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影响下当代社会女性形象的变化
女权主义、女性地位与女性形象析美国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公主形象嬗变
女权主义、女性地位与女性形象析美国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公主形象嬗变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探讨女权主义、女性地位与女性形象在美国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公主角色的嬗变。
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些公主角色如何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被塑造和呈现,以及这些形象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女性地位的变化。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feminism, the status of women, and the portrayal of princesses in classic Disney animated films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will delve into how these princess characters were shaped and presented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as well as how these images reflected changes in social values and women's status at that time.通过对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公主角色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女性形象在媒体中的演变过程,以及这种演变如何与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相互关联。
我们将分析这些公主角色的性格特点、行为模式以及她们在故事中的角色定位,以揭示迪士尼公司如何塑造和传达关于女性形象的不同观念。
By analyzing the princess characters in classic Disney animated films, we can observe the evolution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media and how this evolution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movements. We will analyze the personality traits, behavioral patterns, and role positioning of these princess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to reveal how Disney Company shapes and conveys different concepts about female images.本文还将探讨这些公主形象对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影响。
女权主义的重要性:理解、应用和进步
女权主义的重要性:理解、应用和进步摘要:女权主义不仅是一个政治运动,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
本文旨在探讨女权主义的理论基础、历史演变、现实应用和未来前景,以及女权主义对于实现性别平等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通过对女权主义理论的分析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本文得出结论:女权主义是一种必要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它能够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平等、打破性别歧视和压迫,同时也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女权主义、性别平等、社会进步、理论基础、历史演变、现实应用、未来前景第一章:女权主义的理论基础女权主义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含着不同的意义和内涵。
从理论上来讲,女权主义是一种反对性别歧视和压迫,追求性别平等和公正的思想和行动方式。
女权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性别是社会构建的女权主义认为,性别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构建的。
性别是社会规范和文化制度对人类身体特征的一种解释和定义。
因此,性别不是自然的或生物学的,而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的产物。
女权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要打破性别二元论,认识到性别是多元的、动态的和可塑的。
1.2 性别不平等是一种结构性问题女权主义认为,性别不平等不是个体行为或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是一种结构性问题。
性别不平等是由社会和文化制度、经济和政治结构、法律和教育制度等多种因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
女权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二就是要揭示性别不平等的结构性根源,批判性别歧视和压迫的制度和文化。
1.3 性别平等的实现需要政治行动女权主义认为,性别平等不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而是需要政治行动和社会变革。
女权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三就是要通过政治行动和社会变革来推动性别平等和公正的实现。
政治行动包括抗议、游行、请愿、投票等方式,社会变革包括法律和政策改革、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变、教育和媒体的改进等。
第二章:女权主义的历史演变女权主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女性开始要求政治和社会权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权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运动,涵盖了不同的思想流派和政治策略。
中外影视史中的女性形象演变分析
中外影视史中的女性形象演变分析在中外影视史中,女性形象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和变革。
从早期的传统观念,到现代的女性解放和平等意识的崛起,女性形象在影视作品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本篇论文将分析中外影视史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首先,回顾中外影视史早期的女性形象,大多数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被描绘为被动、顺从和依赖男性的。
这种形象常常受到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被认为是家庭责任和母性的化身。
例如,在中国电影的早期阶段,女性形象通常被描绘成传统的贤妻良母,她们的角色主要是支持男性角色、照顾家庭和孩子。
在西方电影中,女性形象常常是男性的陪衬,她们的性格和能力往往被弱化,被设定为男性主角的爱人或情感线索。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女性的认识和期望也开始发生改变。
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以及女权主义思潮的影响,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中外影视中,女性形象逐渐从被动转变为积极、独立和自主的形象。
例如,在中国电影《小芳》中,女主角小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成功地摆脱了贫困和压迫,展现出了女性的坚强和勇敢。
同样地,在西方电影中,像《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英国病人》中的米福斯、《铁娘子》中的撒切尔夫人等角色都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和能力,在男性主导的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女性形象的演变还受到了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中国,女性地位的提升和妇女运动的兴起直接影响了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呈现。
例如,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常常被描绘为革命英雄,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牺牲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种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主流思想。
而在西方,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和性别平等的追求也对女性形象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化和人们对于女性角色的期望。
女性形象逐渐从传统的家庭角色转变为职业女性、领导者和独立自主的个体。
这种演变反映了社会对女性地位的重新评估和赋予女性更多权力和机会的愿望。
女权主义思想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
女权主义思想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女权主义思想: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女权主义思想,亦称妇女主义或女性主义,是一种旨在争取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的社会运动。
它涵盖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旨在消除性别不平等、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
女权主义者坚信,每个人,不论性别如何,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本文将探讨女权主义思想的发展、原则以及对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的促进作用。
一、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女权主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西方社会。
当时,女性受到严重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压制。
女权主义者团结起来,争取妇女的投票权、受教育权和工作机会。
这些早期的女权主义者为后来的思想家和活动家打下了基础,女权主义思想逐渐发展并蔓延至全球。
二、女权主义的核心原则女权主义的核心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性别平等:女权主义者坚信,男性和女性应当在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各个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他们主张消除性别歧视和压迫,促进性别平等。
2. 自主权和自由:女权主义者主张妇女和女性能够行使自主权,做出独立的决策,并追求自己的个人和职业发展。
他们认为女性应当摆脱传统角色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独立。
3. 妇女权益:女权主义者致力于推动改善妇女的生活条件和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妇女的健康、教育、就业和政治参与等方面。
他们主张消除对妇女的暴力和歧视,并确保妇女能够享有平等的权益和待遇。
三、女权主义的影响与作用女权主义思想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性别角色和刻板印象,鼓励人们超越性别划分,消除性别歧视。
女权主义的影响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与工作:女权主义运动使得女性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和追求职业发展。
现如今,女性在教育和职业领域中的参与度大幅提高,逐渐缩小了性别差距。
2. 政治与领导力:女权主义者的倡导使得女性在政治和决策层面上得到更多的代表和发言权。
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政治领导人、国家元首和企业高管,推动了性别平等的进步。
3. 文化与媒体:女权主义促使人们关注妇女形象在文化和媒体中的呈现。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与当代女权主义的视角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与当代女权主义的视角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中独特的瑰宝,其中的女性形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形象丰富多样,既有受压迫的妇女,也有独立自主的女性。
在当代女权主义的视角下,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这些女性形象,并探讨她们与现代女权主义的关系。
一、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1. 受压迫的妇女形象在古代中国社会,封建等级制度严重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和权益。
这种社会结构下,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物,被剥夺了受教育、自由选择配偶和发表意见的权利。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妹妹林黛玉就是一个鲜明的受压迫角色。
她天生聪明才智,但由于生为女性,被局限在封建礼教中。
她被视为贾府中的无用之人,无法获得自主权力。
2. 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尽管受到社会限制,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有一些独立自主、勇敢坚强的女性形象。
她们拥有独特的个性和思想,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例如,古代诗词中的李清照是个多才多艺的女性,她的词作影响了后世。
尽管她在家庭和婚姻中遭受了很多不幸,但她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由的追求。
二、当代女权主义的视角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当代女权主义以平等、自由、尊重和女性权益为核心价值观。
在这个视角下,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1. 解构受压迫妇女形象当代女权主义关注女性的解放和权益,因此可以通过解构受压迫妇女形象来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可以挖掘这些形象背后的力量和智慧,看到她们尽管受到压迫,但依然保持尊严和坚韧。
2. 赞美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尽管中国古代社会妇女地位低下,但一些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给现代女性树立了榜样。
我们可以赞美她们的勇敢和坚持,认识到女性在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力量。
三、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对当代女权主义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对当代女权主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女性的悲剧经历激发了当代女权主义者的斗志,让她们更加坚定地追求平等和尊重。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也启发了女权主义者重新审视和重新定义女性的角色和地位。
论葛水平小说中的女性书写
论葛水平小说中的女性书写论葛水平小说中的女性书写葛水平是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他的小说风格独特,刻画形象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他笔下的女性形象鲜活生动,展现了女性的多样性和内在世界。
本文将以葛水平小说中女性书写为主题,探讨葛水平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和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一、葛水平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1.多样的角色定位2.各具特色的个性形象3.细致入微的外貌描写二、女性命运的书写——“命运池畔”的女性形象1.命运的无情和残酷2.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3.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三、妇女问题的书写——《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中的女性1.传统观念下的女性困境2.当代女性的选择与挣扎3.现实主义的女性解读四、女性情感的书写——《庐山谣》中的女性1.女性的爱情观与婚姻观2.女性情感的丰富与多样3.女性情感描写中的意象和意义五、女性力量的书写——《醒来》中的女性1.女性的生命力和韧性2.女性的自信和自强3.女权主义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六、母亲形象的书写——《红菱艳》中的母亲形象1.母爱的强大和无私2.母亲形象的多层次描写3.母亲形象的符号意义七、女性友谊的书写——《闺中小事》中的女性1.女性友谊的珍贵和可贵2.女性友谊的深厚和真挚3.女性友谊的跨越和解放八、女性身体的书写——《女儿红》中的女性身体1.女性身体的欲望与情感2.女性身体的自我意识与解放3.女性身体在文学中的再现方式九、女性形象书写的意义和价值1.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女性形象书写的时代意义3.女性形象书写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结论:在葛水平小说中,女性形象得到了充分的刻画,展现了女性的多样性和内在的世界。
通过对女性命运、妇女问题、女性情感、女性力量、母亲形象、女性友谊、女性身体等方面的书写,凸显了女性形象书写的多样性和深度。
在当代社会中,通过文学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女性自我解放的觉醒,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葛水平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这个提纲聚焦于葛水平小说中女性形象的重要特点,包括多样的角色定位、各具特色的个性形象以及细致入微的外貌描写,这些特征是葛水平对女性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法,也为后续探讨奠定了基础。
女性主义视阈下大江健三郎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变化
以
的形
下,后
这
屈的
K, K
的
。
小说中的 女小 是一位
的女性。
的
重夫认为 K
生
问题的 之
所以产生,是因为K 己为
权的存在。而小
重夫
这 权的,
己
K的强权3 权想的不
O
然小
3
之口
的权3权想表达
,也仅仅是 ,她没反
这 想。仅此,小 是
持 权、特权想的男性的
。这部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步性
在于:小 然没 底的
的权3权思想
女*主义视.下大江健三郎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变化
O! " #文%
内容摘要%在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中广女性”占重要的地位5特别是他:期的许多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深刻反
映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的生存状态5大江健三郎在Q期先后发表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人生的亲戚》、《静静的生
活》、《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早逝kZ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由“对男权社会妥协的地母形象”到“批判意识觉
夜里冻死了年轻的
的
故事8此外,大江健三郎 的安
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的故
事情节与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也
有几分相像,小说《洛丽塔》讲 了
因初恋人幸世迷恋青春
少女的中年大叔亨伯特,对美丽的
继女洛丽塔一见钟的故事8
在大江健三郎的这部小说中/
也有 位与
与洛
丽塔”一样美丽却命运悲惨的女主
人公——樱8当樱沉浸在 中 时,在生活中一直鼓励她、帮她
女性形象
1-
的 形象
《人生的
是大 三郎
以女性为主 作的作品。女
主
C
下
。
这
浅析激进女权主义对社会的影响
着 自己自足 的生活 。那 么在 这种极 端思想 的指 引下 ,它对社会 具有 怎样 的影响呢?
关键词 :激进 女权 主义 ;社会 影响 ;平等权 力
一
说起激进 女权主义 ,许多人会将 之等 同于我们常说 的
宗教 作为人 类历 史 中的一 个唯 心产物 , 曾很长 时间制 约着 人们 的思 想活动 。它 在激 进的 女权主 义者 眼 中,更是
女性 主义,“ 女性至上 ”观 点或者是历史 中的妇 女解放运动 。
其实不然 ,激 进女权主义实 际上 是泛指女性主义者 为求得女 被 认作 是造 成 女性弱 势地 位的根 源 。因此 ,激进 的女 权主 性平等 的权 力 ,而动用各种 影响力,通过各种途径 力求男女 义者历 来对 宗教 中 的条条框 框表 示不 屑 ,并通过 行动 对宗 平等 的 一种 社会极 端思 潮 。而 作为 女权 主义 的一个 极端 分 教产生 了一 定影响 。 支与 意 识形 态,激 进女权 主义 至死 不渝 地捍 卫着 女性 的每 ( 一) 对神权论 的有 力冲击 权 利 ,争取任 何对 女性 有利 的权 力和 地位 。那么 在这 种 宗 教作 为一种 唯 心主义 的产 物 ,在 人类 历史 上 已经存 极端思想 的指引下 ,它对社 会具有怎样 的影 响呢? 在 了近 千年 之久 。作 为人类 早先 原始 社会对 于未 知力量 的 激进女权主义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种敬 畏 ,宗 教在 一 定程 度 上 既扮 演 了早 期科 学 的角 色 , 随着 时 间的推 移和 社会 的发展 ,女 权主义 在 帮助女 性 又 通过 构建虚 拟 的神灵 形 象来树 立部 落领袖 和 既得利益 集 参政 议政 方面所 发挥 的作 用毋 庸置 疑 。其 初衷 就是 改变 女 团 ( 如祭 祀者 ,贵族 等 ) 的权威 。也就 是说 , 以宗 教为 根 性在 社会 生活 中 的劣势地 位 以及 因性别所 遭 受的歧 视 ,构 基 ,通 过君权 神授 的理 论原 则 ,确 立 了古代 社会 基本 的统 建 出一个 男女平 等 的社会 。而 激进 女权 主义者 则认 为 ,要 治 结构 ,并利 用神 权论 奠定 了宗 教在 古代社 会至 高无 上的 实现这 种美 好愿 景就 要争 取政 治上 的话语 权 。只有 政治 上 地位 。 占据主 动 了,女性 的生 活和地 位才 能得 以保证 。 然 而 ,随 着 时 间 的 推移 和 社 会 的发 展 ,特 别 是 在 欧 这 些激 进 的女权 主义 者认 为 ,造 成社 会 中性别 不平 等 洲 的文 艺复兴 时期 , 以人文主 义为 特色 的思 想解放 运动 逐
女权主义、女性地位与女性形象——析美国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公主形象嬗变
女权主义、女性地位与女性形象——析美国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公主形象嬗变导语:美国迪士尼一直都是创造经典动画片的巨头,而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角色之一就是公主形象。
然而,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人们开始对迪士尼公主形象进行重新评估。
本文将通过对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公主形象嬗变的分析,探讨女权主义对女性地位和形象的影响。
第一部分: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的传统公主形象迪士尼的公主形象一直以来都被视作温柔、美丽、顺从、依赖男性保护的典型形象。
例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的白雪公主、《睡美人》中的奥罗拉等,她们通常会遭受害于外部力量,被动等待王子前来拯救。
第二部分:女权主义浪潮的影响女权主义的兴起使得当代女性开始对传统的公主形象提出质疑。
她们主张女性不应该被定义为弱势群体,应该追求自由、独立、坚强的人生。
女权主义浪潮的出现使得迪士尼不得不反思其公主形象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
第三部分:迪士尼公主形象的现代变革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女权主义思潮,迪士尼在近几十年中开始对公主形象进行改革。
例如,《花木兰》中的花木兰展现了女性展现自己力量和勇气的形象,她追求自己的梦想,独自战胜了敌人;《勇敢传说》中的梅丽达则是一位勇敢、坚决的公主,她敢于进行反抗,不接受婚姻的安排。
第四部分:女性地位的变迁与女性形象的包容通过对迪士尼公主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公主形象已经从传统的依赖男性保护的形象转变为追求自由、独立和坚强的形象。
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女权主义对女性地位的提升,也体现了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包容与多元。
结语:通过对美国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中公主形象的嬗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女权主义对女性地位和形象的影响。
随着女权主义浪潮的发展,迪士尼不得不调整其公主形象,让公主们变得更加独立、勇敢和自由。
这种变革不仅符合当代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要求,也展现了对女性形象的包容和多元的态度。
然而,我们还需要继续关注公主形象在迪士尼动画中的演变,以及女性地位和形象在社会发展中的变化。
女权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
女权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和在中国社会的逐渐普及,女性在许多领域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包括电影行业。
本文将探讨女权主义对中国女性电影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自20世纪初以来,女权主义在中国逐渐受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其他领域的地位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电影行业也不例外,中国女性电影在国内外电影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出色。
以导演张艾嘉为例,她的电影作品女性题材,深入挖掘女性内心世界,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女权主义对中国女性电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女权主义为女性电影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在过去,女性电影人往往受到性别歧视,很难在电影界获得同等的机会。
然而,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电影人开始获得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女权主义也促进了女性电影题材的多样性。
从古代宫廷剧到现代家庭剧,中国女性电影涵盖了各种题材,呈现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女权主义还提升了女性观众的观影需求和审美水平。
女性观众不再仅仅满足于观看男性电影人的作品,而是开始积极支持和女性电影作品。
本文通过对女权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的探讨,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女权主义为女性电影人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平台,促进了女性电影题材的多样性和提升女性观众的观影需求和审美水平。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女权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之间的这种关系将越来越紧密,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当代中国电影中,女性与女性的电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
本文将通过阐述女性电影的发展历程、分析当代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以及探究女性电影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来揭示女性在当代中国电影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女性电影是指以女性为主题或以女性视角为出发点的电影作品。
从早期的《春蚕》到现在的《我不是药神》等,这些优秀的女性电影不仅丰富了中国的电影文化,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
自《春蚕》上映以来,中国的电影开始将女性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等融入到作品中。
女性主义视野下女性人物形象特点的演变——以《末路狂花》与《卡萨布兰卡》为例
《末路狂花》是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苏珊·萨兰登、吉娜·戴维斯主演的公路冒险片,于1991年5月24日在美国上映,讲述了生活不如意的家庭主妇塞尔玛和同样孤独的女友路易斯去郊外旅行散心,却因意外杀人而逃亡的故事。
作为一部体制内出品却有着体制外的叛逆精神的影片,《末路狂花》以真诚的女性姿态,一改好莱坞影片中常见的菲勒斯中心主义,使得真正的、独立的女性意识在影片中不再缄默,而是作为一种主导元素,在影片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来。
本文旨在借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将影片《末路狂花》与传统好莱坞影片《卡萨布兰卡》进行对比分析,以叙事、人物形象、符号的颠覆为切入点来进行一番别样的阐释。
一、影片叙事:线性模式与女性叙事传统的好莱坞类型片基本上是戏剧式电影,在叙事方面,要求“具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具有鲜明的线性结构方式……强调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推进情节。
”在这方面,《末路狂花》与传统影片并无差异。
(一)解构传统线性模式,女性成为叙事核心在影片开端,用了简短的篇幅和极具代表性的事件,将两位女主人公的生活背景作了介绍,塞尔玛在日常的夫妻生活中始终处于被压迫的一方,路易斯则是一名繁忙餐馆的侍女;在故事发展过程中,二人想逃离枯燥无奈的生活,便携带着一把左轮手枪开始了一段旅行,在酒吧外的停车场,塞尔玛却惨遭一个男人的施暴,路易斯拿出手枪射杀了他,二人从此开始了逃亡生涯;之后一名劫犯将二人身上仅存的钱偷走后,塞尔玛打劫了超市,并将追捕她们的警察锁进车的后备箱,还用手枪引爆了油车,彻底走上了一个无法回头的“末路”;在影片的结尾,面对重重包围的警察,二人均不想被逮捕,便驾车冲出悬崖,影片就此结束。
经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末路狂花》在叙事表层方面仍属于传统戏剧式的范畴。
但是,在叙事深层方面,却是以女性为中心,解构了好莱坞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
在传统类型片中,故事的讲述与情节的推动均是以男性的行为为主导,女性总是作为一种诱惑并带来麻烦,或其本身就是一种麻烦。
中国古代女性在文学中的形象变迁
中国古代女性在文学中的形象变迁引言中国古代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呈现了明显的变迁。
通过对于不同时期、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古代女性形象从传统的贤淑温顺到逐渐展现出坚韧、智慧和独立等特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这一变迁:首先是先秦时期至隋唐之间,其次是宋元明清时期,最后是现代及当代。
1. 先秦时期至隋唐之间1.1 儒家思想与女性形象在先秦时期至隋唐之间,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儒家教育和伦理观念的影响,古代女性被强调要以贞静为美德,并注重依附男性。
这种思想下,女性被限制在传统的角色中,例如贤妻良母、谦恭有礼。
1.2 女诗人与自我表达然而,在这个时期也涌现出一些杰出的女诗人,她们通过自身的作品反映了对传统女性形象的有意抗衡。
例如,陶渊明的妻子阴丽华以及南朝刘义庆的荷花夫人。
她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女性独立思考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2. 宋元明清时期2.1 男扮女装与双性角色在宋元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男扮女装的故事,如《西游记》中的白骨精、《红楼梦》中卓文君等。
这些形象投射出了古代女性渴望平等、追求个性与自由的愿望。
2.2 女性智者与手足情深同时,在这个时期也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女性智者,例如理学家王守仁之母、曹雪芹笔下贾母等。
她们以聪明睿智、善于处理内外事务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3. 现代及当代3.1 新儒家思潮与女权主义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观念变革,一些学者提出了新儒家思潮,重新解读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束缚。
同时,女权主义在中国也逐渐兴起,并推动了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认识与改变。
3.2 反叛与独立现代及当代文学中,女性形象呈现出更多元化的特征。
不再局限于传统角色定位,越来越多的作品展示了女性在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中的反叛和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
结论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变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历史进程和社会观念不断演变,古代女性形象从贤淑温顺到坚韧、智慧和独立等特质逐渐显现。
青年视角下的女权主义
青年视角下的女权主义近年来,女权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还是在公共讨论场合中,年轻一代的女性越来越关注并积极参与到女权主义的运动中。
那么,从青年视角出发,我们如何理解和探讨女权主义的意义和价值呢?女权主义是一种倡导性别平等的社会运动,旨在消除针对女性的不平等和歧视问题。
它追求的目标是实现男女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而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对女权主义的理解和诉求可能会与上一代有所不同,我们更加关注性别平等对我们及我们的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青年视角下的女权主义强调的是平等的个人自由和权利。
我们认为每个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教育、职业选择、政治参与等方面。
女权主义要求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根植于社会中的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定位,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其次,青年视角下的女权主义注重打破性别偏见和性别二元对立。
我们认为性别不应该成为评价和区分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每个人应该被平等对待不论其性别。
我们拒绝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鼓励性别表达的多样性和自由。
我们认为男性和女性应该都能为自己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并且不受限制或歧视。
同时,青年视角下的女权主义也聚焦于重塑审美观念和僵化的社会结构。
我们认为,外貌和身材不应该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的标准。
我们反对仅仅以外貌来评判女性,并试图改变灌输给我们的虚假审美标准。
我们鼓励个人追求自身的兴趣和价值,而不是被迫拘泥于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外在形象。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青年视角下的女权主义强调青年女性的参与和声音的重要性。
我们相信,只有当我们充分参与到制定政策和决策的过程中,我们的诉求才能真正被听到和重视。
我们鼓励争取更多的女性获得领导职位,进入政界和商界,为我们的声音争取更大的影响力。
我们也支持在教育和家庭中强调女性权益的教育,培养下一代的性别平等观念。
在打造性别平等的社会中,男性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
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摘要:女权主义起源于西方,但在其在中国,这个不同于西方的典型东方国家中,女权主义的发展又有了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本文从女权主义在中国的视角着手,研其在中国发展的特点以及中西女权主义的差别等相关内容。
结合有关女权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所引起的事件,谈谈女权主义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女权主义中国差异影响一、女权主义的概念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权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权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
女权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二、女权主义的起源女权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译文理解成一个主要以女性社会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
1919年五四运动的时候,传到中国,译为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用语,两者本质没有区别。
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社会运动。
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比如苏丹的性器割除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应,以及中国的女性参政、女性劳动报酬偏低等问题。
三、女权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1、中国女性主义的起源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早在20世纪初就已传播到了中国。
1902年,斯宾塞的《女权篇》被介绍到中国,这是中国近代翻译的第一本女性主义著作。
1903年,约翰·弥勒的《女人压制论》和第二国际的《女权宣言书》也被译介进来,还有柳亚子所作的《黎里不缠足会缘起》。
孙雄在《论女学宜注重教育》一文中,描述了女学东来的盛状。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当时中国流传之广、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社会化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形成与变化
社会化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形成与变化性别角色是社会习俗和文化所赋予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和角色类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性别角色也在不断演变和改变。
本文将探讨社会化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形成与变化。
一、性别角色的形成性别角色的形成始于个体出生后的早期社会化过程。
在婴幼儿阶段,家庭和社会开始对男孩和女孩进行不同的社会化,从而导致性别角色的形成。
家庭对婴幼儿的性别角色定位和期望往往通过教养方式、玩具选择、语言表达等来体现。
例如,男孩被鼓励勇敢、强壮,女孩则被赋予细腻、柔弱的形象。
这种定型化的教育方式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了特定的性别角色观念,并从而形成了性别角色认知与行为。
二、性别角色的变化尽管性别角色在个体早期社会化中形成,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思想观念的改变,性别角色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首先,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为性别角色的变化带来了重大影响。
妇女争取平等权利和地位的倡导,使得社会开始重视女性的能力和贡献。
越来越多的女性融入职场,承担起与男性平等的社会责任。
随之而来的是传统家庭模式的改变,男性开始参与家务劳动,女性也获得了更多追求自身事业的机会。
其次,媒体对性别角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电视、电影、广告等媒体渠道广泛传播和强化了性别角色的形象和刻板印象。
然而,随着社会的反思和女权主义的逐渐发展,媒体对性别角色的描绘也在改变。
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塑造了具有独立、勇敢、聪明的女性形象,强调性别平等和多样性,为性别角色的变化做出了贡献。
最后,教育体系也对性别角色的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较之过去,现代学校对男女学生的平等教育逐渐得到重视。
男女学生在教育环境中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性别歧视问题得到了缓解。
同时,学校也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教育,鼓励学生摒弃性别刻板印象,培养男女学生具备平等的尊重和合作精神。
三、性别角色变化中的挑战与问题尽管性别角色在社会化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的变化,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性别角色的塑造仍然存在刻板成见。
美国激进女权主义的影响
美国激进女权主义的影响【摘要】激进女权主义理论提出了一种对待男性、对待平等的更为合理的理解。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一代的妇女从新的视角复兴了现在被称为“妇女解放”的运动,这次复兴被称为激进女权主义运动,这次运动在美国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壮大。
美国激进女权主义运动是美国女性为寻求自身解放所作的不懈努力的表现,对美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也可以看作是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关键词】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及其主要理论激进女权主义对美国妇女的影响激进女权主义的启示【正文】一、女权主义:“女权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泛指女性有关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力的主张,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
经日本中介传到中国,定名为“女权主义”,显示出着眼于男女社会权力平等的时代特征。
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用“女性主义”代替“女权主义”提法,含有侧重争取男女之间文化与精神平等的考虑在内,同时也减弱了“激进女权”的西方色彩,另外一些学者则继续使用“女权主义”的概念。
美国开始使用女权主义这一词汇是在20世纪20年代,而且只有那些在政府中任职或在大学中教书的职业妇女们才会使用这个词汇。
今天,女权主义已经被定义为多阶级的、多种族的,并开始在各国追溯这样的多元女权主义的历史根源。
性别的歧视与压迫,成为女性觉醒、女权主义运动的现实动力。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衡量。
”在17、18世纪的欧洲,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以个人主义、自由平等为核心的启蒙思想与理性潮流的崛起,女权主义运动在欧美各国蓬勃兴起,以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约翰·斯图亚特·米勒等为代表的女权运动活动家及理论家针对资本主义工业剥夺女性参与社会生产、跻身公共空间的权利,只向她们开放私人领域的现实,尖锐地提出了女性参政权、受教育权及就业权等基本人权问题,激起了普遍的社会反响。
女性主义视角下中国当代女性银幕形象分析——以《人·鬼·情》和《嘉年华》为例
女性主义视角下中国当代女性银幕形象分析——以《人·鬼·情》和《嘉年华》为例电影《嘉年华》海报摘要:本文以女性主义视角对当代中国女性银幕形象的创作类型进行分析和阐述,并重点以电影《人·鬼·情》和《嘉年华》中的女性形象为例阐释具有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分析为何这两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使得它们成为当代女性电影的优秀之作,并且对这两部影片的现实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女性主义 女性银幕形象 《人·鬼·情》《嘉年华》文/武辰囿我国电影创作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众多极具魅力和感染力的女性形象打动着无数的电影观众。
但是以女性主义理论为评判视角来看,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银幕形象大多是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是缺少女性意识的形象。
(一)女性成为他者1949年对于中国来讲,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对于女性群体来说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保障妇女权益的法案出台,使得女性地位得以提升,“妇女顶起半边天”的说法也使得更多的女性参与到劳动与生产建设中,但这样所带来的另一方面影响,则是女性性别特征的消失。
“体现在文化中却意味着对男性/女性之间的对立与差异的取消。
当女性不再辗转、缄默于男权文化的女性规范的时候,男性规范(不再是男性对女性,而是男性的规范)成了唯一的绝对的规范。
于是,这一空前的妇女解放运动,在完成了对女性精神性别的解放和肉体奴役消除的同一、中国当代女性银幕形象塑造的主要类型时,文化中的‘女性’变为了一种子虚乌有。
女性在挣脱了历史枷锁的同时,女性、女性的话语与女性自我陈述与探究,由于主流文化中性别差异的消失,而成为非必要的与不可能的。
” [1]所以,以王苹和广春兰为代表的女性导演创作的女性形象,构成了第一类女性形象即女战士形象,以《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为代表,她们是淹没于主流意识形态之下的,淹没于男性规范下并与之同化。
片中二妹子以及何兰芳是非性别化的女性即准男性的女性,她们对于革命事业的奋斗以及对于革命理想的维护让观众感动的同时,带来的是女性这一群体在银幕上的消失。
国际社会视域中的女权主义研究
国际社会视域中的女权主义研究在国际社会中,女权主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自那时以来,女权主义运动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性的社会运动。
女权主义的目标是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平等,进而实现社会公正。
女权主义追求的不仅仅是女性的平等权益,更是对于人类社会的理想构建。
在国际社会中,女权主义有着广泛的体现和影响。
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民间团体都积极参与女权主义运动,推动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权益的保障。
例如,联合国通过了多个旨在促进性别平等的决议和行动计划,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以保障女性权益。
女权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对于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女权主义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困境。
在一些传统社会中,女性地位相对较低,女权主义运动面临着诸多阻碍。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虽然女性地位有所提升,但性别歧视现象仍然存在。
因此,女权主义研究需要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实际情况,以期寻求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女权主义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和文本解读等。
社会调查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女性在各领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数据分析可以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出性别歧视现象的实际情况和产生原因。
文本解读则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政策和法律中涉及性别问题的语言和表述。
女权主义研究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政策制定、教育培训、企业发展等。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女权主义研究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研究者需要不断深入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拓展女权主义研究的领域和深度。
女权主义研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尽管女性在教育和工作方面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总体上仍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这需要研究者继续深入调查,揭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女权主义发展不平衡,需要研究者并解决全球范围内的不平等问题。
女权主义研究需要更多的跨学科合作,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方法和视角引入研究之中,以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唤醒与节制——女权主义对中国电影中女性角色地位的影响
成的。 m ” 她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探究女性处境的根源 , 认为女性自由
的障 碍并 非 是生 理原 因 , 是政 治 , 济 , 和 社会 性别 造 成 的 。 而 经 法律
女性对 第 二性 的从 属性 别 逐渐 有所 认 识 ,同时 在启 蒙 思想 的 影响
下。 开始 有了 反抗 。在 对社 会 关系 进行 批判 之 外 , 多女 性 主义 的 许
表现 为如何 ?我 们 又该如何 看 待这 些表现 ?有学 者认 为 , 即使 进入
现 代社 会 , 女性 多年 的劣根 性依 然 存在 , 再 多 的抗争 也 显 依附 女性
得 有 些逞强 。女 性 究竟还 有没 有劣 根性 , 争 是否真 的 是逞强 ?笔 抗
者将 从《 阮玲 玉 》 《 拉拉 升 职记 》 两部 电影 来具 体 进 行分 析 。 和 杜 这 通过 电影 反应 女权 主 义 。看女权 主 义 是如何 影 响女 性角 色 的变 化
的。
1 女权 主义与中国女权 主义 、
女 权 主 义 ( 性 主 义 女 权 运动 ) 指 一 个 主要 以女 性 经 验 为 女 是
来源 与动机 的社 会理 论与政 治运 动 。 西蒙娜 巧 波伏 娃在 《 恚} 第二性 》
中 , 出 惊天 动地 的一 声:女人 并 不是 生 就 的 , 喊 “ 而宁 可说 是逐 渐 形
坚 持 的诸种女 性现 实 交织 。日 整部 电 影 . 她试 图抗 争却 屡 次失 败 。 究
被 广 泛运 用 于人 类 学 , 会学 , 史 学 , 化 学等 等 学 科 的女 性领 社 历 文 域 中 。 代 中国在 经历 了 ‘ 代 ’ 权主 义 的发展 以后 . 的社会 现 三 女 女性 地 位 有了 一 些提 高 。那么 , 和 以前 比较 , 主 义在 电 影里 的 现在 女权
论电影女性形象塑造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论电影女性形象塑造与时代背景的关系【摘要】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本文探讨了电影女性形象在不同时代的塑造、时代背景对女性形象的影响、女性形象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女性形象对观众的影响以及女性形象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通过分析女性形象与时代背景的互动关系,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观念和价值观,也对观众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传播的不断演变,女性形象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拓展,为电影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
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深入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女性形象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影、女性形象、时代背景、社会进步、观众、文化传播、互动关系、发展趋势、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从早期的无声电影时代开始,女性形象就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优雅的淑女、受虐的妻子、勇敢的女侠等等,每个时代都塑造出属于自己的女性形象。
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观众口味的改变,女性形象也在不断地演化和调整,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
研究电影女性形象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通过对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对于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认知和认可,为当代女性的独立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电影女性形象塑造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女性在电影中的形象如何被塑造,又如何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通过对不同时代的电影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女性形象在电影中的演变和变化。
深入探讨时代背景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影响,可以揭示出不同社会背景下对女性形象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这对于了解当代女性地位的变化、社会观念的演变以及文化传播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电影女性形象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拓宽我们对女性形象的认识,也有助于揭示影视作品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力,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性别平等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权主义影响下当代社会女性形象的变化摘要女性的生存状况,涉及女性的政治参与、就业、教育、家庭、健康、安全、习俗与观念等多方面,本文主要从生理形象、教育形象、政治形象、职业形象、事迹形象五个方面来探讨女性形象的新变化。
关键词女权主义,女性形象,变化一、女性形象的研究角度(一)女性形象的表现《中国妇女》杂志人物通讯专栏的文容大都涉及女性的年龄、学业程度、政治身份、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或者感人事迹,这些内容所相对应的女性形象分别是生理形象、教育形象、政治形象、职业形象、事迹形象[1]。
生理形象:在社会学的研究里,女性生理形象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会折射出当时我国社会所发生的变迁。
女人不再只是为男性家族繁衍后代、作为生育的工具,女人有权利选择是否生育。
中年妇女形象所占比例的变化最大。
1995-2000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积极鼓励创业和招商引资,正值事业黄金年代的中年妇女在各个领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为之全力拼搏,在各行各业的战斗一线取得了突出成就。
因此,中年妇女成为了《中国妇女》塑造女性角色形象的主要来源。
随着经济快随前进的脚步,中年妇女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形象代表。
教育形象:衡量一个社会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是这个社会总体的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也是评定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指标。
当然,缩影到社会中的细胞一一人,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他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在评定一个人形象的时候,受教育水平是不可缺少的参考系数。
中学和中学以下教育程度的女性随着时代的变化,成平稳下降的趋势;大专和本科教育程度的女性,呈现出快速上涨的状态;本科以上教育程度的女性形象总体在上升。
可见,当代社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教育形象不断往好的方面发展,已经取代了传统和俗语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荒谬的说法,在时代不断变迁的情况下,不论谁都要提高自己的学历,为自己积累知识量,在女权主义的发展影响下,社会女性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才能和学历。
进入到21世纪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时期的女性纷纷步入学堂,通过文化教育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社会也给予女性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广大女性自身的文化素质也在提高,中国社会女性整体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也越来越高。
政治形象:女性参政议政被视为提高妇女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在成为世界性的发展潮流,成为国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女性参政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妇女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全体妇女分享一个国家政治权力的基本前提和依据。
女性走上政府机关领导岗位,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享有一定的决策权和管理权,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在20世纪90年代后所反映的女性形象中,由于女性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政治风云变换也体现在女性形象的变迁上。
女性参政议政的权利得到了满足,于是开始追求更加富足的经济生活。
但目前的对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于女性在高层领导职位中与男性的差异。
职业形象:女性职业角色是我们分析女性形象的重要方面,这对于了解女性社会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事教师职业的女性人物在四个阶段是平缓上升的,在文艺人员、体育人员、企业家、干部和军人上,女性都占一定的比例,说明女性能够胜任社会大多数职业,颠覆了传统女人手无缚鸡之力的说法和女性只可以在家带孩子操劳家务的看法。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职业仍然会出现男女不公平现在,有些工作专门规定只招聘男性。
事迹形象:事迹形象是女性角色最本质的内涵,侧重于精神内涵的表现上。
主要从个人成就、工作业绩、服务他人、人生经历、贤妻良母、勇于奋斗、爱心慈善、幸福生活、劳动模范上表现出来。
标。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女性形象从生产劳动的形象,改变为更加主动关注女性个体。
这也是我国社会角色的变迁,进入了21世纪后,以人为本的思想让社会更加关注个体。
女性也不单单把精力投入到生产工作中,而是全面发展,体会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平衡工作和家庭角色。
(二)社会对两性的刻板印象当前,两性仍然存在的刻板形象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现实,女性主义者始终在为消除此种固有划分而不懈努力。
玛格丽特·米德(MMead)曾对三个原始部落中与西方大相径庭的性别角色考察后表明:世界上各个社会都有性别分工;这种分工的原因并非仅源于女性的生理功能;某种性格特质被认为是男性气质还是女性气质是因社会和文化而各异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秩序”。
以此颠覆了人们在性别问题上的思维定式。
“刻板的两性气质已经越来越过时,在女性普遍就业的今天,女性在性格与能力体现的女性气质不一定多于男性气质,许多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上都很出色,我们赖以生存的互联网上没有年龄、性别、健康疾病、强弱之分,只有精神与心灵,所谓两性气质已无从谈起,新的时代,一个性别气质多元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2]。
”(三)两性气质的传统观念传统观念对两性气质划分。
所有的男权制思想家、理论家都会为男性统治女性的历史、现实、制度和思想辩护:是上帝或是自然迫使女性服从男性的。
他们通过赋予男性理性逻辑、掌控等品质,却赋予女性混乱的情感、被动与依赖等品质,将女性边缘化。
法国女性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在著名论著《第二性》中证明:女性自由的障碍不是其生理条件,而是政治和法律等限制造成的。
她鲜明指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决定这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是整个文明[3]。
”西蒙娜·德·波伏娃认为法国大革命实际上没有改变女人的命运,虽然女人拥有经营权,拥有她独立就业所必需的所有法定权利,她可以做缝纫工、洗衣工、打磨工、店主等,可以参加生产活动,她在物质上的独立性,使她有可能在行动上有很大的自由:工人阶级的女人可以出去工作,往往是在小旅馆里,可以随意处置她的身体,和男人几乎没什么两样。
她是丈夫的伙伴,和他是平等的,她受压迫是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不是表现在性别方面,在经济上女人过着寄生生活。
二、女权主义影响下女性形象的变化(一)女权主义的发展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92年玛丽的《女权辩护》,经历了三百年的发展和改变,西方女权主义构建出了属于自己的多元理论构架,对男性“第一性”的质问和对男女平等的追求使得整个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女性,女权主义运动也为“人权”的进步提供了战斗力。
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一些女权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视引起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潮的萌发。
女性要想获得解放就必须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使女性在经济上获得独立。
这些观点,主要被当时正在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俄罗斯苏维埃和中国共产党作为宣传工具,并投入实际应用,这对我国的妇女生活和性别制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4]。
解放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开始显现出其弊端之处,强调战斗和解放的理论已经不再适合解放后中国的国情。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强调,社会主义尽管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是性别歧视还可能存在,因此除了改变经济基础之外,还必须借助于特有的文化活动来发展女性主义意识。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妇女解放己经完成最重要的几个步骤。
女性的身体已经从男权的压制中完全解放出来,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女性在现实社会中仍然被无形的男性中心文化边缘化[5]。
妇女权利运动催生了女性媒介的产生和发展,1889年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妇女期刊《女学报》,从此以后,女性杂志担当起了宣传男女平等、提倡女靴、反对男尊女卑的先行者。
(二)新的女性形象构建积极奋斗的女性形象:新中国成立后的妇女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生产劳动中树立起自己的群体地位,她们自觉追求“男人能干的女人也能干”,并且为“妇女能顶半边天”感到自豪。
改革开放后,妇女的进一步解放不仅仅只是解决工作出路或参政议政,更多的则是表现她们对人类社会所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上。
中国的妇女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以争取自己的那份权益与尊严。
妇女的能力在长达千年的封建社会得不到承认,建国后党和政府承认了女性的主体性,广大女性在被承认后开始了“积极奋斗”的历程,如参加生产劳动,在劳动中证明自己的价值。
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塑造形象的特点。
塑造平等权利的女性形象:《中国妇女》杂志从1939年创办时就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唤醒女性拿起武器,为自身的解放而奋斗。
随着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流入,《中国妇女》成了女权主义思潮的宣传阵地。
女权主义者倡导男女平权,肯定女性做人的尊严,以及她们对文化的贡献。
《中国妇女》对“男女平等”的宣传掀起了女性为争取自身权利而奋斗的狂潮,让那些禁锢在男尊女卑思想里的男性重新审视社会的平等观念。
这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也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见证。
90年代后期,杂志经过不断改版,伴随着改革开放中的妇女成长,以新的面貌迎向新世纪。
其目标是塑造“成长、成功、快乐”的女性形象,这也是女性独立形象的真实写照。
培养知识文化女性形象:1966年开始了长达12年的文化大革命。
在这12年间,中国最大的损失不仅仅是经济的停滞发展,更是对知识分子的迫害所造成的整体社会文化程度降低。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脚步加快的同时,对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也是迫切的。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状态使得当时的媒介都积极宣传“科技就是生产力”的口号。
“知识文化”女性不再是资产阶级小姐、不能吃苦的文化人的代表,而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社会宣传的女性形象,多数是具备高素质、高学历或钻研能力的年轻女性,机多数具有知识水于的女性。
在对这些女性的宣传中,具备知识和关心政治、提高生产技术、为国家做贡献等正面行为联系起来。
中国社会女性整体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也越来越高,是中国自身现代化进步的表现。
(三)当代女性形象变化的意义意义之一:形成一种新的认知范式[6]。
托马斯·库恩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认知“范式”的概念,认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总是要从已知的知识中找出某种框架,作为进一步认识未知事物的依托。
女性主义的思维模式与方兴未艾的混沌学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种新的认知模式有可能产生。
当代女性主义始终应坚持两个立场:一是政治立场,一是学术立场。
就政治立场而言,女性主义要面对的是现实社会中妇女群体的实际困境,要解决的是妇女受到的种种不公平的待遇。
就学术立场而言,女性主义并不是一种与男性相对立的、单一的女性视角,它应是一种性别视角,是一种新的学术视角,或者说是一种新的批评方法和认知范式。
“作为一种学术视角,女性主义以性别为镜头透视和分析各个学科的历史与现状、理论与实践,并在这种透视中,通过批评和建构来承载和刷新各个领域[7]。
”它要从性别的角度对整个人类思想史进行重新审视和批判,这种性别视角是以往被整个男权社会所忽视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