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品德教案1皇帝与孔子沪教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单元-孔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 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 “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 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 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 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 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 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 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 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风餐露宿:(孔子从曲阜到洛阳拜师) 途中的生活非常艰苦。
日夜兼行:白天黑夜不停,一天走两天 的路,以加倍的速度赶路。
止境:尽头。
通过刚才的读一 读、划一划、写 一写、议一议这 些环节的学习, 孔子不怕吃苦、 彬彬有礼、谦虚 好学、求知若渴 的形象已经栩栩 如生的展现在我 们眼前了。
1、大思想家孔子说得多好啊:“学 习是没有止境的!”生字的学习也是一 样的道理。这一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2个, 老师单单把“尘、迎、等、境”这四个 字挑出来让大家写,谁能猜出来为什么?
真是有心的孩子,如果你们经常用这 样的办法去记这些容易出错的字,相信你 的钢笔字一定会写得又漂亮又正确。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 敬重他们的品行。
小练笔:把你对孔子和老子的佩服 与敬重写一写。
小练笔:把你对孔子和老子的佩服 与敬重写一写。
小练笔要求:
表达对大思想家孔子佩服与敬重的 时候,尽量用上“远近闻名、相距上千 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随时请教”这几个词;表达对大思想家 老子佩服与敬重的时候,尽量用上“学 问渊博、毫无保留、佩服、敬重”这几 个词。
资料补充:
老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 家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五千 言,后世道教将他尊奉为祖师。老 子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 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皇帝与孔子1
整堂课采用了自主开放式和活动化教学策略组织教学。在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上,活动设计针对学生实际,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如“实践体验法”、“问题讨论法”、“情景展示法”等教学方法,并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氛围中,循序渐进地了解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两位杰出的人物:黄帝与孔子。
2、听故事:有关黄帝的传说。
(最早黄河流域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这个部落大约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劳动。附近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并且结为联盟。最后,黄帝又收复了周边各个部落。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就是由此产生的。现在的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是来自于此。)
3)文学上的贡献:
孔子修《诗》,正《乐》.我国传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是由孔子整理成书的。
《论语》中就有很多记载,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不学诗,无以言."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3、师: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2、学习孔子的名言,感受孔子思想对学习的帮助。
1、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孔子为人类文化的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1、经典学习,引入孔子:
1、我们学校开展了经典文化的学习,对孔子不陌生吧!
板书:孔子
2、学生来介绍孔子,老师适当补充。
四年级下册品德课件-《黄帝与孔子》_沪教版
天纵之圣---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551年~公元前459年, 前 春秋末期鲁国(山东曲阜)人,出身于没落的宋国 贵族家庭,刻苦好学。
中年时开办私学。一度出任鲁国的官职,四年后弃 职,后率弟子周游列国,经十三年,晚年归鲁,继 续讲学,整理古籍。《论语》20篇,是孔子弟子及 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举行了 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显现大蚓大蝼, 色尚黄,人们说他以土德为帝,故自称为黄帝。
黄帝的主 要功绩
黄帝时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人们
摆脱自然以及与自然现象作斗争的能
力,增强了部落的整体实力,使整个
部落越来越强盛,为后来统一中原各 部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提出儒家学派的核心思维方法,行中
庸之道。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相传孔子曾修《诗》《书》《礼 》《乐》,序《周易》,撰写《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 、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 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 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 。
四年级下册品德课件-《 黄帝与孔子》_沪教版
2020/8/22
华夏始祖 ---黄帝
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是以黄帝时代为开端的。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 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 姬轩辕。
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 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 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中华十德与国学三年级教案
中华十德与国学三年级教案中华十德与国学三年级教案篇一:三年级国学教案三年级国学教案1、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2018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孔子和老子教学设计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整体构思篇(1课标分析、2学情分析、3教材分析):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永恒的价值和生命力,所以本节课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
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具有引领本单元的作用。
解读并深入理解其思想,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
但本课理论性强,理解起来有难度,怎样让文科生在学习中顺利地接受这部分内容很重要。
因为学生对单纯的思想不感兴趣,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地运用材料创设情境,并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亲近历史,在情境、探究和体验中学习历史。
4教学设计:课前预习案阅读教材内容,知道和了解以下问题:1、孔子的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和,是学派的创始人。
2、说一说孔子的主要思想:政治和哲学:教育:3、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春秋后期)受到诸侯国的重视吗?为什么?4、简述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思想。
5、请你写出孔子和老子的名言和哲理。
(至少写出5条)6、找一找一中校园里能体现孔子和老子思想精髓的人文景观。
4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案导入新课:课前利用幻灯片展示“曲阜孔庙中的龙柱”,然后设问“龙柱一般在什么地方会有?”“图中的龙柱是在什么地方呢?”绝大部分学生会肯定的回答在皇宫。
老师接着介绍图中的龙柱并不是在皇宫,而是在曲阜的孔庙中,据说这十根柱子是由二十个工匠用二十年的时间雕成的,它的工艺水平远远高于皇宫中的龙柱。
就连乾隆帝和慈禧太后都为之嫉妒。
学生们疑惑的表情,已经表明兴奋点被激活起来。
老师顺势引导“这些足以说明封建统治者对孔子的推崇和重视,那么孔子为什么能享有如此高的地位呢?本节课让我们走近孔子和同时代的伟大思想家老子,解读他们的思想,领悟他们的智慧。
”通过这种方式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课的讲述中,抓住学生的眼球,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一下子集中起来,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走,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不着痕迹地实现了课堂导入,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实施打下基础。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一课: 黄帝与孔子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一课:黄帝与孔子1 黄帝与孔子教学目标1.知道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为开创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2.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今天、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
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从黄帝时代开始,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
2.了解孔子的一些教育思想,知道孔子的思想对今天、对世界具有重大的影响。
教材说明学习评价1.知道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从黄帝时代开始。
2.能举例说明黄帝时代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3.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
4.能举例说明孔子和孔子的思想对今天、对世界的影响。
注意事项教学资源文字资料资料名:嫘祖养蚕据传说,倡导养蚕抽丝织绸的人是黄帝的妻子嫘祖。
时间大约在4700多年之前。
那一年,黄帝战胜蚩尤后,举行盛大的庆功会。
各路神仙听到消息,都高兴地赶来祝贺,送上礼品。
其中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蚕神的,在祝贺时向黄帝献上一种光滑、洁白而又坚韧的丝。
在一旁的嫘祖看了非常好奇,就向蚕神询问:“这样美丽的丝是从哪里来的?”蚕神回答:“它是由蚕吐出的液体变成的。
”嫘祖听了更加惊奇,想进一步了解如何养蚕,如何抽丝。
蚕神见嫘祖这样好学,便把种桑养蚕的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
嫘祖掌握了这些技术后,就亲自教百姓养蚕缫丝。
从此,养蚕业在全国传播开来。
文字资料资料名:孔子的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
他3岁时就死了父亲,母亲颜氏带他迁居到鲁国国都曲阜内的阙里。
孔子从小爱学礼节,常摆上小盆小盘,学大人的样祭天祭地祭祖宗。
到他17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
少年孔子孤身一人开始闯世界。
他在困难的条件下用各种途径去获取知识。
有一次他走进太庙,看到许多新鲜的东西,就虚心向别人请教。
正是由于他的好学好问,到了30岁以后便成了当时社会上一位著名的知识渊博、富有修养的人。
有些人愿意拜他为师,于是他就开了个学馆;教起学生来。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一课: 黄帝与孔子
1 黄帝与孔子教学目的1.知道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为创始中华文明作出了宏大奉献。
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2.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今天、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
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从黄帝时代开场,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
2.理解孔子的一些教育思想,知道孔子的思想对今天、对世界具有重大的影响。
教材说明本课向学生介绍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两位出色的人物:黄帝和孔子。
全文分为两个局部,分别以“华夏始祖——黄帝〞和“古代出色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标示。
本课介绍的是两位历史人物。
黄帝和孔子在中华文明史上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学生通过理解这两个人物,可以领悟中华文明的悠长和博大精深,理解到中华文明开端于黄帝时代;孔子及其思想影口向了我国两千多年,也影响着今天的世界。
第一局部:华夏始祖——黄帝首先由两个学生的对话引出“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是以黄帝时代为开端的〞,点明了黄帝的历史地位:在黄帝时代,社会已经有了相当的进步,距今约五千年。
接着,以“故事园〞的形式介绍了黄帝和黄帝时代的概况。
因为历史记载的局限,很多史实的细节尚不能确定,只能有轮廓性的描绘,所以,这些内容只能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并以“相传〞、“传说〞贯穿。
“故事园〞的开头是黄帝像和炎帝像。
黄帝像选自明代人所绘的?历代帝王名臣相册?。
炎帝像选自?话说中国?的“创世在东方〞分册。
炎帝又称神农氏,图中画的是他在“尝草〞。
两幅图画后有一段文字介绍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交战和交融。
第二段文字分别介绍黄帝和炎帝,说明两人均是华夏族(即汉族)的祖先;黄帝是部落联盟领袖,那个时代即为黄帝时代。
今日所称的“炎黄子孙〞就出典于此。
本页右下有一幅丫黄帝部落的士兵在打仗〞的插图。
图中的黄帝部落士兵英勇善战,正在擒拿对手。
第三段文字介绍黄帝如何治理天下:用贤人、开展消费、鼓励创造创造。
最后得出结论:“到了黄帝时代,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左下角配了一幅“有熊〞图,说明黄帝部落以熊为图腾。
三年级下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年级:三年级主备人:海燕1、礼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体会孔子对“礼〞的态度。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熟悉孔子对于“礼〞的态度。
3、简单了解古代射礼及其表现君子风的裨,并能说出身边、学校、家庭生活中的几种礼。
二、教学重难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认识礼的重要性。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经典引入教师讲?古代射礼?的故事。
〔二〕读,带读?礼?教师先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2、教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2、乐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乐〞的评价。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容,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3、能举出生活中与乐相关的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音乐的态度。
2、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经典引入教师讲?韶?与?武?的故事。
〔二〕读,带读?乐?教师先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2、教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3、为政以德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诵读加强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容,知道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了解孔子对于“德〞“礼〞“刑〞在为政中作用的看法。
3、知道北辰就是北极星,能举出至少一个以德治国的君主的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孔子对于“德〞“礼〞“刑〞在为政中作用的看法。
《孔子》教案(精选22篇)
《孔子》教案《孔子》教案(精选22篇)《孔子》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过程与方法: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二、教学重点:学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三、教学难点:学习大思想家勤学上进、学无止境的精神,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四、课前准备: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
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
(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
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二、研读感悟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共5篇)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共5篇)第一篇: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教学时间:4月29日主备人:宋之明授课人: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
孔子主要的教育思想。
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以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
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运用孔子儒家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讨学习方法。
结合孔子对后世影响的史实,在现实中寻找实例。
2.过程与方法:阅读归纳;分析材料;问题探究;古今结合;讨论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儒家思想在很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范。
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
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产生进步作用的人。
教学重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核心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及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孔子的雕像、孔子的言论、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引领学生知道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在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那么这节课我们系统的看看孔子的成长历程和孔子思想的形成。
(讲授新课):一、学生自学、发现问题:1.从孔子的生平看他的理想追究?2.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探讨孔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生生交流,合作学习:(一)追求礼乐的一生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请结合上述材料及课本内容,简要概括孔子的人生轨迹。
孔子的故事道德与法治教案
孔子的故事道德与法治教案孔子的故事道德与法治教案的构建,主要是利用孔子的故事来讲述道德规范和法治精神。
孔子,作为世界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伟大哲人之一,他的教诲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并延续至今,其智慧亦在全球产生广泛影响。
以下是对孔子的故事道德与法治教案的解析。
首节:孔子的道德观孔子的道德教育精神被誉为“仁、义、礼、智、信”的五常。
在孔子的教育体系中,“仁”是首要原则,它预示着人们应该平等对待他人,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尊严和权利。
它强调爱人如己,让我们主张公平正义,关爱他人。
再次,他的“义”教育,强调人们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注入活力。
而“礼”,则引导人们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有序的社会生活得以保障。
“智”,要求我们明辨是非,有策略地处理人际关系,以此提升社会的普遍理智。
“信”,则是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信任原则,它推动我们诚实、守信,从而形成良性的社会氛围。
需要注意的是,孔子的道德理念,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规范,更是一套公认的社会规范,对于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孔子的法治观孔子的法治观主张“礼治”,他认为对于社会的管理,首先应使人内化道德规范,然后才是外在的法律规定。
换句话说,内化的道德规范是遵守法律的前提和基础。
继承和发展孔子的法治观,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法治。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和弘扬道德教育,让每个人都充分理解和接受社会规范,主动遵守法律。
其次,我们也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确保人们有法可依,有法必守,有违必究。
然而,法与道的关系是辩证的,法无法取代道,但也不能无视法。
仅有道德的社会容易出现伦理的滥用,仅有法的社会则可能导致道德的缺失。
因此,我们需要坚持道法并重,才能构建起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
第三节:孔子的道德法治教案的启示在上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1、首先,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需要强调道德的教育,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
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仁、义、礼、智、信”的原则,既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又要做一个遵守法律的公民。
国学故事教案模板范文三年级
年级:三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孔子及其教育思想。
2. 培养学生热爱国学、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积极思考、乐于分享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孔子及其教育思想。
2. 学会倾听、思考、分享。
教学难点:1. 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2. 将孔子教育思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孔子画像,引导学生观察并简单介绍孔子。
2. 提问:你们知道孔子是谁吗?他是做什么的?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述《孔子教育思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教育理念。
2. 讲述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孔子为什么被称为“万世师表”?(2)孔子主张什么样的教育方法?(3)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三、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
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论语》中的一段经典语录,让学生感受孔子的教育智慧。
2.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将孔子教育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谁能分享一下?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二、深入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
2. 讲述过程中,结合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
三、实践运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孔子教学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孔子的教育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学生课后阅读《论语》中的一段经典语录,并撰写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孔子教育思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分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4年三年级《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2024年三年级《孔子拜师》教学设计2024年三年级《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
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
(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
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⑴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水滴系列)高中历史 第1课 老子和孔子学案 岳麓版必修3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标要求〗1、了解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2、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一孔子的学说〖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第一目第1段及下面小字部分,了解孔子生平。
2.阅读教材第一目第2—8段及相关小字部分,归纳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标划出关键词。
〖训练巩固〗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1)“仁” (2)“礼” (3)“为政以德” (4)“有教无类”A.(1)(2)(3)(4)B.(1)(3)(4)C.(2)(3)(4)D.(1)(2)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 “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 “忠恕”之道3、孔子教育思想中影响最大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学思结合D.独立思考4、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是因为( )A.孔子兴办私学,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世师表”C.孔子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D.他的思想经过发扬和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拓展探究〗1、儒家思想后来备受各朝统治者的推崇,但当时各国的国君为何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2、孔子思想的影响材料一:“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
……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
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探究:(1)材料一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3分)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2分)材料2:“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四年级下册品德课件-黄帝与孔子| 沪教版 (共7张PPT)
文明的长河
1 皇帝与孔子
华夏之祖——炎帝和黄帝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自称是炎黄子孙,那么你知 道什么是“炎黄子孙”吗?这其中有哪些知识呢?
华夏族
约五千年前,黄河和长江流域居住着炎帝和皇帝两个较大的部 落,经过相互之间的战争,炎帝被黄帝战败,后来,炎帝部落与黄 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人应于自然和谐发展 兼爱
事异则备变
小测试
Q1 : 炎帝被人们称尊崇为华夏族的先祖,又被称为( A )。
A: 神农氏 B:轩辕氏 C:道家之祖
Q2: 黄帝被认为是中华名族的始祖,“天下第一陵”黄帝陵,位于(C
A: 山西省 B:山东省 C:陕西省
)黄陵县。
Q3: 孔子作为中华悠久文化的代表,得到了后人的尊重。(A )的曲阜至今保存着孔庙、孔府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将其言行整理 成《论语》一书。
小拓展-诸子百家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代表作Leabharlann 儒 家道 家墨家 法家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春秋时期 战国
春秋末期 战国
战国初期 战国末期
《论语》 《孟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主要观点
“仁”和“礼” “仁政” 道法自然
“天下第一陵”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
各地华夏儿女常来此地祭祖寻根,表达爱国、效力中华的情怀。
至圣先师-孔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你知道这两句名言出自那 哪里?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生于鲁国。是古代杰出的思想家、 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鲁国做 过管刑狱的官员,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主 要活动是聚众讲学,他的弟子有三千多人, 其中有七十二位优秀学生被后世尊称为七十 二贤,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 派——儒家。
四年级下品德教案黄帝与孔子_沪教版
四年级下品德教案黄帝与孔子_沪教版单元文明的长河课题1、黄帝与孔子课时教学状态分析教材分析:《黄帝与孔子》是上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教材提供了两大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华夏始祖——黄帝;第二部分: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通过了解这两个杰出的人物,了解到中华文明开端于黄帝时代,孔子及其思想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也影响着今天的世界,进而领悟中华文明的悠长和博大精深。
学生实际状况分析:学生对孔子有所了解,只需通过媒体、教师的讲解,学生的互动,就能更进一步去体会孔子的思想对今天、对世界的重大影响。
但对于黄帝的认识几乎是空白,尤其是对黄帝时代是中华民族文明长河的源头的理解,学生有一定的困难,也较难激发他们的情感,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关于黄帝的传说,知道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
2、在学习活动中,了解黄帝为开创中华文明做出巨大贡献。
3、在了解感悟中,自然产生自豪之情。
教学过程:一、看画听故事,激发情感:1、出示黄帝和炎帝的图片。
1)你们是否认识这两个人物?(黄帝和炎帝)板书:黄帝2)学生质疑:黄帝是什么人物?过程调整:让学生看书,听老师讲补充的故事2、听故事:有关黄帝的传说。
(最早黄河流域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
这个部落大约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劳动。
附近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
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并且结为联盟。
最后,黄帝又收复了周边各个部落。
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就是由此产生的。
现在的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是来自于此。
)1)听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黄帝是华夏族的祖先,那个时代就是黄帝时代,今日所称的炎黄子孙就是出典于此)板书:华夏始祖二、交流信息资料,了解黄帝的贡献:1、在那个时代,黄帝治理天下有方,有了许多创造发明,你知道因为课前有所布置,部分学生能讲出在网上搜寻到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黄帝与孔子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黄帝时代是中华民族文明长河的源头,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了解他为开创中华文明作出了巨
大贡献。
为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自豪。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黄帝时代是中华民族文明长河的源头,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
3、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了解他为开创中华文明作出了巨
大贡献。
为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自豪。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步了解炎黄子孙的含义。
1、师:我们中国人都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同学们,那
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叫做“炎黄子孙”呢?(板书:炎黄子孙)“炎黄”又是指什么呢?(“炎”指的是“炎帝”,“黄”是“黄帝”。
)2、出示:相传约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居住着许多部落。
炎帝、黄帝和蚩尤是三个较大部落的首领。
那时,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炎、黄两个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
不久炎、黄两个部落之间也发生了冲突,黄帝部落取得了胜利。
以后,炎黄两
个部落结成了联盟,两部落的人民逐渐融合,共同生活。
华夏族正是在部落与部落的斗争、融合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黄帝武艺超群、才能出众,后来被拥戴为黄河流域各部落的首领,就成为华夏民族的始祖。
而炎帝相传对农业发展有很大的贡献,被称为神农氏,也被尊崇为华夏族的祖先。
我们也被称为“华夏子孙”。
战胜
黄帝)
联盟
3、读一读,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黄帝和炎帝被看成是华夏族和中
华民族的祖先?为什么汉族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吗? 请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师小结:黄帝和炎帝对华夏族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他们共同被尊奉为华夏族和中华民族的祖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4、这节课我们主要来了解黄帝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轩辕黄帝姓
公孙,名轩辕;因土是黄色,能生成物,故称黄帝。
熊是黄帝部落的图腾,所以黄帝部落的古都称为“有熊”。
(出示图片)他战蚩尤,降神龙,统一了中原部落,建立了部落联盟;又和臣民一道做衣冠,造舟车,务桑蚕;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发明指南车等,普天之下国泰民安。
黄帝深受人民拥戴,在天下享有极高的威望。
第二板块:自主探究,进一步了解黄帝。
1、那么,黄帝为我们中华民族开创文明具体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这里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继续探究。
2、小组合作探究:给两组学生下发老师所收集到的文字资料;两
组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网站自主查找所需内容;两组学生查找有关书籍中的内容。
(播放《龙的传人》作为背景音乐)
3、查找资料结束后,整理填写:
查找的主题:有关黄帝的资料
查找的途径:
查找的内容:
4、学生交流。
5、根据学生交流内容,补充。
(1)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被称为上下五千年,这个五千年就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算起的。
黄帝时代是中华民族文明长河的源头。
从此,伟大的中华文明犹如滔滔的黄河长江一样永不停歇地
流淌着。
(展示书籍《上下五千年》)
(2)黄帝时代有许多发明创造,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
刚才大家有没有从资料当中掌握了呢?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
趣味小测试:下列发明创造中,哪些属于黄帝时代?在后面的括号中打“∕”。
创造文字()种植谷物()
发明火药()养蚕缫丝()
造船造车()饲养家畜()
造进取水()制造罗盘()
小结:黄帝时代的发明,使华夏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可以说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造福千秋万代。
(板书:发明创造、造福后代)
(3)播放黄帝陵的有关影像资料。
师: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
这里古柏成林,郁郁参天。
不远处的黄帝庙内陈列着黄帝画像和有关文物。
来自祖国各地的华夏儿女常来这里祭祖寻根,表达自己热爱祖国、效力中华的情怀。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增强民族意识。
1、出示“海内外华人在黄帝陵祭祖”的图片,图上人们在干什么?师:对黄帝陵的祭奠在我国由来已久,这表达了我国尊宗敬祖的传统习俗和对华夏之祖的敬仰之情。
而且每年清明节,将举行“国家级”公祭黄帝。
2、老师曾经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
先生访问大陆,首站就来到黄帝陵祭拜黄帝诵读祭文,并向轩辕黄帝敬献祭品。
(出示宋楚瑜大陆行图解)
大家想想看他为什么先要去拜祭黄帝陵,再拜中山陵,最后才回自己家乡扫墓祭祖呢?(因为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所以先拜祭黄帝。
他这样做正是体现了尊宗敬祖,也为了向所有的人表明自己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
日前,台湾前任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也来到黄帝陵拜谒,海外华人、台湾香港的同来这里祭拜的更是不计其数。
3、补充介绍:凡是来黄帝陵的拜谒者都可以得到一枚“寻根拜谒
黄帝陵”的纪念币,并当场刻上自己的姓名和出生日,表示已经寻到了“根”。
(板书:根)由此可以看出,不论地位高低,不论身在何处,只要是华夏子孙,他的根都在这里。
所有的海内外同胞,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4、(再次播放《龙的传人》音乐)让学生谈谈你听了这首歌曲的
体会。
5、我们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到无比自豪,黄帝为社会进步
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很多发明创造并不是黄帝一个人完成的,例如仓颉造字。
人们却把许多发明创造归功于黄帝。
这是为什么?
请大家谈谈自己的见解。
(议一议)
6、师小结:远古时代的文明,不可能是一两个人创造出来的,是
人类长期共同劳动创造出来的。
人们以传说的形式把这些伟大的功劳统统归与黄帝、炎帝,以及他们周围的几个人,是出于对黄帝和炎帝的崇敬和信仰,是出于对我们祖先的感念。
7、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师小结:黄帝是华夏族的文明始祖,海内外华人都是中华民族的
子孙。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早在黄帝时代,我国就已经进入到一个具有相当文明水平的时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应当为之自豪,为之奋发。
8、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
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泱泱中华,杰出人物层出不穷,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下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孔子的主要贡献。
(把课题补充完整:黄帝与孔子)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