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影响下当代社会女性形象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权主义影响下当代社会女性形象的变化
摘要女性的生存状况,涉及女性的政治参与、就业、教育、家庭、健康、安
全、习俗与观念等多方面,本文主要从生理形象、教育形象、政治形象、职业形象、事迹形象五个方面来探讨女性形象的新变化。
关键词女权主义,女性形象,变化
一、女性形象的研究角度
(一)女性形象的表现
《中国妇女》杂志人物通讯专栏的文容大都涉及女性的年龄、学业程度、政治身份、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或者感人事迹,这些内容所相对应的女性形象分别是生理形象、教育形象、政治形象、职业形象、事迹形象[1]。
生理形象:在社会学的研究里,女性生理形象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会折射出当时我国社会所发生的变迁。女人不再只是为男性家族繁衍后代、作为生育的工具,女人有权利选择是否生育。中年妇女形象所占比例的变化最大。1995-2000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积极鼓励创业和招商引资,正值事业黄金年代的中年妇女在各个领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为之全力拼搏,在各行各业的战斗一线取得了突出成就。因此,中年妇女成为了《中国妇女》塑造女性角色形象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快随前进的脚步,中年妇女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形象代表。
教育形象:衡量一个社会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是这个社会总体的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也是评定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指标。当然,缩影到社会中的细胞一一人,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他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在评定一个人形象的时候,受教育水平是不可缺少的参考系数。中学和中学以下教育程度的女性随着时代的变化,成平稳下降的趋势;大专和本科教育程度的女性,呈现出快速上涨的状态;本科以上教育程度的女性形象总体在上升。可见,当代社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教育形象不断往好的方面发展,已经取代了传统和俗语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荒谬的说法,在时代不断变迁的情况下,不论谁都要提高自己的学历,为自己积累知识量,在女权主义的发展影响下,社会女性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才能和学历。进入到21世纪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时期的女性纷纷步入学堂,通过文化教育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社会也给予女性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广大女性自身的文化素质也在提高,中国社会女性整体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也越来越高。
政治形象:女性参政议政被视为提高妇女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在成为世界性的发展潮流,成为国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女性参政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妇女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全体妇女分享一个国家政治权力的基本前提和依据。女性走上政府机关领导岗位,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享有一定的决策权和管理权,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后所反映的女性形象中,由于女性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政治风云变换也体现在女性形象的变迁上。女性参政议政的权利得到了满足,于是开始追求更加富足的经济生活。但目前的对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于女性在高层领导职位中与男性的差异。
职业形象:女性职业角色是我们分析女性形象的重要方面,这对于了解女性社会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事教师职业的女性人物在四个阶段是平缓上升的,在文
艺人员、体育人员、企业家、干部和军人上,女性都占一定的比例,说明女性能够胜任社会大多数职业,颠覆了传统女人手无缚鸡之力的说法和女性只可以在家带孩子操劳家务的看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职业仍然会出现男女不公平现在,有些工作专门规定只招聘男性。
事迹形象:事迹形象是女性角色最本质的内涵,侧重于精神内涵的表现上。主要从个人成就、工作业绩、服务他人、人生经历、贤妻良母、勇于奋斗、爱心慈善、幸福生活、劳动模范上表现出来。标。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女性形象从生产劳动的形象,改变为更加主动关注女性个体。这也是我国社会角色的变迁,进入了21世纪后,以人为本的思想让社会更加关注个体。女性也不单单把精力投入到生产工作中,而是全面发展,体会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平衡工作和家庭角色。
(二)社会对两性的刻板印象
当前,两性仍然存在的刻板形象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现实,女性主义者始终在为消除此种固有划分而不懈努力。玛格丽特·米德(MMead)曾对三个原始部落中与西方大相径庭的性别角色考察后表明:世界上各个社会都有性别分工;这种分工的原因并非仅源于女性的生理功能;某种性格特质被认为是男性气质还是女性气质是因社会和文化而各异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秩序”。以此颠覆了人们在性别问题上的思维定式。“刻板的两性气质已经越来越过时,在女性普遍就业的今天,女性在性格与能力体现的女性气质不一定多于男性气质,许多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上都很出色,我们赖以生存的互联网上没有年龄、性别、健康疾病、强弱之分,只有精神与心灵,所谓两性气质已无从谈起,新的时代,一个性别气质多元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2]。”
(三)两性气质的传统观念
传统观念对两性气质划分。所有的男权制思想家、理论家都会为男性统治女性的历史、现实、制度和思想辩护:是上帝或是自然迫使女性服从男性的。他们通过赋予男性理性逻辑、掌控等品质,却赋予女性混乱的情感、被动与依赖等品质,将女性边缘化。法国女性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在著名论著《第二性》中证明:女性自由的障碍不是其生理条件,而是政治和法律等限制造成的。她鲜明指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决定这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是整个文明[3]。”
西蒙娜·德·波伏娃认为法国大革命实际上没有改变女人的命运,虽然女人拥有经营权,拥有她独立就业所必需的所有法定权利,她可以做缝纫工、洗衣工、打磨工、店主等,可以参加生产活动,她在物质上的独立性,使她有可能在行动上有很大的自由:工人阶级的女人可以出去工作,往往是在小旅馆里,可以随意处置她的身体,和男人几乎没什么两样。她是丈夫的伙伴,和他是平等的,她受压迫是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不是表现在性别方面,在经济上女人过着寄生生活。二、女权主义影响下女性形象的变化
(一)女权主义的发展
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92年玛丽的《女权辩护》,经历了三百年的发展和改变,西方女权主义构建出了属于自己的多元理论构架,对男性“第一性”的质问和对男女平等的追求使得整个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女性,女权主义运动也为“人权”的进步提供了战斗力。
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一些女权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视引起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潮的萌发。女性要想获得解放就必须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