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局域网二层三层结构比较
CS三层结构的特点
传统的二层C/S结构有以下几个局限性:1、二层C/S结构是单一服务器组成以局域网为中心,难以扩展到大型企业的广域网或Internet。
2、软硬结合有限。
3、客户机负荷太重,难以管理大量的客户机。
4、数据安全性不好。
正是因为二层C/S有这么多缺点,因此,三层C/S结构应运而生。
三层C/S结构是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个部分,如图2所示。
图2 三层C/S结构示意图表示层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它担负着用户与应用间的对话功能。
它用于检查用户从键盘等输入的数据,显示应用输出的数据。
为使用户能直观地进行操作,一般要使用图形用户接口,操作简单、易学易用。
在变更用户接口时,只需改写显示控制和数据检查程序,而不影响其他两层。
检查的内容也只限于数据的形式和取值的范围,不包括有关业务本身的处理逻辑。
功能层相当于应用的本体,它是将具体的业务处理逻辑编入程序中。
例如,在制作订购合同时要计算合同金额,按照定好的格式配置数据、打印订购合同,而处理所需的数据则要从表示层或数据层取得。
表示层和功能层之间的数据交往要尽可能简洁。
例如,用户检索数据时,要设法将有关检索要求的信息一次性地传送给功能层,而由功能层处理过的检索结果数据也一次性地传送给表示层。
通常,在功能层中包含有确认用户对应用和数据库存取权限的功能以及记录系统处理日志的功能。
功能层的程序多半是用可视化编程工具开发的,也有使用COBOL和C语言的。
数据层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管理对数据库数据的读写。
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能迅速执行大量数据的更新和检索。
因此,一般从功能层传送到数据层的要求大都使用SQL语言。
三层C/S的解决方案是:对这三层进行明确分割,并在逻辑上使其独立。
原来的数据层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已经独立出来,所以,关键是要将表示层和功能层分离成各自独立的程序,并且还要使这两层间的接口简洁明了。
一般情况是只将表示层配置在客户机中,如果连功能层也放在客户机中,与二层C/S 结构相比,其程序的可维护性要好得多,但是其他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区别
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区别三层交换机使用三层交换技术简而言之,三层交换技术是:两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解决了在局域网中将网段划分后,必须由路由器对网段中的子网进行管理的问题,解决了传统路由器速度慢,复杂性高的网络瓶颈问题。
什么是三层交换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提出了三层交换(也称为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
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中执行的,而三层交换技术则是在网络的第三层中实现数据包的高速转发。
模型。
简而言之,三层交换技术是:两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的网段划分后,必须由路由器管理网段子网的问题,解决了网速低,复杂度高的网络瓶颈问题。
传统路由器。
三层交换原理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具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这是两者的有机结合,而不仅仅是在LAN交换机上叠加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和软件。
原理是:假设使用IP协议的两个站点A和B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
当发送站点A开始发送时,它将自己的IP地址与B站的IP地址进行比较,以确定B站是否与自己位于同一子网中。
如果目的站B和发送站A在同一子网中,则执行第2层转发。
如果两个站点不在同一个子网中,则发送站A要与目标站B 通信,则发送站A必须向“默认网关”发送ARP(地址解析)数据包,并且IP 地址为“默认网关”实际上是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机模块。
当发送站A向“默认网关”的IP地址广播ARP请求时,如果第3层交换模块在先前的通信过程中知道站B的MAC地址,它将用该MAC地址回复发送站A否则,第3层交换模块根据路由信息向站点B广播ARP请求。
站B收到此ARP请求后,将其MAC 地址回复到第3层交换模块。
第三层交换模块保存该地址并在发送B时答复发送站A。
该站的MAC地址被发送到第二层交换引擎的MAC地址表。
从那时起,当将A到B发送的数据包全部移交给第二层交换过程时,可以高速交换信息。
公司局域网如何组建 公司局域网搭建方法
公司局域网如何组建公司局域网搭建方法什么是局域网?所谓的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用于将有限范围内(例如一个实验室、一层办公楼或者校园)的各种计算机、终端与外部设备互联成网。
公司局域网怎么建立?首先来了解下不同规模企业网络组建方式。
10人以下企业网络组建10人以下,规模比较小的公司一般对网络应用需求较低,由于人数少,基本也不存在划分VLAN(虚拟局域网)的需求,所以,选择一个多口的交换机就足够了。
10人—100人规模的企业,需要路由功能和子网划分满足这类需求,一般比较合适的是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
路由器提供内网和外网的链接和VLAN(虚拟局域网)的划分,以及各种防火墙和路由功能的配置。
而交换机一头连到路由器上,作为一个子网,另一头链接子网中的各台终端。
划分几个子网,则从路由连出几台交换机即可。
组建构结构如下图:现在比较流行的公司局域网一般选择树形拓扑结构进行组建(星型拓扑的延伸)。
树形拓扑结构有以下优点:1、易于故障的诊断; 2、易于网络的升级.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传输速度路由器比交换机慢,同一网线上网相互影响交换机比较路由器快,同一网线各自上网互不受影响使用范围路由器是必需的网络设备,在路由器无法全部连接电脑的情况下,再加交换机。
单独交换机无法实现上互联网功能,交换机在局域网中起到拓展的作用网络地址路由器可以把一个IP分配给很多个主机使用,但IP都是相同的交换机可以多个主机连起来,主机对外各有各的IP,IP都不同安全性能路由器提供了防火墙的服务,路由器同时具有交换机的功能交换机不具备此功能,交换机不具备路由功能数据转发以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一般硬件自带以不同网络的ID号来确定数据转发地址。
IP地址由网络管理员或系统自动分配购买较高(因为部份路由器具备交换机功能)高价格1、交换机主要是实现大家通过一根网线上网,但是大家上网是分别拨号的,各自使用自己的宽带,大家各自上网没有影响,哪怕其他人在下载,对自己上网也没有影响,并且所有使用同一台交换机的电脑都是在同一个局域网内。
《局域网交换技术》项目1-2.2层次结构分析
按功能划分 核心 汇聚 接入
1.三层网络架构
三层网络架构采用层次化模型设计,即将复杂的网络设计分成三个层次 (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每个层次着重于某些特定的功能。
核心层
核心层:高速交换主干连接
汇聚层: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
汇聚层
接入层
接入层:将各种用户接入网络
三层结构组网-案例
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某学院校园网拓扑图
核心层 汇聚层 接入层
2.二层组网结构
是不是所有网络都需要 采用三层架构呢?
核心 层
规模为中小型的局域网 一般采用二层组网结构
核心层+接入层
接入 层
二层结构组网-案例
核心层+接入层
Internet
路由器
核心层
服务器 WS-C2960S-F24TS-S 交换机
接入层
IE-3010-24TC 工业交换机
CISCO 核心交换机
Cisco POE供交换机 Cisco无线AC
某机床厂
第三机床厂网络拓扑图
Cisco无线AP
拓展:扁平化组网结构
传统校园网
(三层结构)
用户接入控制、 策略一般都部署 在校园网的接入、 汇聚交换机上, 接入网的整体成 本高、维护复杂,
升级困难
极简化校园网
(扁平化结构)
核心交换机做为 整网的统一网关, 统一安全策略、 统一无线控制等 功能。全网管理 “一台”设备,简
局域网交换技术
项目1 局域网规划设计
(2)层次结构分析
学习目标
。熟悉典型的网络层次结构 。能清楚各层次的作用 。能根据企业需求合理选择层次
层次结构的含义
三层网络架构要点及设计方案
三层网络架构要点及设计方案罗柳斌一、柳工现有二层网络架构柳工现有信息系统全面覆盖了企业的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四大方面主体活动,成为柳工生产活动中重要的支撑。
目前柳工信息网是一个大型的二层网络架构:1、核心区域:两台Cisco4506作为整个网络的核心,分别负责厂区网络、研究院网络、数据中心、互联网和异地事业部广域网的接入;2、园区区域:所有部门及下属公司的计算机都划分在几个业务VLAN内,使用Cisco2960和2950交换机作为接入层设备;3、异地事业部:租用不同运营商线路接入至数据中心机房的Cisco3550交换机上;4、服务器区域:使用6台Cisco2960G作为接入,使用双链路上联核心交换机;5、互联网区域:3条不同运营商的线路汇聚到一台Cisco2960上。
外部SSL-VPN用户通过互联网链路接入深信服VPN设备直接拨入到内网。
内部访问互联网则通过ISA防火墙后从三个互联网出口出去。
二、层网二络向三层网络转变的必要性2.1网络拓扑柳工目前网络是一个以二层局域网交换为主的网络,缺少必要的三层路由规划和网络安全规划。
现有网络架构不能满足应用系统未来的需求,不足以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
同时,缺乏汇聚交换机和光纤链路资源,使得大量的接入交换机采用级联的方式实现上联。
这样容易导致链路不稳定和链路带宽得不到保障。
因此需要优化网络拓扑,合理选择汇聚节点,变二层网络为更加稳定的三层网络。
2.2明确网络各功能区域网络系统需要按功能进行区分:如广域网、生产网、研发网络和数据中心等。
柳工现有的网络结构不具备真正的广域网、数据中心、研发网络和生产网络等功能划分。
因此需要明确网络各功能区域,实现分级分域安全防护。
2.3 IP地址/VLAN规划柳工目前使用一个B类地址和若干个C类地址,网络中进行了有限的VLAN划分。
但由于VLAN 规划不细致,造成广播域过大,给网络的稳定运行带来了隐患。
柳工未来的IP地址分配建议采用DHCP动态分配辅助静态部署。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路由器的比较
交换机端口untaged、taged、trunk、access 的区别首先,将交换机的类型进行划分,交换机分为低端(SOHO级)和高端(企业级)。
其两者的重要区别就是低端的交换机,每一个物理端口为一个逻辑端口,而高端交换机则是将多个物理端口捆绑成一个逻辑端口再进行的配置的。
cisco网络中,交换机在局域网中最终稳定状态的接口类型主要有四种:access/trunk/ multi/ dot1q-tunnel。
1、access: 主要用来接入终端设备,如PC机、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等。
2、trunk: 主要用在连接其它交换机,以便在线路上承载多个vlan。
3、multi: 在一个线路中承载多个vlan,但不像trunk,它不对承载的数据打标签。
主要用于接入支持多vlan的服务器或者一些网络分析设备。
现在基本不使用此类接口,在cisco的网络设备中,也基本不支持此类接口了。
4、dot1q-tunnel: 用在Q-in-Q隧道配置中。
Cisco网络设备支持动态协商端口的工作状态,这为网络设备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但不建议使用动态方式)。
cisco动态协商协议从最初的DISL(Cisco 私有协议)发展到DTP(公有协议)。
根据动态协议的实现方式,Cisco网络设备接口主要分为下面几种模式:1、switchport mode access: 强制接口成为access接口,并且可以与对方主动进行协商,诱使对方成为access模式。
2、switchport mode dynamic desirable: 主动与对协商成为Trunk接口的可能性,如果邻居接口模式为Trunk/desirable/auto之一,则接口将变成trunk接口工作。
如果不能形成trunk模式,则工作在access模式。
这种模式是现在交换机的默认模式。
3、switchport mode dynamic auto: 只有邻居交换机主动与自己协商时才会变成Trunk接口,所以它是一种被动模式,当邻居接口为Trunk/desirable之一时,才会成为Trunk。
计算机网络协议二从二层到三层
计算机网络协议二从二层到三层计算机网络协议二:从二层到三层计算机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和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标准。
它们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
在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中,二层和三层协议在网络通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从二层到三层协议的转变,并探讨其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二层协议二层协议,也称为数据链路层协议,主要用于在物理链路上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它负责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数据帧,并通过物理介质进行传输。
常见的二层协议有以太网协议、无线局域网协议等。
以太网协议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二层协议,它定义了数据帧的结构以及数据的传输方式。
以太网协议使用物理地址(MAC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设备,并通过冲突检测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它适用于局域网环境,速度高、传输可靠。
二层协议通过物理地址进行通信,只负责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无法进行跨网络的通信。
由于局限性,二层协议在大型网络中的应用有所限制。
二、三层协议三层协议,也称为网络层协议,负责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它实现了逻辑上的地址转发和路由选择,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常见的三层协议有IP协议、ICMP协议等。
IP协议是互联网上最为重要的三层协议,定义了数据包的格式和传输规则。
IP协议使用IP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设备,并根据路由表进行路径选择。
它支持跨网络的通信,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
除了IP协议,还有其他的三层协议用于网络通信。
ICMP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上进行错误报告和网络状态探测,ARP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三层协议通过IP地址进行通信,能够实现跨网络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它提供了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适用于大型网络的构建和管理。
三、从二层到三层的转变从二层到三层的转变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二层协议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在大型网络中,二层广播会导致网络拥塞和性能下降,同时也带来了安全性和管理上的挑战。
二层转发与三层转发原理
二层转发与三层转发原理近年来,网络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普及,网络通信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其中,三层交换技术与二层交换技术是网络通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会深入解析这两种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一、二层转发原理二层转发技术是以 MAC 地址为关键识别单元,完成在局域网内的报文转发。
它是指通过网络交换机直接在物理层面(MAC 地址层面)实现数据包的转发,所以又称为 MAC 地址交换技术。
在进行二层转发时,交换机会从目的 MAC 地址中学习网络拓扑结构,且维护一个学习表,其中存放着每一个源 MAC 地址对应的物理端口。
当数据包发出后,交换机会查询学习表以确定目的 MAC 地址所在的端口,之后在该端口广播整个局域网内的数据包,所有其他设备都会接受到,但仅有目标设备会读取数据包,并通过 MAC 地址确认该数据包是否是自己需要的。
若该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目标 MAC 地址并非自身,就会直接丢在废纸篓里,并不会向上层传递,因此,如果我们希望让数据包顺利依托网络层次向目标设备传输,就需要进行三层转发。
二、三层转发原理三层交换是以 IP 地址为关键识别单元,完成在子网内和网间的报文转发。
因此也称为 IP 地址交换技术。
在进行三层转发时,交换机会在目标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中解析出物理 MAC 地址和逻辑地址,并将逻辑地址与路由表相比较来决定下一个网络设备的位置,然后在物理 MAC 地址上找寻它下一个目的地址所对应的物理 MAC 地址,之后转播到相对应的端口。
交换机的路由表中会包含广域网地址(WAN)和局域网地址(LAN),因此它可以在不同子网和区域之间进行转发和路由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在三层交换中,不是所有的数据包都能够转发出去,因为交换机中的路由表只是一个基于软件的表,不能和路由器那样去探测和发现网络,不能实现完整的拓扑测绘和寻找最佳路由,只能选择转发。
三、二层与三层交换技术的差异1.差异性识别交换机在进行二层转发时,识别的是物理层面上的 MAC 地址信息,而在进行三层转发时,交换机会通过解析 IP 地址识别出目的设备。
三层交换机与二层交换机的区别
三层交换机与二层交换机的区别在计算机网络中,交换机是一个关键的设备,用于在局域网内转发数据包。
根据其功能和设计特点的不同,交换机可以分为三层交换机和二层交换机。
尽管它们的名称相似,但它们在功能和工作原理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三层交换机与二层交换机的区别。
1. 功能层次不同三层交换机是一种多功能的设备,结合了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特点。
它在数据链路层(第二层)和网络层(第三层)之间工作,可以根据目的地IP地址来决定如何转发数据包。
它能够实现网络分段和互联,具备路由功能,并能够支持虚拟局域网(VLA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等功能。
而二层交换机仅在数据链路层(第二层)工作,根据目的MAC地址来决定如何转发数据包。
它主要用于局域网内实现设备之间的快速和可靠的数据传输。
2. 转发决策的不同三层交换机通过查看目的IP地址来决定如何转发数据包。
它使用路由表和具有路由算法的转发引擎,根据最佳路径和网络距离等因素来选择最适合的出口接口。
这使得三层交换机能够跨子网进行数据转发,并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路由功能。
相比之下,二层交换机仅通过查看目的MAC地址来决定如何转发数据包。
它使用MAC地址表,将输入端口与目的MAC地址进行映射,然后将数据包转发到正确的输出端口。
二层交换机只能在同一子网内进行数据转发,无法跨越不同子网进行路由。
3. 所占资源不同由于三层交换机需要额外的处理器和内存来支持路由功能,因此它通常比二层交换机更昂贵。
三层交换机需要维护和更新路由表,以确保数据包使用适当的路径进行转发。
此外,三层交换机还需要管理大量的IP地址。
相比之下,二层交换机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路由计算,因此它通常比三层交换机更便宜。
它只需要维护和更新MAC地址表,以确保数据包可以正确转发。
4. 安全性不同三层交换机在网络层(第三层)上工作,可以通过实现访问控制列表(ACL)和防火墙等功能来提高安全性。
三层交换机能够根据IP 地址和端口号等信息,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和筛选,并允许或拒绝某些类型的流量。
BrowserServer和ClientServer结构
最初运行在网络上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是一种基于主机/终端模式的计算模型,系统中几乎所有的计算都由大型的主机来完成,终端只是单纯作为一种输出设备用来显示结果。
八十年代末,针对这种体系结构的问题与不足,人们提出了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简称C/S)结构,由于这种结构比较适于局域网运行环境,所以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应用系统大型化及基于Internet/Intranet应用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这种二层结构(2-tier)的缺陷和不足越来越明显,于是人们又在二层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三层结构(3-tier)的应用模型--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简称B/S)结构。
1.传统Client/Server系统的二层体系结构 Client/Server结构是近几年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式,它的优势在于广泛地采用了网络技术,将系统中的各部分任务分配给分布在网络上的担任不同角色的计算机,它把较复杂的计算和管理任务交给网络上的高档机器-服务器(Server),而把一些频繁与用户打交道的任务交给前端较简单的计算机-客户机(Client)。
通过这种结构完全实现了网络上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Client/Server系统中,将应用程序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由多个用户共享的信息与功能,这部分称为服务器部分;另一部分是为每个用户所专有,称为客户部分。
客户部分负责执行前台功能,如管理用户接口、数据处理和报告请求等。
而服务器部分执行后台服务,如管理共享外设、控制对共享数据库的操纵、接受并应答客户机的请求等。
这种体系结构将一个应用系统分成两大部分,由多台计算机分别执行,使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协同完成整个系统的应用,从而达到系统中软、硬件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
Client/Server应用系统基本运行关系体现为“请求/响应”的应答模式。
每当用户需要访问服务器时就由客户机发出“请求”,服务器接受“请求”并“响应”,然后执行相应的服务,把执行结果送回给客户机,由它进一步处理后再提交给用户。
网络:二层网络结构和三层网络结构的区别
⽹络:⼆层⽹络结构和三层⽹络结构的区别⼆层⽹络结构模型:核⼼层和接⼊层(没有汇聚层)三层⽹络结构模型:核⼼层、汇聚层和接⼊层⼆层⽹络的组⽹能⼒⾮常有限,所以⼀般只是⽤来搭建⼩局域⽹,⼆层⽹络结构模式运⾏简便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表进⾏数据包的转发,有则转发,⽆则泛洪,即将数据包⼴播发送到所有端⼝,如果⽬的终端收到给出回应,那么交换机就可以将该MAC地址添加到地址表中,这是交换机对MAC地址进⾏建⽴的过程,但这样频繁的对未知的MAC ⽬标的数据包进⾏⼴播,在⼤规模的⽹络架构中形成的⽹络风暴是⾮常庞⼤的,这也很⼤程度上限制了⼆层⽹络规模的扩⼤。
三层⽹络结构可以组建⼤型的⽹络。
(1)核⼼层是整个⽹络的⽀撑脊梁和数据传输通道,必须配备⾼性能的数据冗余转接设备和防⽌负载过剩的均衡负载的设备,以降低各核⼼层交换机所需承载的数据量。
(⽹络的⾼速交换主⼲)(2)汇聚层是连接⽹络的核⼼层和各个接⼊的应⽤层,在两层之间承担“媒介传输”的作⽤。
汇聚层应该具备以下功能:1,实施安全功能(划分VLAN和配置ACL)2,⼯作组整体接⼊功能3,虚拟⽹络过滤功能。
因此,汇聚层设备应采⽤三层交换机。
(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3)接⼊层的⾯向对象主要是终端客户,为终端客户提供接⼊功能。
(将⼯作站接⼊⽹络)⼆层⽹络仅仅通过MAC寻址即可实现通讯,但仅仅是同⼀个冲突域内;三层⽹络则需要通过IP路由实现跨⽹段的通讯,可以跨多个冲突域。
三层交换机在⼀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路由器,但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三层交换机出现最重要的⽬的是加快⼤型局域⽹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备的路由功能也多是围绕这⼀⽬的⽽展开的,所以他的路由功能没有同⼀档次的专业路由器强,在安全、协议⽀持等⽅⾯还有许多⽋缺,并不能完全取代路由器⼯作。
在实际应⽤过程中,典型的做法是:处于同⼀个局域⽹中的各个⼦⽹的互联以及局域⽹中VLAN间的路由,⽤三层交换机来代替路由器。
⽽只有局域⽹与公⽹互联之间要实现跨地域的⽹络访问时,才通过专业路由器。
二层汇聚交换机与三层核心交换机的区别(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区别)
二层汇聚交换机与三层核心交换机的区别二层交换机工作于OSI模型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故而称为二层交换机。
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三层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
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像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信泓安防专用交换机,它也可以做PTN远端设备使用。
该产品能够提供高速以太业务接入,支持以太网标准协议。
它简化了PTN复杂的协议开销,同时提供业务层的OAM能力,使接入网络的设计和实施更趋于简介化。
具备不PTN衔接组网能力,简化操作界面,使网络维护手段有效统一,更有利于实现高效的网络管理。
核心交换机并不是交换机的一种类型,放在核心层(网络主干部分)的交换机叫核心交换机。
汇聚层交换机,是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地点。
汇聚层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在功能、特性、参数、场景等都是有所区别。
1.功能区别核心交换机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路由选择及高速转发的,提供优化、可靠的骨干传输结构,因此核心层交换机应用有更高的可靠性、性能和吞吐量。
汇聚层交换机是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点,作用是将接入节点统一出口,同样也做转发及选路。
它必须能够处理来自接入层设备的所有通信量,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
2.性能区别核心交换机首先应该是三层交换机,高速转发,有大容量接口带宽(比如万兆接口),大的背板处理能力。
汇聚层交换机需要具备高转发性能,通常也是三层交换机。
在进行网络规划设计时,核心层设备对于冗余能力、可靠性和传输速度方面要求较高,因此核心层的设备通常要占大部分投资。
路由器和3层交换机区别
可以看出,二层交换机主要用在小型局域网中,机器数量在二、三十台以下,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广播包影响不大,二层交换机的快速交换功能、多个接入端口和低廉价格为小型网络用户提供了很完善的解决方案。在这种小型网络中根本没必要引入路由功能从而增加管理的难度和费用,所以没有必要使用路由器,当然也没有必要使用三层交换机。
3.三层交换技术
一个具有第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的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及软件简单地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
从硬件上看,第二层交换机的接口模块都是通过高速背板/总线(速率可高达几十Gbit/s)交换数据的,在第三层交换机中,与路由器有关的第三层路由硬件模块也插接在高速背板/总线上,这种方式使得路由模块可以与需要路由的其他模块间高速的交换数据,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外接路由器接口速率的限制。在软件方面,第三层交换机也有重大的举措,它将传统的基于软件的路由器软件进行了界定。
路由器端口类型多,支持的三层协议多,路由能力强,所以适合于在大型网络之间的互连,虽然不少三层交换机甚至二层交换机都有异质网络的互连端口,但一般大型网络的互连端口不多,互连设备的主要功能不在于在端口之间进行快速交换,而是要选择最佳路径,进行负载分担,链路备份和最重要的与其它网络进行路由信息交换,所有这些都是路由完成的功能。
路由技术和二层交换看起来有点相似,其实路由和交换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交换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发生在第三层。这一区别决定了路由和交换在传送数据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两者实现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路由技术其实是由两项最基本的活动组成,即决定最优路径和传输数据包。其中,数据包的传输相对较为简单和直接,而路由的确定则更加复杂一些。路由算法在路由表中写入各种不同的信息,路由器会根据数据包所要到达的目的地选择最佳路径把数据包发送到可以到达该目的地的下一台路由器处。当下一台路由器接收到该数据包时,也会查看其目标地址,并使用合适的路径继续传送给后面的路由器。依次类推,直到数据包到达最终目的地。
集线器,中继器,路由器,网卡,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在网络中的作用
物理层:中继器集线器数据链路层:二层交换机、网桥。
网卡网络层:三层交换机。
路由器中继器的作用中继器(Repeater)工作于OSI的物理层,是局域网上所有节点的中心,它的作用是放大信号,补偿信号衰减,支持远距离的通信。
集线器的作用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它工作于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参考模型第一层,即“物理层”。
集线器的基本功能是信息分发,它把一个端口接收的所有信号向所有端口分发出去。
一些集线器在分发之前将弱信号重新生成,一些集线器整理信号的时序以提供所有端口间的同步数据通信。
二层交换机的作用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网桥的作用网桥是第2层的设备,它设计用来创建两个或多个LAN分段。
其中,每一个分段都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
网桥设计用来产生更大可用宽带。
它的目的是过滤LAN的通信流,使得本地的通信流保留在本地,而让那些定向到LAN其他部分(分段)的通信流转发到那里去。
每一台网络设备在NIC(网络接口卡)中都有一个惟一的MAC(介质访问控制)地址。
网桥会记录它每一边的MAC地址,然后基于这张MAC地址表作出转发决策。
网卡的作用网卡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路组件,是局域网中连接计算机合传输介质的接口,不仅能实现与局域网传输介质之间的物理连接合电信号匹配,还涉及帧的发送与接收、帧的封装与拆封、介质访问控制、数据的编码与解码以及数据缓存的功能等。
三层交换机的作用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传统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既可实现网络路由功能,又可根据不同网络状况做到最优网络性能。
2二层架构与三层架构的区别
1、简单说client直接访问DBserver为两层结构。
client通过中间件等应用服务器访问DBserver为三层结构。
三层结构比两层结构安全。
2、可以这样理解:客户端程序访问服务器的结构叫两层结构。
中间加一个事务逻辑处理封装的中间件作为沟通就就是三层结构,这样可以均衡数据负载!3、拷贝一些基础知识您瞧一下。
(没有图片)附:相关知识现代社会的软件开发体系结构简单概括就就是N层体系结构,这里的N大于等于系结构(N>2)。
下面我们就对这几种体系结构进行简单的介绍与比较。
单机体系:这种软件适用于单机状态,一般情况下就是针对某一种单一的应用,如字典软件、翻译软件等等。
这种开发方式不适用于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
出现之初确实解决了很多计算机发展的难题,同时随着4GL语言的发展,用户的界面也比较丰富,在CLIENT端的事物处理能力也使整个系统的性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并使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得到快速的发展。
其大概的图例见图1。
我们根据两层结构体系的概念来分解C/S结构的话,可以将她分为表现层(也叫表达层)与数据层。
数据层提供数据存放的载体,而表现层则通过一定技术将数据层中数据取出,进行一定的分析并以某一种格式向用户进行显示。
在两层体系结构中,表现层对数据库进行直接操作,且大部分的商业处理逻辑(Business Logic,数据之间的关系规则)也在表现层中实现.三层体系结构:三层体系结构就是N层体系结构的典型,所谓的三层体系结构就据层。
在此之外,还有一种系统结构就就是分布式系统,其结构系统图见图2。
图2:分布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分布式系统中,其介于客户端与数据端之间的仅仅就是一个应用服务器,它管理客户端的软件,但不做性能调整,比如每一个客户端调用时均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库连接,而不能够将连接保持形成一个连接缓冲池。
虽然在分布式应用中已经结合了一些商业处理逻辑,但就是并没有真正改变原来的C/S体系结构。
关于局域网网络有哪些硬件组成的介绍
关于局域网网络有哪些硬件组成的介绍最近有网友想了解下局域网网络硬件的知识,所以店铺就整理了相关资料分享给大家,具体内容如下.希望大家参考参考局域网网络有哪些硬件组成?局域网的网络硬件有(包括网络服务器、网络工作站、网络打印机、网卡、网络互联设备等)所组成。
一、网络服务器服务器是网络环境下能为网络用户提供集中计算、信息发表及数据管理等服务的专用计算机。
根据不同的计算能力,服务器又分为工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和企业级服务器。
服务器操作系统是指运行在服务器硬件上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操作系统需要管理和充分利用服务器硬件的计算能力并提供给服务器硬件上的软件使用。
从广义上讲,服务器是指网络中能对其它机器提供某些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如果一个PC对外提供ftp服务,也可以叫服务器)。
从狭义上来讲,服务器是专指某些高性能计算机,能够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
相对于普通PC来说,在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和普通PC有所不同。
组成及划分服务器软件服务器软件的定义如前面所述,服务器软件工作在客户端-服务器或浏览器-服务器的方式,有很多形式的服务器,常用的包括:文件服务器- 如Novell的NetWare数据库服务器- 如Oracle数据库服务器, MySQL, PostgreSQL, Microsoft SQL Server等邮件服务器- Sendmail, Postfix, Qmail, Microsoft Exchange,Lotus Domino等网页服务器 - 如Apache, thttpd, 微软的IIS等FTP服务器- Pureftpd, Proftpd, WU-ftpd, Serv-U,VSFTP等应用服务器- 如Bea公司的WebLogic,JBoss,Sun的GlassFish 代理服务器- 如Squid cache计算机名称转换服务器 - 如微软的WINS服务器服务器硬件服务器大都采用部件冗余技术、RAID技术、内存纠错技术和管理软件。
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四层交换
在IP世界,业务类型由终端TCP或UDP端口地址来决定,在第四层交换中的应用区间则由源端和终端IP地址、TCP和UDP端口共同决定。 在第四层交换中为每个供搜寻使用的服务器组设立虚IP地址(VIP),每组服务器支持某种应用。在域名服务器(DNS)中存储的每个应用服务器地址是VIP,而不是真实的服务器地址。当某用户申请应用时,一个带有目标服务器组的VIP连接请求(例如一个TCP SYN包)发给服务器交换机。服务器交换机在组中选取最好的服务器,将终端地址中的VIP用实际服务器的IP取代,并将连接请求传给服务器。这样,同一区间所有的包由服务器交换机进行映射,在用户和同一服务器间进行传输。
如果目的IP地址显示不是同一网段的,那么A要实现和B的通讯,在流缓存条目中没有对应MAC地址条目,就将第一个正常数据包发送向一个缺省网关,这个缺省网关一般在操作系统中已经设好,对应第三层路由模块,所以可见对于不是同一子网的数据,最先在MAC表中放的是缺省网关的MAC地址;然后就由三层模块接收到此数据包,查询路由表以确定到达B的路由,将构造一个新的帧头,其中以缺省网关的MAC地址为源MAC地址,以主机B的MAC地址为目的MAC地址。通过一定的识别触发机制,确立主机A与B的MAC地址及转发端口的对应关系,并记录进流缓存条目表,以后的A到B的数据,就直接交由二层交换模块完成。这就通常所说的一次路由多次转发。
如果目的IP地址显示不是同一网段的,那么A要实现和B的通讯,在流缓存条目中没有对应MAC地址条目,就将第一个正常数据包发送向一个缺省网关,这个缺省网关一般在操作系统中已经设好,对应第三层路由模块,所以可见对于不是同一子网的数据,最先在MAC表中放的是缺省网关的MAC地址;然后就由三层模块接收到此数据包,查询路由表以确定到达B的路由,将构造一个新的帧头,其中以缺省网关的MAC地址为源MAC地址,以主机B的MAC地址为目的MAC地址。通过一定的识别触发机制,确立主机A与B的MAC地址及转发端口的对应关系,并记录进流缓存条目表,以后的A到B的数据,就直接交由二层交换模块完成。这就通常所说的一次路由多次转发。
CS体系的传统二层结构与流行三层结构的比较分析
CS体系的传统二层结构与流行三层结构的比较分析作者:宋涛来源:《硅谷》2012年第09期摘要:在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的现代环境下,传统的C/S模式已经不适应银行和企业的业务要求。
介绍三层C/S结构的发展,与传统二层结构的局限性,并对两者的优劣进行对比。
关键词:CS体系;二层结构;三层结构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510135-01信息服务管理系统早在三十多年前就进入了中国,而真正取得成果进行广泛应用也是近年来才开始的。
在大型企业与银行复杂业务信息的管理中,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而C/S模式是具有先进结构的计算机系统应用体系。
这种方法将计算机功能的实现分为两个部分,数据信息的管理和操作由服务器完成,而客户端完成用户使用操作的基本功能。
1 三层C/S结构的概念C/S体系结构的应用能够进行数据处理与事务管理且具有极高的效率,由于构建思想较为简单,容易被用户理解、学习和操作。
但是在银行与企业处理信息量的迅速扩大过程中,传统结构的软件复杂度不断升高,让传统结构具有的局限性凸现出来。
使用C/S模式,客户机只需要在网上传输处理的结果,因此可以大大减少网络流量。
而且只对服务器的功能有较高要求,对工作站要求不高,可以有效地使用局域网中的各种资源,降低连网成本。
由于文件服务和数据都放在服务器上,很容易实现文件的集中存储以及网络的安全管理和维护。
C/S体系结构的确立不仅为信息处理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经济的、易于扩展的解决方案,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二层C/S结构是一对多的,服务器端具有单一性,核心是局域网技术,所以在企业规模扩大和银行大范围联网中的局限性很高。
而且传统的结构中软硬件契合程度不高,集成能力具有局限性。
在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客户机的数量不断增加,数量庞大的客户机不便于管理,同时还会导致系统的性能逐步降低。
在信息安全的方面,由于客户端与服务器端是直接连接能够直接访问的,因此客户端与服务器的连通性使得安全隐患无法有效避免,导致服务器部分数据库安全存在很大的风向。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基础学习知识原理
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具体如下:(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将路由技术与交换技术合二为一的技术。
在对第一个数据流进行路由后,它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表,当同样的数据流再次通过时,将根据此表直接从二层通过而不是再次路由,从而消除了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而造成网络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路由器:传统地,路由器工作于OSI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址。
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MAC地址,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域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
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到输出链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
如果到某一特定节点有一条以上的路径,则基本预先确定的路由准则是选择最优(或最经济的传输路径。
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的规定而定时更新。
主要区别: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具体区别如下: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的区别: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三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
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局域网二层三层结构比较
前沿
在大型企业中,局域网中的结构选择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选择二层结构,还是三层结构?主要是根据企业的特点,比如说,在某企业中,一栋大楼总共12层,每层不只是一个部门,各部门之间一般不能互相访问。
各部门访问公司内网的权限也不同;各部门之间的安全级别要求也不同,……。
另一方面,根据是根据工程实施的难易,以及影响用户的波及范围,时间长短来判断。
一结构描述
1 采用二层结构,核心层采用两台S9512交换机,接入层为各楼层交换机S7506和服务器区接入交换机S7506R,无汇聚层。
VLAN划分方式以办公机构为单位进行VLAN划分,各VLAN的路由网关采用VRRP 技术,分别设于两核心交换机上S9512上,其中S9512-1作为master,S9512-2作为backup,采取主备工作方式。
两台S9512之间通过四条千兆光纤进行捆绑的TRUNK互联,透传全部VLAN,实现链路的负载分担与备份。
接入交换机双链路上联至核心交换机,之间通过TRUNK口互联,互联口只透传接入交换机上包含的VLAN和管理VLAN,减少广播报文的传播。
逻辑图如下所示:
2 采用三层结构。
核心层采用两台S9512交换机,各楼层交换机S7506既作为接入层交换机,又要充当汇聚层交换机;VLAN划分方式以各楼层配线间为单位进行VLAN划分,每个配线间一个VLAN,各VLAN的路由网关设置在该配线间对
应的S7506上;楼层交换机双链路上联至核心交换机,之间通过OSPF非等值路由实现冗余备份。
逻辑图如下:
二结构分析
1 网络结构
二层:保持现有二层结构,符合网络扁平化设计原则。
三层:采用具有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三层结构,网络结构较为清晰,便于以后扩展。
2 VLAN划分
二层:以现有部门为单位划分
三层:以楼层配线间为单位划分。
3 访问控制
二层:各行政部门独立划分,业务分离,内部便于访问控制;不改变现有访问方式,可以继续使用网上邻居、网上共享等应用。
三层:各行政部门未必在同一楼层,使得同一行政部门的主机被划分在不同VLAN,无法使用网上邻居、网上共享等应用;同一楼层的所有行政部门同处一个VLAN,如果某一部门存在特殊应用限制其它部门访问,由于大家处在一个VLAN,地址段相同,无法进行策略控制。
4 网络可靠性
二层:接入层交换机双上联至核心交换机,采用VRRP技术构成主备线路,提高系统可靠性。
三层:接入层交换机双上联至核心交换机,通过设置osfp cost值构成主备线路,
提高系统可靠性。
5 负载分担
二层:所有三层交换任务均由核心层完成,增加了核心层负载;接入层交换机只当二层使用,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层:三层网关分散到各区域S7506上,降低了核心层压力,同时也使所有设备的性能都能够得到发挥。
6 链路震荡时间
二层:接入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STP协议,STP收敛速度慢,震荡时间长。
三层:接入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OSPF协议,OSPF协议收敛速度快,震荡时间短。
7 路由跳数
二层:三层网关直接设置在核心交换机上,减少了三层互访的路由跳数。
三层:三层网关设置在楼层交换机上,使得三层互访的路由跳数相应地增加了一跳,降低了访问速度。
8 病毒感染范围
二层:广播风暴限制在同一部门内;一旦某个VLAN出现病毒攻击,含有该VLAN 的交换机不止一台,给故障定位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会对核心交换机造成影响。
三层:广播风暴限制在配线间内;病毒定位准确,一旦出现病毒攻击,可以迅速找到该VLAN所在交换机(因为这个VLAN不会出现在其它交换机上),同时不会对核心交换机造成影响。
9 可管理性
二层:管理工作比较麻烦,一旦有用户变更,要配置相应的交换机端口。
或者是跳线。
三层:管理工作方便,设备新增或者变更只需将线缆插在对应的交换机上即可,不必考虑端口配置。
四结论
对于原有的二层结构的局域网,我们可以根据情况来判断其改造情况,一般通过二层结构来处理现有网络。
对于公司各部门容易物理位置容易变动的企业,采用二层结构更适合管理和故障的判断。
如果是新型大楼部署局域网,且各部门物理位置变动比较小,并且频率比较低的公司,那最好应用三层结构,这样便于管理和易于更多相应功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