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八岁丧母。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合称〝唐宋派〞。清朝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他反对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他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曾说:〝夫诗者,出于情而已矣。〞«

沈次谷先生诗序»又认为〝圣人者,能尽天下之至情者也〞,而〝至情〞就是〝匹夫匹妇以为当然〞〔«泰伯至德»〕。正因为归有光肯定〝匹夫匹妇〞的〝至情〞,所以,他的一部分散文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

寒花葬志»«思子亭记»等,写得相当感人。他的散文的特点是:即事抒情,真切感人;注重细节,刻画生动;篇幅短小,言简意赅;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背景知识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远祖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项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归有光35岁中举后,徙居嘉定安亭江上,授徒讲学,不复回故里。由此推知,他18岁写此文,35岁左右可能在迁居前由于翻检书箧,触及旧稿,引起了对亡妻的深深怀念,因而补写了附记,其间相距十六七年,妻死年手植的枇杷树生长了约五六年。这样,不仅枇杷树〝亭亭如盖〞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且〝多在外,不常居〞之语也有了着落。

字词汇总

通假字

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的

珊珊可爱〝珊珊〞通〝姗姗〞,美好的样子

以当南日〝当〞通〝挡〞,挡住

一词多义

〔1〕始室始洞然方,方才

庭中始为篱起初,先

〔2〕过日过午已昏偏过

大母过余曰探望,看望

从轩前过路过,经过

〔3〕每每移案每逢

妪每谓余曰常常

〔4〕得又北向,不能得日得到,获得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能够

〔5〕当他日汝当用之应当

以当南日挡住

〔6〕为轩东故尝为厨作为

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

余既为此志写作

古今异义词

〔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方丈古义:一丈见方

今义:寺院或道观的住持

〔2〕往往而是

往往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经常出现

〔3〕凡再变矣

再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4〕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回来

〔5〕余久卧病无聊

无聊古义:无所依靠

今义:精神无寄托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下,往下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上,从上面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手

东犬西吠西,向西

前辟四窗前,在前面

2、名词用作动词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乳,喂养

客逾庖而宴宴,吃饭、用饭执此以朝朝,上朝

3、形容词用作名词

多可喜,亦多可悲多,许多事

4、数词用作名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一,一体、整体

文言虚词

〔1〕以

以当南日/以手阖门〔介词,用〕

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

持此以朝〔连词,而,来〕

〔2〕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名词,地方、处所〕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用在动词前,与之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

〔3〕之

儿之成,或可待乎—〔助词,取独〕

顷之,持一象笏至〔助词,用在时间名词后,凑足音节〕

抚之甚厚〔代词,她,代指老妪〕

吾妻死之年〔代词,那〕

三五之夜〔助词,的〕

重点句式

判断句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妪,先大母婢也

被动句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意念被动〕

状语后置句

鸡栖于厅

其制稍异于前

而母立于兹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省略句

以〔之〕当南日

〔妪〕语未毕,余泣

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作者借一间百年老屋——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理清结构

这篇文章写于两个时期,开头至〝殆有神护者〞是前一个时期,作于十八岁;以下是后来补写的。就全篇结构看,前一部分是主体,后面的补记充实了前面的内容。据此可以把文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围绕项脊轩的兴废,写年轻时代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家庭的变迁以及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段),表达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写景为主,字里行间倾注作者的深情。〝小鸟时来啄食〞与〝三五之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年轻时在这里读书生活怡然自得的情趣。这一层用〝喜〞贯穿。

第二层(第2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其中第二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多可喜〞照应前一层,〝亦多可悲〞引起下边的内容。这一层先写由于〝诸父异爨〞而引起的庭院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揭示〝悲〞的表象;接着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于回忆中隐含着作者的怀念以及对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的感慨,是〝悲〞的深化。

第三层(第3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这一层写得很简洁,是〝悲〞的进一步补充。

第二部分(4-5段),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作者丧妻前后的欢乐和悲痛的感情。妻〝时至轩中〞、〝述诸小妹语〞等写得如在目前,而〝今已亭亭如盖矣〞感慨尤深,让人落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