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冬元,黄朝云
在生成性视野中,教学是一种研究、对话和倾听的过程,换言之,“是一种师生之间围绕共同的话题而对话、倾听和研究的过程”。基于这样的教学理解,教学在设计上要实现几个转变:一是教学设计要走向民主化,在一个民主的环境中师生共同来对话、倾听和研究;二是教学设计要走向对学习的关注,而不应再是着眼于教师如何教的问题。美国教育心理学家R•M•加涅曾指出,“教学设计必须以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1】三是教学设计要走向对过程的关注,以往的教学重在对教学设计的执行,而现在的教学及其教学设计都应该考虑过程中的变化。因此,设计不是从一而终的过程,而是一
罗冬元,黄朝云
在生成性视野中,教学是一种研究、对话和倾听的过程,换言之,“是一种师生之间围绕共同的话题而对话、倾听和研究的过程”。基于这样的教学理解,教学在设计上要实现几个转变:一是教学设计要走向民主化,在一个民主的环境中师生共同来对话、倾听和研究;二是教学设计要走向对学习的关注,而不应再是着眼于教师如何教的问题。美国教育心理学家R•M•加涅曾指出,“教学设计必须以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1】三是教学设计要走向对过程的关注,以往的教学重在对教学设计的执行,而现在的教学及其教学设计都应该考虑过程中的变化。因此,设计不是从一而终的过程,而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之前的设计需要具备修正的可能性。
1、开放的教学目标设计
每一次课堂教学都必定有其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师生的导航灯。这本身没有错。但问题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太注重先前预设的目标了,以致对每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与目标无关的有意义的教学事件都一概视而不见,忽视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但在生成性视野中,教学永远是师生在一个过程中,基于共同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和对话的过程,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并引导共同创造知识,这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线性的控制过程。“在这种连续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结果、新的经验、新的体验、新的观念、新的价值,即动态生成的过程。只关注预设的东西,忽视甚至无视过程中的动态生成的结果和价值,教育的过程便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创新,没有了鲜活的经验流动,没有了情感和思想的冲突,更没有了创造,剩下的只能是告诉、训练和杂乱无章的知识堆积。”【2】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有一个观念:事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只是整个课堂教学目标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目标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生成与表现。即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需求。”【3】主要是指师生在已经获得某些知识和经验之后,又生出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兴趣和问题,并主导着自己的探究思维围绕某些问题不断地深入下去。
“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产生的个性化表现”。【4】它所追求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别化差异,而不是通过教学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特征都走向划一化和平面化。所以英国课程专家斯滕豪斯说,“教育的使命是使人变得更自由,更有创造力……教育引导人探索知识,达到这一程度才算是成功的:它使学生的行为结果无法预测”,【5】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
2、丰富的教学内容设计
丰富的教学内容设计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演进,由于生成性因素的不断出现,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和学生思维视野之中的内容已经大大超出了原来预设的教学内容,于是围绕原来的教学内容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网状的教学内容体系,成为一个教学内容之网或者树,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量。但这对学生来说,却并不构成负担,因为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他们有着天然的兴趣,自然会去不断地深入学习和探究,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都来“告诉”。
丰富教学内容设计的第二层次是对已有教学内容的多元解释所导致的意义的丰富性。在这一层次中,内容本身并不增加,但是对同一个内容的不断的深入理解与多元解释,使得内容本身的意义走向多元化和丰富性。美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在其《后现代课程
个反复的过程,之前的设计需要具备修正的可能性。
1、开放的教学目标设计
每一次课堂教学都必定有其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师生的导航灯。这本身没有错。但问题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太注重先前预设的目标了,以致对每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与目标无关的有意义的教学事件都一概视而不见,忽视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但在生成性视野中,教学永远是师生在一个过程中,基于共同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和对话的过程,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并引导共同创造知识,这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线性的控制过程。“在这种连续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结果、新的经验、新的体验、新的观念、新的价值,即动态生成的过程。只关注预设的东西,忽视甚至无视过程中的动态生成的结果和价值,教育的过程便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创新,没有了鲜活的经验流动,没有了情感和思想的冲突,更没有了创造,剩下的只能是告诉、训练和杂乱无章的知识堆积。”【2】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有一个观念:事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只是整个课堂教学目标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目标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生成与表现。即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需求。”【3】主要是指师生在已经获得某些知识和经验之后,又生出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兴趣和问题,并主导着自己的探究思维围绕某些问题不断地深入下去。
“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产生的个性化表现”。【4】它所追求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别化差异,而不是通过教学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特征都走向划一化和平面化。所以英国课程专家斯滕豪斯说,“教育的使命是使人变得更自由,更有创造力……教育引导人探索知识,达到这一程度才算是成功的:它使学生的行为结果无法预测”,【5】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
2、丰富的教学内容设计
丰富的教学内容设计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演进,由于生成性因素的不断出现,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和学生思维视野之中的内容已经大大超出了原来预设的教学内容,于是围绕原来的教学内容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网状的教学内容体系,成为一个教学内容之网或者树,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量。但这对学生来说,却并不构成负担,因为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他们有着天然的兴趣,自然会去不断地深入学习和探究,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都来“告诉”。
丰富教学内容设计的第二层次是对已有教学内容的多元解释所导致的意义的丰富性。在这一层次中,内容本身并不增加,但是对同一个内容的不断的深入理解与多元解释,使得内容本身的意义走向多元化和丰富性。美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在其《后现代课程观》中论述后现代课程的“丰富性”时说道:“通过对话、解释、假设形成与证明以及模式游戏发展丰富性的概念可以应用于我们在课程中所做的一切。”【6】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对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对话、解释、形成假设并证明等方式可以对原来的内容进行不断的深入对话与探究,正是在此意义上,知识变成我们对话探究的工具,而不再是我们学习和占有的对象!
3、多元的教学过程设计
多元的教学过程设计体现在三个层次:
第一,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开放性问题,少用封闭性的“期待学生告诉我们答案或猜想我们心中答案”的问题,少用书本上有现成答案的不需要学生经过思考的无意义问题(不是说完全不需要,而是少用)。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相对而言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比如“你怎么看待这个人物形象啊?”“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这个词、这篇文章)啊?”“你觉得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