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劳动过程既是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生产资料的消费 过程。这里的 消费是生产消费而不是个人消费,二者 是不同的,生产消费是把产品当作劳动的生活资料来 消费,而个人消费是把产品当作养活个人的生活资料 来消费。
• 总之,劳动过程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 件,是人类生活 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在任何社会,它 都是不可缺少的过程。
• 劳动对象就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所要加工改造的对象,包 括自然界 原来就有的如土地、水中的鱼、原始森林中的 树木、地下的矿石等,和被人 类劳动加过工的原料,如 织布厂所用的棉纱、机器厂所用的钢铁等。一切 原料都 是劳动对象,但并不是任何劳动对象都是原料,劳动对象 只有在它 已经通过劳动而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才是原料。
• 马克思通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的分析,揭示了剩余 价值的秘密,揭穿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真相,这是马克思 划时代的功绩。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六章,以劳动二重性为 依据,通过对不变 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分析,进一步揭 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更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 义剥削的秘密。
• 劳动资料就是劳动者控制和改造劳动对象的物或物的综合 体。劳动 资料又叫劳动手段,即劳动借以改造劳动对象 的手段。属于劳动资料的 首先是工具,如农业上用的各 种农具、工业上用的各种机器。还有土地、 道路、运河 以及生产上的建筑物,如厂房、仓库等等。使用劳动资料 进行 生产是人类劳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劳动资料是由劳 动所创造的,并随着 劳动力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劳动资 料对于判断社会经济形态,具有重要的 意义。“各种经 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 么 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 量器,而且是劳动 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第1 卷第204页)
《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篇“绝对 剩余价值的生产”
wk.baidu.com 概述
• (一)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 马克思经济理论的 基石 • 《资本论》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第 一篇是讲资本生产过程的前提,
第二篇是一般商 品生产过程向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过渡,现在第 三篇才开始 正式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实 质上是剩余价值 的生产过程。由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 体系的一般基础,并 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第1卷第557页) 所以,以“绝对剩余价值 生产”为篇名的这一篇,既研究了剩余价值生产的 一般原理,又研究了剩余 价值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这一篇研究的 中心就是剩余价值生产的问 题。这一篇研究的问题,是马克思剩余价值 学说的最基本部分,是《资本论》 第一卷的中心。这一篇研究的剩余价值生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 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理解整个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钥匙,是建立无产 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所以, “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 对规律”(第1卷第679页)恩格斯说,剩余价值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 的划时代的功绩”。列 宁指出:“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 (三)对剥削关系的揭露 • 马主克要思有两在个这抽一象篇是分先析抽剩象余掉价剩值余又价运值用的了特抽殊象形法态。这—里—
利润、利息、地租等等,来讨论剩余价值的起源。马 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这样说过:“我的书最 好 的地方是:……研究剩余价值时,撇开了它的特殊形 态——利润、利息、 地租等等。……古典经济学总是 把特殊形态和一般形态混淆起来,所以 在这种经济学 中,对特殊形态的研究是乱七八糟的。”二是抽象掉 技术 进步,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即是在假设劳动生产 率不变,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分析剩余价值 的生产。 • 虽然这样,但这一篇又是生动具体、有血有肉的。马 克思在这一篇, 特别是第八章,运用大量生动的材料,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揭 露了资本家是贪婪的、凶残的吸血鬼,倾诉了工人阶 级 的苦难,发出了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呼声,读来生 动感人,是一篇阶级教 育的生动教材。
• 3、如果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资料价值都不变,一个 产品中转移的价值和新加入的价值是成正比例的, 劳动者加入的价值愈多,转移的价值也愈多。
• “在已定的不变的生产条件下,工人加进的价值越多,他 保存的价值就越多。但是,他能保存更多的价值,并不是 因为他加进了更多的价值,而是因为他在不变的和不以他 自己的劳动为转移的条件下加进这些价值。”(第1卷第 228页)在这里,马克思强调的是在生产条件不变,主要是 指劳动生产率与生产资料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工人加进的 价值越多,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才越多。例如,生产1件 产品需要6小时,相当于加进6 元新价值,需要消耗生产 资料价值12元,也就是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12 元。假设 生产条件不变,现在要生产2件产品,就需要追加劳动6小 时,加进的新价值就由6元增加到12元,生产资料转移的 价值也就由12元增加到24元。这就是在已定的不变的生产 条件下,工人加进的价值越多,他保存的价值就越多。如 果生产条件变化了,假设生产资料价值降低了 50%,在这 种情况下,仍然按照上例,工人加进价值增加一倍由6元增 加到12元,但是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并没有增加,仍然是 12元。这就是说,生产条件变化了,工人加进的价值越多, 他保存的价值不一定也越多。 所以,他能保存更多的价 值,并不是因为他加进了更多的价值,而是因为他在不变 的和不以他自己的劳动为转移的条件下加进这些价值。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导方面是价值增值过程,也是剩余 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定内容和目的,就是 生产剩余价值或榨取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 主义生产的决定的目的。”(第1卷第257页)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的主导方面,决定了资本主义的 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 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第1卷第679页)
• 任何一个使用价值不管是当作劳动资料还是当作劳动对象, 都必须 和活的劳动相接触才能发挥作用。人是活的、能 动的主体,而物是死的东 西,只有经过人的劳动,才能 使死的物发挥应有的作用。“机器不在劳动 过程中服务 就没有用。不仅如此,它还会由于自然界物质变换的破坏 作 用而解体。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 会成为废棉。活劳动 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 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 为现实的和起作 用的使用价值。”(第1卷第207—208页)
• 如果整个生产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 察,那么劳 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就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 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而 一个使用价值究竟表现为劳动 资料还是劳动对象,就要看它在生产过程 中的地位和作 用。拿土地来说,人们在开垦的荒地,是人们劳动的对象, 而不是劳动资料;工厂的建筑物所使用的土地是劳动资料 而不是劳动对 象;但是在采矿部门,矿场的建筑物所用的 土地是劳动资料,而被开采的 矿山是劳动对象。
• 要揭示价值增殖的秘密,关键在于分析劳动力这一特殊商 品。劳动 力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在劳动过程中 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 量,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正 是看中了这个价值差额。劳动力的卖者和任 何别的商品 卖者一样,实现劳动力的交换价值而让渡了劳动力的使用 价值。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这个商品独特的使用价值, 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比如, 资本家支付了劳动力的价值,因此,劳动力一天的使用, 即一天的劳动就归他所有。劳动力维持一天假定只费半个 工作日,而劳动者却能劳动一整天,劳动力使用一天所创 造的价值比劳动力自身一天的价值大一倍。这个超过劳动 力价值的部分就是价值的增殖部分,也就是被资本家无偿 占有的剩余价值。所以,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 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资本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 恰好为新的等价物所补偿,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就它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 来说,有两个 特点:
• 第一,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 下劳动。工人生 产什么,怎样生产,都必须服从资本 家的意志。
• 第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而不是归生产工人所 有。工人不能占 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 (二)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价值增殖过程是剩 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资本家生产的目的,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 而且要生产价值;
• (一)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二重作用 • 在劳动过程中,一方面劳动者把一定量抽象劳动加到
劳动对象上,这就是创造新价值;另一 方面,劳动者 又同时把具体劳动作用于生产资料,这就是转移生产 资料的旧价值。这是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内同一劳动二 重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两次劳动。“在同一时间内, 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种属性来 说必然保存或转移价值。”(第1卷第225页) 同一次 劳动的这二重结果是由劳动的二重性产生的。作为具 体劳动,把旧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作为抽象劳动, 在产品中加进了新价值。劳动这种作用的区別可以从 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资料价值的变动中表现出来。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 程的统一,因此,马克思把第一卷第五章分为两 节:第一节分析劳动过程;第二节分析价值增 殖过 程。劳动过程是一般,价值增殖过程是特殊,分 析一般是为了说明特 殊。“劳动过程只是价值增 殖过程的手段,价值增殖过程本身实质上就是 剩 余价值的生产,即无酬劳动的物化过程。生产过 程的整个性质就是由 这一点专门规定的。”
• (二)一般和特殊相结合的结构 • 这一篇由五章组成,马克思是从两个方面考察剩余价
值生产的:一方面把它作为剩余价值生 产的最一般形 式,从而在第五、六、七、八章研究了“劳动过程和 价值增殖过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 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等属于剩余 价值生产的一般原理;另一方面, 又把它作为特殊的 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在第八章研究了“工作日” 的问题。 • 具体说来,马克思在第五章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劳动过程和价 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揭示资本主义生产 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六章 分析不变资本和可 变资本,进一步揭示剩余价值的源泉;第七章分析剩 余 价值率,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第八章分析 工作日,揭示资本家通 过延长工作日榨取绝对剩余价 值的方法;第九章分析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的关 系。
• 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这一点,那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
• (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统一
• 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生产使 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构成劳动过程;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 抽象劳动构成价值增值过程。当作一般的商品生产过程, 它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当作资本主义的商 品生产过程,它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一)劳动过程是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 • 劳动过程就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 程,是人和
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也就是劳动力发挥作用的 过程。劳动过程有三个要素: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 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 劳动就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首先是人们从事物质生 产的活动,它 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结合过程,是人通过 自己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 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 换的过程。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一方面改造自然界, 另一方面改造人类自己。人的劳动还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的活动,与动 物求生的本能有着根本的区别。 蜘蛛织网、蜜蜂酿蜜都只是动物的本能 活动,而人类 的劳动,是一种有目的的生产活动。“蜘蛛的活动与 织工的 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 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 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 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 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第1卷第202 页)
• 1、如果劳动生产率变化,生产某一产品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由6 小时降为3小时,则该产品加入的 新价值只有原来一半了,但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 依然不变。
• 2、如果劳动生产率不变,而生产资料的价值变了, 某一生产资料的价值上升了二倍,那么生产资料 价值的转移就增加二倍,但劳动新加入的价值, 依然不变。
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 剩余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是 剩余价值生产 过程。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在一般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商品 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因此,为了 揭示剩余价值 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在考察劳动过程之后,首先 必须考察价值形成过程。 • 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就是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和活劳动创 造新 价值的过程。 • 在劳动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被消费了,它们的使用形 态是变 化了,但它们的价值则被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中去了。 • 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使用而凝结于产品上的劳动,形 成新的价值。 • 在价值形成中,一方面,生产资料转移了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 活的劳动创造了新价值。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产品的总价值。 但是,价值 形成过程不能揭示剩余价值的秘密。要揭示这个秘 密,就必须分析价值 增殖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