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学温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温习提纲 一、 宏观经济学大体框架经济平稳增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宏观经济学:社会(一个国家、地区)总体经济运行及其后果衡量指标 (产出,或均衡影响因素: (利率;价格)国民收入核算指标,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二部IS—LM模型(利率)AD—AS模型(商品失业理论:1、失业衡量;2、失业的负面效应;3、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失业与产出之间关系;4、不同学派对失业通货膨胀理论:1、货币学派对通货膨胀解释。
2、通货膨胀定义、分类。
3、凯恩斯学派对通货膨胀解释。
4、通货膨胀计算。
5、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6、滞涨的解释IS—LM—BP模型政府宏观调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工具;效四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政府的政策选择核心问题:经济波动与就业、价格与通胀、经济增长与发展二、各章知识点分析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了解与识记一、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即均衡国民收入理论和总量分析方式二、GDP的内涵,(明白什么项目计入GDP,GDP与GNP的关系,实际GDP 与名义GDP的关系)3、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式(支出法、收入法、增殖法需要了解)4、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区别五、GDP折算数二、明白得与分析一、国民收入各个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一、了解与识记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含义及简章经济的假设条件2、 均衡产出的含义及条件3、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明白得与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4、 其他消费理论二、明白得与分析1、 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更(重点)2、 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的各个乘数(重点)第14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样均衡(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一、经济学投资的概念、投资函数、投资的阻碍因素二、IS曲线的含义3、货币需求函数、交易需求及投机需求4、凯恩斯陷阱、古典极端五、LM曲线的含义六、货币的供给(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二、明白得与分析一、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方程)及其移动(IS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二、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更(LM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样均衡及均衡的变更4、失衡的区域及失衡的恢复第15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阻碍二、明白得与分析一、财政政策成效的IS-LM图形分析(一样情形、极端情形)二、货币政策成效的IS-LM图形分析(一样情形、极端情形)3、挤出效应的内涵、图形分析、阻碍因素。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摩擦失业
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失业的类型
凯恩斯认为,如果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
01
货币主义提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条件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02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存在 4%—6%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1
2
3
功能财政与财政预算平衡思想
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乘数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00 0 0 0
图5-3 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图5-4 扩张性货币政策抵消挤出效应
政策背景
政策目标
政策手段(工具)
政策要素的逻辑体系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有意识干预。
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类: 行政计划类型,通过行政命令手段予以执行; 市场调控类型,通过市场机制来干预经济,以达到政策目标。
1
2
经济政策
4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d的大小,d大,挤出效应大。
3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h大小,h大,挤出效应小;
4、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2
01
03
04
05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内容
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乘数
三、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所采用的调控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4)社会保障制度; 对外经济政策 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结构和运行规律的学科,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则是调控整体经济的两个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财政政策的定义和作用1.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利用财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影响和调控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2. 它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总需求,实现经济增长、调控通货膨胀、促进就业等目标。
3. 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分别用于应对不同的经济形势和问题。
三、货币政策的定义和作用1.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另一种重要工具,它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
2.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护货币稳定等。
3. 一般来说,央行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体,它通过改变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实现政策目标。
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关系,二者共同影响着整体经济的运行。
2.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通常会同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
3.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政府支出,同时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来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工具,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和央行需要谨慎权衡各种因素,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我认为政府和央行在制定政策时需要更加注重长期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确保政策的长期效应和积极影响。
六、总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两大支柱,在整体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控政府支出和税收,以及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政府和央行可以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深入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对于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预测经济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8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 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 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 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经济事务中有意识 的干预。
一般认为,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 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 的通货膨胀率。 所谓低,就是指通货膨胀率在 1%~3%之间; 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 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个 目标。 它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 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 长,这种增长要达到一个适度的年均增 长率。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 值(GDP)的平均增长率来衡量。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含义:
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 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 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 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 做出的决策。
政府购买
财政政策 的工具
转移支付 税收
公债
(一)政府购买支出是决定国民 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 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 政府购买支出包括消费性支出 和投资性支出。比如行政管理费与 国防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基 础设施投资等。
(二)改变贴现率
中央银行也给商业银行贷款银行准 备金,但商业银行必须用商业票据或政 府债券作担保。 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 叫做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 款利率叫做贴现率。 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 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贴现率, 扩大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 款,刺激投资。
宏观经济学-05
6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蓄 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含义一般来说不是消极地使一 国在国际收支账户上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 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和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 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 适度增加外汇储备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
7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有 效需求不足问题,所以不能自动地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 时的均衡,就是说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必须通过干 11 预措施来扩大有效需求。这种干预被称为“需求管理”。
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 3) 经济计划 4) 收入政策 5) 产业政策
23
3)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 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 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 在一定水平。 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 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 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 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1)
两大支柱
12
二、财政政策
1.财政的构成 2.自动(内在)稳定器 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4.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方向 5.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
13
1. 财政的构成
1)政府支出:
A、政府购买(政府投资):实质性的支出,有商品和劳
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构成国民 收入,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变动政府 购买支出是财政政策的有利工具。 分三种情况:一是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 如提供国防服务,保证公共安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等 职能所发生的支出。二是为了维持政府系统运行和发挥 职能而发生的购买性支出,如行政事业费。三是直接投 资的购买性支出。
经济学原理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
d
d
IS0
IS0
LM
E1 E0
E
y0
y0 yI1S1
IS1
y
y1
30
需求管理(一)——财政政策:六、财政政策
的机制和效果
(2)LM曲线越平缓
r
投机需求对利率越敏感
交易需求对收入越不敏感 rr0
政策效果越大
r0
IS
IS
LM
E0 LM
E
E
rmk y hh
o
y0 y0 y1
y
y
31
第三节 需求管理(二) ——货币政策: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 需求管理政策(一)
——财政政策 第三节 需求管理政策(二)
——货币政策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第五节 对外经济管理政策
1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 济政策
需求管 理政策
供给管 理政策
对外经 济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收入政策 指数化政策 就业政策 增长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
12
需求管理(一)——财政政策:二、自动稳定 器与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又称“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
策”,指政府根据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有关手段的特点,主 动地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以稳定经济、实现无通货膨胀的 充分就业的财政政策。
13
需求管理(一)——财政政策:二、自动稳定 器与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出售政府资产
22
需求管理(一)——财政政策:五、赤字与公 债
2、赤字、公债、利息的恶性循环
赤字
公债
利息
经济学原理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一)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 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 经济。一般认为,中央银行具有以下三个职 能: (1)发行国家货币。 (2)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具有 两大功能:一是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另一 重要职能是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同时还为各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 业务。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以影 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在短期 内,财政政策主要影响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 ,这是刺激或减缓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方式 。 (一)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将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 的过程。财政支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政府 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在经济高涨时期或通货膨胀情况下,中 央银行提高贴现率,收缩贴现的数量,减少 商业银行的储备金,从而限制商业银行发放 的贷款,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 总需求,达到消除通货膨胀的目的。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四、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经常采 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紧缩信贷 。但这时企业感到有利可图,仍愿增加贷款 ,扩大投资,商业银行也愿扩大放贷,这使 货币政策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直接减少社会总需求
减少政府支出 经济繁荣时期 增加政府税收 抑制私人消费和投资 抑制消费和投资
图11-2 紧缩性财政政策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除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还有一种财政政策叫中性财政政策。它是 指通过财政收支的大体平衡,以保持社会总 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i0
增加,引起利率上升到i1。
• 时但,是如国由果内于利生利率产率不总上上值升升应,,该减仍上少然升了是到私iY0 2,
人消费和投资,使得国内生产
O
总值只能增加到Y1。
E0
E1
IS1
IS0
Y0 Y1 Y2
Y
❖12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一、金融体系
1.中央银行
2.商业银行
• 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金融当局,统筹 • 商业银行是指面向公众进行金融 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 服务的银行。
• 流动性过剩,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 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 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 大快于贷款增速。
• 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结果是:大量的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 各种金融资产,形成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而上游资源价格的上升, 必然会推动下游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如果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部分 流动性开始追逐消费品,就会引起物价的较快上涨。流动性过剩容易 引发经济过热、产生经济泡沫,因此,往往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经济 现象。
挤出效应,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 的效果。此时同时实施扩张性的
货 移 量 i1,的币,这增达政样加到策在使L,M一市1L的M定场0曲位程利线置度率也。上从会货消i2发币除下生供了降政右到给
府支出增加对利息率的影响,保 证了社会上的私人投资能维持在 较高的水平上,从而使国民收入
反应,而使银行存款总额与贷款总额按某一倍数增长。
• 由 H =CU+RE,
有:
CU cu M 1 cu
RE re M 1 cu
M 1 cu H cu re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主要指标和政策工具等方面,带您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指标,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水平和规模大小。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的指标,它表示就业人口中没有工作但是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者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的变化会反映出经济的景气状况。
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1. 宏观经济增长率宏观经济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通常用GDP年度增长率来表示。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增长率越高,代表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2. 价格指数价格指数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的变动情况,常见的价格指数有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等。
价格指数的变化可以表明通货膨胀或通缩的程度。
3. 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是衡量消费者信心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消费者对经济状况和个人财务状况的判断和预期。
消费者信心指数的高低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水平。
三、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工具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可以对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问题进行调控。
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可以对经济增长、就业等产生影响。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国家调控外汇市场的政策。
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宏观经济领域中各种政策工具的运用,以调控经济运行和促进经济增长、稳定为目标。
它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的分类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宏观经济领域中,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以及调整税收政策来实施。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或者通过降低税收来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刺激消费和投资。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中央银行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利率水平、汇率水平、经济活动水平等。
例如,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国家管理和调控外汇市场的政策。
外汇政策旨在保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通过采取不同的外汇政策手段,国家可以调整汇率水平,影响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维护经济稳定。
例如,国家可以采取汇率干预措施,如购买或销售外汇,来调整汇率水平。
4. 结构政策结构政策是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的政策。
结构政策主要包括产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教育政策等。
通过实施结构政策,国家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二、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增加等。
具体而言,宏观经济政策追求以下目标:1. 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的运用,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2. 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控制物价上涨的速度,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和波动。
它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长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5.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市场状况和经济健康的重要指标。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开支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工具。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增长。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率,表示一种货币价值与另一种货币价值的比例。
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0.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经济成长的方式和路径。
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如出口导向型、内需拉动型等。
11.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在不同产业和部门之间的分配。
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12.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个人和家庭收入的分配情况。
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对于经济学学习者和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了解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宏观经济学的复习知识要点
准备金(R)下降 货币总量(M)下降 利率(i)上升 投资、消费、净出口(I,C,X)下降 总需求(AD)下降 实际GDP下降且通货膨胀下降。
总结——货币政策的运用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
扩张性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降低再贴现率 降低法定准备率
业
增加 总需求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第四章
1
A.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 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 • 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 经济学”的概念。 • 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 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之间的 关系作为研究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政府支出(G)是政府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净出口(X)等于出口值减去进口值。
练习5
在下列情况中,预期哪一种会使总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a.政府支出增加。 b.净出口减少。 c.劳动力参与减少。 d.采用改进的生产技术。 e.美元价值减少。
第八章
25
1 乘数的含义
26
在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乘数定义为支出的 自发变化所引起的国民产出变化的倍数。 由于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国民产出, 乘数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紧缩性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提高再贴现率 提高法定准备率 减少 总需求
第十五章
42
2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潜在产出
投入成本
43
表15-1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变量 潜在产出 投入 对总供给的影响
当潜在产出处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 水平之时。投入的增长会带来潜在产 出和总供给的上升。 技术进步的提高会增加潜在产出水 平和总供给。 工资降低导致成本降低, 产出的数 量会增加。 进口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生产成 本的下降和总供给的增加。 较低的石油价格或不太严厉的环境 管制会降低成本, 从而提高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
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
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产生与发展产生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
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
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发展“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
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
7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四、赤字财政政策 (二)“公债哲学”与赤字财政的可行性(公债中 性还是非中性?)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赤字财政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 是可行的。因为他们都相信所谓的“公债哲学”。即: 1、债务人是国家(政府),债权人是公众。在某种程 度上,政府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财政赤 字是国家欠公众的债务,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务;2、 一般说来,国家的政权是稳定的。政府以国家信用作担 保,因此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3、政府实行赤字财 政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就业和发展经济。而经济发 展了,政府就有了足够的税收来偿还债务,以弥补财政 赤字。显然,“公债哲学”为赤字财政政策的可行性提 供了理论依据。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之-----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指通过调节总需求(AD)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凯恩斯学派非常注重需求管理。需求 管理的内容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直接目标:AD=AS;
➢ 间接目标(终极目标):“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 AD<AS时,运用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使AD=AS;
(二)内在稳定器发生作用的机理P156 1、经济萧条时期
GP↓→Tx↓
P I ↓→Tx↓ 失业↑→Tr↑
抑制了消费与 投资的减少
有助于减轻 ↓→Tx↓ 失业↓→Tr ↓
抑制了消费与 投资的增加
有助于减轻通 货膨胀的程度
(三)内在稳定器的局限性
内在稳定器只能减轻经济萧条或通货膨胀 的程度,并不能改变经济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 趋势。因而内在稳定器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自 动配合的作用,并不能代替相机抉择的财政政 策。所以,尽管经济中存在内在稳定器,但仍 然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来调节经济。
图中y’y1为利率上升的挤出效应减少 的收入,y0y1是增支政策增加的收入。 比较两图:IS曲线较陡,政府增支的挤 出效应较小,效果较大。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变化的规律,包括国民经济总量、总的价格水平、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周期等宏观经济指标。
下面来谈谈宏观经济学的一些知识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目标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其目标是研究如何使整个经济体系保持稳定和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的目标包括以下方面:1、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使整个经济体系实现最优资源配置,从而达到最大化社会福利的目的。
这涉及到如何合理调配国民经济中各种资源的使用,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资源等。
2、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的目标也包括维持经济增长的平稳状况,避免出现经济过热或经济危机等不良情况。
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如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以实现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的平稳增加。
3、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宏观经济学的目标还包括维持良好的价格水平,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出现。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价值下降,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而通货紧缩则会拖累经济发展、抑制消费需求。
4、实现高就业率目标宏观经济学的目标还包括实现全员就业或最大就业目标。
这要求国家要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关注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加强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等。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和分析是建立在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的。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主要有以下几个:1、市场经济具有自我调节机制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
它具有自我调节的机制,当市场经济内部出现某种变动时,市场会通过价格等信息传递调整机制来实现自我调节。
例如,当供需失衡时价格会自动变动来达到市场均衡。
2、人们理性行为并追求利益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假设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的决策时是基于理性行为的。
他们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济活动获得更多的利益。
3、经济体系处于长期稳态宏观经济学假设整个经济系统从长期来看处于稳态,受到内部和外部冲击时,经济体系会通过自我调节机制向长期平衡的方向演变。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宏观经济变量的总体变动和相互联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规律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的方法。
了解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国民经济运行规律、预测经济走势、制定经济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和政策工具等方面来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一、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总体规律的经济学分支,它关注的是大局观察,从总体角度来研究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规律、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
二、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宏观经济变量,它是描述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状况和运行情况的指标。
常见的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水平、失业率、消费水平、投资水平、贸易顺差等。
通过对这些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稳定的宏观经济包括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的国际收支。
经济增长是指实现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包括增加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技术创新等。
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宏观经济政策是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目标。
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国家总需求和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货币市场和经济活动;外汇政策通过干预汇率市场来调整国际收支和国际贸易。
五、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广泛,它不仅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具有指导作用,也对企业经营决策、个人理财规划等都有影响。
宏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脉搏,判断经济运行的趋势,预测经济走势,从而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六、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挑战宏观经济学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自然失业:经济社会中只存在摩擦性和 结构性失业的状态。 货币主义提出了了自然失业率的概念: 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 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 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3 影响 失业对个人的影响: 自愿失业:带来闲暇享受或者寻找到更 适合自己的工作。
2)
银行体系
中央银行
政府的银行
政府预算支出 非现金结算 存款准备金
银行的银行
再贴现
发行的银行
货币的发行
公开市场操作 信用限额规定 最后的贷款者 外汇黄金管理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政府 企业
家庭
2. 1)
•
• 2)
•
存款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Reserve 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必须保留一 定比例现金,以便支付给前来取款的客 户。 吸收存款额=准备金+发放贷款额 法定准备率:Required Reserve Rate 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 部存款的比率。用rd表示。
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为 补偿性财政政策。
(二)具体运用: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由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要小,自动稳定 器的作用效果小,作用有限。
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采取一些财政 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 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出 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 政府购买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是一种实质性支出,直接形成社会需求 和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 政府转移性支付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 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一种 货币性支出,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 部分。
2.
二 财政政策的运用 (一)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 1、经济萧条时期,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 从而扩大总需求,增加就业 2、经济繁荣时期,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 从而抑制总需求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的构成
现在美国政府 支出大约占GDP的1/3,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3年,政府支 出还不足1/10。
在法国和德国,政府支出接近GDP的一 半。
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构成。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两个部分。
3
1. 财政的构成
1)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13
2.自动(内在)稳定器
Automatic(or built-in)stabilizers 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
济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 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程度,而不需 要政府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经济。 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机制是调节经济波动的 第一道防线,对于轻微的经济波动是有一定效果 的,但对于较大的经济波动则效果不大。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一、财政政策 二、货币政策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四、政府干预的有限性
1
一、财政政策
n 1.财政的构成 n 2.自动(内在)稳定器 n 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n 4.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方向 n 5.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 n 6.IS、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收入的差额。减税和扩大 支出所造成。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 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增加税收和减 少政府支出所形成。
9
4)平衡预算
凯恩斯之前,主要是年度平衡预算。衰退时,收入 减少,为了平衡支出,必须增加收入,会加深衰退。 反之,过热时通货膨胀,税收增加,为了减少盈余, 必然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会加剧通货膨胀。
政府购买(政府投资):实质性的支出,有商品和劳务的 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构成国民收入, 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变动政府购买支出 是财政政策的有利工具。
分三种情况: 一是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如提供国防服务,
保证公共安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等职能所发生的支出。 二是为了维持政府系统运行和发挥职能而发生的购买性支
12
6)公债
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当税收不足以弥 补政府支出时发行的。灵活、有偿、自居原则 (公共信用制度)可根据政府需要随时发行。 税收:固定、无偿、强制。
内债: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 外债:构成真实负担、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大大
影响政府信誉,且使用要更为谨慎。 按债务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债、地方债。
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
14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 下降,在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 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从 而使得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少下降。
累进所得税下,经济衰退使得纳税人的收入 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 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可以起到抑制衰 退的作用。
反之,经济繁荣时,税收随着个人收入增加 而增加;累进税率使得政府税收幅度超过收 入增长幅度。
15
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 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 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 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 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
影响收入,即消费者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份额。直接税体现 公平影响效果。所得税,以纳税人的净所得纯收益/纯收 入为课税对象。 以何种税制为主体,会影响财政,我国长期以间接税为主 体,会拉大贫富差距。
6
根据课税对象划分: 财产税:指对不动产即土地和土地上建
筑物等所征收的税。包括遗产税 所得税:对个人和公司的所得征税。 流转税:对流通中商品和劳务的买卖总
周期平衡预算: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经济衰退时,扩张性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 繁荣时,紧缩性政策,有意安排盈余。以繁荣时的 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得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 和赤字相抵消而实现预算平衡。
问题是很难估计繁荣与衰退的程度和时间,两者也 不一定完全相等。
10
周期平衡预算:“处之泰然”的政策
额征税。包括增殖税。
7
根据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税收分为: 累进税: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增
加。 比例税:税率不随征税客体总量变动而
变动。 累退税: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递
减。
8
3)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
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水平,预算可以是 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就是功能财政。这是凯恩斯 主义者的思想。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 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这是斟酌使 用的财政政策的具体体现。
5
2)政府收入
税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 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间接税:可以转嫁,如消费税,关税。影响商品的相对价
格;间接税体现效率影响公平。 直接税:对收入,财产征税不可转嫁,是收入的。
4
2)政府转移支付
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 的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这是一种货币性支 出,转移性支出与商品和劳务交易行为没有发生 直接联系,不以取得本年产出为补偿,而是为了 实现社会公平目的而采取的资金转移措施。转移 支出具有无偿性,单向性,它不必得到等价补偿, 收益者也不必归还。例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 扶助贫困人口等支出都属于转移性支出。转移性 支出对收入再分配具有最直接影响。
繁荣,财政盈余 萧条,财政赤字
周期预算平衡
11
5)赤字弥补
弥补赤字的途径是: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借债有 两种,一是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是央行增发货币, 即货币筹资,结果是通货膨胀。
另一类是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 居民)和国外借债。
国内借债,是购买力向政府部门的转移,不立即直 接引起通货膨胀,但是往往是利率上升,如果要稳 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