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计算题教学总结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519272453610661ed9f4d5.png)
1.经济模型为C =20+0.75(Y -T );I =380;G =400;T =0.20Y ;Y =C +I +G (1)计算边际消费倾向(2)计算均衡收入水平(3)在均衡收入水平下,政府预算盈余为多少?(4)若G 从400增加到410,计算政府支出乘数,并解释它不等于MPC-11的原因(MPC 为边际消费倾向)。
(1)因为C =200+0.75(Y -T),所以边际消费倾向=0.75(2)Y =C +I +G =20+0.75(Y -T )+380+400=20+0.75⨯0.8Y +380+400 解得:Y =2000 (3)预算盈余为T -G =0.2⨯2000-400=0 (4)政府支出乘数5.2)20.01(75.011)1(11=--=--=t b k ggk 之所以不等于MPC-11,是因为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收入中要有一定比例作为税收上缴给政府,因而可支配收入减少了。
均衡时Y =C +I +G =a +b(1-t)Y +I +G 所以,MPCt b k g -≠--=11)1(11.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9,所得税为收入的三分之一,政府决定增加支出以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增幅开支增加多少?这对财政赤字有何影响?)1(11t b k g --=所以)]1(1[t b Y k YG g --∆=∆=∆ 得300)]3/1(9.01[750=-⨯=∆G预算赤字的变动即政府开支变动减去税收的变动。
政府开支上升300美元,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同时边际税率为1/3,即税收增加250美元,所以预算赤字上升50美元。
2.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 =100+0.8d Y (其中d Y 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投资I =100,政府购买支出G =200,政府转移支付TR =6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 =0.25。
问:(1)均衡国民收入是多少?(2)投资乘数和政府税收乘数分别是多少?(3)当政府将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购买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否和将这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转移支付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一样?为什么?(1)根据题意可得 Y =C +I +G =100+0.8⨯(Y -0.25Y +62.5)+100+200 =450+0.6Y 得Y =1125(2)投资乘数5.275.08.011)1(11=⨯-=--=t b k i (3) 税收乘数5.175.08.01)25.01(8.0)1(1)1(-=⨯--⨯-=----=t b t b k T(4)不一样。
《经济生活》计算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经济生活》计算题解题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6b7dc344a7302768e99397c.png)
必修1《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汇总及例析经济常识中的计算题整体上可归为两类:一是显形计算题,即进行具体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运算的计算题。
下面对经济常识几种常见的计算题进行归纳并举例分析。
一、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问题1.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2.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面值的大小),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也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及其推导基本公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根据这一公式,可以演变出如下的推导公式:公式一:实际物价(%)=×100%公式二:物价涨幅(%)=实际物价(%)-100%=×100%-100%=×100%公式三:货币购买力(%)=×100%公式四:货币贬值幅度(%)=100%-货币购买力(%)【例】:假定某国一定时期内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总数为400亿件,价格为150元,本年货币流通次数为2次,为了扩大生产、刺激经济发展,需要增加20%的货币供应量,但实际执行的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那么此时物价的上涨幅度和货币的贬值程度分别为()A.38.89% 72% B.38.89% 28% C.72% 12.8% D.72% 18% 根据题意和基本知识,首先要计算出该题中某国一定时期内市场上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应该利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这一公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400×150/2×(1+20%)=36000(亿元),但实际执行的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根据经济常识的知识判断,“流通中的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此时透露的信息有两个:第一,物价上涨了;第二,货币的购买力应该是降低了。
高考经济学计算题归纳与解析
![高考经济学计算题归纳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8ee7b1866fb84ae55c8da4.png)
高考经济学计算题归纳与解析经济学中的计算题是近年高考的重点,也是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
从整体上看,主要有两类:一是显性计算题,即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只要求进行数量比较的计算题。
经济学中的计算题是近年高考的重点,也是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
从整体上看,主要有两类:一是显性计算题,即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只要求进行数量比较的计算题。
本文收集整理了2011年高考经济学中的计算题并进行归纳解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经济学计算题的规律和解题方法。
1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考核内容】此类型的计算题是高考考查最多的类型,具体包括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交换价值(用货币表示为价格)、单位商品价值总量、交换价值总量(价格总额或销售收入)、利润、商品数量(使用价值总量)等。
涉及的知识点有: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接近于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生产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二者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③交换价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决定交换价值(价格),通常情况下,二者成正比。
④单位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而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一般来说,交换价值总量(价格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量是一致的,而利润是交换价值总量(价格总额)扣除生产成本后的余额。
⑤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会使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增加。
【高考例题】(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
电力经济算例总结
![电力经济算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6a80fc55fbfc77da269b14c.png)
2.1盈亏平衡分析法(1)盈亏平衡点产销量(2)税后盈亏平衡点产销量(3)项目生产能力应达到 ,税后盈亏平衡生产能力利用率为(4)税后盈亏平衡点的收入(5) 为单位产品总成本,企业不发生亏损的单位产品销售价最大限度的降低率。
例1、某电力公司新建一供电网络,设计供电能力为5万户居民用电,固定成本为174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300元,项目投产后每户居民用电年交纳电费为900元,企业的销售税率为3.27%,试求企业经营的盈亏平衡点各项指标。
解:盈亏平衡点销售量为:税后盈亏平衡点销售量为税后盈亏平衡生产能力利用率为税后盈亏平衡点的总收入为当企业不发生亏损时,每户电力用户销售价格最大限度的降低幅度为C '0aF x P C =-0(1)r aFx P r C =--00100%100%()r rm a mx F x P Pr C x η=⨯=⨯--00(1)r r aFV Px PP r C ==--100%(1)p C P r η'=⨯-m x 401740*1030496(1)900(10.0327)300r a F x P r C ===----401740*1029000900300a F x P C ===--0030496100%*100%61%50000r r m x x η=⨯==00900*304962744.64r r V Px ===41740*1030050000100%*100%74.43%(1)900*(10.0327)p C P r η+'=⨯==--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法1、 盈亏平衡点计算:2、 求利润最大时的产量 :可得最大利润时3、 计算单位成本最小时产量值总成本函数 ,平均单位成本为令其一阶导数为0,例2:某电表公司生产数字式分时电表预测数据为: 固定费用 F=15 万元; 可变费用 =60元;其中材料费 =40元,人工费 =20元;每件产品售价 p=140元。
宏经期末计算总结
![宏经期末计算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6102cc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4.png)
宏经期末计算总结引言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学科,涵盖了国民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和货币政策等多个方面。
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
第一部分:国民经济总量的计算国民经济总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全部价值和所形成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量。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NI)和国民生产总值(GNP)。
其中,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NI衡量的是一个国家居民的全部收入,而GNP则是居民和非居民在国内外创造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二部分:经济增长的计算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情况。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GDP增长率和GDP人均增长率。
GDP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GDP相对于前一时期的增长百分比,反映了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
GDP人均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GDP 人均相对于前一时期的增长百分比,反映了一个国家人均经济的增长速度。
第三部分:通货膨胀的计算通货膨胀是指一国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货物和服务价格的普遍上升。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
物价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一般物品和服务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通常以某一基准年份的价格为100。
通货膨胀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物价指数相对于前一时期的增长百分比,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物价上涨的速度。
第四部分:失业的计算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就业的劳动者的人数和比例。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劳动力参与率、失业率和边际产出和失业的关系。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程度。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边际产出和失业的关系表明经济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时,失业率会下降,反之亦然。
第五部分:货币政策的计算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519272453610661ed9f4d5.png)
1.经济模型为C =20+0.75(Y -T );I =380;G =400;T =0.20Y ;Y =C +I +G (1)计算边际消费倾向(2)计算均衡收入水平(3)在均衡收入水平下,政府预算盈余为多少?(4)若G 从400增加到410,计算政府支出乘数,并解释它不等于MPC-11的原因(MPC 为边际消费倾向)。
(1)因为C =200+0.75(Y -T),所以边际消费倾向=0.75(2)Y =C +I +G =20+0.75(Y -T )+380+400=20+0.75⨯0.8Y +380+400 解得:Y =2000 (3)预算盈余为T -G =0.2⨯2000-400=0 (4)政府支出乘数5.2)20.01(75.011)1(11=--=--=t b k ggk 之所以不等于MPC-11,是因为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收入中要有一定比例作为税收上缴给政府,因而可支配收入减少了。
均衡时Y =C +I +G =a +b(1-t)Y +I +G 所以,MPCt b k g -≠--=11)1(11.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9,所得税为收入的三分之一,政府决定增加支出以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增幅开支增加多少?这对财政赤字有何影响?)1(11t b k g --=所以)]1(1[t b Y k YG g --∆=∆=∆ 得300)]3/1(9.01[750=-⨯=∆G预算赤字的变动即政府开支变动减去税收的变动。
政府开支上升300美元,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同时边际税率为1/3,即税收增加250美元,所以预算赤字上升50美元。
2.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 =100+0.8d Y (其中d Y 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投资I =100,政府购买支出G =200,政府转移支付TR =6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 =0.25。
问:(1)均衡国民收入是多少?(2)投资乘数和政府税收乘数分别是多少?(3)当政府将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购买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否和将这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转移支付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一样?为什么?(1)根据题意可得 Y =C +I +G =100+0.8⨯(Y -0.25Y +62.5)+100+200 =450+0.6Y 得Y =1125(2)投资乘数5.275.08.011)1(11=⨯-=--=t b k i (3) 税收乘数5.175.08.01)25.01(8.0)1(1)1(-=⨯--⨯-=----=t b t b k T(4)不一样。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63871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5d.png)
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1)Q d=50-5P Q s=-10+5PQ d=Q s,有50-5P=-10+5PP e=6Q e=50-5×6=202. 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20元和P2=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3X1X错误!,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各是多少?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解答:根据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错误!=错误!整理得X2=错误!X1(1)预算约束条件20X1+30X2=540,得20X1+30·错误!X1=540解得X错误!=9X错误!=12因此,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该为X1=9,X2=12将以上最优的商品组合代入效用函数,得U*=3X错误!(X错误!)2=3×9×122=3 8883。
已知生产函数Q=f(L,K)=2KL-0.5L2-0.5K2,假定厂商目前处于短期生产,且K=10。
(1)写出在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总产量TP L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函数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函数。
(2)分别计算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各自达到最大值时的厂商的劳动投入量。
(3)什么时候AP L=MP L?它的值又是多少?解答:(1)由生产函数Q=2KL-0。
5L2-0。
5K2,且K=10,可得短期生产函数为Q=20L-0。
5L2-0.5×102=20L-0.5L2-50TP L=20L-0.5L2-50AP L=错误!=20-0。
5L-错误!MP L=错误!=20-L(2)关于总产量的最大值:令错误!=0,即错误!=20-L=0解得L=20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20时,劳动的总产量TPL达到极大值.关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令错误! =0,即错误! =-0.5+50L -2=0解得 L =10(已舍去负值)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 =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达到极大值。
高考政治 经济学计算题常见方法答题总结
![高考政治 经济学计算题常见方法答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b8392473968011ca200912d.png)
高考政治:经济学计算题答题方法总结(转走不丢分)经济学计算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总结(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1、明确有关商品价值量的几对关系(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与使用价值量(产量)成正比。
(2)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与使用价值量(产量)成正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使用价值量(产量)与劳动生产率、劳动者数量成正比2、识记关于商品价值量的几个公式(1)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产量)(2)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产量(3)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4)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货币贬值的幅度)(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总时间∕总产量3、特别提醒:解此类题首先转通俗表达为专业术语,如①单价、售价、价格水平、某商品的价值——价值量;②商品的件数,数量,产量,销量——使用价值量;③某部门、某行业的价值,总价格——价值总量;④某商家,某生产者,某企业——个别;⑤某部门,某行业,全社会——社会;“高考直通车”联合衡水毕业清华北大在校生将于2013年5月中旬推出的手写版高考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该笔记适合2014年、2015年、2016年高考生使用。
凡2013年5月中旬之后购买的高一、高二同学,每年指定日期可以免费更换一次最新一年的笔记。
另外,所有笔记使用者将被加入2014年高考备考专用平台,每周定期提供最新资料和高考互动。
笔记对外公开时间:5月20日4、典型例题例1 :2012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13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解析】①先解读材料,弄清设问要求计算2013年的价值量;②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③与商品价值量相关的公式一: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公式二: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原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 +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④分别分析2012年和2013年的条件,2012年有价值量,2013年有社会劳动生产率,所以我们选用公式二。
专题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总结
![专题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5933a8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b.png)
专题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总结经济生活计算题一纸币发行量的问题对于纸币发行量问题就,既可以从本质上说明是发行过多还是过少,也可以从量上计算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物价上涨(或物价下跌)率,纸币贬值(或升值)率等等。
涉及的主要公式:(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总量×单位商品价格)/货币流通次数(2)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100%。
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通货膨胀率=(200-100/100)×100%=100%。
通货膨胀以后的商品价格=商品原来价格×(1+*%),*%为通货膨胀率如果现在一件商品A价格5元,通货膨胀率为20%后,商品A价格应该是()元理论依据: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成正比具体算法:5*(1+20%)=6 (元)(3)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量×100% 纸币贬值以后的商品价格=商品原来价格/(1-*%),*%为纸币贬值率如果现在一件商品A价格5元,货币贬值20%后,商品A价格应该是()元具体算法:5 /(1-20%)=6.25 (元)(4)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现期物价水平例如,一个国家去年的商品平均价格100元,今年商品的平均价格150元,那么,通货膨胀率=(150―100)/100=50%,纸币贬值率=(150-100)/150=1/3注意,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同样的通货膨胀率和纸币贬值率对价格变动的影响,计算的结果是不同的。
有些同学想象中认为是相同的。
这一点要注意搞清概念,更正观念上的错误。
(4)纸币的购买力=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实际发行量例题1:20XX年四川文综卷26、某国全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经济常识的计算策略之一总结
![经济常识的计算策略之一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62be7a5acfa1c7aa00cc37.png)
2012届经济常识计算题的归纳总结货币流通公式的挖掘及运用----汇率、利率及实际收益方面的计算1.关于货币流通公式中挖掘及运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是受规律支配的。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总量(用W 表示)×商品价格水平(用P 表示)/货币流通速度(用V 表示)。
在其他条件(主要是商品供应量)不变的前提下,国家发行并流通的纸币量多了,超过了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
根据货币流通公式,可以推断“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用G 表示)、“实际流通的纸币总量”(用Z 表示)、“商品价格总水平上涨率”(也指物价上涨率、通货膨胀率,用△P 表示)之间的关系。
1)运用货币流通公式求纸币购买力单位纸币的购买力,即单位纸币代表的货币价值量,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条件下,取决于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实际流通的纸币量,用公式表示为:例1.假定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5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的 元的购买力。
解析:运用货币流通公式,已知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50%,纸币发行量不变。
那么,该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1+20%)/(1+50%)=0.8即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的0.8元。
(2)运用货币流通公式求纸币贬值率纸币贬值率,即单位纸币代表的价值量的减少幅度。
即纸币贬值率=(1-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100%,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即单位纸币的购买力,可得:例2.假定某国经济快速增长,预期明年的待售商品数量比今年增加10%,价格水平较今年上涨4%。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若要保证币值稳定,明年纸币的发行量应该A .比今年增加14.4%B .与今年持平C .是今年的1.04倍D .比今年减少4%解析:选A 项。
要保证币值稳定,即单位纸币代表的价值量为1,这就要求纸币发行量等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最新【西方经济学】(计算题部分)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
![最新【西方经济学】(计算题部分)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aeadcfd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4.png)
最新【西方经济学】(计算题部分)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西方经济学(计算题部分)第一部分:均衡价格和弹性1、(形考册)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 D=14-3P Q S=2+6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价格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解:均衡价格:Q D=Q S Q D=14-3P Q S=2+6P14-3P=2+6P P=4/3需求价格弹性:E D=-dQ/dP*P/Q 因为Q D=14-3P所以:E D=-(-3)*P/Q=3P/Q因为:P=4/3 Q=10 所以:E D=0.4供给价格弹性:E S=dQ/dP*P/Q Q S=2+6P所以:E S=6*P/Q=6P/Q因为:P=4/3 Q=10 所以:E s=0.82、(教材55页)已知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为1.2~1.5,如果该商品价格降低10%。
试求: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解:已知: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Ed=1.2 (1)Ed=1.5 (2)价格下降△P/P=10%根据价格弹性公式:Ed=-△Q/Q÷△P/P△Q/Q=-Ed×△P/P=-1.2×-0.1=0.12 (1)△Q/Q=-Ed×△P/P=-1.5×-0.1=0.15 (2)答: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为12%----15%。
3.(教材55页)已知某消费者需求收入函数为Q=2000+0.2M,式中M代表收入,Q代表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试求:(1)M为10000元、15000元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2)当M=10000元和15000元时的需求收入弹性。
解:已知:需求收入函数Q=2000+0.2M;△Q/DM=0.2M1=10000元;M2=15000元将M1=10000元;M2=15000元代入需求收入函数Q=2000+0.2M,求得:Q1=2000+0.2×10000=2000+2000=4000Q2=2000+0.2×15000=2000+3000=5000根据公式:EM=△Q/Q÷△M/M=△Q/△M×M/QEM1=0.2×10000/4000=0.2×2.5=0.5EM2=0.2×15000/5000=0.2×3=0.6答:当M为10000元和15000元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分别为4000和5000;当M为10000元和15000元时需求弹性分别为0.5和0.6。
《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汇总及例析
![《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汇总及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ad7b1059eef8c75fbfb3de.png)
常规易错点 (1)弄不清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 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把个别劳 动生产率的变化当作社会劳动生产率的 变化,从而导致所计算的商品价值量错 误。 (2)不理解各种量的变化的数学意义, 导致该用除法的用了乘法,该用乘法的 用了除法。
常考易错点
(1)错用不该用的条件
(2009全国卷Ⅰ) 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 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 种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价值为6元。如果该 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 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 收入与2008年相比 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
其次————由基本概念推理计算方法
方法一: 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 货币量-1)×100% 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的 货币量为100亿,实际发行的纸币是 200亿,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200∕100-1) ×100% = 100%
纸币贬值率=( 1 -流通中所需货 币量∕纸币发行量)×100% 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 所需的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 的纸币是200亿元,纸币贬值率是多 少? (1-100∕200) ×100% =50 %
2012年某国生产一件A商品全社会平 均耗费的价值为60元,全国的总产量为 100万件。如果2013年全国生产A商品 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20%,在其他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该国生产的A 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A 、72元 8640万元 B 、50元 6000万元 C、60元 7200万元 D 、48元 5760万元
3、计算商品价值总量要用到的基本公式
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使用价值量 (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经济学计算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总结
![经济学计算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0edf5f70975f46527d3e191.png)
经济学计算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总结(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1、明确有关商品价值量的几对关系(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与使用价值量(产量)成正比。
(2)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与使用价值量(产量)成正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使用价值量(产量)与劳动生产率、劳动者数量成正比2、识记关于商品价值量的几个公式(1)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产量)(2)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产量(3)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4)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货币贬值的幅度)4、典型例题例1 :2012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13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解析】①先解读材料,弄清设问要求计算2013年的价值量;②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③与商品价值量相关的公式一: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公式二: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原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 +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④分别分析2012年和2013年的条件,2012年有价值量,2013年有社会劳动生产率,所以我们选用公式二。
⑤根据公式计算:2013年的该商品的价值量=1∕(1+25%)=0.8元。
例2:假定2012年我国某服装企业生产一件品牌服装价值人民币1938元,2013年服装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8%。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为扩大内需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发行量比实际需求量多发行8%。
2012年1美元可兑换6.8元人民币,假定2013年美元贬值5%,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2013年该品牌服装价值用美元表示为A.300美元B.299美元C.310美元D.326美元【解析】①首先明确该题设问要求计算服装价值,而且用美元表示;②根据1美元=6.8元人民币,把2012年的服装价值用美元表示,即:1938元∕6.8=285美元;③分别罗列2013年的三个条件并计算出相应的服装价值。
经济常识计算题方法和技巧
![经济常识计算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c50ea080740be1e650e9a59.png)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 1 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的 8 倍,且 5 件 A 商品=2 克黄金。如果今年全 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 倍,那么 5 件 A 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 A、4 克 D、32 克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知道: 去年:1 克黄金=8 克白银 5 件 A 商品=2 克黄 金=16 克白银 今年:虽然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但白 银没有发生变化,它的价值量不变,所以 5 件 A 商 品还是=16 克白银。 2、假定生产一件 A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 产一件 B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10 倍且 7 件 C 商品=2 件 A 商品。 如果全社会生产 A 商品的劳动生 产率提高 2 倍,那么 7 件 C 商品用 B 商品表示为: ( ) A、10 件 D、40 件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得知:1A=10B,7C=2A,因此: 7C=2A=20B,后面不管 A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怎么变, 都跟 B 无关,所以 7C=20B,答案选 B。 3、某行业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 1 件商 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260 元。假定甲生产者今年 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 2 件商品,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 1 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用货币表示为 400 元,那么,该行业今年的劳动生 产率提高了( A、25% D、40% 解析:甲生产者 1 小时内生产 2 件商品,创造的价 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400 元,说明每件商品的价值
反过来,也是一样。;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 ) 生产率无关。 B 个别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个别劳动时间的短长 (反比) 。 C 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D 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意思就是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同一劳动在 同一社会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比如说,原 来 1 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出 10 支钢笔,每只价值量 是 10 元,因此,1 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总 量就是 100 元;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 小时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生产出 20 支钢笔,但是,20 支钢笔的价值量的 总和,也就是价值总量,仍然是 100 元。不过,每支钢笔的 单独的价值量,也就是单位商品价值量,却下降到了 5 元, 因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经济师考试计算题速解技巧总结
![经济师考试计算题速解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bb1b3a6aeaad1f346933faf.png)
2011年经济师考试计算题速解技巧总结一、关于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总产量1—总产量2。
例题:当企业投入劳动的数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500、1167;当投入劳动数量为4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800、950。
则该企业的边际产量为——3800减去3500,等于300。
二、关于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总产量÷单位个数例如:当企业投入劳动的数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000、1000;当投入劳动数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500、500。
则该企业的投入劳动数量为3个单位时的平均产量是——3500÷5等于1167。
三、关于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总成本1—总成本2。
例题: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为2000、1200、800、1000元。
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为2100、1300、900、700元。
则该企业的边际成本为——2100减去2000等于100。
三、关于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乘以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乘以资本增长率)例题: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率为7%,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3%。
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0.65和0.35。
根据索洛余值法,在7%的经济增长率中,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贡献约为——百分之7减去(0.65乘以2%)减去(0.35乘以3%)=4.65%约等于4.7%。
四、关于货币量。
记住两个例题。
第一个例题:已知全社会现有货币供应量为24亿元。
中央银行又重新放出基础货币2亿元。
当时的货币乘数为4.5,则全社会将形成的最高货币供应量为——24+2乘以4.5=33亿元。
第二个例题:当存款准备金率为6%,货币供给比例为14%时,中央银行放出1000万元信用,最终形成的货币供应量为——1000乘以(6%加上14%之和的倒数)=5000万元。
经济计算小结
![经济计算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aee0b3260912a21614792999.png)
以下理解不一定对,供大家参考(我觉着这么理解是对的)。
断恶积善,清净心地,立德改命,南无阿弥陀佛。
全寿命周期不考虑折现率的总净利润=全寿命周期不考虑折现率的总现金流入-全寿命周期不考虑折现率的总现金流出;全寿命周期不考虑折现率的总现金流入i =全寿命周期不考虑折现率的总营业收入1i +全寿命周期不考虑折现率的总银行贷款2i +全寿命周期不考虑折现率的总补贴收入3i +全寿命周期末的不考虑折现率的总资产变卖回收值(即残值)4i +全寿命周期不考虑折贷款总流动资金回收收入5i1Nk kj j i i ==∑,其中N 是全寿命周期的期数,kj i 是k i 在全寿命周期的第j 期的值。
全寿命周期不考虑折现率的总现金流出o =全寿命周期不考虑折现率的建设支出1o +全寿命周期不考虑折现率的贷款总还本支出2o +全寿命周期不考虑折现率的贷款总还息支出3o +全寿命周期不考虑折现率的总增值税支出4o +全寿命周期不考虑折现率的总流动资金支出5o +全寿命周期不考虑折现率的总企业所得税支出6o +全寿命周期不考虑折现率的经营成本支出7o (一般包含员工工资福利,修理费等)。
1Nk kj j o o ==∑,其中N 是全寿命周期的期数,kj o 是k o 在全寿命周期的第j 期的值。
设项目从第x 年开始运营,所以运营年限是N-x+1。
注意:1、一般建设项目的建设投资的固定资产形成率接近100%,所以1o 一般相当于固定资产原值;2、55i o =。
3、22i o =全寿命周期的净利润=()()()()()()123451234567134134671341346713143467i i i i i o o o o o o o i i i o o o o o i i i o o o o o i i o i o o o o ++++-++++++=++-++++=++--+++=+---+++全寿命周期利润总额一般指的是不考虑企业所得税支出的收益,即:()()()()()()12345123457134134713413471314347i i i i i o o o o o o i i i o o o o i i i o o o o i i o i o o o ++++-+++++=++-+++=++--++=+---++(https:///question/152392844.html )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通常把()14o i -(固定资产原值减去残值)称之为全寿命周期的总折旧费。
工程经济学试题教学总结
![工程经济学试题教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ef3388616fc700aba68fc4b.png)
货币资金具有时间价值指的是什么?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的价值是不固定的,它随时间而变化。
既在一定时间内,资金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具有增值的能力。
什么是现金流量?拟建项目在整个项目计算期内各个时点上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入.流出,以及流入与流出的差额(又称净现金流量)什么是现金流量图?是描述现金流量作为时间函数的图形,它能表示资金在不同时间点流入与流出的情况。
什么是利息?就是借贷货币所付出的代价。
什么是利率?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所付利息额与借贷金额的比值,通常以百分率表示单利法有什么缺陷?不适于计算长期借贷利息什么是复利法?复利法是指按一定期限(如一年或一季)将一期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后再计算下期利息,逐期滚算直至借贷期满的一种计息方法,人们俗称“利滚利”、“驴打滚”。
用公式来表示即为:利息=本金〔(1+利率)期限次方一1〕单利法和复利法的适用条件极其原因?复利计算和单利计息的差别在于,单利计算方法中期限是在括号中与年利率直接相乘;而在复利计算中,期限是作为指数,在括号之外的。
如果投资的期限相同,而且投资的年利率也一样,那么前者的值要大于后者的值,因此,在复利计息方式下计算出来的到期还本付息额要大于单利方式下计算出来的数值,并且期限越长,这两个值之间的差额越大什么是有效利率和名义利率?有效利率是指能够真实反映全部中长期贷款成本的年费用率。
所谓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有效利率的计算式是什么?i=利息/本金根据复利计算公式,如年利率为6%,试问当以半年,月,半月,天计息一次的情况下的有效利率各为多少?什么是现值?指资金折算至基准年的数值,也称折现值、也称在用价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什么是等值且其取决于哪些因素?是指在特定利率条件下,在不同时点上的两笔绝对值不等的资金具有相同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计算题
1.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P=30-2Q;;供给函数是P=10+2Q。
求:均衡价格,均衡交易量,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以及均衡时的消费者剩余。
2.设供给函数为S=2+3P;需求函数为D=10-P。
(1)求解市场均衡的价格与产量水平。
(2)求在此均衡点的供给弹性与需求的价格弹性。
(3)若征收从量税t=1,求此时新的均衡价格与产量水平。
(4)求消费者和厂商各承受了多少税收份额。
3.一个消费者,收入为120元,购买两种商品,效用为U(X1,X2)=X11/2X21/2。
设商品价格分别为P1=12,P2=10,求消费者均衡。
4.在下列生产函数中,哪些属于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1)F(K,L)=K2 L;
(2)F(K,L)=K + 2L。
5.完全竞争行业中某厂商的成本函数为:
TC=Q3 - 6Q2 + 30Q + 40,试求:
(1)假设产品价格为66元,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及利润总额:
(2)由于竞争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由此决定的新价格为30元,在新价格下,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如果会,最小的亏损额为多少?
6完全竞争行业中某厂商的成本函数为:
TC=Q3 - 6Q2 + 30Q + 40,试求:(1)该厂商在什么情况下会停止生产?
(2)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7.某垄断者的产品在两个市场上实行差别定价,其总成本函数TC=8Q+100,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1=10-(1/2)P1,Q2=40-P2,试求:厂商均衡时的P1、P2、Q1、Q2。
8.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资本消耗补偿356.4
雇员酬金1866.3
企业支付的利息264.9
间接税266.3
个人租金收入34.1
公司利润164.8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20.3
红利66.4
社会保险税253.0
个人所得税402.1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4
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
政府转移支付347.5
个人消费支出1991.9
请计算:
(1)国民收入;
(2)国内生产净值;
(3)国内生产总值;
(4)个人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个人储蓄。
解:(1)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866.3+264.9+34.1+164.8+120.3
=2450.4(亿美元)
(2)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2450.4+266.3
=2716.7(亿美元)
(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2716.7+356.4
=3073.1(亿美元)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的转移支付+红利
=2450.4-(164.8+253.0)+347.5+105.1+66.4
=2551.7(亿美元)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2551.7-402.1
=2149.6(亿美元)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2149.6-64.4-1991.9
=93.3(亿美元)
9.某国经济总量:S=-100+0.2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元),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10.假设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300 + O.8Yd,投资函数为I=200-1500r,净出口函数为NX=100 + O.04Y-500r,货币需求函数为L=O.5Y-2000r,政府支出为G=200,税收函数为t=O.2Y,名义货币供给为M =550,价格水平P=l。
试求:
(1)IS曲线方程;
(2)LM曲线方程;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解:(1)∵Y=C+I+G+NX
=[300+0.8(Y-0.2Y)]+(200-1500r)+200+(100+0.04Y-500r)
=0.68Y+800-2000r
∴IS曲线方程0.32Y=800-2000r,即
精品资料
Y=2500-6250r
(2)∵货币需求函数为L=0.5Y-2000r
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为M/P=550
由L=M/P有
0.5Y-2000r=550
∴LM曲线方程:Y=1100+4000r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
2500-6250r=1100 + 4000r 解得:
r=0.136
Y=2500-6250×0.136=1650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