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案例--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德育教育案例--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德育教育案例--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通江县太平小学周彬生案例背景:学校的德育教育在班主任工作和各个学科教学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以前很多教师认为一个好教师能给学生上好课,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就算做到尽心尽责了。
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个体差异。
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去探究的。
我们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规律,真正解决孩子种种纠结,才是我们的成功。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好转,人们的意识思想变化无常,农村家庭组合的不稳定是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
重组家庭不少,单亲孩子数量增多,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深远的。
而今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这些孩子大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
孤独、忧虑、失望,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随心所欲等都有表现,不少孩子因长期留守或家庭原因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所以我们教育人敢于面对现实,担当起教书又育人的的双重任务。
努力培养学生优良德行势在必行。
主要做法:一、开展大家访活动,通过家校沟通唤醒家长对孩子的爱。
我们太平小学把每年三月和十月定为“家访月”。
家访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班级每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监护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情况,学生在家身心健康和学习情况,学生自身习惯和爱好等;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健康、品行各方面信息。
以便共同管理,同心关注孩子健康成长,这对经济不发达的我们这一带农村地区,孩子读书成才“走出大山,走出农村”成为家长们唯一的希望。
所以关注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我们在家访中遇到的周洋同学就是农村千万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缩影。
周洋,女,十岁,住骡子坡村,就读太平小学五年级,家中共五口人,奶奶年近七旬,父母离异后重组家庭,继母又生一弟弟,年满两岁,父亲在外务工,继母照顾小弟弟,她主要靠奶奶监管。
我接任班主任不到一周,他便进入我的视线。
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而他们的孩子则被留在了农村。
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面临着教育、心理、生活等多方面的困境。
为了关爱留守儿童,助力他们健康成长,我校特开展了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关爱留守儿童,以下是对此次活动的一些总结和感悟。
一、活动背景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地区特有的社会现象,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我校决定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希望通过德育教育,让孩子们在关爱中感受到温暖,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活动内容1.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各班级利用班会时间,组织留守儿童观看关于留守儿童的视频,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引导同学们关爱身边的留守儿童。
同时,班主任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关爱他人。
2. 组织亲情电话活动为了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学校组织了一次亲情电话活动。
活动中,留守儿童与家人通电话,分享彼此的生活,增进亲情。
此外,学校还为留守儿童准备了亲情礼物,让孩子们在特殊的日子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3. 开展亲情家教活动学校邀请留守儿童家长来校开展亲情家教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增进家校沟通。
同时,学校还邀请心理老师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4. 组织亲情游活动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学校组织了一次亲情游活动。
活动中,留守儿童与家长一起参观当地名胜古迹,感受家乡的美好,增进亲子感情。
5. 开展亲情手工制作活动学校组织了一次亲情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学会感恩,表达对家人的爱。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手工制品送给家人,表达自己的心意。
三、活动成果1. 提高了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通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留守儿童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关爱,学会了感恩,提高了生活质量。
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
浅议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进城农民工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农村的留守儿童却成为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盲区”。
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解析;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原因对策在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妇离开农村加入到“农民工”的行列,将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于是在农村便出现了一个特有的学生群体——留守儿童。
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厌学弃学情绪日渐高涨,失学(辍学)率也高于其他学生。
因此,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根本途径在于学校德育工作。
做好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关系到国家教育,关系到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切身利益,意义深远。
一、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解析(一)缺乏父母的温暖和呵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感。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关爱程度、期望程度都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家庭的亲情必有一定的缺失,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大多缺少基本的教育常识,常常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结果是孩子的“物质教育”跟社会发展合拍,但“精神教育”严重缺失。
父母外出打工,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状况,但是影响了后代的成长发展,这一遗憾是无法弥补的。
(二)学校道德教育的欠缺学校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尽管新课程改革开展已有多年,但是还有很多农村学校仍然坚持实行应试教育。
大多数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被这种落后的教育理念扼杀在摇篮之中,其受到的伤害无法估量。
我们不可否认,由于爷爷奶奶等监护人的溺爱,部分留守儿童相对调皮和难以管教,因此,学校面对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有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不敢多管;有的把责任推给了家庭,实际行动少之又少。
小学德育论文关注留守儿童
小学德育论文关注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为工作等原因,长期不在家陪伴孩子成长,将孩子留在家乡或他地寄予他人照顾的一类特殊儿童群体。
他们在心理、情感、学习等方面都面临很多困扰和问题。
小学德育应当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小学德育要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意识。
留守儿童的需求和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孤独和焦虑。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主动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只有真正理解他们的处境,我们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其次,小学德育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照顾。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供他们一个良好的交流和认同的环境。
同时,教师应该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困扰和想法。
家长也要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孩子保持密切联系,给予他们关心和鼓励。
此外,小学德育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容易感到孤单和无助,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绩也可能受到影响。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提供学习辅导和素质教育,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信心。
同时,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最后,小学德育还应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品质和社交能力。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缺乏充足的陪伴和社交经验。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扩大社交圈子,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之,小学德育应该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通过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意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关注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培养他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交能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陪伴和关怀。
浅谈“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心得
浅谈“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心得秭归县杨林桥镇中心小学向秀魁我们学校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服务区经济不发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儿童是我们学校存在的普遍现象。
我班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
这些学生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 或者是寄养在伯、叔、姑、舅、姨等家里。
这些委托监护者因为种种顾虑对孩子多采取得过且过或任其发展的的简单方法教育孩子。
他们往往只重视物质上对孩子的满足,而缺乏对孩子心理、品行上的沟通、交流和指导。
学生远离父母,再加上学生与委托监护人不能良性互动。
使得这些孩子无形中养成孤僻任性、内向不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等不良心理。
在长期远离父母的环境下成长,这些孩子大多数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也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和日常行为表现比其他孩子差。
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监管和教育,孩子作为未成年人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弱,极易被不良社会习气带坏,养成一些诸如:撒谎,不讲卫生,爆粗口,懒散、未经允许拿别人的东西等不良行为。
长此以往对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形成极为不利。
通过这几年“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摸索,本人得出了以下几点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心得,望能与同仁共勉:一、德育与教学相结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品性等各方面具体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将德育教育和教学教育有效结合。
通过父母或以前的教过这些学生的老师了解学生及学生的家庭状况。
做好详实记载,再与学生本人谈心沟通并通过平时的观察进一步了解学生。
将学生的思想行为底细摸清楚后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的学习氛围中,陶冶情操,修养身心,培养良好的性格。
我去年班上的一位留守生原来贪玩,上课思想开小差通过我对他学习上的指导和鼓励,学习成绩提高了,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同学的欣赏,期末考试还被学校评成了优秀学生,将德育教育与教学教育有效结合起到了润物细无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教师与家长相结合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需要家长的通力配合和支持。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远离家乡外出务工、打工而在原籍地或居住地由其他家庭成员或亲属照顾生活的儿童。
近年来,随着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加剧,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与正常成长环境相比,留守儿童在德育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多方面而复杂。
本文将分析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为了谋生而外出务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导致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德育问题频发。
其二,家庭教育看护不到位。
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属年龄较大,对于孩子的教育能力和精力都存在一定限制,往往无法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关心和引导,导致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产生。
其三,社会环境影响。
留守儿童生活在农村地区,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受到限制,很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影响,导致道德观念扭曲和行为偏差。
其四,学校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导致留守儿童所在学校教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德育教育滞后。
针对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产生原因,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来解决。
应加强家庭教育。
政府应通过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政策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父母尽快回乡务工,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减少留守儿童现象。
同时也要加强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属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
应加强社会教育。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力度,建立更多的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提供更多文化活动和文化资源,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组织志愿者定期走访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成长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应加强学校德育教育。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德育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道德自觉和法治观念。
浅谈农村学校如何搞好留守儿童德育工作
留守儿童目前存在的问题
1 . 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由于是年迈的爷爷奶
2 . 教师要积极家访,当留守儿童的 “ 代理父母”,给 奶或外公外婆,他们得不到有效的监护,无法像正常孩子 他们一种家庭上的温暖。家访是教育留守儿童的一个有效 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这种亲情的缺失会导致孩子 的方法。在教学中,笔者所教班级曾有一名l 2 岁的女孩,
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一一留守儿童,他们的监护人大多 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
是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留守儿童正处于发育 儿童进行品德教育。 上的引导和帮助,不能正确辨别是非,成长中缺少 了父母 价值观。在课堂上要多提问,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对于学 情感和心理上的关注与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是非 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耐心辅导,或让成绩好的学生采取 “ 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上发展的异常,一些少年儿童甚至 学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
德育教育工作呢?
任、过早的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很大的不利
影响,甚至很难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
一
、
留守儿童的特点 搞好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留守 1 . 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
由于农村青壮年 劳动力 的外出打工 ,造 成 了学校学 生
一
的性格变得孤僻、忧郁、自卑,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的健 其父母外出打工,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平时做错事 了还 康发展,使他们无论在家里、学校和社会上都会做出一些 与老师和家长顶嘴、不服管教,头发乱蓬蓬的,不讲卫
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会行为,这些行为往往超越了法律和 生。通过家访,教她从小事做起,从讲卫生做起;和她谈
关于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研究的课题工作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研究的课题工作报告关于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研究的课题工作报告篇1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留守儿童一走进我们的视野,就带有巨大的冲击力。
首先是数字上的庞大惊人。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0.95%。
抽样数据,推算出当年十四岁及以下留守儿童的数量约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到1981万人。
2005年5月23日,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公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是近2000万人。
其次是极端个案的群体亮相。
监护人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许多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得到医治,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许多留守儿童还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标,绑架拐卖强奸诱奸案件时有发生。
再次是暴露的问题触目惊心。
大量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处在一种天各一方的极不人道的亲子关系模式里,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家庭教育和监管,许多儿童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
曾有权威媒体在公开的消息中说,全国的刑事犯罪中,有20%的青少年犯罪来自留守家庭。
可以说,无数农村留守儿童正有意无意地成为一个家庭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牺牲品。
面对着数以千万计孩子被忽略的人生春天,试问:我们的经济发展是否漏算了一代农村儿童的代价?正如相关专家所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状况造成的,是社会转型中的成本和代价,这个成本和代价需要政府社会来共同承担,而不是独靠农民自己来扛。
关注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前途未来。
切实关注和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孩子问题,既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仙居是荆门一个偏远山乡。
全乡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20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
全乡现有中小学5所,小学教学班28个,中学教学班15个;全乡中小学在校学生1795人,其中小学生948名,初中生847名。
留守儿童德育工作记录
留守儿童德育工作记录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一、工作目标
本日的德育工作目标是加强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内容
1. 课堂教育:在课堂上,我们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向留守儿童传授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集体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各类集体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团队游戏等,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心理辅导:对有需要的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4. 家访活动:对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
三、工作成果
通过本日的工作,大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得到了加强,集体荣誉感也有所提升。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如个别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较大,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 加强对个别留守儿童的关注,定期进行心理辅导。
2. 组织更多的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3. 加强对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策略一、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我们需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家庭无法陪伴的儿童。
他们通常生活在农村的爷爷奶奶或亲戚家中,与父母分隔千里。
这种特殊的家庭结构,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教育的指导,容易产生孤独、焦虑、叛逆等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生活在相对贫困的环境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面临着诸多困难。
品德教育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品德教育策略1. 建立心理疏导机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建立心理疏导机制非常重要。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通过心理老师、班主任等专业人员,开展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导工作。
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协同的心理疏导网络,尽可能地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2. 加强道德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教育指导,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影响。
加强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应该开设有关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等的课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通过讲述正能量的故事、开展志愿活动、举办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3. 强化家庭教育工作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受到很大的限制,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
鼓励父母利用假期回家陪伴孩子成长,同时开展家长学校、家长讲座等活动,帮助父母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4.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亲情的滋润,学校应该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温暖。
在课堂上,老师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关注,在日常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他们的困境,积极引导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
5. 提供学习机会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学习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学校应该加大助学力度,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包括奖学金、助学金、补课补贴等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德育工作对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年儿童个性发展的主导因素,它决定着培养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
而当今社会,反诚信意识冲击着学校德育工作,种种不良行为严重败坏了社会公德,使做人的准则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畸变:诚实守信反被某些人认为是“傻瓜”,投机钻营倒被一些人尊为“能人”,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做好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成为我们教育者非常棘手的一件大事。
在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存在,他们缺少父母的直接关爱与呵护,迷恋网络游戏,网瘾特别大,加之一些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隔代教育无能为力,无法沟通,根本达不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更有个别留守儿童,无祖父母,自己当家作主,支配自己及弟妹的生活费用,要是没有按计划,提前用完了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寄回来的生活费,饿饭一两餐,也就不足为奇了,特别是做弟妹的,年龄更小。
如是这样,家庭教育几乎降至零点,那么我们作老师的如何才能对他们实施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我认为,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新形式下,我们教师也得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关爱学生不能仅停留在他们的学习方面,而应该是对他们付注于全面的爱,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业成绩,更应该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要把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保护自身的安全当作第一重任,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还要在教育教学中有意无意的培养学生健康的健全的人格,接纳一些特殊学生,要多一些宽容,更多一点耐心,引导和帮助特殊学生确立自信心和自尊感,肩负起“代理家长”的责任,爱生如子,这样才能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而践其行。
二、从基础入手,从如何做人抓起德育工作如何做人,这是一个最起码的教育基点,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进行教育的基础,看起来似乎比较简单,但做好它并且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却非常不易。
浅谈“留守儿童”的德育
浅谈“留守儿童”的德育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一个热点词语,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对这个特殊群体展开各种关爱活动。
作为老师,看到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感到非常欣慰,但又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留守儿童来说,什么才是他们最需要我们做的?面对下一代的成长,我们做的一切都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力求能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留守学生的群体不断扩大,其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外延不断扩大。
留守儿童群体包括城市的留守儿童与农村的留守儿童。
德育,培养人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学习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教育。
广义的德育是指,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在内的各方面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影响,而狭义的德育则是专指受教育者通过专门的教育组织机构所进行的教育。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指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起来,意在通过多方面教育资源与机构的有机整合,最终目标指向于留守儿童的和谐发展,为留守学生的进一步成长奠基。
由于本地区经济原因,通化市出现了大批务工人员,这种现象的后果就是使很多的孩子不得不跟着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们生活,有的甚至是自己独立生活。
尊敬的家长同志们,您们在辛辛苦苦赚钱的时候,是否真正关心过孩子的成长,是否真正关心过孩子的心理行为……我曾经遇见过这样一位学生,爸爸由于品行不端正,犯强奸罪进了监狱;妈妈离家出走了,扔下了年幼的她和几乎没有什么生活来源的奶奶住在一起。
长时间无人照料和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这个孩子的内心起了极大的变化。
她不会向其他人倾诉,什么事情都闷在心里,时间长了,就造成一些心理问题甚至暴力倾向,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和同学的关系不融洽,甚至因一点小事与老师争吵。
这样的事情总会在学校里发生。
有一次,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走廊里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我快步走出去,原来是她又和同学之间起了冲突,在老师劝导的时候又和老师较上了劲。
我们三个老师好不容易将几乎失去理智的她带进了办公室,几经劝说后,她终于平静了下来。
留守儿童德育教学设计方案
留守儿童德育教学设计方案背景介绍: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各种原因长期不在家,被迫留在农村或城市的老家独自生活的儿童。
这些儿童由于父母缺席的原因,往往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和关爱,容易面临心理、情感、学习和社交等多方面的问题。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有必要设计一套德育教学方案。
一、目标设定:1. 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 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3. 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道德伦理教育:通过讲授道德经典故事、真实案例和相关知识,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留守儿童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3. 学习方法指导:教授留守儿童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提升自信心。
4. 社交能力培养:通过团队合作、沟通技巧和公共演讲等活动,提升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互动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方式,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3. 实践教学:组织参观学习、社会实践和义务劳动等活动,将道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表现评估:根据留守儿童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度和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
2. 作业评估:通过布置作业、小组项目和个人报告等方式,评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提升情况。
3. 期末考试:设立德育教育的笔试和口试,全面考核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五、实施步骤:1. 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2. 教师培训:对负责德育教学的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德育论文留守儿童及学困生
德育论文留守儿童及学困生德育论文——留守儿童及学困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留守儿童及学困生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两个人群都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等多重压力,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和学困生两个角度,探讨他们在德育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1.1 家庭缺乏关爱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工作,无法亲自照顾他们的成长,导致他们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形成心理上的孤独感。
这种缺乏关爱的环境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对外界的不信任感和抑郁情绪的产生,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形成了负面影响。
解决办法: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应当共同努力,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
该机构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等方面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关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1.2 缺乏家规和家庭教育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明确的家规和家庭教育,容易陷入品德缺失、自律性差等问题。
他们往往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缺乏对社会行为准则的认同,对自身的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
解决办法: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工作。
通过制定学校德育规划、开设相关课程和德育活动,培养留守儿童拥抱积极价值观、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追求卓越、努力奋斗的意志。
二、学困生的德育问题2.1 学习压力大学困生由于学习上的困难,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学习焦虑。
他们常常面对着严峻的学业压力,既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压力,又面临同学的排挤和嘲笑,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持消极态度,产生厌学情绪。
解决办法: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学校应当为学困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精准化的辅导和指导。
教师要注重学困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化解学习上的困扰。
2.2 缺乏自律能力学困生在学习上缺乏自律能力,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无法持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分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分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活环境相对单一,缺乏家长的教育照料,往往导致他们缺乏健康的人格发展和良好的道德素养。
针对这一问题,农村小学需要通过科学的德育教育方法和措施,积极引导留守儿童的成长,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意识。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了解留守儿童特点,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他们通常性格孤僻、心理脆弱,缺乏自信和自主性。
学校应当深入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育计划。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符合其特点的德育教育方案,通过关爱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开展情感教育,建立关爱支持系统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怀,往往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和学校应该加强情感教育,倡导同学间相互尊重、互助合作,建立关爱支持系统,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鼓励。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心理辅导、小组交流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注重实践教育,培养劳动习惯和责任感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自生活,往往缺乏劳动纪律和责任感。
为了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学校应注重实践教育,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劳动习惯和责任感。
通过参与劳动,留守儿童可以学会自理生活和生存技能,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习兴趣和动力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环境单一,心理压抑,对学习往往缺乏兴趣和动力。
为了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学习,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多种方式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读书会、科技创新比赛、文艺表演等,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父母双职工现象的日益普遍,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而这些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也同时呈现出了日益严重的趋势。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亲情缺失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关注度不足,让留守儿童成为亲情缺失的受害者。
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陪伴、温暖关爱的伴随,情感失落、空虚无助之感。
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使得他们的心理构成受到冲击。
二、缺乏规划和管理能力由于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引导,留守儿童往往缺乏一定的规划和管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处境、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难以化解矛盾,使得自己的行为受限。
三、社交环境较差由于私教环境所限,留守儿童的社交环境通常较差。
长期缺乏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他们的交往经验有限,难以获得交往技巧和技能。
与此同时,缺乏良好的人际支持,使得留守儿童的悲观、消极情绪增加,心理状况与健康受到威胁。
四、文化教育缺失由于家庭只注重经济支持,留守儿童的文化教育缺失成为存在的难题。
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容易走走偏门、盲目跟从,对社会存在自己的偏见与误解,发展道路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针对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对策:一、社区服务治理建立社区服务治理的机制,通过社区志愿者、社工人员、教育家、家长牵头组织等方式提供留守儿童的心理服务、陪伴、生活技能培训、体育培训、艺术表演、游戏活动等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陪伴、理解、鼓励、引导、激励、支持等形式,尽可能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情。
二、学校教育通过学校的教育,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予以帮助。
在学校进行德育指导、人文课程等多样化的教育和培养,让留守儿童能够增长修养、提高道德品质、拓展视野,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家庭对策通过家庭关爱、造福环境,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心理和福利关怀。
父母可以开启视频聊天或留言反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鼓励。
留守儿童德育缺失原因与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德育缺失原因与对策研究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在外地打工或其他原因,长期比较孤独地与父母分离的儿童,他们通常由近亲属或其他村民陪伴起居生活。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德育教育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留守儿童德育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留守儿童德育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缺乏父母关爱:由于父母长期工作在外,留守儿童面临着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的困境,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指导。
这导致他们在情感、社交等方面存在缺失。
2. 监护缺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比较薄弱,他们可能面临着安全和保护方面的风险。
缺乏有效的监护和照料,容易导致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发展不完善。
3. 社会环境影响:留守儿童通常生活在较为贫困的农村环境中,这种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的限制往往会对他们的德育教育造成负面影响,如缺乏教育资源、机会不平等等。
针对留守儿童德育缺失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1. 加强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体系,组织专业心理辅导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情感问题,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
2. 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强亲属和村民的教育意识和责任感,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鼓励亲属和村民多给予留守儿童关心和照顾,提供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3.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保护:针对留守儿童监护不足的问题,要加强社会和政府的监护和保护措施。
建立留守儿童安全保护网络,加强留守儿童的社会保护,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成长。
4. 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为了弥补留守儿童在教育资源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
政府和社会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和教育援助,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留守儿童德育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社会问题。
通过加强心理辅导、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监护和保护措施、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等对策,可以改善和弥补留守儿童德育缺失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润物无声,让德育清风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灵
润物无声,让德育清风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灵【摘要】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而长期生活在农村或城市的孤寂环境中。
德育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升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德育可以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到留守儿童的心灵深处,像清风般滋润他们的成长。
开展德育工作不仅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对留守儿童开展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持续的德育工作,我们可以有效地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持续的滋润和呵护。
【关键词】留守儿童,德育,心灵,清风,滋润,影响,方式,成长,意义,工作,关爱,途径,持续1. 引言1.1 留守儿童现状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地打工或其他原因而无法陪伴在身边的儿童。
由于父母的缺席,留守儿童常常面临着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他们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容易感到孤独无助,甚至可能走向不良的行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6000万留守儿童,他们的成长环境相对恶劣,缺乏父母的精神指引和教育引导。
1.2 德育的重要性德育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
在当今社会,道德风气的浮躁和社会道德沦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乎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中,德育更显得尤为重要。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教导,容易产生自卑、孤独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通过德育的引导和教育,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其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健康、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外流现象日益严重,导致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的日益突出。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接受不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研究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对于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德育教育的关键。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往往会感到自卑和无助,缺乏自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关心和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积极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
通过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和比赛,让留守儿童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建立留守儿童的自律意识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监督和管理,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和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班级纪律,要求留守儿童自觉遵守,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开展关于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教育,让留守儿童了解一些负面行为的后果,进一步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保障。
很多农村小学条件较差,缺乏教学设施和教育资源,限制了留守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教师可以积极与社会资源对接,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帮助,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开阔留守儿童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面,促进全面发展。
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家庭分离,对社会的认知和参与意识相对较低。
教师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义工、环保宣传等,让他们了解社会的真实状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
对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需要重视提高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建立他们的自律意识、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以及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这些方法与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情暖留守儿童,塑造优良品德
情暖留守儿童,塑造优良品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加大,许多农村家庭的父母为了生活,都会外出打工。
他们为了更好地谋生和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会选择在城市里工作,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走出家门到外地或外国打工一年以上,并将儿女置于原籍家庭照顾的儿童。
留守儿童一般都是指的那些在农村地区和小城镇的孤儿和寄宿儿。
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他们缺乏父母的爱和关怀,长时间的孤独和空虚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
他们在生活方面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缺乏适当的照顾和教育,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心理健康问题也比较普遍。
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各界都在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比如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会、开办留守儿童学校、组织志愿者进村支教等等。
更重要的是,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帮助留守儿童塑造优良品德,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我们需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爱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爱和关怀更是他们最需要的。
我们需要倡导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
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以及个人都应该将留守儿童放在自己的视线之中,去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父母出门打工时也要尽可能的多给予孩子关爱和陪伴,不要让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我们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人们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努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建设更多的留守儿童学校,招聘更多的优秀教师,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也要积极培养留守儿童的品德素养,让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除了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容易因为长时间缺乏亲情关怀而产生心理问题,比如孤独感、自卑感、挫折感等。
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培养积极的情绪和心态,增强心理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德育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伴随我国的社会转型而产生,“留守儿童”如
何教育管理的问题已不是新鲜话题。
回想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至
今天,不知有多少农村剩余劳力外出务工,留给我们广大农村社会的“留守儿童”与日俱增,所以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摆在我们面
前亟待解决。
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德育教育工作成为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教学的
重中之重,怎样实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
在这个德育多元化时期,我们应以德治校、以德服人,更应该
注重于德育的生活性、审美性和创造性,产生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本人认为:“增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爱心”,德育教育会有良好的
效果。
创造感恩情境激发关怀思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其行为
发展在很大水准上还处于他律的阶段,自律水平非常弱。
因为自己的
父母都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
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采取认可的态度,因为缺乏即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有行为偏差。
国内一个调查发现,很多留
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祖辈的教导,或顶撞祖辈,或保持沉默,或行为不端,我行我素。
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
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
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对留守儿童在学校以外的种种行为问题,监
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难以控制。
而这些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
使没有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这严重影响
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以上所述的一些青少年对他人缺乏爱心和责
任感的问题,在我们农村小学也不鲜见。
这是因为他们对爱缺乏理解,爱心是在别人付出时的培养,付出的爱越多,得到爱的回报越多。
懂
得爱的内涵就越深刻,所以要引导学生感受爱,理解爱。
很多留守儿
童没得到父母养育的爱就长大了,他们的父母丢下一岁多的孩子就去
打工了。
有的认为父母的爱方法不当,不但不认同、感恩,甚至产生
怨恨情绪。
我们以这个切入点,教育学生体会家长的苦,理解父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明白自己理应承担家庭、社会
责任,使他们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国家。
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的理念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
除了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几乎是不关心的,而且这种情况随着留守儿童年龄增加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中有道题是问:你有心事时,一般向谁倾诉?结果显示有80%的留守儿童选择的是
教师,18%的选择同伴,仅有2%的儿童选择监护人。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自
己独特的理解与理解,同时,也会产生很多烦恼和冲突。
这时,他们
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准确的引导。
但因为远离父母,缺少了
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
脆弱、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
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实行
矫正教育则比其形成过程更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学校采取各种方法来培养爱心。
展开一系列的人
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善良的品质和责任感,使他们在和睦的环境里,逐渐产生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关心他人。
这种情感由引导激发达到
主动积极,让学生真正理解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
逐步形成了积极
的人生态度与人协作的精神,学会宽容与忍耐。
增强不怕挫折、战胜
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果然灵验,班上涌现出了好人好事,让我觉得
“关心自己”、“关心他人”的教育效果顿感欣慰。
升华理念,教育
学生关心集体、关心祖国。
“关心自己”是学生的基础,“关心他人”是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和
社会道理,关心集体、关心国家是培养学生更高层次。
是爱的内涵广博、延伸,树立更高的理念。
紧接着在班里展开了“关心集体、关心
国家”系列活动,列举中国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夺金壮举,5?12
大地震奉献爱的仁人志士,杨善洲护村、造村、爱村奉献国家的崇高
精神,使学生深受感动,紧接着又在班里展开“关心集体、关心祖国”
的演讲比赛,他们深知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很多中华儿女关心祖国、感恩祖国的丰硕成果。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明天的太阳。
增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爱心是新时代的教育主题,只有让学生学会
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祖国,才能成为一个抱负远大,胸怀天下的祖国建设者,祖国的明天才更美好。
留守儿童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