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三道题经典专练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问题,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异常变化,珠峰测量、南极科学考察等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3.以区域图、模式图切入,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4.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网络构建】知识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自然地理环境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如下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知识点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1.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垂直地域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似性: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呈现出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但陆地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受地形、洋流及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在个别地区呈现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例证及原因分析见下表:知识点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甚至无;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常考点一
常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构造运动可以使河流发生迁移和变形。
汾河位于山西省的中南部,下图为“紫金山隆起与汾河改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汾河在改道前的流向是()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2.紫金山隆起的原因是()A.褶皱上升B.板块挤压C.断块上升D.火山活动3.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汾河改道后可能导致()A.河流径流量明显增大B.两岸植被类型大量增加C.河中鱼类种类大量增加D.河流侵蚀作用增强答案 1.B 2.C 3.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及古河道的位置可知,紫金山北侧有河流流经,说明汾河改道前是由北向南流的,紫金山隆起使汾河被迫改道向西流。
B项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紫金山岩层发生断裂,并且出现明显位移,位于断层构造处,是断层相对上升一侧隆起形成的断块山。
C项正确。
第3题,汾河位于山西省,其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补给,径流量不会因河道改向而明显增大,A 错误;植被类型主要受气候影响,河流两岸植被类型不会因河流改道而发生大的变化,B错误;河中鱼类种类也不会因河流改道而大量增加,C错误;汾河改道后,河流弯曲程度改变,且其流经的地势发生了变化,河流侵蚀作用可能增强,D正确。
关键原理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2018·广西部分重点中学联考)矮曲林是指山地森林上限附近由矮化、扭曲及变形的树木组成的林地或丛林,矮曲林树木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倾斜向上生长.中国矮曲林总体可分为寒温性矮曲林和常绿苔藓矮曲林两类。
下图示意中国矮曲林分布及分布区气候状况.据此完成1~3题。
1.结合材料可推测,中国矮曲林()A.分布范围北方比南方宽B.分布地区年降水量稀少C.全部由常绿阔叶林长期演化形成D.长白山寒温性矮曲林树种组成比较单一2.矮曲林的形成是由于所在地()A.全年寒冷、干燥B.持续大风,土层瘠薄C.多云雾,冬季气温低D.太阳辐射强,土层肥厚3.矮曲林一般分布在()A.山顶或山脊B.山谷或山顶C.山脊或山麓D.山麓或山谷答案1。
近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021年整理)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全部内容。
专题强化训练(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2017·湘潭模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
左图示意研究区范围,右图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 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
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A.洞庭湖平原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2.2001~2010年间,研究地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
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A.植被类型的变化B.土壤肥力的变化C.雾霾天数的变化D.水热状况的变化3.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B.城市化进程加快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解析:东南丘陵与洞庭湖平原气候类型、地带性植被类型相同,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洞庭湖平原区以种植业为主,是农田植被。
所以年NPP最大的地区是东南丘陵.气候决定着植被类型及生产量大小,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主要是水热条件变化影响。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通关攻略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课件
域,结合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
气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每年1月
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因此 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稀树草原呈现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 斑马、长颈鹿等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里。7月,信风带控制这里, 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
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
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面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及影响。
[悟 · 方法技巧]
【典例】
[2017· 天津文综,13(4),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
分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 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 原因。(6分)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 小的原因。(6分)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
B.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 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 C.光照 D.土壤
B.降水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常绿灌木是按当地同一标准栽种
的绿化树木,而杂树才是当地的自然树种。照片拍摄于3月25日,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 考纲原文呈现 ]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 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基础梳理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一个概念——自然带 (1)形成
基础梳理
(2)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基础梳理
2.两个地域分异规律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基础梳理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群岛______________。
考情分析
纬度性地域分异规律考查知识Fra bibliotek干湿度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分布的差异
基础梳理
–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含义 自然地理环境的六大要素(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岩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一个基础、两大功能 (1)形成基础: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过程通过生物 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和地质循环等实现,其中生物起到了关键作用。 (2)两大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基础梳理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 000 m,气温下降约6°C,因 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 ”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 森林带,如天山北坡。 ③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2.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考二轮复习
考情分析
最新-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精品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
影响因素。第11题,阴山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基带是温带草原带,东西走向,南坡是阳坡及迎风
坡,水分变化由山脚到山顶是少→多→少。第12题,
热量、降水量差异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
答案 11.A 12.C
中国古代诗歌或名言中常包含丰富而深刻的地理
异是由位于山地的阴坡和阳坡的不同造成的。这种
差异属于同一个自然带内的差异,因此,前三项都
是错误的,D正确。第4题,L1线位于山脊的附近,等 高线比较密集,坡度较大;L2线位于山谷附近,等高 线相对密集,坡度较大;L3线位于山谷附近,等高线 相对稀疏,坡度最小;L4线附近地形比较复杂,工程 难度大,综合以上条件,L3线较合理。
学案1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核心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1.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气候、地貌、土壤、生物、水
文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
核心点二 陆地自然带分异规律比较
分层 规律
图示
具体表 现形式
概念
成因
分布
由
赤
水
道 到
平两
地 域
极
分的
异
地 域
分
异
沿纬线 地表景
延伸 (东西
观和自
(2)
① ②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和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一致。 ③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多少取决于山体的高度和所处纬度。 山地自然带的基带是指山脚处的自然带,这是由赤道到 两极的地域分异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所决定
(3)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高;纬度高,雪线低。 ②坡向: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
[网络建立][名师点拨]整体性和差别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两大特色。
在复习过程中应本着理解原理、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利用整体性原理,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各因素之间关系剖析地区自然地理特色和环境问题。
能够利用地区图和山地自然带分布图剖析地理环境的地划分异规律。
年份读设问知考向(全国文综Ⅰ,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北京文综,41(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种类,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色和成因2017(江苏地理,27(1))2017年3月,中国某旅行团从温尼伯搭车前去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丛林带挨次过渡为________。
这类景观带的变化表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分异规律。
(全国文综Ⅰ,37(2))剖析勘探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目较少的原由。
2016(全国文综Ⅰ,10)磷高积累区是(全国文综Ⅲ,11)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对比,点苍山此刻(新课标全国文综Ⅱ, 9)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2014为该群岛中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1.含义自然地理环境的六大体素(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岩石)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一个基础、两大功能形成基础: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徙和能量互换。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过程经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和地质循环等实现,此中生物起到了重点作用。
两大功能:生产功能和均衡功能。
3.两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拥有一致的演化过程。
一个因素的演化陪伴着其余各个因素的演化,每个地理因素的演化都是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地理因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浑身”。
某一地理因素的变化会以致其余因素以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方法技巧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剖析剖析地理环境因素与环境整体特色协调一致的关系。
常剖析某一地区自然景观的成因,如联合地理地点剖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剖析地理环境某一因素变化以致其余因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8-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热点难点突破)
专题0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秦岭B.喜马拉雅山C.阿尔卑斯山D.阿巴拉契亚山答案 B焉耆马是我国古代西域名马,体型较小,善奔跑,耐力好,这些特征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
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海拔2800米处高山盆地,此盆地由三个“U”形谷组成。
下图为“我国天山自然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有关天山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A为北坡,B为背风坡B.A坡植被比B坡的更为茂盛C.L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D.可找到冰川运动痕迹3.焉耆马的特征形成原因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最小( )A.冰雪融水提供优质水源B.平坦地形提供奔跑场所C.多样植被营养丰富D.高寒缺氧提高耐力答案 2.D 3.A解析第2题,由图可知A坡雪线高于B坡,雪线以下同一自然带A坡高于B坡,则可推知A坡既是阳坡又是背风坡,B坡既是阴坡又是迎风坡,故A坡为南坡,B坡为北坡。
B坡的自然带数量多于A坡,故B坡植被更为茂盛。
L自然带介于山地草甸带和山地草原带之间,且海拔较高,又是阴坡,光照不足,气温低,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该山顶部有高山冰雪带,海拔2800米处有“U”形谷分布,故可以找到冰川运动痕迹。
第3题,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海拔2800米处高山盆地,海拔高,高寒缺氧的环境提高了焉耆马的耐力;盆地地形,盆地内部平坦开阔,有利于形成其善奔跑的特点;多样植被为其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气候干旱降水少,形成了其较小的体型特征。
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位于浙西北的西天目山生物多样性丰富。
读“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4~5题。
4.西天目山从山麓到山顶的土壤分布特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5.M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B.落叶阔叶林带C.常绿硬叶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答案 4.A 5.D下图为“哈萨克族牧民转场放牧示意图”。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项版之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8年高考试题解读地理学科分项版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地整体性与差异性(2018年高考广东卷>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沟壑地区地环境演化过程B. 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地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地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地过度开采而造成地人为演化过程【答案】C【解读】根据题干可知,这一地表过程是反应地自然地理环境地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又根据题干中地关键词“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则黄土高原不符合,石灰岩地区受风力侵蚀作用不明显,即选C.<2018年高考江苏卷)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地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纬度低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答案】A【解读】与北坡相比,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自然带分布空间范围大,所以南坡自然带丰富.14.我国西藏地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地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地历史.修建墨脱公路地主要目地是A.改变墨脱地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地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地特色D.促进墨脱地产业向外转移【答案】B【解读】根据题干信息“墨脱公路地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地历史”,则说明修建墨脱公路地主要目地是为了加强墨脱与外界地联系,对墨脱地生态环境影响不大.<2018年高考四川卷)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7-9题.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1 30度附近8.④地降水特别丰沛地主要原因是A.来自海洋地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地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答案】A【解读】根据上题判断,④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北纬54°17′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地暖湿气流受海岸山脉阻挡,在山地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9.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地叙述,正确地是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答案】B【解读】根据第7题判断,②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两地相比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2018年高考重庆卷)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3回答6-9题6.该流域地气候特点之一是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C.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答案】A【解读】赞比西河流域地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地干湿季.7.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地显著特征有 < )A.根系不发达B. 叶质坚硬,树皮厚C.板状根大,树干长D. 叶面宽大,多气孔【答案】B【解读】干旱地区地植被一般来说,根系发达,叶面小,有地退化成针或刺,有地覆盖厚厚地蜡质,以减少水分蒸发.8.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地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 )A. 干流流速缓慢B. 峡谷险滩广布C. 支流短小急促D. 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2018年高考真题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
2018年高考真题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一、单选题土壤(浙江省普通高校2018年4月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试题)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
完成7、8题。
1.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A.山东半岛温带森林B.大兴安岭西侧草原C.西双版纳热带森林D.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答案: B2.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的天然植被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 B(2018年高考真题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16~18题。
3.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① 固定表土② 减少径流③ 沉积泥沙④ 降低风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A考查黄土高原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容易题。
考生需要抓住黄土高原的核心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4.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答案: D考查水库冲沙的最佳放水方式,中等难度。
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那么河流的流量和流速需要达到某一阈值才能完成。
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一方面会影响水库水源为生产和生活提供用水的能力,另一方面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势必会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选项正确,排除B选项。
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排除A、C选项。
最新-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专题2 第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选择题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黄土高原【答案】 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得到如下信息:该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为温带季风气候,且纬度较高,温度较低,蒸发较弱,故有冻土分布,沼泽广布。
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只有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情况与之相吻合。
2.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开放性B.整体性C.差异性D.总体性【答案】 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由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平原广布且距海和冬季风源地都较近,故夏季温暖、降水较多,冬季寒冷、蒸发较弱,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不易流失,故土壤肥沃,同时也会形成冻土层和沼泽,其自然景观也相应地表现为冷湿性的森林与草甸草原景观。
东北地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表现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气候、植被和土壤分布模式表,回答3~6题。
3.与图中“暖湿气候”相对应的植被主要有( )A.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B.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C.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4.“砖红壤→红色栗钙→红色棕钙土→荒漠土壤”的变化过程体现出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别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热量D.非地带性现象、海陆分布5.我国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肥力的主要措施有( )①禁止开发,建立自然保护区②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③推广鱼塘——台田治理模式④秸秆还田,保持黑土肥力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6.气候、植被、土壤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①三者是一一对应关系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③气候在三者中居主导地位④土壤在三者中居主导地位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3.A 4.B 5.D 6.C【解析】第3题,根据(a)表中暖湿气候的分布位置对应(b)表可知,该地带的植被主要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
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考试大纲解读精品检测:专题3.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解析版)
【近3年全国卷考情分析与预测】【轻松构建学霸脑图】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自然带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强化应用】(广东省2018届高三百校摸底联考)岗什卡雪峰是祁连山脉东段的最高峰,海拔5254.5米,山体由石英角闪岩、片麻岩、斜长角岩、基性火山岩等多种岩石组成。
山下的“七彩冰瀑”在白色“水晶”的基调上,有蓝有黄有绿……在高原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蔚为奇观。
在海拔4350米处是登山大本营,可仰观雪山,俯视祁连大草原。
下图示意“七彩冰瀑”。
据此完成1—3题。
1.岗什卡雪峰登山探险的最好时间是A.1月、2月B.3月、4月C.6月、7月D.10月、11月2.“七彩冰瀑”色彩斑斓的原因是A.太阳高度不同,太阳光入射角变化B.多种矿物经水溶解并在流经地沉淀C.地形高低起伏,水体面积温度不同D.结冰的水体中含有大量不同的矿物质3.下列草原植被,与祁连大草原形成原因相似的是A.天山伊犁草原B.呼伦贝尔草原C.锡林郭勒草原D.川西巴塘草原(2018届高三TOP20十二月Ⅱ卷文科综合地理试题)鸟类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物种,迁徙是鸟类遵循大自然环境变化的一种生存本能反应。
根据鸟类有无迁徙习性,可将鸟类分为留鸟和候鸟(包括夏候鸟、冬候鸟、旅鸟和漂鸟)两大居留类型。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地区某山地鸟类居留类型与海拔梯度变化。
据此完成4—6题。
4.该海拔带200米左右冬候鸟种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温暖B.地形平坦C.水源充足D.人类活动较少5.该地海拔带500米左右留鸟种数较多,主要分布在A.阳坡缓坡B.阴坡陡坡C.阳坡陡坡D.阴坡缓坡6.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山地至今仍保留少部分漂鸟(小区域短距离迁徙的候鸟),推测此类候鸟的生活习性是A.夏居城区,冬居农区B.夏居农区,冬居城区C.冬居山林,夏居平原D.夏居山林,冬居平原(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8届高三12月摸底考试)“太白积雪六月天”是有名的关中八大景之一,秦汉时期即开始流传。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21 —2021 学年第二学期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021 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单项选择题〔共7 题;共 26 分〕1.图为阿尔卑斯山的垂直地带分布示意图,读图,该山地〔〕A.山麓自然带原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为背风坡和阴坡C.南北坡自然带高度的差异属于地方性分异D.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答案】 C【考点】地域分异的根本规律,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相关知识。
阿尔卑斯山位于地中海北部,山麓地带自然带和该地水平自然带类型相同,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坡自然带高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两坡坡向,属于地方性分异;各自然带的界线不会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2021 —2021 学年第二学期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读以下图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对图示时期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陆地面积逐渐缩小B.海岸线各点均匀向海洋推进C.陆地向东南方向扩D.延伸速度越来越快【答案】 D【考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看出从1855 年到 1964 年,海岸线不断向东扩展,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海岸线各点向海洋推进的速度不同;从图中看1964 年海岸线向东北方向扩展;从图中可看出海岸线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D 正确。
3.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 181 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的重视。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四部分 考前静悟材料 材料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答案)
材料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回顾核心知识]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环境的六大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地理环境的四大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种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1)形成(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2.世界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三、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及实例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1.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及雪线高低的判读2.实例雪线实例⎨⎪⎧天山:北坡低南坡高——水热一致阿尔卑斯山:北低南高——热的影响大于水的影响喜马拉雅山:北高南低——水的影响大于热的影响四、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是指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地质构造、洋流、岩性、土壤、水分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一些不规则的分布现象。
非地带性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再悟高考真题]1.(2016·课标Ⅰ,10~11)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 第(1)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 000米到4 500米处最大,结合该山地理位置,该高度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
故选A 项。
第(2)题,由图可知,2 000米到3 000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累积,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B 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壤含水量高,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C 项正确;地表径流小,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D 项错误。
2018届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练习(二)-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答案一、选择题1~5.BADCC 6~10.ACDCB 11.B二、综合题12.(1)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
(任答两点即可)乙图山脉。
(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13.(1)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
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差异。
(2)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的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相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一、选择题1.解析:选B.根据题中材料可知,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③地由于地势高,年平均气温低,不适合樟树生长,④地位于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过高,也不适合樟树生长。
图中①地虽然温度适合,但由于位于沿海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多,不可能形成樟树的集中分布区,故排除①地。
B项正确。
2.解析:选A.根据题干所给的纬度范围(25°N~32°N),可判断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再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北非和西亚,主要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其自然带主要为热带荒漠带,故选项A是正确的。
热带草原带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故选项B.C.D是错误的。
34.解析:第3题,水热条件好的地方,适宜森林生长,林线则高。
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相比,甲地受暖湿西南季风的影响,水热条件好,因此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
故选D.第4题,乙地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严寒漫长。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三道题经典专练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等四大名校2018届高三联考文综地理试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约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以内。
素有“千湖之国”的美称,地理环境南北各具特色。
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中部以丘陵为主,南部沿海以平原为主。
芬兰的森林覆盖率达到 86%,乳畜产品世界闻名。
(1)芬兰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所体现的主要地域分异规律及判断依据。
(2)分析芬兰亚寒带针叶林广泛分布的自然地理原因。
【答案】(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随着纬度的升高,热量降低,农业生产方式由种植业向林业及狩猎业过渡。
(2)该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
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时,多锋面雨;极地东风将北冰洋水汽输入,降水量较大;该地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解析】(1)据图可知,随着纬度的升高,芬兰的农业生产类型从种植业向林业及狩猎业过渡,这种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分布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植被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影响,因此,亚寒带针叶林广泛分布的自然地理原因,实际上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成因,主要考虑纬度、大气环流、地形地势等方面。
该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
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时,多锋面雨;极地东风将北冰洋水汽输入,降水量较大,形成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在其影响之下,形成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二、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综合测试(三)文综地理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
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
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王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
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新课标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好题练习:专题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主梳理夯实基础】——课前填写落实温故知新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和等。
【答案】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注意提示】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
再如,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也不具备平衡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功能。
3.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的,每个的演化都是演化的一个方面。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中的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下面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3)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的发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其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示意如下:【答案】统一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某一地理整个其他区域【注意提示】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命题过程中常考查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综合分析某一地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如我国“沙尘暴”的成因是由于地处农耕和草原交接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植被,地表沙化,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形成的。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1)成因:因、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和土壤类型。
(2)特点:具有一定、呈分布。
【答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植被类型宽度带状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变化中纬度海拔高度【注意提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带体现得特别显著低纬度地区洋面广阔,陆地面积相对较小,多数大陆内部距海不太远,水分差异较小;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即使是内陆地区,也不显得干燥,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也远不如中纬度沿海地区,海陆水分交换不太活跃,因而沿海与内陆地区水分差异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等四大名校2018届高三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约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以内。
素有“千湖之国”的美称,地理环境南北各具特色。
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中部以丘陵为主,南部沿海以平原为主。
芬兰的森林覆盖率达到 86%,乳畜产品世界闻名。
(1)芬兰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所体现的主要地域分异规律及判断依据。
(2)分析芬兰亚寒带针叶林广泛分布的自然地理原因。
【答案】(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随着纬度的升高,热量降低,农业生产方式由种植业向林业及狩猎业过渡。
(2)该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
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时,多锋面雨;极地东风将北冰洋水汽输入,降水量较大;该地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解析】(1)据图可知,随着纬度的升高,芬兰的农业生产类型从种植业向林业及狩猎业过渡,这种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分布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植被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影响,因此,亚寒带针叶林广泛分布的自然地理原因,实际上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成因,主要考虑纬度、大气环流、地形地势等方面。
该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
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时,多锋面雨;极地东风将北冰洋水汽输入,降水量较大,形成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在其影响之下,形成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二、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综合测试(三)文综地理试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
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
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
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王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
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概述沿40°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大为减弱。
(2)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N沿线差异较大(最大高度差达700m),40°N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400m) ;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较高。
(3)内部高于外部,原因是内部山体效应强于外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西部高于东部,原因是西部气温较高、离海洋(太平洋)较近且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材料,理解什么是“山体效应”,再根据题干提示“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对图a的解读,总结形成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图中反映出了曲线整体分布的高度、曲线的变化,曲线分段对比等不同。
(3)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山体为北美洲西部山地。
西侧为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由“山体效应”可知,山体内部温度高于山体外部。
在依据题干提示“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可得出结论。
三、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3月)文综地理试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
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b);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
藓植物。
鉴于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
图a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
(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
(3)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
(4)说明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
【答案】(1)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
(2)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贫瘠,植物生长缓慢。
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
(3)变化:分布高度自东向西升高(或分布高度自西向东降低)。
原因:山顶苔藓矮曲林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降低)。
(4)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不当(转为农地、采药等)的威胁日益严重;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功效;生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解析】山顶苔藓矮曲林植被茂密,空气湿度大,水汽易凝结成雾,又被称为“雾林”。
山顶多雾、气温低、土壤贫瘠,植物生长慢。
山风强烈,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矮曲。
保护原因可以从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功能、科研价值等方面分析。
(1) 山顶苔藓矮曲林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
山顶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
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
所以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
(2) 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
山顶海拔高,气温低,热量少。
山地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植物生长缓慢。
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
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
所以山顶苔藓矮曲林长成“矮曲”。
(3) 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变化是自东向西升高,或分布高度由西向东降低。
原因是山顶苔藓矮曲林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由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向东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