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四章的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②半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③农民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处于领导地位并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的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这条总路线的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互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

第二,为了实现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一方面,分散而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要,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项民主改革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威信空前提高,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国家已经有了相当强大、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并且在建国初期的条件下,相对于其他经济成分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经过1949年到1952年的三年奋斗,我们已经掌握了重要的

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同民经济的命脉,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超过建国前的最高水平,在质上也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国营经济已占主导地位,为开展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强大的政治基础,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并且暴露出与大规模国家建设要求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建国初期私人资本的几次投机活动以及私营工商业中相当严重的“五毒”现象,无分暴露了资产阶级惟利是图的本性。毛泽东因此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无政府状态同国家大规模的有计划经济建设及其生产社会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克服的。而且,资本主义的生产是以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因此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必然受到限制。再加上当时私营资本主义工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国营工业企业,也适应不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另一方面,新中国在最初三年的工商业调整中,已经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许多经验。经过调整,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私营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市场出现初步繁荣景象;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等。在实践上证明了调整改造私营工商业政策的正确性,证明了共产党的治国能力。

第三,在农村,土地改革后开始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实际上也可以称作是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认为这些互助合作形式,同样可以作为引导农民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适当途径,同样可以靠生产协作提高生产力。同时,中国广大而又极为分散落后的仍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个体农业,在发展生产方

面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根本无力进行机械化,不可能照搬“先机械化,后合作化”的发展模式,也适应不了国家工业化大规模经济建设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需要。

第四,计划经济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能较快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推动民族的繁荣富强,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新中国的建立,赶走了帝国主义,打垮了封建势力,没收了官僚资本,从而扫清了中国工业化和富民强国道路上的障碍。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尽快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呢?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也因此摆在了中国共产党面前。

第五,“三反”、“五反”斗争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产生了在“三反”斗争胜利的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意向。中共中央后来在总结“三反”时曾经指出: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最后一年,即1952年的“三反”、“五反”斗争,已经开始造成了我们国家有可能完全控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局面。在此以前,三年经济恢复的过程中,私人资本主义对恢复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家大量订货,国内市场扩张,在政治上也需要国内的团结一致,从而使私营工商业在抗美援朝的加工订货中赚了一大笔钱,政治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他们便开始想同国营工商业平起平坐,在利润上平分秋色。他们利用各种手段大肆拉拢、腐蚀干部,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有的不法奸商甚至在运往抗美援朝前线的军需物资上做文章,将失效药品供应前线,使许多战士的生命受到威胁,其犯罪活动恶劣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因此,要顺利进行国家工业化建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