,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
在“经验之塔”中,学习者开始是在实际经验中作为一名参与者,然后是作为一名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接着是作为一名间接事物的观察者,观察到的是真实事物的替代物,最后,学习者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抽象符号。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
教育技术学导论Educational Technology讲义第一部分基本理论1、教育技术学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入门课程,并全面了解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性质、特点和研究方法和领域等。
2、学科特点⏹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实践应用型学科⏹交叉型学科⏹从技术的角度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3、发展简史4、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5、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视觉教育:17世纪教育界反对“言语主义”,兴起直观教学,代表人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直至19世纪末,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成果引进教育领域,对教育技术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教学获得了不同以往的巨大效果,于是人们产生了"视觉教育"的想法。
视听教学:1955-1965年期间,语言实验室、电视、教学机、多媒体组合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先后问世并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全美教育协会的视觉教学部正式更名为视听教学部(1947年)。
视听传播:视听传播:传播理论、早期系统观以及学习理论的发展,给视听教学领域引起了大量新鲜的理论观念,拓宽了视听教学理论工作者的视野。
进而发展到视听传播阶段。
此后发展到教育技术阶段6、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二)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三)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四)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第二部分学习理论及传播理论一、学习理论1、什么是学习加涅(1985)把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人的倾向(disposition)或能力(capability)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
教育技术复 习 提 纲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第一章:1、教育技术94定义是什么?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04定义是什么?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3、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畴是什么?每一个范畴各包含哪些内容?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研究的范畴包括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1)设计领域。
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生成策略或产品。
设计领域的发展源于教学的心理学运动及系统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设计在教育技术领域内表现为计划,既包括宏观层次的设计(如教学系统的设计),又包括微观层次的设计(如某一课、某一单元的设计)。
因为系统理论的影响,设计领域要研究学习资源和教学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因为教学心理学的影响,设计领域更强调整体化及环境研究;设计领域的知识基础包括一系列过程模式、概念模式和理论。
设计领域分为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四个子领域。
(2)开发领域。
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包括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技术,其基础便是媒体制作。
开发领域分为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整合技术四个子领域。
(3)利用领域。
利用是指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活动。
利用领域包括四个子领域:媒体的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
(4)管理领域。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学。
管理领域分为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递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子领域。
(5)评价领域。
评价是对一个事物的价值的确定。
在教育技术领域中,评价是对计划、产品、项目、过程、目标或标准的质量、有效性或价值的正式确定。
评价领域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四个子领域。
4、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怎么划分人们获得的经验?(1)目的的直接经验。
教育技术学导论PPT课件
本章知识结构图
2019/11/3
《教育技术学导论》
2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
词汇—解释 术语—解读
二、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历史—考察
2019/11/3
《教育技术学导论》
3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 (一)词汇意义
2019/11/3
《教育技术学导论》
2019/11/3
《教育技术学导论》
12
总结:词语意义上的教育技术
有形的物化 教育技术
工具
资源
无形的智能 教育技术
基于科学原 理的教育技
术
基于经验的 教育技术
2019/11/3
《教育技术学导论》
13
(二)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专业领域的定义)
1.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定义:
–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学习资 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
8
2.无形的智能技术
基于科学原理的技术
热 能
核 能
风能
动能
动-电转换装置
电
(发电机)
能
发电技术(原理—过程)
2019/11/3
《教育技术学导论》
9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 什么是科学
– 是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 科学的任务:探究“是什么”和“为什么”
• 什么是技术
– 是改造世界方法和工具体系 – 技术的任务:探究“怎么做”
2019/11/3
《教育技术学导论》
18
1、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
视觉教育
(20世纪 初)
《教育技术学导论》考试大纲
《教育技术学导论》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与目的本科插班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我院将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一、考试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本科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本科目知识进行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1.识记:能理解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章教育技术发展简史一、考核知识点1.教育技术发展的起点、年代2.什么是视听教学法;3.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4. 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背景;5.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6. 戴尔“经验之塔”基本内容及意义;7. 个别化教学、教学系统方法;8. 掌握学习法;录音指导法;9. 凯勒制;10. 程序教学的基本要素;11.程序教学的两种不同模式;12.强化理论的基本原理;13.早期的系统化教学模型;14. 教育技术是如何形成的。
二、考核要求1.识记①教育技术发展的起点、年代;②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③什么是视听教学法;④视听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教学系统方法;⑤掌握学习法、录音指导法;⑥凯勒制;⑦程序教学的基本要素;⑧程序教学的两种不同模式;2.理解①说明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原因;②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及意义;③戴尔“经验之塔”的基本内容及意义;④强化理论的基本原理;⑤早期的系统化教学模型。
3.应用能够说明教育技术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一、考核知识点1.我国电化教育出现的年代与特点;2.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阶段;3. “电化教育”名称的由来;4. 电化教育初步发展时期的特点;5. “电化教育”从新起步、迅速发展的原因;6. 电化教育的定义;7. 电化教育的本质;8.教育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原因;9. 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育技术学导论PPT课件
c、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这一基本 思想在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中得致函发展与深化。
.
10
视听传播
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学校中视听 设备和资料剧增,教育电视由实验阶段进 入实用阶段,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风靡一 时,计算机辅助教育开始了实验研究。这 些新的媒体手段的开发和推广使用给视听 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由拉斯韦尔 等人创立的传播学开始向相关领域渗透, 有人将教学过程作为信息传播的过程加以 研究。
1894-1994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 发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术参与 教育过程,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 的模式,改变了教育过程的组织 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 教学问题的思路。
.
4
视觉教育
17-18世纪,夸美纽斯和裴 斯泰洛奇等人倡导的直观教学主 要采用图片、实物、模型的直观 教具来辅助教学。
.Hale Waihona Puke 14研究任务研究形态
理论 实践
设计 开发 利用 管理 评价
研究对象
学习资源
媒
体 学习过程
.
15
电化教育的由来
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它 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我国教 育界人士在讨论为当时推行的电影、播 音教育的定名问题时,提出并确定了 “电化教育”这个名词。同年,南京教 育部委托金陵大学举办“电化教育人员 训练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这个名词。 以后,“电化教育”这个名词便逐渐被 引用开来,一直到现在。
.
11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复习提纲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1、本专业发展历史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17世纪,“图解”教科书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典型事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世界图解》霍本等《课程视觉化》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典型事件: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四)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时期:1919-1949 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典型事件: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
建构主义●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期●创始人:皮亚杰●主要人物:皮亚杰、维果斯基建构主义观点:学习是学习者内部认知过程。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四要素包括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教学结构: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形成不同的教学结构。
1.视听技术⏹视听技术:通过机械或电子设备来制作、发送材料以呈现视觉和听觉信息的方法。
⏹从传播学视角看,视听技术是借助视听媒体实现的。
⏹视听媒体按照其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可以分为视觉型媒体(技术)、听觉型媒体(技术)和视听觉型媒体(技术)三类。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理论研究领域(1)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理论研究;(2)教育传播学理论(教学媒体理论)研究;(3)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实践研究领域(1)信息技术教育;(2)数字媒体技术;(3)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4)现代远程教育;(5)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它的目的在于以最经济的成本效益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成就。
教育技术: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为目的,系统地运用教育媒体、教育媒体的规则体系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设计方法,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1、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顺序2、美国教育技术演变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3.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一)电化教育的兴起:1919-1949(二)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1950-1965(三)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1978-90年代中期(四)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五)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一、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分支学科二、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三、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二、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教育哲学的研究在于对教育本身进行反思,探讨教育的本质、价值、目的,提出、设计和描述人的发展理想。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资料
活动篇一、Slideshare ①名字意义:Slideshare 网站是一个全球性的演示文稿共享软件,该网站上的演示文稿不仅更新速度快,主题覆盖丰富,而且不乏制作精良,充满创意的作品。
在该网站上,你可以进行:1、上传自己的演示文稿与他人分享。
2、发现并下载自己感兴趣的演示文稿。
3、将这些演示文稿嵌入到博客或网站中。
4、通过将自己的演示文稿链接声音来制作一个演讲播放文件。
二、微博、博客 ①名字意义: 博客是继E-mail 、BBS、ICQ 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它是英文单词Blog 的音译,BLOG 的全名应该是Webblog ,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 ,而博客(Blogger )就是写Blog 的人。
博客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个人创作;另一种是将个人认为有趣的、有价值的内容推荐给读者。
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
博客的主要应用:一是新的个人人际交流方式;二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过滤和知识管理;三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出版。
三、RSS①名字意义:会收集和组织定制的新闻,按照用户希望的格式、地点、时间和方式,直接传送到用户的计算机上。
这种技术被称为简易信息聚合(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RSS)。
常用的聚合软件(RSS阅读器)有看天下、周博通、新浪点点通、抓虾、Google Reader等。
②教学方面的用途:1、用来收集专家的博客,及时了解学术动态。
2、用来收集学友的博客,及时回复学友的博客。
3、用来得到电子杂志或期刊推送的信息。
四、TAG①名字意义:标签英文是TAG,又叫自由分类,是用户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所添加的描述词。
传统的网志分类与事物之间通常是一一对应的,而通过TAG(类似于文章中的“关键词”)功能则可以给同一事物添上任意多的标签,为日后的管理提供方便。
标签和分类的区别:1、分类与事物之间通常是一一对应的,二一个事物却可以对应任意多的标签。
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教育技术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论一、谈谈自己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技术协会(AECT)提出了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伦与实践。
三个内涵: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2.系统科学方法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思想。
3.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二、教育技术有哪些研究领域?一.设计领域(四个子系统: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及学习者特征分析)二.开发领域(分为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及综合技术)三.利用领域(媒体的利用、革新技术的传播、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四.管理领域(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信息管理)五.评价领域(问题分析、参照标准的测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什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有哪些?1、概念: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教育领域,应用到教育的各个层面,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和利用,在教育领域实现信息社会所特有的重要组织和管理方式的系列过程。
2、内容:《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1)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2)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4)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5)使教育科研网络进入全部高等学校和主要中等职业学校,并逐步进入中小学;6)大力开发优秀教育教学软件;7)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机会,为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适合当地需要的教育。
四、信息化教育有哪些特点?1.教材多媒体化2.资源全球化3.教学个性化4.学习自主化5.任务合作化6.环境虚拟化7.管理自动化五、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什么?其内在结构和目标体系有哪些?1992年美国斯丁那·杜尔利用循环问卷法聚合136位访问者的意见,将信息素养就是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价、利用及实用信息。
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理论考试每份试题共50道题目,除5道填空题外,其余均为选择及判断题。
填空题仅限第七章内容,其他章节内容只出现选择及判断题。
第一章1、教育技术的定义P1-2(广义上理解,人类在教育活动中共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范畴P2(1、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2、是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3、什么是学习资源?P2(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环境和条件,因此主要涉及的是“物”资源,即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4、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P2(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5、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哪些?P2(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等。
)6、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的研究目的是一致的。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区别在于现代教育技术更强调和关注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7、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课堂教学领域、远程教学领域、自主学习领域、在职人员培训领域)8、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影响(①知识来源的多渠道化②教材的多媒体化③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9、教育技术对评价体系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视教学的最终结果,采用一次性评价体系。
教育技术的应用在重视最终结果评价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它的应用有利于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使教师和学生能非常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有利于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整。
)10、教育技术对师生角色的影响P511、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P7(学会认知;具有“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12、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P713、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内容P714、师范生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P8(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重视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重视自学与应用)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哪些?(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视听教育理论、系统科学理论)2、什么是程序教学?3、系统科学理论包括哪些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4、什么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理论是什么?P13①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PDF.pdf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整理人:钟嘉宝、张龙滢、马丹童、黄小玉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1、记忆:本专业发展历史1978年到1984年,电教人员和电教机构蓬勃发展的形势和背景推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出现和壮大。
1983年,华南师大、华东师大首先开设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专业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
1986年底,包括北师大在内已有25所高校设置了电化教育专业、教育技术专业或教育传播专业。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师大、河北大学、华南师大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
1992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将“教育技术”正式写入文件中,将课程设置中原来的“电化教育概论”改为“教育技术学导论”。
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师大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2004年年底为止,约有170余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30余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点,6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从而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至2008年,即改革开放30年,我国共有教育技术学专科专业点44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点224个,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83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授予点8个,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广泛分布在师范院校、理工科院校、综合大学、军事院校、职业技术类院校等各类院校。
2、记忆、理解: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及其内涵*诡辩术:诡辩术,或者说是诡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论。
更准确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诡辩不同于武断,也不同于谣言。
武断是根本没有理由,人们一看就是强词夺理;谣言是无中生有,人们一听就是居心险恶。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PDF.pdf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复习提纲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1、本专业发展历史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17世纪,“图解”教科书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典型事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世界图解》霍本等《课程视觉化》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典型事件: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四)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时期:1919-1949 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典型事件: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
教育技术学导论
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一章: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o▪ 1.1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技术,教育技术及其发展概述o教育技术o物化形态教育技术o观念形态教育技术•国外教育技术发展沿革o视觉教育o视听教育o视听传播o教育技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o电化教育的兴起o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o电化教育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o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政策支持下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远程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发展演变o美国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o我国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o 1.2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分支学科•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技术学层次的学科•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与内容•设计o教学系统的设计o信息设计o教学策略o学习者特征•开发o印刷技术o视听技术o基于计算机的技术o整合技术•利用:媒体利用. 革新推广. 实施和制度化. 政策和法规•管理: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系统传递.信息管理•评价:问题分析.标准参照评价.形成性分析.结果性分析o▪ 1.3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教育技术学专业体系的发展o1983▪1986•1993•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o 2.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描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理论•人本主义学理论▪信息技术与有效学习•有效学习的特征o建构的o累积性的o自我调节的o目标定向的o情境性的o合作性的o 2.2教学与课程论▪教学过程▪教学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o 2.3系统科学与传播理论▪系统学科理论概述•系统的概述和特征•教育系统方法▪传播的概念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系统学科与教育传播的关系•第三章: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o 3.1技术观与教育技术▪技术观的流派•技术决定论派•技术否定论派•全面技术观派o 3.2视听技术2018▪视觉性媒体▪听觉型媒体▪视听觉型媒体.视听媒体在电大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在三个方面o 3.3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概述▪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教育•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o虚拟实验室o虚拟学习社区o虚拟教室o虚拟图书馆o虚拟校园•第四章: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o 4.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研究方法的含义▪研究方法的分类•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教育技术学常用研究方法o 4.2教育技术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人种志研究方法▪开发性研究方法的定西▪对话分析研究方法的定义与步骤▪调查研究方法o 4.3如何进行教育研究设计▪ 1.明确研究问题•迫矛焦学争空果o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教育研究问题o从教育实践的矛盾和困惑中寻找研究问题o凭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发现研究问题o从有争议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上选择研究问题o承袭有的研究成果来探究新的研究问题o在理论空白处挖掘问题o在理论观点的争议中寻找问题▪ 2.文献检索▪ 3.数据资料的分析▪ 4.研究结果的判断与推理•第五章:教育技术学的专业方向o 5.1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媒体理论与实践研究o媒体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媒体的概念和特征▪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分类o媒体的本质▪麦克卢汉媒体理论▪克拉克媒体理论▪安东尼贝茨的媒体观▪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o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o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o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内容•教育行业的电子政务▪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的研究•协作学习•虚拟学习环境•在线学习的定义,途径和作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o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定义o开展网络研究学研究性的必要条件▪教育系统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教学设计的概念,目标,研究对象,结果,主要特征•教学设计应用范围•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o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设计案例▪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育定义▪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教学设计的特点o基于活动的混合学习教学设计o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的一般过程/阶段o企业绩效与教学设计o 5.2信息技术教育▪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几个基本概念o信息技术定义o信息素质定义o信息技术教育定义o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范畴和模式•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简况▪怎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o任务驱动与问题激励相结合的原则o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o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相结合的原则o开放学习与统一互相结果的原则o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想结合的原则o以优化学习,培养信息素质为根本宗旨的原则o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o知识,情感,既能多目标同统一的原则o效益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信息技术教学方法o任务驱动教学法▪定义▪教学的步骤o范例教学法▪定义▪范例教学法的程序o基于信息技术的讲授法o演示法o自学辅导法o资源型教学法o研究型教学法o活动型教学法▪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基于问题的发展趋势•基于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o移动教育o人工智能教育o 5.3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概述•数字媒体定义•数字媒体的特征▪数字媒体的采集与制作•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数字媒体应用o 5.4教育配件的设计与开发▪教育软件概述•教育软件的定义•第三代教育软件开发与应用领域▪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基础▪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过程•教育软件设计原则o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可靠性,开放性,灵活性,整体性,安全性•教育软件设计开发技术•教育软件开发流程o环境分析o教育设计o系统设计o脚本设计o制作多媒体教育软件o教育软件的试用o教育软件的评价o 5.5现代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概述•远程教育的定义•远程教育的特征▪远程教育平台定义•第六章:教育技术的新兴研究方向o企业电子培训与绩效技术▪E-learning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开展电子学习(E-learning)的意义•简要说企业开展电子学习的系统框架o教与学的支持模块o教学管理模块▪学习管理系统o系统管理模块o同步课堂•企业E-learning的系统框架与实施的新思路o没正式学习o隐性知识获取o团体学习o以绩效为目标,与工作流程想结合▪绩效技术•绩效•绩效技术•简要说明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构成o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知识与知识管理•知识管理2019•显性知识的定义与特征•隐性知识的定义与特征•说明野中郁次郎SECI知识转化模型o社会化-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o外化-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o融合-显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o内化-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o知识管理的应用o知识工程简介▪知识工程定义与研究目标▪说明知识工程研究的领域•软计算•主体•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逻辑与推理•形象思维研究•基于事例的推理•机器学习•知识本体论•。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导论
4、远程教育的实施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信息技术已成为一门专业和一个产业。 信息技术已成为一门专业和一个产业。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 术的研究内容
一、教育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具体内容有: 具体内容有: 探索教育教学系统中各要素(教师、学生、 探索教育教学系统中各要素(教师、学生、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条件)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条件)以及其外部环境 之间的联系与制约,通过协调、配置、 之间的联系与制约,通过协调、配置、使各 要素间有机组合完成教学功能, 要素间有机组合完成教学功能,达到教学最 化的目的。 化的目的。
第一章 现代教 育技术学导论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概念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 人类文明进程加速发展,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 人类文明进程加速发展,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 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处理、 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处理、储 再生和应用的技术,包括各种(如电视、 存、再生和应用的技术,包括各种(如电视、卫星 电视、广播、电话、传真、计算机及其网络等) 电视、广播、电话、传真、计算机及其网络等)技 能实现信息的共享。 术,能实现信息的共享。 特别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是信息技 术的重点。 术的重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是:多媒体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是:多媒体化、智能化和网络 化。 远程教育是信息技术最明显的代表。 远程教育是信息技术最明显的代表。
1、远程教育的实施对教育体制产生的影响 交互式学习 自主学习 在校学习、网络大学、函授大学等 在校学习、网络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记忆、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3+5”模式;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 课程;教育技术学课程组 “3+5”模式:
①3 门主干课程,包括:《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②给出一组推荐主干课程,共 13 门包括:《教育传播学》、《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学媒体的 理 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远程教育应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培训课程 设计与开发》、《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教育软件分析与设 计》、《教育装备系统规划与集成》、《教育人机工程》、《数字化校园规划与实施》,从中选择 5 门,并与必须统一开设的 3 门主干课程组成 8 门主干课程。
7、记忆: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 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理论——与知识体系有关的概念、理论框架和原理等 实践——这些知识的解决问题上的应用
8、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 →本专业发展历史 各专业点往往分别归属于教育技术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计算 机 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与通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或现代教育技术中 心等
院系或部门。
学海无 涯
9、记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的几种能力;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能力:教学系统设计能力;教学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的 能 力;现代化教学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能力;媒体设计与开发能力;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 研究的初步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教育技术理论基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基础、 媒体与艺术基础、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化教育装备与环境开发 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且根据不同的培养 方向,能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电化教育机构、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政府宣传 部门、电视台、相关企业和行业,从事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课程开发与 教学设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育教学培训设计、企业培训设计,教育装备规划维护 与管理、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发与管理、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影视与多媒体作品创 作、教育软件与平台设计开发、教育电子出版物编辑等工作的教育技术学科应用型人才。
学海无 涯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
整理人:钟嘉宝、张龙滢、马丹童、黄小玉
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
1、记忆:本专业发展历史 1978 年到 1984 年,电教人员和电教机构蓬勃发展的形势和背景推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出 现和壮大。
1983 年,华南师大、华东师大首先开设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专业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 1986 年底,包括北师大在内已有 25 所高校设置了电化教育专业、教育技术专业或教育传播 专业。 1986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师大、河北大学、华南师大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 位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 1992 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将“教育技术 ” 正式写入文件中,将课程设置中原来的“电化教育概论”改为“教育技术学导论”。
(三)视听传播 时间: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 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 典型事件:
①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 ②1961 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 (四)教育技术 时间: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 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 典型事件:
1993 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 育技术学专业。 1993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师大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2004 年年底为止,约有 170 余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30 余所 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点,6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从而形成了专科、本科、 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核心课程: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学与教的基本理论》、《媒体理论与实践》、《信息技 术 与课程整合》、《教育技术项目实践》、《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远程教育基础》等。
学海无 涯
课程组: 课程组一,教学系统设计:主要培养教学与训练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 ; 课程组二,数字教育媒体:主要培养教育影视与多媒体作品创作能 力; 课程组三,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培养教育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能力 ; 课程组四,教育软件工程:主要培养教育软件与平台设计开发能力; 课程组五,教育装备技术:主要培养教育装备与环境开发及管理能力。
卫星电视等
网、虚拟现实等以数字
化为标志的技术
观 念 形 态 的 口耳相传、诡辩术、讲 经验之塔理论、教育目标 网络课程开发理论、基
技术
演术、孔子的启发式教 分类学、标准参照评价、 于 认 知 理 论 的 教 学 设
学、苏格拉底的产婆 程序教学、先行组织者理 计、基于建构主义的以
术、直观教学法等
论、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 “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①1970 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经过大会表决,决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并
学海无 涯
于 1971 年正式启用这个新名称。
4、记忆: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 (一)电化教育的兴起 时间:1919 年 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运用 典型事件: ①较为正式地使用这个词始于 1936 年; ②1932 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1937 年,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1940 年,当时的教育部将二者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 (二)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时间:1949 年 特征:电化教育事业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获得了很大发展 典型事件: ①1949 年 11 月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后改为幻灯处),负责全国电教工作; ②在建国后的 1950 年到 1965 年间,我国的电化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加快了发展步伐。 但是 1966 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教育受到严重摧残,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组成部分 的电化教育也未能幸免。 (三)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 时间:1978 年开始 特征:各地采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购置电教设备;这一时期使用的电教教材 主要是唱片、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电影片和录像带;许多中小学开展了电教实验活动; 电化教育专业的开设促进了专业教材的建设
2、记忆、理解: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及其内涵
发展阶段
传统教育技术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技术特征
(手工技术时代)
(机电技术时代)
信息化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时代)
学海无 涯
物 化 形 态 的 竹简、粉笔、黑板、印 幻灯、投影、广播、电影、 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
技术
刷材料、实物、模型等 教学机器、电视、录像、 能技术、校园网、互联
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 *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 , 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 为载 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强调教室要布满图画,书本要配有插图。直 观教具 的呈现要放在学生面前合理的距离内,让学生先看到整体,然后再分辨各个部分, 并且要设 法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直观教学的实质是一种传授观察经验的直观技术, 重视视觉教 具和教材的选择应用,但很少重视教材的设计、开发、制作、评价和管理。
至 2008 年,即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共有教育技术学专科专业点 44 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 业点 224 个,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83 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授予点 8 个,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6 个,广泛分布在师范院校、理工科院校、综合大学、军 事院校、职业技术类院校等各类院校。
3、记忆: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 (一)视觉教育 时间:17 世纪至 20 世纪初 特征:一种主要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以辅助的教学活动,直观教学。 17 世纪,“图解”教科书
学海无涯
18-19 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19 世纪后期-20 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 典型事件: ①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 1658 年编写了一本附有 150 幅插图的教科书《世界图解》, 被西方国家誉为“直观教学之父”;霍本等《课程视觉化》; ②1923 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 称 DVI); ③1935 年宾夕法尼亚州教育委员会通过决议:凡领取教师资格证书者,必须修读有关视觉 教育的课程。 (二)视听教育 时间: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 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 典型事件:
6、记忆、理解、分析:AECT`04 教育技术的定义及新变化 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 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新变化: ①2004 定义采用“教育技术”,1994 年采用的是“教学技术”; ②04 定义主要包括三个职能范畴:创设、利用、管理,其中 94 定义中的设计、开发的职能 在新定义中演化为一个职能:创设。在新定义中,评价范畴也不再被列为一个单独的范畴 , 已经将其融入了创设、利用和管理之中; ③新定义添加了有关改善绩效的新内容,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 养 和提高能力; ④新定义更加强调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与合适性,倾向于认为教育技术的技术性是教育技术 区别于教育领域中其他过程或资源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