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土壤

合集下载

基于CSLE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

基于CSLE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

第36卷第4期2022年8月水土保持学报J o u r n a l 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36N o .4A u g.,2022收稿日期:2021-11-23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601280) 第一作者:李嘉麟(1997 ),男,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㊁树种识别研究㊂E -m a i l :1535420728@q q.c o m 通信作者:华丽(1977 ),女,宁夏吴忠人,博士,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驱动机制㊁灾害预警㊁作物监测研究㊂E -m a i l:h u a l i @m a i l .h z a u .e d u .c n基于C S L E 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李嘉麟,陈家慧,华丽,韩兆君,蔡崇法(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摘要: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利用C S L E 模型计算1990 2015年的土壤侵蚀模数,借助G I S 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多时期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特征㊂结果表明:(1)湖北省主要为微度侵蚀,其次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及以上等级侵蚀所占面积较小,轻度侵蚀㊁中度侵蚀㊁强烈侵蚀㊁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25年间分别减少11267.0,497.6,176.9,307.7,313.7k m 2,减幅分别为27.39%,13.85%,11.79%,24.88%和56.04%㊂(2)总侵蚀面积先减再增后持续减少,其中极剧烈和剧烈侵蚀面积下降明显㊂侵蚀强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呈现空间异质性㊂1990 1995年㊁2000 2005年和2010 2015年土壤侵蚀以好转为主,土壤侵蚀强度降低区域1990 1995年集中在恩施㊁咸宁,1995 2000年集中在恩施㊁十堰,2000 2005年集中在神农架林区㊁宜昌市和秭归县周边,2005 2010年集中在黄冈和黄石市,2010 2015年集中在神农架林区和宜昌市;其中旱地与裸地好转情况最为明显㊂在1995 2000年和2005 2010年土壤侵蚀加剧,土壤侵蚀强度加剧区域1990 2000年集中在神农架局部地区,2000 2005年集中在十堰市,2005 2010年集中在竹溪县;2010 2015年集中在恩施市㊁宣恩县和鹤峰县,其中林地与旱地表现最为明显㊂土壤侵蚀主要变化区域表现在25年间,坡度<8ʎ区域轻度以上等级侵蚀面积逐年增加,这与人类活动对地表负面扰动(生产建设项目㊁坡耕地农业生产㊁其他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等主要集中在地形较为平缓的区域有很大关系㊂坡度在8ʎ~35ʎ区域轻度以上等级侵蚀面积明显减少,主要表现在退耕还林和水保工程治理的实施取得成效明显㊂关键词:土壤侵蚀;C L S E 模型;G I S ;时空变化;湖北省中图分类号:T P 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22)04-0043-10D O I :10.13870/j.c n k i .s t b c x b .2022.04.007S p a t i a l a n dT e m po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o i l E r o s i o n i n H u b e i P r o v i n c eB a s e do nC S L EL I J i a l i n ,C H E NJ i a h u i ,HU A L i ,H A NZ h a o j u n ,C A IC h o n gf a (C o l l eg e o f R e s o u r c e s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H u a zh o n g A g r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W u h a n 430070)A b s t r a c t :S o i l e r o s i o n i s o n e o f t h e g l o b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b l e m s r e s t r i c t i n g t h e s u r v i v a l a n d d e v e l o pm e n t o f h u m a nb e i n g s .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c o n o m y ,h u m a n a c t i v i t i e s i n d u c e t h e a g g r a v a t i o n o f s o i l e r o s i o n a n d b r i n g a b o u t e c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b l e m s i n t h e s h o r t t i m e .T h e r e f o r e ,t a k i n g Hu b e i P r o v i n c e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a r e a ,t h eC S L E m o d e l i s u s e d t oc a l c u l a t e t h e s o i l e r o s i o n m o d u l u s f r o m1990t o2015,a n d t h eG I Ss p a t i a l 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i s r e v e a l e d t h e 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o i l e r o s i o n i nm u l t i pl e p e r i o d s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H u b e i P r o v i n c em a i n l y h a s s l i g h t e r o s i o n ,f o l l o w e db y m i l d e r o s i o n ,a n do t h e r g r a d e e r o s i o n s u c h a sm o d e r a t ee r o s i o no c c u p i e sas m a l la r e a .T h ea r e a so f m i l de r o s i o n ,m o d e r a t ee r o s i o n ,s t r o n g e r o s i o n ,e x t r e m e l y s t r o n g e r o s i o n a n d s e v e r e e r o s i o nd e c r e a s e db y 11267.0,497.6,176.9,307.7,313.7k m 2r e s p e c t i v e l yi n 25y e a r s ,w i t hd e c r e a s e s o f 27.39%,13.85%,11.79%,24.88%a n d56.04%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t o t a l e r o s i o n a r e a f i r s td e c r e a s e d ,t h e ni n c r e a s e d ,a n df i n a l l y c o n t i n u e dt od e c r e a s e .A m o n g th e m ,t h ea r e ao f i n t e n s e e r o s i o na n de x t r e m e l y i n t e n s ee r o s i o nd e c r e a s e d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T h ec h a n g e so f e r o s i o n i n t e n s i t y ind i f f e r e n t p e r i o d s s h o ws p a t i a l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S o i l e r o s i o nw a sm a i n l y i m pr o v e d i n 1990 1995,2000 2005a n d 2010 2015,s u c h a sE n s h i a n dX i a n n i n g i n 1990 1995,E n s h i a n dS h i y a n i n 1995 2000,S h e n n o n g ji a f o r e s t a r e a ,Y i c h a n g C i t y a n dt h e p e r i p h e r y o fZ i g u iC o u n t y i n2000 2005,H u a n g g a n g a n d H u a n g s h iC i t y i n2005 2010,S h e n n o n g j i a f o r e s t a r e aa n dY i c h a n g C i t y i n2010 2015;T h e i r s o i l e r o s i o nc o n d i t i o n sa r e g r a d u a l l y i m p r o v i n g,a n d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d r y l a n d a n d b a r e l a n d i s t h em o s t o b v i o u s.S o i l e r o s i o nw a s i n t e n s i f i e d i n 1995 2000a n d2005 2010,a n dt h e i n t e n s i f i c a t i o no fs o i le r o s i o n w a sc o n c e n t r a t e di nS h e n n o n g j i aa r e a (1990 2000),S h i y a n C i t y(2000 2005),Z h u x iC o u n t y(2005 2010)E n s h iC i t y,X u a n e n C o u n t y a n d H e f e n g C o u n t y(2010 2015),a m o n g w h i c hf o r e s t l a n da n dd r y l a n d w e r et h e m o s to b v i o u s.T h e m a i n c h a n g e a r e a s o f s o i l e r o s i o na r e a s f o l l o w s:i n t h e p a s t25y e a r s,t h e a r e a o fm i l d a n d a b o v e g r a d e e r o s i o n i n t h e a r e aw i t hs l o p e l e s s t h a n8ʎh a s i n c r e a s e d y e a rb yy e a r,w h i c h i s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t o t h e f a c t t h a t t h en e g a t i v e s u r f a c e d i s t u r b a n c e c a u s e d b y h u m a n a c t i v i t i e s(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o j e c t s,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s l o p i n g f a r m l a n d,l a n du s e t y p e c o n v e r s i o nc a u s e db y o t h e rh u m a na c t i v i t i e s)i sm a i n l y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i nt h e r e g i o nw i t h r e l a t i v e l y f l a t t o p o g r a p h y.T h e a r e aw i t h a s l o p e o f8ʎt o35ʎw i t hm i l d o r a b o v e g r a d e e r o s i o nh a s b e e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r e d u c e d,w h i c h i sm a i n l y m a n i f e s t e d i n t h e r e m a r k a b l e r e s u l t s a c h i e v e d i n 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r e t u r n i n g f a r m l a n d t o f o r e s t s a n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c o n t r o l o f s o i l e r o s i o na n dw a t e r l o s s.K e y w o r d s:s o i l e r o s i o n;C S L E;G I S;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 c h a n g e;H u b e i P r o v i n c e土壤侵蚀(s o i l e r o s i o n)是指在风力㊁水力和重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及母质被剥蚀㊁搬运和沉积的自然现象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严重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1]㊂中国是世界上受土壤侵蚀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㊂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是分析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依托工具,更是土壤侵蚀研究的热门领域㊂目前计算土壤侵蚀模数的主要模型有U S L E模型[2]㊁W E E P 模型[3]㊁E U R O S E M模型[4]㊁L I S E M模型[5]㊁R U S L E 模型[6]等㊂我国土壤侵蚀定量观测始于20世纪中期,主要工作为在各地建立径流小区从而获取大量观测数据㊂1980年以来,随着U S L E模型的广泛应用,我国学者通过大量系统科学的试验,针对不同侵蚀类型,对U S L E模型进行修正㊂江忠善等[7]修正浅沟侵蚀影响系数,建立计算沟间地次降雨的土壤流失模型;蔡强国等[8]建立次降雨侵蚀产沙模型,模型综合考虑降雨入渗㊁径流分散㊁重力侵蚀及泥沙输移过程,从而对影响侵蚀过程的因子做出定量分析,建立黄土丘陵区侵蚀产沙过程模型;蔡崇法等[9]建立典型小流域地理数据库,运用U S L E模型对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预测;刘宝元等[10]以U S L E模型为原型根据国内水土流失情况和水保措施情况提出中国土壤侵蚀模型(C h i n e s e S o i l L o s sE q u a t i o n,C S L E),通过分析大量观测小区规格,综合考虑地形㊁植被㊁降雨㊁水土保持措施等因子,提出我国标准小区规格,其中水保措施根据国内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修改,分为耕作措施因子(T)㊁工程措施因子(E)和生物措施因子(B)㊂国内学者经过大量试验验证,对模型或因子进行修正,能够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国内各区域㊂江忠善等[7]基于黄土高原的研究数据对坡长坡度因子进行修改,并引入浅沟侵蚀因子G,建立水蚀坡面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刘宝元等[11]对地形因子计算进行修改,得出符合我国土壤侵蚀特点的坡长坡度因子计算公式;周伏建等[12]提出福建省以E I60为降雨侵蚀力指标;郭继成等[13]㊁范建荣等[14]分别利用C S L E方程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和东北地区的B因子值进行了研究㊂同时,随着G I S与R S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综合利用G I S㊁R S与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理论技术对土壤侵蚀进行定量化分析,史彦林[15]利用T M影像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 S L E)分析了饶河县1995年㊁2005年土壤侵蚀变化情况;齐晓君等[16]利用遥感数据和修正的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 U S L E)动态研究了浑河上游抚顺地区的土壤侵蚀;陆建忠等[17]利用G I S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 S L E)相结合对鄱阳湖流域1990年㊁2000年土壤侵蚀量进行计算㊂目前大部分研究着眼于特定时期县域㊁市域㊁流域等范围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已有的不同时期的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也多集中于市域[18]㊁流域[19]范围,对省域范围长时间序列多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较少㊂本文以湖北省为研究区,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学科理论与技术,通过C S L E模型计算全省6期(5年1期)土壤侵蚀量,得出湖北省1990 2015年土壤侵蚀模数㊂根据湖北省25年间土壤侵蚀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特征和各等级侵蚀转移特点,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坡度条件下对土壤侵蚀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总结㊂1研究区概况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东接安徽,西邻重庆,南接江西㊁湖南,北与河南毗邻,西北与陕西接壤㊂介于北44水土保持学报第36卷纬29ʎ01'53ᵡ 33ʎ6'47ᵡ,东经108ʎ21'42ᵡ 116ʎ07'50ᵡ㊂总面积185900k m 2,占中国总面积的1.94%㊂湖北省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至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其北㊁西㊁东三面环山,中间低平,拥有多种地貌类型,山地㊁丘陵和平原兼备㊂地势高低相差悬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㊂湖北省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㊂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㊂温度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多年降水量自北向南逐渐增加,鄂西南和鄂东地区为降水量高值区,鄂西北为降水量低值区㊂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湖北省共有水土流失面积36900k m 2,占全省总面积的19.85%,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㊂2 材料与方法2.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本文所用数据来源及预处理方法见表1㊂表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数据类型数据来源预处理2000 2015年遥感数据(共4期,5年1期):MO D I S8天合成的地表反射率产品MO D 09Q 1美国地质勘探局(U S G S ,h t t p s ://w w w.u s g s .g o v /),空间分辨率为250m投影转换和坐标设置㊁批量拼接㊁批量裁剪1990年与1995年遥感数据:G I MM SN D V I 3g N D V I 半月合成数据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 A S A ,h t t p s ://e c o c a s t .a r c .n a s a .g o v /d a t a ),空间分辨率为8k m裁剪与投影转换地形数据:A S T E RG D EM 数据地理空间数据云(h t t p ://w w w .g s c l o u d .c n ),空间分辨率为30m 数据检查㊁投影转换㊁拼接裁剪1990 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共6期,5年1期):L a n d s a tTM 影像(L a n d s a t 5)美国地质勘探局(U S G S ,h t t p s ://w w w.u s g s .g o v /)人机交互目视解译降雨量数据: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 3.0)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h t t p ://d a t a .c m a .c n /)普通克里金插值土壤数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及湖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种志和土壤类型图资料扫描和数字化统计数据湖北省水土保持公报数据㊁水土保持调查报告㊁中国耕作制度70年㊁湖北省统计年鉴等数据统计2.2 研究方法2.2.1 中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C S L E ) 选用的中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C S L E )是刘宝元等[10]参考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 S L E )和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 U S L E )进行本土化修改后提出的㊂该模型在不同地区参数选取不同,其表达式为:A =R ˑK ˑL ˑS ˑB ˑE ˑT (1)式中:A 为土壤侵蚀模数(t /(h m 2㊃a ));R 为降雨侵蚀力因子((M J ㊃mm )/(h m 2㊃h ㊃a ));K 为土壤可蚀性因子((t ㊃h m 2㊃h )/(h m 2㊃M J ㊃mm ));L 为坡长因子;S 为坡度因子;B 为生物措施因子;E 为工程措施因子;T 为耕作措施因子㊂2.2.2 降雨侵蚀力因子(R ) 降雨量数据统计自1951年以来全国八百多个气象站点日观测数据,搜集湖北省及周边共41个站点日降雨量数据,并按月统计汇总㊂利用地统计插值方法建立降雨量的空间分布推算模型㊂本文利用周伏建等[20]建立的降雨侵蚀力模型,分别利用1975 1990年㊁1980 1995年㊁19852000年㊁1990 2005年㊁1995 2010年和2000 2015年的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估算1990 2015共6期的降雨侵蚀力(图1)㊂R =ð12i =10.179P1.5527i(2)式中:R 为年降雨侵蚀力((M J ㊃m m )/(h m2㊃h ㊃a ));P i 为月降雨量(mm )㊂2.2.3 土壤可蚀性因子(K ) 土壤可蚀性因子是用来衡量土壤侵蚀本体敏感性的一个重要因子,是基于土壤类型图计算所得㊂湖北省土壤类型多样,共计39种,主要有水稻土㊁潮土㊁黄棕壤㊁黄褐土㊁石灰土㊁红壤㊁黄壤和紫色土等㊂本文采用W i l l i a m s [21]的E P I C 模型中的计算方法,其具体计算公式为:K =0.2+0.3e x p -0.0256S A N (1-S I L 100)éëêêùûúú{}ˑS I LC L A+S I L{}0.3ˑ1-0.25CC +e x p(3.718-2.947C )[]{}ˑ1-0.7S N 1S N 1+e x p (-5.509+22.899S N 1)éëêêùûúú(3)S N 1=1-S A N 100(4)式中:S A N ㊁S I L ㊁C L A ㊁C 分别是指砂砾㊁粉粒㊁黏粒和有机碳含量(%)㊂运用E P I C 模型进行计算结果可得到湖北省土壤可蚀性因子(图2)㊂2.2.4 坡度坡长因子(L S ) 地形对土壤侵蚀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㊂坡长坡度是根据D E M 衍生出来的2个因子,其中坡度因子采用F o s t e r 等[22]的分段坡长因子公式:L i =λm +1o u t -λm +1i nλo u t -λi n(5)54第4期 李嘉麟等:基于C S L E 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式中:L i 为第i 个栅格坡长因子;λo u t ㊁λi n 为栅格出口及入口坡长;m 为坡长指数,其中的m 值根据刘宝元等[10]的修改取值为m =0.2,θ<0.5ʎ;m =0.3,0.5ʎɤθ<1.5ʎ;m =0.4,1.5ʎɤθ<3ʎ;m =0.5,θȡ3ʎ㊂ 注:降雨侵蚀力单位为(M J ㊃mm )/(h m 2㊃h ㊃a )㊂图1 各年份降雨侵蚀力因子值图2 土壤可蚀性因子值坡度因子的提取分为10ʎ以上和10ʎ以下,分别参考M c C o o l 等[23]与L i u 等[24]的公式:S =10.80ˑs i n θ+0.03 θ<5ʎS =16.80ˑs i n θ-0.50 5ʎɤθ<10ʎS =21.91ˑs i n θ-0.96 θȡ10ʎìîíïïïï(6)式中:S 为坡长因子;θ为坡度(ʎ)㊂2.2.5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B E T ) 水土保持因子可以衡量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的抑制程度㊂C S L E 模型将R U S L E 模型中的水土保持因子分为3个因子: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B 因子㊁工程措施E 因子和耕作措施T 因子㊂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美国地质勘探局(U S G S )L a n d s a t 5卫星上T M 传感器的影像㊂经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获得1990 2015年(共6期,5年1期)研究30m 分辨率土地利用图,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㊁林地㊁草地㊁水域㊁建设用地(含城乡用地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含裸土地和其他未利用地)㊂利用MO D I S 影像的8天合成的地表反射率M O D 09Q 1产品,选取1990 2015年(共6期,5年1期)每年5 9月的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 D V I ),其公式为:N D V I =N I R-RN I R+R(7)式中:N I R 为近红外波段;R 为红外波段㊂取每月4期N D V I 的最大值作为月N D V I 值,取5个月的均值计算年N D V I 值㊂采取融合修订的方式,利用年N D V I 值计算植被覆盖度,计算公式为:F V C =1 N D V I >N D V I s o i l (N D V I -N D V I s o i l )(N D V I v e g -N D V I s o i l ) N D V I s o i l ɤN D V I ɤN D V I v e g0 N D V I <N D V I v e gìîíïïïïï(8)式中:N D V I s o i l 为裸土或无植被覆盖区域的N D V I 值;而N D V I v e g 则表示完全被植被覆盖区域的ND V I 值㊂关于N D V I s o i l 和N D V I v e g 值的选取,根据张亮等[25]的选取方法进行调整,统计图像中不同N D V I 值对应的栅格数,根据N D V I 的概率分布表,寻找其累计概率在1%和99%附近的值,即作为N D V I v e g 和ND V I s o i l 的值,以此得到各年份植被覆盖度均值㊂结合湖北省土地利用数据,根据R U S L E 手册和刘宝元等[11]㊁王万忠等[26]的研究,由表2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赋值,最终得到B 因子㊂工程措施因子采用水保工程数据结合水保投入数据进行估算㊂其中水保工程数据以湖北省的水土保持公告数据作为计算基础㊂其中1990年和1995年的梯田面积因数据缺失,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推算,64水土保持学报 第36卷并结合‘水土保持公报“[27]中的水保投入数据进行合理地修改外推㊂根据上述数据,采用加权平均算法,通过公式得出工程因子值:表2 B 因子赋值依据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B 值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B 值耕地旱地1林地0~200.100水田020~400.080水域-040~600.060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0.01060~800.020农村建设用地0.02580~1000.004采矿用地1草地0~200.450未利用地裸土地120~400.240其他未利用地040~600.15060~800.09080~1000.043E S L =S T L ˑE T L +(S S L -S T L )[]S S L(9)式中:E S L 是指将梯田面积按照权重平均至坡耕地上后坡耕地处的工程措施因子;E T L 为梯田的工程措施因子值,这里的E T L 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因子赋值表中的石坎水平梯田的工程因子值0.121;S T L 与S S L 分别为梯田和坡耕地的面积㊂根据‘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规定(试行)“[28]中全国轮作区T 因子赋值表,结合郭乾坤等[29]的研究将对应耕作措施因子值赋值到湖北省不同耕作制度区域旱地的栅格上,得到不同年份的湖北省耕作措施因子㊂3 结果与分析3.1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运用C S L E 模型对1990 2015年各个因子进行计算,得到湖北省近25年间共6期的土壤侵蚀模数(图3)㊂其中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 L190 2007)[30],将湖北省土壤侵蚀划分为6个等级,0~500t /(k m 2㊃a )为微度,500~2500t /(k m 2㊃a )为轻度,2500~5000t /(k m 2㊃a )为中度,5000~8000t /(k m 2㊃a )为强烈,8000~15000t /(k m 2㊃a )为极强烈,>15000t /(k m 2㊃a )为剧烈侵蚀㊂从空间上可知,土壤侵蚀较为严重区域分布在鄂西南㊁鄂西北㊁鄂东区域,其中位于鄂西南区域的鄂渝山地侵蚀面积最大,且侵蚀更严重㊂由图3可以看出,1990 1995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恩施㊁咸宁,1995 2000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恩施㊁十堰,2000 2005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神农架林区和宜昌市秭归县周边,2005 2010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黄冈和黄石市,2010 2015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神农架林区和宜昌市㊂3.2 土壤侵蚀动态变化3.2.1 土壤侵蚀总体变化分析 微度侵蚀被定义为土壤侵蚀小于土壤容许流失量,在统计土壤总侵蚀面积时应统计轻度及以上侵蚀等级的侵蚀面积㊂利用A r c G I S 对湖北省25年间各等级土壤侵蚀面积进行汇总㊂由表3可知,总侵蚀面积由1990年的48023.0k m2减至1995年约41977.9k m 2,后增至2000年44398.8k m 2,2000年后持续减少,1995 2000年总侵蚀面积增加是受 九五 规划影响,湖北省林地被破坏,部分林地植被覆盖度下降,轻度侵蚀面积在林地区域增加11.13%㊂25年侵蚀面积共减少12562.9k m 2,相对1990年侵蚀面积下降26.16%㊂而轻度侵蚀㊁中度侵蚀㊁强烈侵蚀㊁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25年间分别减少11267.0,497.6,176.9,307.7,313.7k m2,减幅分别为27.39%,13.85%,11.79%,24.88%和56.04%,说明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治理,湖北省土壤侵蚀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㊂轻度侵蚀及以上等级侵蚀需着重关注,由表3可知,轻度侵蚀约占总侵蚀面积的85%,且25年间减少1.67%,中度侵蚀和强烈侵蚀占比分别增加16.67%和19.46%,剧烈侵蚀占比变化最为明显,占比减少40.47%㊂中度侵蚀以上侵蚀等级1990 2015年变化见图4㊂1990 1995年各侵蚀等级的面积均有下降,1995 2000年间维持稳定,后至2015年持续缓慢减少,其中极剧烈和剧烈侵蚀面积减少相对明显,强烈侵蚀则变化较少,这表明强烈侵蚀区域的治理需得到更多关注㊂3.2.2 侵蚀强度变化分析 利用A r c G I S 的T a b u -l a t eA r e a 工具对25年的土壤侵蚀各强度面积转移矩阵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㊁不同坡度等级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统计分析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强度面积见表4㊂从图5可以看出,1990 2015年土壤侵蚀强度中微度侵蚀最为稳定,其次为轻度侵蚀;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相对而言更易转移为别的侵蚀强度;大部分侵蚀等级主要向更低侵蚀等级转移㊂流向剧烈侵蚀的主要为轻度侵蚀,其次为微度侵蚀与极强烈侵蚀,1990 2015年湖北省林地面积减少628.81k m 2,草地面积减少46.81k m 2,这些主要是因基础设施建设㊁房地产开发㊁农林生产开发等人为扰动造成的土地利用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短期局部区域侵蚀强度发生的变化㊂从长时间序列来看,湖北省土壤侵蚀总体呈现好转趋势㊂从表4和图6可以看出,在土地利用类型方面,74第4期 李嘉麟等:基于C S L E 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旱地中微度侵蚀面积由1990年14255.6k m 2下降至2015年14132.3k m 2,主要是旱地转换为其他地类,面积有所减少导致㊂旱地侵蚀等级分布均匀,面积占比随侵蚀等级增加而减少,旱地中强烈侵蚀及以上等级的占比由10.33%逐年减少至7.22%,剧烈侵蚀面积25年间减少377.4k m 2,减少68.72%㊂图3 不同时期土壤侵蚀等级表3 湖北省25年间土壤侵蚀各等级情况土壤侵蚀等级土壤侵蚀面积及变化/k m 2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5年变化变化率/%微度侵蚀137798143831141466145563146144150405126069.1轻度侵蚀41134.435679.138172.134357.833734.029867.4-11267.0-27.4中度侵蚀3592.343340.033397.483264.643296.053094.73-497.62-13.9强度侵蚀1500.111386.891404.691360.071373.091323.19-176.92-11.8极强度侵蚀1236.391116.051048.45996.131001.65928.74-307.65-24.9剧烈侵蚀559.74455.72376.09322.85315.16246.03-313.70-56.0总面积48023.041977.844398.840301.439720.035460.1-12562.9-26.2 林地微度侵蚀面积由1990年的66778.7k m2增至2015年的78586.2k m 2,占比由1990年的71.95%增至2015年的85.21%,林地中轻度侵蚀及以上等级的侵蚀面积占比由26035.0k m 2减少至13637.2k m 2,减少84水土保持学报 第36卷47.62%㊂林地能使土壤理化性质有所变化,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并提高植被覆盖度,对土壤侵蚀的控制起到积极作用,所以林地的土壤侵蚀集中在轻度侵蚀,土壤侵蚀强度低㊂但在1995 2000年和20052010年湖北省林地土壤加剧较为严重,主要与林地植被覆盖度降低有关,1995 2000年林地植被覆盖度下降区域占林地加剧和明显加剧面积的78.6%,2005 2010年林地植被覆盖度下降区域占林地加剧和明显加剧面积的65.7%㊂图4 中度侵蚀以上侵蚀等级面积变化表4 湖北省25年间不同土地利用土壤侵蚀各等级情况年份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面积/k m 2微度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总侵蚀面积/k m 2旱地14255.610445.82750.51400.71212.6549.116358.6林地66778.725982.550.22.30026035.01990草地1814.74337.7763.681.99.10.15192.4居民点用地4367.4363.524.512.811.87.5420.2裸土地7.54.93.62.42.93.116.8旱地14305.510519.52664.71327.61094.1443.516049.2林地72477.220321.034.60.80020356.41995草地1882.34474.3601.837.12.105115.3居民点用地4597.4359.535.719.217.49.9441.7裸土地7.04.83.42.22.42.415.2旱地14333.110641.32757.81335.41020.2360.816115.5林地70097.522584.531.81.60022618.02000草地1875.14555.1561.941.63.80.15162.5居民点用地4662.5386.542.723.921.812.8487.8裸土地6.94.73.22.22.52.415.1旱地14202.810728.42696.71289.7962.2303.715980.7林地73981.418627.632.81.80018662.22005草地1903.84593.4476.135.94.60.15110.2居民点用地4887.9404.155.930.527.016.8534.3裸土地7.04.33.12.12.32.314.0旱地14094.810729.02669.71281.9954.8287.015922.4林地74542.017992.350.33.40.1018046.12010草地1899.34568.9490.943.06.00.25108.9居民点用地5148.3439.381.942.738.525.8628.2裸土地7.14.53.32.02.32.214.3旱地14132.310800.42483.91165.9795.7171.715417.7林地78586.213615.920.50.9013637.22015草地1950.94682.3321.212.01.20.15016.8居民点用地5929.6764.3265.9142.4129.772.21374.5裸土地7.04.53.32.02.12.013.9 草地土壤侵蚀等级主要为轻度侵蚀,其次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占比由1990年的61.90%上升至2015年的67.20%,强烈及以上等级侵蚀面积由1990年的91.1k m 2减少至2015年的13.3k m 2,下降85.38%,说明在草地侵蚀强度高的区域得到有效治理,这与种草及退耕还草等水保措施有着密切关系㊂居民点用地土壤侵蚀等级主要为微度侵蚀,其次为轻度侵蚀,轻度及以上等级侵蚀面积由1990年的420.0k m 2增至2015年的1374.5k m2㊂居民点用地土壤侵蚀面积逐年增加,在25年间增加2516.53k m2,这是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人口增加㊁迁移和城镇化建设引起的城市扩张所导致的㊂裸地轻度及以上等级侵蚀面积由1990年的16.8k m 2减少至2015年的13.9k m2,减少17.10%,强烈及以上侵蚀等级约占30%,侵蚀强度较高㊂裸地各侵蚀等级在各年间变化差异不大,25年间侵蚀变化区域主要以好转为主㊂94第4期 李嘉麟等:基于C S L E 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图51990-2015年湖北省各时期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变化转移情况图6不同变化等级下土地利用分布情况由图7可知,在不同坡度等级方面,1990 1995年和2000 2005年间,极陡坡侵蚀情况好转与加剧无太大差距,但在1995 2000年和2005 2015年间,侵蚀好转面积明显多于加剧面积,可知这些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明显㊂斜坡㊁陡坡和急坡区域中轻度以上等级侵蚀面积25年分别减少2212.9,4599.8, 3298.9k m2,侵蚀占比分别减少24.8%,38.2%和33.2%,表明该区域治理效果较为明显㊂05水土保持学报第36卷图7不同坡度等级下侵蚀面积变化情况4讨论4.1不同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由6期土壤侵蚀模数可知,侵蚀分布及不同侵蚀强度的面积与‘湖北省水土保持公报“[31]数据较为一致㊂湖北省主要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及以上等级侵蚀所占面积较小㊂总侵蚀面积先减再增后持续减少,其中极剧烈和剧烈侵蚀面积下降明显㊂1990 1995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恩施㊁咸宁:咸宁开展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结合1990年和1995年土地利用数据得出,咸宁耕地面积减少19.8k m2,林地面积增加10.2k m2,恩施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共16.6k m2坡耕地㊁裸地转换成林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侵蚀;但同期神农架地区由于局部地区砍伐严重,林地面积减少7.9k m2,存在局部水土流失加剧的隐患㊂1995 2000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恩施㊁十堰:根据恩施水土流失公报,恩施在水土流失方面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实施坡改梯㊁经果林㊁水保林㊁保土耕作等措施,治理力度不断加强,5年共完成68.3k m2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十堰 九五 期间加大土地改良投入,增强土壤蓄水能力,使得土壤侵蚀状况有所缓减;但同期神农架地区仍处于木头经济转为生态经济的阶段,且主要能源为木材,土壤侵蚀加剧㊂2000 2005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神农架林区周边:神农架地区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转变能源使用方式,推动生态保护;但十堰市工业迅速发展,结合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得出,十堰市建设用地面积5年增加3.8k m2,林地和草地向建设用地转换导致短期土壤侵蚀加剧㊂2005 2010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黄冈: 十一五 期间黄冈地区通过退耕还林㊁退田还湖㊁荒山造林等措施,给土壤侵蚀治理带来积极影响;但 十一五 期间竹溪县借助退耕还林政策,大面积对耕地㊁草地进行农业生产改造,在土地改造过程中因挖损㊁塌陷㊁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结合土地利用数据,竹溪县共2.4k m2的草地和耕地转化成建设用地,加剧了土壤侵蚀㊂2010 2015年土壤侵蚀等级降低集中在神农架林区和宜昌市,神农架林区因为多年的林区保护,木材采伐量骤减,生态恢复良好,宜昌市优化种植模式,积极植树造林,林地面积增加9.4k m2,土壤侵蚀状况持续好转㊂4.2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㊁微地貌特征㊁水土保持效应存在差异性,从而影响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过程[32]㊂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湖北省旱地的土壤侵蚀等级在长时间周期内逐年减弱,侵蚀等级改善区域得益于坡改梯㊁退耕还林等水保工程措施的实施,治理成效显著㊂但在1995 2000年和2005 2010年旱地土壤侵蚀加剧较为明显,主要与降雨有关, 1995 2000年降雨侵蚀力增加区域占旱地总面积的39.55%,2005 2010年降雨侵蚀力增加区域占旱地15第4期李嘉麟等:基于C S L E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总面积的49.23%㊂1990 2015年林地侵蚀加剧和明显加剧区域共772.0k m2,其中植被覆盖度下降面积达638.3k m2,占林地加剧和明显加剧面积的82.67%;降雨侵蚀力增加面积达278.1k m2,占林地加剧和明显加剧面积的36.02%,植被覆盖度对林地侵蚀变化产生较大影响㊂1990 2015年草地侵蚀加剧和明显加剧区域共672.9k m2,其中植被覆盖度下降面积达118.9k m2,占草地加剧和明显加剧面积的17.76%,降雨侵蚀力增加面积达402.3k m2,占草地加剧和明显加剧面积的59.79%,降雨对草地侵蚀变化产生较大影响;草地土壤侵蚀总体情况在25年间未有明显改善,该类型土壤侵蚀治理需得到重视㊂4.3不同坡度下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1990 2015年侵蚀加剧和明显加剧区域面积为1815.55k m2,平缓坡和中等坡区适合人类生活,开发利用较多,其中平缓坡和中等坡25年间耕地有238.89k m2转成居民点用地,林地有72.88k m2转化成居民点用地,分别占侵蚀加剧和剧烈加剧区域的13.1%和6.6%,这导致该区域轻度以上等级侵蚀面积在1990 2015年间逐年增加㊂5结论(1)湖北省1990年㊁1995年㊁2000年㊁2005年㊁2010年㊁2015年侵蚀面积分别为48023.0,41977.8, 4498.8,40301.4,39720.0,35460.1k m2,分别占湖北省总面积的25.8%,22.6%,23.9%,21.7%,21.4%和19.1%㊂湖北省主要为微度侵蚀,其次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及以上强度的侵蚀所占面积较小㊂(2)从土壤侵蚀等级转移矩阵分析可知,微度侵蚀最为稳定,其次为轻度侵蚀,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容易发生转移㊂大部分变化区域的侵蚀等级降低,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中极少部分转移为剧烈侵蚀,湖北省土壤侵蚀总体呈现好转趋势㊂(3)在不同环境背景下对土壤侵蚀变化进行研究,使用叠置分析功能统计分析土壤侵蚀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坡度等级下空间分布特征,可得1990 1995年㊁2000 2005年和2010 2015年间土壤侵蚀以好转为主,其中旱地与裸地好转情况最为明显;在1995 2000年和2005 2010年土壤侵蚀变化区域中,侵蚀加剧情况不容小觑,其中林地与旱地表现最为明显,林地土壤侵蚀加剧主要和林地植被覆盖度降低有关,土壤侵蚀变化区域中平缓坡和中等坡区域25年间轻度以上等级侵蚀面积逐年增加,斜坡㊁陡坡和急坡区域轻度以上等级侵蚀面积明显减少㊂本文土壤侵蚀计算时因遥感影像数据源无法统一,2000年前计算生物措施使用的G I MM SN D V I3g数据受混合像元影响计算出的植被覆盖度精度低,经过简单校正后仍然存在一定误差,在以后的植被覆盖度计算中使用更高分辨率影像进行统一计算来提高精度㊂参考文献:[1]刘江.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J].中国水利,1999,2:14-18.[2]W i s c h m e i e r W H,S m i t h D D.P r e d i c t i n g r a i n f a l l-e r o-s i o n l o s s e s f r o mc r o p l a n dE a s t o f t h eR o c k y M o u n t u a i n s[R].U S D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H a n d b o o k,N o.282,1965.[3] N e a r i n g M A,F o s t e rG R,L a n eLJ,e t a l.A p r o c e s s-b a s e ds o i l e r o s i o n m o d e l f o rU S D A-W a t e rE r o s i o nP r e-d i c t i o n P r o je c t t e c h n o l o g y[J].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f t h eA S A S,1989,32(5):1587-1593.[4] M o r g a n R P C,Q u i n t o nJN,S m i t h R E,e ta l.T h eE u r o p e a nS o i l E r o s i o nM o d e l(E U R O S E M):Ad y n a m i ca p p r o a c hf o r p r e d i c t i n g s e d i m e n tt r a n s p o r tf r o m f i e l d sa n d s m a l lc a t c h m e n t s[J].E a r t hS u r f a c eP r o c e s s e sa n dL a n d f o r m s,1998,23(6):527-544.[5] D eR o oAP J.T h eL I S E M P r o j e c t:A n i n t r o d u c t i o n[J].H y d r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e s,1996,10(8):1021-1025.[6] K e n n e t hG R,G e o r g eRF,G l e n n W,e t a l.P r e d i c t i n gs o i l e r o s i o nb y w a t e r:A g u i d e t oc o n s e r v a t i o n p l a n n i n gw i t h t h eR e v i s e dU n i v e r s a l S o i lL o s sE q u a t i o n[M].U S-D A H a n d b o o k,1997.[7]江忠善,王志强,刘志.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变化定量研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6,2(1):1-9.[8]蔡强国,陆兆熊,王贵平.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侵蚀产沙过程模型[J].地理学报,1996,63(2):108-117.[9]蔡崇法,丁树文,史志华,等.应用U S L E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I D R I S I预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0,14(2):19-24.[10]刘宝元,谢云,张科利.土壤侵蚀预报模型[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刘宝元,毕小刚,符素华.北京土壤流失方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2]周伏建,陈明华,林福兴,等.福建省降雨侵蚀力指标的初步探讨[J].福建水土保持,1989(2):58-60. [13]郭继成,顾再柯,苑爽,等.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值计算与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2014(10):50-53,71.[14]范建荣,王念忠,陈光,等.东北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9(3):75-78,92.[15]史彦林.基于G I S的饶河县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4,10:47-49,71.[16]齐晓君,王恩德,贾三石.基于G I S和R S的抚顺市土壤侵蚀动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9:1342-1345.(下转第62页)25水土保持学报第36卷。

鄂西北茶园紫云英旱作套种技术研究

鄂西北茶园紫云英旱作套种技术研究

鄂西北茶园紫云英旱作套种技术研究摘要:根据鄂西北气候条件,通过对当地茶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分析,提出了“选用良种、测土施肥、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的旱作套种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技术路线,该研究对扩大紫云英种植面和推广普及绿肥种植技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茶园;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旱作套种技术Intercropping and Dry Cultivation of Astragalus sinicus in Tea Gardens at Northwest of Hubei ProvinceAbstract:Based on the climate of northwest areas in Hubei province and the analysi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of local tea gardens,a technical route of intercropping and dry farming of Astragalus sinicus was put forward by choosing fine varieties of Astragalus sinicus,soil testing,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timely sowing and strengthen field manage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echnology of intercropping and dry cultivation of Astragalus sinicus in tea gardens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expanding the planting area of Astragalus sinicus and popwarizing 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green manure.Key words:tea gardens;Astragalus sinicus;intercropping and dry cultivation竹山县是湖北省2012年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绿肥种植示范县,示范推广绿肥种植1 647 hm2,并在九里岗镇举办紫云英示范核心样板322 hm2。

鄂西北山区中低产田改良模式技术措施探讨

鄂西北山区中低产田改良模式技术措施探讨

N o n g t i a n s h u i l i作者结合参考郧西县土壤普查有关资料,将郧西县稻田耕地类型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为粘重瘠薄型、落河冷浸型、过酸过碱型、障碍层次型和缺素失调型等几种低产土壤类型,根据十余年实践,对不同类型中低产田改良模式技术探讨。

一、粘重瘠薄型这一类耕地低产的主要原因是质地粘重,耕层浅薄,有机质含量低,供肥能力差,土壤熟化程度低,养分不足且不平衡,土壤渗透性差,微生物活动不旺盛,土壤紧实,根系生长不良,农作物常出现迟发、早衰现象。

改良技术:一是对质地粘重的土壤客土掺砂,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以种植绿肥为主,种、积、养、还同时并举,每hm 2施有机肥15000kg 以上,每hm 2秸秆还田量3750kg ~6000kg ;二是合理施用化肥,稳氮、增磷、补钾,配施微肥,调节土壤养分。

对少数酸性强的土壤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

石灰用量一般每hm 2施375~600kg ,同时视土质作物而异,粘土较砂土多施,豆类可多施,薯类可不施;碱性强的土壤,要选择多施生理酸性肥料。

如硫酸铵、过磷酸钙等;三是合理耕作与轮作,用地养地相结合。

四是因土施肥,砂性土宜施用牛粪等肥料,或半腐熟的有机肥料作基肥,以提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

五是客土改良,质地粘重的掺沙,质地过沙的掺土。

六是修渠引水,增强耕地抗旱能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七是搞好农田林网建设。

八是灌溉改良,旱地改水田,在水源有一定保证的地方,开发灌溉水源,改善灌溉条件,每hm 2开发水源9000~12500m 3。

二、冷浸型(田)该类型耕地四季田面不干,处于稀泥烂糊状态,通气性能差,物质还原性强,形成不同程度的潜育化。

在还原状态下,常产生亚铁、亚锰和硫化氢等有害还原物质。

地温低、水温冷、养分分解慢,有机质积累多,但有效性差,土壤缺锌缺磷比较突出。

一般一年只能种植一季水稻,由于土壤冷浸,水稻返青慢、分蘖迟、成穗少、穗小、籽粒轻,产量低而不稳,一般产量在5t/hm 2以下,俗称泠浸田、烂泥田、青泥田、锈水田等。

优质高效粳稻品种在鄂西北地区的种植表现

优质高效粳稻品种在鄂西北地区的种植表现

优质高效粳稻品种在鄂西北地区的种植表现鄂西北地区是我国优质粳稻主要种植区之一,其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宜粳稻生长,同时该区域的农民在种植粳稻方面拥有着丰富的技术和经验。

因此,种植优质高效的粳稻品种对于鄂西北地区的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鄂西北区域被广泛种植的优质高效粳稻品种,并分析它们的种植表现。

一、江粳35号江粳35号是我国早熟的粳稻品种之一,该品种适宜于鄂西北地区的种植。

江粳35号的成熟期较短,平均成熟期为105天左右,因此具有早熟的优势,能够避开降雨周期的集中。

江粳35号的主茬平均亩产量可以达到500-600公斤,而且粒品质佳,米粒形态规整,营养丰富,口感好,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二、长粳189长粳189是我国中期粳稻品种之一,该品种在鄂西北地区也有不少栽培面积。

长粳189具有较好的耐早低温性能,早期耐低温,能够快速生长和开花结实。

同时,它的生长周期也较短,平均成熟期为110天左右,亩产量可以达到500-600公斤。

长粳189的米粒颗粒饱满,形态规整,米质软糯,口感细腻,适宜蒸煮食用。

三、京粳628京粳628是我国晚熟的优质粳稻品种之一,适宜在鄂西北地区种植。

它的耐候性和耐病性都较好,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能力强。

同时,它的生长期比较长,大约需要15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成熟,但在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下,亩产量可以达到700-800公斤。

京粳628的米粉白晶莹,口感鲜美,适合制作米饭和米面制品。

综上所述,优质高效的粳稻品种在鄂西北地区的种植表现良好,它们在抗病能力、成熟期、亩产量和米质等方面都有着优异的表现。

因此,在推广粳稻品种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进行试种和示范,从而推广种植技术,提高稻米产量和粮食质量,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条件提供保障。

优质高效粳稻品种在鄂西北地区的种植表现

优质高效粳稻品种在鄂西北地区的种植表现

优质高效粳稻品种在鄂西北地区的种植表现粳稻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水稻栽培品种之一,鄂西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之一,种植着大量的粳稻品种。

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优质高效品种的不断推广,鄂西北地区的粳稻种植表现得到了显著提升。

本文将重点介绍优质高效粳稻品种在鄂西北地区的种植表现,以期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有益的种植参考。

一、种植环境分析鄂西北地区地处暖温带,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

鄂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为粳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鄂西北地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土地资源有限、地形起伏较大、气候变化较为突出等,这些问题对粳稻的种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选择适合的粳稻品种时,需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以及灌溉水源等因素,才能取得良好的种植效果。

二、优质高效粳稻品种推荐1. 超级稻品种“川优粳10号”川粳10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一种杂交早稻。

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高产性和稳产性、抗逆性较强等特点,适合在鄂西北地区进行种植。

川粳10号生长期适中,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成熟期偏早,抗性较好,适应性广,受到了当地农民的广泛好评。

2. 优质稻品种“云丰优919”云丰优919是一种水稻育种领域的新品种,具有高产性、优质性以及较强的逆境适应性。

云丰优919在鄂西北地区的种植表现优异,其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

鄂粳89是由湖北省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一种早熟籼稻,是一种抗倒伏、抗病性强的优质稻品种。

该品种适应性强,适合鄂西北地区的种植,产量高,品质优,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这些优质高效的粳稻品种在鄂西北地区的种植表现得到了农民朋友的认可,为当地的水稻生产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三、种植技术要点在种植优质高效粳稻品种时,除了选择适宜的品种外,科学的种植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种植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的一些技术要点:1. 土壤改良鄂西北地区的土壤多为酸性土壤,因此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

鄂西北主要森林类型碳密度特征

鄂西北主要森林类型碳密度特征
Ab s t r a c t :Th e t y p i c a l f o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 o f mo u n t a i n o u s r e g i o n o f No r t h we s t e r n Hu b e i i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1 3 k i n d s
1 . 2 6 。天然林不 同林龄碳 密度排序为近成过 熟林> 中龄林> 幼龄林 , 人工林 不同森林类型
碳 密度 排序 为 针 阔混 交林> 针 叶林 > 阔叶林 。 关键 词 : 鄂 西北 ; 主要森 林 类 型 ; 碳 密度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e Car b o n De ns i t y o f Ma i n Fo r e s t Ty p e s i n No r t hwe s t e r n Hub e i
2 0 1 3 . 2






鄂 西 北 主要 森 林 类 型碳 密度 特 征 *
郑 兰英‘ 王 晓荣‘ 张 家来‘ 程明 山‘ 崔鸿侠 ‘ 庞宏 东‘ )
( 1 . 湖北省林 业科 学研 究院 武汉 4 3 0 0 7 5 ; 2 . 咸 宁市通 山县林 业局 咸宁 4 3 7 6 0 0 )
c a r b o n d e n s i t y o f 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 i n mo u n t a i n o u s r e g i o n o f No r t h we s t e r n Hu b e i wa s 1 7 5 . 8 1 2 t・C ・h m . wi t h 4 8 . 2 7 8 t・C ・h m- i n a r b o r l a y e r , 1 5 . 1 8 7 t・C ・h m。 。i n s h r u b l a y e r , 2 . 2 1 7 t・C ・h m- 。i n l i t t l e l a y e r

湖北省土壤分布

湖北省土壤分布

土壤状况令狐采学土壤类型较为庞杂,主要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黄褐土、石灰(岩)土、红壤、黄壤及紫色土等,这8个土类占全省总耕空中积的98.65%。

其中水稻土占总耕空中积50.35%,潮土19.03%,黄棕壤占14.54%,其他5个土类的面积占总耕空中积比均小于5%。

水稻土是面积最年夜,贡献最多的耕作土壤,盛产粮、油,占全省粮食产量70%。

潮土是重要的生产粮、棉、油的土壤,本区域所产棉花占全省棉花产量80%以上。

黄棕壤广泛散布于我省的鄂西南山区和鄂北地区,是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茶叶、烟叶等粮经作物的重要产区。

红壤主要散布于鄂西北海拨800米以下低山、丘陵或垅岗和鄂西南海拨500米以下丘陵、丘陵台地或盆地。

该散布区包含咸宁地区和鄂西自治州各县市,以及黄石、鄂州、武昌、汉阳、洪山、圻春、浠水、武穴、黄梅、石首、公安、松滋、枝域等县(市、区)。

红壤营养状况是有机质含量较低,严重缺磷、硼,年夜部分缺氮、钾,局部缺锌、铜、锰、铁。

黄壤散布于鄂西南(鄂西自治州和宜昌地区)海拔500-1200米的中山区,居基带红壤之上,册地黄棕壤之下。

其分面下限阪峰较高,群山较低。

主要分面地区表示为“四年夜块,四河谷”,“四年夜块”指恩施-建始盆地,来凤盆地、黄陵背斜中心区和枝城、长阳与五渔洋关之间的三角地带。

“四河谷”指长江西陵河谷清江河谷鹤嵝水谷和咸丰唐岩河谷。

土壤条理分异明显,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比红壤高22.4%,其它矿质氧分与红壤相近或略丰,富铝化作用、淋溶作用和粘粒淀积现象较为明显。

本省黄棕壤散布于该省各地、市、州,其中,以郧阳、黄冈、宜昌、孝感、襄樊等地的面积较年夜。

多表示较为严重的水土侵蚀,该土壤的农业垦种历史较长,利用方法多种多样,结构面上经常覆有铁、锰胶膜或结核。

一般质地粘重,土体紧实。

黄褐土集中散布在襄樊、郧阳及荆州北部,多地处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岗、盆地及平坝阶地。

该土壤的质地较为粘重,整个土体结构紧实,难犁难耙,不容易拿墒情。

湖北主要土壤类型的改良与修复

湖北主要土壤类型的改良与修复

湖北主要土壤类型的改良与修复(专业:08级土壤学姓名:杨柳)摘要:湖北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水纹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土壤类型趋向于多样化,主要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棕壤、黄壤、红壤和水稻土等5大类。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土壤的成土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各类不同土壤的改良修复方法。

1、湖北省主要土壤的分布特征:湖北省地理位置为北纬29°05′~33°20′、东经108°21′~116°07′之间,主要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

湖北省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

湖北水资源丰富,拥有长江、汉江与众多的支流和湖泊。

基于以上原因,湖北省土壤类型趋向于多样化,其主要土壤类型有黄棕壤、棕壤、黄壤、红壤和水稻土等5大类,其中黄棕壤主要分布于宜昌-荆门-襄樊一线的鄂西北地区低山丘陵地区;以及宜昌-恩施以东,荆州以西的鄂南低山丘陵地区。

棕壤主要分布于神农架、三峡等海拔较高的山地。

红壤主要分布于咸宁-黄石-黄冈以东的地区。

黄壤主要分布于恩施-宜昌以西的三峡以南的地区。

水稻土主要分布于荆州-荆门-襄樊以东;咸宁-黄石-黄冈以西的江汉平原地区。

2、黄棕壤2.1、形成条件黄棕壤分布的气候条件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但时间较短,年降水量750-1000mm,集中于秋夏,干燥度<1,年平均气温15-18℃,大于10℃积温为4500-5500℃。

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和长绿阔叶混交林,代表树种有榛类,枫物属,栎属等,如麻栎,白栎,青风栎石楠,山胡椒,马尾松,杉木,毛竹等,成土母质:黄棕壤可由为各种岩石风化物发育而成。

湖北省的黄棕壤主要分布于宜昌-荆门-襄樊一线的鄂西北地区低山丘陵地区;以及宜昌-恩施以东,荆州以西的鄂南低山丘陵地区。

湖北生态功能区划简本

湖北生态功能区划简本

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简写本)湖北省环境保护局2004年12月湖北省生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坚卫副省长副组长:夏贤忍省政府副秘书长杨家志省环保局长成员:熊茂浩省计委副主任周顺民省财政厅副厅长张感山省水利厅副厅长余胜伟省农业厅副厅长詹世良省建设厅副厅长林志慧省交通厅副厅长阎新民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天汉省旅游局副局长张和坤省林业局副局长刘晓鸣省环保局副局长湖北省生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晓鸣湖北省环境保护局自然处处长:李炜技术承担单位: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技术协作单位: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技术负责人:方芳沈渭寿技术组成员:望志方燕守广张彗说明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保护纲要》及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湖北省环保局在全省生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于2004年组织编制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审稿)》,并组织了专家论证会,依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编。

同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组织省环保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省旅游局等8个部门召开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审稿)》部门论证会,会后依据各部门意见进行了详细修改,于2005年编制完成《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批稿)》。

此后又经过长达一年多的修改和审定,完成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全部修编工作。

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系统研究区域生态因子及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的空间分异规律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区划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为生态系统资源信息的配置提供一个地理空间上的框架。

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生态系统学理论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保障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确保生态功能发挥的稳定性、生态资源利用的持续性、生物资源保护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是:1、明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2、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特点及生态环境敏感区;3、明确各功能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4、整合全省资源,评价不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明确各功能区发展方向,指导分区发展。

鄂西北山地秋浅番茄栽培技术

鄂西北山地秋浅番茄栽培技术
6 病 虫 防 治
的遮 阳网进行 遮 阴 , 畦 面 覆 盖 稻 草 , 降温 保 湿 。 在 以 l 月前 , 杭州 地 区不论 是 白天 还是 晚上 , 1 在 都要 加 强
大棚 的通 风 , 开 边膜 。 为 了促 进 前期 番 茄早 发 , 打 顶
61 病 害 防 治 .
秋 番 茄 整 个 生 长期 间 以早 疫
窗可 酌情开 启 。 l 1月 上旬 放 下边 膜 , 助 天 窗 的开 借
启 通 风 , 上 适 时 保 温 。 l 月 下 旬 , 连 栋 温 室 内搭 晚 1 在 中 间高 、 边 稍 矮 的 中 棚 , 天 揭 开 中棚 和遮 阳 网 , 两 白
病、 叶霉 病 、 褐斑 病 、 病毒 病 为 主 , 采取 综合 防治 措 应
同科作 物的 田块 , 以背风 向 阳 、 灌 方 便 的肥 沃 地 为 排 宜 。67 2需 苗 床 1 6m 0—1r , 床 畦 面 应 高 于 沟 底 2 2苗 玎 2 c 整 地 达 到 田平 土 细 无 杂 草 , 足 水 分 , 2 g 0 m, 浇 用 o 绿 亨二 号进行 土壤 消毒 。
维普资讯
上海 蔬菜
S A G l V G A U H N HA E 盯 B
20 ( )2 0 2 5 :0—2 1

栽培 技 术 ・
霄 北
境 泼 番 蒴 栽√ 援 术 培
方 明 华 肖诚
430) 4 15
( 北省 宜 昌市夷 陵 区分 乡镇 农技 站 湖 宜 昌市 位 于鄂 西 北 , 辖 部 分 县 、 、 所 市 区属 半 高 山气候 , 非常适 宜 种植 反 季 节蔬 菜 。近年 来 , 地 秋 该 淡 番 茄发展 迅速 , 市场 前景 看 好 , 其郊 区分 乡镇 常 年 种 植番 茄 2 3万 米 每 67 2 均 产 量 50 产 值 3 , 6m 平 5 .  ̄,

鄂西北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鄂西北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鄂西北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摘要:文章从整地、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方面来阐述鄂西北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并简要说明了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鄂西北地区农户种植玉米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鄂西北地区;玉米;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85-11 整地春播玉米及时灭茬深耕,早春耙耢保墒。

夏播玉米麦收后抢时、抢墒整地,浅耕、耙耢。

2 播种选用良种。

选用紧凑型、纯度高、市场信誉度好的优质高产杂交种;种子处理。

为提高发芽率,减轻病虫害,常进行以下处理:晒种场上连续曝晒2~3天;0.5%cuso4浸种,可防减轻黑粉病;50%辛硫磷乳油拌种,可防地下害虫;春玉米播种技术。

播期。

一般在土壤表层5~10cm地温稳定在10℃~12℃播种为宜,足墒播种是全苗的关键;播种深度。

一般5~6cm,要求深浅一致。

土壤粘重、墒情好时,应适当浅些(4~5cm),反之可深些,但不宜超过10cm;夏玉米早播技术。

早播是关键,防芽涝和后期低温、早种早收。

3 合理密植3.1 种植密度一般晚熟种、平展型品种、应适当稀些,反之则密些;地力较差,肥水条件差,应稀些,反之则密些。

夏播较春播应密些。

在上述范围内,条件好的高产田,取密度的高限,一般田采用中、低限。

3.2 种植方式在密度增大时,配合适当的种植方式,更能发挥密植的增产作用。

等行距种植。

行距一般60~73cm,株距随密度而定。

其特点是植株抽雄前,叶片、根系分布均匀,能充分利用养分和阳光;播种、定苗、中耕、除草和施肥技术等都便于田间操作。

但在肥水足密度大时,在生育后期行间郁蔽、光照条件差,群体个体矛盾尖锐,影响产量提高;宽容行种植。

亦称大小垄,宽行83~100cm,窄行33~50cm,株距根据密度确定。

其特点是植株在田间分布不匀,生育前期对光能和地力利用较差,但能调节玉米后期个体与群体间的矛盾,在高密度高肥水条件下,由于大行加宽,有利于中后期通风透光;条带间作。

鄂西北适合种植什么茶树

鄂西北适合种植什么茶树

鄂西北适合种植什么茶树鄂西北地区是湖北省的一个地理区域,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适宜种植的茶树品种有很多,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以下是几种适合种植的茶树品种:1. 龙井茶: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清香和鲜爽的口感而闻名。

它适应较为宽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喜好高海拔的生长环境。

鄂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龙井茶,并且栽培技术成熟,所以种植龙井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绿茶:绿茶是一种经过简单加工而保持鲜绿色的茶叶。

鄂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绿茶,而且绿茶市场需求量大,价格较为稳定。

常见的绿茶品种有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来选择种植适合的绿茶品种。

3. 红茶:红茶叶经过发酵后呈红褐色,具有特殊的香气和浓郁的口感。

鄂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红茶,而且红茶市场需求量大。

常见的红茶品种有正山小种、滇红等,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来选择种植适合的红茶品种。

4. 黑茶:黑茶是中国特色的一种发酵茶,具有特殊的香气和陈醇的口感。

鄂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黑茶,而且黑茶市场需求量较大。

常见的黑茶品种有普洱茶、安化黑茶等,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来选择种植适合的黑茶品种。

5. 茉莉花茶:茉莉花茶是以茉莉鲜花为原料,将茉莉花与新茶叶一同加工而成。

鄂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茉莉花茶,而且茉莉花茶市场需求量较大。

种植茉莉花茶需要种植茉莉花和茶树,栽培技术相对较为复杂,但是市场潜力较大。

除了以上提到的茶树品种,鄂西北地区还可以考虑种植其他一些特色茶树品种,比如乌龙茶、白茶、兰花香茶等,可以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进行选择。

总之,鄂西北地区适合种植的茶树品种有很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的自然条件综合选择种植适合的茶树品种。

种植茶树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壤改良、植株管理和茶叶加工等环节,以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鄂西北萝卜的种植时间

鄂西北萝卜的种植时间

鄂西北萝卜的种植时间鄂西北地区的萝卜种植时间主要受到气候和季节的影响。

在这个地区,萝卜的种植时间通常分为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

春季种植时间:春季是鄂西北地区气温回升、农作物生长开始复苏的时候,适合种植早熟品种的萝卜。

一般来说,春季种植时间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具体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状况来确定。

春季种植的萝卜主要是为了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因为春季是农产品的旺季,市场上对新鲜蔬菜的需求量比较大。

在春季种植萝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温度要求:萝卜是一种喜冷作物,适合在气温较低的条件下生长。

一般来说,种植温度在5到25之间是比较适宜的。

如果气温过高,可能会导致萝卜生长缓慢,甚至出现苗立不起来的情况。

2. 土壤要求:春季种植的萝卜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低,耐贫瘠的土壤都可以种植。

但是最好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并在种植前进行充分的施肥和翻耕,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3. 农事管理:在萝卜的生长期间,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和水涝造成的伤害。

同时,要及时除草,防止杂草对萝卜的竞争,影响生长发育。

秋季种植时间:秋季种植萝卜的时间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

秋季是鄂西北地区气温适宜、降水充足的季节,是植物生长的黄金时期。

秋季种植的萝卜一般称为“秋萝卜”,因为这个季节种植的萝卜在口感和品质上更为优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在秋季种植萝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温度要求:秋季气温适宜,土壤和空气的温度都在萝卜生长的最佳范围内。

但是,随着季节的逐渐转凉,要注意保暖,防止霜冻对萝卜的危害。

2. 土壤要求:秋季种植的萝卜对土壤的要求与春季相似,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3. 农事管理:在秋季种植萝卜时,要注意及时浇水保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出苗和正常生长。

同时,要及时施肥,增加土壤的肥力,并进行及时的除虫、除草和病害防治。

总结起来,鄂西北地区的萝卜种植时间主要分为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

鄂西北主要森林类型碳密度特征

鄂西北主要森林类型碳密度特征

鄂西北主要森林类型碳密度特征郑兰英;王晓荣;张家来;程明山;崔鸿侠;庞宏东【摘要】将鄂西北山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13种森林类型,在系统调查样地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碳含量的基础上,对不同森林类型碳密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鄂西北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75.812 t·C·hm-2,各层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为土壤层(110.130 t·C·hm-2)>乔木层(48.278 t·Chm-2)>灌木层(15.187 t·C·hm-2)>枯落物层(2.217 t·C·hm-2),各层分别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储量的62.64%,27.46%,8.64%和1.26%.天然林不同林龄碳密度排序为近成过熟林>中龄林>幼龄林,人工林不同森林类型碳密度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期刊名称】《湖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7页(P1-6,80)【关键词】鄂西北;主要森林类型;碳密度【作者】郑兰英;王晓荣;张家来;程明山;崔鸿侠;庞宏东【作者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正文语种】中文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最大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源、汇的作用[1](胡青等,2012),区域性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储量和变化对全球碳平衡产生巨大的影响[2](张亮等,2010)。

因此,明确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特征,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密度变异规律,对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3](田杰等,2012)。

目前,碳密度研究已广泛运用于评价一个国家、省份及地区的碳平衡[1](胡青等,2012),从以往的研究发现,区域尺度上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复杂多样,研究尺度、取样数量等不同往往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存在很大差异。

目前许多学者也已经对我国以及一些省份或地区的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大量的研究[1~4],但针对鄂西北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研究相对较少。

基于空间主成分分析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基于空间主成分分析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基于空间主成分分析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朱惇;李璐;韩小波【摘要】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利用GIS技术将土壤侵蚀与地形坡度、海拔、植被、降水量、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等环境背景因素进行叠加分析,计算不同环境背景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分析土壤侵蚀与这些因素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评价不同环境背景下的土壤侵蚀敏感性程度,揭示研究区土壤侵蚀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30.6%的地区属于土壤侵蚀非敏感区,55.8%的地区属于轻度和中度敏感区,13.6%的地区属于高度敏感区.土壤侵蚀敏感性高的地区主要位于相对高程150-500 m、坡度8°-15°、植被覆盖度低、土质疏松、土地利用以坡耕旱地为主的地带,这些地区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土壤侵蚀敏感性;环境背景分析;GIS;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湖北【作者】朱惇;李璐;韩小波【作者单位】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1;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0;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1土壤侵蚀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1-2]。

土壤侵蚀是引起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着农业生产发展,并导致泥沙淤积河道、增加洪水隐患,同时也将含有大量养分、重金属和化肥、农药的泥沙带进江河湖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生态环境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反应程度,它反映了一个区域出现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及恢复速度[3-4]。

通过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可直观反映出生态系统对各种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以及区域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发生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
襄樊市地形复杂,成土母质和植被类型多样,受气候及人类长期生产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土壤。

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57个土属、226个土种。

土类分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西部武当低山区(保康、谷城县境)土类有灰紫色土、红砂岩黄棕壤、碳酸盐岩类黄棕壤、泥质岩黄棕壤、山地泥质岩黄棕壤等;荆山东麓(南漳县境)主要有棕色石灰土、中性紫色土、灰紫色土、泥质岩山地黄棕壤、粗骨性黄棕壤等。

东部桐柏山低山丘陵(随州北部和枣阳北部)土壤组合为酸性结晶岩黄棕壤,剥蚀严重,有较大面积的裸岩分布;低丘缓坡及沟谷地带有水稻土的枝型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山泉冷浸田。

大洪山丘陵地带(随州、枣阳南部和襄阳、宜城东部)土壤组合多为泥质岩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土以及冲沟部位的水稻土,常呈复区分布。

岗地土壤(老河口、枣阳、襄阳北部)基本为黄褐土的各土种和红砂岩的各土种。

汉水及其支流两岸的冲积平原和河谷小平原土壤组合为潮土各土属,耕地土壤尤其是水稻土比重较大。

山区具有明显的土壤垂直分布现象,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约降低0.6℃,而湿度相对增加,植被由北亚热带逐渐向暖温带演变,土壤垂直带谱相应由基带土壤黄棕壤依次向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分布。

黄棕壤分布上限约为海拔800米,800~1500米之间为山地黄棕壤,1500米以上出现山地棕壤。

一般阴坡冷湿,风化弱,生物积累多,土壤颜色较深,土层深厚;阳坡受热量多,植被覆盖差,土层薄,有机质积累少,多粗骨型土壤。

按土壤肥力和环境因素综合评级,一级土壤占9.7%,二级占58.03%,三级占27.9%,四级占4.37%;酸碱度适中(pH值5.1~8.5)的土壤占99.48%,宜种性广
泛。

(一)黄棕壤
为境内岗地及低山丘陵区的主要土类。

总面积1725.65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65.31%。

其中耕地314.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7.7%(按习惯面积,下同);林荒地1411.45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53.42%。

黄棕壤分为黄棕壤亚类、山地黄棕壤亚类、黄褐土亚类和黄棕壤性土亚类。

其中黄褐土亚类面积373.3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14.13%;内有耕地207.9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4.95%。

主要分布于老河口、枣阳、襄阳北部岗地及随州西北、宜城、谷城等部分岗地,是本市粮、棉、油的集中产地。

岗地土壤质地差,重壤比重大,绝大部分呈微酸至微碱反应, pH值在6.5~8.5间。

耕层较浅,耕性不良,蓄水能力差,有机质含量低,普遍缺少磷、氮,全钾比较丰富,代换量较高,保肥性能好。

(二)山地棕壤
主要分布于保康县望佛山一带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寒山区土壤垂直带谱中。

此土类仅有山地棕壤土一个亚类,面积22.03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83%。

其中耕地5397亩,林地21.5万亩。

其成土母质主要为泥质岩及碳酸盐类的坡残积物;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 pH值一般低于7.0;养分丰富,耕地有机质含量为3%左右,全氮0.2%左右,代换量中等。

(三)石灰土类
除枣阳外,其他各县(市)都有分布,谷城、保康、宜城每县在35~59万亩之间,南漳、
襄阳、随州每县(市)在12~24万亩之间,老河口市有7万亩,石灰土类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丘陵地区,面积321.94万亩,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2.19%。

其中耕地37.13万亩,占总耕地的4.46%;林地284.8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10.8%。

石灰土类仅有棕色石灰土一个亚类。

成土母质为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的残坡积物,上层一般较深厚,质地粘重,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在2%左右,全氮含量高于0.15%,pH值一般表土低于心土,在6.5~8.0之间。

耕地多种植水稻、棉花、小麦、玉米等作物,林地植被多为茅草、灌丛类。

(四)紫色土类
此土类全市88.9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3.37%。

依酸碱度不同,分为中性紫色土亚类和灰紫色土亚类。

前者有38.91万亩,内有耕地2.54万亩,林地36.36万亩,主要分布于宜城、南漳低山丘陵地带;后者有50万亩,其中耕地4.32万亩,林地45.68万亩,除襄阳县外,其他各县(市)均有分布。

成土母质为紫色砂页岩,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母岩、母质逐渐剥落成碎屑状风化物,剖面分化不明显,质地颜色均一,化学风化作用弱,富含碳酸钙,全剖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石灰反应。

据耕地诊断样化验结果,耕作层14.3厘米,有机质1.96%,全氮0.14%,全磷0.064%,全钾1.8%,pH值7.5,代换量19.23毫克/100克土。

(五)潮土
为非地带性土壤,全市93.54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3.54%,内有耕地84.79万亩,林地8.75万亩,分别占耕地、林地总面积的10.29%和0.33%。

主要分布于众多的河流两岸阶地。

自河床由近至远依次为飞沙土棗沙土棗淤沙土棗油沙土棗淤泥土棗潮白善土棗老岸土棗黄粘土。

该土类分为潮土亚类和灰潮土亚类,均以耕地为主。

一般潮土土层深厚,自然肥力高,有机质,矿质养分都较丰富;质地层次差异明显,各层质地均一;呈中性到微碱性反应,pH在7.0~8.5之间。

潮土分布在海拔低、地势平坦地区,均已开垦,适种范围广,复种指
数高,是粮食、经济作物的高产土壤。

(六)水稻土
分布广泛,全市389.9万亩,均为耕地,分别占土壤总面积和耕地总面积的14.7%和46%以上。

分为三个亚类。

淹育型水稻土亚类有91.18万亩,分布于平原、岗地、低山和丘陵坊部及冲稍地带,多为梯田;潴育性水稻土亚类有283.85万亩,分布于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冲畈地带;潜育性水稻土亚类有14.86万亩,多集中在山涧谷地、峡沟深谷、冲坊底部或大冲汇合处,以南漳、枣阳、随州面积居多,谷城、襄阳、宜城次之。

各类土壤或母质在长期水耕条件下形成特有土体构型和多种发生层次,如耕作层、犁底层、淋溶淀积层、淀积层、潜育层、母质层等。

据耕地诊断样化验结果,耕作层14.1厘米,养分含量有机质1.8%,全氮0.14%,全磷0.057%,全钾1.73%, pH值7.1,代换量17.6毫克/100克土。

(注:含部分随州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