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转化的规律1[1]
物质的转化规律总结
![物质的转化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d62f6ba45177232f60a2fa.png)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规律 一. 物质的分类:基本概念:3.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由多种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混合而成的称为混合物。
4.单质: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元素在单质中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如:石墨和金刚石)。
5.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为化合物。
6.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氢化物等,简称无机物。
7.有机化合物: 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碳酸等除外。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
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另一种元素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元素,则为非金属氧化物。
9.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 +)的化合物。
10.碱: 电离时所有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OH -)的化合物。
11.盐: 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二. 物质的转化规律:物质纯净物 单质化合物 __________,例:Cl2、N 2、O 2 、稀有气体_____性氧化物,例:SO 2、CO _____性氧化物,例:Na 2O 、氧化物酸 例: HCl H 2SO 4碱 例: NaOH盐 例: NaCl__________,例:Na 、Mg 、Al 、Cu 、Au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混合物 例:盐酸、硫酸、生理盐水、空气1.金属+氧==金属氧化物①钠放置在空气中。
现象:银白色逐渐褪去,反应:4Na + O2 === 2Na2O②镁条燃烧。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反应:2Mg+O22MgO③加热金属铝片。
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铝表面生成了氧化铝薄膜,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金属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铝不会落下来。
物质转化的规律-1
![物质转化的规律-1](https://img.taocdn.com/s3/m/ffdb7faa284ac850ad024222.png)
一、非金属单质 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 科学家也常利用物质与物质之间的反应,制 造出新的物质、使物质世界更加丰富。 但不是所有物质之间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物质之间的反应是有条件、也有规律的。
1、非金属+氧气
非金属
火山喷射的产物-硫黄
硫黄
(1)、硫黄:淡黄色粉末
生成了铁的化合物
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Fe + S == FeS
结论:金属与非金属(不包括氧)可以 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点燃
2 Fe + 3 Cl2 == 2 FeCl3
点燃
Cu + Cl2 == CuCl2
点燃
2 Na + Cl2 == 2 NaCl
点燃
Mg+Cl2
MgCl2
金属+非金属(除氧气)
碳能将氧化铜中的铜变成游离态的铜。
先移去盛有
石灰水的烧杯, 再移去酒精灯。
实验结束时, 应注意什么?
想一想
为什么?
防止,水的倒吸引起试破裂。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铜 炭也可以在高温下与二氧化碳反应:
高温
C + CO2 == 2 CO
一氧化碳也可以在高温下与氧化 铜反应:
CO + CuO == Cu + CO2
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转化的一般规律: 非金属
O2
非金属氧化物
H2O
酸的通性
酸
盐
碱
注意: 1、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酸 (二氧化硅除外) 2、不稳定的酸受热易分解为非金属氧化物和水 4、非金属氧化物和可溶性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生物的物质转化与能量转化规律
![生物的物质转化与能量转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6b17d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c.png)
生物的物质转化与能量转化规律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以及物质转化与能量转化是维持生物生命的基础。
在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影响着各种生命活动,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
生物的物质转化与能量转化规律对我们理解生命的本质以及应用于医药、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质转化物质转化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过程。
由于生物体种类的复杂性,物质转化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下面我们将从典型的物质转化过程来探讨一下物质转化的规律。
1. 糖类的转化糖类是生物体内最常见的能量来源,它们可以被分解产生能量。
在有氧条件下,糖类通过三个主要的代谢途径进行转化,即糖酵解、细胞呼吸和肝糖原生成。
糖酵解是一种无需氧气参与的糖类分解方式,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或乙醛酸,生成能量。
细胞呼吸是糖类在有氧条件下的主要代谢途径,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
肝糖原生成是指当机体的能量需求旺盛时,糖类通过某些酶的催化作用生成肝糖原,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糖类的转化规律表明了生物体内糖类利用的复杂性,为我们理解生命物质转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脂类的转化脂类是生物体内的能量储存体,它主要以三酸甘油脂的形式存在。
脂类的转化过程主要涉及到脂肪分解和β-氧化反应。
脂肪分解是脂肪酸从脂肪中解离出来的过程,产生脂肪酸和甘油。
在细胞内,脂肪酸再经过酯化过程,生成三酸甘油脂。
β-氧化反应是脂肪酸在线粒体中的一种重要代谢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将脂肪酸分解为乙酰辅酶A,产生大量能量。
脂类的转化规律揭示了生物体内脂类的分解与合成过程,这对于我们研究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3. 蛋白质的转化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参与到各种细胞机能的实现中。
蛋白质的转化主要包括合成、降解和转化。
蛋白质的合成是指生物体内蛋白质通过肽链的形式进行合成的过程,合成过程因复杂性而多步骤进行。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经典实用)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经典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58b6842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c.png)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经典实用)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的重要内容,该专题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转化规律。
以下是该专题的经典实用内容: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1.按性质分类:可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
质等进行分类,如固体、液体、气体;酸、碱、盐等。
2.按组成分类:可以根据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分类,如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3.按来源分类:可以根据物质的来源进行分类,如天然物质和
人工合成物质等。
二、物质的转化规律:
1.物理变化: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发生形状、颜色、状态等方面的改变。
如溶解、汽化、凝固等。
2.化学变化: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新的物质,
即产生化学变化。
如燃烧、酸碱中和、金属与酸反应等。
三、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的种类
和数量关系。
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右边,用箭头分隔。
2.化学方程式还可以表示反应的摩尔比例关系和反应的能量变化。
四、化学反应的计算:
1.摩尔与质量的转化: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通过已知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计算其他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2.气体体积与摩尔数的关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摩尔数成正比关系。
可以利用这一关系,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摩尔数或体积。
2.2 物质转化的规律1
![2.2 物质转化的规律1](https://img.taocdn.com/s3/m/a04d61640b1c59eef8c7b46d.png)
你能除去二氧化硫气体 吗? 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SO2+2NaOH = Na2SO3 + H2O
你还知道哪些非金属可以转化为相应的 化合物 吗?
点燃
O2充足
C+O2
2C+O2
CO2
点燃
O2不充足
2CO
点燃
4P + 5O2
非金属 + 氧气
2P2O5
非金属氧化物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
CO2
石蕊 蒸馏水 (Ⅰ)
石蕊 蒸馏水
(Ⅱ)
变红 现象: 不变色(紫色)
现象:
将盛有液体的2只烧杯加热,你又 发现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 现象:原来红色的溶液又变回了紫色
H2CO3
CO2 +H2O
CO2 + H2O
H2CO3 酸
非金属氧化物 + H2O
SO2 + H2O
SO3 + H2O P2O5 + 3H2O
H2SO3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火山喷射的产物-硫黄
硫黄
硫的燃烧
1、硫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2、硫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化学方程式:
点燃
S+O2
SO2
二氧化硫是有毒、有刺激性气味其他,
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去。实验最好在通风橱 中进能源煤和石油中都含有硫,在 燃烧时生成SO2,导致大气污染而降酸雨(硫 酸)。 +O2 SO2 H2SO3 S H2SO4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形成酸雨的过程。
点燃
S+O2 SO2+H2O
物质转化的规律(自制版)
![物质转化的规律(自制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9f653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f.png)
MgO + H2O = Mg(OH)2
2.难溶性碱加热能分解 (可溶性碱加热不分解)
2 Fe(OH)3 Cu(OH)2 NaOH
Fe2O3 + 3 H2O CuO + H2O Na2O + H2O
还原剂 H2O
盐
金
属
与
盐和水
盐
盐和氢气
三、常见无机物转化规律图(八圈图)
盐和氢气
盐
两条纵线
金
属
盐和水
本
反 应
化合反应
类
型 分解反应
可能同时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碳:
木 炭
C
充足的 氧气
点燃 CO2
通入水中 (石蕊)
Ca(OH)2 溶液
微 热 H2CO3
CaCO3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2、硫
酸雨的形成与硫的一系列转变有关
SO2与水的反应
+O2
S
SO2
H2SO3
目的2
反应前通一会H2的目的:
排净试管内的空气,防止H2不纯而引起爆炸
反应结束后继续通一会H2的目的:
防止刚生成灼热பைடு நூலகம்Cu再次被氧化
第2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
一.金属的冶炼: (金属氧化物
1.用H2作还原剂:
金属 )
①原理:
H2 + CuO
Cu + H2O (置换反应)
②现象: 黑色固体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高温
CaCO3
CaO
+ CO2
加热
MgCO3
CuO
+ CO2
物质转化规律(15种规律)
![物质转化规律(15种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732fc89cdd88d0d233d46ac8.png)
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规律温馨提醒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①有沉淀↓(溶解性表)、气体↑或H2O生成;②盐+盐、盐+碱的反应要求反应物都能溶。
3、复分解反应是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变化。
关于酸一、金属+酸=盐+氢气1、(实验室制氢气)2、3、二、金属氧化物+酸=盐+水1、2、三、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1、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3、4、四、酸+碱=盐+水(中和反应)1、2、3、4、五、酸+盐=新酸+新盐1、盐酸和硝酸银(检验Cl—)2、硫酸和硝酸钡(检验SO42—)3、盐酸和碳酸钙(制取CO2)4、盐酸和碳酸钠(检验CO32—)5、6、六、碱+盐=新碱+新盐(要求反应物都能溶于水)1、2、3(制取氢氧化钠)2、氯化铵和氢氧化钠(检验NH4+)七、盐+盐=新盐+新盐(要求反应物都能溶于水)1、2、3、4、八、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1、2、、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1、2、3、九、金属氧化物+水=碱(只有下列四种可溶性碱)1、2、3、4、十、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1、2、3、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十一、非金属氧化物+水=酸1、二氧化碳和水2、二氧化硫和水3、三氧化硫和水十二、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1、铁和硫2、铁和氯气3、铜和氯气4、钠和氯气十三、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很少用,别乱写。
)1、氧化钙和二氧化硅十四、金属氧化物+还原剂(H2、C、CO)===金属+非金属氧化物(H2O或CO2)1、氢气还原氧化铜2、氢气还原氧化铁3、炭还原氧化铜4、炭还原氧化铁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十五、其它1、碳酸分解2、电解水3、高锰酸钾制氧气4、实验室制取氧气5、甲烷燃烧6、一氧化碳燃烧7、炭还原二氧化碳8、煅烧石灰石9、加热氢氧化铜(不溶性碱)10、加热氢氧化铁(不溶性碱)。
科学物质的转化规律
![科学物质的转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fe0664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8.png)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满足当前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 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环境保护
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和生态破坏。
清洁能源
可再生能源和低污染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温室气体排 放。
06
物质转化的应用
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能源转化
物质转化规律在能源领域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如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热 能等,以及将化石燃料转化为热能和 电能等。
03
化学物质的转化规律
化学反应的类型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新物质。例如 ,碳酸钙受热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两种或多种物质化合成一种新物质。例如 ,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 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例如,铁与稀硫 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03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分子内部结 构发生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 化过程,如燃烧、氧化还原反 应等。
物质转化的类型
物质转化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新物质 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根据转化过程中能量是否变化可分为吸热和放热反 应;根据转化过程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3
在化学工业中,物质转化是实现原料加工和产品 制备的关键步骤,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02
物质转化的基本规律
质量守恒定律
总结词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关系的基本规律,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 不变。
详细描述
物质转化的规律
![物质转化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58cfb7c5acfa1c7aa00ccc3.png)
△ 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25
氢气还原氧化铜
5、如图,通入氢气后, 如图,通入氢气后, 过一会给氧化铜加热。 过一会给氧化铜加热。试 管中的变化: 管中的变化: 黑色变红色 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口有什么生成? 试管口有什么生成? 水珠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到 、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 试管冷却。化学方程式: 试管冷却。化学方程式:
2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硫和氧气的反应
1、取一药匙硫黄,观察其外观: 取一药匙硫黄,观察其外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硫黄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硫 将硫黄放到燃烧匙中, 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黄,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 3.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 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 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金属 单质
氧气
金属 氧化物
水
碱 酸
非金属与其化 合物的转化
(只有 种:CaO Na2O K2O BaO ) 只有4种 只有
盐
15
16
自然界中有现成的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然界中有现成的铁吗?
赤铁矿
物质转化规律
![物质转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b056f2d1240c844769eaee33.png)
Ⅱ、物质转化规律:一、物质转化规律图:(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A +B → C%①非金属 + O2 →非金属氧化物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3、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5、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②金属 + O2 →金属氧化物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3、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③非金属氧化物+H2O →含氧酸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2、二氧化硫溶于水:SO2+H2O==H2SO33、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H2SO4%④金属氧化物+ H2O →可溶性碱1、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2NaOH2、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Ca(OH)2%㈠金属 + 非金属→无氧酸盐1、铁与氯气反应:2Fe+3Cl2=点燃=2FeCl 32、铁与硫反应:Fe+S=△=FeS%㈡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1、生石灰和二氧化硅化合:CaO+SiO2== CaSiO3其它化合反应: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高温=2CO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点燃=2HCl(二)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
C → A + B%⑤酸分解酸→酸性氧化物+ H2O1、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⑥碱分解不溶性碱→碱性氧化物+ H2O1、氢氧化铜受热分解:Cu(OH)2=△=CuO+H2O氧化物分解:1、电解水:2H2O=通电=2H2↑+O2↑盐分解:1、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2、氯酸钾受热分解(实验室制O2):2KClO3=(MnO2△)=2KCl+3O2↑3、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CuO+H2O+CO2↑4、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5、硫酸铜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CuSO4·5H2O=△=CuSO4+5H2O(三)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物质转化规律
![物质转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3566e016ff00bed5b9f31dcc.png)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规律一.物质的转化规律:1.金属+氧==金属氧化物2.金属氧化物+还原剂=金属+非金属氧化物①CuO+H2== 现象:,H2还原优点是反应生成物之一是,且产物较纯净。
②CuO+CO== (CO有剧毒,实验时一定)③2CuO+C;现象:(虽然C的还原能力强于H2,但固体还原剂与氧化物的充分接触程度没有固体与气体还原剂充分,自然反应温度就比H2要高,最好使用酒精喷灯或加罩的酒精灯。
C要稍微过量。
)④2Fe2O3+3C;⑤Fe2O3+3CO;(加热时一定要持续高温)⑥Fe2O3+3H2 ;现象:3.金属氧化物+水==碱4.碱==金属氧化物+水5.非金属+氧==非金属氧化物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现象:相关知识点: (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否则会爆炸。
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现象:相关知识点: (1)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颗粒. (2)测量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3)可做烟雾弹。
③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火焰. 有强烈气味。
相关知识点:(1)反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2)SO2污染空气,要用溶液进行尾气处理。
(3)SO2是气体,所以测量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若将水改为溶液,也可以测量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④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 ,在氧气中是发出。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来进行检验.⑤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6.非金属氧化物 + 活泼金属 == 非金属+金属氧化物①金属钠与水反应:2Na+2H2O== ,现象:浮(钠块浮在水面上)、游(钠块在水面上无规则游动)、熔(钠块熔化为小球)、响(发出嘶嘶的响声)、红(使滴入酚酞试液的溶液变红)②金属镁与CO2反应:2Mg+CO22MgO+C 现象:发出白光,有白色粉末(MgO)生成,有黑色固体(C)生成,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知识总结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知识总结物质间的相互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718244316c85ec3a87c2c5f5.png)
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以O 2、H 2、C 、S 、P 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Fe 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CO 、CO 2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Fe 2O 3 、CuO 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及酸、碱、盐等。
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图(即八圈图)。
1. 各类物质相同转化关系图(俗称八圈图)在上图中所涉及的反应规律可简记为:两条纵线通到底(七条规律)(1)~(7)四条横线相联系(四条规律)(8)~(11)六条交叉成网络(六条规律)(12)~(17)17条规律须牢记反应规律示例纵向:(1)金属+−−−→−∆/2点燃O 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O Na O Na 2224=+ C u O O Cu 222∆+(2)碱性氧化物(可溶)+水→碱(可溶)NaOH O H O Na 222=+(3)碱(难溶)−−−→−∆高温/碱氧(难溶) + 水∆==2)(OH Cu O H CuO 2+(4)酸+碱→盐+水 O H PO Na PO H NaOH 2434333+=+O H C u S O SO H OH Cu 244222)(+=+ (5)非金属+−−→−点燃2O 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22CO O C 点燃+ 522254O P O P 点燃+ (6)酸性氧化物(易溶)+水→酸(易溶)3222CO H O H CO =+ 4325223PO H O H O P =+(7)酸(易挥发 / 难溶)→酸氧+水(易挥发 / 难溶)↑+=2232CO O H CO H 2232S i O O H S i O H +∆从纵向来看,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其中金属元素相同。
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含氧酸)→盐,其中非金属元素相同。
横向:(8)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NaCl Cl Na 222点燃+(9)碱氧+酸氧→(含氧酸)盐 32CaSiO SiO CaO 高温+(10)含氧酸盐→碱氧+酸氧↑+23CO CaO CaCO 高温(11)盐+盐→两种新盐↓+=+AgCl NaNO AgNO NaCl 33交叉:(12)酸+碱氧→盐+水O H CuSO CuO SO H 2442+=+(13)碱+酸氧→盐+水O H CO Na CO NaOH 23222+=+(14)酸+盐→新酸+新盐32423242CO H SO Na CO Na SO H +=+↑+=2232CO O H CO H(15)碱+盐→新碱+新盐↓+=+2424)(2OH Cu SO Na CuSO NaOH(16)金属+酸→盐+↑2H↑+=+2442)(H ZnSO SO H Zn 稀(17)金属+盐→新盐+新金属44ZnSO Cu CuSO Zn +=+以上十七条规律的应用:(1)可知某物质的性质。
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
![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ebee692d2af90242a895e5e4.png)
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知识梳理]1.各类物质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其中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可生成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酸,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可生成金属氧化物,某些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
2.金属的冶炼就是利用碳作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之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常见的还原剂还有一氧化碳和氢气。
[解题指引]例1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未见沉淀出现,则再在溶液加入下列哪种物质后就会出现沉淀A.盐酸B.氯化钠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稀硝酸()指引:往CaCl2溶液中通入CO2不会沉淀生成是因为H2CO3是弱酸,溶液中CO32-离子浓度很小不足于和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
往溶液中加强酸更不会出现沉淀。
往溶液中加碱能出现沉淀,这是因为加碱后与H2CO3中和生成可溶性的碳酸盐,溶液中CO32-离子浓度增大,从而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
答案:C例2 某学生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1)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2)设计方案:使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的炭粉完全反应测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炭粉、氧化铁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6)结论:根据对数据的处理结果得知,原假设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引:反应前玻璃管和物质的总重量为3.2克+2克+48.48克=53.68克,反应后质量减少了53.68克-52.24克=1.44克,因为减少的质量小于原碳的质量2克,说明碳有剩余,而氧化铁完全反应。
生成的碳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3.2克×30%=0.96克,所以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是1.44克-0.96克=0.48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生成的碳的氧化物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0.48:0.96克=1:2,而二氧化碳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6×2)=3:8≠1:2,所以产物不只有二氧化碳。
高中怎么判断物质是否能一步转化的规律
![高中怎么判断物质是否能一步转化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6e14b7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19.png)
高中怎么判断物质是否能一步转化的规律
高中阶段判断物质是否能一步转化的规律,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 确定变化前后的元素种类和数量。
例如,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元素种类和数量都相同,那么这个反应是可能发生的。
2. 确定变化前后的化学键类型和数量。
例如,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化学键类型和数量都相同,那么这个反应是可能发生的。
3. 分析反应的过程,确定是否存在可逆性。
有些反应在条件变化时,可能会逆向进行。
这需要我们分析反应的过程,确定是否存在可逆性。
4. 考虑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关系。
反应是否能一步完成,还要考虑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关系。
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关系不匹配,那么这个反应可能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完成。
5. 进行实验验证。
如果我们对某个反应的一步转化规律有疑问,最好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反应的过程,确定反应是否能一步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些基本的判断方法,化学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实际情况中,物质的转化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终回到 4 处,
白磷
该实验说明: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空气总量的1/5
二、非金属氧化物与酸间的转化
1、实验操作:
2、实验现象:
吹入二氧化碳的溶液能使石蕊试剂变红色,加热后
红色褪去。
3、化学方程式
CO2+H2O
H2CO3
H2CO3
CO2 +H2O
转化规律:
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酸
CO2+H2O
练习
点燃
S+O2
SO2
SO2+H2O 2H2SO3+O2
H2SO3 2 H2SO4
练习2: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液的pH
为7.35~7.45,但在通风不良的场所里
时间过长,吸入含较多二氧化碳的空
气,将使血液里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血
液的pH会( B )
A.增大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讨论:
正常的降水是碱性、中性还是酸性的? 为什么?
H2CO3
非金属 氧化物
酸
大部分的非金属氧化物可溶于水,生成对应的酸;
SO2+H2O
H2SO3
N2O5 + H2O
2HNO3
P2O5 + 3H2O
2H3PO4
注意:二氧化硅不能与水化合生成硅酸。
练习1:现在我国的常用能源煤和石油中都 含有硫,在燃烧时生成SO2,导致大气污染 而降酸雨。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满3.磷白在氧烟气中燃烧可生观成察到的白现色象有:固集体气,瓶放中出充大
量热,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4P+5O2======2P2O。5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碳
磷
硫磺
1.转化规律:
非金属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转化规律:
非金属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2.转化规律的应用
(1)燃料燃烧
①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或爆炸)都生成水
点燃
2H2+O2======2H2O ②碳在空气燃烧,O2充足时生成CO2,不足时生成CO.
点燃
C+O2(充足)===CO2
点燃
C+O2(不充足)===CO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转化规律:
非金属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1.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白色 的光,生成能使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O2======CO2
。
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微弱的淡蓝色的火焰,在氧 气中燃烧发出 明亮的蓝紫色 的火焰,生成的气体 具有 刺激性 气味 ,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S+O2======SO2 。
如图所示,相互之间连线表示能发生化学反应。A、C、E均为氧化物,A是人
体呼出的主要气体;在实验室中B可以用来制取A,而D可以用来检验A;C和E
反应能生成D。
(1)A的化学式是
,D的化学式是
;
(2)B除了制取A之外的另一种用途是
;
(3)C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
类型是
。
3.模拟酸雨形成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硫在单质气体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
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通常情况下C为无色液体,B、C、D
是氧化物;E、F和X都是酸,G是白色沉淀。试填空。
(1)E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
。
再见
将稀硫酸分别倒入盛有CuO、Cu(OH)2和 CuCO3 的试管 现象: 不溶于水的CuO、Cu(OH)2和 化学方程式Cu:CO3 慢慢消失,生成蓝色溶液
CuO+H2SO4==CuSO4+H2O Cu(OH)2+H2SO4==CuSO4+H2O CuCO3 +H2SO4==CuSO4+H2O+CO2
三、酸与盐之间的转化规律
酸的通性
酸
盐
酸
1.写出以盐酸和有关物质为原料制取 氯化锌的化学方程式 依据:酸的有关通性
(1)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盐+水 (4)酸+某些盐==新盐+新酸
非金属 C O2
酸性
氧化物 CO2
H2O
酸 H2CO3
Ca(OH)2
2.转化规律的应用
(1)燃料燃烧 (2)用于除去气体中的O2.
例如:白炽灯泡内加入少量磷,可除去灯泡 内的O2,防止钨丝氧化熔断。
(3)常用于验证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分数
如图,在以耐高温并绝热的 5
容器底部足量的白磷,用力 4
3
迅速将活塞下压,能观察到 2
的现象是
1
白磷燃烧并有大量白烟产生 ,
然后慢慢将手松开,活塞
盐 CaCO3
1.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物质
X的化学式为
。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 。(填标号)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
。
(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
程式 。
。
2.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