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大纲及考核目标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

古代汉语课程的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是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以及自学考试特点编制而成的。

自学内容共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实践。

基础知识方面包括绪论、文字、词汇、语法、古代文献阅读的基本知识等部分,古文阅读实践方面包括古文阅读、古文句读、古文今译、古文背诵等部分。

除绪论部分外,其他各部分均一一列出知识点,并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

其中,凡要求“识记”的内容,应考者应能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识记。

凡要求“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点直接相关,应考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语言环境中予以辨认。

凡要求“应用”的内容,必须做到在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并指导对古书的阅读。

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基本要求:能较系统地掌握大纲所列出的各种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同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有关的语言现象。

一、文字部分(一)基本要求了解汉字的结构类型和字体演变常识。

重点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并能通过结构分析辨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

理解并掌握古书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各种常见现象。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1)识记:许慎提出的“六书”中象形、指意、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

(2)理解:象形、指意、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

(3)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分析过的所有例字的形态结构类型,并能举一反三,对与教材所举例字形体结构相似的汉子予以正确分析。

(4)应用:了解义符、声符等概念,并能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

(1)理解:指定教材分析过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义及其同形体结构的关系。

(2)应用:掌握形声字的本义同义符的关系。

(1)理解:了解通假字、异体字、分化字等概念,并能分辨这三种用字现象的区别。

《古代汉语》学习大纲

《古代汉语》学习大纲

《古代汉语》学习大纲一、说明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文言文,一个是古白话。

“古代汉语”课所要讲授和学习的内容是古代的文言文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其中文言文的学习以先秦两汉的作品为主。

(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课是高等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工具性质的基础课。

“古代汉语”不仅是从事汉语言文字学教学与研究的基础,同时也和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哲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从事这些相关学科研究与教学的基础和工具。

我们祖国有着悠久文明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要研究中国的历史,继承祖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传统,以便为今天的建设事业服务,必须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古代汉语”这门课正是基于承传古代优秀文化和传统这一目的而开设的。

(二)教学目的“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标简单地说是要培养学生阅读古代典籍的基本能力及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和研究的能力。

学员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应该掌握古汉语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感性知识,能够借助工具书比较顺利地阅读难度适中的没有经过今人标点和注释的古代典籍(如《战国策》、《论语》、《孟子》、《资治通鉴》一类的作品)。

能够胜任中学的古文教学,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分析中学古诗文中的文字、词汇、语法等现象,帮助中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诗文。

对于希望继续深造的学员来说,这门课对他们的要求则要更高一些。

“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达到上述目标,学生应完成一些最基本的指标,要背诵20~30篇古文,熟读60~80篇古文,标点翻译8~10篇古文,掌握约1000个常用词的古义,完成一定量的知识练习,了解古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训诂、修辞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学会古诗、词、文的写作规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实践。

(三)教学内容及相关要求1.“古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选阅读和知识介绍两大部分,两部分所占的课时为4:6。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本科)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本科)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本科)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也是阅读古书的工具课。

本课程主要通过讲授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古代汉语常识以及古代汉语常用词,让学生能够熟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作品,较系统的掌握古代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训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借助工具书和必要的注释,阅读一般的文言文(如《史记》)。

本课程的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同应用能力的结合,对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尤其要求其能够准确地解决中学语文教材所收文言作品的有关问题。

Ⅱ、教学时间教学总时间定为两个学期,讲课时数126学时,第三学期72学时,第四学期54学时。

Ⅲ、课程结构和学时安排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常识 (70学时)1、绪论及古汉语常用工具书(3 学时)2、文字(10学时)3、词汇(12学时)4、语法(28学时)5、古书注释(4学时)6、修辞 (3学时)7、音韵知识的运用(4学时)8 诗词格律 (6学时)第二部分:古代汉语文选 (56学时)Ⅳ、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绪论及常用工具书第一节绪论教学内容(一) 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含义,古代汉语与近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关系。

(二) 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1、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

2、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培养准确地讲解中学文言文的能力。

3、沟通古今汉语,使汉语教学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4、提高汉语言素养。

(三) 古代汉语的内容1、文言文选(以先秦典籍为主)2、古代汉语基本知识(文字、词汇、语法等)3、语言实践(阅读、练习)(四) 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语言材料和理性知识相结合。

2、注意语言现象的综合比较。

3、注意古今对比,防止以古律今。

4、多读、多记、勤查、勤练。

教学重点介绍学习古代汉语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其汉语言素养。

教学目标1、掌握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对象、范围。

2、了解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842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考试大纲

842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考试科目代码:[842]一、考试要求1. 古代汉语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

该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即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学生要控制古代汉语的语言逻辑,以便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批评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语言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要求学生控制关于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发展、分类以及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主意,以提高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须要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古代汉语1.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将通过对文言文的标点、翻译来考察,其难度不会超过教材中的先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或者《史记》列传的难度。

文中教材(包括文选与常用词)浮上过的词语将不会注释。

2.有关知识: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方式(二)常用工具书简介1.《说文解字》2.《康熙字典》3.《经籍纂诂》4.《辞源》5.《辞海》6.《经传释词》第1 页/共9 页7.《词诠》8.《诗词曲语辞汇释》二、古今词义的异同(一)词义变化的类型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二)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本义1.定义2.词的本义的探求主意(二)词的引申义1.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方式A、相似类比B、相关借代C、相因推导2.词义引申的脉络A、连锁式B、辐射式五、汉字的构造(一)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1.“六书”的名称及许慎的定义2.四体二用3.汉字结构辨析(二)汉字结构与本义的探求1.文字的本义2.文字本义的探求主意六、古今字,异体字(一)古今字定义、形体、成因、辨识(二)异体字定义、类别、辨识七、判断句,也字(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三)语气词“也”的特点八、讲述句,矣字,焉字(一)古汉语的双宾语句(二)古汉语的宾语前置句1.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2.代词“是”作宾语前置(三)动量成分的位置1.数词直接作状语2.数词作谓语(四)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被动句式1.介词“于(於、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3.助动词“见”表示被动4.“为……所……”式5.“被”字式(五)语气词“焉”的用法九、一定句,一定词(一)一定句代词做宾语前置(二)“弗”“毋”“未”“无”“莫”的用法十、疑问句,疑问词(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二)疑问代词“孰”“安”“恶”“焉”“奚”的用法(三)疑问语气词“乎”“诸”的用法十一、词类活用(一)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定义(二)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1.使动用法第3 页/共9 页2.意动用法3.名词活用做动词4.名词作状语(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一)“者”的用法(二)“所”的用法(三)“者”和“所”的区别十三、连词,介词(一)介词“于”(於)“以”“为”的用法(二)连词“而”“以”“则”“且”的用法(三)“然而”“然则”“固然”的用法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一)语气词“夫”“其”“唯”的用法(二)词头“有”“其”“言”“于”“薄”的用法(三)词尾“然”“乎”“焉”“如”“尔”的用法十五、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一)什么是双声(二)什么是叠韵(三)三十六字母(四)什么是古音通假(五)假借字的两种情况十六、古书的注解(上)(一)古注的意义和历史(二)常见的体例本文、毛传、郑笺、孔疏、陆释文(三)古注的内容(四)古注的术语曰、为、谓之;谓;犹;貌;之言、之为言;读如、读若;读曰、读为十八、古书的注解(下)如字;变读;衍文;脱文第二部分语言学理论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语言与符号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语言符号的随意性和线条性2.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第三章语音和音系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和联系1.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2.国际音标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1.语音四要素2.音质的声学分析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1.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第四节音位和音系1.对立和互补2.音位和音位变体3.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第五节音位的聚合1.区别特征2.音位聚合群第六节语音单位的组合第5 页/共9 页1.音节2.语流音变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1.语法的组合规矩和聚合规矩2.语法单位第二节组合规矩1.语素组合成词的规矩2.词组成词组合句子的规矩第三节聚合规矩1.词类2. 形态3.语法范畴第四节变换1.变换和句法同义2.变换和句法多义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第五章词义和语用第一节词汇和词义1.词和词汇2.词的词汇意义3.词义的概括性第二节词义的各种关系1.一词多义2.同义关系3.反义关系第三节句义1.句法语义范畴和属于说话者的人类经验映像第四节语用1. 话题和说明2. 焦点和预设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第一节文字和语言1.文字及其作用第三节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和分类1.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个性和分类 2.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不同类型第四节文字的发展与传扬1.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2. 文字适应语言和文字的相对自立性第五节书面语1. 口语和书面语2. 书面语的规范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一节语言演变的缘故和特点1.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2.语言中各种因素的互相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3.语言演变的特点第二节语言的分化1.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2.社会方言3.地域方言4.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二节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1.借词第三节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1.语言联盟2.系统感染第7 页/共9 页第四节语言的替换和底层1. 语言替换2. 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第五节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1. 文白异读与汉语方言中的通用语层次2. 共同语第六节语言接触的异常形式——混合语1. 洋泾浜2. 混合语3. 世界语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第一节语音的演变1.何以知道语音的演变2. 语音演变的逻辑性和演变机制3. 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第二节语法的演变1.组合规矩的演变2.聚合类的演变3.类推4.结构的重新分析5.语法化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1.词义的演变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光:180分钟2.试卷分值:150分3.题型结构:古代汉语部分(1)文言文翻譯(25分)(2)阅读分析题(25)(3)论述题(25分)语言学理论部分:(1)解释术语 25分(2)简述 20分(3)论述 30分四、参考书目1.《古代漢語》(一、二册),王力主編,中華書局校訂重排本。

古代汉语II-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II-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II》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0912A课程类型:口通识教育必修课口通识教育选修课口专业必修课口专业选修课□ V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先修课程:古代汉语I、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一、教学目标古代汉语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古代文学等课程的工具课。

古代汉语n主要学习古代语法、音韵、注解翻译等内容,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以便阅读古代文献,继承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同时,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内容分为文选、通论和常用词三部分,其中常用词主要由学生自学,教师负责学习指导,文选和通论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教学。

文选着重讲解先秦诸子、《史记》以及唐宋时期的古文等古汉语文献中的经典作品,通论部分讲解古代汉语语法、音韵等内容。

古代汉语教学坚持文选、通论、常用词相结合的方式,三者互相穿插,对于通论部分的难点尤其要坚持结合具体文选或例句进行讲解。

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采取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模拟教学等多样化的形式展开教学,学生必须完成自学任务,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

学习古代汉语课程未学习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提供工具和手段,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培养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五单元文选:《墨子•非攻》《老子》《庄子》《吕氏春秋》通论:连词,介词语气词,词头,词尾重点和难点:本单元文选讲授先秦诸子,《墨子•非攻》等精讲,其他篇目学生自学;通论部分主要讲授古代汉语语法的知识和理论,连词、介词是重点,词头和词尾是难点。

考核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熟练阅读文选,了解先秦诸子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等知识,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常用的连词和介词,理解古代汉语常见语气词表达的语气,理解古代汉语词头和词尾的构词作用。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七、课程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文字(8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3)1.教学内容汉字的结构和发展,汉字的文化解读2.重、难点提示汉字的结构类型、古今字第二单元词汇(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1.教学内容古今词义的异同、本义和引申义,词义引申的基本方式和规律2.重、难点提示古今词义不同的具体情况、词义引申的基本方式和规律第三单元语法(8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1.教学内容词类活用、古代汉语的词序、介词、连词、语气词,中学文言文语法教学的重点2.重、难点提示宾语提前、“于”“以”的用法、语气词“也”和“矣”用法及区别第四单元古音(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1.教学内容上古声母、韵部、古书的读音问题2.重、难点提示上古声母和韵部、破读第五单元修辞(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3)1.教学内容引用、譬喻、代称、并提、互文、夸饰、倒置、委婉、省略,中学文言文中的修辞及其作用2.重、难点提示并提、互文、委婉第六单元文选(30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3)1.教学内容郑伯克段于鄢(4)、齐桓公伐楚(2)、鞌之战(4)、宫之奇谏假道(2)、晋灵公不君(4)、冯谖客孟尝君(4)、触聋说赵太后(2)、鲁仲连义不帝秦(4),中学文言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及教学实践(上)(4)九、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笔试,闭卷(第一学期);笔试,开卷(第二学期)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古代汉语》,王力等,中华书局,2018年;[2]《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商务印书馆,2011年;[3]《古代汉语教程》,张世禄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4]《古代汉语通论》,王宁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5]《汉语史稿》,王力著,中华书局,2018年;[6]《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7]《音韵学教程》,唐作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2016年;[9]《古代汉语词汇学》,陆宗达著,商务印书馆,1994年;[10]《语文》(中学教材),温儒敏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周及徐《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周及徐《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古代汉语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

课程代码:学分:3总学时:108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先修课程:现代汉语一、考试对象:宜宾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

本课程结合一定数量的文选,通过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要求3.1文选第一单元:1.《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文字:通假字:寤牾厥掘锡赐无毋古今字:辟避厌餍舍捨大太异体字:佗他词汇:都国毙鄙完乘克亟严雉堪请图至于厚黄泉封人遗施纯语法:双宾句2.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文字:古今字:大太女汝共供通假字:女汝伯霸词汇:与及虞涉夹辅至于缩酒次如不榖徼绥语法:双宾句宾语前置句“之”的取独用法“其”作副词表祈使语气3.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文字:古今字:说悦知智词汇:贰军缒执事越鄙陪舍东道主行李乏困版肆封阙微敝与语法: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状语后置作补语: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双宾语: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以”的用法:1.以其无礼于晋。

2.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 越国以鄙逺,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文字:通假字:阙缺诒贻古今字:孰熟竟境反返词汇:入畚莫稽首靡衮骤患盛服假寐饮趋死之食之橐亡书法5.《齐晋鞍之战》(成公二年)文字:异体字:鞌鞍词汇:陈御右屦病合殷吾子殿集事擐兵即援逸败绩周语法:若之何6.《叔向贺贫》文字:通假字:离罹词汇:实卒宫越怀疚以免(凭此免除)骄泰艺假贷居贿宜亡吊嘉语法:宾语前置:1.吾是以忧。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一、考核要求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汉语基础》科目入学考试的内容之一。

本课程以中华书局版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为主要参考书,以第一、二册为重点考核内容。

要求考生掌握古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以及汉字构造和工具书使用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考察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应有一定量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和背诵以及古书注解的相关内容。

二、考核评价目标一、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一)工具书使用部分1、了解常用字典辞书的编排体例。

2、重点掌握《说文解字》《经传释词》《词诠》《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经籍籑诂》等工具书的作者、性质特点及编排方法。

(二)词汇部分1、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掌握古今词义差异的主要情况;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含义;理解区别单音词、复音词及辨析同义词的基本方法。

2、识记指定教材通论、文选及常用词部分所举的词例。

3、理解单音词、复音词、联绵词、偏义复词等概念。

(三)汉字部分1、识记许慎给“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所下的定义;理解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

2、理解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了解常用汉字部首的意义及其构形功能。

3、掌握指定教材中分析过的所有例字的形体结构类型,并能举一反三,正确分析古汉语常用汉字的形体结构。

4、能区别古今字和异体字;能区别指定教材第二册[附录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说明”部分所列繁简字在古文献中的不同意义;能写常用字的繁体形式。

(四)语法修辞部分1、了解古代汉语判断句、叙述句、疑问句和否定句的基本特点;掌握古汉语判断句的不同形式;掌握古汉语被动及动量表达的基本形式;掌握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特点及其语法条件;掌握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类型及其特点,并对以上句式均能举例说明。

2、理解文言句末语气词“也”、“矣”、“焉”、“哉”、“乎”、“欤”、“邪”及句首句中语气词“夫”、“其”、“惟”的基本用法,并能举例说明。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Ancient Chinese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学时:102学时课程学分:6学分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模块中属通识模块。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课程在学习之前一般应先修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掌握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的概念、术语,为古代汉语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设置目的有三:一是培养和增强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二是提高学生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三是掌握从教中学语文的能力。

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克服古书阅读过程中语言文字的困难,提高古书阅读能力,批判地继承我国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

学习古代汉语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从而加深对现代汉语各种语言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同时增强民族语言的自豪感。

三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培养从教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以及开展语文教育研究作好必要的准备。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古代汉语课程内容共分六单元,每单元包括文选、常识、词义分析举例三部分:文选选取了语言有典范性的作品九十二篇(首)(不包括汉魏以后诗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常识部分包括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以及修辞表达、文体特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相当精炼,重点突出,又比较全面;词义分析举例注重教给学生分析词义的方法,有举一反三之效,而且在内容上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方法上有一定的独创性,对古汉语词义研究起了促进作用。

学好古代汉语,原则上上述内容都须认真对待,但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对教学内容作了如下调整:文选部分,精讲教材上的作品三十篇(见后)。

作品的讲授是古汉语教学的基础和重点,每一篇文选的讲授,都须使学生从语言到思想比较透彻地理解此篇作品,并掌握其中主要的语言现象,且词汇教学,主要通过文选的讲授来进行。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期末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完善版]完善版-古代汉语复习提纲一、文字1.何谓“六书”?辨析常用汉字的造字法。

(P73-79)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詘,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象形。

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如:日、月、鸟、鱼、鹿、羊、耳、门、马、禾、鼎、壶、网、手、象。

(2)指事。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亦、本、末、寸、丹、十、刃、甘、二。

(3)会意。

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来。

如:步、逐、斗、莫、牧、涉、既、旦、粪、伐、采、春、朝。

(4)形声。

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如:杞、物、江、里、旌、歌、悲、视、疆、闻、诚、指、问、础、载、防、帛、都、徒。

2.汉字的形体变化有哪些表现?(P79)从总体上来看,汉字的形体演变,分为字形体态的变化(即“笔势”,或称“笔画的姿态”)和字形结构(简称“结构”)的变化。

汉字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字体风格,或书体。

字形结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与讹变等。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固然有结构上的变化,但主要是一种笔势的变革。

3.隶书的产生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何影响?(P79)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今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把小篆不规则的曲线或匀圆的线条变成方折的笔画,使字形变得平直方正;(2)改变了少数偏旁的形体,是一次重要的简化。

4.异体字的类别、形体分歧以与异体字的判定。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本课程在二年级开设一年,教学总时数为105课时(共上课35周,每周3课时)。

其中文选占48课时(可略有增减),6课时为机动掌握。

以下是通论部分的内容、要点和时间安排。

绪论:(共2课时)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相对与现代汉语的;古代汉语的两种书面语言——文言和古白话;《古代汉语》的教学重点是文言。

二.《古代汉语》的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1.性质:基础课、工具课、专业课。

2.目的:提高阅读文言作品能力;胜任中学文言文的教学工作;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3.教学内容:文选、通论、常用词。

三.《古代汉语》的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实行几个结合。

四.其他具体要求及说明:学习方法,学习时间,作业,考核,参考书等第一章工具书(共6课时)本章教育目的、要求:了解古汉语工具书的大致类别、编排体例、检字方法和部分重要工具书,能熟练掌握使用1—2部大型工具书。

一.工具书在古汉语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字典、辞书:1.字典中汉字的编排方式按音序排列、按部首笔画排列、按号码排列。

2.常用字典、辞书简介:《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字典》、《辞海》、《辞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联绵字典》、《辞通》。

3.古汉语字词专著简介:(1)《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说文通训定声》、《说文解字诂林》。

(2)《而雅》、《而雅义疏》、《广雅疏证》、《广雅诂林》。

、(3)《经籍纂诂》(4)《广韵》、《广韵声系》(5)《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古书虚字集释》(6)《诗词曲语辞汇释》第二章文字(共10课时)本章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六书”理论,掌握汉字结构知识,能通过字形分析了解字的本义:弄懂六书假借字,通假字,古今字,异形字,繁简字等概念,并能进行具体分析。

一.汉字的特点:表意系统的文字;每个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二.“六书”原理:1,“六书“的提出及次第2,许慎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阐述。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ncientChinese课程编码:(一)05012007k(二)050120072.(三)050120045总学时:144实验学时:0学分:9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本课程是四年制普通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学科基础课。

2.是要培养学生由对文言文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一般规律,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强的研读中国古书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历史比较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还使学生熟悉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学到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绪论部分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1了解什么是古代汉语。

1-2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1-3了解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重点:古代汉语主要特点。

难点: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第2章:文字部分授课学时:10基本要求:2-1了解“六书”。

2-2掌握“隶变”对汉字构造的影响。

2-3了解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重点:六书。

难点:“隶变”对汉字构造的影响。

第3章:词汇部分授课学时:12基本要求:3-1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

3-2了解单音词、复音词(包括联绵字、偏义复词等)。

3-3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重点: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难点:联绵字、偏义复词。

第4章:音韵部分授课学时:12基本要求:4-1了解上古声母系统的特点。

4-2了解中古汉语的声母一三十六字母。

4-3了解近体诗的格律特点。

重点:三十六字母难点:上古声母系统的特点。

第5章:语法部分授课学时:12基本要求:5-1了解古代汉语的词类及词类活用。

5-2了解古汉语句子成分的次序与句子成分的省略。

5-3了解双宾语及被动式。

5-4掌握虚词的解释方法及一些习惯说法与凝固结构。

重点:词类活用难点:双宾语及被动式第6章:古代文化常识部分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6-1了解避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能较系统地掌握大纲所列出的各种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同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有关的语言现象。

一、文字部分
(一)基本要求
了解汉字的结构类型和字体演变常识。

重点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并能通过结构分析来辨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

理解并掌握古书中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各种常见现象。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识记类:
许慎提出的“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

理解类:
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

2.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义及其同形体结构的关系。

3.了解通假字、异体字、分化字等概念,并能分辨这三种用字现象的区别。

应用类:
1.掌握教材中分析过的所有例字的形体结构类型,并能举一反三,对与例字形体结构相似的汉字予以正确分析。

2.了解义符、声符等概念,并能分辨它们的相互关系。

3.掌握形声字的本义同义符的关系。

4.了解本字、后出本字、通假字、本义与假借义等概念,对于教材中所举的通假字例及文选中曾注明的常见通假字能够正确辨识。

5.了解分化字的类型,对于教材中所举的分化字例及文选中已注明的分化字能够正确辨识。

6.了解异体字的类型,对于教材中所举的分化字例及文选中已注明的分化字能够正确辨识。

二、词汇部分
(一)基本要求
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情况。

掌握多义词的义项分析方法及句中词义的辨认方法。

识记教材中通论和文选注释部分所举的词例。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识记类:
古代汉语多义词及义项的概念。

理解类:
1.理解单音词、复音词、联绵词、单纯词、复合词等概念,并能指出它们的区别、
2.多义词中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3.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及其辨析方法。

应用类:
1.能辨认古代汉语文句中的单纯词、复合词、词组,准确理解文意。

2.了解古今词义差异的几种情况:古代汉语词汇义项的消失、古今义项的意义微殊。

3.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古今词义有差异的常用的实词词例,能说出它们在古书中的意义和用法。

4.掌握古今词义的沟通。

5.对于教材中所举的探求本义的例字和分析引申义的例字能够正确分析。

6.能辨认常用多义词在具体文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7.掌握教材中同义词分析举例中所涉及的同义词,能简要说明其意义的异同,并能在具体文句中区分其用法。

8.对于教材中提示的单音词在古书中的常用意义、古今意义的差别及其在现代汉语中存留的情况能够正确辨识。

三、语法部分
(一)基本要求
在系统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重点掌握古代汉语比较特殊的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则。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识记类:
(无)
理解类:
1.古代汉语实词的分类。

2.什么是词类活用,以及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的差异。

3.(副词)副词的类型。

4.(数词)古代汉语称数法的特点。

5.(判断句)古代汉语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的特点。

应用类:
四、古代文献阅读的基本知识部分
(一)基本要求
了解古书旧注的类型、古注与今注的不同以及古代的注音方法。

在阅读带旧注的古文时,能读懂注文,并根据注文理解相关的语言现象和文意。

了解与阅读古书直接相关的几种特殊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识记类:
古书旧注的类型。

理解类:
(无)
应用类:
1.掌握古书的注音方法:读若、譬况、直音和反切,在阅读带旧注的古书或查阅传统语文工具书时,能利用这些知识读懂古书。

2.了解古代汉语行文中各种特殊表达方式:婉曲、互文、变文、连类而及、用典,以便准确理解文意。

贰古文阅读
基本要求:在熟读或背诵指定教材文选获得一定语感的基础上,运用所学古代汉语各方面的基础知识正确地理解一般文言文。

一、语言现象的分析解释
(一)基本要求
不论是整篇整段的语言材料,还是单个句子的语言材料,凡文言材料中出现的关系到理解文意的各种语言现象,包括文字、词汇、语法等,都要求能运用已学过的各方面基础知识予以正确的理解和解释。

所谓已经学过的各种基础知识,指的是教材中的常识和词义分析举例中已阐述过的各种知识,以及文选注释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识记类:
(无)
理解类:
(无)
应用类:
二、文选背诵
(一)基本要求
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背诵其中的制定段落。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识记类:
1.能够背诵教材中指定要求背诵的段落。

2.能够用繁体字默写段落。

理解类:
(无)
应用类:
对教材中指定要求背诵的文章或段落,能够运用已学的基础知识予以正确的分析和解释。

三、古文标点
(一)基本要求
掌握有关古文句读的常识和方法,对一般的文言书面语,能够在理解其整体意思的基础上正确地加上现代标点符号。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识记类:
(无)
理解类:
(无)
应用类:
1.能正确地断句,根据句子内容和语气正确使用句末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

2.能正确地使用句中标点符号(顿号、逗号、冒号)。

3.能够正确辨识引用语和对话的起始,并能正确地使用引号。

4.能正确地辨认出书名、篇名,并能正确地使用书名号。

四、古文今译
(一)基本要求
在正确理解一般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将文言文材料的指定句子、段落乃至篇章正确地译成通顺规范的现代文。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识记类:
(无)
理解类:
(无)
应用类:
1.每句文言材料中的各个字词的意义都必须在译文中得到落实。

2.每句文言材料中的语气如疑问、反问、感叹、委婉、推测、祈使等,都必须在译文中得到反映。

3.凡古今不同的表达方法,如古代汉语中的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等等,在译文中都必须转换为恰当的现代汉语表达方式。

4.对于文言材料中被省略的成分如主语(尤其是转移了的主语)、介词宾语等,在译文中必须按现代汉语的习惯适当补出,并用括号把补出的成分括上。

5.对于文言材料中的某些修辞表达方式,如婉曲、用典等,在译文中必须作尽可能保留愿意的表述。

6.对于文言材料中出现的后世被当作成语的句子或词组(如《论语》中的“如切如磋”,《庄子》中的“运斤成风”,《列子》中的“余音绕梁”等),译文中通常应按其固有意义译成白话。

7.译文必须在整体上准确地表达文言材料的原意。

在无法直译的情况下,应能进行意译。

8.准确翻译文言材料中的一些专用语,如人名、地名、国名、谥号、庙号、职官、时间表述法、度量表述法等等,不能随意用现代说法加以曲解。

9.译文必须用规范汉字正确书写,不得使用不规范的俗字,更不能出现错别字。

10.译文必须语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