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外科学-乳核教学讲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外科学课件—常见乳房肿块鉴别PPT课件
![中医外科学课件—常见乳房肿块鉴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86207aa5e9856a57126013.png)
2020年10月2日
1
第一课件网
病名
好发年龄 肿块特点
疼痛
2020年10月2日
乳核 0~50岁 40~60岁
大多为单个,常为多个, 多在乳晕部,多为单个,
也可有多个,双侧乳房散 单个绿豆大 形状不规则,
圆形或卵圆 在分布,形 小,圆形肿 边缘不清楚,
形,边缘清 状多样,片 块,边缘清 质地不均匀,
楚,表面光 状、节结、 楚,质地软 生长速度较
滑,质地坚 条索,边缘 或中等
快
实,生在比 清楚或不清,
较缓慢
质地软或韧
或有囊性感
无
明显胀痛或 少数可有压 初期无疼痛,
刺痛,多与 痛
中晚期可出
月经周期及
现疼痛
情绪变化有
关
2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3
1
第一课件网
病名
好发年龄 肿块特点
疼痛
2020年10月2日
乳核 0~50岁 40~60岁
大多为单个,常为多个, 多在乳晕部,多为单个,
也可有多个,双侧乳房散 单个绿豆大 形状不规则,
圆形或卵圆 在分布,形 小,圆形肿 边缘不清楚,
形,边缘清 状多样,片 块,边缘清 质地不均匀,
楚,表面光 状、节结、 楚,质地软 生长速度较
滑,质地坚 条索,边缘 或中等
快
实,生在比 清楚或不清,
较缓慢
质地软或韧
或有囊性感
无
明显胀痛或 少数可有压 初期无疼痛,
刺痛,多与 痛
中晚期可出
月经周期及
现疼痛
情绪变化有
关
2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3
【PPT】-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教
![【PPT】-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教](https://img.taocdn.com/s3/m/824f82d031b765ce04081402.png)
3、肝郁气滞,冲任失调:见于乳癖、乳岩 舒肝理气,调和冲任—逍遥散
概论
五、乳房疾病的治疗
(一)内治
4、肝肾不足,冲任失养:见于乳疬、乳癖 补益肝肾,调摄冲任—二仙汤
5、肺肾阴虚痰凝:见于乳痨 补益肺肾,滋阴清热化痰—消郁丸合开郁散
6、气血两虚:见于乳痈乳发 补虚扶正—香贝养荣汤
概论
五、乳房疾病的治疗 (二)外治
—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七、其他疗法
手术切除
第五节 乳癖
一、定义
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二、特点
1、好发于中青年妇女。 2、乳房疼痛,多发性肿块,边界不清。 3、与情绪变化及月经周期密切相关。
第五节 乳癖
三、病因病机
肝郁 气滞痰凝血瘀—乳癖
冲任失调
第五节 乳癖 四、诊断
三、病因病机
常继发于其他部位的痨病。
第三节 乳痨
四、诊断
初起—乳房部肿块,红热痛及全身 症状不明显。
成脓—寒性脓肿 溃后—稀薄如痰,创口难敛,易成窦道。
五、鉴别诊断
乳岩:40-60岁,坚硬如石,高低不平,菜花状。 粉刺性乳痈:乳晕部,乳头有粉刺样分泌物溢
出,溃后形成瘘管。
第三节 乳痨
六、辨证论治 (一)内治 1、气滞痰凝——初起阶段 —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开郁散合消疬丸 2、阴虚痰热——化脓或溃后阶段 —养阴清热化痰—六味地黄丸和清骨散
中医外科学
乳房疾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 赵先明 副教授
概论
一 、乳房的结构
概论
二 、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与脏腑的关系:女子乳房属胃,乳头属肝 男子乳房属肾,乳头属肝
与经络的关系:与足少阴肾,足阳明胃, 足厥阴肝,冲任二脉关系密切
概论
五、乳房疾病的治疗
(一)内治
4、肝肾不足,冲任失养:见于乳疬、乳癖 补益肝肾,调摄冲任—二仙汤
5、肺肾阴虚痰凝:见于乳痨 补益肺肾,滋阴清热化痰—消郁丸合开郁散
6、气血两虚:见于乳痈乳发 补虚扶正—香贝养荣汤
概论
五、乳房疾病的治疗 (二)外治
—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七、其他疗法
手术切除
第五节 乳癖
一、定义
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二、特点
1、好发于中青年妇女。 2、乳房疼痛,多发性肿块,边界不清。 3、与情绪变化及月经周期密切相关。
第五节 乳癖
三、病因病机
肝郁 气滞痰凝血瘀—乳癖
冲任失调
第五节 乳癖 四、诊断
三、病因病机
常继发于其他部位的痨病。
第三节 乳痨
四、诊断
初起—乳房部肿块,红热痛及全身 症状不明显。
成脓—寒性脓肿 溃后—稀薄如痰,创口难敛,易成窦道。
五、鉴别诊断
乳岩:40-60岁,坚硬如石,高低不平,菜花状。 粉刺性乳痈:乳晕部,乳头有粉刺样分泌物溢
出,溃后形成瘘管。
第三节 乳痨
六、辨证论治 (一)内治 1、气滞痰凝——初起阶段 —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开郁散合消疬丸 2、阴虚痰热——化脓或溃后阶段 —养阴清热化痰—六味地黄丸和清骨散
中医外科学
乳房疾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 赵先明 副教授
概论
一 、乳房的结构
概论
二 、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与脏腑的关系:女子乳房属胃,乳头属肝 男子乳房属肾,乳头属肝
与经络的关系:与足少阴肾,足阳明胃, 足厥阴肝,冲任二脉关系密切
中医外科学课件—乳房疾病总论PPT课件
![中医外科学课件—乳房疾病总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063d94a5e9856a561260e9.png)
化脓性乳房疾病,多由
乳头破碎或凹陷畸形、感染 邪毒,或嗜食厚味、脾胃积 热,或情志内伤、肝气不疏, 以致乳汁郁滞,或痰浊壅滞, 阻塞乳络。郁久化热,热胜 202肉0年腐10月而2日成脓肿。
肿块性乳房疾病,多
因忧思郁怒,肝脾受损,气 滞痰凝;或肝肾不足,冲任 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导致 气滞、血瘀、痰凝,阻滞乳 络而成结块。
2020年10月2日
19
常用治法:
(1)疏风解表法:适用于乳痈、乳发等初起证属邪阻经
络、营卫不和者。乳房结块肿痛,伴有恶寒发热,苔薄白,
脉浮数等。选方瓜萎牛蒡汤、银翘散等。
(2)疏肝清热法:适用于乳痈、粉刺性乳痈等证属肝郁
化热者。乳房结块红肿高突,灼热疼痛,中软应指,伴有壮
热口渴、尿赤便秘,苔黄、脉弦数等。选方用内疏黄连汤、
4.确定一个肿块的性质,还需要结合年龄、病史及
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触诊的准确性取决于经验、手
感、正确的检查方法等。
2020年10月2日
16
第一课件网
常用乳腺钼靶摄片。典型乳腺癌x线表现为 密度增高的肿块影,边界不规则,或有毛刺 征;颗粒细小、密集的钙化点,乳腺结构扭 曲或不对称也是乳腺癌的可疑征象。
2020年10月2日
11
乳头溢液是指非哺乳期的乳头异常分泌。
检查时按顺时针方向仔细按压乳晕部,观察液体 溢出的位置、性质、色泽、数量等。
溢液分自发溢出还是被动溢出,单孔溢液还是多 孔溢液,单侧乳房溢液还是双侧乳房溢液。
乳头溢液的性质分乳汁样、脓性、水样、浆液性 和血性溢液等。
2020年10月2日
12
第一课件网
2020年10月2日
4
❖ 乳房位于胸前第二和第六肋骨水平之间,分乳 房、乳晕、乳头、乳络等四个部分。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中医外科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2dc84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8.png)
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传统中医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中医外科学的定义
中医外科学是将传统中医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外科领域的一门医学学科。
中医外科学的历史
1
与中医整体理论相结合
2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外科学逐渐融入
了中医整体理论,并形成了独特的外科
治疗方法。
3
古代外科技术
中医外科学的独特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独特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以及中草药的内服外敷治疗。
中医外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中医外科学的更深入研究,未来中医外科学有望发展出更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总结和展望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广阔前景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为患者提供了独特的 治疗选择。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医家开展 了一系列的外科手术和治疗。
现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
在现代,中医外科学得到了更多的研究 和应用,为临床外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方法。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
1 阴阳平衡
中医外科学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以维护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
2 气血调理
通过调理气血的流动,促进身体组织的修复和康复。
3 经络通畅
通过舒通经络,增强身体的循环系统功能。
中医外科学的临床应用
创伤外科
中医外科学在创伤外科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包括创伤处理和伤口愈合。
整形外科
中医外科学可以通过推拿和穴位按摩等方法, 改善面部和身体的整形效果。
骨科
通过中医的草药和针灸疗法,治疗和预防骨科 疾病。
肿瘤外科
中医外科学可以辅助传统肿瘤治疗,缓解治疗 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传统中医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中医外科学的定义
中医外科学是将传统中医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外科领域的一门医学学科。
中医外科学的历史
1
与中医整体理论相结合
2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外科学逐渐融入
了中医整体理论,并形成了独特的外科
治疗方法。
3
古代外科技术
中医外科学的独特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独特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以及中草药的内服外敷治疗。
中医外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中医外科学的更深入研究,未来中医外科学有望发展出更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总结和展望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广阔前景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为患者提供了独特的 治疗选择。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医家开展 了一系列的外科手术和治疗。
现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
在现代,中医外科学得到了更多的研究 和应用,为临床外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方法。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
1 阴阳平衡
中医外科学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以维护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
2 气血调理
通过调理气血的流动,促进身体组织的修复和康复。
3 经络通畅
通过舒通经络,增强身体的循环系统功能。
中医外科学的临床应用
创伤外科
中医外科学在创伤外科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包括创伤处理和伤口愈合。
整形外科
中医外科学可以通过推拿和穴位按摩等方法, 改善面部和身体的整形效果。
骨科
通过中医的草药和针灸疗法,治疗和预防骨科 疾病。
肿瘤外科
中医外科学可以辅助传统肿瘤治疗,缓解治疗 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清·叶天士《f临证指南医案·喘》说:“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林佩琴 《类证治裁·喘证》认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这些论 点,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范围】
❖ 喘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临床上如肺炎、 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 哮喘、肺结核、矽肺以及癔病等发生呼吸困难时, 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治。
最少;多为单发。 ❖ B、症状:多无自觉症状,常在洗澡或更衣时偶
然发现;多不疼痛,仅少数病人有轻微疼痛,疼痛 与月经无关。
9
❖ C、形态:肿块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 (形似核桃或鸡卵);皮色不变;光滑、硬韧、 质地坚实有弹性,类似硬橡皮球;境界清楚; 在乳房内可以自由推动,按压有滑脱现象。
❖ 肿物即使生长较大也不与其上方皮肤及周 围腺体组织粘连固定;皮肤、乳头无异常改变; 腋淋巴结不肿大。
22
❖ B、手术 一般应手术切除。特别是服中药3个月以
上无效者,乳核较大者。 绝经期、妊娠前发现肿块者。 术后病理检查!
23
第四节 喘 证
【概述】
❖ 喘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 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者 谓之喘证。
❖ 喘证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呼吸 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 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严重者,喘促持续 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 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喘脱。
(外寒内饮证)。若伏饮、痰热、痰浊等内伏,如复 加外感诱发,可见内外合邪的错杂证候。 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喘证。
【病因病机】
❖ 3.情志所伤 ❖ 情志不遂,忧思气结,肺气痹阻;或郁怒伤肝,肝
气上逆于肺(肺气郁痹证)。 ❖ 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喘证。
《医学入门·喘》所说“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 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声者”即属此类。
【病因病机】
❖ 喘证常由多种疾患引起,病因复杂,概言之有外感、 内伤两大类。外感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为饮 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等导致肺失宣降,肺 气上逆,或肺不主气,肾失摄纳而成。
【病因病机】
❖ 一、病因 1.外邪侵袭 ❖ 风寒袭肺,外闭皮毛,内遏肺气(风寒壅肺证)。 ❖ 若表邪未解,内已化热,或肺热素盛,寒邪外束,热为
胁牵痛,烦闷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等。舌 暗红,苔薄白或腻,脉弦细。
治则:疏肝活血,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散+桃红四物汤
酌加山慈姑、海藻 月经不调者,加仙茅、灵脾
21
❖二、外治:
❖ A、阳和解凝膏加黑退消外贴,7
日换一次
阳和解凝膏:性偏温热,功能温经 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
黑退消:具有温经散寒、化痰软坚 之功,适用于一切阴证。
16
乳腺纤维瘤
17
常见乳房肿块鉴别表
18
19
治疗
❖ 一、内治: ❖ 1、肝郁痰凝 ❖ 主证: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
不痛,推之可移。可有乳房不适,胸闷叹息。 苔白脉弦。 ❖ 治则: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 方药:逍遥散加减。可配合小金丹口服。
20
❖ 2、血瘀痰凝证 主证:肿块较大,坚实不硬,重坠不适。胸
中医外科学-乳核
❖ 【教学目的】熟悉乳核与乳癖、乳岩的鉴别。掌握 乳核的诊断和辨证论治。
❖ 【教学内容】乳核的概述、病因病机、诊断、鉴别 诊断、辨证论治。
❖ 【教学重点】乳核的诊断和辨证论治。
2
积气 聚滞 乳血 房瘀 胃痰 络凝
病因病机 5
病因病机
❖ 转归: 《外科真诠》: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乳岩之
❖ 金元时期刘河间论喘因于火热,他说“病寒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气甚 而息粗……故寒则息迟气微,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也。”元·朱丹溪认识 到七情、饱食、体虚等皆可成为内伤致喘之因,“六淫七情之所感伤, 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 体弱之人,皆能发喘”。
❖ 明代张景岳把喘证归纳成虚实两大证。如《景岳全书·喘促》说:“实喘 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指出了喘证的辨证纲领。
【源流】
❖ 喘证的名称、症状表现和病因病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肺病者, 喘息鼻张”、“肺高则上气肩息”。《素问·五邪》篇说:“邪在肺,则 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 、“劳则喘息汗出。”、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有所坠恐,喘出 于肝。”。
❖ 汉·张仲景 “上气”即是指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证候,“喉中水鸡 声”的哮病和“咳而上气”的肺胀。辨证分虚实两大类,并列方治疗。
寒郁(表寒肺热证)。 ❖ 或因风热犯肺,肺热气壅实,蒸液聚痰,痰热壅阻
肺气(痰热郁肺证)。 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喘证。
【病因病机】
❖ 2.饮食不当 ❖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
上干,壅阻肺气(痰浊阻肺证)。 ❖ 痰湿久郁化热,或肺火素盛,蒸液聚痰,痰热壅阻
肺气(痰热郁肺证)。 ❖ 若湿痰转从寒化,寒饮伏肺,诱因感触,引动伏饮
❖ 虽经年累月,亦不会溃破。 10
手术切除巨纤维腺瘤
11
❖ D、变化:初期肿块生长较快,待肿瘤直径 达到2-4cm时即生长减慢或停止生长。 在妊娠、哺乳或绝经期前,由于过强的雌 激素刺激,有时肿块能迅速增大,(注意考虑 恶变可能);一般生长缓慢。
❖ 3、全身症状:可伴心烦善怒、胸闷气短、失 眠多梦等。
12
❖ 4、一般不发生乳头溢液。 ❖ 5、癌变可能性很小,但有肉瘤变可能。
13
❖ 3、X线(钼靶摄片) ❖ 显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均匀致密,边缘锐
利光滑的肿块影,周围有脂肪组织形成的透明晕 (透亮带),少数可伴有钙化点。
14
乳 腺 纤 维 瘤
15
❖ 4、B超:肿块边界 清楚、完整,有一 层光滑的包膜。内 部回声分布均匀, 后方回声多数增强。
变。 认为本病有癌变可能。
6
❖ 乳房纤维腺瘤与内分泌紊 乱--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 素的分泌相对增高有关。
7
❖ 现代医学认为本 病的发生与雌激素的 刺激有密切关系,因 此,经绝后的女性很 少发生本病。
8
临床表现
❖ 1、本病大多见于15-30岁的年轻女性,特别是20 -25岁;男性罕见。
❖ 2、肿块 ❖ A、部位:多位于外上象限,内上方次之,内下
【范围】
❖ 喘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临床上如肺炎、 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 哮喘、肺结核、矽肺以及癔病等发生呼吸困难时, 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治。
最少;多为单发。 ❖ B、症状:多无自觉症状,常在洗澡或更衣时偶
然发现;多不疼痛,仅少数病人有轻微疼痛,疼痛 与月经无关。
9
❖ C、形态:肿块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 (形似核桃或鸡卵);皮色不变;光滑、硬韧、 质地坚实有弹性,类似硬橡皮球;境界清楚; 在乳房内可以自由推动,按压有滑脱现象。
❖ 肿物即使生长较大也不与其上方皮肤及周 围腺体组织粘连固定;皮肤、乳头无异常改变; 腋淋巴结不肿大。
22
❖ B、手术 一般应手术切除。特别是服中药3个月以
上无效者,乳核较大者。 绝经期、妊娠前发现肿块者。 术后病理检查!
23
第四节 喘 证
【概述】
❖ 喘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 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者 谓之喘证。
❖ 喘证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呼吸 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 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严重者,喘促持续 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 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喘脱。
(外寒内饮证)。若伏饮、痰热、痰浊等内伏,如复 加外感诱发,可见内外合邪的错杂证候。 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喘证。
【病因病机】
❖ 3.情志所伤 ❖ 情志不遂,忧思气结,肺气痹阻;或郁怒伤肝,肝
气上逆于肺(肺气郁痹证)。 ❖ 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喘证。
《医学入门·喘》所说“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 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声者”即属此类。
【病因病机】
❖ 喘证常由多种疾患引起,病因复杂,概言之有外感、 内伤两大类。外感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为饮 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等导致肺失宣降,肺 气上逆,或肺不主气,肾失摄纳而成。
【病因病机】
❖ 一、病因 1.外邪侵袭 ❖ 风寒袭肺,外闭皮毛,内遏肺气(风寒壅肺证)。 ❖ 若表邪未解,内已化热,或肺热素盛,寒邪外束,热为
胁牵痛,烦闷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等。舌 暗红,苔薄白或腻,脉弦细。
治则:疏肝活血,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散+桃红四物汤
酌加山慈姑、海藻 月经不调者,加仙茅、灵脾
21
❖二、外治:
❖ A、阳和解凝膏加黑退消外贴,7
日换一次
阳和解凝膏:性偏温热,功能温经 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
黑退消:具有温经散寒、化痰软坚 之功,适用于一切阴证。
16
乳腺纤维瘤
17
常见乳房肿块鉴别表
18
19
治疗
❖ 一、内治: ❖ 1、肝郁痰凝 ❖ 主证: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
不痛,推之可移。可有乳房不适,胸闷叹息。 苔白脉弦。 ❖ 治则: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 方药:逍遥散加减。可配合小金丹口服。
20
❖ 2、血瘀痰凝证 主证:肿块较大,坚实不硬,重坠不适。胸
中医外科学-乳核
❖ 【教学目的】熟悉乳核与乳癖、乳岩的鉴别。掌握 乳核的诊断和辨证论治。
❖ 【教学内容】乳核的概述、病因病机、诊断、鉴别 诊断、辨证论治。
❖ 【教学重点】乳核的诊断和辨证论治。
2
积气 聚滞 乳血 房瘀 胃痰 络凝
病因病机 5
病因病机
❖ 转归: 《外科真诠》: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乳岩之
❖ 金元时期刘河间论喘因于火热,他说“病寒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气甚 而息粗……故寒则息迟气微,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也。”元·朱丹溪认识 到七情、饱食、体虚等皆可成为内伤致喘之因,“六淫七情之所感伤, 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 体弱之人,皆能发喘”。
❖ 明代张景岳把喘证归纳成虚实两大证。如《景岳全书·喘促》说:“实喘 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指出了喘证的辨证纲领。
【源流】
❖ 喘证的名称、症状表现和病因病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肺病者, 喘息鼻张”、“肺高则上气肩息”。《素问·五邪》篇说:“邪在肺,则 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 、“劳则喘息汗出。”、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有所坠恐,喘出 于肝。”。
❖ 汉·张仲景 “上气”即是指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证候,“喉中水鸡 声”的哮病和“咳而上气”的肺胀。辨证分虚实两大类,并列方治疗。
寒郁(表寒肺热证)。 ❖ 或因风热犯肺,肺热气壅实,蒸液聚痰,痰热壅阻
肺气(痰热郁肺证)。 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喘证。
【病因病机】
❖ 2.饮食不当 ❖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
上干,壅阻肺气(痰浊阻肺证)。 ❖ 痰湿久郁化热,或肺火素盛,蒸液聚痰,痰热壅阻
肺气(痰热郁肺证)。 ❖ 若湿痰转从寒化,寒饮伏肺,诱因感触,引动伏饮
❖ 虽经年累月,亦不会溃破。 10
手术切除巨纤维腺瘤
11
❖ D、变化:初期肿块生长较快,待肿瘤直径 达到2-4cm时即生长减慢或停止生长。 在妊娠、哺乳或绝经期前,由于过强的雌 激素刺激,有时肿块能迅速增大,(注意考虑 恶变可能);一般生长缓慢。
❖ 3、全身症状:可伴心烦善怒、胸闷气短、失 眠多梦等。
12
❖ 4、一般不发生乳头溢液。 ❖ 5、癌变可能性很小,但有肉瘤变可能。
13
❖ 3、X线(钼靶摄片) ❖ 显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均匀致密,边缘锐
利光滑的肿块影,周围有脂肪组织形成的透明晕 (透亮带),少数可伴有钙化点。
14
乳 腺 纤 维 瘤
15
❖ 4、B超:肿块边界 清楚、完整,有一 层光滑的包膜。内 部回声分布均匀, 后方回声多数增强。
变。 认为本病有癌变可能。
6
❖ 乳房纤维腺瘤与内分泌紊 乱--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 素的分泌相对增高有关。
7
❖ 现代医学认为本 病的发生与雌激素的 刺激有密切关系,因 此,经绝后的女性很 少发生本病。
8
临床表现
❖ 1、本病大多见于15-30岁的年轻女性,特别是20 -25岁;男性罕见。
❖ 2、肿块 ❖ A、部位:多位于外上象限,内上方次之,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