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山中书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原文译文赏析
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原文|译文|赏析《人月圆·山中书事》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的作品,这支散曲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了作者看破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元曲吧。
《人月圆·山中书事》原文元代: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译文及注释译文千古以来,兴亡更替就像繁华的春梦一样。
诗人用疲倦的眼睛远望着天边。
孔子家族墓地中长满乔木,吴国的宫殿如今荒革萋萋,楚庙中。
乌鸦飞来飞去。
几间茅屋里,藏着万卷书,我回到了老村生活。
山中有什么事?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注释人月圆:曲牌名。
此词调始于王诜,因其词中“人月圆时”句,取以为名。
《中原音韵》入“黄钟宫”。
曲者,小令用。
有幺篇换头,须连用。
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
吴宫:指吴国的王宫。
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
楚庙:指楚国的宗庙。
投老:临老,到老。
赏析这首散曲通过感慨历史的兴亡盛衰,表现了作者勘破世情,厌倦风尘的人生态度,和放情烟霞,诗酒自娱的恬淡情怀。
起首二句总写兴亡盛衰的虚幻,气势阔大。
“千古”是“思接千载′’,纵观古今;“天涯”,是“视通万里”,阅历四方。
诗人从历史的盛衰兴亡和现实的切身体验,即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这样两个角度,似乎悟出了社会人生的哲理:一切朝代的兴亡盛衰,英雄的得失荣辱,都不过像一场梦幻,转瞬即逝。
正如他在(《普天乐·道情》中)所云:“北邙烟,西州泪,先朝故家,破冢残碑。
”“诗眼”,即诗人的观察力。
作者平生足迹曾遍及湘、鄂、皖、苏、浙等江南各省,可谓浪迹“天涯”了。
然而终其碌碌一生,仅做过路吏、扬州民务官、桐庐典史、昆山幕僚等卑微杂职而已。
一个“倦”字,包含了多少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世态炎凉之酸!难怪他常为此喟叹:“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人月圆·山中书事》的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人月圆·山中书事》的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
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①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②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注】①作者平生足迹曾遍及湘、鄂、皖、苏、浙等江南各省,做过路吏、扬州民务官、桐庐典史、昆山幕僚等卑微杂职。
②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14.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起首二句,总写兴亡盛衰的虚幻,气势阔大。
诗人纵观古今,视通万里。
B.“诗眼倦天涯”,承前接后,“倦”字为后文写隐居生活埋下伏笔。
C.“孔林”三句,铺叙千古繁华如梦的事实,意在缓解“倦”情,宽慰己心。
D.下片写了山中隐居生活,既照应题目,又突出了隐居环境幽静古朴的特点。
E.上片咏史,下片抒情。
语言浅近质朴,含蓄蕴藉,其风格属于婉约一派。
15.结合上片,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
(6分)答案:14.C、E【评分标准】以上两题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答三项不得分。
15.①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慨叹。
上片后三句描写了曾经繁盛的孔林、吴宫、楚庙现在荒凉一片。
②对仕途心生厌倦之情。
作者仕途坎坷,只做过卑微杂职,碌碌一生。
【评分标准】6分。
每点3分,情感1分,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韩翃长簟迎风早,空城淡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1)简要赏析颔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4分)(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
(6分)答案:10.(1)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开始准。
《书事》原文及赏析
《书事》原文及赏析《书事》原文及赏析原文:自笑走红尘,流年旧复新。
东风半夜雨,南国万家春。
失计抛鱼艇,何门化涸鳞。
是谁添岁月,老却暗投人。
译文细雨初停,天尚微阴。
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
坐下来静观苍苔,那可爱的绿色简直要染到人的衣服上来。
注释书事:书写眼前所见的事物。
轻阴:微阴。
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的意思。
这句说,细雨初停,天尚微阴。
慵(yōng):懒。
这句说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
坐看。
坐下来看。
欲:简直要。
鉴赏这是一首即事写景之作。
题为“书事”,是诗人就眼前事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写眼前景而传心中情。
蒙蒙细雨刚刚停止,天色转为轻阴。
雨既止,诗人便缓步走向深院。
他不是到外面去散心。
虽是白昼,还懒得去开那院门。
诗人用了一个“阁”字,表现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阁”字用在此处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
淡淡两句,把读者带到一片宁静的小天地中,而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也在笔墨间自然流露。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变平淡为活泼,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诗人漫无目的在院内走着,然后又坐下来,观看深院景致。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茸茸的'青苔,清新可爱,充满生机。
那青苔太绿了,诗人竟然产生幻觉,觉得那青翠染湿了自己的衣服,此与《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主观幻觉,正是雨后深院一派地碧苔青的幽美景色的夸张反映,有力地烘托出深院的幽静。
“欲上人衣来”这一传神之笔,巧妙地表达自己欣喜、抚爱的心情和新奇、独特的感受。
青苔本是静景,它本不能给诗人以动的幻觉。
经过小雨滋润过的青苔,轻尘涤净,格外显得青翠。
它那鲜美明亮的色泽,特别引人注目,让人感到周围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层绿光,连诗人的衣襟上似乎也有了一点“绿意”。
这是自然万物在宁静中蕴含的生机。
诗人借写幻觉,表现出色彩奇妙的运动。
通过这仿佛流动于整个空间的苍苔翠色,反衬出自己空寂的心境。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出自元代张可久的《人月圆·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赏析这首小令当是作者寓居西湖山下时所作。
通过感慨历史的兴亡盛衰,表现了作者勘破世情,厌倦风尘的人生态度,和放情烟霞,酒自娱的恬淡情怀。
起首二句
总写兴亡盛衰的虚幻,气势阔大。
“千古”是“思接千载′’,纵观古今;“天涯”,是“视通万里”,阅历四方。
诗人从历史的盛衰兴亡和现实的切身体验,即时
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这样两个角度,似乎悟出了社会人生的哲理:一切朝代的兴亡盛衰,英雄的得失荣辱,都不过像一场梦幻,转瞬即逝。
正如他在〔普天乐〕《道情》中所云:“北邙烟,西州泪,先朝故家,破冢残碑。
”“诗眼”,即诗人的观察力。
作者平生足迹曾遍及湘、鄂、皖、苏、浙等江南各省,可谓浪迹”天涯”了。
然而终其碌碌一生,仅做过路吏、扬州民务官、桐庐典史、昆山幕僚等卑微杂职而已。
一个“倦”字,包含了多少风尘奔波之苦,落
拓不遇之怨,世态炎凉之酸!难怪他常为此喟叹:“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
《书事》王维唐诗鉴赏
《书事》王维唐诗鉴赏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书事》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是《全唐诗》的第128卷第64首诗。
诗人借写幻觉,表现出色彩奇妙的运动。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维《书事》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书事1轻阴2阁3小雨,深院昼慵4开。
坐看5苍苔色,欲6上人衣来。
【注释】书事:书写眼前所见的事物。
轻阴:微阴。
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的意思。
这句说,细雨初停,天尚微阴。
慵(yōng):懒。
这句说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
坐看。
坐下来看。
欲:简直要。
【白话译文】细雨初停,天尚微阴。
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
坐下来静观苍苔,那可爱的绿色简直要染到人的衣服上来。
【赏析】这是一首即事写景之作。
题为“书事”,是诗人就眼前事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写眼前景而传心中情。
蒙蒙细雨刚刚停止,天色转为轻阴。
雨既止,诗人便缓步走向深院。
他不是到外面去散心。
虽是白昼,还懒得去开那院门。
诗人用了一个“阁”字,表现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阁”字用在此处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
淡淡两句,把读者带到一片宁静的小天地中,而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也在笔墨间自然流露。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变平淡为活泼,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诗人漫无目的在院内走着,然后又坐下来,观看深院景致。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茸茸的青苔,清新可爱,充满生机。
那青苔太绿了,诗人竟然产生幻觉,觉得那青翠染湿了自己的衣服,此与《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主观幻觉,正是雨后深院一派地碧苔青的幽美景色的夸张反映,有力地烘托出深院的幽静。
“欲上人衣来”这一传神之笔,巧妙地表达自己欣喜、抚爱的心情和新奇、独特的感受。
青苔本是静景,它本不能给诗人以动的幻觉。
经过小雨滋润过的青苔,轻尘涤净,格外显得青翠。
它那鲜美明亮的色泽,特别引人注目,让人感到周围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层绿光,连诗人的衣襟上似乎也有了一点“绿意”。
《书事》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
《书事》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书事》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书事》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自笑走红尘,流年旧复新。
东风半夜雨,南国万家春。
失计抛鱼艇,何门化涸鳞。
是谁添岁月,老却暗投人。
译文细雨初停,天尚微阴。
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
坐下来静观苍苔,那可爱的绿色简直要染到人的衣服上来。
注释书事:书写眼前所见的事物。
轻阴:微阴。
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的意思。
这句说,细雨初停,天尚微阴。
慵(yōng):懒。
这句说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
坐看。
坐下来看。
欲:简直要。
鉴赏这是一首即事写景之作。
题为“书事”,是诗人就眼前事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写眼前景而传心中情。
蒙蒙细雨刚刚停止,天色转为轻阴。
雨既止,诗人便缓步走向深院。
他不是到外面去散心。
虽是白昼,还懒得去开那院门。
诗人用了一个“阁”字,表现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阁”字用在此处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
淡淡两句,把读者带到一片宁静的小天地中,而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也在笔墨间自然流露。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变平淡为活泼,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诗人漫无目的在院内走着,然后又坐下来,观看深院景致。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茸茸的青苔,清新可爱,充满生机。
那青苔太绿了,诗人竟然产生幻觉,觉得那青翠染湿了自己的衣服,此与《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主观幻觉,正是雨后深院一派地碧苔青的幽美景色的夸张反映,有力地烘托出深院的幽静。
“欲上人衣来”这一传神之笔,巧妙地表达自己欣喜、抚爱的心情和新奇、独特的感受。
青苔本是静景,它本不能给诗人以动的幻觉。
经过小雨滋润过的青苔,轻尘涤净,格外显得青翠。
它那鲜美明亮的色泽,特别引人注目,让人感到周围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层绿光,连诗人的衣襟上似乎也有了一点“绿意”。
这是自然万物在宁静中蕴含的生机。
诗人借写幻觉,表现出色彩奇妙的运动。
通过这仿佛流动于整个空间的苍苔翠色,反衬出自己空寂的心境。
《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赏析及译文注释
《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赏析及译文注释《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是由倪瓒所创作的,诗人重游前朝重地,登上当年越王勾践点兵复仇的越王台,感情不能抑制。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元朝:倪瓒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
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古诗简介《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是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倪瓒诗人所写,他始终不能忘记元兵南下、宋朝灭亡那段悲惨的历史。
因此,他一生都没有在元政权下做官,隐逸山林,晚年时常追忆旧事,缅怀故国,抒写愁思。
该诗是一首怀古的诗。
游览胜地,登临故迹,一种人物是人非,岁月流逝的感慨就会油然而生,激起人们对盛衰无常,昨是今非的无限慨叹。
悼古之思绵涉幽远,叹今之慨更加浓重。
《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翻译/译文别问前朝那些伤心的往事了,我重新登上越王台。
鹧鸪鸟哀婉地啼叫,东风吹指初绿的衰草,残阳中山花开放。
惆怅地独自仰天长啸,青崇山峻岭依旧,故国已不在,满目尽是乔木布满苍苔,一片悲凉。
头上的明月,柔和皎洁,仍是照耀过前朝的那轮,可是它又是从哪里飞来的呢?《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注释⑴前朝:此指宋朝。
⑵越王台:在浙江城绍兴城府山南麓。
据《越绝书》载,台在勾践小城内。
后渐不存。
南宋嘉定年间以近民亭遗址重建,至今尚在。
⑶青山故国,乔木苍苔:用南朝宋颜延之《还至梁城作》“故国多乔木”句意。
⑷素影:皎洁银白的月光。
《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赏析/鉴赏此曲即是诗人重登绍兴越王台时所作,包括江浙广大地区在内的“越地”,既有越王勾践报仇雪趾的历史传统,又是南宋政治经济的中心,人到这里尤其容易激发起亡国的惨痛和恢复河山的愿望,诗人重游前朝重地,登上当年越王勾践点兵复仇的越王台,感情不能抑制。
《书事》王维唐诗鉴赏
《书事》王维唐诗鉴赏《书事》王维唐诗鉴赏《书事》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是《全唐诗》的第128卷第64首诗。
诗人借写幻觉,表现出色彩奇妙的运动。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维《书事》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书事1轻阴2阁3小雨,深院昼慵4开。
坐看5苍苔色,欲6上人衣来。
【注释】书事:书写眼前所见的事物。
轻阴:微阴。
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的意思。
这句说,细雨初停,天尚微阴。
慵(yōng):懒。
这句说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
坐看。
坐下来看。
欲:简直要。
【白话译文】细雨初停,天尚微阴。
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
坐下来静观苍苔,那可爱的绿色简直要染到人的衣服上来。
【赏析】这是一首即事写景之作。
题为“书事”,是诗人就眼前事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写眼前景而传心中情。
蒙蒙细雨刚刚停止,天色转为轻阴。
雨既止,诗人便缓步走向深院。
他不是到外面去散心。
虽是白昼,还懒得去开那院门。
诗人用了一个“阁”字,表现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阁”字用在此处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
淡淡两句,把读者带到一片宁静的小天地中,而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也在笔墨间自然流露。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变平淡为活泼,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诗人漫无目的在院内走着,然后又坐下来,观看深院景致。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茸茸的青苔,清新可爱,充满生机。
那青苔太绿了,诗人竟然产生幻觉,觉得那青翠染湿了自己的衣服,此与《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主观幻觉,正是雨后深院一派地碧苔青的幽美景色的夸张反映,有力地烘托出深院的幽静。
“欲上人衣来”这一传神之笔,巧妙地表达自己欣喜、抚爱的心情和新奇、独特的感受。
青苔本是静景,它本不能给诗人以动的幻觉。
经过小雨滋润过的青苔,轻尘涤净,格外显得青翠。
它那鲜美明亮的色泽,特别引人注目,让人感到周围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层绿光,连诗人的衣襟上似乎也有了一点“绿意”。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人月圆·山中书事》意思-赏析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人月圆·山中书事》意思|赏析出自元代张可久的《人月圆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酿酒,春水煎茶。
作者:佚名序文折一身瘦骨,踩后的虹桥,进山。
在山山与树树的夹缝间,辟半亩薄地,起一间柴屋,只栽松柏。
男松站远些,刚劲孔武,护塞戌边;女松倚近些,端茶递水,红袖添香。
老松可对奕,小松可共舞。
酒醉茶酣也可以手推松曰去。
山认樵夫给树,水认渔翁给鱼,我非樵非渔,便拥有一切,无路则处处是路。
山中何事?闲闲地餐饮露,忙忙地耕云种月。
写几行骈文骊句,用松针钉在篱笆上,花朵来读有花香,蝴蝶来读有蝶味,萤火虫来读有萤光,山鬼来读有鬼意,仙人来读有仙气诗越读越厚,日子越读越薄,生命越读越轻。
明天有明天的飞花,后天有后天的落叶。
反正这山中没个忙人,反正这山中没个闲人。
蓄了一春的露,檐前的小瓴也该满个七八分了。
日头下端进新垒的红泥小炉。
用去岁晒干的花尸燃火,才不会把水煎老。
宠自己一回,今年就用那把不曾舍得用的养得釉亮的晚唐小壶。
一盏香茗、一柱檀香,一人独对一山,一心静面一世。
往日的尘缘都不得记不起来了,就喝眼前的茶吧。
茶要独品,酒需共酌。
这好山只归我一人所有。
让我如何能信?可不,山中无甲子,大约在三个之前就有山背后的白飘胸的老翁来访,用一串铜钱来换我的松花酒。
我说如如今通用银子,他不懂。
好说歹说,用三双草鞋换去我两竹筒的酒。
并向我打探山外的世道,我故意很使劲地想,然后说是元。
他诡诡地一笑,笑得我心里发虚。
再问我进山的道,我指的东西南北,他丢下两句没头没脑的话,径自去了。
此后也就是隔山说些阴晴圆缺的话,也没什么来往。
年前找他对酌,只见两间茅屋,一间紧闭,草绳紧紧拴了门环,另一间住人,极其简陋。
奇的是窗上糊纸竟是三尺棉宣,依稀可辨三五字句: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倒是好句,只是意未尽而气未结,加上无奈的沧桑像一件短衣,终究遮挡不住曾经的少年血气,不知那双倦了的诗眼在后句中将望向何处,无从寻觅。
《人月圆》原文及翻译
《人月圆》原文及翻译原文: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
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注释:前朝:此指宋朝。
越王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建,为驻兵处。
素曩:皎洁银白的月光。
翻译:不要再问前朝那些伤心的往事了,我重新登上越王台。
鹧鸪鸟哀婉地啼叫,东风吹指初绿的衰草,残阳中山花开放。
我惆怅地独自仰天长啸,青崇山峻岭依旧,故国已不在,满目尽是乔木布满苍苔,一片悲凉。
头上的明月,柔和皎洁,仍是照耀过前朝的那轮,可是它又是从哪里飞来的呢?作者简介:倪瓒,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
江苏无锡人。
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
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
倪瓒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
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
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
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
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
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
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
著有《清閟阁集》。
•人物评价: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代四大家"。
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以淡泊取胜。
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景物极简。
其画多以干笔皴擦,笔墨极简,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
在元四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誉极高。
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
"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
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数百年画坛有很大影响。
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倪瓒性情清高孤傲,个性迂癖,不事俗务,一生没做过官。
《书事》王维唐诗鉴赏
《书事》王维唐诗鉴赏《书事》王维唐诗鉴赏《书事》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是《全唐诗》的第128卷第64首诗。
诗人借写幻觉,表现出色彩奇妙的运动。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维《书事》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书事1轻阴2阁3小雨,深院昼慵4开。
坐看5苍苔色,欲6上人衣来。
【注释】书事:书写眼前所见的事物。
轻阴:微阴。
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的意思。
这句说,细雨初停,天尚微阴。
慵(yōng):懒。
这句说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
坐看。
坐下来看。
欲:简直要。
【白话译文】细雨初停,天尚微阴。
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
坐下来静观苍苔,那可爱的绿色简直要染到人的衣服上来。
【赏析】这是一首即事写景之作。
题为“书事”,是诗人就眼前事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写眼前景而传心中情。
蒙蒙细雨刚刚停止,天色转为轻阴。
雨既止,诗人便缓步走向深院。
他不是到外面去散心。
虽是白昼,还懒得去开那院门。
诗人用了一个“阁”字,表现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阁”字用在此处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
淡淡两句,把读者带到一片宁静的小天地中,而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也在笔墨间自然流露。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变平淡为活泼,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诗人漫无目的在院内走着,然后又坐下来,观看深院景致。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茸茸的青苔,清新可爱,充满生机。
那青苔太绿了,诗人竟然产生幻觉,觉得那青翠染湿了自己的衣服,此与《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主观幻觉,正是雨后深院一派地碧苔青的幽美景色的夸张反映,有力地烘托出深院的幽静。
“欲上人衣来”这一传神之笔,巧妙地表达自己欣喜、抚爱的心情和新奇、独特的感受。
青苔本是静景,它本不能给诗人以动的幻觉。
经过小雨滋润过的青苔,轻尘涤净,格外显得青翠。
它那鲜美明亮的色泽,特别引人注目,让人感到周围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层绿光,连诗人的衣襟上似乎也有了一点“绿意”。
《人月圆·山中书事》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月圆·山中书事》的阅读练习及答案第一篇:《人月圆·山中书事》的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
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①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②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注】①作者平生足迹曾遍及湘、鄂、皖、苏、浙等江南各省,做过路吏、扬州民务官、桐庐典史、昆山幕僚等卑微杂职。
②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14.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起首二句,总写兴亡盛衰的虚幻,气势阔大。
诗人纵观古今,视通万里。
B.“诗眼倦天涯”,承前接后,“倦”字为后文写隐居生活埋下伏笔。
C.“孔林”三句,铺叙千古繁华如梦的事实,意在缓解“倦”情,宽慰己心。
D.下片写了山中隐居生活,既照应题目,又突出了隐居环境幽静古朴的特点。
E.上片咏史,下片抒情。
语言浅近质朴,含蓄蕴藉,其风格属于婉约一派。
5.结合上片,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
(6分)答案:14.C、E【评分标准】以上两题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答三项不得分。
15.①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慨叹。
上片后三句描写了曾经繁盛的孔林、吴宫、楚庙现在荒凉一片。
②对仕途心生厌倦之情。
作者仕途坎坷,只做过卑微杂职,碌碌一生。
【评分标准】6分。
每点3分,情感1分,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
第二篇:《人月圆·山中书事》阅读答案及赏析〔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时,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①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②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
③吴宫:指吴国的王宫。
④楚庙:指楚国的宗庙。
⑤投老:临老,到老。
⑴“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
答案曲牌名解析“黄钟”为小令的曲调,“人月圆”为小令的曲牌,“山中书事”为小令的题目。
⑵对恰当的一项是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黄钟·人月圆》是中国当代作家张可久创作的一部小说。
该小说以山中书事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山中写作的经历,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共生关系。
故事围绕一个名叫黄钟的作家展开。
黄钟为了追求内心真实的写作状态,选择隐居山中。
他在山中搭建了一间小屋,以此为写作的场所。
每一个月初,他都会远离尘嚣,
来到这座山中小屋,开始自己的写作之旅。
黄钟充分体验着山中的宁静与美好。
他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感受着不同季节的变迁。
他欣赏着月亮的光芒,感受着人月之间的神秘联系。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仿佛与自然
融为一体,灵感源源不断地涌现。
在山中的日子里,黄钟有时会遇到一些来山中寻找灵感的艺术家。
他与他们进行交流,分享写作的心得。
每次这种交流,都让他感到心灵得到了滋养。
他们相互鼓励、相互
启发,使得黄钟的创作更加精彩。
《黄钟·人月圆》以山中书事为线索,通过描写黄钟在山中的写作经历和与周围人的交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文化的热爱。
作品中既有对自然界的景色描写,也有对人的
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同时,作品也传递了写作对于作
家来说的重要性以及与他人交流、分享的价值。
通过《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回归内心,追求真实的创作状态。
同时,他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文化、艺术对于生活的美好影响,鼓励读者在繁
忙的生活中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王维《书事》译文及鉴赏
王维《书事》译文及鉴赏王维《书事》译文及鉴赏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维《书事》译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事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译文】细雨初停,天尚微阴。
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
坐下来静观苍苔,那可爱的绿色简直要染到人的衣服上来。
【注释】书事:书写眼前所见的事物。
轻阴:微阴。
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的意思。
这句说,细雨初停,天尚微阴。
慵(yōng):懒。
这句说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
坐看。
坐下来看。
欲:简直要。
鉴赏1这是一首即事写景之作。
题为“书事”,是诗人就眼前事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写眼前景而传心中情。
蒙蒙细雨刚刚停止,天色转为轻阴。
雨既止,诗人便缓步走向深院。
他不是到外面去散心。
虽是白昼,还懒得去开那院门。
诗人用了一个“阁”字,表现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阁”字用在此处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
淡淡两句,把读者带到一片宁静的小天地中,而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也在笔墨间自然流露。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变平淡为活泼,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诗人漫无目的在院内走着,然后又坐下来,观看深院景致。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茸茸的青苔,清新可爱,充满生机。
那青苔太绿了,诗人竟然产生幻觉,觉得那青翠染湿了自己的衣服,此与《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主观幻觉,正是雨后深院一派地碧苔青的幽美景色的夸张反映,有力地烘托出深院的幽静。
“欲上人衣来”这一传神之笔,巧妙地表达自己欣喜、抚爱的心情和新奇、独特的感受。
青苔本是静景,它本不能给诗人以动的幻觉。
经过小雨滋润过的青苔,轻尘涤净,格外显得青翠。
它那鲜美明亮的色泽,特别引人注目,让人感到周围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层绿光,连诗人的衣襟上似乎也有了一点“绿意”。
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阅读及答案
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阅读及答案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阅读及答案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元)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注】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在山东曲阜城北。
投老:临老,到老。
1.下面有关曲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B.起首两句思接千古,视通天涯,在上下千载、纵横万里的时空背景上,参破世事人情,感慨王朝兴衰、个人得失都如过眼云烟。
C.曲中列举孔林、吴宫、楚庙,意蕴深沉,照应前文“千古繁华梦”,同时为下文山中潦倒落魄生活做铺垫。
D.张可久散曲以典雅清丽著名,此曲亦然,古今融汇,情景交融,语言质朴,风格婉约。
2.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作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B2.下片描写了作者隐居乡野的生活,虽然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2分)表达了幽闲宁静、安适惬意的情怀。
(2分)二:1.对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全诗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表达了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设问,描写酿酒饮茶的隐逸生活。
2.对“诗眼倦天涯”中的“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概括作者饱尝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
B.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伏笔。
C.暗示诗人长期奔波劳苦,已无心作诗。
D.表现历史的沧桑感与人事易变的感慨。
注:①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②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
③吴宫:指吴国的王宫。
④楚庙:指楚国的宗庙。
⑤投老:临老,到老。
赏析:《人月圆》小令题名《山中书事》,实为怀古,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看破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圆·山中书事(元)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①倦天涯。孔林②乔木,吴宫蔓草,楚庙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元)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①倦天涯。
孔林②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③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注]①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②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
③投老:临老,到老。
1.下面有关曲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B.起首两句在上下千载、纵橫万里的时空背景上,赞颂圣贤与英雄豪杰,感慨王朝兴衰、个人得失。
C.没有车马红尘的喧扰,读“万卷”书,饮“春水”茶,山中归宿宜人可慰,结尾感情由浓转淡。
D.张可久散曲以典雅清丽著名,此曲亦然,古今融会,情景交融,语言华美绚烂,风格婉约。
2.下面有关曲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思接千古,视通天涯,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总写兴亡盛衰的虚幻,再以“孔林”、“吴宫”、“楚庙”三句具体印证。
C.“茅舍”、“村家”、“山中”既照应题目,又突出了隐居环境幽古。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反问,描写诗人酿酒饮茶恬淡安宁的隐逸生活。
3.诗眼是一首诗中起关键作用的一个字或一个词,用以表达诗人全篇的思想感情,是整首诗的精髓,有人认为本曲的诗眼是“兴亡”,也有人认为是“梦”,是“倦”,请谈谈你的看法。
1,【答案】1.C 2.D3.找出诗眼,如“倦”,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古今兴亡建功立业的厌倦之情和勘破世情饱尝世态炎凉之苦的凄苦之情,同时又为后文写归隐山中的淡泊生活和诗酒自娱的乐趣作铺垫。
【解析】1.C项,“结尾感情由浓转淡”错,虽然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
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
诗人的感情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故选C。
2.D项,“反问”手法判断错误,应是“设问”。
故选D。
3.本题选择哪一个都可以,但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内涵及表达的情感。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阅读答案(附赏析)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阅读答案(附赏析)《[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阅读答案[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8.对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表达了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设问,描写酿酒饮茶的隐逸生活。
19.对“诗眼倦天涯”中的“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概括作者饱尝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
B.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伏笔。
C.暗示诗人长期奔波劳苦,已无心作诗。
D.表现历史的沧桑感与人事易变的感慨。
参考答案:18、C19、C《山中书事》[赏析]这首小令当是作者寓居西湖山下时所作。
通过感慨历史的兴亡盛衰,表现了作者勘破世情,厌倦风尘的人生态度,和放情烟霞,诗酒自娱的恬淡情怀。
起首二句总写兴亡盛衰的虚幻,气势阔大。
“千古”是“思接千载′’,纵观古今;“天涯”,是“视通万里”,阅历四方。
诗人从历史的盛衰兴亡和现实的切身体验,即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这样两个角度,似乎悟出了社会人生的哲理:一切朝代的兴亡盛衰,英雄的得失荣辱,都不过像一场梦幻,转瞬即逝。
正如他在〔普天乐〕《道情》中所云:“北邙烟,西州泪,先朝故家,破冢残碑。
”“诗眼”,即诗人的观察力。
作者平生足迹曾遍及湘、鄂、皖、苏、浙等江南各省,可谓浪迹“天涯”了。
然而终其碌碌一生,仅做过路吏、扬州民务官、桐庐典史、昆山幕僚等卑微杂职而已。
一个“倦”字,包含了多少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世态炎凉之酸!难怪他常为此喟叹:“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难怪他常为此愤激不平:“人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误”;“半纸虚名,十载功夫。
人传梁甫吟,、自献长门赋,谁三顾茅庐?”如此坎坷悲辛,书剑飘零,怎能不令人厌倦思归呢?“倦”字,已遥为后文写隐居伏根;“天涯”又先替“孔林”三句张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月圆山中书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月圆•山中书事
元代: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译文及注释
译文千古以来,兴亡更替就像繁华的春梦一样。
诗人用
疲倦的眼睛远望着天边。
孔子家族墓地中长满乔木,吴国的宫殿如今荒革萋萋,楚庙中。
乌鸦飞来飞去。
几间茅屋里,藏着万卷书,我回到了老村生活。
山中有什么事?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注释人月圆:曲牌名。
此词调始于王诜,因其词中
“人月圆时”句,取以为名。
《中原音韵》入“黄钟宫”。
曲者,小令用。
有幺篇换头,须连用。
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
吴宫:
指吴国的王宫。
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
楚庙:指楚国的宗庙。
投老:临老,至^老。
赏析
序文
折一身瘦骨,踩雨后的虹桥,进山。
在山山与树树的夹缝间,辟半亩薄地,起一间柴屋,只栽松柏。
男松站远些,刚劲孔武,护塞戌边;女松倚近些,端茶递水,红袖添香。
老松可对奕,小松可共舞。
酒醉茶酣也可“以手推松曰'去'”。
山认樵夫给树,水认渔翁给鱼,我非樵非渔,便拥有一切,无路则处处是路。
山中何事?闲闲地餐风饮露,忙忙地耕云种月。
写几行骈文骊句,用松针钉在篱笆上,花朵来读有花香,蝴蝶来读有蝶味,萤火虫来读有萤光,山鬼来读有鬼意,仙人来读有仙气 ............. 诗越读越厚,日子越读越薄,生命越读越
轻。
明天有明天的飞花,后天有后天的落叶。
反正这山中没个忙人,反正这山中没个闲人。
蓄了一春的露,檐前的小瓴也该满个七八分了。
日头下端进新垒的红泥小炉。
用去岁晒干的花尸燃火,才不会把水煎老。
宠自己一回,今年就用那把不曾舍得用的养得釉亮的晚唐小壶。
一盏香茗、一柱檀香,一人独对一山,一心静面一世。
往日的尘缘都不得记不起来了,就喝眼前的茶吧。
茶要独品,酒需共酌。
这好山只归我一人所有。
让我如何能
信?可不,山中无访,用一串铜钱来换我的松花酒。
我说如如
今通用银子,他不懂。
好说歹说,用三双草鞋换去我两竹筒的
酒。
并向我打探山外的世道,我故意很使劲地想,然后说是
元。
他诡诡地一笑,笑得我心里发虚。
再问我进山的道,我指
的东西南北,他丢下两句没头没脑的话,径自去了。
此后也就
是隔山说些阴晴圆缺的话,也没什么来往。
甲子,大约在三个秋天之前就有山背后的白飘胸的老翁来年前找他对酌,只见两间茅屋,一间紧闭,草绳紧紧拴了门环,另一间住人,极其简陋。
奇的是窗上糊纸竟是三尺棉宣,依稀可辨三五字句:“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倒是好句,只是意未尽而气未结,加上无奈的沧桑像一件短衣,终究遮挡不住曾经的少年血气,不知那双倦了的诗眼在后句中将望向何处,无从寻觅。
更奇的是宣纸已泛黄,浮着一层虚幻的锈色,却明明白白一阵墨香。
再偷觑那间紧闭的屋,门缝里逼出来一股霉味,欲近还难,老翁面有愠色,边忙知趣告退,疑惑便自此悬于心头。
眼看秋叶落尽,陈酿也快见底。
日日忙着拾掇松花酿新酒,我叫它花雕它就叫花雕。
想着借开春送酒话个暖,再一探究竟。
孰料面对的竟是一堆废墟,老翁已绝了踪迹。
捡出一残破条幅。
却是新纸鲜墨写着:“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
事”紧接着是一枝疏笔墨梅。
想来或是一一时无句信笔点梅;或是墨尽而笔已秃,扔之不舍,意犹未尽,想想,也罢也罢,秃笔余墨画梅正好。
点点梅瓣,拙得很有逸气。
我心中悬石砰然而落,方知是我的眼拙了,那紧闭茅屋乃藏万卷诗书,山中潮气重,书霉得也重,而这布衣老者便是隔世的骚人墨客,隔世,隔几世?唉,千古繁华原只是一道薄风,他在山中避过这道风。
于世间的缺漏与错过,究竟是遗憾还是那幅墨梅枝桠间的最好留白?
老翁与书此去何往?
山更远的山……天以外的天……
若下一世能相遇,在红尘便罢了。
若还在山中,我必送
他一壶花雕,外加两句:“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他自当会心一哂。
一盏淡茶,一壶薄酒。
山是空了的山,老翁是空了的人。
赏析二
这首散曲通过感慨历史的兴亡盛衰,表现了作者勘破世情,厌倦风尘的人生态度,和放情烟霞,诗酒自娱的恬淡情怀。
起首二句总写兴亡盛衰的虚幻,气势阔大。
“千古”是“思接千载’’,纵观古今;“天涯”,是“视通万里”,阅历四方。
诗人从历史的盛衰兴亡和现实的切身体验,即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这样两个角度,似乎悟出了社会人生的哲理:一切朝代的兴亡
盛衰,英雄的得失荣辱,都不过像一场
梦幻,转瞬即逝。
正如他在(《普天乐•道情》中)所云:“北
邙烟,西州泪,先朝故家,破冢残碑。
”“诗眼”,即诗人的观察力。
作者平生足迹曾遍及湘、鄂、皖、苏、浙等江南各省,可谓浪迹“天涯”了。
然而终其碌碌一生,仅做过路吏、扬州民务官、桐庐典史、昆山幕僚等卑微杂职而已。
一个“倦” 字,包含了多少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世态炎凉之酸!难怪他常为此喟叹:“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普天乐•秋怀》)难
怪他常为此愤激不平:“人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误” ;“半纸虚名,十载功夫。
人传梁甫吟,、自献长门赋,谁三顾茅庐?”(齐天乐过红衫儿)如此坎坷悲辛,书剑飘零,怎能不令人厌倦思归呢?“倦”字,已遥为后文写隐居伏根;“天涯”又先替“孔林”三句张本。
“孔林”三句具体铺叙千古繁华如梦的事实,同时也是“诗眼”阅历“天涯”所得。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城北,密植树木花草。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扩建的宫殿,名馆娃宫(包括响屟廊、琴台等),后被越国焚烧,故址在苏州灵岩山上。
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
李白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登金陵凤凰台》)可证。
三句用鼎足对,具体印证世事沧桑,繁华如梦的哲理:即使像孔子那样的儒家圣贤,吴王那样的称霸雄杰,楚庙那样的江山社稷,而今安在哉?惟
余苍翠的乔木,荒芜的蔓草,栖息的寒鸦而已。
“数间”以后诸句写归隐山中的淡泊生活和诗酒自娱的乐趣。
“投老”:即到老、临老。
“松花”:即松木花,可以酿酒。
“茅舍”、“村家”、“山中”,既缴足题面《山中书事》,又突出隐居环境的幽静古朴,恬淡安宁:这里没有车马红尘的喧扰,而有青山白云、沟壑林泉的景致,正是“倦天涯” 之后的宜人归宿。
“藏书”、“酿酒”、“煎茶”,则写其诗酒自娱,旷放自由的生活乐趣。
“万卷”书读之不尽,“松花”“春水”取之不竭;饮酒作
诗,读书品茶,足慰晚年。
联系作者〃英雄不把穷通较”(《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风月无边,海上神仙”(《水仙子•次韵》);“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殿前欢•次酸斋韵》等多次自白,则不难窥见此篇那表面恬静的诗酒自娱中,隐藏着一股愤世嫉俗,傲杀王侯的潜流。
此曲风格豪放,直抒胸臆,不作含蓄语,感情由浓到淡,由愤激趋于平静,语言较浅近朴实。
创作背景
这首小令当是作者寓居西湖山下时所作,作者借菊自叹,抒发对自己政治上失节(为异族统治者服务)的悔恨之情。
张可久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郵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 与张养浩合为“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