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地基处理

合集下载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适用于需要改善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工程项目。

本文将详细介绍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的步骤和优势。

一、施工前准备在进行强夯地基处理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施工前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地基现状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评估,包括地质条件、土壤类型、地下水位等。

其次,需要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包括强夯设备的选择和布置、夯击次数和夯击孔距的确定等。

最后,需要进行现场测量和标定,确定施工区域和夯击点的位置。

二、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步骤1. 预处理:在进行强夯处理之前,需要进行地基的预处理工作。

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地表的杂物和不适宜夯击的区域,确保夯击效果的均匀和稳定。

同时,预处理还可以减少地基下沉和位移的风险。

2. 强夯设备布置:根据施工方案和现场情况,将强夯设备安放在合适的位置。

强夯设备通常包括振动夯锤和沉重夯锤,通过夯击作用将地基土层压实和改良。

3. 夯击孔预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夯击孔距和孔径大小。

在夯击点位置预制夯击孔,通常采用钻孔或夯钉预制,以确保夯击效果的均匀和持久。

4. 强夯施工:在夯击孔预制完毕后,开始进行强夯施工。

首先,使用振动夯锤进行初次夯击,通过振动作用改善土层的微观结构,使土颗粒更加紧密。

然后,使用沉重夯锤进行二次夯击,通过沉重作用使土层整体更加稳定和坚实。

5. 施工监测:在强夯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施工监测,包括夯击次数、孔距间隔、沉降测试等。

监测数据可以用于评估地基处理的效果和施工质量,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夯击参数。

三、强夯地基处理的优势强夯地基处理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改善地基承载力:强夯处理可以通过夯击力量的作用,增加土层的密实度和密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经过强夯处理后的地基,可以承受更大的荷载和动荷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2. 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强夯处理可以改善土层的物理性质,增加土层的抗剪强度和抗液化能力,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完整版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完整版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完整版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方案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时间、施工范围、施工方法等。

2.根据工程要求,准备好所需的设备、材料和人力资源。

3.确定施工区域,并进行现场勘测,了解地质情况和土质特征。

4.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区域平整、无杂物。

5.打开施工标志,进行临时交通组织,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二、施工具体步骤:1.确定施工的第一台桩位和参考桩位,进行水平检测。

2.将第一台强夯机械移到第一台桩位上,进行定位和固定。

3.按照预定方案控制强夯机的行走轨迹和夯击频率,进行第一拍夯实。

4.检测夯击后的沉降量,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5.根据设计要求,再次进行夯击,直至满足要求。

6.完成第一台桩位的夯实后,移动强夯机械到下一个桩位上,重复以上步骤。

7.依次完成全部桩位的夯实工作。

三、施工注意事项:1.强夯机械的选用应符合工程要求,能够满足夯击频率和夯击力的要求。

2.在夯击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夯击的调整,以确保夯击效果。

3.特殊部位的处理,如斜坡、薄弱地层等,应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4.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5.施工结束后,应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四、施工后的处理:1.施工结束后,清理施工区域,恢复原状。

2.进行竣工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3.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4.编制相关施工报告和档案,做好记录工作。

以上是强夯法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案,通过合理的施工准备、施工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同时,在施工结束后的处理工作中,能够对施工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施工质量。

强夯地基处理

强夯地基处理

二、地基的处理方法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3)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

局部软弱土层以及暗塘、暗沟等,可采用基础梁、换土、桩基或其他方法处理。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必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

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选择代表性场地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加固效果,同时为施工质量检验提供相关依据。

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零,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1.0;在受力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对受较大水平荷载或建造在斜坡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钢油罐、堆料场等,地基处理后应进行地基稳定性计算。

结构工程师需根据有关规范分别提供用于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地基变形验算的荷载值;根据建筑物荷载差异大小、建筑物之间的联系方法、施工顺序等,按有关规范和地区经验对地基变形允许值合理提出设计要求。

地基处理后,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必要时尚应在使用期间继续观测,用以评价地基加固效果和作为使用维护依据。

复合地基设计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地基土为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土时,设计要综合考虑土体的特殊性质,选用适当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

强夯地基处理方案

强夯地基处理方案

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在建筑工程中,地基是承受建筑物重量的基础,地基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然而,在一些地区,土壤的地质条件可能较差,需要采取强夯地基处理方案来加固土体,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强夯地基处理方案。

1.地质勘察:在进行强夯地基处理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土壤类型、水位状况等信息,评估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强夯设备:强夯处理需要专门的夯锤设备。

夯锤一般由夯锤本体、夯锤头和油压系统组成,夯锤头的重量和下落高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3.土壤加固:在强夯处理的过程中,夯锤通过振动或敲击地面,使土颗粒互相挤压,土体紧密度增加,从而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

夯击的作用力通过土层的传递逐渐扩大,同时也能改善土壤的工程性质,如抗压、抗剪强度等。

4.间隔距离:夯击点的间隔距离取决于土壤的性质和夯击效果要求。

通常情况下,较软的土壤夯击点的间距较小,约为0.5-1米;而对于较硬的土壤,夯击点的间距可以适当增大。

5.检测和监测:强夯处理后,需要对加固效果进行检测和监测。

一般使用传统的静力荷载试验、动力触动和钻孔剖面等方法进行检测,以评估土壤的改善程度和夯锤处理的效果。

1.加固效果明显:强夯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夯锤的振动或敲击作用能够使土壤颗粒紧密排列,增加土体的密实度。

2.施工速度快:相比其他地基处理方法,强夯地基处理的施工速度较快。

夯锤设备结构简单、施工工艺简便,能够快速完成地基处理工作。

3.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强夯地基处理是一种静音、无振动的地基处理方法,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影响较小。

夯锤作业过程中的噪声和振动能够通过防护措施来减少或消除。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强夯地基处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和施工。

不同土壤类型和工程要求可能需要不同的夯锤设备和施工参数。

此外,强夯地基处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无法用于过软的土质、地下水较多的地区,或者要求较高的工程平整度等。

地基强夯处理方案

地基强夯处理方案

地基强夯处理方案引言地基强夯处理是一种常用于地基加固和改良的工程技术。

该技术通过利用重锤的冲击力,使得地基土壤更加密实和坚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本文将介绍地基强夯处理的原理、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

强夯原理强夯是一种靠重锤冲击土壤的方法,通过锤击产生的动能使土壤颗粒重新排列、填实和结合,从而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坚固性。

强夯处理可以改善地基土壤的力学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强夯工艺流程强夯处理通常分为以下步骤:1.土壤勘测:在进行地基强夯处理前,需要对地基进行勘测,了解土壤的类型、含水量、压缩性等参数,以确定强夯的具体参数和处理方式。

2.地基准备:清理地基表面的杂物和泥土,确保地基的平整。

3.强夯机械设置:根据地基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强夯机械进行设置和调整。

确保机械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4.强夯操作: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壤情况,进行强夯操作。

通常采用连续或间歇锤击的方式,对地基进行锤击。

5.后续处理:在强夯操作完成后,对地基进行观测和检测,以确保处理效果满足要求。

如有必要,进行后续处理,如填充土壤等。

强夯注意事项在进行地基强夯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强夯的效果有差异。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强夯参数和处理方式。

2.设备稳定性:强夯机械需要在地基上稳定设置,以确保强夯的效果和安全性。

3.处理范围:需要明确地基强夯的处理范围和深度,以确保整个地基都得到适当的加固。

4.环境保护:在进行地基强夯处理时,应注意对周围环境的保护,防止引发环境污染或其他不良影响。

5.处理效果评估:地基强夯处理完成后,需要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估和检测,以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得到提升。

结论地基强夯处理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加固和改良技术,通过利用重锤的冲击力,使地基土壤更加密实和坚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在进行地基强夯处理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勘测和准备工作,以确保处理效果满足要求。

同时,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土壤类型、设备稳定性、处理范围、环境保护等因素,以确保处理效果和工程安全。

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应规定

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应规定

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处理砂性土、碎石土、湿陷性黄土和人工堆集土等地基可采用强夯法。

2 强夯施工场地应平整,并能承受夯击机械的荷载,必要时可铺砂石垫层。

有防渗要求的地基,夯实后应清除砂石垫层。

3 强夯加固地基应控制地下水位。

当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施工或表层为饱和土时,可填O.5~2.Om厚的中粗砂、砂砾或片石等材料进行夯击。

4 夯锤重不宜小于80kN,落距不宜小于6m,锤重和落距可按式(3.4.3)估算式中:H——有效加固深度;w——锤的重力,kN;h——锤的落距,m;a——折减系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砂性土可取0.7)。

5 施工前应进行试夯,求得单点夯击次数。

最优夯击次数应使夯击有效影响深度内土体竖向压缩最大,侧向位移最小,基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隆起,宜为3~10击。

6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宜为2~5遍。

最后,以低锤满夯一遍,并整平。

对地下水位低、透水性好的土层可连续夯击。

7 夯点应按设计布置。

夯点间距应根据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夯坑的形状及泵房基础结构特点确定,宜为5~9m。

8 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标志及观测仪器的埋没。

施工中应做好现场观测和记录。

主要观测项目应包括孔隙水压力、夯坑下陷量和坑周隆起量等。

9 强夯效果的检验,可在最后一遍夯击完成1~4周后进行。

检验方法如下:1) 比较夯前和夯后场地的平均高程变化和地基变形量。

2) 取样进行室内试验,了解夯前和夯后场地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变化。

3) 通过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手段了解场地土夯前夯后的强度变化。

10 强夯法施工应预防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

夯击点应离建筑物15m以外,必要时可采取防震措施。

特殊土地基处理1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与施工程序。

2 自重湿陷性黄土层上的泵站地基,宜采用浸水预沉法或灰土挤密桩进行处理。

3 浸水预沉法必须具备足够的水源,施工前宜通过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确定浸水时间、耗水量和湿陷量等。

强夯法地基处理

强夯法地基处理

强夯法地基处理
地基夯实就是指对地基进行处理和加固,使其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和稳定性,从而满足后期建设施工要求。

它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操作。

夯实地基包括用夯子或其他重型车辆压实地面,使软弱地基层变比较紧密;挖掘地基再夯实,使新地基达到设计要求;对地基进行夯实后,可以及早发现桩基础、深层地表不稳定,以防止破坏施工和建设的安全。

夯实地基的方法有多种,一般用机械夯实法和强夯法两种。

机械夯实法利用推土机、压路机、振动压实机等机械夯实地基,使地基面平整紧实。

强夯法是在弯矩桩基础施工前,对地基层进行机械夯实以上不足的,采用夯锤搅拌和粉碎处理。

首先在弯矩基础施工前,选择合适的地点,使用推土机推移;然后推开泥土,要求開挖到一定深度,然后放入夯锤,勾碎和粉碎土壤,再将剩下的大块物料进行破碎,再使用夯锤粉碎,最后使用湿石砂或泥砂与泥土混合填充,再进行夯实,使地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压性能。

此外,夯实地基也可以配合施工现场实施场地加固处理,提高地基的抗压强度。

在加固处理中,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箍筋、地基加固桩、土质混合料或其他类型的加固构件来改善地基的坚硬度和稳定性,以满足后期施工要求。

夯实地基是建筑施工前期必不可少的技术操作,既能确保后续施工安全,又能使后续施工完成时间更短。

各种地基夯实方法和加固措施都有一定的独特之处,施工者应对不同之处和技术要求具有准确认识和全面分析,以合理使用各种方法。

地基处理 第9章强夯法

地基处理 第9章强夯法

1

由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 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 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 流塑的 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 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 效果。
• 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地基,尤其是淤泥与淤 泥质土,处理效果较差,使用要慎重。若在夯坑内 回填块石、碎石或其它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 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
3
9.1 强夯加固机理
强夯法虽然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 加固机理比较复杂,至今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 设计计算方法。根据工程实际实践和试验研究成果, 对不同的土质条件和施工工艺,其加固机理有所不 同。目前,强夯法加固机理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即动力固结、动力夯实和动力置换。 一、动力固结 Menard根据饱和土经强夯后瞬时沉降数十厘米这 一事实,对传统的固结理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饱 和土是可压缩的,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动力固结模型。 图9.1-1为静力固结理论与动力固结理论的模型对比 图,表9.1-1为两种模型对比表。
强夯法又称为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密法。这种方 法 是 将 100~400kN 的 重 锤 ( 最 重 达 2000kN ) , 以 6~40m的落距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达到提高 土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消除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目的。 强夯法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当 时,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但随着施工方法 的改进,其应用范围已扩展到细粒土地基。
30
(二)拟定初步施工方案
(1) 根据加固目的,土质情况及建筑物的变形要求,确定处理深度。由处理 深度根据表 9.2-2 或下式估算单击夯击能 E: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3篇)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基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地基加固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方案针对某工程项目,提出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住宅小区地基处理工程2. 工程地点:某市某区3. 工程规模: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4. 地质条件:地基土主要为粉质黏土、粉土,含水量较高,承载力较低三、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原理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是通过重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对地基土进行冲击、振动和压缩,使地基土中的孔隙水迅速排出,土体结构密实,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四、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 施工现场勘察: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等。

-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流程、施工方法、施工进度等。

-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强夯地基处理技术。

- 施工材料设备准备:准备强夯设备、测量设备、安全防护用品等。

2. 施工工艺- 施工分区:将施工场地划分为若干个施工区,每个施工区设置一条夯击路线。

- 夯击顺序:按照先外围后内部的顺序进行夯击,避免夯击过程中的重叠和遗漏。

- 夯击参数: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夯击参数,包括锤重、落距、夯击遍数等。

- 夯击方法:采用自由落锤法进行夯击,确保夯击能量均匀分布。

- 夯击控制:通过测量仪器监测夯击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夯击参数。

3. 施工步骤- 钻孔:在施工区钻孔,确定夯击点位置。

- 填孔:将碎石、砂等材料填充到孔中,提高地基的密实度。

- 夯击:按照既定的夯击参数进行夯击,确保地基土体密实。

- 监测:通过沉降板、测斜仪等监测设备监测地基沉降和变形情况。

- 检验:对已夯击区域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地基处理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4. 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强夯法处理地基说明

强夯法处理地基说明

强夯法处理地基说明1. 引言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强夯法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冲击力改良地基的力学性质,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原理、施工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强夯法原理强夯法是一种通过振动和冲击地基来改良其力学性质的方法。

其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增加地基密实度:强夯机通过自身重量的冲击力和振动作用,使地基颗粒重新排列,填充隙缝,从而增加地基的密实度。

这样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改善地基排水性能:强夯机的振动作用能够破坏地基颗粒之间的毛细管力,改善地基的排水性能。

这对于水分较多的地基尤为重要,可以防止地基变软或产生液化现象。

•改善地基的力学性质:强夯机的冲击力可以改变地基颗粒的排列方式,增加颗粒间的摩擦力和内聚力。

这样可以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抗沉降性能。

3. 强夯法施工步骤强夯法处理地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地基勘测和设计在进行强夯法处理地基之前,需要进行地基勘测和设计。

勘测的目的是确定地基的类型、土层厚度、水位情况等,以便进行合理的施工设计。

3.2 建立临时工地在施工前,需要建立临时工地,包括搭建施工设施和道路,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3.3 强夯机的布置和调试选择适当的强夯机型号,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在布置完成后,需要进行强夯机的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3.4 强夯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强夯施工。

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施工区域的划分:将地基划分为若干区域,按照施工顺序依次进行强夯施工。

•冲击次数和冲击能量的控制:根据地基的类型和设计要求,合理控制冲击次数和冲击能量,以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施工质量的监控: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监控,包括冲击次数、冲击能量、沉降观测等,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5 施工验收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施工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地基的承载能力、沉降情况等,以确定地基处理效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地基处理强夯法

地基处理强夯法

地基处理——强夯法一、一般规定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2、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

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二、设计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

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下表预估。

单击夯击能(KN·m)碎石土、砂土等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等 1000 5.0~6.0 4.0~5.02000 6.0~7.0 5.0~6.03000 7.0~8.0 6.0~7.04000 8.0~9.0 7.0~8.05000 9.0~9.5 8.0~8.56000 9.5~10.0 >8.5~9.0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起夯面算起。

2、强夯的单位夯击能量,应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综合考虑,并通过现场试夯确定。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粗颗粒土可取1000~3000KN·m/m2;细颗粒土可取1500~4000KN·m/m2。

3、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B.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C.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4、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夯击一遍。

对于渗透性弱的细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

5、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低级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土可连续夯击。

地基处理----强夯法

地基处理----强夯法

地基处理----强夯法强夯法又名动力固节法或动力压实法.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很重的锤(一般为10~40T)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40米)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 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60年代末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首先创用的。

开始时仅用于处理砂土和碎石地基, 后来由于施工方法的改进和排水条件的改善,逐步推广应用到细粒土基地。

强夯法由于具有加固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劳力、施工期短、节约材料、施工文明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 很快就传播到世界各地。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它不仅能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还能改善其抗振动液化的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所有还常用于处理可液化砂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等。

强夯法虽然适用土类很广, 但对于饱和度较高的粘土性, 用一般强夯处理效果不明显。

针对这类情况, 国内相继进行了大量试验, 采取强排水加强夯和置换强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在南方己广泛使用。

(强排水加强夯首先就是在小范围(约1万M2)内采用高真空泵排地下水, 减少土壤中的水量, 然后用强夯加固土体。

)二、原理及加固机理(一)强夯原理1﹑强夯法处理地基是利用夯锤自由落下的冲击波使地基密实。

这种由冲击引起的振动在土中是以波的形式向地下传播的。

2﹑强夯理论认为:压缩波大部分通过液相运动, 使孔隙水压力增大, 同时使土粒错位, 土体骨架解体, 而随后到的剪切波使土颗粒处于更密实的状态。

(二)加固机理1﹑填石层强夯:用冲击型动力荷载, 使填石﹑填渣等粉碎,填石层中的孔隙体积减少, 石层变得更为密实, 从而提高其强度。

检验指标主要是密度和变形模量。

(如禄口机场强夯﹑连云港Grs区强夯等)2﹑填土强夯:用冲击型动力荷载, 使土体中的孔隙体积减少, 土体变得密实, 从而提高其强度。

检测指标主要是强度和变形模量。

(如熊猫新港区强夯﹑江宁天正基地强夯等)3﹑粉土﹑砂土面强夯:用冲击型动力荷载, 使土体中的孔隙体积减少, 土体变得密实, 从而提高其强度。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1.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1.1 强夯地基的概念及应用范围强夯地基是采用冲击锤进行强力打击处理土壤的方法,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增加土壤的密实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强夯地基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在基础工程、道路、桥梁等建筑项目中广泛应用。

1.2 强夯地基的工作原理强夯地基是通过冲击锤在土壤上的重复冲击作用下,使土粒之间的空隙发生变化,从而改进土壤的物理性质。

在强夯的过程中,土壤被压缩和密实,空隙减少,土粒之间的摩擦和黏着力也得以增加。

这样,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得到提高。

1.3 强夯地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调查,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地下水位、软弱灰土等。

对施工区域进行测量,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明确强夯点的位置和强夯密度等。

1.4 强夯地基施工的要点(1) 确定强夯点的位置和密度。

强夯点应尽量靠近建筑物地基或道路基础,密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准备强夯机械和设备。

强夯机械和设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性能和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3) 进行试夯。

在正式施工前,需要对试夯点进行测试,以确定施工的强夯参数和施工质量。

(4) 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事项,如防止振动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等。

1.5 强夯地基施工后的检验和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和检查,以确保施工质量。

验收检查内容包括强夯点的强夯深度、强夯频率、强夯密度等参数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如有不合格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

2.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2.1 强夯地基前的土壤处理对于一些问题地区,需要采取一些土壤处理方法来加强地基的承载能力。

常用的方法包括土石方加固、挖土填方等,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强夯地基技术的优点(1) 施工过程简单,效率高。

强夯地基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施工方法,能够大幅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嘿,兄弟,今儿给你整一个经典又实用的方案——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别看这名字挺高大上,其实里面门道多了去了。

咱就直接进入主题,一点一点给你捋清楚。

咱们得明确一下强夯和强夯置换是啥玩意儿。

简单来说,强夯就是用大锤子砸地面,让土层更结实;强夯置换呢,就是用石头或者砂石等材料替换掉一部分软土,让地基更稳固。

下面,咱们就开始具体施工步骤。

一、施工前准备1.收集资料: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土层分布、地下水位等情况。

2.设计方案: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制定合理的强夯或强夯置换方案。

3.准备设备:购买或租赁强夯机、破碎机、挖掘机等设备。

4.招标投标: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工程招投标,选择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

二、施工步骤1.场地平整:将施工区域内的杂物、垃圾清除干净,确保场地平整。

2.测量定位: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强夯或强夯置换的位置。

3.强夯施工:a.进行试验性强夯,确定最佳夯击能和夯击次数。

b.按照试验结果,进行大面积强夯施工。

c.强夯过程中,要随时监测地面沉降和侧向位移,确保施工安全。

4.强夯置换施工:a.进行试验性置换,确定最佳置换材料和置换深度。

b.按照试验结果,进行大面积强夯置换施工。

c.置换过程中,要随时监测地面沉降和侧向位移,确保施工安全。

5.施工缝处理:在施工过程中,要预留一定的施工缝,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裂缝。

6.施工缝回填: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缝进行回填,确保地基整体稳定性。

三、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2.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质量。

4.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四、施工后期处理1.施工结束后,对地基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2.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3.地基处理完毕后,进行场地平整,为后续工程做好准备。

兄弟,这事儿就说到这儿了。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关键就是细心、认真、专业。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强夯法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它在土壤改良、地基加固和地震灾害预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强夯法的基本原理、施工过程以及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一、强夯法的基本原理强夯法是通过利用重锤的自由落体作用,使得地下土层受到连续的冲击荷载,从而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

其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 频繁的冲击荷载可以改变土体的结构,使土颗粒重新排列并增加土体的密实度。

2. 冲击荷载可以提高土体的剪切强度和抗压强度。

3. 强夯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够改善土体的排水性能和孔隙水压力。

二、强夯法的施工过程强夯法的施工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土壤勘察和试验: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土壤勘察和试验,确定土壤的类型、含水量和力学性质等参数,以便合理选择夯击参数和确定施工方案。

2. 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平整、搭建夯击平台、设置测量点等。

3. 夯击施工:将重锤提升至一定高度,然后使其自由落体冲击地面,每次冲击都会产生冲击波传播至土中,引起土体的振动和变形。

4. 检测和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夯击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土体的沉降、振动、水位变化等参数的记录和分析。

三、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改良:强夯法可以改善土壤的工程性质,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稳定性,从而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特别是对于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地基,强夯法可以有效地增加其密实度,减小其沉降和变形。

2. 地基加固:对于存在地基沉降和变形问题的建筑物,可以通过强夯法进行地基加固。

通过夯击作用,可以使地基土体重新排列,填补空隙,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 地震灾害预防:强夯法可以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提高土体的抗震性能。

通过强夯处理,可以增加土壤的密实度,提高土体的剪切强度和抗压强度,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总结:强夯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改善土壤工程性质、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的优势。

地基处理(第3讲-强夯)

地基处理(第3讲-强夯)

的能量已达到饱和状态,此能量即为最佳夯击能。
3.4 夯击点布臵及间距
夯击点布臵: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臵; 对于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根据基础形状与宽度相应布臵; 工业厂房可根据柱网来布臵夯击点。 夯击点间距:
第一遍夯击点的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2 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 当减小。 对于加固深度较大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1遍夯 击点的间距宜适当增大。
强夯法
适用范围
强夯法适用土层 碎石 土 杂填 土、 素填 土
强夯法
等 等
砂土
低饱和 度的粉 土与黏 性土
湿陷 性 黄土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 的粉土与软-流塑性的黏性土 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 严的工程
强夯国内发展四个阶段
强夯法
1)自引进到80年代初,约8年。 强夯能级比较小,一般仅为1000kN*m,处理深度5m 左右,以处理浅层人工填土为主。 2)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 本阶段兴建国家重点工程山西化肥厂,为了消除黄土 地基的湿陷性,化工部组织开发了6250kN*m能级强夯, 使有效处理深度提高到了10m左右。 3)90年代初到2002年。 本阶段以兴建国家重点工程三门峡火力发电厂为契机, 成功开发了8000kN*m能级强夯,使强夯消除黄土湿陷 性的深度达到15m。 4)2002年底至今。 强夯工程最高应用能级已经达到10000kN*m。为了 更进一步扩大强夯的应用范围,在强夯技术的基础上, 还形成了强夯臵换和柱锤冲扩等新技术
强夯法
非饱和土的夯实过程,就是土中的气相 (空气)被挤出的
过程,其夯实变形主要是由于土颗粒的相对位移引起。
( 1)
( 2)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强夯地基处理1.1.1基本规定1、强夯地基处理可根据加固原理、适用条件和施工工艺划分为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两种类型。

2、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具备下列条件:(1)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2)对于人工填土地基,应详细了解填土场地原地表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地表水分布及填土前的地表处理、排水、清淤等情况;了解填土的岩土成分、土石比及颗粒级配等;(3)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强夯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4)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它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5)搜集临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6)掌握工程场地周围的环境情况。

3、在选择强夯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相互作用,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强夯地基处理地基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强夯地基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

4、对已确定的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宜按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5、强夯地基处理可与其它地基处理方法组合形成联合地基处理方案。

6、经强夯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对本规程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2)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

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尚应验算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7、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工程,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8、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工程,当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9、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或专门机构负责工程监理,施工结束后必须按本规程规定或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

10、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11、对需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工程,经强夯地基处理后应进行地基沉降观测,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1.1.2设计1.1.2.1 一般规定1、采用强夯法处理的地基,应进行强夯试验;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的地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确定合适的强夯设计参数和施工参数。

2、强夯试验应达到以下要求:(1)确定地基有效加固深度,确定处理后地基土的强度、承载力和变形指标;(2)确定合适的夯击能、夯锤尺寸和落距等施工参数;(3)校核强夯后场地的沉降量或抬升量,为确定起夯面标高提供依据;(4)确定夯点间距、夯击次数、夯击遍数、最后两击夯沉量和间隔时间等设计参数;(5)确定强夯施工停夯标准等施工质量控制指标;(6)了解强夯施工振动、侧向挤压等对周边环境和工程的影响,确定与周边工程的安全施工最小距离。

3、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工程规模、工程类型及施工工艺等确定,强夯试验面积不应小于20m×20m。

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

应根据不同土质,待强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4、强夯的能级可按以下标准划分:(1)低能级:500kN•m~4000kN•m;(2)中等能级:4000kN•m~6000kN•m;(3)高能级:6000kN•m~8000kN•m;(4)超高能级:大于8000kN•m。

5、强夯地基处理过程中应做到动态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

1.1.2.2 强夯法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非饱和细粒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的处理,对含有良好透水性夹层的饱和细粒土地基应通过试验后采用。

2、强夯夯点布置形式可根据基础形式、地基土类型和工程特点选用,宜为正方形、矩形、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形式。

3、夯点间距宜为锤径的1.2~2.5倍,低能级时取小值,高能级及考虑能级组合时取大值。

4、强夯法施工工艺设计应根据处理要求、地基土类型、经济技术比较,可采用以下两种形式组合:(1)按点夯、复夯、满夯的工艺组合。

1)点夯可一遍完成,也可以隔行或隔行隔点分遍完成。

2)当点夯夯坑深度过大时,应增加一遍复夯,复夯能级可取主夯能级的一半,或按夯坑深度确定。

(2)按不同能级组合时,采用高能级处理深层,中等能级处理中间层,低能级处理浅层,满夯处理表层的组合。

5、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确定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设计值;(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3)不因夯坑过深发生提锤困难。

6、最后两击夯沉量平均值不宜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4000kN.m~6000kN.m时为10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kN.m时为200mm。

(放入条文说明)7、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决定,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8、满夯能级应根据点夯后地表扰动层的厚度确定,满夯可一遍或隔行分两遍完成,夯击时点与点之间宜搭接1/4锤径。

满夯的击数可根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设计要求确定,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150kPa~250kPa时,满夯击数不宜低于3击~5击。

9、满夯后的地表应加一遍机械碾压,以满足地基土的压实度要求。

10、强夯地基处理范围应大于工程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外缘的宽度宜为基础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3m。

11、强夯法应预估地面的沉降量,并在试夯时予以校正。

根据场地夯后的沉降值和夯后地面的整平设计标高确定场地起夯面标高。

夯后的地面整平标高应根据场地的使用要求、基坑开挖时的土方平衡确定,宜高于基底设计标高0.5m以上,低于室外地坪设计标高0m~0.8m。

(增加条文说明,叙述预估沉降量的方法及量)12、强夯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根据试夯后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指标按现行国家标准有关规定确定。

13、强夯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内土层的压缩模量应通过原位测试或土工试验确定。

1.1.2.3 强夯置换法1、强夯置换法适用于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状的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等地基,用于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中。

2、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层条件决定,除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硬质土层上,置换墩体深度不宜超过7m。

3、强夯置换法的单击夯击能和置换深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4、强夯置换法的夯锤直径宜为 1.0m~1.5m,锤底接地静压力可取100kPa~200kPa。

5、墩体材料可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建筑垃圾等坚硬粗颗粒材料,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全重的30%。

6、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墩体穿透软弱土层,且达到设计墩长;(2)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0倍;7、墩位布置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

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根据基础形状与宽度相应布置。

8、墩间距应根据荷载大小和原土的承载力选定,当满堂布置时可取夯锤直径的2~3倍,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取夯锤直径的1.5~2.0倍。

墩的计算直径可取夯锤直径的1.1~1.2倍。

9、当墩间净距较大时,应适当提高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

10、强夯置换处理范围应按本规程第4.2.11条的规定。

11、墩顶应铺一层厚度不小于500mm的压实垫层,垫层材料可与墩体相同,粒径不大于100mm。

12、确定饱和软土强夯置换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可只考虑墩体,不考虑墩间土的作用,其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墩载荷试验确定;对饱和粉土地基可按复合地基考虑,其承载力可通过现场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1.1.2.4 强夯半置换法1、强夯半置换法适用于处理厚度较大、饱和度较高的湿陷性黄土、红粘土和一般粘性土地基。

2、强夯半置换的单击夯击能和置换后的处理深度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3、强夯半置换宜采用普通夯锤,锤底直径 2.0~2.5m,锤底接地静压力宜为40kPa~100kPa。

4、强夯半置换墩体深度应达到饱和土层处理深度的1/2~2/3。

5、墩体材料可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和建筑垃圾等坚硬粗颗粒材料,填料中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全重的30%。

6、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同时应满足下列条件:累计夯沉量应为设计墩长的1.5~2.0倍。

7、墩位布置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

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根据基础形状与宽度相应布置。

8、墩间距应根据荷载大小和原土的承载力选定,当满堂布置时可取夯锤直径的2~2.5倍,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取夯锤直径的1.5~2.0倍。

9、当墩间净距较大时,应适当提高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

10、墩顶应铺一层厚度不小于500mm的压实垫层,垫层材料可与墩体相同,粒径不大于100mm。

1.1.2.5 人工填土地基强夯处理1、人工填土强夯地基的填料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1)级配良好的粗粒料;(2)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建筑垃圾;(3)以粉质粘土、粉土作为填料时,其最优含水量可采用重型击实试验确定;(4)潮湿多雨地区的填土地基不宜采用成份单一的粉质粘土、粉土作填料,应掺入不少于30%的粗骨料,即土石比不宜大于7:3;(5)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冻土、强膨胀岩土及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6)大块石填土材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800mm。

1)泥岩、页岩、板岩等易软化、泥化岩石可作为地下水以上部位填土地基的材料。

在气候湿润、雨量丰富的地区,适用于排水条件良好的高填土地带。

2)砂岩、泥岩等易风化岩作为填土材料,应考虑地基发生渗透变形和渗透破坏的可能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标准和措施。

2、人工填土地基原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工填土地基填筑前应先清除或处理场地填土层底面以下的耕植和软弱土层。

(2)回填场地原地基软弱土层的处理可采用抛石挤淤、强夯置换、挖除换填。

可根据现场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择优选用。

(3)当原地基需要加固时,其天然坡度在1:5~1:2.5之间的,应将天然地面开挖成倒坡台阶形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其天然坡度陡于1:2.5的,应验算地基整体稳定性。

3、块石、碎石填土地基除抛石填海和抛石挤淤地基外,碎石、块石填土地基均采用分层堆填,禁止抛填。

分层堆填的厚度可取0.8m~1.2m。

4、当填土区有地下迳流、泉水、裂隙水出露时,应在填筑体中构筑排水盲沟网,排水盲沟网应设在两个强夯地基处理分层的中间,排水盲沟网可根据填土区的高度设一层或数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