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章颜色的配色定律

合集下载

色彩搭配的原理和技巧

色彩搭配的原理和技巧

色彩搭配的原理和技巧第一章:色彩基础知识色彩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视觉体验,也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色彩由三个基本属性组成:色相、饱和度和亮度。

色相指的是颜色的名称,如红色、黄色等;饱和度表示颜色的纯度和强度;亮度则是颜色的明暗程度。

第二章:色彩搭配原理1.互补色搭配:互补色是在彩色轮上相对的颜色,如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等。

这种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但也需要注意掌握好比例,避免给人眼部不适感。

2.类比色搭配:类比色指的是位于彩色轮上比较接近的颜色,如黄色、橙色和红色等。

这种搭配能够产生和谐的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使用。

3.单色调搭配:单色调搭配是指使用同一个颜色的不同色调及亮度进行搭配,通过改变颜色的深浅和明暗,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4.对比色搭配:对比色搭配指的是使用明显的对比色进行搭配,如黑色和白色、红色和绿色等。

这种搭配能够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但也需要注意掌握好比例,避免给人眼部不适感。

第三章:色彩搭配技巧1.色彩的数量控制:掌握好色彩的数量,避免使用过多、杂乱无章的颜色,产生视觉上的疲劳。

2.主次分明的颜色搭配: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和作用,需要很好地安排主次顺序,使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更加有条理、符合设计要求。

3.善于运用反差手法:反差是有力量的,通过巧妙地使用反差手法,能让设计中的色彩更加鲜明、突出,营造更好的视觉效果。

4.色彩渐变和混合技巧:通过渐变和混合运用,可以产生更加柔和、自然的过渡效果,从而营造出更加细腻、柔和的视觉效果。

总之,在进行任何设计时,色彩搭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掌握好色彩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常用的搭配原理和技巧,可以使设计更加突出、富有魅力,吸引更多的目光和关注,产生更大的效果。

配色 法则

配色 法则

配色法则法则一:色彩的黄金法则60:30:10这是一个很基本的法则。

设计师都知道60:30:10,主色彩是60%的比例,次要色彩是30%的比例,辅助色彩是10%的比例。

比如一个男士的上装,打一个比方,外套可以用60%,那么衬衫是30%,领带就是10%。

如果室内空间的话,墙壁用60%的比例,家居床品、创联之内就是30%。

那么10%就是小的饰品和艺术品,这个法则是黄金法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是非常正确的。

这个法则在后面讲到的很多法则都可用到,世界最好的设计基本上都脱不了这个法则,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我们往往都会忽略它。

有一双会发现色彩的眼睛很重要。

我们经常去旅游,也拍了很多照片,更多人会热衷于对美景的赞叹和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的介绍,但是很少人对色彩有分析。

其实60:30:10多少也是得到了自然界的启发。

我想在我们整个自然生涯中,旅行就是很好的色彩课。

法则二:选择配色方案选择配色方案,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两种选择,一种是补色的搭配,一个是叫类色搭配,学过美术都知道,色盘上面,两个颜色相对的就是补色的搭配,类似的颜色就是类色搭配。

我们一般在需要营造那种活泼的有动感的空间的时候,选择红与绿、蓝与绿。

那么类似色是相近的,比如黄与绿、蓝与紫。

法则三:勿忘黑色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现代简约风格都会利用黑色,但是要灵巧运用黑色,而不是用太多的黑色。

黑色能够让任何一个色彩看起来干净,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重点,它能够给家庭营造一种对比平衡。

巧妙的运用黑色,可以是一个黑色的箱子,画框,做一种点缀,效果是十分不错的。

法则四:听从自然的教导只要是在地球上,你看到地球是什么颜色,是大地土壤,中间是群山。

它是介于深和浅之间。

我也看到很多人的很多作品,如果没有遵循这个法律,非常会不舒服。

像这个图片眼睛往下看的,应该是以黑色为主,顶棚尽量是白色。

这样人类会感觉很舒适很踏实,这是给我们最好的提示。

法则五:从图案中提取色彩我们在做家庭室内设计的时候,最好是在家里面寻找一个比较突出的饰品,哪怕是一个配饰。

颜色的配色定律

颜色的配色定律

染料
颜料
溶解性 溶解于水或有 分散在水、有机溶
机溶剂中
剂、树脂中
离子键、共价 粘结物使颜料粒子 作用机理 键、氢键、范 机械附着在物体上
德华力
染料和颜料的应用方法
染色 染料由外部进入到被染物的内 纤维、纺织物、
部,使被染物获得颜色。
皮革等(染料)
着色 将染料分散于被染物中,固化 塑料、橡胶、
成型后得到有颜色的物体
用于电影、电视彩色图像,舞 台灯光等。
Color
international
第四章 色料减色法
1、色料
指颜料、染料等自身有色而且能使其它
物质获得鲜明和坚牢色泽的物质(无机物 或有机物)。
染料
凡能溶解于水或有机溶剂,并 能使纤维或其它材料着色的有机物 质称为染料。
染料的种类
按颜色:黄、橙、红、紫、蓝、绿、棕、黑 按化学结构:偶氮染料(50%)、蒽醌染料、硝基和 亚硝基类、芳基甲烷类、酞菁染料、杂环类染料 按应用方法:酸性、碱性、活性、分散染料等
品红 黄 青 品红 黄 青

绿蓝
红绿









复色比间色和原色明度降低、颜色暗淡。
色料减色法本质: 色料的选择性吸收,使色光能量减弱,
新颜色的明亮程度降低而趋于黑暗:-色料 相加,能量减弱,越加越暗。
色料混合后,混合色是光源减去被几种色料 吸收一种或几种单色光,所剩余的光所引起的颜 M
黄色Y
青色C
色料三原色的性质
以黄、品红、青三种色料为基础,以 任意两色按不同比例相混合,可以调配出 其他所有颜色。自然界中任何其它色料都 无法混合出这三种颜色。

颜色搭配原理

颜色搭配原理

颜色搭配原理家居色彩搭配原则第一条,空间配色不得超过三种 其中白色、黑色不算色。

第二条,金色、银色可以与任何颜色相陪衬,金色不包括黄色,银色不包括灰白色。

第三条,在没有设计师指导的情况下,家居最佳配色灰度是:墙浅,地中,家私深。

第四条,厨房不要使用暖色调,黄色色系除外。

第五条,打死也不要深绿色的地砖。

第六条,坚决不要把不同材质但色系相同的材料放在一起,否则,您会有一半的机会犯错。

第七条,想制造明快现代的家居氛围,那么您就不要选用那些印有大花小花的东西(植物除外),尽量使用素色的设计。

第八条,天花板的颜色必须浅于墙面或与墙面同色。

当墙面的颜色为深色时,天花板必须采用浅色。

天花板的色系只能是白色或与墙面同色系。

第九条,空间非封闭贯穿的,必须使用同一配色方案;不同的封闭空间,可以使用不同的配色方案。

说明在一般的室内设计中,都会将颜色限制在三种之内。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由于专业的室内设计师熟悉更深层次的色彩关系,用色可能会超出三种,但一般只会超出一种或两种。

限制三种颜色的定义:1.三种颜色是指在同一个相对封闭空间内,包括天花板、墙面、地面和家私的颜色。

客厅和主人房可以有各成系统的不同配色,但如果客厅和餐厅是连在一起的则视为同一空间。

2.白色、黑色、灰色、金色、银色不计算在三种颜色的限制之内。

但金色和银色一般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空间只能使用其中一种。

3.图案类以其呈现色为准。

办法是,眯着眼睛看即可看出其主要色调。

但如果一个大型图案的个别色块很大的话,同样得视为一种色。

返回顶部色彩心理效果解析当您准备装饰布置居室时,对色彩的搭配应以适应您的感受为前提,因为我们周围的环境和自然界的色彩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人们会对各种颜色产生不同的心理生理反应。

红色:在所有的颜色中,红色最能加速脉搏的跳动,接触红色过多,会感到身心受压,出现焦躁感,长期接触红色还会使人疲劳,甚至出现精疲力竭的感觉。

因此没有特殊情况,起居室、卧室、办公室等不应过多地使用红色。

第三章 颜色定律

第三章  颜色定律

第三章颜色定律第一节颜色定律的内容引言:染发跟颜料一样可以通过不同颜色和不同比例的混合调配出新的颜色来。

作为一名合格的染发师,要向顾客推荐出一些适合他(她)的颜色。

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熟悉颜色定律。

颜色定律的基本内容是,宇宙中的所有颜色只有黄色、红色和蓝色这三种颜色,被称为原色,它们是纯色,这就是说,我们不可能通过混合其它颜色来得到这三种颜色,相反,如果将这些原色以各种比例混合的话,就会创造出其它颜色。

颜色的名称通常指的是它的色调。

一、一层色概念一层色:也叫“原色”。

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为原色。

原色能合成出其他色,而其他色不能还原出本来的原色。

原色只有三种:1、红2、黄3、蓝三原色从理论上讲可以调配出其他任何色彩,而同时相加得黑色。

因为常用的颜料中除了色素外还含有其他化学成分,所以两种以上的颜料相调和,纯度就受影响,调合的色种越多就越不纯,也越不鲜明,颜料三原色相加只能到一种黑浊色,而不是纯黑色。

二、二层色概念二层色(橙、绿、紫):又叫“间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

1、红+黄=橙2、黄+蓝=绿3、红+蓝=紫在调配时,由于原色色素在分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三、三层色概念三层色:也叫“复色”,一种原色与一种二层色相混合得复色,亦称三层色。

1、黄+橙=黄橙2、红+橙=红橙3、黄+绿=黄绿4、蓝+绿=蓝绿5、红+紫=红紫6、蓝+紫=蓝紫“三层色”复色是最丰富的色彩家族,千变万化,丰富异常,复色包括了除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有颜色。

复色中必然包含了所有的原色成份,只是各原色色素的比例不等。

注:(下表中黑色字体代表三原色、蓝色字体代表二层色、红色字体代表三层色)黄绿黄橙/﹨/﹨绿—黄—橙/﹨/﹨/﹨蓝绿—蓝红—红橙/﹨/﹨蓝紫—紫—红紫第二节颜色的特点引言:当我们谈论颜色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下面的三个特点:第一:颜色的名称第二:颜色的色度第三:颜色的强度一、颜色的名称颜色的名称常指色彩或色调。

颜色的配色定律优秀课件

颜色的配色定律优秀课件

有机颜料
✓偶氮颜料(47%):耐久性差、颜色鲜艳: 甲苯胺红、汉沙黄等。
✓酞菁颜料(28%):耐酸碱、耐光: 酞菁蓝、酞菁绿。
✓喹丫啶酮颜料:耐光、耐热、耐化学品性好: 橙、品红、紫红。
有机、无机颜料对比
✓ 有机颜料:着色力强、色泽鲜艳、透明性高。 ✓ 无机颜料:耐热性、耐光性、遮盖力强。
染料和颜料对比
400 500 600 700波长(nm)
黄色料
白光
吸收绿色
品红色
品红色料:白光-绿光=红光+蓝光=品红光
%)
理想三原色料的分光光度曲线
100 反 射 率 (
400 500 600 700波长(nm)
品红色料
白光
吸收红色
青色
青色料:白光-红光=绿光+蓝光=青光
理想三原色料的分光光度曲线
100 反 射 率 (
用于电影、电视彩色图像,舞 台灯光等。
Color
international
第四章 色料减色法
1、色料
指颜料、染料等自身有色而且能使其它
物质获得鲜明和坚牢色泽的物质(无机物或 有机物)。
染料
凡能溶解于水或有机溶剂,并能 使纤维或其它材料着色的有机物质 称为染料。
染料的种类
➢按颜色:黄、橙、红、紫、蓝、绿、棕、黑 ➢按化学结构:偶氮染料(50%)、蒽醌染料、硝基和 亚硝基类、芳基甲烷类、酞菁染料、杂环类染料 ➢按应用方法:酸性、碱性、活性、分散染料等
染料
颜料
溶解性 溶解于水或有 分散在水、有机溶
机溶剂中
剂、树脂中
离子键、共价 粘结物使颜料粒子 作用机理 键、氢键、范 机械附着在物体上
德华力
染料和颜料的应用方法

配色设计原理 笔记

配色设计原理  笔记

第一章:决定整体配色的理论1、扩充色相的范围,体现丰满的效果:在色相差异没有红、蓝、黄三色那样差异明显时,充分展现12种色相的设计方法,运用原色搭配其他色彩最易打动读者。

色彩越素雅,所形成的视觉冲击效果就越弱。

颜色的对比色设计增加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土黄色营造出怀旧、原始的氛围。

2、暖色系:红、橘红、橘黄、黄3、冷色系:蓝紫、蓝、蓝绿、绿4、中性色系:紫红、紫、黄绿、翠绿5、红色:纯度最高,色彩鲜明。

彰显热情的色彩,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刺激人的情感。

面积越大,视觉冲击效果越强。

衬托料理的红色,暖色系色彩有增加食欲的功能。

营造热情、温暖、优雅、时尚、活泼、可爱等印象。

6、冷色系:寒冷、阴暗的同时体现镇静感和清凉感的色彩。

稳定人的情绪,营造温和、安逸的氛围。

给人清爽、温和、安逸的印象。

7、成人印象:明度、纯度都较低的配色营造都市成人印象。

在暗色调中展现高雅的都市成人,女性应以红、紫红、紫色等色相为中心,男性应以冷色系的蓝色色相为中心。

茶色系:不失沉稳,深蓝色、藏青色中融入灰色:事业有成。

人们的年龄越大,往往越喜欢纯度较低的自然色彩。

8、儿童印象:明度、纯度都较高的配色营造欢乐、明朗的儿童印象。

面对年纪稍大的儿童,中等明度、较高纯度的原色成为配色的中心色。

而最近儿童色彩越来越趋向于追求素雅时尚的成人色调。

浅色调色彩可以营造甜蜜感效果,与原色搭配,就能形成明快、活跃的效果。

9、各个国家、地域的文化,通过国旗、服饰、菜肴、风景等的特定色彩搭配,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可体现出这些国家和文化特色的配色。

10、传递华丽、快乐印象的配色应以暖色系色彩为中心,并突出冷色系色彩的局部效果。

尽可能扩大色相范围,并确定为鲜艳明亮的色调。

演绎华丽感和平衡感的彩虹色;白色背景衬托出鲜艳的有彩色,黑色和灰色有同样效果,白色可提高整体的明度效果,突出成人世界的高档感。

铺满高纯度色彩可营造热闹和刺激的氛围。

11、传递沉重、安逸印象的配色:以具有平定情绪、抚慰心灵效果的蓝色、绿色等冷色系色彩为中心展开配色,放松、沉静的感觉自然流露出来;选择红色、橙色等暖色系色彩,会给人留下温暖、舒适的印象。

第四章【颜色混合规律】 印刷色彩学课件

第四章【颜色混合规律】   印刷色彩学课件
primarycolor从生理上讲人的视觉中枢之所以感觉到颜色是由于从生理上讲人的视觉中枢之所以感觉到颜色是由于外界光的辐射作用于眼睛以及人眼的视觉特性锥体和杆体细外界光的辐射作用于眼睛以及人眼的视觉特性锥体和杆体细胞锥体细胞有感红感绿感蓝三种视素因此选择胞锥体细胞有感红感绿感蓝三种视素因此选择适适当当的红绿蓝光便可以匹配出自然界的各种颜色
三、色光混合的类型 色光的混合按色光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两类,色光直接混 合和色光间接混合。前者是由光源发出的光直接混合,后者是 指由物体反射出的色光的混合。
1、色光直接混合 日光是复合光。如果没有棱镜等色散元件把日光分 解成光谱,人眼是无法看到日光的各种单色光。光源在 发射光波的过程中直接混合呈色称为色光直接混合,又 称为视觉器官以外的色光混合。 这种混合方式不依赖于视觉器官去进行混合,而是 在达到视觉感受器官之前已经完成了色光混合方式。比 如,舞台上的灯光,要得到一个黄色的背景,可以用一 个红色光源和一个绿色光源同时打在背景上,这时观众
一、色光三原色 白色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便形成一条由七种颜 色组成的光谱。可见光谱中占据面积最大的是蓝紫(B, 420-470nm)、绿(G,500-570nm)、红(R,630-700nm)
三种颜色的光。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如果选择红、绿、蓝三
种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几乎可以得到自然界中的各种色彩 ,而这三种色光本身各自独立,即其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 由其余两种色光混合产生,所以称红、绿、蓝为色光三原色 。(Primary color)
和黄光成分(Y=R+G),所以色彩的三原色光R、G、B组合
比例为2:2:1。反过来,已知三原色光R、G、B的比例为 2:1:2,可先把其中的白色成分( W=R+G+B )分出,剩 下等比例的R+B组成品红色,由此确定R、G、B三原色光以 2:1:2的比例混合时形成浅红色。

第3章-颜色性质与混合

第3章-颜色性质与混合

静 态 混 合
静 态 混 合
两个颜色不同的色块并列在一起,当距离人 眼较近,能够分辨出两个不同颜色。随着距 离的加大,不能辨认两个色块,看到一个新 的颜色。在正常视距(25cm)下, 视力正常的 人(1.0)只能分辨1.5mm大小的东西。 静态混合是指各种颜色处于静态时,反射的 色光同时刺激人眼而产生混合。
3. 色相和主波长的对应关系
色相和主波长的对应关系会随着光照强度 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只有黄(572nm)、绿(503nm)、蓝 只有黄(572nm)、绿(503nm)、蓝 (478nm)三个主波长恒定不变,称之为 478nm)三个主波长恒定不变,称之为 恒定不变颜色点。 通常所谈的色相是指在正常的照度下的颜 色。
格拉斯曼(Hermann Gőnter Grassmann 1809-1877)
2.1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1 2.1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 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1. 人的视觉只能分辨色彩的三种变化 : 明度 、 色调 、 饱 人的视觉只能分辨色彩的三种变化:明度、色调、 和度. 和度. 2. 在由两个成分组成的混合色中 , 如果一个成分连续地 在由两个成分组成的混合色中, 变化,混合色的外貌也连续地变化。 变化,混合色的外貌也连续地变化。 补色律: 每一种色彩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 补色律 : 每一种色彩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 。 如果某 一色彩与其补色以适当比例混合, 一色彩与其补色以适当比例混合 , 便产生白色或灰 如果二者按其他比例混合, 色 ; 如果二者按其他比例混合 , 便产生近似比重大 的色彩成分的非饱和色。 的色彩成分的非饱和色。 中间色律: 任何两个非补色相混合, 便产生中间色, 中间色律 : 任何两个非补色相混合 , 便产生中间色 , 其色调决定于两色彩的相对数量, 其色调决定于两色彩的相对数量 , 其饱和度决定于 二者在色调顺序上的远近。 二者在色调顺序上的远近。

色彩生理理论:三色论与四色论

色彩生理理论:三色论与四色论

色彩生理理论:三色论与四色论色彩生理理论:三色论与四色论扬?赫姆霍尔兹的三色理论1807年,英国医学物理学家扬(T.Young)和德国生理物理学家赫姆霍尔兹(H.LFvonHelmholtz)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的色光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如当一种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而另外两种相对处于抑制状态,那么就产生一种原色觉,如果两种或三种神经纤维都处于兴奋状态,那么就产生综合色觉。

如:当“红”神经纤维受到红光刺激而兴奋时,“绿”“蓝”两种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则产生红色觉;当“绿”或“蓝”神经纤维受到绿光或蓝光的刺激而兴奋时,则产生绿或蓝色觉。

又如:当“红”“绿”两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红光和绿光的刺激而兴奋,而“蓝”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产生黄色觉;当“红”“蓝”两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红光和蓝光的刺激而兴奋,而“绿”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产生晶红色觉;当“蓝”,“绿”两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蓝光和绿光的刺激而兴奋,而“红”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产生青色觉;当“红”、“绿”、“蓝”三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刺激而兴奋时,则产生白色觉。

如果三种神经纤维受三原色光等量刺激程度逐渐减小,又会产生不同明度的灰。

如果三原色光的刺激量等于零,也就是不存在任何色光刺激,那么就产生黑色觉。

以上是由三原色光等量的刺激引起的色感,如果改变三原色光的光量和混合比例,必然引起三种神经纤维兴奋与抑制程度的差别,从而产生千变万化的色彩感觉。

扬?赫姆霍尔兹认为三种神经纤维受到光的刺激后而产生的兴奋与抑制是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当每一种神经纤维受到对应的原色光刺激而处于强烈兴奋状态时,另外两种神经纤维受到此光刺激后也同时兴奋,不过兴奋的程度比较低,所以每种颜色实际上都含有一定的白光成分,即有明度的感觉。

扬?赫姆霍尔兹解释色彩视觉的理论称为三色学说,它为现代色度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至今三色学说仍具有解释各种颜色混合现象的理论价值。

设计原理:四大颜色搭配原则

设计原理:四大颜色搭配原则

设计原理:四大颜色搭配原则在设计中,颜色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正确地选择和搭配颜色可以提升设计作品的美感和吸引力。

为了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运用颜色,以下是四大颜色搭配原则,它们是:1. 对比原则对比是指通过使用截然不同的颜色来展示明确的对比效果。

这种对比能够让元素在设计中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区分度。

常见的对比搭配有黑白、红绿、蓝黄等。

通过对比搭配,可以凸显出重要信息,增加内容的可读性和可识别性。

2. 类似色原则类似色即指从彩轮上相邻的颜色组成的配色方案。

这种搭配具有柔和且协调一致的特点,适合传达温暖、柔和或者自然的感觉。

常见的类似色搭配包括红-粉红-紫、蓝-青-绿等。

类似色搭配适合用于创造轻松愉快、柔和舒适等环境。

3. 三角形原则三角形原则是指选择位于彩轮上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种颜色进行搭配。

这种颜色搭配方式具有一定的对比效果,同时也能够保持整体的和谐感。

常见的三角形搭配包括红-黄-蓝、紫-绿-橘等。

通过使用三角形原则,设计作品可以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颜色组合。

4. 同色系原则同色系是指选择彩轮中同一色系下的不同明度、饱和度、灰度等级的颜色进行搭配。

这种搭配方式既能够表现单一主题,又不会显得单调乏味。

例如,在蓝色系中选择浅蓝、天蓝、宝蓝等深浅不同的蓝色来进行搭配。

同色系原则适合用于展示和强调特定主题或氛围。

以上就是四大颜色搭配原则的介绍,希望能对你在设计中合理运用颜色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同场景和要求可能需要考虑更多因素,但四大颜色搭配原则是一个良好的起点,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颜色。

记住,合适的颜色搭配将为你的设计作品增添无限魅力!。

色彩搭配的配色原则完整版

色彩搭配的配色原则完整版

色彩搭配的配色原则完整版色彩搭配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影响到作品的整体效果和情感表达。

在进行色彩搭配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颜色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下面是色彩搭配的配色原则的完整版:1.对比原则:对比是色彩搭配中常用的一个原则。

它通过将互补色、对立色或冷暖色相组合,从而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对比色搭配能够吸引人的眼球,提升视觉冲击力。

但是要注意对比的度量,过分鲜艳的色彩搭配可能会显得夸张和不协调。

2.类似原则:类似原则指的是将色彩的相邻色或近似色进行搭配。

这种搭配方法能够产生一种和谐、平和的感觉,适用于需要表达稳定、温暖、舒适等情感的设计作品。

3.包容原则:包容原则是指将多个颜色进行搭配,不限制于其中一种或几种颜色。

这种搭配方法能够产生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给人一种开放、自由的感觉。

在使用多种颜色时,需要注意进行适当的调和和平衡,避免色彩过于杂乱和混乱。

4.渐变原则:渐变原则指的是将色彩进行渐变或者过渡的搭配方式。

这种搭配方法能够产生柔和、流畅的色彩效果,给人以温柔、细腻的感觉。

渐变搭配通常要求在颜色之间具有一定的色相或亮度的变化,这样能够使色彩过渡更加自然和平滑。

5.三色原则:三色原则是指选择三种互补、相邻或相近的颜色进行搭配。

这种搭配方法既能够保持色彩的丰富性,又能够避免过多色彩的混杂。

在三色搭配时,应该注意将主色、辅色和弱化色进行巧妙的分配和平衡,以达到整体平衡和统一的效果。

6.色彩心理学原则:色彩心理学原则是指根据色彩所具有的情感和心理效应,选择适合的色彩搭配。

不同的色彩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比如红色代表激情和活力,蓝色代表冷静和平静。

根据色彩心理学原则进行搭配,能够更好地传达设计的主题和情感。

7.权衡原则:色彩搭配中需要考虑到不同的颜色在视觉上的重量感和稳定感。

比如,亮色、鲜艳的颜色通常会比暗淡、冷静的颜色具有更高的视觉重量感。

在进行色彩搭配时,需要根据设计的需要和视觉效果的要求进行权衡,从而实现平衡和和谐的效果。

配色法则

配色法则

配色法则法则一:色彩的黄金法则 60:30:10这是一个很基本的法则。

设计师都知道60:30:10,主色彩是60%的比例,次要色彩是30%的比例,辅助色彩是10%的比例。

比如一个男士的上装,打一个比方,外套可以用60%,那么衬衫是30%,领带就是10%。

如果室内空间的话,墙壁用60%的比例,家居床品、创联之内就是30%。

那么10%就是小的饰品和艺术品,这个法则是黄金法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是非常正确的。

这个法则在后面讲到的很多法则都可用到,世界最好的设计基本上都脱不了这个法则,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我们往往都会忽略它。

有一双会发现色彩的眼睛很重要。

我们经常去旅游,也拍了很多照片,更多人会热衷于对美景的赞叹和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的介绍,但是很少人对色彩有分析。

其实60:30:10多少也是得到了自然界的启发。

我想在我们整个自然生涯中,旅行就是很好的色彩课。

法则二:选择配色方案选择配色方案,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两种选择,一种是补色的搭配,一个是叫类色搭配,学过美术都知道,色盘上面,两个颜色相对的就是补色的搭配,类似的颜色就是类色搭配。

我们一般在需要营造那种活泼的有动感的空间的时候,选择红与绿、蓝与绿。

那么类似色是相近的,比如黄与绿、蓝与紫。

法则三:勿忘黑色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现代简约风格都会利用黑色,但是要灵巧运用黑色,而不是用太多的黑色。

黑色能够让任何一个色彩看起来干净,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重点,它能够给家庭营造一种对比平衡。

巧妙的运用黑色,可以是一个黑色的箱子,画框,做一种点缀,效果是十分不错的。

法则四:听从自然的教导只要是在地球上,你看到地球是什么颜色,是大地土壤,中间是群山。

它是介于深和浅之间。

我也看到很多人的很多作品,如果没有遵循这个法律,非常会不舒服。

像这个图片眼睛往下看的,应该是以黑色为主,顶棚尽量是白色。

这样人类会感觉很舒适很踏实,这是给我们最好的提示。

法则五:从图案中提取色彩我们在做家庭室内设计的时候,最好是在家里面寻找一个比较突出的饰品,哪怕是一个配饰。

配色法则

配色法则

法则一:色彩的黄金法则 60:30:10这是一个很基本的法则。

设计师都知道60:30:10,主色彩是60%的比例,次要色彩是30%的比例,辅助色彩是10%的比例。

比如一个男士的上装,打一个比方,外套可以用60%,那么衬衫是30%,领带就是10%。

如果室内空间的话,墙壁用60%的比例,家居床品、创联之内就是30%。

那么10%就是小的饰品和艺术品,这个法则是黄金法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是非常正确的。

这个法则在后面讲到的很多法则都可用到,世界最好的设计基本上都脱不了这个法则,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我们往往都会忽略它。

有一双会发现色彩的眼睛很重要。

我们经常去旅游,也拍了很多照片,更多人会热衷于对美景的赞叹和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的介绍,但是很少人对色彩有分析。

其实60:30:10多少也是得到了自然界的启发。

我想在我们整个自然生涯中,旅行就是很好的色彩课。

法则二:选择配色方案选择配色方案,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两种选择,一种是补色的搭配,一个是叫类色搭配,学过美术都知道,色盘上面,两个颜色相对的就是补色的搭配,类似的颜色就是类色搭配。

我们一般在需要营造那种活泼的有动感的空间的时候,选择红与绿、蓝与绿。

那么类似色是相近的,比如黄与绿、蓝与紫。

法则三:勿忘黑色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现代简约风格都会利用黑色,但是要灵巧运用黑色,而不是用太多的黑色。

黑色能够让任何一个色彩看起来干净,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重点,它能够给家庭营造一种对比平衡。

巧妙的运用黑色,可以是一个黑色的箱子,画框,做一种点缀,效果是十分不错的。

法则四:听从自然的教导只要是在地球上,你看到地球是什么颜色,是大地土壤,中间是群山。

它是介于深和浅之间。

我也看到很多人的很多作品,如果没有遵循这个法律,非常会不舒服。

像这个图片眼睛往下看的,应该是以黑色为主,顶棚尽量是白色。

这样人类会感觉很舒适很踏实,这是给我们最好的提示。

法则五:从图案中提取色彩我们在做家庭室内设计的时候,最好是在家里面寻找一个比较突出的饰品,哪怕是一个配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lor
international
配色技术
Tinting Technology
Color
international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
可见光波长范围:380-780nm
➢ 红色(R) ➢ 橙色(O) ➢ 黃色(Y) ➢ 绿色(G) ➢ 青色(C) ➢ 蓝色(B) ➢ 紫色(V)
- 780 to 630 nm - 630 to 600 nm. 红光(600-700 nm ) - 600 to 570 nm. - 570 to 500 nm. 绿光(500-570 nm ) - 500 to 470 nm. - 470 to 420 nm. 蓝光(400-470 nm ) - 420 to 380 nm
绿光G+蓝光B=青光C
2、色光加色法 按红、绿、蓝原色光的加色混合
原理生成新色光的方法。 色光相加,能量增加,越加越亮。
蓝光+ 绿光+ 红光= 白光
互补色: 任何两种色光混合后得到白光,这两种
色光就称为互补色光。
中间色:任意两种非补色光混合产生的色光。
红光
绿光
蓝光
红光
黄光
青光
品红光
3、色光加色法的应用
M
B
C
2)复色形成规律 复色:三种原色料混合得到的颜色。
①三种原色料等量混合,可得到黑色或灰色
2)复色形成规律
②三种原色料不等量混合,可得到一系列复色
品红 黄 青 品红 黄 蓝

绿蓝
红绿


紫铜榄红源自色色色复色比间色和原色明度降低、颜色暗淡。
2)复色形成规律
②三种原色料不等量混合,可得到一系列复色
2、色料的三原色(三原色料)
品红色M
黄色Y
青色C
色料三原色的性质
以黄、品红、青三种色料为基础,以 任意两色按不同比例相混合,可以调配出其 他所有颜色。自然界中任何其它色料都无法 混合出这三种颜色。
黄色料的呈色原理
白光
吸收蓝色 黄色料
黄色Y
黄色料:白光-蓝光=红光+绿光=黄光
黄色又称减蓝色!
%)
白光
吸收红色
青色C
青色料:白光-红光=绿光+蓝光=青光
青色又称减红色!
理想青色料的分光光度曲线
100 反 射 率 (
400 500 600 700波长(nm)
青色料
%)
3、色料减色法 当白光照射到色料上,色料从白光中减去一
种或几种单色光,而呈现另一种颜色的方法称为 色料减色法。
白光
吸收红色
青色
4、色料混合变化规律 1)间色形成规律
5、色料减色法的应用
颜料绘画
应用领域
彩色印刷 彩色印染
塑料配色
涂料配色
色光加色法与色料减色法的对比?
1. 什么是色光三原色?色光加色法? 2. 什么是色料三原色? 3. 什么是色料减色法? 4. 什么是色料的间色、复色以及互补色料? 5. 橄榄色除了“黄+品红+2青”这种组合
外,还能采用什么组合方式? 6. 画出典型的色料三间色的分光光度曲线。
1、色光的三原色
绿光
蓝光
红光
(CIE)标准色光的三原色的代表波长
红光 700nm 绿光 546.1nm 蓝光 435.8nm
性质:红光、绿光、蓝光这三种单色光以不 同的比例相混合,可以得到其余所有色光, 而它们自身却不能由任何色光混合得到。
两种色光等量混合相加:
红光R+绿光G=黄光Y 红光R+蓝光B=品红光M
100 90% 70%
2)复色形成规律
②三种原色料不等量混合,可得到一系列复色
100 100%70%
2)复色形成规律
②三种原色料不等量混合,可得到一系列复色
100 70% 70%
2)复色形成规律
②三种原色料不等量混合,可得到一系列复色
100 90% 70%
2)复色形成规律
②三种原色料不等量混合,可得到一系列复色
用于电影、电视彩色图像,舞 台灯光等。
Color
international
第四章 色料减色法
1、色料
指颜料、染料等自身有色而且能使其它
物质获得鲜明和坚牢色泽的物质(无机物或 有机物)。
染料
凡能溶解于水或有机溶剂,并能 使纤维或其它材料着色的有机物质 称为染料。
染料的种类
➢按颜色:黄、橙、红、紫、蓝、绿、棕、黑 ➢按化学结构:偶氮染料(50%)、蒽醌染料、硝基和 亚硝基类、芳基甲烷类、酞菁染料、杂环类染料 ➢按应用方法:酸性、碱性、活性、分散染料等
理想黄色料的分光光度曲线
100 反 射 率 (
400 500 600 700波长(nm)
黄色料
粉红色料的呈色原理
白光
吸收绿色
品红色M
品红色料:白光-绿光=红光+蓝光=品红光
品红色又称减绿色!
%)
理想品红色料的分光光度曲线
100 反 射 率 (
400 500 600 700波长(nm)
品红色料
青色料的呈色原理
颜料
指不溶解于水或有机溶剂的白色、黑 色或彩色粉末状物质。
➢按颜色:白色、黑色、黄色、红色、蓝色、绿色 ➢按组成:无机颜料、有机颜料
无机颜料(inorganic pigments)
白色:二氧化钛或钛白粉(TiO2) 金红石型:耐候性好,用于户外; 锐钛型:白度高、易粉化、用于室内。
红色:氧化铁红( Fe2O3) 黄色:氧化铁黄( Fe2O3•H2O) 蓝色:铁蓝、群青 黑色:碳黑 金属颜料:铝粉、铜粉
新颜色的明亮程度降低而趋于黑暗: --色料相加,能量减弱,越加越暗。
3)互补规律 互补色:两种色料混合后得到黑色,这两
种色料就是互补色。 品红 黄 青 品红 黄

绿蓝

三对典型的互补色: 红-青、绿-品红、蓝-黄
3)互补规律
采用补色料(不用黑色料)来降低颜色明度; 或用补色料调节色相;
4)代替律
古铜色=红+绿 =品红+2黄+青 =黑+黄 =红+青+黄 =2黄+蓝 =黄+品红+绿
5、色料减色法调色规律的应用
①应用三原色料可以调配所有颜色,但实际很少从 原色料开始调配颜色;
②尽可能用最少种类的色料调配出最准确的颜色; ③采用补色料(不用黑色料)来降低颜色明度;或
用补色料调节色相; ④色料可以互相替代调色。
成型后得到有颜色的物体
纤维原浆(染
料和颜料)
涂色 借助于涂料的作用,使颜料附 涂料、油墨、 着于物体表面,使物体着色。 涂料印花、绘 画(颜料)
染料和颜料为什么具有颜色?
发色理论:Witt发色团学说 ☆ 有机化合物染料和颜料的分子必须含有发
色团和助色团 发色团是不饱和基团:-N=N-、 >C=C<、-N=O等, 主要的助色团:-NH2、-OH、-NHR、 -OR、-Cl、-COOH等。
三原色料
品红 黄 青 品红 黄 蓝

绿蓝
红绿
间色:由两种原色料混合得到的颜色。
①两种原色料等量混合得到典型的间色。
白光
品红色 红色R 黄色
①两种原色料等量混合得到典型的间色。
黄色
绿色G
青色
①两种原色料等量混合得到典型的间色。
品红色
蓝色B
青色
②两种原色料不等量混合,可以一系列颜色渐变 的间色。
有机颜料
✓ 偶氮颜料(47%):耐久性差、颜色鲜艳: 甲苯胺红、汉沙黄等。
✓ 酞菁颜料(28%):耐酸碱、耐光: 酞菁蓝、酞菁绿。
✓ 喹吖啶酮颜料:耐光、耐热、耐化学品性好: 橙、品红、紫红。
有机、无机颜料对比
✓ 有机颜料:着色力强、色泽鲜艳、透明性高。 ✓ 无机颜料:耐热性、耐光性、遮盖力强。
染料和颜料对比
染料
颜料
溶解性 溶解于水或有 分散在水、有机溶
机溶剂中
剂、树脂中
离子键、共价 粘结物使颜料粒子 作用机理 键、氢键、范 机械附着在物体上
德华力
染料和颜料的应用方法
染色 染料由外部进入到被染物的内 纤维、纺织物、
部,使被染物获得颜色。
皮革等(染料)
着色 将染料分散于被染物中,固化 塑料、橡胶、
100 70% 70%
2)复色形成规律
②三种原色料不等量混合,可得到一系列复色
100 90% 70%
2)复色形成规律
②三种原色料不等量混合,可得到一系列复色
100 90% 70%
色料混合后,混合色是光源减去被几种色料吸 收一种或几种单色光,所剩余的光所引起的颜色 视觉。
色料减色法本质: 色料的选择性吸收,使色光能量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