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进展

合集下载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体 的综 合 学 科 , 主要从人体科学 、 运动 科学的角度出发 , 培 养 从 动 力 。 其次 , 要注 重 引 导 学 生 树 立 创 新 的 精 神 , 使 学 生 在 运 动 人 体
事运动 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 、 研究 、 体 育运 动 等 方 面 从8 O 年 代 开始 , 运 动 人 体 科 学 陆 续在 全 国部 分 院 校 开 始 种 方 法 手 段 去 研 究 课 题 , 争 取 达 到 意 想 不 到 的效 果 。 所 以, 教 师和 开设 。  ̄ U 2 0 0 4 年 国家 教 育 部 正 式 同意 开 设 了运 动 人 体 科 学专 业 , 有 学生 在 思 想 和 方 法 上 要 相互 促 进 , 共 同提 高 , 推 动 运 动人 体 科 学 研
由于 该 专 业 包 含 的 内容 比 较 丰 富 , 多个 学 科 都 有 涉 及 , 有 关 体 育 专 知 更 是 重 要 的 。 学 生 不 管 以后 到 运 动 人 体 科 学 领 域 的 哪 些 方 面 去
业 方 面 的 师 资 显 得 比较 匮 乏 , 同时, 该课 程的理论教学经验不足 。 研究 , 无论是教学 、 科研 、 竞 技 运 动 还 是 康 复 指 导 等 都 不 可 能 把 所 ( 2 ) 从 学 生 学 习 的统 计 中发 现 , 学 生 对 专 业 中某 一 学 科 的 理 解 程 度 有 的 有 关 知 识 都 学 精 、 学通 , 还 要 在 以 后 的 工 作 或 学 习 中 继 续 深 不够深刻 , 影 响 了运 动 人体 科 学 专 业 的 发 展 。 关 注 人 体运 动 科 学 的 化 、 研究 、 提升。 所 以, 让 他 们 掌 握 所 有 的 理 论 知 识 是 不 可 能 的事 发展 , 培养 更多的专业人才 , 是 学 习运 动 人 体 科 学 的 方 向和 宗 旨 , 科学 , 提高学生 的专业水平 。 情, 把 所 学 的 运 动 人 体 专 业和 有关 理 论 密 切 联 系起 来 , 是 比 较 实 际 的战略方向 , 使竞技体育 、 大众体育 、 学 校 体 育 的发 展 和 运 动 人体 科 学 有机 结 合 起 来 , 才是 正 确 的 方 向 。 将运动训练学、 体 育心 理 学 、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探析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探析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探析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了运动、生物学、生理学、行为科学、营养学等多个领域,旨在研究人体在运动中的表现、生理和行为变化,并为人类健康和运动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运动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已成为高校教育中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

一、发展历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欧美国家,随着运动生物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分支的不断发展,该专业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研究体系。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该专业,最早开设的是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课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育事业的日益兴盛,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得到了更大的关注和支持,成为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热门专业之一。

目前,全国多所高校开设了此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教育。

二、主要课程及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了多个学科领域。

在本科阶段,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等课程。

该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运动生理学研究:研究运动感知、能量代谢、运动耐受力等;2. 运动心理学研究:研究运动行为、情绪状态和运动效果的关系等;3.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研究人体在不同运动条件下的运动机理和运动适应能力等;4. 运动营养学研究:研究人体在运动中所需营养的种类和摄入量等。

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一门需要进行实践和实验的学科,在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因此,开设实验课和实践课程是专业课程设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此外,校企合作、赛事实践、科研项目等也是必不可少的人才培养方式。

赛事实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体育赛事的规则和体验运动的快乐。

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研究中,接触到更多实际问题,提高专业素养。

科研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平台。

人体运动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人体运动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人体运动学研究中的新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人体机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体运动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人体运动学研究是以生物力学和人体动力学为基础的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物力学特性和运动机理,以及人体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

众所周知,运动对人体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它能增强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多种疾病,促进身体健康。

因此,人体运动学研究对于推动健康领域的发展和促进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介绍人体运动学研究中的新进展,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

一、基于运动捕捉技术的运动学分析随着运动捕捉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运动捕捉技术的人体运动学研究进展了许多。

运动捕捉技术是利用红外线、超声波等技术从人体表面收集运动信息,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信息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与传统的人体运动学测量方法相比,运动捕捉技术无需依赖传感器、仪器等工具来获取人体运动信息,具有高精准度、高时效性、易操作性等优点。

基于运动捕捉技术的运动学分析可以快速获取人体各个部位的运动信息,并且能够精确地测量每个关节的运动范围和运动速度,可以帮助运动员和康复患者更好地进行训练和康复。

二、仿真技术在人体运动学研究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真技术在人体运动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仿真技术可以使用计算机模拟人体运动的过程,为科学家、工程师和医生提供精确的数据和信息。

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仿真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成本低、数据处理简易等优点。

在运动学分析方面,仿真技术可以模拟人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并进行预测分析。

在跌倒模拟、姿态评估、人体操纵、机器人控制和运动学教育等方面,仿真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运动分析在康复中的应用康复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促进患者身体和心理的恢复,使身体功能得到改善的过程。

在康复过程中,运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对于促进康复效果十分关键。

运动分析可以帮助康复师评估患者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为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定义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指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练习,提高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性和运动性能,以达到强健身体、提高运动技能和适应各种运动需求的目的。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方式,主要包括力量、柔韧性、平衡、协调和爆发力等多个方面的训练内容,能够全面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功能性。

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中,力量训练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的姿势和平衡能力,预防运动损伤和促进康复,提高身体的功能性和运动性能。

柔韧性训练是在力量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增加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可塑性,降低运动伤害的风险,提高身体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而平衡、协调和爆发力等训练内容,则可以进一步提高身体的各种运动能力和功能性,全面提升身体的运动水平和运动表现。

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的进展近年来,随着运动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各地对健康的关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其在健康管理和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和分析,深入探讨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人体生理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

他们发现,通过合理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柔韧性,改善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提高人体的爆发力和速度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在实践应用方面,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健康管理和运动训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慢性疾病,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也被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运动训练中,包括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和爆发力训练等,为人们的运动表现和竞技水平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三、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的未来趋势分析在未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领域的研究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1. 多学科整合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不同学科的整合,包括运动科学、生理学、心理学、康复医学等学科的跨界合作。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发展时局述评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发展时局述评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发展时局述评
近年来,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教学、科研、应用三方面来看,许多有关部门和科学家都在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运动人体科学,使得我国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在教学方面,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不少高等院校开设了专业的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学生们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的运动人体科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其次,在科研方面,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水平也不断提升。

不少专家学者正在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为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应用方面,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运动人体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时局是令人振奋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体育科技的不断发展,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也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人体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进展

人体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进展

人体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进展人类一直以来都在探究和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其中运动控制系统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核心之一。

人类运动控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我们为什么可以掌控自己的动作?这些问题困扰着科学家们很长时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体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将简单概述人体运动控制系统研究的进展。

一、神经系统的探究神经系统是人体控制运动的关键之一。

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将大脑传来的指令转换成动作执行,并反馈给大脑。

早在19世纪,爱尔兰医生布朗已开始研究人类神经系统。

后来,美国的斯蒂凡尼等科学家发现神经元的组成与功能,这些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神经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肌肉组织的探究人类的肌肉组织是动力学的起点。

解剖学家们对人类肌肉组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肌肉组织可以分为平滑肌和骨骼肌两种类型。

骨骼肌是肌肉组织的主要类型,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运动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通过不断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人类肌肉组织可以不断适应改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人类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三、运动控制的神经信号人类的运动控制系统不是由单个神经元控制的。

肌肉组织的运动由神经信号产生控制。

然而,神经信号中的信息如何转换为运动?美国的艾弗森等科学家研究发现,神经信号被传送到肌肉组织时,会被转换为化学信号,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接触 andn 产生运动。

四、反馈调节当大脑发出运动指令时,人体会通过反馈调节体态、姿态或肌肉牵张等因素,使运动控制更加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也开始模拟人类运动规律,通过机器人实践和研究,进一步推动着人类运动控制系统的探究与发展。

总结:人体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涉及到众多技术和学科,包括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等。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尽管人类运动控制系统的机理依然是一个研究热点和难题,但已经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

未来的科研探索,将继续深入探究人类的神经信号、运动控制机制等方面,为未来的医疗、工业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途径。

人体运动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场景

人体运动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场景

人体运动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场景人体运动学技术是人体运动机理和特征的研究,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如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宽,人体运动学技术已经成为许多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研究进展随着精度更加高端的运动捕捉设备的使用,人体运动的研究变得更加精细化。

如今,人体运动学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如下:1.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运动生理学主要是研究人体各系统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能力。

通过对肌肉、神经、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等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和维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2. 运动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运动生物力学主要是研究人体运动的机械特性和结构,运用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多种方法,对运动的力学规律、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本质。

3. 运动技术和训练的研究运动技术和训练的研究可以应用于各种运动项目的研究和培训。

通过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技术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表现水平,并采取相应的训练措施来提升体育竞技成绩。

4. 运动控制与协调的研究运动控制和协调是研究人体运动中的神经控制和调节机制。

通过对这些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进而改善和提高运动能力。

二、应用场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体运动学技术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

1. 医学领域人体运动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临床运动学测试常常被用来评估和诊断神经和肌肉运动功能的障碍,并促进康复治疗的效果。

例如,脑卒中患者常常会接受临床运动学测试以评估运动功能的丧失程度。

2. 体育训练领域人体运动学在体育训练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许多体育运动都需要精细的运动技术和协调能力,人体运动学技术可以帮助教练和运动员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训练效果。

3. 娱乐产业人体运动学技术在娱乐产业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如电影、游戏和虚拟现实场景等。

利用运动捕捉技术等设备,可以将人的动作转化为电影中的动画或游戏中的角色动作,增加娱乐性和趣味性。

论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及现状的分析

论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及现状的分析

“ 动保 健学” 程也被 “ 运 课 三合 一 ”运 动 解 (
剖 学 、 动生 理 学 、 动 保 健 学 ) “ 运 运 的 运动 生 理卫生” 课程 所 取 代 。 革 后 , 文 百废 俱 兴 , 全
1 运动人体科学逐步 由宏观向微观 理论研 的发 展 起 到 了 推 波 助 澜 的 作 用 。
究深入
随 着 近 代 生 物 医 学 理 论 与 技 术 的 发 3 运动人体科学的竞技体 育性 与体育保健 国高 等 院 校 体 育专 业 都 开 设 了运 动 医 学 课 展 , 动 人 体 科 学 研 究 从 大体 的 宏 观 研 究 运 体 育 保 健 学 的 学 科 发 展 对 于 运 动 人 体 程 , 由 体 育 院 校 编 写 了“ 动 医学 ” 材 并 运 教 逐 步深 入 研 究 到 组 织 、 细胞 、 细 胞 以及 分 科 学 学 科 建 设 、 国 高 等 体 育 人 才 的 培 (9 8 )8 年 代 初 , 亚 我 17 年 。0 教育 部 对 全 国 普通 高 子 水 平 的 微 观 研 究 。 其 2 世 _ 8 年 代 以 养 、 全 民 健 身 计 划 纲 要 ” 实 施 以 及 我 国 尤 O  ̄ o E “ 的 等 学 校 体 育 教 育 专业 ( 科 ) 学 计 划 进 行 本 教 来 , 着 现 代 细 胞 与 分 子 生 物 学 技 术 与 方 体 育 保 健 康 复 事 业 的 发 展 都 有 着 重 要 的 全 面修 定 时 , 虑 到 “ 动 医 学 ” 程 的 主 随 考 运 课 法 的 建 立 与 发 展 特 别是 基 因 工 程 技 术 , 将 现 实 意 义 。 要 任 务 是 研 究 、 决 在 竞 技 体 育 领 域 中 与 解 对2 世 纪 运 动 人 体 科 学 的 发展 方 向 起 到极 1 体 育 保 健 学 与 运 动 医 学 的 渊 源 关 系 及 运 动 训 练 、 赛有 关 的 医 学 问 题 , 为运 动 竞 是 其重要的影 响。 分子生 物学 的深入 研究及 基因表达 ,

论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及现状的分析

论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及现状的分析

论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及现状的分析摘要:在20世纪,相关科学及技术的发展,使运动人体科学这一新兴的学科快速发展,并成为一门在竞技体育训练比赛、大众体育健身保健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逐步向微观研究深入。

本文通过对于运动人体科学各逐级学科的发展现状综合研究分析,并结合相关科学的现代发展特点,对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发展现状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

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

它是经过有关专家酝酿,讨论后于1997年在原学科专业目录基础上概括拓宽而形成的专业。

1 运动人体科学逐步由宏观向微观理论研究深入随着近代生物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从大体的宏观研究逐步深入研究到组织、细胞、亚细胞以及分子水平的微观研究。

尤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的建立与发展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将对21世纪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方向起到极其重要的影响。

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及基因表达,通过对运动性疲劳,运动对脂肪组织肥胖基因的影响的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以核酸乃至基因片段、产物(特殊蛋白质)为测定物质,深入、详尽地探讨运动对其影响的变化过程、模式特点,从而将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推向新阶段。

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引入,人们可以从分子机理上探讨运动人体科学的重要课题,如运动能力与基因表达的关系、运动性疲劳的分子机理、肌肉力量增加与基因控制的关系等。

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促进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1)对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材;(2)防治运动性疾病;(3)防止人体运动时的代谢紊乱和加速恢复过程;(4)改进人体机能状态,提高运动能力;(5)加强反兴奋剂的力度。

2 运动人体科学产生于相关学科,快速成长为一门深入研究性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属于非常年轻并且发展很快的学科。

运动生理学归属于人体生理学,它主要揭示在运动刺激作用下,身体结构和机能所发生的应答性反应和适应性变化。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定义和特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指根据人体生理和病理特点,采用特定的运动方式和训练方法,针对身体的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锻炼。

其特点是:科学性、系统性、阶段性、目标性。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恢复、改善和保持常人身体机能水平,预防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老过程等。

1. 新技术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技术被应用到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中。

例如,运动损伤等病例的康复训练中,利用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和智能穿戴设备,能够更好的帮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达到更好效果。

2. 个体化思维的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个体化思维是近年来的一大研究热点。

通过对每个人身体特征、身体状况的分析,设计出更加适合其身体特征的训练计划,并实现计划目标,是目前趋势之一。

3. 互动化、体验化的提升在研究中,运动者对产品的感性体验,对使用体验的感受和体验不断被重视。

研究如何提高身体运动训练的互动性和体验性,让用户更加积极参与,以达到提高运动训练效果和运动员提高个人能力和水平的目标,成为研究的新方向。

三、未来发展趋势1. 科技化和信息化程度的上升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将被应用到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中,例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等。

2. 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趋势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通过对每个人身体特征的分析,更好地满足每个人的锻炼需求,实现提高运动效果和提高运动员个人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3. 社交化的发展在未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将更加注重社交化,通过互联网、社交软件等,让人们在锻炼的过程中可以与他人互动、分享锻炼经验,促进锻炼的趣味性和持久性,这也将在未来成为趋势之一。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科技化、信息化、社交化等方面的发展,这将进一步提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效果和趣味性,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进行身体健康相关的运动训练,增进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人体运动与生理学的研究进展

人体运动与生理学的研究进展

人体运动与生理学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人类运动与生理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从早期简单的体力测试到今天的运动遗传学,我们对人体运动机能的理解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

本文将介绍人体运动与生理学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一个非常广泛和多方面的学科,它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过程。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人们通过许多研究发现了很多有关运动生理学的信息,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人体在运动中的各种变化以及如何让身体更好地适应运动。

例如,人们现在已经明确了运动能对肌肉、骨骼、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以及代谢产生的影响。

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心肺功能,还可以增加骨密度、肌肉质量以及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另外,人体的代谢也会因为运动而发生改变,运动提高了能量消耗和代谢物的代谢速率。

二、运动遗传学运动遗传学是一种新兴的学科,它研究基因与运动性能之间的关系。

人们相信,基因可以对运动能力和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可以通过DNA重组和突变来实现。

例如,人们已经确认了一些跑步、游泳、跳远和击剑方面的基因。

这些发现的结果很重要,因为它们揭示了某种程度上的遗传学决定了运动灵活性、耐力和强度等特征。

未来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明确这种基因-运动关系,从而帮助人们在训练和治疗方面做出更好的决策。

三、定量分析现代科技带来了另一种重要的运动生理学手段,那就是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分析运动相关的数据时更准确地定量化数据,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例如,在心血管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心血管事件(如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的发生可以通过数据的定量分析来诊断。

这种技术可以被用在运动监控中,以帮助诊断和治疗疾病。

四、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为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带来了重要的改变。

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大量的运动数据,从而为当今的研究和训练提供更好的工具和技术。

例如,运动生理学家能够使用人工智能系统来分析和解释大量的基因名称,从而发现基因与运动性能的关系。

近十年我国运动人体科学发展概述

近十年我国运动人体科学发展概述

了许多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但是仍有部分遗 留问题未能
得到解决。因此在过去的十年 中 ,我 国运动人 体科学工 作 者在不 断的探 索新 问题并对 “ 留” 问题寻求 圆满解 决的 遗
过程 中,逐步形成 了以下几个相对集中的研究 方向。
1 运 动 心脏 研 究 方 面
心肌胶原是成 纤维 细胞 产生 和分 泌 的一种 胶原 蛋 白, 是心肌间质的主要构成成份 ,并 构成 了心脏骨 架的胶原 网 格结构 。心肌胶原含量增加 是心脏 肥大 的重要原 因。田振 军等 在 19 9 6年 的研究 表 明 ,适 宜的运 动负 荷导致 心 肌 实质 细胞 、问质细胞和 间质 胶原成 分成 比例增 长 ,左心 室 心肌 收缩功能增强 ,心脏 发生生理 性肥大 。不 适宜的运 动 负荷和压力负荷也将导致 间质胶原成 分增 生 ,但伴有心 肌 实质 细胞 和问质成 分的破坏 ,心 肌细胞发 生缺血 、缺 氧性 损伤使心肌舒 张功 能受 损。其后又对 过度训 练对心肌 间质
1 .3对运动状态心肌肥大 细胞浆 中钙离子 的变化研究 钙离 子在 活细胞 中可 以充当信使 的作 用 ,对 细胞 的各
种生 理活动产生 广泛的调控 作用。钙离子 在细胞 中的重新 分布对细胞形态结构产生的重大影 响也早 已被广 大学者所
筛选 , 从小鼠20 条待研究基因中筛选出具有 著差异的 21
责任编辑梁光霞上接第页田振军张志琪等应用微矩阵基因芯片筛选运动性心肌肥大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常芸赵应心脏重塑中细胞调亡基因调控的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田振军熊正英等运动超负荷与压力大鼠心肌胶原含量变化和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变的实验研究体育科学田振军不同运动强度大鼠心肌胶原网络结构重塑的电镜观察体育科学田振军熊正英运动负荷大鼠心肌胶原形态重塑与心肌舒缩性能改变的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田振军熊正英过度训练对大鼠心肌钙细胞化学能谱分析及心肌收缩性能变化的研究体育科学张志琪田振军等不同运动负荷小鼠心肌活细胞游离钙动态变化的研究国运动医学杂志李昭波高云秋等运动性和高血压性心肌肥大肌浆网受体变化特征比较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艾华陈吉棣等大鼠力竭性游泳前后股四头肌深层肌一肌动蛋白基因表达的动态观察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冯连世优秀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生理应用及模拟高原训练时骨骼肌的基因表达北京北京体育大学责任编辑陈平生万方数据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研究领域的深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分析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1. 训练模式目前,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正常运动、反向运动、加速运动和缓慢运动。

正常运动是指按照正常的运动方式进行训练,反向运动是指通过反向运动来改善运动功能,加速运动是指提高运动速度,缓慢运动是指降低运动速度。

研究发现,不同的训练模式对于不同的患者都有一定的疗效,因此在实践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 应用领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骨科、神经科、运动医学等。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老年人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研究表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老年人的疾病负担。

3. 训练装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训练装备也越来越先进。

目前,常用的训练装备包括平衡板、力量训练器、运动床等。

平衡板能够帮助患者提高平衡能力,力量训练器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肌肉力量,运动床能够提高患者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这些装备的出现,使得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更加精准和有效。

4. 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中。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就是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出虚拟的运动环境,让患者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训练,从而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此外,机器人技术、智能化科技等也被应用到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中,为训练过程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有望在训练模式、应用领域、训练装备和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取得更多的进展和突破。

运动人体科学进展

运动人体科学进展

运动人体科学进展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以抗阻练习为主线摘要: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广大高校开展,各大高校也是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主要阵地,自1998年正式确立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迅速,从各个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主要以体育训练中的抗阻练习为主线,介绍一下抗阻练习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成果,主要以运动人体显微形态学方面的部分方向为主,谈谈抗阻练习与它们关系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抗阻练习对人体的骨、自主神经功能、肥胖和糖尿病的影响。

关键词:抗阻练习;骨密度;自主神经功能;肥胖;糖尿病1前沿在科学发展的长河中,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分支学科,既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性功能,它从运动机体各层次和层次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生命的奥秘,揭示运动状态下机体变化规律。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能更好地促进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深化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改革指明方向。

运动人体科学是集医学、体育学和生物学等相关联的学科为一体的学科,主要从人体科学、运动科学的角度出发,培养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研究、运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历史沿革研究运动人体科学就得先清楚它的概念,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

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临床医学基础、中医基础、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选材学、运动训练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3]。

它是经过专家酝酿,讨论后于1997 年在原学科专业目录基础上概括拓宽而形成的专业,于1998 年由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招生目录之中,起步晚,但发展很快,已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一套完整的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这方面的专家人才。

提到运动人体科学这个专业的起源,从体育学和非体育学方面都有它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在发展初期是在医学院校开设的学习专业,体育学、生物学等是在医学的有关背景下设置的,从80年代开始,运动人体科学陆续在全国部分医学类院校开始开设,但是没有教育部的正式同意,到了2004年教育部才正式同意,有关体育、医学、生物等方面的课程成为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习课程。

SOD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SOD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收稿 日期 : l—0 —2 2 29 2 男 , 1 8 一) 河南新 乡人 , 讲师, 硕士 , 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运 动人体科学。E a : a2 0 @16 cr m i yh0 4 2 .o l n
2卷 第 2 第 20 2年 3月 21 期
J OURNAL OF YULI UNI N VER SⅡY
榆 林 学 院 学 报
Ma . O 2 r2 1 Vo. 2 No 2 12 .
S D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O
闰清伟
( 西藏 民族学院 体育学院, 陕西 成阳 7 28 ) 10 2
33金属 辅 基 与酶 活性 用 电子 顺 磁 共 振 测 得 每 .
1 l u Z S D分子 酶 中含 1 9 m l C moC / n— O .3 o 的 u和 1 .
8mo 0 l的 z ( n 牛血 S D) O 。研究 表 明 ,u C “是 酶活性 中心 的 必需 组 分 , 制 约 S D 催 化 活 性 的关 键 因 是 O

的 z 会脱 落 , p n 当 H值 在 5 3— . . 9 5范 围 内时 ,
S D的催 化反应 速度不 受 影 响 ; p O 当 H小 于 60时 , .
c 的结合位点将会发生移动 ; p u 当 H值在 l. 2 2以
上 时 ,O S D的空 间 构 象 将 会 发 生 非 可 逆 性 改 变 , 这
属辅 基是制 约 S D在 酸 碱 环 境 中稳 定 性 的关键 因 O 素, 若将 金 属离 子 去 除 , S D的稳 定 性 将 会 大 大 则 O
减弱。
锥构象 ;e S D和 M S D在一级结构上不 同 F—O n— O

人体运动领域运动生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人体运动领域运动生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人体运动领域运动生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及其机制的学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创新,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介绍人体运动领域运动生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心血管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最新研究表明,心血管系统对长期、适量的运动有显著的适应性变化。

例如,运动能够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和排出量,改善血管的弹性,降低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运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增强血液中的协同调节因子的产生。

二、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骨骼肌是运动的主要执行器。

最近的研究发现,适量的运动有助于骨骼肌的增长和提高功能。

运动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抑制降解来改善骨骼肌的质量和力量。

此外,运动还能诱导肌肉增生和肌肉干细胞的活化,从而增加肌肉纤维的数量和大小。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神经系统的适应性变化神经系统对于运动的调控至关重要。

最新的研究发现,长期的运动训练可以促进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并改善神经功能。

运动还能增加神经营养因子的产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存和再生。

此外,运动还可以改善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提高运动技能的表现。

四、代谢适应性变化运动对代谢的影响是运动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最新的研究显示,运动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脂肪的氧化和糖原的利用,从而促进体重的控制和减脂。

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防止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五、心理适应性变化除了生理变化外,运动还对心理状态和认知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最近的研究表明,运动能够提高心理健康,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认知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

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自尊和幸福感,并改善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人体运动领域运动生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涉及心血管系统、骨骼肌、神经系统、代谢和心理适应性变化等方面。

体育运动中的运动科学研究进展

体育运动中的运动科学研究进展

体育运动中的运动科学研究进展运动科学是以人体运动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人体运动机理、规律及其对健康及功能状态的影响以及协助提高运动表现的跨学科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与运动科学认识的不断加深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运动科学研究早已成为一门高度重视和迅速发展的学科,对运动员的体能提高、健康管理和运动损伤康复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运动科学研究的角度,简要阐述体育运动中运动科学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一、身体构成与体格测量技术人类的身体构成是不断变化的,包括身体质量、体重、身高、脂肪含量、肌肉含量等。

身体构成的测量技术是较早被应用的运动科学研究技术,它对运动员的身体状态、训练效果、健康状况以及运动成就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为其提供科学依据。

身体构成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体重秤、皮褶厚度测量、生物电阻抗法等。

其中,生物电阻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测量身体构成的方法,对其他类型测量装置有一定的优势。

它能够比较精确地测量身体中脂肪、肌肉、骨骼和水分等成分的含量,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对各种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员个体和群体的身体构成测量。

二、运动代谢与营养科学运动过程中,人体会消耗大量热量,同时需要吸收营养来满足能量需求。

运动代谢与营养科学是运动科学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它主要研究人体能量代谢和吸收、利用营养素的过程,其成果对运动员的能量代谢、营养需求和营养状态进行科学评估和调整,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优秀的运动表现的必备基础之一。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运动代谢和营养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计算机和基于计算机的模拟工具、基于专业人员的营养评估和治疗方法等,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食物和运动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新型分析技术还可以对代谢及营养物质进行精确分析,以更好地指导运动员的膳食与营养摄入量的科学安排。

三、运动损伤与康复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受伤是难以避免的,而运动损伤的处理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竞技表现。

因此,运动损伤与康复一直是运动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人体肌肉与运动的研究进展

人体肌肉与运动的研究进展

人体肌肉与运动的研究进展人类的身体是由无数的肌肉组成,而运动则是肌肉的主要功能之一。

与以往不同的是,近年来,人体肌肉与运动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运动方式到肌肉形态,再到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们正在不断地探索着这个领域的奥秘。

肌肉类型的研究人体肌肉的类型主要包括有氧肌纤维、无氧肌纤维和混合型肌纤维。

虽然肌纤维种类的数量不多,但它们却掌握着身体各种运动和运动方式的关键机制。

有氧肌纤维是指富含线粒体和血管的纤维。

由于它们能够利用氧气,在长时间运动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能量,从而比较适合进行耐力运动。

而无氧肌纤维则不同,它们可以在缺氧情况下以无氧发酵的方式形成能量,因此更适合进行短时间和高强度的运动。

而混合型肌纤维则是两种肌纤维的混合,它们在休息和过渡期间持续慢慢地消耗脂肪。

运动方式的研究针对不同的身体状态和要求,在运动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例如,不同运动方式对身体的肌肉和力量影响有时会很大。

最近的研究就发现,负重练习比机械负荷训练更利于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强度。

负重练习可以通过增加肌肉持久性和强度来增加肌肉大小和力量,而机械负荷训练则主要是通过增加肌肉的激活来提高肌肉的力量。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也是促进肌肉健康的有效方式之一。

HIIT通过交替高强度和低强度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了肌肉的氧化解耦和状况,促进了身体的肌肉和新陈代谢健康。

肌肉形态的研究随着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不断增加,人体的肌肉形态和成分也在发生着变化。

有研究表明,长期中等程度的有氧运动会导致肌肉中的有氧肌纤维比例增加,从而改善肌肉的代谢率。

这一结果同样适用于无氧运动,而对于高强度、短时间的无氧运动,最明显的变化则是其强度和弹性。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长期的手术或运动训练可以导致肌肉中细胞核的数量增加。

这一现象可以帮助肌肉对损伤和不利条件做出更快的反应和适应,从而保持运动能力。

运动与健康的研究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强度、提高心血管健康、降低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现状分析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针对目前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情况、论文研究现状、课程设置、实验室的建设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学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同时也有助于竞技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加快实现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发展Abstract: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竞技体育不断攀登高峰,新的训练理论的形成和新的训练方法的选择需要寻找有力的科学支点;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需要科学的指导;以及现代社会对健康问题的普遗关注。

致使体育科学原有的运动训练学和体育教育理论难以满足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运动人体科学应动而生,它的形成为指导科学训练,攀登竞技体育高峰,科学合理地规划人们的健身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已有20多年,期间取得了较多可喜的成就,也积累了许多的办学经验,现在已经学科齐全,并具有高水平的科技和教学人才队伍,全国已建成近40个具有良好设备、能进行基础研究和运动监控的重点实验室,全民健身、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可并架齐驱,达到国际水平[1]。

为我国体育和康复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新兴的边缘交叉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还处在不断摸索中,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各院校之间在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交流还比较少,专业建设不够规范,各地区专业的发展也不甚平衡。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如何适应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2]。

起源及发展历程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体质测量与评价、保健康复学及运动医学等学科,是体育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3]。

国外也将该学科称为人体运动科学(Hunman Movement Science,HMS)。

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特征与进展

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特征与进展

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特征与进展摘要:在科学发展的长河中,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分支学科,它从运动机体各层次和层次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生命的奥秘,涵盖运动状态下机体变化规律。

纵观运动人体科学发展历程与特点,先进的科学仪器和技术手段的应用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代多学科的交叉渗透综合研究使运动人体科学更得到迅速发展。

全民健身的普及以及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运动人体科学不断在新的领域创新,从而产生了许多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特征;进展Keyword:humanmovementcience;reearchcharacteritic;progre1运动人体科学概述1.1运动人体科学概念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

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

它是经过有关专家酝酿,讨论后于1997年在原学科专业目录基础上概括拓宽而形成的专业。

1.2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对象运动人体科学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活动的变化特点、规律和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有助于增进健康、提高人体机能能力的一门科学。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整体,从宏观看是由细胞、、器官、系统组成;从微观看细胞又是由细胞器、生物大分子、分子、原子等组成。

因此,我们研究运动人体科学时,要运用整体的、系统的、时空的观点去理解人体运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揭示其实质与规律。

[1]1.3运动人体科学的作用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和技能在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运动人体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为促进人体健康、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及运动康复等提供必要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也可对运动员选材、动作技术分析、机能评定与训练监控、延缓运动性疲劳及促进恢复、合理营养等提供必需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特征2.1以系统整体观点综合宏观与微观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以抗阻练习为主线摘要: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广大高校开展,各大高校也是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主要阵地,自1998年正式确立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迅速,从各个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主要以体育训练中的抗阻练习为主线,介绍一下抗阻练习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成果,主要以运动人体显微形态学方面的部分方向为主,谈谈抗阻练习与它们关系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抗阻练习对人体的骨、自主神经功能、肥胖和糖尿病的影响。

关键词:抗阻练习;骨密度;自主神经功能;肥胖;糖尿病1前沿在科学发展的长河中,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分支学科,既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性功能,它从运动机体各层次和层次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生命的奥秘,揭示运动状态下机体变化规律。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能更好地促进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深化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改革指明方向。

运动人体科学是集医学、体育学和生物学等相关联的学科为一体的学科,主要从人体科学、运动科学的角度出发,培养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研究、运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历史沿革研究运动人体科学就得先清楚它的概念,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

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临床医学基础、中医基础、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选材学、运动训练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3]。

它是经过专家酝酿,讨论后于 1997 年在原学科专业目录基础上概括拓宽而形成的专业,于 1998 年由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招生目录之中,起步晚,但发展很快,已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一套完整的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这方面的专家人才。

提到运动人体科学这个专业的起源,从体育学和非体育学方面都有它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在发展初期是在医学院校开设的学习专业,体育学、生物学等是在医学的有关背景下设置的,从80年代开始,运动人体科学陆续在全国部分医学类院校开始开设,但是没有教育部的正式同意,到了2004年教育部才正式同意,有关体育、医学、生物等方面的课程成为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习课程。

而体育院校早在 1958年, 教育部就曾委托北京体育学院招收运动生理和运动解剖两个专业的本科生, 因为这两个专业其实是运动人体科学的分支,所以这可以说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最早的开始。

后来专业名字有过调整,变成了体育生物科学专业,此后又有部分体育院校开展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直到1998年,国家将这两个专业合并起来设立运动人体科学,自此这个专业正式确立。

在逐渐成熟的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中,运动人体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一些世界有名的期刊上的影响因子已逐渐向化学、医学等顶尖科学靠近,以这样的发展现状说明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前景。

目前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热点从系统评价和原创评论可以看出[2].系统评价往往是对近期或近年已有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讨论,主要包括老年人与运动或运动与老龄化的研究、骨骼肌的研究等,而从原创性评价看到的研究热点有体力活动与健康、以儿童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以加速度计为主的体力活动客观测量方式研究、骨健康的研究、对间歇训练效果的研究、运动损伤的力学特点和运动风险评估、体力活动不足的研究等,另外炎性因子的作用机制、抗阻练习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效果、热环境下运动等方面也受到关注。

接下来我就以抗阻练习为主线介绍一下有关的研究结果。

3抗阻练习对人的身体的具体方面的影响研究抗阻练习英文叫做Resistance Training,简写为RT,也常被称为力量训练(目前国内也有称其为阻抗练习),通常指身体克服阻力以达到肌肉增长和力量增加的过程[1]。

RT是身体全面锻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被作为增长肌肉力量、体积和耐力的有效方法,研究发现抗阻练习能延缓肌肉老化,改善速度、平衡性、协调性、弹跳力、柔韧性及其他运动方面的素质,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能量消耗,减少身体脂肪堆积,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随年龄增长而易于出现的摔倒和骨折等现象[4].在慢性病的预防方面的作用也逐渐被重视。

当然抗阻练习的使用要经过一定的人体数据的检测,而后制定具有发展性的练习计划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3.1抗阻练习对人的骨密度(BMD)的影响人体的骨骼从上下到下包括206块,构成了人体的基本框架。

人体的骨骼健康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最常见的骨骼的疾病就是骨折,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与人体的骨量水平密切相关,作为骨质量的重要标志—骨密度,是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提高骨骼的质量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增强骨密度,从而强壮骨骼,增进健康。

迄今为止所完成的研究显示,在青年人和年长者的抗阻训练与骨矿密度(BMD)增高呈正相关,抗阻训练的效应具有部位特异性,这些部位也就是参予活动的工作肌及其附着的骨骼[5]。

抗阻练习对预防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提高骨质含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陈金鳌、张霈、杨帆、陆阿明四人做的一篇关于青年和老年男女抗阻训练后的骨密度变化特征的研究,研究青年和老年男女在抗阻力训练后,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 BMD) 和骨矿含量( BMC) 的变化特征,他们随机选取了20-30岁和65-75岁的人群的男女各35名,根据性别和年龄分为4组,对他们进行5个月的抗阻练习,每周3-4次,实验前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下肢12RM 肌力测试,并使用双能 X 线吸收法(DXA) 测量腰椎( L2-L4) 及股骨近端区域(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的骨密度,然后分析他们的骨密度的变化。

得出结论: 青年和老年男女在 5 个月抗阻训练后,整体的股骨近端区域骨密度明显上升,其中并无年龄及性别差异,仅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增长有青年较老年受试者偏高的趋势[6]。

这篇研究用数据说明了通过一定的运动能够增进人体的骨骼的强壮,而且也肯定了抗阻练习的功效。

另外,随着人的年龄的增加不仅是骨骼的骨量的流失导致的骨骼的质量下降,增加发骨折的概率,而且年龄的增长,肌肉也会逐渐的减少。

所以为了增进骨骼的健康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增加青年男女身体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还要尽量避免或减缓随年龄增长所出现肌肉量丢失。

在龚建华的实验研究中,青年和中年负重抗阻练习者与对照组对比,骨密质明显增加。

负重部位骨密质增厚,而非负重部位骨密质并未增厚。

骨密质增厚可以从先前负重抗阻练习时一直维持到 50-60岁,随后,骨密质与同龄对照组相似[7]。

可见抗阻练习不仅可以增加骨密质,还可以延缓和阻止骨量的流失。

对于运动对骨骼的积极影响,所以运动与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对于更深层的机制还有待提高,因为这涉及到实验伦理,使用小白鼠做实验是目前用的做多的,但是将其应用的人体上,还是有所差别的,所以今后的研究还应注重在研究方法上的发展创新。

3.2抗阻练习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早期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主要以运动代谢与心肺功能等应用研究为主。

而现代分子微观水平得发展,运动人体科学在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等多个层次上全面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

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运动对机体功能活动影响的基本问题,是从机制机理更细致的研究各种机能的发生。

郑州大学的蔡建做的一篇研究是抗阻练习对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通过观察长期规律抗阻练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探讨运动降压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原发性高血压是全球范围的慢性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是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也就是心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和心迷走神经的减弱,心交感神经的活跃使得心率加快,血压增大,使人得高血压的机率大大的增加,对人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

运动疗法的盛行有它的科学基础,而且的确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之前由于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且简单易行,所以大部分医生或私人教练会把有氧运动作为降压的首选方案,但最近2年有研究表明,抗阻练习可以是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所下降,有氧运动的降压机制与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有关,但抗阻训练对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很少有人研究。

作者蔡建做了相关的研究。

36 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进行 16 周抗阻训练,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

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心率、血压、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BPV)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RS)[8]. 得出结论,16周渐进性抗阻练习减弱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降低心脏迷走调制,对压力反射功能无明显影响。

也就是说减弱了心交感神经的活性,使高血压患者心率降低,降低了高血压对人的潜在性的健康危机。

运动处方对人的健康的作用经济、实用、无副作用等特点使运动疗法受到广大群众的推崇,有氧运动有效,但是抗阻运动除了降压外,还有提高骨密度、改善平衡能力并降低跌倒发生率,增加瘦体重、降低体脂百分比和血脂水平等作用,可以说在未来抗阻运动将成为运动康复领域的新宠。

3.3抗阻练习对肥胖的影响肥胖是健康的第一杀手,它的危害是潜在的、广泛的。

肥胖是诱导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减少脂肪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改善与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肥胖导致的体内脂肪的堆积,不管是皮下脂肪还是血脂的增多,都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危机。

有研究表明,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年龄、高脂膳食、静态生活方式等是导致内脏脂肪增加最主要的因素[9].因此,通过合理的运动调节体重,减少多余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这样肥胖对心血管等慢性疾病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氧运动同样是人们为了减少体重而采用的首选运动类型,事实它的确能够做到。

但除了进行有氧运动之外,抗阻练习也可以降低体重。

抗阻练习可以改变身体成分,增加身体肌肉含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从而增加能量的消耗以达到减少脂肪的目的。

Javier 和他的同事们对老年男性进行 16 周的抗阻训练,结果发现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含量都有明显的下降[10]。

也有研究者将有氧运动和抗阻练习结合起来,效果比前两者更好。

Park 等人通过有氧耐力和抗阻相结合的练习方法对身体成分进行实验干预,混合训练组在降低脂肪和增加瘦体重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大量的实验证明,有氧耐力和抗阻混合训练对降低体重比单一的训练效果更好,不仅对降低身体脂肪比例,而且对提高肌肉质量,改善身体成分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另外,肥胖还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发生率升高,主要是胆固醇含量的增高,这也是拜肥胖所致,抗阻练习对胆固醇的减少也有一定的作用。

Tokmakidis 等在冠心病病人的研究中证明,经过抗阻练习和有氧运动联合训练 8个月后,血浆胆固醇的含量下降了接近10个百分点[11]. Brain报道,在抗阻练习的过程中,大运动量后血浆总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但是小强度运动没有变化,说明抗阻练习对胆固醇的影响与运动强度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