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角色游戏质量 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角色游戏质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大家都知道“幼儿期是游戏期”。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人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在角色游戏中要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予以指导这是非常最重要的。
“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在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做到给幼儿自主的权利,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创设情节,自主评价游戏,这样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积极而高涨,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大胆地反映出很多很多内容。我们大班组先后开出了:娃娃家、医院、点心店、理发店、宠物医院、加工厂、超市等主题游戏。游戏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也是他们一日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刻了。教师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在角色游戏中从原来不能观察游戏,到发现问题适时介入;从原来成堆的投放材料,到现在按需投入。幼儿从原来盲目地乱玩,到按游戏规则玩。下面我想结合我们的实践和体会谈谈如何开展角色游戏。
一、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
1、活动区的创设和调整
到了大班,幼儿已能自主进行交往,且不愿待在娃娃家进行游戏,而是有了更多的交流需要,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在班里开设了大统华超市,娃娃家来客人需要去饭店请客,又开了小吃店,幼儿交往多了需要钱,在孩子的提议下又开设了农业银行。这些角色区的建立,来源于幼儿的需要,符合幼儿意愿,他们游戏起来更投入,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角色区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动态变化的,随时调整的,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随时调整角色区。
2、材料的投放和调整
(1)材料要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
回顾我们开始投放角色区游戏材料时,教师们认为材料投放越多、越真实、越漂亮,孩子们越喜欢。如餐厅里的食品全是教师精心缝制的非常逼真的包子、饺子,又购买了逼真、形象的水果、蔬菜,医院里的听诊器、注射器等物品也都是仿真塑料制品。如当孩子们需要时,就去那琳琅满目的材料中去找,餐厅里没有包子,从材料中找来就去装盘,厨师就没事
干。这些材料虽能吸引幼儿注意,短时间内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但时间一长,由于以物代物活动少,幼儿创造性体现不足,幼儿的游戏兴趣便很难维持。教师辛辛苦苦准备的材料,孩子们欣赏几天就不再理它了。我发现这一问题及时召开教研会,教研会上大家进行了研讨,发现材料太多并非是好事,劳民伤财。于是教师尝试减少游戏材料,然而材料一下子从多到少又不能满足幼儿需求。幼儿一会儿找老师问“没有肉怎么吃肉片”、“没有饺子客人想吃”、一会儿又问“银行里没有钱怎么办”等,几个区的孩子都找老师。教师感到很累又不知怎么处理。在我园的业务学习中讨论了“如何开展游戏的研讨会”后,使我们得到了启发,走出了材料投放的误区,明确了材料投放的方法。半成品和废旧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半成品材料会使幼儿玩时任意组合、加工和变形,自己变出多种玩法。这样幼儿就会在摆弄中积极思考,充分想象,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我班夏鑫扮演社区医院的医生,他给病人照B超,就用纸盒做电脑,用木块做鼠标。通过以物代物,既丰富了幼儿游戏材料,又发展了幼儿想象力,同时能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性和积极性。
(2)材料的调整。
大家都知道材料太多幼儿不知玩什么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便注意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如大(2)班小吃店中设立菜单的事例:缪老师扮成顾客去小吃店用餐,服务员问:““您需要点什么?”“你们都有什么?多少钱?”孩子们都围着老师报饭菜名称,老师启发说:“大家都说我听不清,再说厨师也来招待客人,饭糊了怎么办,还是请服务员来说吧!”““我不知道怎么说呢?”曹钰小朋友说:“我去过饭店,他们那有一张纸上面写的都是饭和菜,想吃什么可以照着说”。“我知道那叫菜单”。“老师,也给我们写一个菜单吧。”于是缪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菜单,孩子说老师写,做完了小朋友不认识菜名,只认识价格,菜单还是没有发挥作用。孩子们拿着菜单说:“老师还是教我们认一认吧!”在老师的帮助下,不一会儿,服务员学会了读菜单。但新的服务员来了还是不认识,想做服务员的小朋友找别人去问感到很麻烦,怎么办呢?曹钰小朋友想到在菜名的后面画上了实物,这样既直观又方便,便于幼儿使用。于是,菜单就在幼儿游戏中使用起来。但是教师有时不知道孩子在游戏中会出现什么问题、需要什么,不能及时增加材料,为了及时地找到所需要的材料,缪老师和小朋友共同协商,决定在活动室的一角设立了百宝箱,让百宝箱发挥其作用。我们发动家长为幼儿收集了大量的废旧玩具材料投入百宝箱,为幼儿游戏增加辅助材料。
二、角色游戏过程的指导
教师对如何指导游戏知之甚少,教师误认为角色游戏无非是孩子玩过家家,孩子们都知道,也玩过,让他们自己去玩吧!幼儿游戏时教师不知干什么,也不知观察什么。因此发现
不了游戏中的问题,以至于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指导游戏,提高不了游戏水平。从此“放羊式”的角色游戏在幼儿园开展起来了。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幼儿玩了一段时间,由于内容、材料得不到更新、补充,游戏就无法深入,无法扩展,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能再现,游戏水平就无法提高,出现了高原区。这时的孩子三三两两结伴自己玩自己的,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活动室里吵吵闹闹乱成一团。教师说、喊根本听不进去,闹得教师很头痛。老师们经常聚在一起说:“这样游戏不行,孩子们都玩疯了。”另外还有一种是老师“导演”游戏的现象,即教师考虑不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只凭主观臆断指导游戏,这样就驾驭、控制了游戏。教师打扰幼儿游戏或替代幼儿分配角色游戏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讨论后的做法是: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支持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越广泛、情节越深入。因此,我们注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支持他们的角色游戏的开展。
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生活,调动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大班孩子特别喜欢玩“医院”游戏,为了丰富幼儿扮演医生这一角色的经验,我们经常利用谈话启发幼儿的原有经验:当你去医院看病时,你看见医生是怎么做的?护士在做什么?幼儿七嘴八舌说个不停,纷纷说出自己的经验。最后师生总结出:医生为病人看病要先询问病情,然后检查,最后再治病。而当护士则负责打针、取药,护理病人。责任分开,各施其职。孩子们都知道自己干什么,怎么干了。又如,娃娃家的幼儿要扮演爸爸妈妈,教师就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想想你的父母他们在家是怎么做的?爸爸干什么?妈妈干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小朋友自己说:妈妈要看孩子、做饭、买菜、收拾房间、招待客人、带孩子去串门或买东西、洗衣服等,妈妈有干不完的活。爸爸打工回来也帮妈妈干家务,烧水、拖地、去银行存钱、带全家人去小吃店吃饭等,在娃娃家中,孩子也学习招待客人、倒水、洗水果、帮妈妈买东西等。通过启发引导,使娃娃家的游戏情节更加深入,孩子们又能主动和别的区的小朋友交往。
2.加强对游戏过程的指导
游戏中,教师指导幼儿游戏,或是因为幼儿无所事是,或是争抢角色,或是游戏进行不下去,或是游戏需要丰富经验,而教师适时介入与指导,既可为游戏活动增添兴趣,又增进师生感情,便于游戏情节深入与发展。
(1)引导幼儿共同协商,自主分配和扮演角色。
刚开展角色游戏时,教师由于缺乏对游戏本质的认识,总担心孩子玩不好,会出现问题,游戏开始时,教师往往先给孩子们分配角色:你去商店当经理,他当推销员等。虽然游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