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暂行)

合集下载

无砟轨道技术交底文件.

无砟轨道技术交底文件.

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广州至清远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无砟轨道技术交底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1月北京目录一、线路概况设计范围及 (2)二、设计依据 (3)三、正线无砟轨道设计 (4)四、路基上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 (7)五、桥上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 (12)五、隧道内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 (14)六、路基与桥梁、隧道、道岔区过渡段设计 (18)七、道岔区无砟轨道设计 (20)八、主要材料技术要求 (26)九、施工注意事项 (30)十、安全施工的措施 (37)十一、图纸目录 (38)一、线路概况设计范围及1.线路概况(1)广州北站(含)至清远站(含)(DK29+500~DK67+610),正线全长38.126km。

其中高架段长26.254km(含高架站),占正线总长的68.86%;路基段长6.129km(含地面站),占正线总长的16.08%;隧道段长5.743km,共新建双线隧道3座,占正线总长的15.06%。

(2)同期实施广佛线工程(GFDK29+500~GFDK35+682),全长6.195km,其中高架段长2.661km(含高架站),路基段长3.272km(含地面站),隧道长0.262km。

(3)龙塘动车运用所走行线(含龙塘动车运用所)(LDK0+117.1514~ LDK3+833),全长 3.176km。

其中高架段长1.429km,路基段长2.287km。

2.设计范围(1)广州北站(含)至清远站(含)(DK29+500~DK67+610),正线全长约38.126km。

龙塘动车组走行线(含龙塘动车运用所)LZDK0+117.1514(= 广清DK63+300.6886)~LZDK3+833,线路全长3.716km。

(2)广佛环线同步实施工程GFDK29+500(=广清DK29+500)~ ~GFDK35+685),线路全长6.198km。

(3)狮岭军田联络线,线路全长0.389km(4)京广施工便线SDK2233+430~SDK2234+500,线路全长1.070km。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暂行标准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暂行标准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暂行标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暂行标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暂行标准»编制组二〇X X年五月五日前言为满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规范及相关验收标准要求,规范、统一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要求,依照铁道部经规计财函[2020]8号〞«关于托付编制2020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及标准设计的函»〞要求,由主编单位中铁二局会同设计、施工和大专院校组成编制组,共同完成«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暂行标准»的编写工作。

本«标准»为专业标准。

本«标准»共分十章,内容包括总那么、术语和符号、基础操纵网和线路操纵网的检查和复核与加密、轨道操纵网CPIII操纵测量、CRTSI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CRTSII板无砟轨道施工测量、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CRTSI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长枕埋入式道岔安装测量、板式道岔安装测量等。

本«标准»依据«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结合秦沈客运专线、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以及武广、郑西客运专线试验段的施工体会,参考国外有关无砟轨道的测量规范及标准编制完成。

期望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本着〝精度合理、操作可行、满足运营、降低成本〞的方针,结合工程实践,在测量工作中不断总结体会、完善提高,使本标准更好的服务于生产。

轨道工程无砟道岔作业施工要求

轨道工程无砟道岔作业施工要求

轨道工程无砟道岔作业施工要求1.1施工准备1.1.1 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铺设无砟道岔前,线下工程的主体和底座混凝土应全部完工,检验合格。

未完成的附属工程不得影响无砟轨道的铺设。

铺设无砟道岔前,按照《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对路基、桥涵变形进行系统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长期变形、各种过渡段的差异沉降等符合设计要求,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

1.1.2 混凝土底座质量控制要求当路基底座板混凝土施工完成,且达到交验条件时,由监理单位组织底座板施工单位与铺板单位进行底座板验收交接工作。

我部只对底座板外观尺寸及相应资料进行复核接收。

底座板混凝土结构应密实、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没有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底座板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滑动膜位置除外),见新面不小于50%。

检查剪力筋布置情况,确保剪力筋位置及高度正确。

底座混凝土施工完成并养护7天以后,清理干净底座混凝土表面,且对底座及转辙器平台外形尺寸进行复核。

混凝土底座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1.1.3 CPⅢ交接与复测1、道岔控制基标测量前,按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4.1.1~4.1.6及相关规定的要求组织测量人员对CPⅢ点进行复核。

当CPⅢ点复核测量结果与从线下施工单位接收的CPⅢ测量成果满足技术条件的限差要求时,直接采用线下施工单位交接的测量成果;如不满足限差要求,则上报监理单位,和线下施工单位组成联合测量组,对CPⅢ点进行复测。

2、依据经复测后的CPⅢ控制点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测设道岔控制基标。

1.2 铺岔基地设置1、铺岔基地根据道岔施工方案要求,经现场调查、比选后确定。

2、铺岔基地根据道岔钢轨件岔料存放及组装要求,划分不同的功能区,以分类存放不同的道岔组件和岔料;道岔扣件存放和组装区要求做到防雨、防晒、防腐、防盗。

3、铺岔基地按施工方案要求,配备必需的工装机具装备,地面应平坦、坚实、硬化。

无砟轨道道岔铺设技术条件

无砟轨道道岔铺设技术条件

无砟轨道道岔铺设技术条件我呀,对这无砟轨道道岔铺设技术条件,那可算是有一番自己的见识。

这无砟轨道,就像那铁路上的硬骨头,稳稳当当,和有砟轨道可不一样。

道岔往这无砟轨道上一铺,那讲究可多了去了。

你看啊,这铺设的地儿得平得像镜子似的。

我有一次去施工现场,那工人师傅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就盯着那地面,拿着测量的仪器,一会儿量量这儿,一会儿量量那儿,嘴里还嘟囔着:“这差一点都不行,道岔放上去得严丝合缝。

”那表情严肃得就像在雕刻一件稀世珍宝。

这道岔本身的材料啊,那也得是顶好的。

我就跟那些搞材料的人聊过,他们说起这材料,那眼睛里都放光。

说这材料得能经得住火车来来回回的折腾,不能轻易就变形。

他们给我比划着道岔的形状,说这个弯儿,那个角儿,都有精确的要求。

就像人身上的骨头,哪一块都得在正确的位置,不然整个人就瘫了,这道岔要是哪块材料不对,那火车可就没法好好跑了。

还有啊,这铺设的时候,温度也是个关键因素。

我听一个老师傅说,天气热的时候和天气冷的时候,这道岔的状态都不一样。

热的时候它会有点膨胀,冷的时候呢又会收缩一点。

所以啊,得挑个合适的温度来铺设,就像挑个黄道吉日似的。

这老师傅吧,脸上都是岁月的痕迹,说起这温度的事儿,那是满脸的认真,他说:“这温度不讲究好,就像给人穿衣服不合身,道岔在轨道上也会不舒服,那火车跑起来就颠儿。

”在这铺设的过程中,那工人之间的配合也得像齿轮一样,严丝合缝。

我看到过他们干活儿,一个人递工具,一个人拧螺丝,那动作快得像闪电。

旁边还有个指挥的,扯着嗓子喊:“左边再高点儿,右边对齐喽。

”那声音在空旷的施工现场回荡着。

这无砟轨道道岔铺设技术条件啊,每一条都像是给这铁路安全上的一把锁。

少了哪条,就像门上少了个栓子,火车在这上面跑着就不踏实。

我就觉得这事儿啊,虽然看起来枯燥,但这里面的门道,就像那深海里的宝藏一样,越挖越有东西。

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实施细则

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实施细则

向莆铁路FJ-4 标段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实施细则一、编制依据1.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 〕158 号)2.依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 〕189 号)3.根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4.根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 〕85 号)二、组织机构为确保向莆铁路FJ-4 标段淘金山隧道无碴轨道铺设按计划顺利进行,项目部特成立了向莆铁路FJ-4 标段沉降观测组织机构。

组长:周祖和(全面负责淘金山隧道进出口沉降观测工作)副组长:张党平(督促、组织协调淘金山隧道进口沉降观测工作)宋艳卫(督促、组织协调淘金山隧道出口沉降观测工作)成员:张锋(负责淘金山隧道进口日常沉降观测工作)张帅(负责淘金山隧道出口日常沉降观测工作)武辉熊锐(配合负责人开展日常工作)三、评估要求1.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淘金山隧道(DK340+007〜DK348+100 )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

2.淘金山隧道(DK340+007〜DK348+100 )主体工程完工后,变形观测期一般不应少于 3 个月,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凝问,可进行必要的检查。

四、测点布置及观测频次1、观测断面布设要求:(1)隧道洞门结构范围内布设一个观测断面;(2)隧道内围岩变化处两边分别布设一个观测断面;(3)隧道内一般地段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级围岩段原则上不设变形观测点,必要时每500m设一处变形观测断面,皿级围岩每400m、W级围岩每300m、V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应适当加密布设。

(4)隧道洞口、明暗分界处和变形缝处均应进行沉降观测。

无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暂行)

无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暂行)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二〇〇八年一月目录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标准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铺设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样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预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吊装、运输与贮存...................................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位法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移位法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转换设备组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钢轨焊接和无缝道岔.................................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查验与验收.......................................... 错误!未定义书签。

铺设要求与各部份尺寸许诺误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铺设验收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轨道工程无砟道岔作业材料要求及设备机具配置

轨道工程无砟道岔作业材料要求及设备机具配置

轨道工程无砟道岔作业材料要求及设备机具配置
1、原材料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铁科技[2005]135号《客运专线道岔暂行技术条件》、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89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工管技[2008]8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TZ210-200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1-2005《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B/T1632-2005《钢轨焊接通用技术条件》、TB/T2614《转辙机通用技术条件》及其他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2、混凝土、钢筋原材料、加工、连接、安装检验必须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规定要求。

设备机具配置。

道岔铺设技术要求

道岔铺设技术要求

道岔铺设技术要求
道岔位置应按设计铺设,困难条件下,经统筹研究,可在不影响股道有效长度和不变更其他运营条件下,将到岔位置前后移动不大于6、25m,但在区段站及以上的车站,特别是咽喉区道岔,最大移动量不得大于0、5m。

国家铁路正线上的道岔轨型,应于正线轨型一致,站线和地方铁路、专用线、铁路专用线上的道岔轨型,可用不小于与其连接的主要线的轨型。

当道岔轨型与连接线路轨型不同时,道岔前后应各铺1节长度不小于6、25米与道岔同型的钢轨,在困难情况下,长度可减小到4、5米。

两前后道岔间距小于9米时,道岔轨型应一致或两道岔直接用异型轨连接。

设有轨道电路的道岔,两不同轨型道岔间的距离,尚应满足设置绝缘接头的要求。

不同轨型连接处,不得设置绝缘接头。

道岔轨面应与连接的主要线的轨面一致,与另一线的轨面高差,可自道岔后普通轨枕起至警冲标止的范围内顺接。

道岔应按现行标准图或设计图铺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轨接头处的岔枕间距应于区间轨道同类性钢轨接头处轨枕间距一致,并使轨缝位于间距的中心。

单开道岔的岔枕应在直股外侧取齐。

转折器必须扳动灵活。

尖轨道尖端应与基本轨密贴。

第一连杆处的最小动程应:直尖轨为本142mm,曲尖轨为本152mm,弹性可弯尖轨为180mm.
轨距允许偏差:有控制锁的尖轨尖端处应为±1mm,其他各部位应为+3mm、-2mm。

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边至护轨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391mm.护背距离(翼轨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大于1438mm.。

客运专线铁路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弹性限位板暂行技术条件1

客运专线铁路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弹性限位板暂行技术条件1

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弹性限位板暂行技术条件(报批稿)二0一0年三月前 言本暂行技术条件对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弹性限位板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存放、运输及质保期等进行了规定。

本暂行技术条件是根据我国无砟轨道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并参考国内相关标准编制而成。

本暂行技术条件负责起草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洛阳双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宏亿复合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暂行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闫红亮王召祜伍卫凡刘玉祥王会永崔冬芳胡所亭王勇褚夫强王会超本暂行技术条件由铁道部科学技术司负责解释。

目 次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 (2)4 技术要求 (2)5 试验方法 (4)6 检验规则 (5)7 使用寿命 (7)8 标识及包装 (7)9 存放及运输 (7)10 质保期 (8)附录A(规范性附录)弹性限位板垂向静刚度试验方法 (9)附录B(规范性附录)弹性限位板疲劳性能试验方法 (12)1 适用范围本暂行技术条件适用于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弹性限位板。

当用于严寒地区时,橡胶层材质及物理力学性能另行规定。

本暂行技术条件规定了弹性限位板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存放、运输及质保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暂行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暂行技术条件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暂行技术条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暂行技术条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暂行技术条件。

GB/T 528-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529-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GB/T 531.1-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GB/T 699-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708-2006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1682-1994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单试样法GB/T 1690-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GB/T 2941-2006 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GB/T 3280-2007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 3512-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GB/T 4956-2003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GB/T 7759-1996 硫化橡胶、热塑性橡胶常温、高温和低温下压缩永久变形测定GB/T 7760-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硬质板材粘合强度的测定 90°剥离法GB/T 7762-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GB/T 7764-2001 橡胶鉴定红外光谱法3 术语3.1 弹性限位板安装在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连续底座板与侧向挡块或挡墙之间,用于保持底座板水平和垂向形位的轨道部件,由面板、橡胶层及底板经硫化复合而成。

《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报批稿)0820

《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报批稿)08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建设函[2006]158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报批稿)2006-×-×发布2006-×-×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前言本技术指南是根据铁道部建设司2006年4月10日下发的《关于尽快开展 <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编写工作的通知》要求,借鉴国外高速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相关评估技术要求进行编制。

本技术指南包括总则、术语、职责及要求、路基、桥梁、隧道、过渡段及综合评估与资料整理等8部分内容,对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工作应结合线下基础的具体条件、客运专线各工程试验段的国外引进技术及咨询联合体的咨询意见进行。

在执行本技术指南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客运专线的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相关资料,及时将修改、补充意见反馈给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邮政编码100081),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技术指南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本技术指南主编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

本技术指南参编单位: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本技术指南主要起草人:江成、张千里、牛斌、邢厚俊、彭泽仁、顾湘生、魏永幸、吴少海、刘远峰、刘名君、颜华、魏峰、张立国、王继军。

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职责及要求 (3)4 路基 (5)4.1 一般规定 (5)4.2 观测点布置和观测频次 (5)4.3 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6)5 桥涵 (8)5.1 一般规定 (8)5.2 观测点布置和观测频次 (8)5.3 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1)6 隧道 (13)6.1 一般规定 (13)6.2 观测点布置与观测频次 (13)6.3 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13)7 过渡段 (15)7.1 一般规定 (15)7.2 观测点布置与观测频次 (15)7.3 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5)8 综合评估与资料整理 (17)本技术指南用词说明 (18)附录A 变形观测点的埋设要求 (19)《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条文说明 (20)1 总则1.0.1为指导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工作,制定本技术指南。

大号码高速无砟道岔铺设技术

大号码高速无砟道岔铺设技术

大号码高速无砟道岔铺设技术肖春龙(中铁十一局集团三公司,湖北十堰 442000)摘要:大号码高速无砟道岔技术要求标准高,铺设难度大,铺设采用新工艺,要经过道岔运输与吊装、道岔钢轨件组装、精调等工序。

本文以武广客专株洲北联络线50#板式无砟道岔铺设为例,详细阐述了大号码高速无砟道岔铺设技术及工艺流程。

关键词:大号码无砟道岔铺设1 工程概况武广客专株洲北联络线共有正线高速无砟道岔2组,均为1/50道岔,道床类型为道岔板,基本轨设有轨距加宽(即FAKOP),直向通过速度350km/h,侧向通过速度230km/h。

道岔全长180.097m,前长90.502m,后长89.595m;最长单件为基本轨,长度达63.146m;最重单件为辙叉组件,长28.98m,重约12t。

2 高速无砟道岔特点高速无砟道岔用于客运专线,其使用条件与普通道岔相比,有较大不同。

(1)较高的容许通过速度目前国内使用的高速无砟道岔时速为300~350km/h。

道岔的直向通过速度应与区间相同,不能限速。

(2)较高的旅客乘坐舒适度高速铁路的舒适度要求要比普通铁路要高得多。

对于道岔区,列车通过时只能有轻微的感觉、甚至没有感觉,平稳性、舒适性要达到较高的水平。

(3)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可靠性是列车高速运行的保证,也是保证客运专线高使用率的前提。

(4)较长的使用寿命与较少的维护工作量3 主要技术标准高速无砟道岔不同于普通线路道岔,各项铺设要求指标较高。

铺设必须严格遵守《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各项要求。

其铺设定位偏差及平顺静态标准如下表。

4 大号码无砟道岔铺设工艺4.1工艺流程4.2流程说明4.2.1施工准备(1)准备并熟悉相关施工、设计文件以及无砟道岔相关规范、规程、技术条件等,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细化各工序质量控制方法及标准,编制作业指导书。

(2)按照有关程序和规范要求,对线下工程施工质量、无砟轨道CP3精测量网、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等事项进行检查和确认,办理相关交接手续。

上海路局工线函[2010]284号关于发布《上海铁路局沪杭高铁无砟轨道线路维修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上海路局工线函[2010]284号关于发布《上海铁路局沪杭高铁无砟轨道线路维修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上海铁路局工务处工线函〔2010〕284号关于发布《上海铁路局沪杭高铁无砟轨道线路维修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各工务段,上海客专维修基地,各合资公司,各指挥部:为满足沪杭高铁无砟轨道运营和维护管理的需要,全面提高无砟轨道养修质量,确保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现发布《上海铁路局沪杭高铁无砟轨道线路维修管理办法(暂行)》(技术规章编号SHG/GW358-2010),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一○年九月二十一日—1 —SHG/GW358-2010上海铁路局沪杭高铁无砟轨道线路维修管理办法(暂行)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时速350km沪杭高铁无砟轨道运营要求,保持轨道结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提高线路设备修理质量,实现科学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沪杭高铁线路设备维修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确保列车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运行,并尽量延长线路设备使用寿命。

第三条线路设备维修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检慎修”的原则,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和程度,相应地进行计划维修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第四条线桥设备维修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检测维修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2 —第五条线路设备养护维修实行检修分开的管理制度,实行专业化管理。

第六条建立线桥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维修管理信息化、智能化。

第七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上海铁路局沪杭高铁无砟轨道线路设备的维修,未涉及的内容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一章维修管理工作分类及工作内容第一节工作分类第八条线路设备维修分为计划维修和临时补修。

一、计划维修指根据线路变化规律和变化情况,以调整轨道几何尺寸和更换、整修伤损零部件、全面打磨钢轨为重点,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修理,恢复线路完好技术状态。

钢轨打磨以钢轨打磨车为主要作业手段。

二、临时补修临时补修指及时整修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影响结构功能的伤损及其他不良处所,以保证行车平稳和安全。

客运专线道岔铺设技术条件

客运专线道岔铺设技术条件

客运专线有碴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二00七年八月1 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道岔铺设技术要求 (1)3.1一般规定 (1)3.2铺设技术要求 (2)3.2.1道岔吊装、运输与储存: (2)3.2.2道岔预铺 (3)3.2.3道岔移位铺设 (3)3.2.4道岔原位铺设 (4)3.2.5道岔的更换 (4)3.2.6无缝道岔的铺设要求 (5)3.2.7转换设备技术要求 (8)4铺设验收规则 (10)4.1道岔各部分尺寸容许偏差 (10)4.2客运专线道岔铺设及更换验收条件 (10)4.3道岔的验交 (11)铁路客运专线有昨轨道道岔铺设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铁路客运专线有碴轨道道岔铺设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验 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设计时速大于220公里客运专线道岔的铺设及其更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铁建设[2004]157号 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5]140号 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钢轨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客运专线道岔暂行技术条件 转辙机通用技术条件 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铁路信号施工规范铁路信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信号维护规则(技术标准)3道岔铺设技术要求3.1 一般规定3.1.1 新建客运专线应在拟铺岔位铺设临时线路,放行运碴、运梁及其它材料的 工程列车。

3.1.2 道岔铺设应采用先整组预铺后平移就位铺设方法或原位铺设方法。

3.1.3 道岔应按本标准及铺设图进行铺设和检验。

GB50091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铁工务[1997]109号部令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 铁建设[2005]160号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规定 TB/T1632铁科技[2005]135号 TB/T2614 TB10071 TB10007—99 TB10206—99 TB10419—2000 铁运[2000]143.1.4铺设前,核查托运单及装箱单所列道岔部件、零件的品种、规格及数量,并检查外观。

无砟道岔铺设施工技术

无砟道岔铺设施工技术
运输业 的主要载体是铁路运 输,铁 路承担着很重要 的使命 。文 章对铁路运输 中整体道床道 岔技 术,施工工 艺 和道岔 施工等方面存在 的安全 闯题 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
无砟道 岔铺设 施工 技术
文l 李晓河
铁 路 的 道 岔操 作 是 比较 复 杂 的 ,时刻 要 求 道 岔 必 须 处
速 度慢 ;掘进过程 中定向控制爆破后及时打锚 杆支护顶板 , 使顶板及时得 以控制,工人在有支护条件 下能够安全作业 。 第 三 , 快 回采 速 度 。由于巷道 变形 量 小,行 人 、通 加 风 、 输都得 以改善 , 运 回采进 度得 以加 快。 第 四,改善作业 环境,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
五 、结 语
复 合 支 护 技 术 是 处 理 地 质 复 杂 和 深 井 软 岩 巷 道 支 护
四、技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第 一 ,大 幅 度 降低 生 产 成 本 。原 支 护 至 少 6 月需 要 个
的一 种方 法 ,是将 两种 或两 种 以上 的支护 功 能复合 于 一
体 , 同抑 制 围岩 变 形 的能 力 ,小 康 煤 矿 是锚 、喷 、 、充 共 架
图 2 巷 道 表 面位 移 观 测 结果
a Y 测站表 面位移 一 Y — l 7剥站 表面位 移;— Y 5 c 1 测站表 面位移
体系支 撑能 力, 到控制 围岩 变形 、维护巷 道 ,实现 安全 达
生 产 的 目的 。
1 项 底板 位 移 曲 线 ;一 两 帮 位 移 曲 线 一 2


对路基施工无砟道岔主要的标准要求
路 基 的 地 段 道 岔 区 的旌 工 主 要 的 组 成 就 是 钢 轨 、扣 件

无砟轨道道岔施工技术

无砟轨道道岔施工技术

对于无碴轨道道岔,转辙机安装采用弯板安装方式,并加设支撑装置,在尖 轨(心轨)与基本轨(翼轨)密贴段的牵引点位置,由转辙机的表示杆对尖轨 (心轨)与基本轨(翼轨)的密贴情况进行检查。
在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段的两牵引点中间位置,由密贴检查器对其密贴情况进行检查。
3.5岔枕
采用底部带桁架钢筋的混凝土岔枕。除安装转辙机的岔枕分左、右 开向,其余岔枕不分左右开向。序号为4、5、12、13、21、22、92、93、 98、99的岔枕两端各有3个M24螺栓孔,安装转辙机弯板;序号8、16岔 枕中部有4个M24螺栓孔,安装密贴检查器。
3.4电务转换设备 时速250公里18号道岔转换设备主要参数
时速250公里18号道岔采用ZDJ19电动转辙机、ZYJ7电液转辙机和S700K电动转辙机。
尖轨各牵引点均采用钩形外锁闭,主要由连接铁、销轴、锁钩、限位 夹板、锁闭框、锁闭铁、锁闭杆及连接紧固件等组成。客专18号道岔心 轨一动外锁闭采用的结构形式主要由锁钩、锁闭杆、锁闭框、锁闭铁及 连接紧固件等组成。
5.8竖向支撑螺杆安装和高程调整 (1)每两根岔枕安装一个竖向支撑螺杆,心轨部分采用特制 支撑结构。
(2)根据道岔控制点,调整竖向支撑螺杆,将道岔钢轨顶面高 程调整至低于设计高程5mm以内,然后取出岔枕底部的支撑 木楞。 (3)通过调整竖向支撑限位装置的螺杆位置调整轨枕的竖向位 置,进而实现钢轨上下位置的调整,使得钢轨高低和道岔水 平符合要求。
5.15混凝土浇筑、养生,拆除支撑系统、拆模
(1)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对道岔部件进行有效防护,并对岔枕与混凝土结合面进 行充分湿润。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超过30度,浇筑过程中气温差不得超过15度。 渡线两组道岔一次浇筑,道岔前、后至少35m正线轨道与道岔一次浇筑。 (2)完成浇筑后,进行顶面的压实和抹平,防止顶面积水。 (3)混凝土初凝后,竖向支撑螺杆旋松半圈。砼终凝后,解除道岔轨排纵向连接。 (4)做好砼覆盖、洒水、养生。养生14天。

无砟道岔检测内容及标准

无砟道岔检测内容及标准

高速道岔检测
2、检测方法
高速道岔检测
2、检测方法
高速道岔检测
2、检测方法
高速道岔检测
3 、检测结果判定
• 不足之处请各位予以指正。
客专道岔技术条件中的条款及说明
3、焊接质量与平直度
道岔铺设时, 道岔铺设时,焊接钢轨工作 量大, 量大,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 环节之一, 环节之一,道岔铺设有些接 头不能达到技术条件的要 求,甚至不能达到顶面不平 顺度小于0.3mm/m的要求。 0.3mm/m的要求 顺度小于0.3mm/m的要求。
客专道岔技术条件中的条款及说明
无砟道岔检测内容及标准
主要内容
客运专线道岔特点 客专道岔技术条件编制总体思路 客专道岔技术条件中的条款及说明 无砟道岔检测内容 无砟道岔检测方法 无砟道岔检测质量标准
客运专线道岔特点
1、道岔种类较为单一,以单开道岔为主。 2、道岔号码较大,一般在18号以上,最大可达65号。 3、道岔机构要具有高平顺性、高稳定性。 4、辙叉普遍采用可动心轨辙叉。 5、道岔适用于跨区间无缝线路。 6、电务转换采用外锁闭装置。 7、道岔要具有监测系统,用于严寒地区的道岔要具有 融雪装置。 8、道岔要具有较高的制造、组装、铺设精度。
客运专线道岔技术条件客运专线道岔制造验收技术条件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道岔铺设技术条件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道岔铺行技术条件客专道岔技术条件中的条款及说明1轨距水平高低方向限值高低mm轨向mm水平mm轨距mm客运专线道岔铺设技术条件客运专线道岔制造验收技术条件220kmh客运专线道岔几何尺寸静态验收标准客专道岔技术条件中的条款及说明3顶铁和钢轨件的缝隙贴2密贴的要求
钢轨件间的密贴: 1)钢轨件间的密贴: 钢轨件间的密贴
客专道岔技术条件中的条款及说明

无砟道岔铺设作业指导书(5.27改)汇总

无砟道岔铺设作业指导书(5.27改)汇总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哈大客运专线无砟道岔铺设施工。

1.1工程概况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起点为大连站,终点为哈尔滨站,客运专线纵贯东北三省,途经3个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1个计划单列市(大连)和6个地级市(营口、鞍山、辽阳、铁岭、四平、松原)。

线路正线全长903.939公里,其中辽宁省553.503正线公里,吉林省269.685正线公里,黑龙江省81.151正线公里。

含引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枢纽工程,起讫里程为K0+681.9~DK926+560。

新建哈大铁路客运专线,设计为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是我国修建的一条设计时速350km无砟轨道铁路客运专线。

全线土建工程划分为3个标段(不含按铁道部有关要求,委托沈、哈两局代建大型客站标)。

TJ-1标(沈阳至大连段)位于辽宁省大连、营口、鞍山、辽阳、沈阳五市境内,正线全长376.907 km,里程范围为K0+681.9~DK390+865.344;长轨铺设至沈阳北,里程为DK404+200。

新建哈大铁路客运专线TJ-1标段共设10个车站,其中始发站2个,分别为大连站、新沈阳站;新建中间站7个,分别为新普兰店站、新瓦房站、新鲅鱼圈站、新盖州站、新营口站、新海城站、新鞍山站,其中新鞍山站办理至沈阳站间折返车作业;改造既有辽阳站1个;预留新灯塔、新沈阳站2个。

设计铺设72组大号无砟道岔,包括68组18号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岔、4组42号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岔。

TJ-2标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铁岭市境内,正线全长352.458 km。

里程范围为DK404+200~D1K579+140;D1K579+140~DK773+300范围正线铺轨。

新建哈大铁路客运专线TJ-2标段共设3个车站,分别为新铁岭、新开原、新昌图站。

设计铺设24组18号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岔。

TJ-3标段位于吉林省的四平、长春、松原市及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境内,正线全长145.59km。

里程范围为DK579+140~DK920+950 (不含DK579+140~DK773+300范围正线铺轨)。

新建铁路铺轨工程暂行规定

新建铁路铺轨工程暂行规定

新建铁路铺轨工程暂行规定2007年8月15日新建铁路铺轨工程暂行规定1一般规定1.0.1新建铁路铺轨前应精确测量线路中心线,并按铺轨机组作业要求用醒目颜色设置铺轨机组走行标示线或设置导向边桩及钢弦。

1.0.2长钢轨铺设后应进行铺碴整道或单元轨焊接,第一次铺碴整道应及时进行。

1.0.3无缝线路铺轨后铺设的道床应使用大型养路机械分层铺碴整道。

每层起道、捣固作业后,应进行1至2次动力稳定作业。

1.0.4 大型养路机械起道量不超过50 mm时可进行单捣作业,50~80 mm时应进行双捣作业。

一次起道量不应超过80 mm。

道床铺设厚度不足150mm时不得进行捣固作业。

1.0.5 桥梁及隧道有碴道床进行动力稳定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1) 在桥上严禁起振,不得停振,作业频率应避开桥梁自振频率,稳定荷载适当减小。

调整稳定作业参数应在距桥台耳墙外10~30m 范围内的路基上进行。

2) 稳定车在桥上或隧道内的作业速度不应低于1km/h。

3) 不允许使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稳定作业的T型梁,可通过压道稳定道床。

1.0.6 钢轨胶接绝缘接头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轨胶接绝缘接头铺设前应测定确认其电绝缘性能。

2)搬运、铺设、焊连钢轨胶接绝缘接头时严禁摔、撞。

3) 铺设钢轨胶接绝缘接头应避免扣件与绝缘接头螺栓接触。

4)两股钢轨的绝缘接头应相对铺设,相错量符合有关规定,绝缘轨缝宜设于枕盒中间,距轨枕边缘不应小于100mm。

1.0.7无缝线路锁定时,有碴道床应达到初期稳定状态,道床断面应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1.0.8无缝线路单元轨节长度应满足施工进度和铺设时应力放散最佳效果的要求,以900~2000m为宜,最短不得小于200m。

应力放散时,宜每隔100m设一位移观测点。

应力放散应均匀。

1.0.9无缝线路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轨温条件为:1)一次起道量小于等于30mm,一次拨道量小于等于10mm时,作业轨温不得超过实际锁定轨温±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二〇〇八年一月目录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铺设技术要求 (3)3.1一般规定 (3)3.2施工准备 (4)3.3吊装、运输与储存 (4)3.4测量 (5)3.5原位法铺设 (6)3.6移位法铺设 (8)3.7转换设备组装 (9)3.8钢轨焊接和无缝道岔 (11)4 检验与验收 (12)4.1铺设要求与各部分尺寸允许偏差 (12)4.2铺设验收条件 (12)4.3验交 (12)前言本暂行技术条件依据“铁科技[2005]135号《客运专线道岔暂行技术条件》”,并在客运专线道岔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

本技术条件对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道岔的铺设、验收提出要求。

中国设计制造的时速250公里和350公里客运专线正线无砟道岔的铺设、验收均应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规定。

本技术条件由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提出。

本技术条件的主要起草人:王树国、顾培雄、肖俊恒、方杭玮、范佳、王猛、张玉林、孙晓勇。

本技术条件由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解释。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1 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中国设计制造的时速250公里和350公里铁路客运专线正线无砟轨道道岔铺设和验收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验收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条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条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条件。

TB/T1632-2005 《钢轨焊接通用技术条件》铁建设[2006]189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3 铺设技术要求3.1 一般规定3.1.1 道岔供应商应提供铺设图和相关资料,并进行铺设技术指导。

3.1.2 道岔供应商应提供弹性夹安装、辊轮调整等道岔组装和维修的专用工具。

3.1.3 道岔铺设承担者应具有和所铺设道岔类型相匹配的施工机具,并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3.1.4 道岔铺设可采用原位铺设法(简称原位法)或先整组预铺后平移就位铺设法(简称移位法)。

3.1.5 应遵循“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原则,采用专用机械设备按本技术条件及铺设图进行铺设和检验。

3.1.6 铺设前应核查托运单及装箱单所列的道岔零部件品种、规格及数量,并检查外观和质量保证文件。

3.1.7 铺设前路基填料、外形尺寸、压实度及工后沉降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3.1.8 应在完成道岔区路基或桥梁工程施工、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及测设道岔区精测网后进行道岔铺设。

3.1.9 应按测设的控制基桩确定道岔铺设位置。

3.1.10 道岔验收合格后方可放行机车车辆。

3.2 施工准备3.2.1 应进行道岔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铺设方法,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计划。

3.2.2 应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案,落实施工机具设备,并做好铺岔基地、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的建设。

3.2.3 应开展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测量、道岔组装与精调、焊接、装卸、运输等特殊工种人员应持证上岗。

3.2.4 应就接口工程施工顺序、施工便道、施工场地、道岔运输与吊卸、道岔工电联调、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等事宜与有关单位做好沟通和协调,划分施工界面,明确各自的工作内容和配合事宜。

3.2.5 应按照有关程序和规范要求,对线下工程施工质量、无砟轨道精测量网、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等事项进行检查和确认,办理相关交接手续。

3.2.6 应核对道岔区内各种管线沟槽(电缆槽、过轨电缆、综合接地等)的数量、埋设位置、形式、结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2.7 采用原位法施工时,铺设道岔基地主要用于道岔轨料存放,其选址应靠近铺设道岔车站。

采用移位法施工,铺岔基地宜设在铺轨基地,且应配置道岔组装平台及相应调整机具。

3.2.8 铺设道岔基地应满足道岔组件、材料、工具分类存放的要求。

3.3 吊装、运输与储存3.3.1 吊装1)尖轨与基本轨组装件、可动心轨辙叉组装件、配轨、轨排均应使用起重机械和吊具在标明的起吊点起吊,不应产生塑性变形,禁止任意或单点起吊及人工推撬装卸作业。

2)混凝土岔枕应使用起重机械装卸,并采取措施防止岔枕互相碰撞。

3.3.2 运输1)尖轨与基本轨组装件、可动心轨辙叉组装件、配轨、轨排应采用不致使其产生塑性变形的运输方式,并采用专用夹具将其固定在运输车辆上。

2)岔枕采用平板车或专用车辆运输,多层码垛时,每层应用木质垫块垫实垫平,组装有铁垫板的岔枕,层间垫块的高度应高于铁垫板。

3)转换设备应采用专用包装箱包装运输。

3.3.3 储存1)码放尖轨与基本轨组装件、可动心轨辙叉组装件、配轨、轨排的场地应平整,道岔钢轨件应分类存放,并保留临时固定装置;2)尖轨与基本轨组装件、可动心轨辙叉组装件、配轨码垛层数不宜多于4层,每层用木质垫块垫实垫平,垫块应按高度方向垂直设置。

3)岔枕按长短顺序码垛,每层岔枕间应有竖向对齐的两块垫木,码垛不应超过6层。

3.3.4 岔枕运输、装卸、堆放时,套管和支撑螺栓孔应封闭,防止落入泥土等杂物。

3.3.5 道岔所有的零部件在运输、储存时应采取防雨措施。

3.4 测量3.4.1 应以无砟轨道控制网(CPIII控制点)为基准,根据站场设计图进行道岔区控制基桩测量,并进行道岔桩位放样。

3.4.2 道岔区控制基桩测设应满足下列要求:1)道岔中心控制基桩宜与站线轨道同时测设,误差调整应在站线测量中消除。

2)应在道岔始端、道岔中心、道岔终端直股和侧股的两侧位置及道岔直股前后100~200m范围内设置控制基桩,距线路中线的距离应为3~4m,按坐标直接测设。

3)控制基桩的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a)按CPIII基桩控制网导线测量或后方交会法施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表3.1.1、表3.1.2-2和第3.2.4条的规定,并按第3.2.5条的规定进行平差(分配调整误差、下同)。

b)道岔方向观测不应少于两测回,道岔直股前后100~200m控制点间夹角与180º较差(二次测量值比较之差、下同)应小于8″。

c)距离往返观测各两测回,控制点间的距离允许偏差为1/20000。

d)水准测量应按《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第4.1节有关精密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并按表4.1.8中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平差。

4)控制基桩应参照CPIII桩位的要求埋设,在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处设置,并应防冻、防沉降和抗移动,控制点标识应清晰、齐全。

3.4.3 施工前应增设加密基桩,其测设应满足下列要求:1)依据道岔控制基桩在道岔混凝土底座上测设加密基桩,应采用光学准直法和精密水准测量方法,逐一测定加密基桩的位置和高程,并标定点位。

2)加密基桩宜每隔5~10m设置在线路中线的两侧,直股不应少于5个,侧股不应少于2个。

3)加密基桩测设精度:a)垂直于线路中线方向的限差(极限误差、下同):±1mm;b)相邻距离的限差:±2mm;c)相邻高差的限差:±1mm;4)加密基桩间偏差应在两相邻控制基桩内调整。

3.4.4 铺设前应复核道岔中心控制基桩的中线、里程和标高,检查路面高程,复测岔前、岔后直股、侧股控制基桩。

3.4.5 道岔与区间或站线无砟轨道衔接时应以道岔控制基桩为基准进行调整。

3.5 原位法铺设3.5.1混凝土底座和道床板施工3.5.1.1 混凝土和钢筋等建筑材料,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养生等应分别符合相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3.5.1.2 混凝土底座和道床板钢筋应按设计和规范安装,预埋钢筋及部件位置正确、定位牢固,并按设计要求做钢筋节点的绝缘处理。

3.5.2 组装调试平台的安装3.5.2.1 组装调试平台应根据测设的控制基桩和设计标高安装。

3.5.2.2 组装调试平台安装到位后,各支撑点应支撑牢固。

3.5.3 道岔组装3.5.3.1 道岔部件的吊装和运输应符合本技术条件3.3条的规定。

3.5.3.2 岔枕、扣件、钢轨件、联结部件的组装1)应在组装平台上依次按编号安放混凝土岔枕,分别用水准仪和钢尺测量、控制其高程和间隔。

2)禁止用撬棍插入岔枕套管内进行作业。

3)应按与岔枕对应的编号组装垫板,并保持岔枕位置及方向不变。

4)垫板螺栓拧入前应涂以铁路专用防护油脂。

5)应首先调整直基本轨的位置、高低、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道岔其他几何参数的调整。

6)密贴调整应在高低、方向、轨距、水平调整到位后进行。

7)应按照产品出厂标记的接头顺序和设计预留轨缝值进行道岔连接。

3.5.3.3 应使用专用工具,按照安装说明和铺设图的要求安装弹性夹。

3.5.3.4 辊轮调整1)辊轮调整应在道岔尖轨闭合和打开定位正确的条件下进行。

2)在闭合状态下,双辊轮中的内侧辊轮与尖轨轨底边缘间的空隙应小于2mm,内侧和外侧辊轮相对于滑床台上表面的高差应为2~3mm;单个辊轮与尖轨间的空隙应为1mm,相对于滑床台上表面的高差应为2~3mm。

3)在打开状态下,滑床板表面与尖轨轨底间的空隙应为2~3mm。

3.5.3.5 精确调整轨距、高低、水平、方向、尖轨、心轨密贴、顶铁间隙等各部尺寸,并符合附表的1~59条的规定。

3.5.3.6 应使用扭矩扳手按表1规定的扭矩拧紧各部螺栓。

3.5.3.7 按3.7的规定安装、调整转换设备,其性能应符合相关规定。

3.5.3.8 联合调试后的道岔状态应符合附表的1~67条的规定。

3.5.3.9 竖向和侧向支撑调整系统应支撑牢固并具备精细调整功能,组装调试平台应在其安装完毕并支撑牢固后拆除。

3.5.3.10 应使用高精度水准仪、全站仪、轨道检测车并通过调整支撑系统实现道岔水平、高低、轨向、中线位置、高程的调整。

3.5.4 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及养生3.5.4.1 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应在道岔精调完成,道岔状态满足附表1~67条的规定后进行。

3.5.4.2 混凝土浇筑前,钢轨焊接位置应安装预留焊接空间所需的沟槽模板。

3.5.4.3 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

3.5.4.4 混凝土浇筑时应对道岔部件采取防护措施使其不受混凝土浇筑时的污染。

3.5.4.5 混凝土浇筑时道岔轨温应满足设计要求。

3.5.4.6 捣固时应防止振动棒触碰支撑螺栓和侧向支撑装置。

3.5.4.7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轨排移位。

3.5.4.8 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松开扣件螺栓,拆除竖向支撑螺杆。

3.5.4.9 混凝土浇筑与养生的其他要求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3.5.4.10 道床板的顶面宽度、中线位置、顶面与承轨台面相对高差、伸缩缝位置、平整度、转辙基坑深度、宽度、轴线位置、平整度应符合本技术条件附表68~76条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