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2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2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算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和吨的概念2. 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3. 千米和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和吨的概念,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千米和吨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千米和吨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概念结合导入环节,讲解千米和吨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千米是长度的单位,吨是质量的单位。
3. 换算关系讲解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1千米等于1000米,1吨等于1000千克。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距离、称重物品等。
5.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距离、称重物品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千米和吨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千米和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8. 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个别辅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同步练习》第15页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千米和吨的应用,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千米和吨的概念2. 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3. 千米和吨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动手操作、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千米和吨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千米和吨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千米和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完整获奖版
《千米和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千米和吨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环境中认识千米和吨,了解千米和吨的含义。
2、知道1千米= 1000米,1 吨= 1000千克3、感知千米的实际长度,感知1吨有多重。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2、难点:感知1千米的实际长度,一吨有多重。
四、教学准备:课件,教材五、教学过程(一)认识千米1、复习我们已经认识了那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出示课件,回答下面题目分别是选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来表示。
2、问题导入1提问:从北京到台北的高速公路长多少米?2000000米,这里用米做单位合适吗?追问:那应该用什么来做单位?距离远,数据较大,测量时不太合适,我们怎么办?这是需要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来表示。
3、授入新课,初步体验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我们经常称千米为公里,1千米=1公里。
千米为长度单位。
提问:1千米有多长?出示图片,这是100米的跑道。
那么,1000米需要多少个这样的跑道?(10个)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板书:1000米= 1千米)追问:如果让你走这样的10个100米要多长时间?说说:你感觉1000米长吗?4、反馈完善出示图片:提问:自行车、公交车、飞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学生自主完成练习)5、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思考的?(二)认识吨1、知识回顾我们刚刚学习了长度单位,那么我们已经学过的质量单位又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出示硬币、盐的图片,让学生回顾到克、千克都是质量单位,1千克= 1000克。
2、观察我们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质量时,通常用什么做单位?出示大象、蓝鲸、野牛、骆驼的照片,让学生们认识吨。
明白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是用吨做单位。
3、提问思考:多少包盐的质量大约等于一只骆驼的质量?一只骆驼重1吨,一包盐重500克。
三年级《千米和吨》奥数教案
(三年级)备课教员:第五讲千米和吨一、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2.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知道并掌握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以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解决一些有关千米和吨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曾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还记得吗?生:……师: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一般我们用分米、厘米、毫米做长度单位。
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时一般用什么长度单位呢?生: 千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千米和吨。
【板书课题:千米和吨】师:你们谁知道1千米有多少长?生:……师: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
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师:大家有时间自己去感受一下1000米有多少远,1千米等于10个100米,也就是1000米,所以我们知道千米和米的进率是多少?生:1千米=1000米。
师:我们知道了它们的进率,那接下来就一起来看一下例题1。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3分)(1)填一填。
3千米=()米 6000米=()千米5千米300米=()米 1020米=()千米()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幢楼房高40()卡尔的身高115()飞机每小时飞840()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308()师:先来看一下第1小题,这题是千米和米的换算,在单位换算时我们要知道什么呢?生: 要知道它们的进率。
师:是的,那刚才有同学说了它们的进率是1000,先来看一下3千米有几个1 千米?生:3个1千米。
千米和吨教案
千米和吨教案千米和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千米和吨”,属于四年级上册数学内容。
教材中介绍了千米的概念和吨的概念,并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千米和吨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和掌握千米和吨的定义;2. 运用千米和吨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2. 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 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和掌握千米和吨的定义;2. 运用千米和吨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如何运用千米和吨的概念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提问“你们小时候是否见过大货车?”“大货车上经常载着很多很多东西,你们有想过它是如何计量的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观察探究(15分钟)教师出示一辆大货车的图片,然后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a. 大货车上的物品有没有数量的限制?b. 大货车上的物品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c. 你认为一辆大货车能装多少物品?3. 引入新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千米和吨的定义:a. 千米是长度的单位,表示距离比较远的地方;b. 吨是重量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重量。
4. 游戏学习(15分钟)教师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每组站在起点线,从起点线开始,向远处的终点线跑,跑到终点线后,标志纸上的数字就是该组的得分。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感受到千米的概念,并对距离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5. 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用秤量各组的书包重量,并填写在黑板上。
然后进行讨论和总结:你们的书包重一吨吗?谁的书包最重?谁的书包最轻?这个游戏通过实际的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吨的概念。
6. 练习巩固(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a. 一辆卡车装满东西,共有12吨,每吨货物的重量相等,求每吨货物的重量是多少千克?b.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到乙地,距离为500千米,如果每小时的速度是100千米,那么开到乙地需要多长时间?7. 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1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1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1吨等于1000千克。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和吨的概念2. 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3. 千米和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和吨的概念,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千米和吨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2)提出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更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 讲授新课(1)介绍千米和吨的概念1千米等于1000米,1吨等于1000千克。
(2)讲解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1千米 = 1000米,1吨 = 1000千克。
(3)举例说明千米和吨的应用如:一辆汽车行驶了5千米,表示汽车行驶了5000米。
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吨,表示物体的质量是2000千克。
3. 练习巩固(1)完成教材第22页的练习题。
(2)让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简单计算。
4.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第二单元千米和吨1. 千米和吨的概念2. 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3. 千米和吨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千米和吨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要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新课”环节。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导入新课”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导入新课的重要性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主要介绍了长度单位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换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基本概念,但千米和吨作为较大的单位,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实际情境和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及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量和估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
2.难点: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量和估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巩固对千米和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米和吨的图片、实物模型、换算等。
2.教学素材:生活中的长度和质量实例,如路线图、货物重量等。
3.课件: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如地图上的路线、货物称重等,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和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千米和吨。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千米和吨的概念,并用实物模型和图片进行展示。
同时,教师讲解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如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估算货物重量等。
学生分组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生活中的长度和质量实例,让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量和估算。
轻松掌握认识千米和吨的练习课教案
轻松掌握认识千米和吨的练习课教案。
一、课程目标通过学生的学习,让往何结识些新知识和技能:1.掌握千米和吨的定义、换算和应用。
2.了解千米和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3.通过课本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千米和吨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千米和吨的换算。
四、教学策略主要采用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先让学生回顾学习,了解上节课所学得知识点有哪些,比如单位制,长度、面积和体积等。
2.知识讲解2.1.千米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千米的定义:千米是长度单位,即1千米=1000米。
(2)千米的计算方法:将长度单位换算成千米,例如13,500米,我们可以用下列方法得到它的千米数:13,500÷1000=13.52.2.吨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吨的定义:吨是质量单位,即1吨=1000千克。
(2)吨的计算方法:将重量单位换算成吨,例如3,500千克,我们可以用下列方法得到它的吨数:3,500÷1000=3.53.练习3.1.练习1:将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成千米。
(1) 3000米(2) 7500米(3) 12500米(4) 52000米(5) 100000米参考答案:(1) 3千米(2) 7.5千米(3) 12.5千米(4) 52千米(5) 100千米3.2.练习2:将下列重量单位换算成吨。
(1) 500千克(2) 920千克(3) 2500千克(4) 18000千克(5) 120500千克参考答案:(1) 0.5吨(2) 0.92吨(3) 2.5吨(4) 18吨(5) 120.5吨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练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千米和吨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得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千米和吨-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千米和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通过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千米是长度单位,是“千米”的简称,符号为“km”。
2. 吨的概念:吨是质量单位,是“吨”的简称,符号为“t”。
3. 千米和米的换算:1千米=1000米。
4. 吨和千克的换算:1吨=1000千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和吨的概念,千米和米的换算,吨和千克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千米和吨的定义,以及它们与米、千克的关系。
3. 换算方法讲解:详细讲解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吨和千克的换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吨和千克的换算练习。
5. 实际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千米和吨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吨和千克的换算方法。
2. 学生能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感受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应用意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实例的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千米和吨的概念。
2. 讲解换算方法时,要详细、清晰,让学生容易理解。
3. 练习题的设计要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4. 及时总结,强调重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千米和吨的实际应用补充和说明:在教授千米和吨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后,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深化对千米和吨的理解,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
在本次《千米和吨》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长度单位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的概念掌握得还算不错。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单位的具体含义。例如,当我们讨论到测量学校操场长度时,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用尺子进行实际测量,并尝试换算成千米。这样的实践活动确实有助于他们加深对千米这个单位的认识。
(2)长度和质量单位换算:特别是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需要学生掌握换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3)将千米和吨应用于解决复杂问题: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
举例:
-在讲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使用直观教具或实际场景,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这些单位的具体含义。
-对于单位换算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图示法、记忆法等多样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例如通过“千米=1000米,吨=1000千克”的口诀加强记忆。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
1.教材章节:根据《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进行设计。
2.教学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了解1千米等于1000米。
(2)学习质量单位吨,理解1吨等于1000千克。
(3)通过实际情景,掌握千米和吨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换算。
(4)运用千米和吨进行物体的长度和质量描述,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千米和吨的基本概念。千米是长度的单位,等于1000米;吨是质量的单位,等于1000千克。它们在描述大型物体或距离时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测量学校到最近超市的距离,了解一辆货车能装载多少吨货物。这个案例展示了千米和吨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和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和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和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第1课时,即千米和吨的概念及其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千米和吨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大单位量的意义,并学习千米与米、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能正确理解千米和吨的大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培养学生的计量单位换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千米和吨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
难点:理解千米和吨的实际意义,以及换算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尺子。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幅长跑比赛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如果小明跑了3千米,小华跑了5千米,那么小明和小华谁跑的路程更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千米概念讲解(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千米的意思,并用尺子比划出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同时,教师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吨概念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重量单位卡片,引导学生复习千克的概念,然后引入吨的概念,并用实物举例说明吨的重量。
同时,教师讲解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4. 换算方法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并进行讲解。
教师用PPT 展示换算公式,并用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换算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千米与米、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千米和吨的概念、换算公式,以及实际例子。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量一量,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答案:略2. 爸爸体重70千克,妈妈体重60千克,请问爸爸和妈妈谁的体重更重?答案:爸爸的体重更重。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1-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1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第一节“千米和吨”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知道它们分别表示长度和质量的单位。
2. 让学生掌握千米和吨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千米和吨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千米和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小明家和学校相距 1 千米,他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这段路。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小明每天要走多少吨的路程?2. 知识讲解:(1)千米:千米是长度单位,表示 1000 米。
(2)吨:吨是质量单位,表示 1000 千克。
(3)换算关系: 1 千米 = 1000 米,1 吨 = 1000 千克。
3. 例题讲解:(1)例题 1:小明体重 25 千克,他比小红重多少吨?解答:25 千克÷ 1000 = 0.025 吨,小红体重为 0.025 吨。
所以,小明比小红重 25 0.025 = 24.975 吨。
(2)例题 2:一辆汽车行驶 100 千米,它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60 千米。
这辆汽车行驶 1 小时行驶了多少吨的路程?解答:100 千米÷ 100 = 1 小时,1 小时行驶的路程是 60千米。
所以,这辆汽车行驶 1 小时行驶了60 ÷ 1000 = 0.06 吨的路程。
4. 随堂练习:(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体重(单位:千克)除以 1000,求出自己的体重(单位:吨)。
(2)一辆自行车行驶 500 米,它的速度是每小时 15 千米。
这辆自行车行驶 1 分钟行驶了多少吨的路程?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千米和吨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千米和吨》数学教案
《千米和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千米和吨的学习,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千米和吨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2. 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能运用千米和吨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理解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能灵活运用它们进行计量和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千米和吨的应用。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千米和吨。
2. 新课导入:讲解千米和吨的概念,阐述它们的换算方法。
3. 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千米和吨的重要性。
6. 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千米和吨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的意义。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千米和吨的概念理解、换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体现。
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和准确性。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思维碰撞、问题解决等方面。
作业提交: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正确性和应用性的展示。
七、教学资源1. 教学图片:千米和吨的相关图片,如地图上的千米标记、重量单位图片等。
2. 实例材料:收集现实生活中关于千米和吨的应用实例,如购物时的重量标注、路程的测量等。
3. 练习题库:设计一系列练习题,涵盖概念理解、换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4. 教学工具:直尺、量角器、计算器等辅助教学工具。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千米和吨 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千米和吨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千米和吨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能够准确地进行千米和吨的换算。
3.发现生活中各种物品的重量、长度、面积等单位和换算关系。
二、教学内容1.千米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吨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千米和吨的换算。
三、教学重难点1.对千米和吨的概念理解。
2.能够准确地进行千米和吨的换算。
四、教学准备1.教具:教材、黑板、粉笔、计量尺。
2.学具:用于练习计算的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来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生活中哪些物品使用千米作为单位,哪些使用吨作为单位。
2. 讲解(15分钟)讲解千米和吨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重点介绍千米和吨之间的换算。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的例子,让他们来算一算,例如:1千米等于多少分米或1吨等于多少克等等。
3. 练习(20分钟)让学生进行练习,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题目。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重量和长度,让他们来进行单位转换。
例如:一个重要的文件柜,它长2.34米,宽1.23米,高1.05米,重500千克,现在需要搬到2楼的文印室,请问如果用手动叉车的话,要花多少人力物力搬运?4. 讲解扩展(10分钟)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发现并讲解其他生活中常见的单位和换算关系。
例如:1亩等于多少平方米,1立方米等于多少升等等。
5. 作业(5分钟)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作为本节课的作业。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千米和吨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的演练,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最后,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作为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千米和吨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千米和吨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互换关系;2.了解重量单位“吨”的概念,掌握吨与千克、克之间的互换关系;3.通过生动的示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2.掌握吨与其他重量单位的换算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千米的认识和学习(1)通过实物感受千米的长度1.教师带领学生观看一段千米长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千米的长度;2.让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比较教室长度与千米长度的差异。
(2)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1.让学生回忆和复习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单位;2.引导学生理解,千米表示的是长度的一种更大的单位;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的互换方法。
(3)练习和巩固1.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2.对于难度较大的习题,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和解答。
2. 吨的认识和学习(1)通过实物感受吨的重量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常见的物品,如书包、地球仪等,让学生感受吨的重量;2.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大小,理解吨表示的是重量的一种更大的单位。
(2)吨与其他重量单位的换算1.让学生回顾和复习千克、克等重量单位;2.引导学生掌握吨和其他重量单位的换算方法,比如1吨等于多少千克;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换算。
(3)练习和巩固1.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2.对于难度较大的习题,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和解答。
3. 应用与拓展1.教师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计算距离、重量等;2.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习题,让学生进一步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布置的习题等形式进行评价;2.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生沟通等方式进行评价;3.评价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的提升。
《千米和吨》教案1.doc
《千米和吨》教案第1节认识千米教学内容江苏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20〜21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屮,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单位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T•米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在课前课后的调查与实践活动中,学会查找与积累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难点:能通过推算感知1千米有多长。
教具学具教学挂图等。
教学设计—、互动对话,生成“千米”概念1.回忆激活。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用你喜欢的实际问題,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方式:表示出1厘米、1分米、1米。
学生口答并以白己喜欢的方式比划出相应的反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相关长度单位,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理下伏笔。
2.对号入座。
在下面()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4()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常州到无锡的公路大约长60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使学生初步感知,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计量单位,同时从身边举例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3.引入新知。
探讨:常州到无锡的公路长度,为什么要用千米作单位?明确: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4.尝试读写。
激活学生经验:你们知道“米”的符号与读写方法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5.生活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课件出示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的含义吗?设计意图:“生活举例”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拓展感知对象。
二、实践体验,建构“1千米”概念1.亲自实践一一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猜测,千米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那么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猜猜看!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测。
设计意图:部分学生在之前己有1()00米是1千米的进率经验,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发他们探究与感受实际长度的兴趣。
小学数学千米和吨的教案
小学数学千米和吨的教案学校数学千米和吨的教案1教学目标: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熟悉,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用所学学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把握单位间的换算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预备:课件和光盘教学过程:一、学问再现1.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吨〕2.举例说明,在什么状况下使用千米?什么状况下使用吨?3.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周末,我和小精明约好上动物园参观。
我一起床就冲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的牙膏开头刷牙,并洗了脸。
妈妈给我预备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个400 千克的面包。
我吃完早餐,来到动物园。
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猫,真可爱!我们还观察一辆满载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当怎么改?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1题。
出示题目,让同学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同学读一读,最终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2题。
〔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师归纳: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板书:1000米=1千米1000千克=1吨〔2〕填一填:让同学将结果填入括号内。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3题。
〔1〕让同学看图,读题。
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2〕让同学依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4题。
先出示图,让同学读题,并了解题中所供应的`信息。
再让同学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5题。
先让同学读题,然后指名口答,并让同学说说解题根据。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同学看懂题意,了解题中所供应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然后让同学列式解答,再组织沟通。
千米和吨的教学设计
千米和吨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千米和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千米和吨的定义和换算关系;2.技能目标:能够进行千米和吨的换算;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千米和吨的定义及换算;2.难点:理解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制作小组千米测量尺和吨测量卡片。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多少米是一千米,多少千克是一吨;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千米和吨吗?它们有什么特点?步骤二:讲解和示范(15分钟)1.利用课件或黑板介绍千米和吨的定义和换算关系;2.制作一个小组千米测量尺和吨测量卡片,用来进行实际操作;3.示范如何使用千米测量尺测量距离,并进行换算;4.示范如何使用吨测量卡片测量质量,并进行换算。
步骤三:小组合作实践(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2.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千米测量尺和吨测量卡片;3.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情境,例如:小明每天骑自行车去上学,计算他一年骑行的总公里数;班级上有40个学生,每人负责搬运500千克的货物,计算总共需要多少吨的货物等;4.要求学生根据情境进行测量和换算,并记录下实际答案;5.学生代表将测量结果和答案进行汇报和对比。
步骤四:讲解和总结(15分钟)1.学生代表将小组测量结果和答案进行汇报和对比;2.整理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他们理解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3.总结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步骤五:拓展练习(15分钟)1.完成课后作业: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千米和吨的换算计算;2.提出应用性问题:我们平时生活中还会使用哪些计量单位?请举例说明。
五、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和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和吨-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千米和吨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实际意义。
2. 引导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千米和吨的基本概念。
2. 千米和吨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千米和吨的实际意义。
2. 运用千米和吨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千米和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实例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实际意义。
3.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千米和吨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千米和吨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千米和吨是什么吗?第二步:讲解新课1. 讲解千米和吨的基本概念。
2. 讲解千米和吨的计算方法。
第三步:实例讲解1.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实际意义。
2. 引导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第四步:课堂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答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
第五步: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强调千米和吨的计算方法。
第六步:布置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实际意义,避免死记硬背。
2. 在练习环节,要注意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3. 在课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细节的关注与补充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千米和吨的实际意义”。
这个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千米和吨的概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1-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第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比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千米和吨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千米和吨的概念及其应用。
2. 难点: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尺子、秤、相关的教学图片或实物。
2. 教学环境:教室,最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出千米和吨的概念。
-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千米和吨的了解。
2. 探究与体验(10分钟)- 分组活动,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距离,体会千米的实际长度。
- 让学生用秤称重,体会吨的实际重量。
3. 讲解与示范(10分钟)- 讲解千米和吨的定义,以及它们与米和公斤的关系。
- 通过示例,展示如何进行千米和吨的计算。
4. 练习与应用(10分钟)- 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千米和吨的理解。
- 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
- 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与千米和吨相关的题目。
2. 观察生活中使用千米和吨的例子,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千米和吨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探究与体验”环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直观感受千米和吨的实际意义,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计量单位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这一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探究与体验(10分钟)活动一:千米的测量体验1. 分组测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根足够长的软尺或卷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认识千米》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一枚1元硬币厚约3()学校跑道一圈长250()课桌长约10()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5.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
千米又叫公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二、交流共享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
(出示照片)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回答预测: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2.强化概念。
引导思考:我们刚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个环形的,如果我们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会有多长?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是1千米?向北?向东?向西呢?你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想象,现在脑海里想象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大约是100米,要走10个100米,该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1千米远吗?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片并提问:小轿车、步行、动车、自行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学生练习并说说理由。
追问:老师家离学校约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请简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第(1)题组织学生直接计算,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再组织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教学反思】《千米和吨》叶盛中心小学韩忠《千米和吨》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千米和吨所用的材料来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内容贴近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但这一部分内容,学生掌握的并不是很理想。
主要出现以下一些问题:一、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时,很容易出错;二、单位转化时容易出错,两个相邻之间的单位转化问题不大,但出现不是相邻的单位转化时错误率还是比较高。
分析原因:1、在学生们的脑中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没形成一个完整的、具体的概念。
虽然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对他们来说是抽象的,1千米到底有多远?1吨到底有多重?他们完全体会不到。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谈一下上体育课跑步时的感受,大家都说跑了2、3圈后觉得非常累。
接着告诉学生跑道跑5圈就是1千米。
后来发现,他们好像理解了1千米是比较长,但他们只是知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我觉得还是应该找时间带他们去跑道上走5圈,让他们再次体会1千米有多长加深其印象。
认识1吨时,课上我让学生计算全班48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但学生对于吨的认识还只是表象,具体不知道有多重。
其实,我认为课前应该组织学生到食堂里去拎一些袋装米,具体感受一下加深印象。
我们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
2、学生对单位的大小还没有熟练掌握,相比之下,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不够熟悉,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也不熟练。
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当适当加强训练,熟练掌握各单位之间的进率。
千米和吨是教学的难点,要建立千米和吨的概念,不是几节课就可以建立起来的,这要他们多留意、观察生活,在生活的一点点积累。
【教学案例】《吨的认识》叶盛中心小学韩忠一、激趣导入师:小朋友,在假日里你们常会跟妈妈上市场买东西吗?(电脑出示情境图)师:看!星期天,妈妈带着小明去水果批发市场,走进市场,看到一袋袋、一箱箱的苹果,(出示图片苹果一个、一箱苹果)。
看一个苹果有多重,约重150();那一箱苹果约重10(),能填上什么单位呢?生:一个苹果约重150(克),一箱苹果约重10(千克)。
师:“克”、“千克”这些质量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知道了一个苹果的重量用“克”做单位,一箱苹果的重量用“千克”做单位。
这些苹果都是用大卡车运来的,大卡车能装很多很多的苹果,一辆大卡车能装多重是苹果呢?就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吨”。
二、自主探索1、教学吨的认识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生:1吨是1000个1千克。
生:1吨有10袋大米那么重。
……师:你们想体验一下吗?老师准备了一大桶水,现在请同学们推举出我们班的一位大力士,先来提一提这桶水,展示一下你的实力。
提得困难,再请一个来提!师:请问你感觉重不重?重!(不重!那就请你从这儿提到教室后面来返10趟,行吗?)到底有多重?我们来称一称。
(20千克)师:大家都提过水,这两位也是大家推选的大力士,看他俩提这桶水的样子,你们觉得这桶20千克的水重吗?生:重!师:这桶水的质量是20千克,50桶这样的水大约重1吨,想象一下一次提得起1吨吗?可见1吨是很——重!50桶这样的水才大约重1吨,说明1吨=()千克?你是怎样想的?生:我想一桶水重20千克,50桶重多少千克?就是用20千克乘50等于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师板书:1吨=(1000)千克)师: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一下。
有哪些同学的体重大约重25千克的?好!现在请你们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请问大约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才够1吨重?生:40个同学。
师:你能一次背起40个同学吗?(学生都做出了惊讶的表情,笑了起来。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师:填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5吨=()千克2000千克=()吨生:1吨就是1000千克,5吨就是5个1000千克,就是5000千克。
生:1000千克就是1吨,2000千克就是2个1吨,就是2吨。
3、归纳小结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板书:吨——千克——克)师:比较这三个质量单位,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很重、很轻)师:“吨”用来表示很重的物体质量,想想生活中哪些东西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吨”做单位?学生先自由发表看法。
(电脑显示:四幅图)卡车、桥头的标志(能承受的物体质量),电梯、火车上标的载重60吨。
师:许多物体的载重量用“吨”表示。
师:计量较轻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常用“吨”做单位。
三、趣味练习1、填空。
一只鸡约重2()一条鲸鱼约重48()一个足球约重250()6000千克=()吨()千克=3吨3000克=()千克2、(电脑显示)师:早两天我看到淘气的一篇日记挺有意思,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
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
在路上,一辆大货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下了一跳!师:听了这篇日记,大家为什么会笑?师:日记的最后——“在路上,一辆大货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下了一跳!”看到这点你有什么感想?生:注意交通安全!3 、(电脑显示)拓展应用。
师:最后老师需要你们帮帮忙。
看!小明家里每月用水约7吨,当他知道我们国家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后,决定每月少用一吨水,怎样节约水呢?请你们帮他想想办法好吗?师:刚才大家介绍了几个好办法,希望大家也去试试,更希望将来,你们能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想更多的节水和处理污水的办法。
【教学反思】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当中。
看到、听到、想到的都是平时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学习的状态。
如:激趣导入中,我创设了和妈妈上水果市场买东西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既是熟悉,又感觉亲切,很快就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更引发了他们对新知识“吨”的求知欲望。
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
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天就学的知识来源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教师要勇敢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
在教学“吨”这个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
例如:通过“选大力士提水”、“同学互相背一背”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体验一吨。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
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会了新知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