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形考任务二网考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形考任务二网考题库及答案1 .《说岳全传》中讲赵构在南京登位,南京指的是今天的OO正确答案:商丘2 .藏族的祖先是Oo正确答案:吐蕃人3 .蒙古人建立的统一王朝名称是Oo正确答案:元朝4 .中国的中央集权国家萌芽、发展于Oo正确答案:春秋战国时期5 .唐玄宗开元年间,东都指的是Oo正确答案:洛阳6 .西周到春秋七百年间,预定的王位继承人是Oo正确答案:太子7 .司徒、司马、司空在《诗经》中称为“三有事〃或〃三事大夫〃,都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官职,司徒负责Oo正确答案:掌管土地和役徒8 .辅助齐桓公建立猫业的(),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杰出的宰相。
正确答案:管仲9 .秦国专门奖励军功的二十等爵,其中最高等级是()。
正确答案:彻侯10 .国君之女称公主,汉朝时皇帝的姑姑称为Oo正确答案:大长公主11 .勋官是为奖赏有功人员所定的称号。
“功勋十二转,转转有爷名。
”十二转最高等级是OO正确答案:上柱国12 .明清正式的科举考试被称为秋闱的是()。
13 .据礼书载,古代男子O岁行冠礼。
正确答案:2014 .汉代礼有大、小戴礼的说法,作《大戴礼》的是()。
正确答案:戴德15 .男家请媒人向女家说明缔婚的请求,以雁作为礼物,叫作Oo正确答案:纳采16 .伊斯兰教也是在O随着阿拉伯商人传入中国的。
正确答案:唐朝17 .汉末的道教还处在比较粗糙的阶段,真正成为完备形态的道教是在O时期。
正确答案:南北朝18 .传统名曲《》是道教的乐曲遗留下来的。
正确答案:二泉映月19 .道教早起代表性著作是东晋葛洪所著的()。
正确答案:《抱朴子》20 .礼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创立的儒家学派的()。
正确答案:孔子21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OO 正确答案:历史自然地理正确答案:历史人文地理22 .现代文学、史学大家郭沫若的名字中“沫”“若”所指河流名称分别是Oo正确答案:沫水就是今天的大渡河正确答案:若水指的是金沙江23 .中国历代中原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Oo正确答案:州、郡时代正确答案:行省时代24 .唐朝中期将京都所在的三个州改称府,分别是Oo正确答案:首都长安所在的雍州改为京兆府正确答案:东都洛阳所在的洛州改为河南府正确答案:北都晋阳所在的并州改为太原府25 .从魏晋时代起,开始出现了行省的前身Oo正确答案:大行台正确答案:行台省正确答案:行台26 .科举考试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指的是OO正确答案: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正确答案:会试考中的称贡士(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正确答案:参加殿试考试的称进士,第一名称状元(或称殿元)27 .现存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有三部属于礼,称为“三礼”。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学习资料单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一、姓氏称谓1•姓、氏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我国具有世界上最悠久并持续不断的姓氏传统。
据统计,我国现存姓氏有3500多个,而历史上出现过的姓氏有 2. 2万多个。
姓氏是一个人血统的标志。
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有不同的含义。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姓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母系氏族社会,其作用是"别婚姻”,即识别、区分氏族,实行族外婚。
姓原本表示妇女世代相传的血统关系,山女性方面决定,U前已知的古老姓氏,如姬、姜、赢、妊、姒、妫等均带有“女”字偏旁,就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
“氏”原为“姓”的分支,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其主要作用在于“明贵贱”。
起初,“姓”是比“氏”更大的概念,是整个大部落的标记;而“氏”从属于“姓”,是指较小的、派生的氏族。
黃帝轩辕氏即属于姬姓部落。
氏成为古代贵族的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用于区别子孙的出身。
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和氏开始合二为一。
到了汉代则全叫作姓,并且自天子到庶民人人都可以有姓。
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2.名、字、号名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称号。
古人幼时取名以供长辈呼唤。
字是古人成年后取的别名,与名相表里,乂叫“表字”。
古代男子到20岁成人,要举行冠礼,标志其人可立身于社会了,要另取一个字。
女子未许嫁时叫“待字”闺阁;到了15岁许嫁时,要举行及笄礼,也要取字。
名和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字往往是名的阐释和补充。
例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 是同义词;岳飞字鹏举,“飞”与“鹏举”意也相近;韩愈字退之,“愈”和“退之”则意义相反。
号,亦称别号。
古人在名和字以外的别名,一般为尊称、美称。
如李白号青莲居士,陆游号放翁,郑燮号板桥。
另有一类号叫“诲号”“诈名”,即通常说的“绰号”“外号”,如梁山好汉“智多星” “豹子头”“母夜义”等,大部分是对人物外貌、能力或品行的概括。
古人在人际交往中,名具有“名以正体”的严肃性,一般用于谦称、卑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一、山川地理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四海:是我国古时所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
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
九州:《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江左、江右和江东、江西长江整体自西向东注入东海,但自九江至南京这一段却近于南北走向,古代便以此段长江为标准来确定江的东西和左右。
所以江东和江左是一个概念,江西和江右是一个概念。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江左:即长江以东。
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关内、关外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相对者为“关外”。
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现在泛指城或城市。
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三晋、三楚、三秦:战国时晋分为三(赵魏韩),后人把原晋地称为“三晋”。
秦汉时分原楚地为西楚、东楚、南楚,即“三楚”。
项羽灭秦后,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封给秦的三个降将,后泛称关中地带为“三秦”。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赤县、神州:代称中国。
上古时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中国又指春秋战国时中原各诸侯国,后又泛指中原地区。
“国”则是古代诸侯王的封域。
九州、五服:九州九土是传说中的我国古代中原的行政区划,又可泛指中国。
八荒即八方。
五服之古代京畿外围的地方,每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五等地带,叫“五服”。
山东、山西: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西为山西。
关内、关外: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相对者为“关外”。
中原、塞外、江表:狭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及其附近的地区,广义则指黄河中下游或全流域。
长城以北地区为塞外,又称塞北。
长江以南地区称江表,长江南岸苏南、浙江一带,又称“江东”,三国时为孙权统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重点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化常识》(王⼒)重点知识整理第⼀章天⽂1、五星:太⽩(⾦星)、岁星(⽊星)、⾠星(⽔星)、荧惑(⽕星)、镇星(⼟星)2、古⼈认为各种⾃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们将它们⼈格化,并赋予⼀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师屏翳、云师丰隆、⽇御羲和、⽉御望舒3、七政(七曜):⽇、⽉、⾦、⽊、⽔、⽕、⼟4、五纬:⾦、⽊、⽔、⽕、⼟①⾦星:古⽈明星,⼜名太⽩,因其光⾊银⽩。
⾦星黎明见于东⽅叫启明,黄昏见于西⽅叫长庚②⽊星:古⽈岁星,迳称为岁。
古⼈认为岁星⼗⼆年绕天⼀周③⽔星:⼀名⾠星,并不是指⾏星中的⽔星,⽽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④⽕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宿)⑤⼟星:古名镇星或填星5、⼆⼗⼋星宿:古⼈先后选择了黄道⾚道附近的⼆⼗⼋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东⽅苍龙七宿⾓亢氐房⼼尾箕北⽅⽞武七宿⽃⽜⼥虚危室壁西⽅⽩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朱雀七宿井⿁柳星张翼轸6、四象:东⽅苍龙、北⽅⽞武(龟蛇)、西⽅⽩虎、南⽅朱雀7、有关天象的词:“⽉离于毕”:⽉亮附丽于毕宿“荧惑守⼼”:⽕星居于⼼宿“太⽩⾷昴”:⾦星遮蔽住昴宿8、参商:指参宿和⼼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喻为参⾠或参商。
⼜因参宿居于西⽅,⼼宿居于东⽅,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喻为参商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古⼈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区,名⽈紫微垣。
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尾箕⽃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10、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衡、开阳、瑶光。
前四组成⽃⾝,古⽈魁;后三组成⽃柄,古⽈杓。
北⽃七星属于⼤熊座北⽃定季节:⽃柄指东,天下皆春;⽃柄指南,天下皆夏;⽃柄指西,天下皆秋;⽃柄指北,天下皆冬12、分野:《史记·天官书》:“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
在春秋战国时代,⼈们根据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它们互相对应。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df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df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中国文化概况1、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文化最悠久、最多元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其文化历史以汉文化为主,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基础,综合各民族文化而形成,形成了深厚的根基。
2、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为根基,以“孔家文化”和“法家文化”为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忠信、恕治和敬神等伦理道德价值观以及人文思想,形成了传承十分悠久的内容繁杂、集多种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体系。
3、中国学术体系,以儒家学说为主要成分,从古代已有较为完整的体系和典籍组成,形成了非常全面的学术观念,儒家学说的思想文化也使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思想宗教、行为习惯以及道德观和文化观都受其影响,在古代中国社会上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二、中国古代文化构成1、中国古代的书法。
中国书法在古代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最难以超越的,也是中国文化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文人将书法视为一种艺术,以准确地表达诗词、禅学以及其他文学内容为艺术目标。
2、中国古代的唐诗。
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形式就是唐诗,蕴含着深厚的诗情,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及感慨,深刻地反映了贵族阶层精神世界和思想观念,同时也体现出古代社会客观现实面、文化底蕴。
3、中国古代的宋词。
宋词是宋代文学,也是中国诗史中最着名的一种,以表达自然园林丰富多彩的风景、社会现实生活等为其主要特点,多载诗情,富有哲理、富有寓意。
宋词和宋诗构成了古代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
三、中国古代文化传承1、中国古代的武术。
中国古代的武术也称“中国功夫”,的确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中国古老文明和中华民族灵魂的文化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精华。
古代的武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具有习练穿久远的历史传承。
2、中国古代的乐舞。
中国乐舞可以说是文化技术发展最成熟、资料最复杂的地方,它已经发展出穿越历史变迁、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广泛传播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一“文化中国”一、文化中国1,文化的含义“文”: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
“化”:变化,改变,教化。
合起来作为文化学意义上的一个词语,却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如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群人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以及它们的物质形式。
有人将文化定义为“被一个群体的人共享的价值观念系统”。
有人认为文化是某一群体解决问题和缓和困境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
现在一般意义上人们往往把文化理解为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2,中国的由来中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
“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
古代文献记载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华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从古代的汉朝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
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
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严格地说,古代“中国”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
中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国号。
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1949年,“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在北京。
3,中国的别称⑪中华。
“华”者“花”也,即居于中央的如花之国。
朱元璋曾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⑫华夏。
华夏初指中原地区,后来才变为包举全域的称谓。
“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个朝代,古音“华”“夏”相近,故又合称“华夏”。
⑬中原。
《晋书-石勒传》:“脱遇光武(注——刘秀),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⑭赤县神州。
毛泽东有诗句“长夜难明赤县天”即此也。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谦称与尊称(1)自谦称谓古代的自谦称谓,大都带有“卑、下、鄙、贱、愚、小”等语素,如“卑人、下愚、鄙人、贱子、小可”等;或者是带有这种意思的词语,如“仆、臣、不肖、不才、不佞”等,表明自己地位卑微,才疏学浅。
不但称呼自己有谦称,称呼自己的亲属也有谦称。
如:“家”常用作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如家父、家母、家兄。
“舍”常用作称比自己年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
“先”常用作称已去世的己方长者,如先帝、先父、先母。
“亡”常用作称同辈的去世者,如亡妻、亡弟。
(2)尊称称谓自谦称谓是以卑己的方式间接向对方表示礼敬,而尊称称谓是直接向对方表达敬意。
其方法有四种:①称人之字。
例: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君实”是司马光的字。
②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君”“子”“公”“先生”等。
③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④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
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2.年龄称谓襁褓(qiǎnɡbǎo):未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总角:幼年泛称。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jī):女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半百: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
期颐(jī yí):一百岁。
3.亲属关系称谓过去曾有人把中国古代的社会叫宗法社会。
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
先解释两个概念:六亲:父母妻子兄弟。
九族:有两种解释,一是纵向的,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一是横向的,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古代一人犯罪,常常牵连到亲属也被杀戮,所谓灭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所谓诛九族,包括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
这是封建专制时代惨无人道的刑法。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优秀6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优秀6篇)古代地理篇一【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如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
”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如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海】参见“海内”条。
指天下、全国。
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如《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
”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 • • • • • • • • • • • 六:礼仪习俗 1.年龄称谓 襁褓:婴儿。 孩提:2~3岁的儿童。 总角: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13岁女子。 及笄:15岁女子。 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 花甲、平头甲子:60岁。 耆:60岁。 古稀:70岁。 耋:70~80岁。 耄:80~90岁。 期颐:100岁。 2.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 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 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人风"即"民风"。
• 一、人的称谓 •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 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 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 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 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 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 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 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 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 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 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 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 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 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 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 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 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 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 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 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 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 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
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
第一章天文1、五星: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荧惑(火星)、镇星(土星)2、古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将它们人格化,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日御羲和、月御望舒3、七政(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4、五纬:金、木、水、火、土①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其光色银白。
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②木星:古曰岁星,迳称为岁。
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③水星:一名辰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④火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大火(心宿)⑤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5、二十八星宿: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6、四象: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7、有关天象的词:“月离于毕”:月亮附丽于毕宿“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太白食昴”:金星遮蔽住昴宿8、参商:指参宿和心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
又因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比喻为参商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
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10、北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
前四组成斗身,古曰魁;后三组成斗柄,古曰杓。
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北斗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1112、分野:《史记·天官书》:“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
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根据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第二章历法1、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2、阴历: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阳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3、我国古代历法:阴阳合历:平年十二个月,六个大月各30天,六个小月各29天,每三年闰一个月,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大约等于一个太阳年,并和自然季节大致调和相配4、置闰:三年一闰,五年再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第一讲中国古代天文《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十四回:诸葛亮病重,夜观天象,慨然长叹:“吾命在旦夕矣!”姜维问其故,诸葛亮道:“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
天象如此,吾命可知。
”姜维说:“天象虽则如此,丞相何不用祈禳之法挽回之?”诸葛亮道:“吾素谙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若何。
汝可引甲士四十九人,各执皂旗,穿皂衣,环绕帐外,我自于帐中祈禳北斗。
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如灯灭,吾必死矣。
闲杂人等,休教放入。
凡一应需用之物,只令二小童搬运。
”姜维遂前去安排。
时值八月中秋,银河灿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
诸葛亮在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然后拜祝道:“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
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劳,誓讨国贼。
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
非敢妄祈,实由情切。
”之后几日,诸葛亮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及至第六夜,诸葛亮见主灯明亮,心中甚喜,心想再有几个时辰,禳星延寿即可大功告成。
忽然间,听得帐外呐喊声起,诸葛亮刚想派人去问个究竟,只见魏延飞步闯入帐内报告:“魏兵来了!”由于魏延脚步甚急,竟将主灯扑灭。
诸葛亮弃剑叹道:“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姜维见魏延将主灯扑灭,大怒,拔剑欲杀魏延,诸葛亮阻止道:“此吾命当绝,非文长(魏延之字)之过也。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晋阳秋》的记载说,就在诸葛亮去世的当天夜里,一颗赤色大星,四节气也逐步形成,完整名称见于《淮南子》。
古人的天文知识相当普及。
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见《日知录??卷三十》“天文”条。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完美版课件】
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 蓉楼送辛渐》)
日中:“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初定” (《孔雀东南飞》) 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
楼》) 更定:“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
纪年
•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 帝王年号纪年法 • 天干地支纪年法 • 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567890123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公元与干支两种纪年法之间的转换: 如1840年, 末位定天干:1840——0——庚 除以12的余数定地支:1840/12余4——子 所以1840年是庚子年。请推算一下2011年是什么年?
“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 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 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4)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 《马嵬》)
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一年一 会,不如他们长相厮守。而因史禄山叛乱逃离长安的 唐玄宗,却在马嵬坡被禁卫军逼迫,缢死杨贵妃。
欧洲人将璀璨的星空想象成十二个 美妙星座,而拥有超群智慧的中国人 不但将满天繁星分成四大类(“四象”), 而且将它们与广阔的疆域联系起来, 发明出独特的名词——“分野”。
(一)五纬与七政
古人把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金木水火 土合起来称为五纬。 《史记•天官书》: “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 为七政或七曜。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篇 1这本书出版 46 年来先后历经 4 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
全书分天文、历法、乐律、地理等十四个方面。
而我以为,如果按文化这个大系统分的话,本书也可分为三个子系统: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它紧紧环绕这些方面展开,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优秀和卓越的一面。
《诗经》曰“子兴视夜,明星有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在古代,金星曰明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所以诗经中才会呈现出这样的意境。
正是有了古人详细的天文记录,发生在三千年前的武王克商,才得以通过当时的天象记载而判断出精确的年月日。
学习古代天文学,了解古书中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对我们提高阅读古书能力有很大的匡助。
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这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贡献很大,也早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由于风俗习惯的关系,一年有许多节日,可这些节日并非一个时代的,而是许多时代积累下来的。
正是因为古人注重“天、地、人,三位一体,一而三,三而一,三合一,乾坤人和”思想,才得以让这种思想体系在历法中得到最好体现。
我国古代的职官,历代建置不同,情况复杂。
但有一点不变,那就是中央官制的变化趋势是皇帝的权力越来越大,官员的权力越来越小。
地方官制的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权归中央。
古人做官的途径也是一步步变化的,先秦时代,人材是诸侯推荐给天子的,汉代的察举制度,也需要通过地方推荐。
由其在魏晋,人材的推荐被控制,列为“上品”的人材中根本没有寒门子弟。
向来到了隋代,朝廷开始举办科举考试,选拔人材。
之后唐宋明清都通过科举选士,对于国家而言是提供一种比较合理的人材选拔制度,对于个人而言提供了一条“摆脱贫困、飞黄腾达”的途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装珍藏版)
感谢观看
读书笔记
这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由吕思勉先生《吕著中国通史》上册整理而成,了解吕思勉先生的人一定对 《通史》不陌生。政治活动基于社会,社会则基于意识形态而构建,也就是文化。理是该概括众事的,知其理是 为通,通史之通也便在此了。
目录分析
1
出版说明
2
绪论
3
第一章婚姻
4
第二章族制
5
第三章政体
1
第四章阶级
2
第五章财产
3
第六章官制
4
第七章选举
5
第八章赋税
1
第九章兵制
2
第十章刑法
3
第十一章实业
4
第十二章货币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十三章衣食
1
第十四章住行
2
第十五章教育
3
第十六章语文
4
第十七章学术
5
第十八章宗教
作者介绍
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装珍藏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装珍藏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装珍藏 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国
阶级
文化
吕思勉
政体
本分门别 类
衣食
常识
文化
先生 财产
婚姻
珍藏版
实业
学术
刑法
绪论
货币
宗教
内容摘要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目录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2、科举前选拔官员3.科举制名称4、古代学校5、古代学官二、风俗礼仪1、古代节日习俗2、古代礼仪3、古代位次4、古代讳称三、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2、兼称几项3、古代谦称4、古代敬称5、古代贱称6、特殊称谓四、古代职官1、古代官职概述2、常见的官职爵位名3、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五、天文历法1、天文名词解释2、历法名词解释3、古代纪年、月、日、时方法4、古代计时单位六、古代地理1、地区名2、政区名3、山川关隘名4.地名古称别称七、武器刑罚1、古代武器2、古代酷刑八、饮食器用1、饮食习俗2、古代饮食3、古代食器4、古代炊具5、古代酒器6、古代家具7、古代车马九、典籍辞书1、诗文典籍2、诗文集命名方式3、史书编写方式4、目录丛书5、字典辞典十、音乐文娱1、音乐名称2、文体娱乐十一、计量商贸1、度量衡名称2、商业贸易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常识:
1. 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
-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朝代,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 商朝:紧随夏朝之后,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 周朝:具有长期稳定的政权,历经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和西周(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时期。
2. 中国古代的文化与传统
- 儒家思想:儒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以仁爱和道德为核心,追求人的完美和社会的和谐。
- 道家思想:道家强调自然和无为而治的理念,追求个人的内心自由和与自然的合一。
- 传入:是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的,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
- 中国书法:中国的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汉字书写成美丽的图案,受到人们的喜爱。
3. 中国古代的器物与艺术
- 瓷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古代生产了许多精美的瓷器,如青花瓷、汝窑等。
- 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意境和表现技巧。
-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 中国古代的节日与俗
- 春节:中国传统的新年,以庆祝农历年的开始,包括舞龙舞狮和放鞭炮等活动。
-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的节日,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和进行家庭聚会。
- 龙舟节:在端午节期间举行,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
以上是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常识,这些只是冰山一角,中国古代文化还有更多精彩的部分等待你去发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高考语文必备)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常识一、人的称谓谦称:1、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单幼亲属,前者如塞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2、自称:愚、敝、卑、臣、仆3、帝王自称:孤、寡人、朕4、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5、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称:妾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叫做“尊称”。
(1)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2)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仁,称同辈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3)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4)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
后来,“圣”通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三种: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苍生、黎元、氓等。
2、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 《晋阳秋》的记载:诸葛亮去 世当天夜里,一颗赤色大星, 光亮有角,自东北向西南陨落, 坠入五丈原之蜀军营地。
目录
天文 地理
纪 年 纪 时
姓名字号
礼仪 制度
• 天文 • 地理 • 纪年 • 纪月 • 纪日 • 纪时 • 姓名字
号
• 礼仪 • 制度
二十八宿
天文
分 野 斗、牛、女、虚、危、室、壁
北方
玄武 七月流火
七宿
(奎、娄、
东方苍龙七宿
胃、昴、 西方白虎
角 、亢、
毕、觜、七宿
参)
南方 朱雀 七宿
氐、房、心、 尾、箕
井、鬼、柳、星、 张、翼、轸
“五纬”与“七政”
古人把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合起 来称为“五纬”。
“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
来称为“七政”或“七曜”。 中国古代有七曜日,西方与之对应
• 地支纪月法
• 孟仲季纪月法
孟冬寒气至, 一年分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称为 孟、仲北、季风。 何惨栗。
返回
纪• 年干支纪日法 纪• 时序数纪日法 之• 月相纪日法 纪日★★初初三一::朔朏
★十五:望 ★十六:既望 ★月末:晦
• 传统节日纪日法
• 特殊称谓纪日法
三是月五丁之未夜, 明月半墙。
传 元日--人日---
• 4.称谥号
姓名字号 例:周武王、范文正、靖节先生、缪丑
• 5.称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例:聊斋先生、饮冰室主人、杨诚斋
• 6.称籍贯 例:张曲江、柳河东、孟襄阳、王临川、康南海 • 7.称郡望 例:韩昌黎、苏赵郡
• 8.称官名
姓名字号 例: 贾太傅、王右军、刘宾客 杜工部、杜拾遗、王右丞 柳屯田、苏学士
• 郡(秦) • 国(汉) • 道(唐) • 路(宋) • 省(元) • 县(清)
返回
纪纪年年纪时之• 帝王纪年法 • 干支纪年法
• 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纪年年纪时•天之干干:支甲乙纪丙丁年戊法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
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 戌亥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
号
60年。
纪
年号长短和社会治乱大体成正比关系,康 乾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唐玄宗“开元” 年
年
号历28年,史称“开元盛世”。
法
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如北宋末年,皇帝频
繁更换年号,如,徽宗之崇宁、大观、政和、
重和、宣和。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
治改革等因素有关。
纪年 纪时 之 纪月
• 序数荒纪村月建法子月是,年夏五 独树老夫家。
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
【虚左】
礼仪制度6.成之人礼 礼仪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加冠的礼节。
【婚冠礼】婚礼、冠礼的合称。
《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 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 成婚,女子十五岁行笄礼后也可结 婚。
7.讳 称 礼仪制度之 礼仪 A.称钱:
赋、禄 、饷、孔方兄、铜臭等。
【稽首】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
君王时所用。后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 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 也都用此大礼。
【座次】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
礼礼仪仪制度即之贬官。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
面”,称臣叫做“北面”。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
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席次】一般筵席用八仙桌,桌朝大门,
夜时夜对间辰 应夜关达黄五五系昏三五五鼓 夜更峡更人。星鼓定河角夜影声半动悲摇鸡壮鸣。,平明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现代 时间
19-21 21-23 23-1 1-3点 3-5点
点
点
点
返回
姓名字号
春秋 秦
汉
姓氏 姓氏
姓
• 1.直称姓名
姓名字号 (1)自称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厌恶、轻视的人
制度
院试 乡试(秋闱) 会试(春闱) 殿试
内容 科别
项目考场 学政巡回案临 京城和各省 京城贡院(礼 皇宫(宫殿)
9.称爵名
例: 武侯、谢康乐、魏郑公、王荆公
• 10.称官地
例: 刘豫州、孔北海、贾长沙
陶彭泽、骆临海 、柳柳州 岑嘉州、贾长江、韦苏州
• 11.谦称与敬称
姓名字号 (1)谦称 A.表谦逊的自称
寡君老身
愚、鄙、敝、卑、窃、拙、仆等。
抛砖引玉 B.古帝王的自谦 孤、寡、不谷等。
C.官吏的自谦
下官、末官、小吏、在下等。
例莫:逆庖之丁交、、师患襄难、之优交孟、竹马之交、
忘年交、忘形交、车笠交
• 14.称年龄 称呼 年龄 称呼 年龄
姓名字号
襁褓
未满周 岁婴儿
而立
30
初度
孩提 2~3岁 儿童
不惑
40
龆龀
齿龀 儿童
换牙
知命
50
幼学
总角 幼年 垂髫 儿童
花甲 60
耳顺
13~16
豆蔻 岁女子
耆
60
花甲重开
束发
15岁 男子
古稀 70
夜阑:
古诗文与纪时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暮春:
“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三秋: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仰天色头纪相时向、鸣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
【长揖】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
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
表示敬意。
“子路拱而立。”——《论语·微
子》
【跪】《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
礼仪制度瓿之,因跪请秦王。” 礼仪 【坐】“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九拜】《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
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 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 曰肃拜。”
统 上元-社日---
节 寒食--端午---
日 伏日---七夕--
称 中秋---重阳--
谓 至日---腊日--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七 正月十五 农家祭祀祈年的日子春分 前后 清明前两天 五月初五 夏至三伏 农历七月七 八月十五 九月九 夏至日、冬至日合称 农历十二月初八 年末
纪年 纪时 之 纪时
D.读书人的自谦
小生、晚学、不才、不佞、不肖等。
E.称自己一方:
(2)敬称
家~ 舍~
陛下、殿下、麾下、节下、令尊、尊堂、 泰水、先考、先慈等。
• 12.称庙号
姓名字号 例:唐太宗、元世祖、清圣祖
• 13.特殊称谓
A.百姓: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
C.朋黎友庶:、苍生、黎元、氓等。 B贫.职贱业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
古稀双庆
及笄 15岁的女 子
耄耋
70~80 80~90
弱冠
20岁 男子
期颐 100返回
礼仪 制度 之 礼仪
(一) 礼仪
1.节日礼仪
2.家庭礼仪
(1)排 行 【伯(孟)仲叔季】 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
仲、叔、季表示排行,字后加“父” 或“甫”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 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礼仪制度之 礼仪 【牺牲】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一指用于祭祀的牛、羊、猪, 后也称鸡、鱼、猪。一指夏商周三
代所王用师牺牲北的总定称。中原日,
【太牢、少牢】天子祭祀用太牢,诸侯祭
祀用家少祭牢。无忘告乃翁。
【家祭】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 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 仪,相沿施行。
礼仪制度4.之朝拜礼仪
鲁迅《自嘲》:“运
天文
•
其他星宿
交华盖欲何求,未敢 翻身已碰头。”
★华盖
★月亮
银钩、玉钩、玉弓、
★文曲星
弓月、金轮、玉轮、
★太阳
金镜、玉镜、银兔、 玉兔、金蟾、银蟾、
蟾宫、桂月、桂轮、
东曦指初 桂宫、桂魄、广寒、
升的太阳。 清虚、望舒、嫦娥、
婵娟等。 返回
天文地•理山之 川关隘名
地理 ★江:长江 ★河:黄河 ★山:崤山(秦岭山脉东段的支脉 ) ★关:函谷关、潼关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礼仪制(度2之)婚 配 礼仪 【十二生肖】
【生辰八字】
举案齐眉
【六礼】 秦晋之好
1.纳采 2.问名 3.纳吉
4.納征 5.请期 6.亲迎
礼仪制度(之3)宗法 礼仪 【孝悌】
孝,对父母要孝顺、服从;
悌,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父母在,不远游。”——《论语》
“孝为百行之首。” ——《孝经》
3.祭祀礼仪
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四渎 :长江、黄河、淮水、济水。
(江淮河济为四渎。——《尔雅》)
阴
我国古代常以“阴”“阳”构成地名,
阳 以“山”或“水”为坐标标识地名。在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取名“阳”;在
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取名为“阴”。如:
“洛阳”在洛河北面;
“辽阳”在辽水北面;
“江阴”在长江南面;
“淮阴”在淮河南面。
礼仪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
【朝聘】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 派大夫朝见为“小聘”;每隔三年派 卿朝见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 见为“朝”。
【朝觐】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 见曰觐”。
5.宾主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