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念与理论
•不整合面
•暴露不整合面:代表间断或间歇性陆地上侵蚀或
无沉积作用形成的角度、沉积或平行等不整合面;
•水下不整合面:由水下构造或侵蚀过程或水下无
沉积作用形成的不整合面,包括冲刷面;
•整合(水下或陆上)面:区分新老岩石的界面,
沿界面缺乏侵蚀或无沉积的证据以及缺乏明显间断;
•冲刷面:在相对海平面上升或下降期间因水力学
•是一个地层学分支学科,研究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 面、或者可与之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重复出现的、 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在年代地层框架内的岩石关系。 •The element (branch) of stratigraphy that deals with the rock relationships within a chrono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repetitive, genetically related strata bounded by surfaces of erosion or nondeposition, or their correlative conformites.
层 序 地 层 单 元 的 级 别 体 系
HIERARCHY FOR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e present study
The present study
order super rank 1st 2nd time range Gigasequence 500-600 Ma Megasequence 60-120 Ma Mesosequence 30-40 Ma distribution in space global global global
– 陆棚上显示海侵第一个重要界面; – 分隔最大海退地层和随后海侵地层的整合界面 (最大海退转折面)。
• 海退面:海退形成的侵蚀面;
Ravinement surface (shoreface erosion plane) is a
surface of transgressive erosion
• 洪泛面(海泛面mfs):分隔新老地层,有明显水深增加
沉积地质学三次革命
•“过程—响应”—沉积地质学第一次革命; •“层序地层学”—沉积地质学的第三次革 命
•“板块构造”—沉积地质学的第二次革命;
一)地层的沉积特点
1.垂向加积作用
垂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在地球重力场作用下从沉积 介质中自上而下的堆积过程,它是以沉积物“雨”降 落方式堆积沉积物的,沉积层是垂向上加积的。这种 沉积方式即形成所谓“千层糕式”的地层型式,地层 的叠覆原理就是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大洋环境、深海、大型湖盆、封闭海盆、泻湖和爆发型 火山沉积区是垂向加积作用的主要场所; –浊积岩、风暴岩、洪泛岩等序列中的背景沉积、宇宙尘 堆积、风成黄土等都是垂向加积的标志性地层记录。
2.侧向加积作用
侧向加积作用是指沉 积物在搬运营力作用下, 沿搬运方向的堆积推移 过程,它所形成的原始 沉积层是斜列的,即等 时面是倾斜的,常见的 如曲流河道迁移过程中 边滩向凸岸方向加积、 三角洲前缘向海方向的 加积、砂坝向海推进过 曲流河侧向迁移形成的侧向加积(A) 程中向海方向的加积。 和障壁沙坝向海推进形成的前积(B)
•叠瓦结构代表大陆边缘典型前积沉积体; •而杂乱反射可能代表滑塌或遭受改造的沉积体或反
映河道或具有下切谷充填的沉积体。
•透镜状组合更可能出现在与沉积体倾向垂直的剖面
中,它们代表三角洲或海底扇沉积 。
四种层序划分方法
• 以EXXON公司为代表,以地表不整合或与该不整合可 以对比的整合界面为层序的边界; • 以Galloway 为代表,采用最大洪泛面作为层序确定 的边界; • Johnson等所强调的层序即为以地表不整合或海进冲 刷不整合为界面的海进一海退旋回。
•地质参数:测井确定的岩性、层位、层面属性、沉积环境、 岩性指数、砂岩百分比等
地震反射形态
•反射结构在平行于沉积倾向的地震剖面中,能较好地
识别这些地震相: •平行或亚平行反射结构代表均匀的沉积速度; •具有不同构造沉降速率的地层形成发散状地震反射; •前积斜交反射在大陆边缘十分常见,它们代表三角洲或大
local or regional local
Parasequence 0.05-0.5 Ma Simple Sequence 0.01-0.05 Ma
High-frequency sequence 0.1-0.2 Ma 5th-order sequence 0.01-0.02 Ma
Parasequence 0.1 Ma Rhythmic bedding 0.02 Ma
–层序类型划分方法不同,但均强调海平面的变化是控制层 序成因与相分异的内在机制、均是针对盆地或区域规模来 分析的。
• 以T.A.Cross为代表,采用基准面旋回的转折点确定 层序边界
岩石地层与层序地层划分对比
层序界面
Incised valley
Facies dislocation
1.EXXON公司为代表—层序地层学 Sequence Stratigraphy
地层单位
群、组、段、层、非正 式单位


穿时性 哑地层、分辨率 测年对象、费用、 分辨率
生物带、组合带、延限 带、顶峰带、间隔带
宇、界、系、统、阶、 时带 极性超时、极性时、极 性亚时
生态地层
磁性地层
环境(群落) ?
磁性
哑地层、分辨率
系统性、费用、分 辨率
•Waterhouse (1976):亚群落、群落、生物区、相关生物群 全球性、区域性、地方 系统性、分辨率 事件地层 事件 性 •Kauffman等人( 1974, 1976 ):域、大区、区、亚区或分区、 化学异常层 费用、分辨率 化学地层 地球化学 土著中心、生态系、组合、群落、组伴、种群 费用、分辨率 矿物地层 重矿物 •Boucot (1975-1984) :群落 组合带 、群落群、底栖组合、生态进化单 元、态(古生态)单位(小生境或生态位、生境、生态系统或生 态体系、生态区)
•滨岸沉积在海平面上升时 形成的向岸方向的加积, 生物建隆在它的筑积速度 和海平面上升幅度均衡时 以垂向加积为主,而当海 平面上升幅度小于筑积速 度时就会出现侧向加积。
生物建隆(礁)的垂向加积(A) 和侧向加积(B、C)示意图
二)传统地层系统
地层系统
岩石地层 生物地层 年代地层
划分依据
岩性 化石 时间
•海平面变化具有全球周期性
覆海 进 超 与覆 地 层 相及 变海 关退 系退
(B)
(A)
三)层序地层学
旋回地层学
以 不 整 层 合 序 面 周期性间断 地 为 周期性时间单元 层 界 的 学 地 层 学
事件地层学
岩石类型在序列上的规律重复(沉 海 沉 积厚度、时间间断的重复) 他 地 成 进 积 生 震
海 退 层 序 地 层 学
因 地 层 地 层 序 层 不规则或非周期பைடு நூலகம்时 学 地 学 间间隔中短期阶段性 层 过程形成的地层事件 学
/
层序地层学的基础—地震层序地层学 •地震相(seismic facies):区域上被限定的、在一定范围分 布的一组地震反射单元。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形态明显不同于 相邻的一组反射,它代表了产生反射的沉积物岩性组合、层序 和沉积特征。定义或描述地震相的参数主要有: •几何参数:反射结构、外形、反射连续性; •物理参数:层速度、振幅、频率、相位、极性、波形; •关系参数:地震相平面结合关系、
不同学者对层序地层学的定义
•Bates和Jankson(1980):在以不整合面为界地层重复出现 的年代地层学格架内,研究在盆地充填特定时期内有成因联系 地层的岩石相互关系
•Vail和Sangree (1987,1988) :根据地震、钻井和露头资料, 结合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特征,综合解释地层分布的模式,建立 在成因上相互联系的年代地层格架。 •Haq, Hardenbol和Vail (1989) :是地层学的一个分支,讨论 海平面升降周期的不同阶段(低水位期、海进期和高水位期) 形成的有成因联系的沉积层序。 •Van Wagoner(1988):研究以不整合面或与不整合面相当的 整合面为界,在等时格架内成因上相互联系地层的相互关系。
四、层序地层分析
• 地层(stratum):具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 石。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
–地层层序律(law of superposition):岩层未 发生逆掩断层和倒转时,地层剖面中岩层保持着 正常的顺序,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 在上,上覆岩层比下伏岩层为新。
–化石层序律(law of fossil succession):不同 层位的岩层中包含的化石各不相同,不同地区含 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属于同一时代。
•层序地层学核心:(1) 研究等时格局内有成 因关系的地层的相互关系;(2) 把地层的成因 和海平面变化联系起来;(3) 基本单元是以不 整合和与不整合相当的整合为界(面)的有成 因联系的一套地层,即层序。
Suggested Hierarchy for Sequence Stratigraphy
不稳定性形成的水下侵蚀面;
上超面、顶超面、下超面、切蚀面
沉积地层遭受侵蚀后形成的侧向终止
接近于沉积地层的顶部
原始地层(水平或倾斜的)沿上倾方 向依次超覆在前一个更陡的界面之上
盆地边缘沉积体系逐渐向海推进
• 海侵面(transgressive surfaces,简写TS)
– 相对海平面上升期间由波浪和洋流切割形成记录 的界面(包括冲刷面);
陆架斜坡向外增长;
•S型结构代表低角度沉积,典型情况下其角度小于1; •倾斜结构,其角度可高达10; •S—倾斜型结构说明在海平面静止期发育的削截顶积层
(俗称顶超)交互于在海平面上升期(或更迅速的盆地沉降 期)形成的向上和向外增长的舌状前积层序;
•由不规则、非连续、亚平行的反射层段组成的波
状—倾斜结构实际上代表了圆丘状的沉积地层反射。 通常将波状反射结构解释为一些小的、向浅水延伸的 指状斜交舌形体,如经历了分流迁移的三角洲形成的 向上增长和退覆的三角洲朵叶体,海底扇也可能具有 相同的波状反射特征;
最大洪泛面
海绿石层、燧石夹层、灰岩 夹层、高放射性低速率页岩
Vail et al. (1991)
Mitchum et al. (1991)
Brett et al. (1990)
Megasequence Megasequence Megasequence >50 Ma 200 Ma 50-60 Ma Supersequence Supersequence set Holostrome set 20-30 Ma 10-30 Ma 27-40 Ma Supersequence 9-10 Ma Sequence 0.5-5 Ma Supersequence 9-10 Ma Sequence 1-2 Ma Sequence 2-3 Ma Subsequence 1-1.5 Ma Parasequence set 0.45 Ma
3rd 4th
Sequence set 9-12 Ma Sequence 2-5 Ma Subsequence 0.5-1.5 Ma
global global regional or global
5th 6th
Parasequence 0.1-0.2 Ma Microsequence < 0.02 Ma
的证据,是海平面相对高位时期界面,与陆上远端某处的暴 露面可对比,盆地内相应地层因沉积饥饿表现为凝缩段,与 I型层序界面位置正好相差180相位;
–初次洪泛面(ffs): 层序内部初次跨越陆架坡折的
海泛面,也是低位与海侵体系域的物理界面。初次海泛面 可由后期海平面下降而遭受地表剥蚀或发生无沉积作用, 也可由后期海平面上升,发生侵蚀沉积物的海侵侵蚀作用; –最大洪泛面(mfs):相对海平面上升最快、分布最广的 界面,即最大海侵时形成界面,是海侵体系域顶界面并被 上覆高位体系域下超,以从退积式准层序组变为进积式准 层序组为特征,常与凝缩层伴生,代表最深、最开阔相沉 积、沉积速率低。 – 海泛面可与海岸平原上的煤层和冲积平原的广阔的越岸泥 岩、古土壤对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