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比较全)

合集下载

中国工艺美术史 重点内容

中国工艺美术史 重点内容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一、彩陶工艺:新石器时代晚期(7000-4000年前)泥条盘柱法和捏制法,在一种手制的棕红色陶坯上用红黑二色绘制图案,然后经800度的低温烧制而成的陶器。

1、分布地区:黄河中下游2、类型:半坡型(人面鱼纹盆)、庙底沟型(花卉纹彩陶钵)、马家窑型(舞蹈人纹盆)、半山型(首次出现红色)、马厂型(早期有红色晚期以黑色为主)二、黑陶工艺:1、龙山文化:轮制法特点:黑光薄棱三、玉器:1、良诸文化:以玉璧、玉琮为主,主要是观天测地的工具2、红山文化:中华第一玉龙(内蒙赤峰)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一、青铜工艺:青铜的成分,红铜加锡的合金1、作方法:陶范法、失蜡法2、炊器:鼎(煮肉)鬲(做主食)甗(蒸食物)3、食器:簋、簠、盨、豆(盛肉酱)4、盛酒器:尊、壶、卣、彝、罍5、饮酒器:爵、角(祭司用)、觚、觥、觶6、温酒器:斝、7、盉8、水器:盘、匜(舀水)、盂、鉴:照面用9、乐器:鼓、铙、钟、铃10、剑、刀、钺、戈、矛代表作:商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佰矩鬲虢季子白盘剥春秋:越王勾践宝剑、莲鹤方壶司母戊鼎:目前最大的青铜器世界罕见,1939年出土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商代晚期王室用物,长方形口部两个直立大耳下有四个柱形足。

高1.33米重875公斤。

战国秦汉的工艺美术一、青铜艺术:铸造方法:金银错和失蜡法、鎏金代表作:战国:曾候乙编钟、金银错龙凤案秦汉:铜车马汉代:鎏金长信宫灯、金银错(博山炉)、金银错(狩猎纹的铜车饰)、马踏飞雁(青铜奔马)二、陶俑艺术:秦兵马俑:1974年秋天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骊山陵东侧发掘了巨大的秦兵马俑坑,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武士俑约8000个,身高均在1.80米以上1.90米以下每个体重500斤,身披战袍,足蹬战靴,手执各种青铜武器真实再现了当年秦王的千军万马,内平六国、外却匈奴的雄伟壮观的军阵场面。

它是世界上罕见的地下雕塑博物馆,被誉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第六大奇迹。

艺术成就:体形高大,数量众多,写实的手法,反映了秦代的劳动人民在选土、雕塑、烧窑、着色等方面的聪明才智。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中国工艺美术史部分1、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2、良渚文化的主要工艺美术品类有玉器和黑陶。

3、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

4、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5、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彩陶可分为半坡和庙底沟两大类型。

6、庙底沟型彩陶中应用较多的装饰纹样为鸟纹。

7、古人佩玉是由于看重玉被赋予的道德意义。

8、原始社会玉很珍贵,它不仅代表人的财富,更表示人的等级。

9、代表奴隶社会最高工艺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10、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

11、商代青铜器种类、样式繁多,是青铜器艺术鼎盛阶段。

12、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装饰纹样。

13、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主要特点商代青铜纹饰具有浓厚的神秘性。

最常见的是动物纹样,这些动物形象大多来源于自然形态,但又不是对自然物象的如实模拟。

这些纹样中以兽面纹(即饕餮)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果。

14、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和失蜡法。

15、青铜器中的“爵”属于饮酒器。

16、司母戊鼎铸造于商代晚期,是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17、鼎与簋配合使用很有讲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

18、带钩是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件物品的器具。

19、玻璃器又有琉璃、料器等称谓。

20、《考工记》是我国已知的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手工艺技术著作。

《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专著。

21、被诸葛亮推广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工艺是蜀锦。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的特点与时代风貌?(1)它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

(2)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所出现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局面。

思想的激荡体现在工艺美术制作方面,形成巧思、清新、活泼等特色。

(3)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突破常规,采用重叠盘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组织为装饰骨骼。

(4)工艺美术在学术理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与工艺有关的学术观点,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工艺美术专著——《考工记》。

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

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

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1)彩陶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母系社会繁荣期的一种绘有黑色、红色和红黑二色的陶器。

就世界原始彩陶而言,中国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装饰纹样最为丰富多彩,几何图形及鱼、鹿、人面形纹、植物变形纹外,还有排列成组的人形纹样,在彩陶中属罕见。

小型器可以直接捏塑而成型;大型器则需要用泥条盘筑成型。

陶器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之间,很确切的说,红陶只要900度就可烧得完善了。

彩陶在原始社会是用作贮藏物品的日用器和用以蒸煮食物的炊具(器内不加彩绘)。

彩陶以分布黄河上下游,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两种类型为典范(2)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首次发现而得名。

仰韶文化类型彩陶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陕西、河北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时间在7000——5000年之间,历时2000多年。

按器型和装饰纹样分类,可分(典型):半坡型和庙底沟型。

(一)半坡型:7000——6000年,典型的分布是西安半坡村。

典型器型:圆底钵、盆,卷唇盆,折腹盆,细颈大腹壶,葫芦型器等。

装饰特点:以写实和抽象两种做装饰。

写实为彩陶典型。

主要纹样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和鸟纹。

另有抽象的线条以及几何纹。

(二)庙底沟型:6000——5000年,典型的分布是河南陕县庙底沟。

典型器型:小底鼓腹钵(折唇和敛口),另有瓶与罐。

装饰特点:由半坡形发展为流畅的曲线,在器腹形成一条连贯的横向装饰带,无程序,随意点画,天真自然。

另有写实的鸟蛙火焰纹以及动物纹的头部演化成人面的,这种人面蛇身图形应该是原始的图腾崇拜。

(3)马家窑型文化马家窑文化在时间上晚于仰韶文化,前5000——4000年,分布在甘肃、青海地区。

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形。

(一)马家窑型:马家窑型、已向西发展到甘肃、青海一带。

螺旋纹和内彩颇具特色,旋转的曲线富于韵律美,点的应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器物典型以旋涡蚊,尖底瓶为代表。

(二)马厂型:马厂型,除装饰四大圈外,人形纹很有特色。

打印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总结

打印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总结

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1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文化,遍布我国的黄河上下,大江南北。

在黄河流域的称为“仰韶文化”,在长江流域有“河姆渡文化”。

2、彩陶是指一种会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的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二章。

商代时期:1.商代后期著名的“司母戊大鼎”,便是这个时期的典型的作品。

(了解一下装饰纹样特点器型)2.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可以归纳为:1).图案纹样是一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3)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以饕餮纹作为主纹,以回纹作为地纹。

不仅反映出商代后期青铜制作的精美,这也是商代后期装饰的艺术特征。

4)商代铜器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

三章.周代时期1、玉器:圭(大圭,天子用长方形上尖琬圭,象德上端弧形琰圭,内弧征伐诛讨谷圭,聘女有谷粒纹)、璋(天子巡狩时祭祀山川,竖着的直角梯形)、璧(礼器,圆壁边大于孔)、琮(cong/祭地玉器,圆筒形外成方)、璇玑(天文,圆有孔周边有牙)、玦(源于耳饰圆壁有一缺口)、璜(胸饰半圆)。

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加工方法,种类很多,因而大大增强了它的装饰艺术表现力,丰富了它的工艺形象,方法分类有:a 焊接 b 刻划 c 镶嵌 d 金银错e 鎏金 f 镂空2、漆器的装饰方法:a 描绘b 针刻c 银扣(银片镶口活嵌成花纹d 描金。

五章。

秦汉时期1.汉瓦当装饰种类:1卷云纹2动物纹3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4文字2、汉玉器分类:礼器.壁璜用器.玉钫.灯.钩.佩明器..玉豚.琀印章3、汉装饰风格:质、动、紧、味。

质,古拙、朴质的特点。

动,流动的云气纹,使装饰面产生多样的变化。

紧,满而不乱,多而不散。

味,装饰味。

富有韵味。

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已进入了瓷器时代。

《工艺美术史》期末考试主要复习内容

《工艺美术史》期末考试主要复习内容

《工艺美术史》期末考试主要复习内容《工艺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第二节陶器一、引言陶器指以黏土制坯,大多经800℃-100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器物。

借助火焰,将松软的黏土制为坚硬的器物,这是人类最早的创造性劳动。

制陶的出现曾被认为是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根据几个在南方洞穴遗址里发现的陶片,有专家相信,最晚在距今9000-10000年前,中国的先民已能制作陶器。

尽管学界对这个时间尚存争议,但专家普遍认同,在距今7000-8000年前,中国的陶器已经出现,证据得自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点陶器的发现。

这些不同地点的陶器虽然存在共性,但地域和族属的不同仍导致工艺、造型、装饰的明显差异,这应表明,它们是独立发生的。

中国已知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七八千处,分布在各省市自治区内,其中,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东北分布较多。

在各遗址的出土物中,陶器、陶片竟占80%,它们见证着人类生活形态的演变,即由以渔猎、采集为主的游牧发展到以农耕为主的定居。

按坯体呈色,原始陶器大体有红、灰、黑、白之分,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

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因比,本节叙述的主要是彩陶和黑陶。

红山文化玉器红山文化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通常认为,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一前3000年。

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在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定名则在1954年,而对其玉器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始才逐渐展开。

红山文化的玉器呈碧绿、深绿、淡青、淡黄、黄褐、鸡骨白等色,对不少器物的科学测试表明,包括红山文化在内的东北地区原始玉器多属透闪石软玉,因当地的透闪石矿目前仅发现在辽宁岫岩,故材料应来自那里。

作品常取动物造型是红山文化玉器的重要特征,常见的动物题材有龙、鹰、鸟、龟、蝉、鱼、猪头等,还有马蹄形器、块形器、丫形器、勾形器、勾云形器、环、璧、双连璧、三联璧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

五大名窑宋代1、哥、汝、定、官、钧、①开片是哥窑的主要特征,也就是釉面有裂纹。

②汝窑以青釉瓷器著称釉色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其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廖若星辰”之称。

釉面有细小的纹片。

称为“蟹爪纹”。

③定窑烧白釉瓷器为主。

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捏塑等。

④官窑烧青釉瓷器。

瓷土含铁量很高,所以胎骨色泛黒紫。

⑤钧窑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

釉面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为“蚯蚓走泥线”。

景德镇汉朝烧制陶器,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自元代始有“瓷都”之称。

其四大名瓷:青花、玲珑、粉彩、色釉。

2、唐三彩唐三彩全称唐代三彩陶器,是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

A、黏土制胎、B、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过900C℃左右焙烧。

制作规整、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制作方法有轮制、模制、雕塑等。

常采用黄、绿、褐等。

以人物佣、动物佣(骆驼、马)最具特色,主要作为冥器使用。

3、琉璃玻璃制品为料器。

琉璃是一种铜釉陶。

汉代普遍制造,六朝时应用到建筑上,唐朝只装饰屋顶的周边,称“剪边琉璃”。

元代用于宫殿寺庙建筑上和寺庙的各种器皿。

4、宜兴紫砂陶明代又称“朱砂瓷”。

北宋时期开始生产,明代成熟。

因其原料为紫砂泥,色泽紫红,所以称紫砂陶。

紫砂陶原料深藏于岩石层下呈块状,经风化,研磨成粉末,和水成泥,制成各种器坯。

紫砂制品外部不施釉,经1100—1180℃氧化焰烧成。

特点:①造型别致,②不挂釉,③装饰简洁,④风格质朴典雅,5、汉代瓦当始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

四神瓦当其图案又称“四灵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6、青瓷青瓷是最早的瓷器,出现于东汉。

瓷的青色,①釉的成分,铁的成分越少,瓷色越淡。

白瓷是除去铁的瓷器。

②烧制温度的影响,釉中的氧化铁,在氧化焰中烧成黄色,在还原焰中烧成青色。

中国早期的青瓷产地以浙江为中心。

7、秘色瓷指唐宋青白瓷多是贡奉朝廷的一种越窑瓷器,臣庶禁用,颜料、技术皇家垄断,故称“秘色”。

(完整版)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_田自秉

(完整版)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_田自秉

1.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2.陶瓷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陶和瓷的区别: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2)瓷器的制作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制作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的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

因为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常见的彩陶是以生活用器为主。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灰陶的出土量占商代全部出土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种有:烹食器,食器,盛器.装饰简朴粗略,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

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上基本与青铜器相似,刻有饕餮纹、夔(kui)纹、回纹等。

·战国陶瓷以灰陶为主,但是这个时期又发展出了几种具有特色的陶瓷,如暗纹陶、铅釉陶、印纹陶、原始青瓷以及具有特色的彩绘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纹深度不大,隐约可见,所以称为暗纹陶,又称砑花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

陶塑是作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

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汉代的砖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有特色的是画象砖和瓦当。

1)画象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

空心砖又称圹砖,多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南阳地区出土最多;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2)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秦代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则多流行圆瓦当。

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资料(总结)

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资料(总结)

小结原始社会的各种工艺创作,在工艺美术创作上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实用和装饰的统一。

原始工艺的装饰,不是附加而是和实用有机的统一的二、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技术对艺术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形成新的风格充分运用技术条件的特点,能更好的体现其艺术效果三、形式感的应用。

丰富了工艺语言,也提高了人们对形式美的感受四、表号性的艺术手法。

用简约的表现方法,突出其形象特征,从写实到表号化,从具体到抽象化,是工艺美术常用的重要艺术手法一、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商代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也就表现为宗教迷信的思想,其工艺装饰纹样也往往带有宗教迷信的色彩二、商代统治阶级崇尚武力,商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是威严、神秘、慑服的精神力量反映。

商代的造型多运用庄重而又安定的直线,装饰也采用对称而又规整的格式。

三、青铜器的造型发展,首先是从实用出发的。

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的制作十分发达。

四、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周代提出了“德”的观念,同时也比较看重现实,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它反映在周代的各个方面。

从工艺美术的角度看,青铜器的制作,玉器的使用,都是反映等级差别,适应礼治的需要。

因而工艺制作的样式,常有固定的规格,而在装饰上,则反映出显著的秩序感。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无论品种、制作、艺术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具有它自己的特点和时代风貌:一、它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

这一时期,由于的独立生产和发展,工艺美术制作具有地方性、普遍性、多样性。

地方性是指各地形成了地方名产,如齐国刺绣,楚国漆器,吴越刀剑。

普遍性是指无论文化先进还是落后,全国各地都有各自的工艺美术生产。

多样性是指各地工艺生产品类繁多,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二、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所出现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局面,体现在工艺美术制作方面,形成巧思、清新、活泼等特色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改变了商代的中心对称,单独适合纹样的图案组织,也改变了周代的反复连续,成为带状的二方连续的图案组织,有自己的时代特点,即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的图案组织为主要骨骼,它布满全身,不分主次,而以蟠虫离纹、蟠虺纹为其主要装饰花纹四、工艺美术在美学理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与工艺有关的学术观点,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工艺制作设计理论。

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

1.彩陶根据时间先后和艺术风格特点分为,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主要类型.2.彩陶图案中形式法则的运用:1.对比法2.分割法3.开光法4.双关发5.多效装饰法.3.青铜: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4.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西小屯村有计划的发掘了一座殷墟妇好墓(五号墓).5.烹饪器:1鼎2.鬲3.甗4簋6.青铜器:1.爵2.斚3.角4.觯7.青铜器的加工方法:1.焊接2.刻划3.镶嵌4.金银错5.鎏金6.镂空①(错金银)金银错:是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用错石(厝石)再磨错平滑.②鎏金:是将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人后以一比七的比例加入水银,即溶化成为液体.③镂空:镂空的技法,一般是采用失蜡法,也称蜡模法,拔蜡法,出蜡法等.★失蜡法的特点是:①制作简便,无需分块,它用蜡制成器形和装饰,内外用泥填充加固后,待干,倒入铜溶液,蜡液流出,有蜡处,即为铸造物.②花纹精细清晰,表面光滑,层次丰富,可制作出复杂的空间立体的镂空装饰效果.③器物表面光滑,不再进行打磨.④精确度性当高.8.彩陶与彩绘陶德区别:①彩陶是在陶胎上画花后再进行烧制,即(先画后烧).②彩绘陶是在烧成了的陶胚上画花,因而花纹易于脱落,即(先烧后画).9.漆器的制作,器胎的种类:①木胎②木片卷粘胎☆③夹纻(脱胎)④皮胎夹纻:是用漆灰和麻木制成,先用漆灰做成器胎,再用麻木裱糊在胎上.夹纻可以使器型增加变化,比木片卷粘获得更多的造型.10.汉代铜灯的形式,可分为几类:1.盘灯2.虹管灯→长信宫灯(最著名的)3.筒灯4.行灯5.吊灯11.书上p126 规矩镜12.透光镜p128 弋射收获画像砖p136(图)13.陶和瓷:是一种工艺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区别:1.原料不同,陶器用粘土,瓷器用瓷土.2.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度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度左右.3.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质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14.绞釉和绞胎:它是由两种不同色的釉或胎土原料,互相绞合,使产生如同木纹虎皮等斑纹.15.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彩色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16.唐三彩的涂蜡法:先用蜡画出花纹,再挂釉彩,烧制时有蜡处釉汁扩散,形成白色斑纹.17.印染(唐代的)的方法:1.夹缬2蜡缬3绞缬4碱印18.唐代冶银的方法:是用灰吹法,就是用上等的炉灰,先作成灰窠,将含银的铅砣置于窠中,加热使融化,铅入灰中,纯银则留存在灰窠上.19.名词解释:①金银平脱:平脱漆器系由汉代贴金片演变而来.平脱的作法,系用薄金片或薄银片按照装饰花纹的要求,剪成图案粘贴在漆器上.然后加漆两三层,最后经过研磨,使显出金银花纹.花纹和漆底在一个平面上.这种研磨工艺又称为推光,唐以前未见,这是当时新创的一种制漆工艺法.还有一种花纹高出于漆面的,称为平文.②镙细:镙细工艺在唐代得到很大发展.它是应用在漆器,木器以及铜镜上,镙片镶嵌的装饰花纹,有的还加以浅刻,增加表现物象的层次,以丰富其装饰效果.③雕漆:是唐代创造的新产品.以前的漆雕装饰,是在木胎上先雕刻,然后再上漆.而唐代的雕漆,则是先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待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这种作法,现在称为剔红.20.木画:是唐代创造的一种精巧华美的工艺,它是用染色的象牙,鹿角,黄杨木等制成装饰花纹,镶嵌在木器上.21.胡床:是从北方传入中国的,实即现在的"马扎".22.拔镂:唐代的牙雕十分精美,创造了拔镂的方法.所谓拔镂,是将象牙染成红绿诸色,表面再刻以花纹.23.宋代瓷窑:1.北方地区:①定窑②汝窑③官窑④耀州窑⑤钧窑⑥磁州窑2.南方地区:①景德镇窑②龙泉窑③哥窑④建窑⑤吉州窑24.戗金:是宋代一种新的创造,它是用特制的工具在漆面雕刻出花纹,在刻纹中上漆后,再填以金粉.描金:是金粉在漆面上绘画花纹,亦称泥金,日本人称为莳绘.25.犀皮:犀皮漆器也是宋代的一种新创造.古代文献关于犀皮的记载,其说不一.有谓仿犀角的斑纹,有谓仿西方马蹬花纹,有的则将犀皮和剔犀混为一谈.犀皮是一种斑纹漆器.26.玉雕制作中的"巧色":所谓巧色,就是根据玉材的不同色泽,纹理和形状,雕琢出各种自然物象.27.青花(元代):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28.釉里红:p263 它和钧瓷紫红釉的制作有关.29.元代的丝织品中,织金最为有名,称为"纳石失".30.捻金:是将薄金片缠在线上捻成金线.片金:又称平金,是用薄金片切成极细的片条,织在锦中.捻金和片金是近年曾在乌鲁木齐盐湖元墓中发现织金锦遗物的两种加工法织造的.31.拍金又称箔金,和现在的贴金相似.32.销金的方法:印金,描金,点金等种.33.顾绣p293:民间刺绣中"顾绣"最为有名.明嘉靖时,有进士顾名世,居住在上海露香园.顾氏一家,几代都善于刺绣,因称为"顾绣".34.明代的金属工艺中,最具有特色并有突出成就的,是宣德炉和景泰蓝.①宣德炉(大明双耳宣德炉):明宣宗三年,工部为适应宫廷和寺庙作祀祠或薰衣之用的需要,利用南洋所得风磨铜铸造一批小型铜器.称为宣德炉.②景泰蓝:是明代著名的一种金属工艺.关于它的名称,通常解释为由于它起源或发展于景泰年间,釉料多为蓝色之故.景泰蓝制作过程:①制胎②掐丝③烧焊④点蓝⑤烧蓝⑥磨光⑦镀金35.螺钿:分为硬螺钿和软螺钿两种.硬螺钿即厚片螺钿,有作成平面和浅浮雕的.软螺钿进程甸螺,即薄片螺钿,具有美丽的光泽.百宝嵌:则以扬州的周翥为著名,被称为"周制".36.《髹饰录》是我国古代一部漆艺专著,是安徽新安著名漆艺家黄大成所作.37.明代家具的特色是p299:(一)注重木材的质地,多采用硬质的树种,所以又通称硬木家具.(二)充分体现木材的色泽和纹理,而不加油漆.(三)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38.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简,厚,精,雅.39.明代家具的工艺美术设计原理:1.注意意匠美;2.注意材料美;3.注意结构美;4.注意工艺美.40."嘉定三朱":朱小松,朱三松,朱鹤.41.粉彩和五彩的区别在于p309:①粉彩用"玻璃白"涂底.五彩则不用打底.②粉彩用渲染的表现方法,使颜色由深到浅,产生浓淡明暗.五彩则多用单线平涂.③粉彩用油料调色,五彩则用胶水着色.④粉彩烧制温度为700度左右,五彩最为800度左右.⑤粉彩有温润匀净的美,五彩则有清新透彻的美.粉彩调和,后者(五彩)挺拔,故有软硬之别.42.珐琅彩市这一时期(乾隆时期)的重要品种.它以前俗称"胡轩".因为出于内府,所以人们把出于内府的瓷器均名之为胡轩瓷.43.画珐琅,也称铜胎画珐琅.画珐琅与明代的铜胎掐丝珐琅的主要区别:①一个是掐丝显现花纹,然后填以珐琅料.②一个是涂以珐琅后,再在上面画出花纹.44.铁画:又称铁花.它是以低碳钢为材料,依据画稿制成的一种装饰画.45.石雕:①端砚产于广东端州.②歙砚产于安徽.③青田石雕产于浙江青田.④菊花石是湖南浏阳的特产.46.花丝:是指用金或银制成细丝所作的各种工艺品.47.斑铜:云南是铜器的传统产地,历史悠久.斑铜则是云南铜器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一个品种.斑铜因表面现有光泽闪烁的自然结晶的斑纹而得名.48.福建脱胎代表作品"赤宝砂".赤宝砂:是在深红色的透明漆里,闪烁出忽隐忽现的银色光体.它是在漆胎上先贴上银箔,然后罩漆打磨推光而成.如果罩上绿漆,则称为绿宝砂.如果将银箔剔成细条,罩上金黄色的透明漆,则称为金丝玛瑙.脱胎的装饰方法有沉花,平花,浮花三种.49.研磨彩绘(重庆的):它是在漆胎上描绘金银花纹,加以彩漆,待干后再全面罩漆,经研磨而显出花纹.50.搪瓷:搪瓷器是广大劳动人民喜爱的一种生活用品,具有轻巧,耐用,美观的特点.它是用铅,锡,硼砂,石英等制成的玻璃质瓷釉,匀涂在钢坯制成的器体上,经烧制而成.51.宋瓷的艺术特点?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装饰题材新出现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52.彩绘陶的陶胎有灰色与褐色两种装饰纹样:1.几何纹.2.云纹.3.花瓣纹.4.鸟兽纹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陶瓷是作分明器的,又称为陶俑.53.秘色器以青瓷为主.54.宜兴紫砂(壶)。

工艺美术史重点

工艺美术史重点

1、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代表作:(1)大玉龙—原始社会“中华第一龙”(2)人面网纹盆、人面鱼纹盆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彩陶:所谓“彩陶”,是指一种会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2、彩陶根据时间先后。

艺术风格特点的不同,分为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几种主要类型做重点介绍。

(1)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在半坡型彩陶的纹饰中,人面花纹具有特色。

(2)庙底沟型彩陶纹饰的黑白双关是他的特色。

(3)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满、内彩、点和螺旋纹。

典型代表:舞蹈纹彩陶盆,特点:这个彩陶盆高14厘米,口径29厘米,底径10厘米,卷纯平底,内壁绘有四道平行带纹,最上一道较粗,口沿处也有一圈带纹,上下两组纹饰间有舞蹈人三组,每组两边用内向弧线分隔,两组弧线间还有一条斜向的柳叶形宽线。

(4)马厂型彩陶的装饰纹样以人形纹(或称蛙纹)最有特色。

3、彩陶装饰艺术特征:(1)彩陶的装饰位置,一般都与器皿的使用条件相适应。

(2)根据器皿的不同部位,运用不同的装饰花纹。

(3)在装饰布局上,已注意了从不同视角,体现装饰的完整效果。

(4)从彩陶图案整体看,是以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为主题。

4、彩陶图案中的形式法则:(1)开光法:使用一定的轮廓外形,划分出装饰面,使它成为主要的部位,这种艺术手法的特点是能突出主体,增加层次。

(2)双关法:双关可分为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两种,形体双关是指一种装饰组织正看是一个形,倒看也是一个形;色彩双关则是指黑白两色都可构成纹样。

5、黑陶文化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

6、黑陶的工艺制作,已经采用轮制。

制陶工艺有手工的泥条盘筑法到轮制,是一个极大地技术革新。

7、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四个特点。

黑是指它有乌黑的色彩,薄是指器体很薄,所以黑陶又有“蛋皮陶”之称,光是指它具有光泽的器表,纽是指器物多有穿绳或手持的器耳或盖纽。

中国实用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比较全)

中国实用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比较全)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盆出土于(上家寨)。

彩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的有(裸体人像彩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和(黑)。

黑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的工艺特点。

黑、薄、光、纽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

、器胎厚薄均匀。

、提高了制的速度。

黑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

彩以装饰见长,黑以造型取胜。

(黑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彩: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器,是原始社会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

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最有代表性。

仰韶文化的彩以半坡彩和陕县庙底沟彩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

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

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器,造型多样。

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彩。

半山型彩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比较全)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比较全)
春秋战国
蟠螭纹、宴乐攻战纹
四方连续
上下左右连展,模印,金银错
繁缛、清新
18、 蚀花石髓 :用化学处理经过腐蚀产生装饰花纹。用碳酸钠或碳酸铅一类的溶液作颜料, 19、 在石髓上绘画花纹, 20、
然后在炭火中烘烤, 21、 使原肉红色的石髓变成白色, 22、 形成花纹。
秦汉的工艺美术 汉代画像砖的产地以(河南、四川)最有特色。
成骨法较多);、人物骑猎纹(反映生活)。 画象石 :实际是祠堂墓室等建筑的装饰画, 以平雕为主,表现一定的情节内容, 表现了汉代石刻装饰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卓越成就,
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具体内容。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我国最早的瓷器品种是(青瓷)。六朝时的种类已很多,其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是(天鸡壶) 。、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装饰纹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纹是(莲花)和(忍冬) 。、
产锦,尤以蜀锦为天下第一。政府在四川设有锦院,募工织造。江南也是丝织品中心,在江宁、杭州、常州、扬州等地都设 有机构组织生产。 宋代锦绫装饰花纹种类繁多, 丰富多彩。锦的花纹仅可数的就有紫宝阶地、 紫小滴珠方胜鸾鹊、 红霞云鸾、 青天落花、倒仙牡丹、绶带、瑞草、水藻戏鱼等数十种。宋代丝织品装饰花纹,除动物纹饰外,还有大量的植物纹和几何纹。 织物用途主要是作为服饰、室内装饰、书画装裱等。元代的丝织品中,以织金锦最为有名,称之为 ¡°纳石失 ¡±。它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用片金法织成,一类是以捻金法织成。织金锦的装饰纹样非常丰富,有牡丹、莲花、菊花、玫瑰、梅花,其它还有祥 云、龙凤等。 试述宋代各窑场的特点 :汝窑青瓷,其烧制的青瓷,含铁量适当,烧制过程中火焰控制适度,釉色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天青色,它 不以装饰为重,仅以釉色作为美化器体的手段。哥窑青瓷,哥窑瓷器釉色有粉青、米色、灰青色等,以粉青色为正色,其特 征是釉面布满龟裂的纹片,称 ¡°开片¡±。官窑青瓷,官窑釉色以粉青为主,色调淡雅含蓄,一般很少施加纹饰,除了有蟹爪纹 开片,还有 ¡°紫口铁足 ¡±的特点。钧窑青瓷,突出的釉色变化就是复色釉的烧制,即通常所说的 ¡°窑变¡±。龙泉窑青瓷,以粉青 釉和梅子青形成独特的瓷器风格。 耀州窑青瓷,耀州窑青瓷胎厚, 花纹深刻,纹饰有坡度,具有浑厚、粗放的民间艺术特色。 定窑白瓷,瓷釉层薄,滑腻滋润,釉色白中透着微黄,定窑的刻印装饰纹样在白釉中掩映生辉,别具一格,定窑瓷器的装饰 题材以花卉为主。磁州窑,所烧白釉黑花瓶最有特色,磁州窑瓷器装饰手法多样,有刻画、剔花、剔刻填花、珍珠地、 ¡°铁 釉画花 ¡±等。建州黑瓷,以兔毫釉为代表。吉州窑黑瓷,釉色上往往有黑、褐、黄等深浅变化,即所谓 ¡°玳瑁斑¡±、¡°油滴斑 ¡± 等。 元代工艺美术 青花瓷是(釉上彩)彩瓷,始创于(元代)代。 、 元代陶瓷制作最有成就的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成。 、 元代的染织工艺得到很大发展,其中主要(毛纺织) 、丝织和(棉纺织)。、 元代漆器最主要的装饰是(雕漆) 。 元代著名的雕漆艺人是(张成)、(杨茂)。、 釉里红 :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工匠们继青花瓷之后,运用铜金属在釉下进行彩绘的又一新的工艺成就。它是在宋代钧窑窑变 红釉(氧化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元代釉里红瓷色泽纯正鲜明,釉色凝重华丽,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雕漆 :雕漆是在漆器胎骨上涂漆数十层或上百层,待漆稍干后,在漆器上雕刻出各种装饰花纹,达到浮雕效果。雕漆以宋元最有 代表性。 景德镇 ,从元代 开始,已渐形成全国制瓷的中心。继续以青瓷为主。 青花 :是釉下彩瓷,在白色瓷器上用钴盐类金属元素在釉下绘制青色花纹,然后上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瓷器,显出一 种清雅、幽静,蓝色图案永不褪色。它是陶瓷工艺中,自元代以后形成的一个主要品种。 (代表窑,景德镇)(创新) 元代著名的纺织工艺家 黄道婆 ,对我国棉织工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道婆在棉纺织工艺上的重大贡献 :、改进了手刨去子,运用了轧车,进入半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工效。 、运用了新式弹弓,省力 省时。、提高了纺纱效能,由一个纺锭增加为三个。 、发展了棉织的提花方式,使普通的棉布呈现出图案花纹。 明代工艺美术 明清时期被称为 ¡°瓷都¡±的是(景德镇),被称为 ¡°陶都¡± 的是(宜兴)。、 明代金属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景泰蓝)和(宣德炉) 。、 明代织锦主要的品种有(库缎)、(妆花)。、 明代陶瓷品种除青花外,还有(斗彩)和(五彩) 。、 简述明代家具独特的艺术风格 。明式家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用简、厚、精、雅四字来概括:简即造型洗练;厚即敦厚,有 份量而不轻悄,庄重大方;精即作工精巧;雅即典雅。 妆花 :¡°妆花¡±是一种多彩的丝织品,分段换色提花,配色考究,色彩异常丰富,花头大而醒目,有 ¡°走马看妆花 ¡±之说。 明代丝织的四大产区 :江浙、四川、山西、闽广。 宋应星 的《天公开物》,是明代手工业的科学总结,详细叙述了各种工艺,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及其专业分工,是一

工艺美术史考试重点(纯手工打造)

工艺美术史考试重点(纯手工打造)

1、粉彩与五彩的区别●粉彩用“玻璃白”涂底。

这种玻璃白的成分是氧化铅、氧化硅、氧化砷(shen)。

由于砷有有乳浊作用,产生不透明的效果。

五彩则不用打底。

●粉彩用渲染的表现方法,使颜色由深到浅,产生浓淡明暗。

五彩则多用单线平涂。

●粉彩用油料调色,五彩则多用胶水着色。

●粉彩烧制温度为700度左右,五彩则为800度左右。

●粉彩有温润匀静的美,五彩则有清新透彻的美,前者调和,后者挺拔,故有软硬之别。

2、●珐琅(fa lang)彩烧制成功,也被成为瓷胎画珐琅。

由西方传入。

●珐琅即为搪(tang)瓷,用金属做胎,然后烧上搪瓷。

●瓷胎为景德镇提供,后入宫烧制。

●珐琅彩从没进入民间。

●皇帝直接干预珐琅彩的绘制和烧造。

●模仿铜胎画珐琅。

●所有的地方都涂满釉料。

●图案对称。

3、小结●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

各种门类都以朴质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的美。

●如果把唐代的工艺美术风格概括为“情”,宋代则可概括为“理”。

唐代华丽,宋代优雅。

唐代开廓恢宏,宋代严谨含蓄。

宋代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拜托绸缪(mou)宛转之度”。

●宋代文人雅士好风尚潮流,禅宗的兴起,都使当时的风尚带有平淡含蓄的美学观,这也反映到工艺美术上来。

●绘画直接进入工艺美术领域,不少工艺品种以表现绘画为其目的。

例如宋代的绎丝和刺绣等。

在陶瓷上,磁州窑也产生了一部分这样的作品。

这些都是从工艺美术由实用分离出而以欣赏为主的一部分产品。

至此,工艺美术明显地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结合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一是专供欣赏的工艺品。

它虽未成为主流,却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唐三彩: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

三彩为黄、绿、褐。

但也有涂蓝釉的,出土数量甚少,亦较珍贵。

●经过精炼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

它首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 900度左右焙烧。

因为它用料精细、制作规整,所以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

5、●蜡缬(xie):即蜡染。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一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一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1)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1)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1)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1)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1)2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

(1)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1)注重材料的选择,(1)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

(1)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1) 3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

(1)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

(1)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

(1)起源于商代以前,(1)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1) 4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

(1)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

(1)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1)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

(1)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1) 5 铜镜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

(1)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

(1)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1)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1)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1) 6 带钩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1)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

(1)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1)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

(1)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

(1)7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

(1)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

(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

(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1)8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

(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1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1

1.黑陶工艺特点:黑陶,诞生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四千多年,是黄河中下游原始文化的杰作。

黑陶表面所呈现纯静的黑色,是以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

出窑后就是浑然天成,不再做任何处理,其外观效果黑如漆、亮如镜黑陶采用轮制,器形浑圆工整,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具有"黑,薄,光,纽"的艺术特点。

黑陶的制作,早期以手工制作,用泥条盘筑法,制作出来的器壁较厚,表面亦少光亮,烧成温度较低,胎质较软,陶衣呈灰黑色,很容易脱落。

到了新石器晚期良渚先民们制作的黑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高峰,制陶技术己从手工泥条盘筑法进步到轮制法。

由于这一工艺的改进,使得所制的陶器达到浑圆工整的程度,器壁的厚薄更为均匀,能制作出壁厚约为1.3-2毫米的蛋壳陶,轮制法的科学性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制陶业。

蛋壳黑陶杯一般都采用轮制,器形规整,器壁厚薄均匀,技术有了全面提高。

这时的原始陶艺家的注意力从在淘气表面施以彩绘,转到了陶器本身的质地、色泽和形貌的美感探求上。

特点:“黑,光,薄,纽”色泽乌黑,表面光滑闪亮,0.5-1毫米,薄如蛋壳,故有“蛋壳黑陶”之称。

器上多有牵绳或手执的鼻。

外貌典雅,造型丰富,呈现出恬静质朴的原始美感2.“巢居”和“穴居”巢,鸟窝的意思。

在南方,由于潮湿多雨,我们的祖先为了防水、躲避野兽,最早就是在树上搭房居住,这就是“巢居”。

而这些住在树上的人被我们叫做“有巢氏”。

最初的木巢,是在一棵树上盖房,然后是多木巢,即在相邻的四棵树上盖房,之后发展成干阑式,即砍树、立柱盖房。

从找树盖房到砍树盖房,说明人越来越聪明,盖房技术在不断进步。

在我国北方,气候干燥,细密的黄土挖起来很方便。

于是,我们的祖先就用挖坑的方法盖房子──这就是“穴居”。

地穴:人们模仿天然地洞来挖坑、搭棚;半地穴:后来,人们挖的坑很浅,房屋搭出了地面;地面房:最后,房子盖在有地台的地面上。

3.红山文化玉龙这条玉龙墨绿色,高26厘米,完整无缺,体蜷曲,呈C字形。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提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提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提纲本学期《中国工艺美术史》试卷共五大题型,分值分布如下:一、填空。

〔每空1 分,共20 分〕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分〕三、名词解释。

〔每题4 分,共16 分〕四、简答题。

〔每题6分,共24分〕五、论述题。

〔每题 10 分,共 10 分〕注:除课堂上所讲解重点,还有以下根本学问点需把握:巧色又称“俏色”,是玉器碾琢的特别艺术手法,为衡量玉工巧拙的重要标尺。

其主要按玉材及其杂色的外形与颜色,将杂色设计制作为作品所需的部位。

粉彩也称“软彩”,是受珐琅彩影响产生的釉上彩品种,创始于康熙朝,雍正时极盛,精巧的作品多出自御器厂。

两汉佩玉中,造型最美丽,碾琢水平尤为受到推崇的是环。

宋代的景德镇窑以烧制青白瓷著称。

我国的丝绸起源于石器时代。

卷云纹瓦当是汉代瓦当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一种,一般在圆形上作四等分。

商周青铜器中,礼器最重要,制作也最精巧。

而礼器之中,酒器数量最多,种类最繁。

在中国漆器史上,战国是第一个辉煌时期。

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青铜器上最常见的几何纹是云雷纹。

汉代人对铜灯的设计,样式之丰富令人目不瑕接,但其中设计最精妙且装饰很华美的是宫灯。

商末周初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巅峰时期。

常用“南青北白”来描述唐代陶瓷的概貌,分别用来指越窑和邢窑烧制的瓷器。

从就在时代艺术和社会生活里的地位而言,东汉的漆器到达了巅峰。

魏晋南北朝丝绸以至工艺美术装饰最重要的变化是联珠纹的消灭、植物题材的增多和纹样的写实。

马家窑文化制陶兴旺,其彩陶数量之众多、装饰之丰富均令同时期其他文化的彩陶无法比肩,中国彩陶至此到达顶峰。

从夏始终到西周早期,中国青铜器最重要的装饰题材是兽面纹。

它通常作为主题纹样,消灭在作品最醒目的位置。

两宋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黄金时代,制瓷技艺极其精湛。

很多瓷窑不仅为较粗糙的坯体施加化装土,还能利用它做出种种奇特的装饰。

造型单纯古雅、装饰平和简素是两宋陶瓷艺术的突出特点。

从艺术进展的角度看,南北朝工艺美术中最有意义的两点是:植物纹样的大量消灭和形象表现的写实倾向。

工艺美术史复习重点

工艺美术史复习重点

1、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最早出现在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中。

2、原始陶器的制坯方法有捏塑、泥条盘筑、轮制三种。

3、中国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遗址中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数量甚多,最有代表性。

作品常取动物造型是红山文化玉器的重要特征,而玉琮是良渚玉器中的典型器物。

4、中国商代青铜器最重要的装饰题材是饕餮纹,它总采用单独纹样的形式,以鼻梁居中,左右严格对称。

5、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装饰主题大抵围绕着龙或其变体,即蟠螭纹和蟠虺。

有代表性的辅纹是绹索、垂叶等,各种形体的云纹与几何纹也是常用装饰。

6、四神纹是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7、康熙时彩瓷最重要的品种是五彩雍正时彩瓷最有成就的品种是粉彩8、清代五大名绣湘绣、粤绣、苏绣、蜀绣、京绣。

9、今人常用“南青北白”描述唐代陶瓷的概貌。

越窑是传统青瓷的典范,邢窑是新兴白瓷的代表。

10、宋代磁州窑产品釉色以白、黑为主,也烧三彩等。

装饰以釉下彩最为典型,题材以花鸟居多或以生活小景为主题,如婴戏、马戏等,诗文也被时时采用,图案往往简洁潇洒,生趣盎然,是精彩的民间绘画资料。

11、连珠纹由一个个的小圆珠组成,圆珠或排成条带等形状或围成一个圆圈,用以包围主题纹样;这类纹样是6世纪中叶到7世纪80年代中国最重要的装饰题材12、珐琅彩是清代乾隆时期瓷器的重要品种,俗称“古月轩”。

它绘制精细,彩料色泽晶莹,质地凝厚,是将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专为清代宫廷御用烧造。

13、明式家具,一般是指明代中期至清代早期,以花梨木、紫檀木等优质硬木和楠木、榉木等优质柴木为主要用材的,具有特定样式和风格的家具。

明式家具的重要产地有北京、扬州、徽州、广州等,最重要的是苏州。

14、元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立了惟一的官府瓷器作坊“浮梁磁局”,它的产品代表了元代陶瓷的最高水平。

15、青铜一般是红铜和金属锡的合金,但也常含有少量的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

黑、薄、光、纽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

、器胎厚薄均匀。

、提高了制陶的速度。

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

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

(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

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

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

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

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

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

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

青铜金属在物理化学性能上的优点:、熔点比较低。

(容易掌握铸造过程)、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比例的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硬度的青铜器。

、在熔铸时由于铜液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

、加锡可以增加青铜器的光泽度。

(商代),有了原始青瓷。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的饕餮。

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

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次丰富。

试述商周青铜工艺不同的艺术特点。

(10分)造型方面:商代统治者嗜酒,并往往有隆重的仪式,祭祀时酒器也是礼器。

而当时的青铜工艺又为他们所占有,所以商代酒器十分发达,酒器造型也特别丰富。

(1分)周人认为商的亡国是由于统治者沉溺于酒中,所以周代禁酒。

故酒器在周代逐渐衰落。

(1分)酒器中的彝,通常作成象生形,如牛、羊、鸟等,用于祭祀,成为一种礼器。

(1分)青铜器的造型随着不同时期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1分)商及周初青铜工艺造型往往给人以凝重、威严的感觉;(1分)西周、春秋青铜器造型则比较轻巧简便,更接近实用的要求。

(1分)装饰方面:不同时期的青铜器,其装饰纹饰又各有特点。

(1分)商代青铜器纹饰中最常见的是动物纹样。

(1分)这些动物形象大多来源于对象的自然形态,但又不是自然物象的如实模拟,而这些纹样中又以兽面纹(即饕餮)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果。

周代青铜器的装饰,饕餮纹已居于次要地位,(1分)多用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等,组成二方连续形式,地纹减少,具有质朴和韵律的美。

(1分)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水陆攻站纹壶)、(敦)是战国时的青铜作品。

[莲鹤方壶是春秋时的作品]战国铜镜装饰分为(边缘区)、(中间区)和(纽区)三个区域。

金银错:是战国装饰方法中最华美、最华贵的一种,是在铜器表面刻出或预铸成图案浅槽,然后将金银丝作点和线,压入槽内,再错平,一般构成斜线和涡线结合的几何纹,产生金与银的金属光泽的对比,曲线与直线的对比,虚实交替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线与面的对比,具有韵律的美。

鎏金:将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然后以1:7的比例加入水银,即溶化成为液体。

(这种金与水银的混合物称为金泥。

)将金泥醮以盐、矾等物涂在铜器上,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则固着于铜器上。

战国铜镜绝大部分为(圆)形,第一次集中揭示了(圆形适合图案)创作规律。

、反映社会生活的宴乐狩猎攻站纹壶是(战国)著名的青铜作品。

战国陶器装饰方法主要有:弦纹、(绳纹)、旋纹、(暗纹)和印纹等。

、战国著名的漆器作品是(漆双凤鼓)。

彩绘漆双凤鼓战国的织锦花纹以(菱形纹、几何纹)为代表。

战国的织锦花纹中的菱形纹,以(散点)方式四方连续的排列。

彩绘陶:不同于原始社会的“彩陶”,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彩绘陶烧制火温很低,烧成后,在表面涂一层白粉,然后在白粉地上施以朱绘、黑绘、彩绘,因而彩绘也容易剥落。

主要作为明器,陪葬品,只有象征性的用途。

彩绘陶与彩陶的区别:彩绘陶:在烧成的陶坯上画花,因而花纹容易脱落。

主要作为明器使用。

彩陶:在陶胎上画花后,再进行烧制,花纹不易脱落。

是主要的生活材质。

简述漆器的特点:1、体态轻便,便于使用;2、光泽美观;3、装饰自由,不受太多局限,可获得较理想的艺术效果;4、具有防腐防潮的物理性能。

战国瓦当的构成特点及纹样图案:战国瓦当纹饰极为丰富,图案的构成形式,通常都是在半圆形中,采取左右对称的骨法。

以图案题材来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饕餮纹半瓦当、云山纹半瓦当、双兽(双鸟)纹半瓦当、树下双兽纹半瓦当。

战国漆器的装饰手法:1、彩绘(用笔在漆器上画出花纹)(多为黑地红纹); 2、针刻(用针刻出纤细的花纹,受当时铜器装饰的影响,金银错);3、金银扣(金银片镶口或嵌口);4、描金;5、雕绘结合。

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制作的专著是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的科学经验,可贵的是还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法,然后可以为良。

”重要朴素的工艺观点和工艺美学原则。

天有时,即时间概念;地有气,指空间概念;工有巧,制作条件;材有美,材料性能。

18、蚀花石髓:用化学处理经过腐蚀产生装饰花纹。

用碳酸钠或碳酸铅一类的溶液作颜料,19、在石髓上绘画花纹,20、然后在炭火中烘烤,21、使原肉红色的石髓变成白色,22、形成花纹。

秦汉的工艺美术汉代画像砖的产地以(河南、四川)最有特色。

常见装饰纹饰有:弦纹(主要装饰)、划纹、蓖纹、印纹、堆贴纹(北方装饰的特征)等。

画象石:一种作为祠堂墓室等建筑用的刻有装饰画的石刻,多出现在山东徐州、河南南阳、陕西绥德及四川地区,其中以山东最丰富。

以平雕为主,表现一定的情节内容,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具体内容。

汉代瓦当中最常见的图案式(四神)。

汉代砖瓦纹饰中的“四神”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汉代丝织品的生产,以西蜀、齐为主要产地。

(汉代为“经锦”,唐代为“纬锦”)并有了加金的技术。

简述汉代工艺美术的装饰风格,可以用质、动、紧、味四个字来概括。

质,有古拙质朴的特点,古拙而不呆板,质朴而不简陋;动,具有一种生命力的动感,云气纹饰飘动的,动物纹是飞翔奔跑的,一切都在动中;紧,画面紧凑,满而不散、多而不乱,密中求疏、疏中有密,交映成趣;味,装饰味,既样式的装饰美,耐人寻味,富有魅力。

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按形式分类:、盘灯;、虹管灯;、筒灯;、行灯;、吊灯长信宫灯是(汉代)时期的工艺品,它属于(虹管灯)类型的铜灯。

、汉代丝织纹样:、云纹(艺术风格特征);、动物禽鸟纹;、花卉纹;、几何纹(战国织绣纹特征);、文字图案(散点带壮分布,构成骨法较多);、人物骑猎纹(反映生活)。

画象石:实际是祠堂墓室等建筑的装饰画,以平雕为主,表现一定的情节内容,表现了汉代石刻装饰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卓越成就,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具体内容。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我国最早的瓷器品种是(青瓷)。

六朝时的种类已很多,其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是(天鸡壶)。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装饰纹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纹是(莲花)和(忍冬)。

、六朝时漆器的(夹伫法、斑漆、绿沉漆)工艺是这一时期新创的。

我国陶瓷在(三国)时,才正式有了“瓷”,这时的瓷器以(青)瓷为主。

、我国最早的铜制家具是(禁)、(俎)。

、瓷器的呈色取决于(釉的成分、还原焰)因素。

《青瓷魂瓶》是(晋)时期的作品。

六朝时期瓷器工艺快速发展的原因:瓷器坚固、耐用、干净,不怕酸碱,盛食物不变味,易于洗涤,大大提高了实用价值。

而且它细腻光滑,半透明,具有与高雅的玉石的色泽和温润,很符合古代人的审美要求。

因此,瓷器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陶和瓷的主要区别(和关系):、原料不同。

陶器用粘土;瓷器用瓷土。

、烧窑火候温度不同。

陶器较低,约800度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度左右。

、物理特性不同。

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关系:由此可知:陶和瓷是一种工艺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

瓷是陶的生产的高级阶段,是由陶的发展演变而来。

虽然出现了瓷,仍然保留着陶,形成了陶和瓷的各自发展的两个支流。

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隋代丝绸最有特色的装饰花纹是(联珠纹、“贵”字纹)。

唐代染织图案中著名的对称纹装饰被称为(陵阳公样)。

唐代织锦发明了利用纬线起花织出的(纬锦),著名的陵锦纹样(陵阳公样)。

、(铜镜、金银器)是唐代金属工艺中两个最重要的品种。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三彩陶器,在继承了汉代釉陶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釉色同时施饰的处理方法,在器物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

唐三彩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彩绘分多色釉、釉面装饰的运用;二是多种形象的创造与陶塑工艺结合。

经过精练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烧胎1200度,烧彩釉900度左右)以黄、绿、褐等彩釉为主色,色彩之间相互晕染,模仿丝织印染的效果,形成唐三彩班驳淋漓的独特艺术风格。

制作地点:分布在长安和洛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