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作业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作业(完整版)

分子生物学作业(完整版)

分子生物学作业第一次1、Promoter:(启动子)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能活化RNA聚合酶的DNA序列,是RNA聚合酶的结合区,其结构直接关系转录的特异性与效率。

2、Cis-acting element:(顺式作用元件)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非编码DNA序列,组成基因转录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一、简述基因转录的基本特征。

(作业)P35二、简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延长过程。

P58肽链的延伸由于核糖体沿mRNA5 ′端向3′端移动,开始了从N端向C端的多肽合成。

起始复合物,延伸AA-tRNA,延伸因子,GTP,Mg 2+,肽基转移酶每加一个氨基酸完成一个循环,包括:进位:后续AA-tRNA与核糖体A位点的结合起始复合物形成以后,第二个AA-tRNA在EF-Tu作用下,结合到核糖体A位上。

通过延伸因子EF-Ts再生GTP,形成EF-Tu·GTP复合物,参与下一轮循环。

需要消耗GTP,并需EF-Tu、EF-Ts两种延伸因子。

转位:P位tRNA的AA转给A位的tRNA,生成肽键;移位:tRNA和mRNA相对核糖体的移动;核糖体向mRNA3’端方向移动一个密码子,二肽酰-tRNA2进入P位,去氨酰-tRNA 被挤入E位,空出A位给下一个氨酰-tRNA。

移位需EF-G并消耗GTP。

三、真核细胞mRNA分子的加工过程有哪些?P401、5’端加帽加帽指在mRNA前体刚转录出来或转录尚未完成时,mRNA前体5’端在鸟苷酸转移酶催化下加G,然后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进行甲基化。

帽子的类型0号帽子(cap1)1号帽子(cap1)2号帽子(cap2)2、3’端的产生和多聚腺苷酸花除组蛋白基因外,真核生物mRNA的3‟末端都有poly(A)序列,其长度因mRNA种类不同而变化,一般为40~200个A 。

大部分真核mRNA有poly(A)尾巴,1/3没有。

带有poly(A)的mRNA称为poly(A)+,不带poly(A)的mRNA称为poly(A)-。

分子生物学作业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作业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作业及答案《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一、名词释义1.增色效应答:当DNA从双螺旋结构转变为单链不规则卷曲状态时,其在260nm处的吸收增加,这被称为“着色效应”。

2.核酶答:指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其底物是RNA,主要参与RNA的加工和成熟。

3.dna半不连续复制答:复制DNA时,前导链上的DNA合成是连续的,后继链上的DNA合成是不连续的,故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4.操纵子A:在转录水平上控制基因表达的协调单元,包括启动子(P)和操纵基因(o)和在功能上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

5.增强子A:指真核生物的DNA序列,它没有方向性,可以远或近结构基因(非常短)至可以位于内含子)。

它与某些蛋白质因子结合后,通常能够增强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有时也可以抑制转录。

6.核小体答:是贪色提的基本结构单位,由dna和组蛋白构成。

7.核糖体答: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由一大一小两个亚基结合形成[2],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交织在一起。

8.启动子答:指结构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附近的一段dna序列,它结合rna聚合酶(真核生物还需要能够在与其他蛋白质因子结合后打开基因转录)。

9.终止子答:它是基因或操纵组末端的DNA片段,可以中断转录。

10.dna克隆答:在体外将DNA插入载体分子,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将其分子导入原载体没有这类分子的宿主细胞内并能够持续稳定的繁殖。

二、请选择正确的选项1.以下哪个是核蛋白(c)a、角蛋白B.染色质C.组蛋白D.蛋白多糖2。

DNA中的5'-agtctgact-3'序列的哪个片段与RNA中的片段相同(AA.5'-agucugacu-3'B.5'-ugtctgutc-3'C.5'-ucaguca-3'd.5'-agucagacu-3'3.dna解链温度是指(b)a.a260nm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b.a260nm达到最大值50%的温度c.dna开始解链时所需要的温度d.dna完全解链时所需要的温度4.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提出a.多核苷酸dna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b、 DNA复制是半保留的,通常形成双亲-后代双螺旋杂交链。

分子生物学作业(完整版)

分子生物学作业(完整版)

分子生物学作业第一次1、Promoter:(启动子)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能活化RNA聚合酶的DNA序列,是RNA聚合酶的结合区,其结构直接关系转录的特异性与效率。

2、Cis-acting element:(顺式作用元件)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非编码DNA序列,组成基因转录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一、简述基因转录的基本特征。

(作业)P35二、简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延长过程。

P58肽链的延伸由于核糖体沿mRNA5 ′端向3′端移动,开始了从N端向C端的多肽合成。

起始复合物,延伸AA-tRNA,延伸因子,GTP,Mg 2+,肽基转移酶每加一个氨基酸完成一个循环,包括:进位:后续AA-tRNA与核糖体A位点的结合起始复合物形成以后,第二个AA-tRNA在EF-Tu作用下,结合到核糖体A位上。

通过延伸因子EF-Ts再生GTP,形成EF-Tu·GTP复合物,参与下一轮循环。

需要消耗GTP,并需EF-Tu、EF-Ts两种延伸因子。

转位:P位tRNA的AA转给A位的tRNA,生成肽键;移位:tRNA和mRNA相对核糖体的移动;核糖体向mRNA3’端方向移动一个密码子,二肽酰-tRNA2进入P位,去氨酰-tRNA 被挤入E位,空出A位给下一个氨酰-tRNA。

移位需EF-G并消耗GTP。

三、真核细胞mRNA分子的加工过程有哪些?P401、5’端加帽加帽指在mRNA前体刚转录出来或转录尚未完成时,mRNA前体5’端在鸟苷酸转移酶催化下加G,然后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进行甲基化。

帽子的类型0号帽子(cap1)1号帽子(cap1)2号帽子(cap2)2、3’端的产生和多聚腺苷酸花除组蛋白基因外,真核生物mRNA的3‟末端都有poly(A)序列,其长度因mRNA种类不同而变化,一般为40~200个A 。

大部分真核mRNA有poly(A)尾巴,1/3没有。

带有poly(A)的mRNA称为poly(A)+,不带poly(A)的mRNA称为poly(A)-。

分子生物学2-7章作业及答案全

分子生物学2-7章作业及答案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DNA的一级结构:四种脱氧核苷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以3’,5’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直线或环状多聚体,即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

2、DNA的二级结构:DNA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而成的双螺旋结构.3、DNA的三级结构: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4、DNA超螺旋: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是DNA结构的主要形式,可分为正超螺旋与负超螺旋两大类。

按DNA双螺旋的相反方向缠绕而成的超螺旋成为负超螺旋,反之,则称为正超螺旋。

所有天然的超螺旋DNA均为负超螺旋。

5、DNA拓扑异构体:核苷酸数目相同,但连接数不同的核酸,称拓扑异构体6、DNA的变性与复性:变性(双链→单链)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氢键断裂,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复性(单链→双链)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分开的两条单链分子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想的现象。

7、DNA的熔链温度(Tm值):DNA加热变性时,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的温度,即DNA分子内50%的双链结构被解开成单链。

Tm值计算公式:Tm=69.3+0.41(G+C)%;<18bp的寡核苷酸的Tm计算:Tm=4(G+C)+2(A+T)。

8、DNA退火: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称为退火9、基因:编码一种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需的全部DNA序列。

10、基因组:生物的单倍体细胞中的所有DNA,包括核DNA和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DNA11、C值:生物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DNA量称为C值12、C值矛盾:C值的大小与生物的复杂度和进化的地位并不一致,称为C值矛盾或C值悖论13、基因家族:一组功能相似、且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

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重复和突变产生。

14、假基因:假基因是原始的、有活性的基因经突变而形成的、稳定的无活性的拷贝。

表示方法:Ψα1表示与α1相似的假基因15、转座:遗传可移动因子介导的物质的重排现象。

福师1203班秋《分子生物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福师1203班秋《分子生物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福师1203班秋《分子生物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分子生物学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假基因是由于不均等交换后,其中一个拷贝失活导致的。

选出下面关于此过程的正确叙述。

( )A. 失活点可通过比较沉默位点变化的数量和置换位点变化的数量采确定;B. 如果假基因是在基因复制后立即失活,则它在置换位点比沉默位点有更多的变;C. 如果假基因是在基因复制后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失活,则它在置换位点与沉默位点有相同数量的变化满分:2 分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共有20个不同的密码子代表遗传密码;B. 色氨酸和甲硫氨酸都只有一个密码子;C. 每个核苷酸三联体编码一个氨基酸;D. 不同的密码子可能编码同一个氨基酸;E. 密码子的第三位具有可变性满分:2 分3. 哪些有关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的叙述是正确的?( )A. 所有物种中V基因的数目是一样的;B. J是恒定区的一部分;C. 各部分连接时,将产生缺失或重排;D. 当一个等位基因中发生有意义的重排时,另一个等位基因也发生重排满分:2 分4. 多态性(可通过表型或DNA分析检测到)是指:( )A. 在一个单克隆的纯化菌落培养物中存在不同的等位基因;B. 一个物种种群中存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C. 一个物种种群中存在至少三个不同的等位基因;D. 一个基因影响了一种表型的两个或更多非相关方面的情况;E. 一个细胞含有的两套以上的单倍体基因组满分:2 分5. 一个复制子是:( )A. 细胞分裂期间复制产物被分离之后的DNA片段;B. 复制的DNA片段和在此过程中所需的酶和蛋白;C. 任何自发复制的DNA序列(它与复制起始点相连);D. 任何给定的复制机制的产物(A如:单环);E. 复制起点和复制叉之间的DNA片段,满分:2 分6. bHLH蛋白( )A. 在环中含有保守的碱性氨基酸;B. 不能形成同源二聚体;C. 非诱导表达;D. 通过它们碱性区与HLH相互作用;E. 只有与HLH形成异源二聚体后才与DNA结合;F. 以上都不是满分:2 分7. 典型的叶绿体基因组有多大?( )A. 1.5kb;B. 15kb;C. 15kb;150kbD. 1500kb满分:2 分8. 真核起始因子eIF—3的作用是:( )A. 帮助形成亚基起始复合物(eIF—3,GTP,Met-tRNA,40S) ;B. 帮助亚基起始复合物(三元复合物,40S)与mRNA5’端的结合;C. 若与40S亚基结合,防止40s与60S亚基的结合;D. 与mRNA5’端帽子结构相结合以解开二级结构;E. 激活核糖体GTP酶,使亚基结合可在GTP水解时结合,同时释放Eif-2满分:2 分9.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 )A. 多核苦酸DNA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B. 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常常形成亲本—子代双螺旋杂合链;C. 三个连续的核苦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D. 遗传物质通常是DNA而非RNA;E. 分离到回复突变体证明这一突变并非是一个缺失突变满分:2 分10. 下列哪个(些)情况能解释为什么一些基因在它们的转录因子存在时并不总是处于活性状态?( )A.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邻近序列;B. 有其他蛋白的结合;C.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染色质结构状态;D. 缺少共激活蛋白;E. 以上都是满分:2 分11. 叶绿体基因组含:( )A. 两个大的反向重复;B. 四两个大的反向重复;C. 两个大的单一序列DNA;D. 的两个短的单一序列DNA满分:2 分12. 可变剪接能增加转录产物,这些转录产物间的区别在于( )A. mRNA的5’非转录区;B. mRNA的编码区;C. mRNA的3’非转录区;D. 上述全是;E. 上述全不是满分:2 分13.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

《分子生物学》作业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作业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作业一、填空1. DNA双螺旋直径为(1) nm,每隔(2) nm螺旋上升一圈。

2.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的(3)活性使之具有(4)功能,极大地提高了DNA复制的保真度。

3. 两条互补的DNA链中,用作指导RNA合成的链被称为(5),另一条链叫做(6)。

4. DNA变性后,紫外吸收(7),粘度(8)。

5. 细菌的DNA连接酶以(9)为能量来源,而动物细胞和T4噬菌体的DNA连接酶则是以(10)为能源。

6. 真核RNA聚合酶Ⅲ位于(11)中,负责(12)的合成。

7. 在原核细胞翻译起始时,小亚基16S rRNA的3′-端与mRNA5′-端的(13)之间互补配对,确定读码框架,fMet- tRNA f占据核糖体的(14)位点。

8. DNA变性后,浮力密度(15),生物活性(16)。

9. DNA复制时,连续合成的链称为(17) _链;不连续合成的链称为(18)链。

10. 真核RNA聚合酶Ⅱ位于(19)中,负责(20)的合成。

11. 糖环上的1′C与碱基嘧啶上的(21)相连,与嘌呤上的(22)相连。

12. DNA复制时,一条链是连续的,另一条链是不连续的,称为(23)复制;复制得到的子代分子,一条连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叫(24)复制。

13.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核心酶的亚基组成为(25)中,(26)负责识别转录起点。

二、判断1. 地衣酚试剂可以使DNA变成蓝色,二苯胺试剂能使RNA变成绿色。

2. DNA片断越大,复性速度越慢。

3. DNA复制时,前导链和后随链是由同一个DNA聚合酶的两个活性中心催化合成的,合成方向均为5′→3′。

4. 所有生物的嘧啶二聚体均可用光复活系统修复。

5. 基因转录的终止信号应位于被转录的序列以外的下游区。

6. 大肠杆菌染色体DNA由两条链组成,其中一条链为模板链,另外一条链为编码链。

7. 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DNA分子多为负超螺旋。

8. 水分子可以插入天然DNA分子双螺旋的空隙中。

分子生物学专题训练(含答案)

分子生物学专题训练(含答案)

分子生物学专题训练(含答案)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组成和功能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分子生物学的专题训练题目及其答案。

1. DNA复制问题:DNA复制是指什么?在细胞中是如何进行的?答案:DNA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将一个DNA分子复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的过程。

在细胞中,DNA复制通过酶的作用,在DNA双链上建立一个新的互补链,生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2. 基因转录问题:基因转录是什么过程?主要酶有哪些?简要描述转录的过程。

答案:基因转录是指将DNA中的基因信息转录成mRNA的过程。

主要酶有RNA聚合酶和辅助因子。

转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起始、延伸和终止。

起始阶段是RNA聚合酶与DNA结合,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延伸阶段是RNA聚合酶沿DNA模板链合成mRNA链;终止阶段是mRNA链与RNA聚合酶和DNA分离,形成终止转录复合物。

3. 翻译过程问题:翻译是指什么过程?主要的遗传密码是什么?简要描述翻译的过程。

答案:翻译是指将mRNA中的核酸序列转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主要的遗传密码是以三个核苷酸为一个密码子,共有64种可能的密码子,编码了20种氨基酸和一个终止信号。

翻译的过程分为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

起始阶段是在起始密码子AUG的指导下,启动翻译过程;延伸阶段是tRNA带着相应的氨基酸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合成蛋白质链;终止阶段是遇到终止密码子时,翻译终止,释放蛋白质。

4. DNA重组问题:DNA重组是指什么过程?主要的DNA重组方式有哪些?简要描述DNA重组的过程。

答案:DNA重组是指在细胞中不同DNA分子之间交换DNA片段的过程。

主要的DNA重组方式有两个: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是指两个同源染色体或同一个染色体上的两个同源DNA片段之间的重组;非同源重组是指不同染色体或同一染色体上的非同源DNA片段之间的重组。

DNA重组的过程包括DNA切割、DNA片段交换和DNA连接三个步骤。

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作业

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作业

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作业1.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相互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主要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

3.生物大分子:主要包括核酸,蛋白质,多糖等,其主要特征是由小分子的构件分子(如:核苷酸,氨基酸,单糖等)组成,具有较复杂的空间结构,而且结构于生物活性密切相关。

4.酚抽提法:提取DNA的一种常用方法。

利用高浓度的阴离子去垢剂 SDS(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使DNA 与蛋白质分离,在高温(55~65℃)条件下裂解细胞,使染色体离析,蛋白变性,释放出核酸,然后采用提高盐浓度及降低温度的方法使蛋白质及多糖杂质沉淀,离心后除去沉淀,上清液中的DNA用酚/氯仿抽提,反复抽提后用乙醇沉淀水相中的DNA。

5.凝胶过滤层析:又称排阻层析或分子筛方法,主要是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形状,即蛋白质的质量进行分离和纯化。

层析柱中的填料是某些惰性的多孔网状结构物质,多是交联的聚糖(如葡聚糖或琼脂糖)类物质,使蛋白质混合物中的物质按分子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

也叫做分子排阻层析。

一种利用带孔凝胶珠作基质,按照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或其它分子混合物的层析技术。

一般是大分子先流出来,小分子后流出来。

6.巢式PCR:一种变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使用两对(而非一对)PCR引物扩增完整的片段。

第一对PCR引物扩增片段和普通PCR相似。

第二对引物称为巢式引物(因为他们在第一次PCR扩增片段的内部)结合在第一次PCR产物内部,使得第二次PCR扩增片段短于第一次扩增。

7.Real-time PCR:又称实时定量荧光PCR,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累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总量分析或通过Ct值对模板进行相对定量。

答案分子生物学作业一

答案分子生物学作业一

答案分子生物学作业一《分子生物学》作业第2-4章/第8章1.什么是SNP?试述研究SNP的意义。

2.ORF3.调节基因4.请介绍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流程并简述其原理。

5.简述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原理。

6.分子克隆技术包括哪些基本步骤?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主要有哪些方法?7.简述分子克隆中常用的工具酶及其作用。

8.举例说明载体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以及双抗生素筛选和蓝白斑筛选的原理。

9.有哪些常用的探针标记物?如何进行探针的标记?10.影响核酸分子杂交的因素有那些?如何进行杂交条件的优化?答:1.SNP是单核苷酸多态性,指基因组DNA序列中由于单个核苷酸的突变而引起的多态性。

由于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具有相对均一性而密度又远高于微卫星DNA位点,且其二态性较STR更易于实现快速高通量自动化检测,故被认为是最具应用潜力的新一代遗传标志物,其在后基因组时代针对人类复杂性状疾病和药物遗传学研究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ORF(Open reading frame)开放阅读框,是基因序列的一部分,包含一段可以编码蛋白的碱基序列,不能被终止子打断。

3.具有调节其他基因性状功能的基因,称为调节基因。

包括决定阻抑物、阻抑物蛋白、其他环状AMP受容蛋白质等控制性物质结构的基因、阻抑物作用部位的操纵基因、RNA多聚酶以及它的促进物质的作用部位启动区等等。

4.最常用的流程是基于凝胶的工作流程,通过样品制备、样品标记、双向电泳分离、图像获取、图像分析,到抠点、酶切、点靶和MALDI-TOF蛋白质鉴定从而获得蛋白质性质数据。

5.酵母双杂交系统巧妙地利用真核生物转录调控因子的组件式结构特征,这些蛋白质往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构成,其中DNA结合结构域(DNA binding domain,BD)和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AD)是转录激活因子发挥功能所必须的。

单独的BD能与特定的基因的启动区结合,但不能激活基因的转录,而由不同转录调控因子的BD和AD所形成的杂合蛋白却能行使激活转录的功能。

分子生物学习题及答案精选全文

分子生物学习题及答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分子生物学1.插入或缺失碱基对会引起移码突变,下列哪种化合物最容易造成这种突变()。

A. 吖啶衍生物B. 5-溴尿嘧啶C. 咪唑硫嘌呤D. 乙基乙磺酸正确答案: A2.产生移码突变可能是由于碱基对的():A. 转换B. 颠换C. 水解D. 插入正确答案: D3.碱基切除修复中不需要的酶是()A. DNA聚合酶B. 磷酸二酯酶C. 核酸外切酶D. 连接酶正确答案: B4.关于DNA的修复,下列描述中,哪些是不正确的?()A. UV照射可以引起相邻胸腺嘧啶间的交联B. DNA聚合酶III参与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行程的单链缺口C. DNA的修复的过程中需要DNA连接酶D. 哺乳动物细胞可以用不同的糖基化酶来除去特异性的损伤碱基正确答案: B5.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病是异常血红蛋白纯合子基因的临床表现。

β-链变异是由下列哪种突变造成的():A. 染色体臂交换B. 单核苷酸插入C. 染色体不分离D. 碱基替换正确答案: D6.在细胞对DNA损伤做出的响应中,哪一种方式可能导致高的变异率?()A. 光复活修复B. 碱基切除修复C. 重组修复D. 跨越合成正确答案: D7.下列哪种修复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消除DNA的结构损伤?()A. 核苷酸切除修复B. 错配修复C. 光复活修复D. 重组修复正确答案: D8.紫外线照射对DNA分子的损伤主要是():A. 形成共价连接的嘧啶二聚体B. 碱基替换C. 磷酸酯键的断裂D. 碱基丢失正确答案: A9.紫外线照射引起DNA最常见的损伤形式是生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在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这种变化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A. 是相对的两条互补核苷酸链间胸腺嘧啶之间的共价连接B. 可由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在内的有关酶系统进行修复C. 是由胸腺嘧啶二聚体酶催化生成的D. 不会影响DNA复制正确答案: B10.光复活修复过程中,以下哪种酶与嘧啶二聚体结合?()A. 光解酶B. 核酸外切酶C. 核酸内切酶D. 连接酶正确答案: A11.在大多数DNA修复中,牵涉到四步序列反应,这四步序列反应的次序是()A. 识别、切除、再合成、再连接B. 再连接、再合成、切除、识别C. 切除、再合成、再连接、识别D. 识别、再合成、再连接、切除正确答案: A12.下列碱基的改变不属于颠换的是():A. A →GB. T →GC. A →TD. C →G正确答案: A13.E. coli中的MutH能识别():A. 扭曲的DNA双链B. 半甲基化的GATCC. 插层剂插入位点D. 冈崎片段间的缺口正确答案: B14.哪一类型的突变最不可逆?()A. 核苷酸的缺失或插入B. 水解脱氨基C. 八氧代鸟嘌呤D. 嘧啶二聚体正确答案: A15.下列何者属于DNA自发性损伤():A. DNA复制时的碱基错配B. 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C. 胞嘧啶脱氧D. DNA交联正确答案: A16.错配修复系统中MutS通过检测子代链序列识别子代链上的错配位点。

《分子生物学》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分子生物学》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分子生物学习题及答案第1章序言1.简述孟德尔、摩尔根和Waston等人对分子生物学发展的首要奉献。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他经过豌豆试验,发现了遗传学三大根本规律中的两个,别离为别离规律及自在组合规律。

摩尔根发现了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建染色体遗传理论,是现代试验生物学奠基人。

于1933年因为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的效果,赢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Watson于1953年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一(包含中心法则),取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誉为''DNA之父”。

2.写出DNA、RNA、mRNA和siRNA的英文全名。

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 脱氧核糖核酸RNA: ribonucleic acid 核糖核酸mRNA: messenger RNA 信使RNAtRNA: transfer RNA 转运RNArRNA: ribosomal RNA 核糖体RNAsi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 搅扰小RNA3.试述''有其父必有其子”的生物学实质。

其生物学实质是基因遗传。

子代的性状由基因决议,而基因因为遗传的效果,其基因的一半来自于父方,一般来自于母方。

4.早期首要有哪些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写出这些试验的首要进程。

1)肺炎链球菌转化试验:表面光滑的S型肺炎链球菌(有荚膜多糖一致病性);表面粗糙R型肺炎链球菌(无荚膜多糖)。

%1活的S型一打针一试验小鼠一小鼠死亡%1死的S型(经烧煮灭火)一打针一试验小鼠一小鼠存活%1活的R型一打针一试验小鼠一小鼠存活%1死的S型+活的R型一试验打针一小鼠死亡%1别离被杀死的S型菌体的各种组分+活的R型菌体一打针一试验小鼠一小鼠死亡(内只要死的S型菌体的DNA转化R型菌体导致致病菌)*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1细菌培育基35S符号的氨基酸+无符号噬菌体一培育1-2代一子代噬菌体简直不含带有35S符号的蛋白质%1细菌培育基32N符号的核昔酸+无符号噬菌体一培育1-2代一子代噬菌体含有30% 以上32N符号的核昔酸*噬菌体传代进程中发挥效果的或许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分子生物学作业

分子生物学作业

1、联系自己的实验或你自己的兴趣,对果树某一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检索。

登陆NCBI网站,选择Gene数据库,查询苹果的拉丁名:Malus x domestica,得到有72个基因。

选择第三个基因cox1,点击查看细则,这个基因能编码蛋白质,位于线粒体上,是细胞色素C有关基因,gi号为404481676。

序列FASTA格式如下:>gi|404481676:c11788-10301 Malus x domestica mitochondrion, complete genome ATGGGCACA TGCTTCTCAGTACTGATTCGTA TGGAATTAGCACGACCCGGCGA TCAAA TTCTTGGTGGT AA TCA TCAACTTTA TAA TGTTTTAA TAACGGCTCACGCTTTTTTAATGA TCTTTTTTATGGTTA TGCCGGC GA TGATAGGCGGATCTGGTAA TTGGTCTGTTCCGA TTCTGA TAGGTGCACCTGACA TGGCA TTTCCACG ATTAAA TAA TA TTTCATTCTGGTTGTTGCCACCTAGTCTCTTGCTCCTA TTAAGCTCAGCCTTAGTAGAAG TGGGTAGCGGCACTGGGTGGACGGTCTATCCGCCCTTAAGTGGTATTACCAGCCATTCTGGAGGAGCT GTTGATTTAGCAA TTTCTAGTCTTCA TCTA TCTGGTGTTTCATCCA TTTTAGGTTCTA TCAA TTTTA TAACA ACTATCTCCAACA TGCGTGGACCTGGAATGACTA TGCATAGATCACCCCTA TTTGTGTGGTCCGTTCTAG TGACAGCATTCCTACTTTTA TTA TCACTTCCGGTACTGGCGGGGGCAA TTACCA TGTTA TTAACCGA TCGAAACTTTAA TACAACCTTTTCTGA TCCCGCTGGAGGGGGAGACCCCATA TTA TACCAGCA TCTCTTTCG GTTCTTTGGTCATCCAGAAGTGTA TATTCCCA TTCTGCCTGGATCCGGTA TCATAAGTCATA TCGTTTCGA CTTTTTCGGGAAAACCGGTCTTCGGGTATCTAGGCA TGGTTTA TGCCA TGATCAGTACAGGTGTTCTTG GA TTTCTTGTTTGGGCTCA TCA TATGTTTACTGTGGGCTTAGACGTTGA TACCCGTGCCTACTTTACCGC AGCTACCA TGA TCA TAGCCGTCCCCACTGGAA TAAAAATCTTTAGTTGGATCGCTACCATGTGGGGGGG CTCGATACAATACAAAACACCCATGTTATTTGCTGTAGGGTTCA TCTTTTTGTTCACCATAGGAGGACTC ACTGGAATAGTCCTGGCAAA TTCTGGGCTAGACA TTGCTCTACA TGA TACTTA TTA TGTGGTTGCACA TT TCCA TTA TGTACTTTCTA TGGGAGCCGTTTTTGCTTTA TTTGCAGGA TTTCACTA TTGGGTGGGTAAAA TC TTTGGTCGGACA TACCCTGAAACTTTAGGGCAAA TACA TTTTTGGATCACTTTTTTCGGGGTTAA TCTGA CCTTCTTTCCAA TGCA TTTCTTAGGCCTTTCGGGTA TGCCACGTCGCATTCCAGA TTA TCCGGA TGCTTA CGCTGGGTGGAA TGCCA TTAGCAGTTTTGGCTCTTACATATCCGTAGTTGGGA TTCGTCGTTTCTTCGTG GTCGTAACAATCACTTCAAGCAGTGGAAA TAACAAAAGATGCGCTCCAAGTCCTTGGGCTGTTGAACA GAA TTCAACCACACTGGAA TGGA TGGTACAAAGTCCTCCAGCTTTTCA TACTTTTGGAGAACTTCCAG CTA TCAAGGAAACCGTGAAGTAA2、设计引物克隆该基因;由于已经得到了基因的全长,所以使用Primer5.0在序列两端的ORF区域设计引物,如下图(序列长度1488bp,设计引物长度以20bp为佳):在3’端亦如此设计,设计结果如下:SP1(5’—3’):AGTAC TGAGA AGCA T GTGCCSP2(5’—3’):TTACT TCACG GTTTC CTTGA3、分析该基因的核苷酸组成、分子量、酶切位点;分析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基本性质,氨基酸组成、等电点、相对分子量、亲水性、疏水性、消光系数、信号肽跨膜区域;使用南京农业大学黄骥教授开发的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如下:核苷酸组成为:A: 345 C: 320 G: 323 T: 500酶切位点有:已发现的常见酶及其位置:(145个位点)AgeI: 713 a/ccggt ---------+----------- AluI: 261 ag/ct ---+----------------- AluI: 344 ag/ct ----+---------------- AluI: 839 ag/ct -----------+--------- AluI: 1436 ag/ct -------------------+- AluI: 1463 ag/ct -------------------+- ApaLI: 184 g/tgcac --+------------------ BamHI: 669 g/gatcc --------+------------ BclI: 748 t/gatca ----------+---------- BclI: 847 t/gatca -----------+--------- BfaI: 241 c/tag ---+----------------- BfaI: 364 c/tag ----+---------------- BfaI: 486 c/tag ------+-------------- BfaI: 729 c/tag ---------+----------- BfaI: 1005 c/tag -------------+------- BfrBI: 453 atg/cat ------+-------------- BfrBI: 1200 atg/cat ----------------+---- BspEI: 1247 t/ccgga ----------------+---- BspKT6I: 51 gat/c +-------------------- BspKT6I: 116 gat/c -+------------------- BspKT6I: 151 gat/c --+------------------ BspKT6I: 460 gat/c ------+-------------- BspKT6I: 555 gat/c -------+------------- BspKT6I: 582 gat/c -------+------------- BspKT6I: 670 gat/c ---------+----------- BspKT6I: 749 gat/c ----------+---------- BspKT6I: 848 gat/c -----------+--------- BspKT6I: 887 gat/c -----------+--------- BspKT6I: 1163 gat/c ---------------+----- ChaI: 51 gatc/ +-------------------- ChaI: 116 gatc/ -+------------------- ChaI: 151 gatc/ --+------------------ ChaI: 460 gatc/ ------+-------------- ChaI: 555 gatc/ -------+------------- ChaI: 582 gatc/ -------+------------- ChaI: 670 gatc/ ---------+----------- ChaI: 749 gatc/ ----------+---------- ChaI: 848 gatc/ -----------+--------- ChaI: 887 gatc/ -----------+--------- ChaI: 1163 gatc/ ---------------+----- Csp6I: 18 g/tac +-------------------- Csp6I: 522 g/tac -------+------------- Csp6I: 754 g/tac ----------+----------Csp6I: 1422 g/tac -------------------+- CviAII: 7 c/atg +-------------------- CviAII: 194 c/atg --+------------------ CviAII: 431 c/atg -----+--------------- CviAII: 542 c/atg -------+------------- CviAII: 734 c/atg ---------+----------- CviAII: 746 c/atg ----------+---------- CviAII: 845 c/atg -----------+--------- CviAII: 896 c/atg ------------+-------- CviAII: 929 c/atg ------------+-------- CviAII: 1020 c/atg -------------+------- CviRI: 185 tg/ca --+------------------ CviRI: 454 tg/ca ------+-------------- CviRI: 1040 tg/ca -------------+------- CviRI: 1088 tg/ca --------------+------ CviRI: 1201 tg/ca ----------------+---- DpnI: 51 ga/tc +-------------------- DpnI: 116 ga/tc -+------------------- DpnI: 151 ga/tc --+------------------ DpnI: 460 ga/tc ------+-------------- DpnI: 555 ga/tc -------+------------- DpnI: 582 ga/tc -------+------------- DpnI: 670 ga/tc ---------+----------- DpnI: 749 ga/tc ----------+---------- DpnI: 848 ga/tc -----------+--------- DpnI: 887 ga/tc -----------+--------- DpnI: 1163 ga/tc ---------------+----- EcoRI: 1397 g/aattc ------------------+-- HaeIII: 1212 gg/cc ----------------+---- HhaI: 1369 gcg/c ------------------+-- HinP1I: 1369 g/cgc ------------------+-- HpaI: 1179 gtt/aa ---------------+----- HpaII: 46 c/cgg +-------------------- HpaII: 135 c/cgg -+------------------- HpaII: 519 c/cgg ------+-------------- HpaII: 673 c/cgg ---------+----------- HpaII: 714 c/cgg ---------+----------- HpaII: 1248 c/cgg ----------------+---- MaeII: 811 a/cgt ----------+---------- MaeII: 1229 a/cgt ----------------+---- MboI: 51 /gatc +-------------------- MboI: 116 /gatc -+------------------- MboI: 151 /gatc --+------------------MboI: 555 /gatc -------+------------- MboI: 582 /gatc -------+------------- MboI: 670 /gatc ---------+----------- MboI: 749 /gatc ----------+---------- MboI: 848 /gatc -----------+--------- MboI: 887 /gatc -----------+--------- MboI: 1163 /gatc ---------------+----- MseI: 90 t/taa -+------------------- MseI: 111 t/taa -+------------------- MseI: 210 t/taa --+------------------ MseI: 258 t/taa ---+----------------- MseI: 315 t/taa ----+---------------- MseI: 549 t/taa -------+------------- MseI: 565 t/taa -------+------------- MseI: 1180 t/taa ---------------+----- NaeI: 134 gcc/ggc -+------------------- NdeI: 789 ca/tatg ----------+---------- NgoMIV: 134 g/ccggc -+------------------- NlaIII: 7 catg/ +-------------------- NlaIII: 194 catg/ --+------------------ NlaIII: 431 catg/ -----+--------------- NlaIII: 542 catg/ -------+------------- NlaIII: 734 catg/ ---------+----------- NlaIII: 746 catg/ ----------+---------- NlaIII: 845 catg/ -----------+--------- NlaIII: 896 catg/ ------------+-------- NlaIII: 929 catg/ ------------+-------- NlaIII: 1020 catg/ -------------+------- NsiI: 453 atgca/t ------+-------------- NsiI: 1200 atgca/t ----------------+---- Ppu10I: 453 a/tgcat ------+-------------- Ppu10I: 1200 a/tgcat ----------------+---- PsiI: 80 tta/taa -+------------------- PsiI: 412 tta/taa -----+--------------- PvuI: 554 cgat/cg -------+------------- RsaI: 18 gt/ac +-------------------- RsaI: 522 gt/ac -------+------------- RsaI: 754 gt/ac ----------+---------- RsaI: 1056 gt/ac --------------+------ RsaI: 1422 gt/ac -------------------+- ScaI: 17 agt/act +-------------------- SspI: 216 aat/att --+------------------ StuI: 1211 agg/cct ----------------+----TaiI: 1229 acgt/ ----------------+----TaqI: 557 t/cga -------+-------------TaqI: 696 t/cga ---------+-----------TaqI: 909 t/cga ------------+--------Tsp509I: 34 /aatt +--------------------Tsp509I: 56 /aatt +--------------------Tsp509I: 159 /aatt --+------------------Tsp509I: 359 /aatt ----+----------------Tsp509I: 408 /aatt -----+---------------Tsp509I: 536 /aatt -------+-------------Tsp509I: 996 /aatt -------------+-------Tsp509I: 1398 /aatt ------------------+--氨基酸组成如下:残基数目A: 34C: 2D: 12E: 8F: 40G: 52H: 17I: 41K: 7L: 52M: 21N: 15P: 30Q: 7R: 14S: 42T: 35V: 38W: 12Y: 16其他:酸性(acidic,DENQ): 42碱性(basic,KRH): 38蛋白质分子量为: 126.53 KDa等电点: 4.7783203125跨膜区分析结果截图如下:。

分子生物学练习题+答案

分子生物学练习题+答案

分子生物学练习题+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在DNA双链中连接碱基对的力是:A、共价键力B、离子键力C、氢键力D、范德瓦尔斯力正确答案:C2、可以切割磷酸二酯键的酶是:A、连接酶B、聚合酶C、DNA酶D、制限性内切酶正确答案:D3、可以识别特异序列的分子是:A、质粒B、酶C、探针D、引物正确答案:C4、识别到停止密码子后,释放肽链和RNA的复合物的是:A、rRNAB、mRNAC、tRNAD、释放因子正确答案:D5、可以识别启动子序列的转录因子是:A、Rho因子B、α 因子C、σ 因子D、β因子正确答案:C6、编码氨酰tRNA合成酶的RNA是:A、mRNAB、rRNAC、tRNAD、siRNA正确答案:B7、在转录过程中起模板作用的分子是:A、RNAB、rRNAC、tRNAD、DNA正确答案:D8、DNA聚合酶在PCR反应过程中不需要的元素是:A、铜离子B、镁离子C、锰离子D、钾离子正确答案:A9、原核生物基因组中不含有的序列是:A、启动子B、外显子C、终止子D、编码区正确答案:B10、可以直接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是:A、电穿孔法B、生物炮法C、微注射法D、农杆菌法正确答案:D11、识别启动子启动转录的是:A、Rho因子B、RNA聚合酶C、螺旋酶D、拓扑异构酶正确答案:B12、DNA的组成单位是:A、氨基酸B、核苷酸C、核糖D、脱氧核糖正确答案:B13、将单链DNA合成双链的酶是:A、连接酶B、DNA聚合酶C、裂解酶D、RNA聚合酶正确答案:B14、用于筛选重组克隆的抗性基因常来源于:A、乳酸菌B、大肠杆菌C、枯草杆菌D、链霉菌正确答案:D15、在PCR反应中DNA聚合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A、37°CB、55°CC、72°CD、95°C正确答案:C16、将DNA上的遗传信息转录为RNA的过程称为:A、翻译B、转录C、复制D、修复正确答案:B17、启动子序列具有下列哪个特征:A、富含GCB、富含ATC、具有内含子D、保守性低正确答案:B18、可以直接导入细胞质的方法是:A、生物枪B、显微注射C、化学转染D、电穿孔正确答案:B19、加入对照组的目的是:A、减少实验误差B、增加结果可重复性C、证明结果可靠性D、以上皆是正确答案:D20、编码tRNA的基因位于:A、线粒体B、核糖体C、细胞核D、细胞质正确答案:C21、可以永久存在于宿主细胞中的载体是:A、人工染色体B、黏粒C、病毒向量D、质粒正确答案:A22、可以直接将外源DNA导入细胞的是:A、琼脂糖凝胶电泳B、质粒载体C、PCRD、生物枪技术正确答案:D23、下列不属于RNA聚合酶的职能的是:A、识别启动子B、解离DNA双链C、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D、终止转录正确答案:B24、用于初步筛选重组克隆的方法是:A、PCRB、测序C、杂交D、蓝白斑筛选正确答案:D25、下列不属于核酸杂交的技术是:A、Northern印迹B、In situ杂交C、Southern印迹D、Western印迹正确答案:D26、可以实现定点诱变的技术是:A、CRISPR/Cas9B、ZFNsC、TALENsD、以上均可正确答案:D27、在基因编辑技术中,靶向特定位点的核酸酶是:A、ZFNsB、TALENsC、CRISPR/CasD、Restriction enzymes正确答案:C28、大肠杆菌对于基因克隆的主要作用是:A、表达目的蛋白B、合成引物C、作为宿主D、提供连接酶正确答案:C29、可以自我复制的核酸是:A、mRNAB、rRNAC、tRNAD、miRNA正确答案:B30、在制备重组DNA时,使用琼脂糖的目的是:A、提供营养B、连接DNA段C、物理分离片段D、催化连接反应正确答案:C31、用于分离核酸片段的凝胶包括:A、琼脂糖凝胶B、纤维蛋白凝胶C、丙烯酰胺凝胶D、以上所有正确答案:D32、编码 rRNA 的基因位于:A、线粒体DNAB、质粒DNAC、细胞核DNAD、细胞质DNA正确答案:C33、在PCR反应中,引物与模板的结合温度约为:A、37°CB、55°CC、72°CD、95°C正确答案:B34、在Southern杂交中起探针作用的是:A、DNAB、RNAC、载体D、引物正确答案:A35、下列内切酶与其识别位点不正确匹配的是:A、EcoRI - GAATTCB、BamHI - GGATCCC、HindIII - AAGCTTD、PstI - CTGCAG正确答案:B36、基因敲除实验中所用对照组应为:A、目的基因缺失组B、野生型组C、质粒载体组D、siRNA处理组正确答案:B37、下列不属于PCR反应体系的组成部分是:A、DNA模板B、聚合酶C、dNTPD、琼脂糖正确答案:D38、在PCR反应中起引物作用的分子是:A、脱氧核糖B、Taq酶C、dNTPD、引物正确答案:D39、属于真核生物的模型生物是:A、小鼠B、酵母C、果蝇D、以上所有正确答案:D40、在基因芯片技术中,利用荧光探针可以检测:A、蛋白质表达B、DNA突变C、mRNA表达D、蛋白质结构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可以直接转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A、电穿孔B、农杆菌介导C、生物炮D、微注射E、病毒感染F、质粒转化G、以上ABC均可正确答案:G2、可以改变DNA序列的技术不包括:A、CRISPR/Cas9基因编辑B、ZFNs技术C、TALENs技术D、单链RNA技术E、慢病毒感染转导F、同源重组G、随机诱变正确答案:D3、用于快速扩增特定 DNA 序列的技术是:A、聚合酶链式反应B、印迹杂交C、克隆技术D、基因编辑E、免疫沉淀F、连接酶链式反应G、线性DNA合成正确答案:A4、编码氨基酸的三联密码存在于:A、DNA双链上B、mRNA分子上C、tRNA分子上D、rRNA上E、盖帽RNA上F、启动子区域G、终止子区域正确答案:C5、编码氨基酸序列信息的核酸为:A、DNAB、RNAC、mRNAD、tRNAE、rRNAF、cDNAG、质粒正确答案:C6、下列关于mRNA加工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细胞核中加帽B、在细胞质中加多聚A尾C、在细胞核中增加内含子D、在细胞质中切除内含子E、在细胞质中加帽F、在细胞核中加尾巴G、在细胞质中进行剪接正确答案:AB7、制备重组DNA的关键步骤包括:A、获取载体质粒B、载体和插入DNA消化C、两DNA段连接D、构建感受态细胞E、转化宿主细胞F、蓝白斑筛选G、所有以上步骤正确答案:G8、可以使细胞产生瘤变的 DNA 片段有:A、激活型原癌基因B、失活型抑癌基因C、缺失型原癌基因D、增强子区域激活E、缺失型抑癌基因F、重复型基因座G、重复型端粒DNA正确答案:ABE9、DNA测序中的Sanger方法基于:A、引物延伸终止B、引物延伸解离C、二代测序D、三代测序技术E、荧光定量PCRF、比较法G、质谱分析正确答案:AB10、参与制备cDNA文库的关键酶类有:A、连接酶B、限制性内切酶C、聚合酶D、反转录酶E、核酸酶F、RNase HG、以上DE正确答案:G11、可以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有:A、PCR扩增B、Northern印迹C、Southern印迹D、过滤法E、质谱法F、限制性酶切G、盐析法正确答案:CG12、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包括:A、转录水平调控B、RNA水平调控C、翻译水平调控D、蛋白活性调控E、基因增幅F、肽链释放G、以上AD均可正确答案:G13、制备重组质粒需要下列步骤:A、载体选择B、消化载体和插入DNAC、连接反应D、感受态细胞制备E、转化宿主细胞F、克隆筛选G、以上全部正确答案:G14、用于快速扩增特定DNA序列的技术是:A、聚合酶链式反应B、基因芯片C、印迹杂交D、连接酶反应E、线性引物延伸F、链置换扩增G、同源重组正确答案:A15、编码mRNA的DNA单链被称为:A、编码链B、上游链C、下游链D、正义链E、反义链F、互补链G、载体链正确答案:E16、启动子通常位于:A、编码区B、翻译终止点下游C、转录终止点下游D、翻译起始点上游E、终止子下游F、转录起始点上游G、基因内含子正确答案:F17、对肿瘤基因组的检测可以应用:A、Southern印迹B、Northern印迹C、Western印迹D、Eastern印迹E、基因检测F、测序G、芯片技术正确答案:AEFG18、制备重组DNA的步骤包括:A、载体选择B、插入DNA获得C、双酶切D、连接反应E、转化F、筛选G、以上全部正确答案:G19、编码氨基酸序列的核酸为:A、rRNAB、mRNAD、mRNA前体E、单链RNAF、双链RNAG、环状RNA正确答案:B20、可以提高基因在异源表达载体中的表达水平的方法不包括:A、引入选择标记B、改良启动子序列C、优化编码序列D、扩增子克隆E、引入变位信号F、优化文库构建方法G、终止子序列调控正确答案:F21、质粒载体应具有下列哪些特征:A、含有克隆位点B、编码病毒蛋白C、大片段插入区D、与宿主互作E、可自主复制F、含有筛选位点G、低拷贝数正确答案:AEF22、制备 cDNA 文库需要哪些关键技术:A、模板 RNA 提取B、反转录C、PCR 扩增D、连接酶反应E、内切酶反应F、克隆载体G、上述 AB正确答案:G23、编码蛋白质的核酸为:B、mRNAC、rRNAD、tRNAE、siRNAF、miRNAG、反转录病毒RNA正确答案:B24、检测mRNA的方法包括:A、Northern杂交B、Western印迹C、Southern印迹D、荧光in situ杂交E、实时定量PCRF、RNA序列表达谱分析G、以上ABDF正确答案:G25、模式生物的研究应用包括:A、遗传学研究B、药物筛选平台C、人类疾病模型D、功能基因组学E、发育生物学F、进化生物学G、所有以上正确答案:G26、基因编辑技术包括:A、ZFNs技术B、TALENs技术C、CRISPR/Cas技术D、基因敲除E、RNAi技术F、慢病毒介导G、以上所有正确答案:ABC27、下列关于DNA的描述错误的是:A、由脱氧核糖组成B、含有腺嘌呤和胞嘧啶C、双链螺旋结构D、含有关键遗传信息E、可以自主复制F、可以直接进行蛋白质转译G、可以经过转录形成RNA正确答案:F28、可以作为核酸探针的分子有:A、单链DNAB、双链DNAC、RNAD、寡核苷酸E、蛋白质F、生物素G、以上除E均可正确答案:ACDF29、基因敲入的技术可以包括:A、siRNAB、基因敲除C、ZFNsD、TALENsE、CRISPR/Cas9F、Cre-Lox重组系统G、反义DNA正确答案:CDEF30、制备重组质粒的主要步骤是:A、载体线性化B、消化插入片段C、连接反应D、感受态细胞制备E、转化宿主细胞F、克隆鉴定G、所有以上步骤正确答案:G三、判断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启动子与编码区距离越远,转录效率越高。

分子生物学平时作业

分子生物学平时作业

1.什么是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并举例..答:顺式作用元件是指对基因表达有调节活性的DNA序列;它作为一种原位顺序;其活性只影响与其自身处在同一个DNA分子上的基因;同时;这种DNA序列通常不编码蛋白质;多位于基因旁侧或内含子中..简单的说;顺式作用元件是指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DNA序列如转录启动子和增强子..反式作用因子是指其基因产物将从合成的场所扩散到其发挥作用的其他场所;游离的基因产物扩散至目标场所的过程为反式作用..调控转录的各种蛋白因子总称反式作用因子..其编码基因与其识别或结合的靶核苷酸序列不在同一个DNA分子上..如RNA聚合酶..2.简述tRNA三级结构特点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答:tRNA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折叠扭曲形成倒L形..此结构反映了tRNA的生物学功能;因为tRNA上所运载的氨基酸必须靠近位于核糖体大亚基上的多肽合成位点;而tRNA的反密码子必须与小亚基上的mRNA相配对;所以两个不同的功能基团最大限度分离..这个结构很可能满足了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对tRNA的各种要求而成为tRNA的通式;tRNA的性质由反密码子决定..该结构形成双螺旋;碱基配对增加;有利于碱基堆积力的增强;空间位阻效应减小;利于与氨基酸结合;利于实现转运功能..3.请列出至少5种真核生物蛋白质的翻译后加工方式..答:①N端fMet或Met的切除;②二硫键的合成;③特定氨基酸的修饰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乙基化等;④切除新生肽链中的非功能片段;⑤信号序列的切除.. 4.简述亮氨酸拉链的结构特征..答:亮氨酸拉链结构域通常被定义为一行4-7个周期重复的亮氨酸残基;其距离大约跨越8个螺旋转弯;通式为L-x6-L-x6-L-x6-L;有时典型的亮氨酸残基会被异亮氨酸或缬氨酸所代替..结构分析发现亮氨酸拉链由平行的卷曲螺旋型α螺旋构成;它们通过亮氨酸侧链的疏水作用互相缠绕;亮氨酸统一排列在螺旋的一侧;而所有带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排在另一侧..当2个蛋白质分子平行排列时;亮氨酸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形成“拉链”..在“拉链”式的蛋白质分子中;亮氨酸以外带电荷的氨基酸形式同DNA结合..亮氨酸拉链的二级结构分析可以发现;该结构域呈“α螺旋-环-α螺旋”的结构;利于形成同源二聚体..5.试写出一个基因可产生不同表达产物的可能机制..答:①一个基因转录起始位点的选择不同可导致产生不同类型的酶;②同一个基因;相同的初始mRNA;但由于5′端;内含子及3′末端等选择的不同;使成熟的mRNA也不同;结果编码了功能不同的蛋白..6.简述增强子的特征..1;、增强子效应十分明显;2、增强子效应与其位置和取向无关;3、大多为重复序列;4、其增强效应有严密的组织和细胞特异性;5、没有基因专一性;可以在不同的基因组合上表现增强效应;6、许多增强子还受外部信号的调控7.什么是叫C值和C值反常..答:C值通常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以每种细胞内的皮克pg数表示..C值反常也称C值谬误;指C值往往与种系的进化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即基因组大小与遗传复杂性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某些低等生物C值很大;如一些两栖动物的C值甚至比哺乳动物的还大..8.请列出5种RNA分子;并说明其主要作用1转运RNA tRNA 转运氨基酸 2核蛋白体RNA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 3信使RNA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4不均一核RNA hnRNA 成熟mRNA的前体 5小核RNA snRNA 参与hnRNA的剪接 6小胞浆RNA scRNA/7SL-RNA 蛋白质内质网定位合成的信号识别体的组成成分 7反义RNA anRNA/micRNA 对基因的表达起调节作用 8核酶 Ribozyme RNA 有酶活性的RNA二、问答题1.什么叫PCR 试比较PCR与DNA复制的不同点..答案:略2.请画出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的结构示意图;简述其表达调控中的转录弱化作用..3.请画出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结构示意图;阐述其正调控和负调控机制..在乳糖操纵子调控模型中;负控诱导调节模式是主要的..具体来说;在没有诱导物;如乳糖、IPTG、ONPG等存在时;LacI基因转录产物为阻遏物单体;再结合成四聚体;它们能与O区DNA相结合;从而阻遏基因转录;当有诱导物存在时;可使阻遏物变成不能与O区相结合的非活性形式;从而RNA聚合酶可与Lac启动区相结合;起始基因转录..此外;正调控模式也有体现;大肠杆菌中的代谢蛋白cAMP-CRP是激活Lac转录的重要成分;当有效应物如葡萄糖存在时;cAMP浓度很低;从而转录不能进行;即此调控为正控阻遏调节..4.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基因组DNA有何不同答:真核生物基因组特征:①具有致密的染色体结构;且染色体数量多;结构复杂;②基因组大;结构复杂;DNA有多个复制起点;每个基因组中含有数万个基因;③DNA顺序可分为非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和高度重复序列;④真核基因具有不连续性;⑤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常能组成单一基因簇或基因家族;⑥还具有细胞器基因..原核基因组特征:①染色体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组成的;DNARNA呈环状或线性;②功能相关的基因大多以操纵子形式出现;③蛋白质基因通常以单拷贝的形式存在;且一般是连续不间断的;④编码RNA的基因通常是多拷贝的..5.简述重组DNA技术的操作过程;并辅以图示..答:操作过程:①目的基因的制备质粒DNA的提取与纯化、电泳检测目的基因片段PCR、酶切反应②载体的制备③连接、转化、筛选、鉴定包括酶切产物的连接、转化和筛选④诱导表达、产物分析.操作图略..6.转座的基本机制是什么转座有什么生物学意义答:转座是由可移位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转座时发生的插入作用有一个普遍的特征;那就是受体分子中有一段很短的约3-12bp的被称为靶序列的DNA会被复制;使插入的转座子位于两个重复靶序列之间..靶序列的复制可能起源于特定内切酶所造成的粘性末端..转座的生物学意义:1、转座引起插入突变;2、转座产生新的基因;3、转座产生染色体畸变;4、转座可引起生物进化..。

分子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核酸一、填空题1. 碱基互变异构是指碱基的酮式与烯醇式或氨基式与亚氨基式异构体发生互. 的现象, 如果这种现象.DN.复制的时候发生, 则可以导..碱基错.。

然而, 在生.p.下, 碱基主要以酮式或氨基.形式存在。

2.DNA 双螺旋中只存在 2 种不同碱基对。

A 总是与_T___配对, G 总是与 C 配对, 此规则称为Chargaff 法则。

但在RNA 双螺旋中, 还含有第三种碱基配对, 它是GU 。

3. X 线衍射证明, 核苷中碱基与核糖环平面相互垂直。

4. 一个双链RNA 分子与一个双链DNA 分子的差别有分别含U 与T 、核糖与脱氧核糖和A 型与 B 型双螺旋。

5. 核酸在260 nm 附近有强吸收, 这是由于碱基环上的共轭双键。

6. 给动物食用3H 标记的胸苷, 可使DNA 带有放射性, 而RNA 不带放射性。

如果要让RNA 带有放射性, 应该给动物食用3H 标记的尿苷。

7. Tm 是指DNA 热变性时候的熔链温度, 双链DNA 中若GC 含量多, 则其Tm 值高。

DNA 样品的均一性愈高, 其熔解过程的温度范围愈窄。

DNA 所处溶液的离子强度越低, 其熔解过程的温度范围越宽, 熔解温度越低, 所以DNA 应保存在较高浓度的盐溶液中。

8. 双链DNA 热变性曲线通常呈S 形, 这种曲线说明DNA 的变性具有协同效应;在DNA 发生热变性后, 在pH 2以下, 或pH 12 以上时, 其A260 增加, 同样条件下, 单链DNA 的A260 不变。

9. 核酸分子中的糖苷键均为β-N-糖苷键型, 但假尿苷中的糖苷键为β-C-糖苷键。

核苷酸之间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多聚物。

10. 细胞内总含...RN...tRN...,它是通.. .的后加... 形成的。

14.11. DN.双螺旋的构型可以有三种, 它们分别...型, .型, .... 。

B-DN.的螺距.3.... nm, 每圈螺旋的碱基对数..1.. , 细胞里.B-DN.每圈螺旋的实际碱基对数. 10..。

《分子生物学》作业

《分子生物学》作业

作业1、核小体是如何组装的?两对H3、H4组成四聚体首先与组成核小体的DNA中段120bp相结合,随后两个H2A、H2B 二聚体分别与其上下级的DNA结合,形成完整的核小体核心,146bp长的DNA以左手方式环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DNA在核心两端各延伸10bp。

一分子H1与核小体结合,使进出核小体核心两端的DNA区域紧密靠拢而稳定。

2、染色体DNA复制过程中通常具有的共同特征有哪些?①复制过程为半保留方式;形成复制叉结构;②复制起点具有特殊结构;原核生物单点起始,真核生物多点起始,复制方向多为双向,也有单向;③复制方式呈多样性,(直线型、Q型、滚动环型…等);④新链合成需要引物,引物RNA长度—般为几个~10个核苷酸,新链合成方向5’→3’,与模板链反向,碱基互补;⑤复制为半不连续的,以解决复制过程中,两条不同极性的链同时延伸问题,即…—条链可按5’→3’方向连续合成称为前导链,另一条链先按5’→3’方向合成许多不连续的冈崎片段(原核生物一般长1000-2000个核苷酸,真核生物一般长100--200个核苷酸),再通过连接酶连接成完整链,称后随链,且前导链与后随链合成速度不完全—致,前者快,后者慢;⑥复制终止时,需切除前导链、冈崎片段的全部引物,填补空缺,连接成完整DNA链;⑦复制的高度忠实性。

修复和校正DNA复制过程出现的损伤和错误,以确保DNA复制的精确性。

3、简述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1、起始:(1)DnaA蛋白识别OriC的4×9 bp重复序列;(2)DnaB蛋白(解旋酶)在DnaC蛋白的协助下在3×13 bp重复序列处解链;(3)SSB蛋白结合并保护单链;(4)由DnaG(引物酶)合成引物,完成复制起始;2、延长:(1)由DNA聚合酶III全酶在模板-引物复合物的引物3’端通过半不连续方式延伸DNA链;(2)由DNA聚合酶Ⅰ切除引物并填补上DNA;(3)连接酶连接成完整的DNA链;(4)由Dam进行甲基化修饰;3、终止:(1)识别Ter(终止位点);(2)由拓扑异构酶Ⅱ分离交链环成两个游离的DNA分子。

分子生物学作业现代分子生物学第5版pdf

分子生物学作业现代分子生物学第5版pdf

分子生物学作业现代分子生物学第5版pdf分子生物学作业一、DNA双螺旋结构特点?1DNA有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两条链的走向为5'-3'和3'到5'),围绕一中心轴(假想轴)构成右手螺旋结构。

2磷酸基与脱氧核糖在外侧彼此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构成DNA的骨架主链。

3两条链间存在碱基互补配对:A与T或G与C配对形成氢键,称为碱基互补原则。

4螺旋的稳定因素为氢键和碱基堆砌力。

5螺旋的直径为2nm,螺距为3.4nm。

二、转座作用机理及遗传学效应?(1)机理:在基因组中可以移动的一段DNA序列称作转座子,一个转座子由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叫转座。

可以分为复制性转座和非复制性转座。

复制性转座中,这个转座子被复制,所移动和转位的是原转座子的拷贝,需要解离酶;非复制性转座中原始转座子作为一个可移动的实体被直接移位,需要转座酶。

(2)DNA转座会引起插入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影响插入位置临近基因的表达并使宿主表型改变、产生染色体畸变以及引起生物进化。

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1)原核生物一般只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其含有的基因为一个基因组;真核生物基因组指一个物种的单倍体染色体组所含有的一整套基因。

(2)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分子量较小,基因组含有大量单一顺序;真核生物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非编码序列,如内含子外显子等,还有复杂谱系。

(3)原核生物DNA在细胞中央,成为类核;真核生物有细胞核,DNA以染色体形式存在。

(4)原核基因组序列由DNA序列组成外,还可能有RNA;真核基因组由DNA序列组成。

(5)除了主要的染色体,原核生物中还有质粒及转座因子;真核生物中的细胞器也含有DNA,并可以自主复制。

分子生物学作业 打印版

分子生物学作业 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1、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广义上:是指对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空间结构和功能研究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上:偏重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过程。

也涉及在该过程中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2、简述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可被用于大量生产某些在正常细胞代谢中产量很低的多肽;可用于定向改造某些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可被用来进行基础研究2、基因的表达调控(信号转导研究,转录因子研究,RNA剪接)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一个生物大分子,无论是核酸、蛋白质或多糖,在发挥生物学功能时,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拥有特定的空间结构(三维结构);发挥生物学功能的过程中必定存在着结构和构象的变化。

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蛋白组计划)与生物信息学研究3、谈谈你对分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看法?①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生物经济时代,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信号跨膜转导成为新的热门领域;②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生命本质的高度有序性和一致性,是人类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

生命活动的一致性,决定了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学将是真正的系统生物学,是生物学范围内所有学科在分子水平上的统一;③分子生物学是目前自然学科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和生气的领域,也是新世纪的带头学科。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1、DNA双螺旋模型是哪年、由谁提出的?简述其基本内容答:DNA双螺旋模型是Watson和Crick于1953年提出为合理解释遗传物质的各种功能,解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解释自然界生命现象的千变万化。

其基本内容:①主链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构成的右手螺旋结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③两条链上的碱基以氢键相连,G与C配对,A 与T配对。

嘌呤和嘧啶碱基对层叠于双螺旋的内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生物学》> 作业系统> 答题第一次作业题目:一、名词解释1.广义分子生物学2. 狭义分子生物学3. 基因4.断裂基因5.外显子6.内含子7.C值与C值矛盾8.半保留复制9.转座子10.超螺旋结构参考答案:1.广义的分子生物学概念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的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例如,蛋白质的结构、运动和功能,酶的作用机理和动力学,膜蛋白结构与功能和跨膜运输等。

2.狭义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阐明蛋白质与核酸、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学科。

3.基因是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包括编码蛋白质和tRNA、rRNA的结构基因,以及具有调节控制作用的调控基因。

基因可以通过复制、转录和决定翻译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以及不同水平的调控机制,来实现对遗传性状发育的控制。

基因还可以发生突变和重组,导致产生有利、中性、有害或致死的变异。

4.断裂基因: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基因是不连续的,在基因的编码区域内部含有大量的不编码序列,从而隔断了对应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这一发现大大地改变了以往人们对基因结构的认识。

这种不连续的基因又称断裂基因或割裂基因。

5.外显子:基因中编码的序列称为外显子。

6.内含子是在信使RNA被转录后的剪接加工中去除的区域。

7.C值与C值矛盾:C值指生物单倍体基因组中的DNA含量,以pg表示(1pg=10-12g)。

C值矛盾(C value paradox)是指真核生物中DNA含量的反常现象。

8. 半保留复制:在DNA复制程程中,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9.转座子是在基因组中可以移动的一段DNA序列。

10.超螺旋结构:如果固定DNA分子的两端,或者本身是共价闭合环状DNA或与蛋白质结合的DNA分子,DNA分子两条链不能自由转动,额外的张力不能释放,DNA分子就会发生扭曲,用以抵消张力。

这种扭曲称为超螺旋,是双螺旋的螺旋。

第二次作业题目:问答题1. 研究DNA的一级结构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2. RNA的功能主要是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起着遗传信息由DNA到蛋白质的中间传递体核心功能,此外它的功能多样性还表现在哪些方面?3. 实施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什么?4. 基因编码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参考答案:1.研究DNA的一级结构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所谓DNA的一级结构就是指DNA分子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

生物的遗传信息通过核苷酸不同的排列顺序储存在DNA分子中,DNA分子4种核苷酸千变万化的序列排列即反映了生物界物种的多样性。

为了阐明生物的遗传信息,首先要测定生物基因组的序列。

迄今已经测定基因组序列的生物数以百计。

DNA分子的一级结构是DNA分子内碱基的排列顺序,DNA分子以密码子的方式蕴藏了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任何一段DNA序列都可以反映出它的高度个体性或种族特异性。

DNA一级结构决定了二级结构,折叠成空间结构。

这些高级结构又决定和影响着一级结构的信息功能。

研究DNA的一级结构对阐明遗传物质结构、功能以及它的表达、调控都是极其重要的。

2.RNA的功能主要是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起着遗传信息由DNA到蛋白质的中间传递体核心功能,此外它的功能多样性还表现在哪些方面?20世纪80年代对RNA的研究揭示了RNA功能的多样性,发现它不仅仅作为遗传信息由DNA到蛋白质的中间传递体的核心功能,还有以下5种功能:①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②作用于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③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④具有生物催化剂的功能;⑤遗传信息的加工与进化。

RNA所具有的诸多功能都与生物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它的核心作用是基因表达的信息加工和调节。

3.实施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什么?从细菌到哺乳动物的全部生命有机体,它们的基因都是由DNA构成的。

在分子水平上,由于所有生物DNA基本结构都一致,这是它们作为生物体的共性,又由于它们DNA序列上的不同,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生物界。

因此,来自两种生命形态的基因(DNA)可以相互融合重组,可见,基因的DNA共性是实施基因工程(DNA重组)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4.基因的主要编码产物是什么?是多肽链,另外还包括许多编码RNA的基因,例如rRNA基因、tRNA基因以及其他小分子RNA基因等都是基因编码的产物。

题目:问答题1. DNA重组包括哪几个过程?2. 由转座子引起的转座过程有什么特征?3. DNA转座引起的遗传学效应是什么?4. 几种不同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分别转录哪些RNA?参考答案:1.DNA重组包括哪几个过程?Holliday于1964年提出了同源重组模型。

模型中,有四个关键步骤:①两个同源染色体DNA 排列整齐;②一个DNA的一条链断裂并与另一个DNA对应的链连接,形成的连接分子,称为Holliday中间体;③通过分支移动产生异源双链DNA;④Ho11iday中间体切开并修复,形成两个双链重组体DNA。

根据链断裂切开的方式不同,得到的重组产物也不同。

2.由转座子引起的转座过程有什么特征?由转座子引起的转座过程有以下特征:①能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从一个复制子转移到另一个复制子;②不以独立的形式存在(如噬菌体或质粒DNA),而是在基因组内由一个部位直接转移到另一部位;③转座子编码其自身的转座酶,每次移动时携带转座必需的基因一起在基因组内跃迁,所以转座子又称跳跃基因;④转座的频率很低,且插入是随机的,不依赖于转座子(供体)和靶位点(受体)之间的任何序列同源性;⑤转座子可插入到一个结构基因或基因调节序列内,引起基因表达内容的改变,例如使该基因失活,如果是重要的基因则可能导致细胞死亡。

3.DNA转座引起了什么遗传学效应?转座因子首先是因其可导致突变而被认识的。

当它插入靶基因后,使基因突变失活,这是转座子的最直接效应;当转座因子自发插入细菌的操纵子时,即可阻止它所在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并且由于转座因子带有终止子,其插入影响操纵子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极性(方向性),由此产生的突变只能在转座子被切除后才能恢复。

转座因子的存在一般能引起宿主染色体DNA重组,造成染色体断裂、重复、缺失、倒位及易位等,是基因突变和重排的重要原因。

转座因子也可通过干扰宿主基因与其调控元件之间的关系或转座子本身的作用而影响邻近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宿主的表型。

归纳以上,转座子引起的遗传学效应可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以10-8~10-3的频率转座,引起插入突变;②在插入位置染色体DNA重排而出现新基因;③影响插入位置邻近基因的表达,使宿主表型改变;④转座子插入染色体后引起两侧染色体畸变。

4.几种不同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分别转录哪些RNA?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Ⅰ转录45S rRNA前体,经转录后加工产生5.8S rRNA、18S rRNA和28S rRNA。

RNA聚合酶Ⅱ转录所有mRNA前体和大多数的核内小RNA(scRNA)。

RNA 聚合酶Ⅲ转录tRNA、5S rRNA、U6snRNA和不同的胞质小RNA(sc RNA)等小分子转录物。

题目:问答题1. 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几方面?2.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3. 怎样证明DNA是遗传物质?4. 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DNA具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1. 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几方面?按照狭义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可以将现代分子的研究内容概括为五大方面:(1)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2)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3)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4)DNA重组技术;(5)结构分子生物学。

2.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当前,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点正在由结构向功能转移,一个以基因组功能研究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后基因组”(Post-genome)时代已经到来。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细胞全部基因的表达图式和全部蛋白图式,或者说是"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组”。

由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又回到了蛋白质上来,生物信息学也应运而生。

(1)功能基因组学(2)蛋白质组学(3)生物信息学3. 怎样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的概念起源于1944年Avery等人首次证明DNA是细菌遗传性状的转化因子。

他们从有荚膜、菌落光滑的Ⅲ型肺炎球菌(ⅢS)细胞中提取出纯化的DNA,加热灭活后再加入到无荚膜、菌落粗糙的Ⅱ型细菌(ⅡR)培养物中,结果发现前者的DNA能使一部分ⅡR型细胞获得合成ⅢS型细胞特有的荚膜多糖的能力。

而蛋白质及多糖类物质没有这种转化能力。

若将DNA事先用脱氧核糖核酸酶降解,也就失去了转化能力。

这一实验不可能是表型改变,也不可能是恢复突变,因为ⅡR型菌产生的是ⅢS型的荚膜。

它有力地证明DNA是转化物质。

已经转化了的细菌,其后代仍保留合成Ⅲ型荚膜的能力,说明此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1952年Hershey和Chase等利用大肠杆菌噬菌体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的本质。

在噬菌体中,DNA是惟一含磷的物质,而蛋白质是惟一含硫的物质。

利用含P或S的放射性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得到了放射性标记噬菌体。

使标记|的噬菌体吸附细菌,几分钟后离心除去未吸附的噬菌体。

然后利用捣碎机捣碎使噬菌体和细菌分开。

离心后细菌在沉淀中,而噬菌体在上清液中。

这时发现放射性的硫有80%在上清液中,只有20%在沉淀中,而磷的情况则相反。

说明在噬菌体感染的过程中,DNA进入了细菌体内,而蛋白质留在细菌体外。

证明具有遗传作用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4. 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DNA具有哪些特性?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具有以下特性:①贮存并表达遗传信息;②能把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③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④有遗传变异的能力。

第五次作业题目:1. 基因与多肽链有什么关系?2. 分别写出病毒、原核、真核生物基因组的概念,它们各有何特点,请比较其异同。

3. 真核生物的DNA序列可分为几种类型?分别写出并简要叙述。

4. 原核、真核生物复制有什么不同点?5. hnRNA转变成mRNA的加工过程包括哪几步?6. 什么是密码的简并性?其生物学意义如何?7. 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模板的mRNA有何特点?8.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有什么特点?9.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与原核生物相比有什么异同点?参考答案:1.基因与多肽链有什么关系?多肽链是基因的编码产物,基因的碱基序列与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通过遗传密码实现的。

2.分别写出病毒、原核、真核生物基因组的概念,它们各有何特点,请比较其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