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总需求(Ⅱ)

合集下载

第8章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8章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八章习题本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菲利普斯曲线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失业二、判断√ ×√ √ ×√√1、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每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2、由于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快慢不同导致的通货膨胀被称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 )3、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是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 )4、平衡和预期不到的通货膨胀,会影响人们的收入分配以及产量和就业。

( )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压力之间的反向关系。

( )6、以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率会引起失业率上升。

( )7、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显著上涨。

( )三、选择题1、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由于()A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B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价值量C 货币发行量太多引起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升D 以上都不是2、在通货膨胀中利益受损的人是()A 债权人B 债务人C 养老金收入者D 雇工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包括()A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B 需求膨胀推动通货膨胀C 货币过度发行通货膨胀D 部门间生产率增长差别导致通货膨胀4、预期不到的通货膨胀会给下列那些人带来好处()A养老金收入者B 领固定工资者 C 持有现款的人 D 身负重债的人5、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包括()A 需求拉动B 成本推动C 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D 上述都对6、引起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于()A 各部门工资相继上升B 货币需求过大C 部门间生产率提高快慢不同D 国际市场上的不稳定7、导致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因素有()A 投资需求增加B 货币供给减少C 政府支出减少D 政府收入增加8、根据价格调整方程,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可以()A 人为制造衰退B 减少货币发行量C 降低实际GNPD 以上都对9、下列哪一个不是根据通货膨胀的起因分类的()A 平衡的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B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C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D 结构性通货膨胀四简答1、通货膨胀是如何分类的?2、治理通货膨胀有那些方法?3、简析结构性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第8章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第8章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预测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比较和确 定供求缺口,筹划行动的一个过程。
过程
(1)确定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2)确定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 (3)分析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环境 (4)确定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差距 (5)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并实施
接班人计划
职务名称:工程塑料部经理 现任:王大力 可提升为:副总经理 预计提升时间:2年后
职务名称:工塑部审计主任 现任:张和平 年龄:42 预计提升时间:2年后
职务名称:工塑部计划主任 现任:孙亮 年龄:38 预计提升时间:1年半后
马尔科夫预测法
概念:是用来预测等时间间隔点上(一般为 一年)各类人员分布状况的一种动态预测技 术。是一种定量预测方法。 基本思想:找出过去人力资源流动的比率, 以此来预测未来人力资源供给的状况。 举例:见下表。A,B,C,D是某企业从高到低 的四类职位。表中小数表示在固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的转移率。
马尔科夫预测法
人员转移矩阵表
初始人数 A
B
C
D
离职
A 40
B 80 C 100 D 150 预测的 供给
0.9
0.1 0.7 0.1 0.75 0.2 ? ? ? 0.05 0.6 ?
0.1
0.2 0.1 0.2 ?
马尔科夫预测法
第二年人员的分布
初始人数 A
B
C
D
离职 4
A 40 B 80 C 100
第八章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本章重点及关键词
影响因素 内部劳动力市场分析 外部劳动力市场分析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影响因素 内部劳动力市场分析** 外部劳动力市场分析** 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第八章总供给理论

第八章总供给理论
教学要求:理解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 倾斜原因的四个模型;掌握总需求冲击和 总供给冲击给总产量带来的波动及其调整; 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及长期、短期的 菲利普斯曲线。
2019/10/22
2
第一节 总供给模型
本节介绍四种主要的总供给模型,各模型 的出发点不同,但得到的结果类似,那就 是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而是一 条向上倾斜的直线。
Pe是企业对
2019/10/22
21
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
Y = nγ (P – Pe) + Y
P = Pe时,经济的实际产出正好等于潜在产量;
P 〉 Pe时,经济的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量,经济就 处于过热状态;
P < Pe时,经济的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量,经济就处 于衰退期。这种以信息为基础的总供给模型的最初研 究,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卢卡斯进行的,所得到的 价格和产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通常被称为卢卡斯总供 给曲线。
2019/10/22
31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
一、菲利普斯曲线及其修正 • 1.菲利普斯曲线 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家A·W·菲利浦斯在对 英国1861-1957年的失业和货币工资的数据 进行仔细研究以后,做出了一条失业与货币 工资变化之间存在着反向的关系的曲线,这 条曲线就被称为Philips” curve。这条线 表明失业较少时工资趋于上升,反之,则下 降。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了把失业和通货膨胀联系起来 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模式。
预期的因素,卢卡斯称之为附加预期的总 供给曲线。
2019/10/22
23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EAS向上倾斜,表明总产量 与实际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化,而与预期价格反方 向变化。实际产量偏离潜在产量的关键在于实际 价格偏离了人们的预期价格。在短期内,人们对 实际价格的预期会出现偏差,而企业、居民都是 按预期价格进行决策,因此造成短期价格、工资 缺乏伸缩性,使实际的产量偏离充分就业产量。 而长期内,人们会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使预期 和现实趋于一致,这样价格、工资就具备充分的 灵活性,实际产量和潜在产量达到一致。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8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8

《宏观经济学》习题8第八章总需求函数(曲线)和总供给函数(曲线)一、基本概念总需求总需求函数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总供给函数总供给曲线宏观生产函数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潜在产量充分就业均衡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的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二、判断题(F,T)1.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时,IS曲线和LM曲线的位置相应移动。

()2.现代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可由费雪方程推出。

3.名义货币供给不变时,价格水平的变动将引起总需求的变动。

()4.由IS-LM模型推出的总需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

5.IS曲线的利率弹性越大,AD曲线越陡峭。

()6.货币乘数越大,AD曲线越平坦。

()7.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AD倾斜越陡峭。

(8.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AD曲线越平坦。

“()9.当IS-LM模型出现古典理论的极端情况时,AD曲线为一垂线。

()10.当IS-LM模型出现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时,AD曲线为一垂线。

()11.财政政策通过对LM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AD曲线。

12.货币政策通过对IS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AD曲线。

13.当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时,对应每一价格水平的总需求水平都有提高。

()14.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同比例的移动。

15.总供给曲线同时反映了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状态。

16.当产出水平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时,意味着全部可用的生产资源均已得到充分利用。

()17.当劳动的边际产品一定时,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

()18.劳动需求曲线由均衡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水平所决定.的点组成。

()19.根据新古典总供给模型,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处既不存在失业,也不存在工作岗位的闲置。

()20.短期总供给曲线即古典理论的总供给曲线。

()21.新古典理论和凯恩斯主义均认为就业量决定产量()。

22.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意味着长期而言经济能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23.长期总供给曲线即潜在产量线。

()24.在短期生产函数中,由于时间与其他因素的限制,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均不能改变。

《金融基础》第8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金融基础》第8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由于流通中还存在着赊销及以物易物现象,货币必 要量公式又进一步演化
公式
货币必要量单位纸币的价值
=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的纸币总 量
马克思的纸币流通规律
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费雪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
▪MV=PT
•M表示货币的数量 •度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 •P表示物价水平 •T表示交易总量
▪Md= K PY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货币需求理 论; 2.掌握货币供给机 制; 3.熟悉货币层次的 划分及依据; 4.理解货币供求均 衡的重要性。
1.掌握基础货币 的构成与投放机制; 2.能运用货币乘 数计算货币供应量; 3.理解体会派生 存款的创造过程; 4.能理解货币政 策。
Quality Objects [素质目标]
三、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模型从整体视角出发,用一个精练的数学公式抽 象了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Ms B•m
Ms为货币供给量; B为基础货币; m为货币乘数。 该模型表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共同作用于货币供给
总量,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均呈正相关关系。
视频库
纪录片《货币战争》
视频
第三节 货币供给均衡
论证三 商品与货币交换后,
入流通的
商品退出流通,黄金
论证一
马克思的货币 需求理论
却留在流通之中使另 外的商品得以出售, 从而一定数量的黄金
流通几次,就可以使
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
商品价格有多大, 论证二 出售 就需要有多少金币
来实现它
公式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的货币平均流通次数
货币供给的过程分为两个紧密相连的部分: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优秀课件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优秀课件
再将(W/P)=1代入可得Y=250。劳动力市场 的竞争性使得充分就业实现,而实际工资为一 常数,这样产出为充分就业产出,不受价格影 响,总供给曲线为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优秀课件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国民收 入水平和价格水平。
由于总供给曲线有不同的形状,因而均衡国民收入 和价格水平的决定也可以分不同情况来探讨。有两 种情况: 一是货币工资弹性假设下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 水平的决定; 二是货币工资刚性下均衡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 的决定。
2 实际余额效应 P↑→资产实际价值↓→相对贫穷→C↓ →Y ↓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优秀课件
3 税收效应 P↑→名义收入↑→T↑→DPI ↓→C↓ →Y ↓
4 外贸效应 P↑→ X↓ →(X-M)↓ →Y↓ M↑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优秀课件
三、总需求曲线的图形推导
r IS0 rr01
E0 E1
LM0 LM1
劳动供给曲线
W/P
W0/P0 W0/P1
Nd A B
Ns0 Ns1
O N0 N1
N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优秀课件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由于货币工资存在下限,因而存在以下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Y=f(N) 实际工资水平:w=W/P 劳动供给函数:Ns=f(W/P) 劳动需求函数 :Nd=f(W/P)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
r IS0 r0 r1
E0 E1
LM0 LM1
O
Y0 Y1
Y
P
(a)
AD0 AD1
P0
E0 E1
O
(b) Y Y 0总需求—1总供给模型优秀课件
Y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8第八章 斯勒茨基方程解读

8第八章 斯勒茨基方程解读

商品束仍能消费的起)
区别:希克斯分解
m h
x1s
8
补偿预算线:

是用来表示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 入水平发生变化时用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 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具体来说: 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假 设可以取走消费者的一部分货币收入,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 入下降到只能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这一情况。 在商品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时,假设 可以对消费者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货币收入补偿,以使消费者 的实际收入维持原有的水平,则补偿预算线在此就可以用来 表示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提高到得以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 效用水平这一情况。
(1)-(2)得到:


即需要拿走14美元,但仍然可以消费14夸脱牛奶
要保持购买力不变,所需的收入m’为 m’=120-14=106.
但是,尽管(x1,x2)仍然能够支付的起,但是并不是转动后
的预算线上的最佳购买,由于商品1价格下降,商品2的价格相对会
上升,会发生商品的替代,商品1的数量会增加为x1’ ,商品2的数 量会下降为x2
ΔM
x1 ( p , m )
'
'
初始消费束
x1 ( p, m)
x1s
替代效应:当价格变动但是购买力保持不变时,消费者如何用一种商品“替代”其他商品。


货币收入做出多大调整,才能使原先的消费束在预算
线转动后能支付的起?
消费者的购买力保持不变:即(x1,x2)在(p1,p2,m) 和(p1’, p2,m’)都能消费得起。 m’ 是恰好能使原消费



计算斯勒茨基替代效应; (价格下降,拿走一些 收入,使原商品束仍能消费的起)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8(1)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8(1)

第8章总需求(Ⅱ)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挤出效应: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在货币供给既定情况下,利率会上升,私人部门的投资会受到抑制,产生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关系到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

2、财政政策乘数:指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条件下,政府支出的增加,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考虑挤出效应的原因,财政政策乘数比政府支出乘数小。

3、货币传递机制:货币传递机制也称货币传导机制,指各种货币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样一个过程。

它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内部传递机制,即从货币工具选定、操作到金融体系货币供给收缩或扩张的内部作用过程;一是由中间指标发挥外部影响,即对总支出起作用的过程。

在西方,关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分析,一般分为凯恩斯学派的传递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递机制理论。

前者的理论思想可归结为: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形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就会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

用符号表示为:M→r→I→E→Y。

在这个过程中,利率是最主要的环节: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必须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能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与凯恩斯学派不同,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递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

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可用符号表示为:M→E→I→Y。

4、庇古效应:庇古效应又称实际余额效应,是指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消费,影响总需求和产出。

庇古效应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古典经济学阿瑟·庇古提出的。

他指出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

第8 章 一般总供给曲线

第8 章 一般总供给曲线

第八章一般总供给曲线(6)授课框架:总结上次课总需求曲线主要内容菲利普斯曲线(philips curve)的主要特点和政策含义(1)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相互替代(短期);(2)工资和价格对总需求的变动反映迟缓——工资粘性(工资、价格粘性的存在是造成替代性的主要原因);(3)工资粘性的理论分析不完全信息——市场出清错开定价理论菜单成本协调问题(4)菲曲线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表现形式;WN曲线的推导和特点(WN曲线也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总供给曲线AS推导及特点AS-AD模型运用:——货币扩张效应分析(短期和长期)(1)用AS-AD模型演示货币的长短期效应(2)小结现代货币主义思想,(对比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3)理性预期对货币的看法——财政扩张效应分析(短期与长期)补充:供给学派观点图解说明(第五章88页图解)——逆向供给冲击(对70 年代后菲利普斯曲线变异的一种解释)(1)模型修正与总供给曲线的修正(2)用AS-AD模型演示逆向供给冲击的长短期效应小结AS-AD模型(附:实际商业周期理论)总供给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

总供给理论中的关键问题是为什麽名义工资对需求变动调整迟缓,为什麽工资是粘性的,而不是充分弹性的。

(并非充分快速调整、伸缩以确保每一时刻的充分就业)AS 曲线推导是建立在古典主义劳动市场均衡分析基础上的,劳动市场均衡分析与推导总需求曲线所用的产品和货币市场均衡分析在方法论上完全不同,这应看作宏观经济理论的逻辑缺陷。

一、菲利普斯曲线(philips curve )定义: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之间的一种反向变动关系。

(英国1861-1957工资行为的研究成果))(μμε*--=g WgW 工资增长率 ε 工资增长率对失业率的灵敏度(衡量粘性大小的指标) μ* 自然失业率(解释)μμ*-相对于充分就业经济状况的失业变动图形及解释性质讨论:菲利普斯曲线逐渐用来刻画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第8章2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8章2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三、经济周期形成的原因
1。纯粹货币理论

01
2。创新理论
02
3。心理理论
03
4。消费不足理论
04
5。投资过度理论
05
6。太阳黑子理论
06
7。政治周期理论
07
(一)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实际上是国民收入决定的动态化,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关于总需求决定的理论,因此,认为引起国民收入波动的是总需求,而且是总需求中的投资。
如果△k=0,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所以稳态条件是:
sy = (n+δ)k
3.稳定性分析
人均产出增加,人均资本增加。
当储蓄增加时,人均储蓄曲线向上移动。
形成新的稳态。在新的稳态时:
稳态时的产出增长独立于储蓄率,所以增长率在短期提高后,会逐渐降低到劳动人口增长率水平。
4.储蓄率的提高
01
2。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02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1。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1)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变化: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投入,由于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因而主要考虑劳动、资本量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 导致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资源配置的改进 ——规模经济 ——知识进展
在讨论加速系数时,可以用资本-产量比来分析 资本产量比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几单位的资本量,即资本与产量比例。 假定资本—产量比不变,则加速系数也不变,同时等于资本—产量比。 例:如果一单位货币产量所需资本货币量为2单位
K y
=
2 1
v
=

国际商务(第五版)第8章——全球生产

国际商务(第五版)第8章——全球生产
很多自然灾难和疾病也同某些区位的地理条件相联系,如
日本:地震带福岛大地震 非洲:疟疾
战略动机与区位优势的考虑
生产要素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强调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同特定的劳动力质量的相对应,而这背 后是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的教育、培训、科研、运输、通讯基 础设施的发展程度;
发达的教育与科学研究,同知识生产的关系尤为密切,是吸引 寻求战略性资产型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如近年来印度班 加罗尔高科技园区的兴起。
区位选择的首要考虑就是要让各地的区位优势服务于战 略需要。
从生产角度看,区位优势也可能来源于:
优越的特定自然地理条件 充足的特定质量生产要素供给 产业集聚
战略动机与区位优势的考虑
自然地理条件
一些特定区域具有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地理特征,如
新加坡:连接欧洲、中东与东亚和澳大利亚的海运和空运中转站 迈阿密:拉美-北美
如果不能保证投资方实现交易专用投资的全部价值,那 么投资方就不会做出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的高效投资,最 终导致双方都会承担更高成本。
影响交易成本的因素: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限制了经理人和合同控制激励的能力。
由于管理时间和控制范围有限,组织无法在内部实现对无限数 量交易的有效管理。
同时,有限理性还限制了市场和简式合同应对资产专用性问题 的能力,这是因为双方无法预见所有或然事件,也无法完全对 此类事件进行合同约束。
最小效率规模(MES,minimum efficient scale)
如果一家工厂的最小效率规模相对于全球总需求较大,那么选 择集中生产更为有利;反之,应当考虑在多个地点分散生产。
产品价值特征与生产区位选择
产品的价值重量比可能影响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进而影响企业的选址决策。 其他条件相同,若产品的价值重量比高,应该在最佳区

第8章 总供给和总需求

第8章 总供给和总需求
1. 时际替代效应: 其他条件不变时 价格水平上升→ 货币的实际价值降低→ 利率提高→ 借贷和 支出减少→ 总需求减少→ 实际GDP减少。 价格水平下降→货币的实际价值增加→利率降低→借贷和支 出增加→总需求增加→实际GDP增加。 这种替代效应包括用未来商品替代现期商品,并被称为时际 替代效应—跨越时间的替代,为了增加未来消费而增加储蓄
汇率↑→本国产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出口↓→总需求↓ 汇率↓→本国产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出口↑→总需求↑ 国外收入↑→本国的出口↑→总需求↑
41
总需求的变动
总需求增加→ AD 曲线 向右移动…
… 总需求减少→ AD 曲 线向左移动
42
总需求的变动
43
宏观经济均衡
短期宏观经济均衡
当实际GDP需求量等于实际GDP供给量时,就达到了短期宏观 经济均衡(Short-run macroeconomic equilibrium ),这时的 AD曲线与SAS曲线相交。 在短期,货币工资率是固定的。
在经济周期中,就业围绕充分就业波动,而实际GDP围绕
潜在GDP波动
7
总供给
为了研究在不同劳动市场状态下的总供给,总供给依据 时间框架(time frames)进行区分: • 长期总供给(Long-run aggregate supply ,LAS ) • 短期总供给(Short-run aggregate supply,SAS)
39
总需求的变动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包括经济中利率的变动和货币量的变动。 • 货币量增加或利率下降都能引起总需求增加。

在利率下降时,人们计划购买更多的消费品,而
企业计划增加它们的投资。
40

课件:第8章 总需求(1)

课件:第8章  总需求(1)
支出,又称为均衡收入。 • 经济达到均衡时,存货为0。
均衡收入的形成
若产出大于支出,非意愿(非计划)存货投资 就大于零,企业就要削减生产,直至总收 支相等,即达到均衡收入。反之,若产出 小于支出,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小于零,企 业就要扩大生产,直至总收支相等,即达 到均衡收入。
总需求,总支出 E 存货<0
第八章 总需求(1)
一、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消费理论和投资理论 三、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IS-LM 模型 四、总需求
一、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产出的决定)
(一)凯恩斯均衡国民收入理论的背景和假设
1.背景:1929-1933年“大萧条” (1)资源闲置; ( 2)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2.假设 (1)两部门经济的假设:
Y
G1 G0
1
G
1
Y G
kG
1
1
• KG为正值。
(2)税收乘数 kT
其他条件不变,只有T发生变动,T0 T1
Y0
0
I0 G0
1
T0
Y1
0
I0 G0
1
T1
Y1
Y0
Y
T1 T0 1
T 1
Y T
kT
1
• KT为负值。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TR
Yd Y T TR
消费
3400 4200 5000 5800 6600 7400 8200 9000
储蓄
-40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投资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均衡条件: S=I
C+I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1.引致需求: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不是来自消费者的直接需要,而是来自厂商。

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利益。

而且,厂商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从中获得收益,部分地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所生产的产品的消费。

如果不存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则厂商就无法从生产和销售产品中获得收益,从而也不会购买去购买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

从这个意义上,西方经济学者把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又称作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2.完全竞争厂商:指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

3.边际产品:(MP)表示增加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4.边际产品价值(VMP):表示完全竞争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它是要素边际产品MP与既定产品价格P的乘积MP*P,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5.边际收益产品(MRP):在卖方垄断条件下,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边际收益MR和要素的边际产品MP的乘积MR*MP。

这个乘积被称为边际收益产品。

6.边际要素成本(MFC):它表示增加一个单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成本。

四、简答题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与一般厂商的需求曲线有何不同?2.要素使用原则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有何关系?五、计算题1.设某一厂商使用的可变要素为劳动L,其生产函数为Q=-0.01L3+L2+38L(Q为每日产量,L为每日投入的劳动小时数),所有市场(劳动市场及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单位产品价格为10美分,小时工资为5美元。

厂商要求利润最大化,厂商每天要雇佣多少小时劳动?2. 若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48L0.5K0.5. 又已知产品价格为50元,工人工资为14400元。

假设在长期生产中,产品价格和工资保持不变,试计算资本的长期均衡价格。

2.解:MPL=dQ/dL=24L-0.5K0.5VMPL= MPL*P=1200 L-0.5K0.5由VMP=W得L-0.5K0.5=12MPK= dQ/dK=24L0.5K-0.5VMPK= MPK*P=1200 L0.5K-0.5由VMPK=r得r=1200 L0.5K-0.5=1003.已知劳动是惟一可变要素,生产函数为Q=A+10L-5L2,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价格为W,试说明:(1)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函数。

经济学原理课件-第8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经济学原理课件-第8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S
Yf
Y
古典总供给曲线
8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取决于充分 就业的产出水平。
任何改变充分就业产出水平的因素 都会引起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 人均资本 ➢ 劳动人口 ➢ 技术进步 ➢ 自然资源
经济增长就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不断 向右移动的过程。
P
Y
长期总供给LAS的移动
9
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5
二、总供给(AS)曲线
1.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一定时期内,在各个价格水平上整个社会提供的 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通常情况下,总供给=总收入=GDP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 社会拥有的资源——土地、资本、劳动力、企业家等生 产要素;资源越多,各个价格水平上总供给量就越大;
➢ 要素所有者是否愿意将这些要素投入经济,如工人多参 加劳动(延长劳动时间)、多储蓄——这主要由要素的 价格决定,比如工资水平(劳动的价格)、利率(资本 的价格)、租金(土地的价格);
AS2 AS1
E2 E1 AD1
Y2 Yf
Y
18
思考
1.简述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2.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形状及其成因。 3.运用AD-AS模型分析“滞涨” 现象。
13
总供给曲线的三阶段
P AS
阶段3 :资源已经充分利用, 不管价格水平如何上升,总 产出不能增加(古典区间)
阶段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 产出增加使要素价格上升 (中间区间)
Y0
Yf
Y
阶段1:资源未充分利用,产出
增加要素的价格不变(凯恩斯区
间)
14
影响总供给变动的因素

第8章库存管理与MRP原理

第8章库存管理与MRP原理

应用范例7-2:某公司的采购部门正准备向某供应商进购一批商品,该公
司根据需求分析,每年需要的量相对稳定,每年需要2000台,订货费用每次 是50元,单位物品的年库存费用为价格的20%。供应商为了刺激该公司多采 购,采用了一定的价格优惠条件,如表7-1所示。确定最佳的订货策略。
表7-1 数量折扣
订货量
X
MPS
Y
MRP
1层
A(1)
B(1)
C(1)
E(1)
2层
C(2)
D(1
)
F(1)
G(1)
低层码
• 物料的低层码是分配给物料清单上的每个物品一 个从0至N的数字码。
– 在产品结构的物料清单中,最上层的低层码为0,下一 层则为1,依次类推
– 一个物品只能有一个MRP低层码。当一个物品在多个 产品中出现,或在同一个产品结构的不同层次出现时, 则取处在最低层的低层码为该物品的低层码。
(一) 库存问题分类
库存问题
单周期需求库存 多周期需求库存
独立需求库存 相关需求库存
随机型 确定型
图8-1 库存问题的分类图
(二)库存成本
(1)存储成本 (2)订货(准备)成本 (3)缺货成本 (4)货物成本
(三)库存控制系统
(1)连续检查库存补给系统 (2)周期检查库存补给系统 (3)不同的补给系统的应用选择
物料清单BOM
• 物料清单BOM(Bill of Materials):是产 品结构的技术性描述文件,它表明了产品 组件、子件、零件直到原材料之间的结构 关系,以及每个组装件所需要的各下属部 件的数量。
• 物料清单是一种树型结构,又称为产品结 构树。
物流工程学院-陈敏
产品BOM

宏观经济学第8章

宏观经济学第8章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本章知识脉络图失业失业的定义失业的类型失业的影响失业的衡量——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奥肯定律自然失业率自愿失业率——充分就业非自愿失业——需求不足的就业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率:PPPttt111---=π通货膨胀的分类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数量论的解释——货币供给增加总需求-总供给解释——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经济结构变动——结构性通货膨胀再分配效应产出效应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关键:各自的政策定义衡量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一、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局限于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如图1所示,其中W 表示工资率,N 表示劳动数量,N E 表示充分就业的劳动数量)。

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社会在任何时期总存在着一定比率的失业人口。

定义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因此,自然失业率应等于某一时点上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在实际统计中,用长期的平均失业率来近似的表示自然失业率。

提示:在宏观经济学中,在充分就业状态下,失业率并不等于零,它相当于摩擦性失业率与结构性失业率之和,这就是“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

因此,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充分就业的总产量等概念通常被看作不同经济状态的分水岭,所以自然失业率对于理解潜在产量(充分就业的产量)有重要意义,在理解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持续地和显著地上涨过程。

经济师测试《经济基础知识》要点:第8章

经济师测试《经济基础知识》要点:第8章

经济师测试《经济基础知识》要点:第8章第八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1.价格总水平也叫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如月、季、年)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2.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意识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等;二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3.价格指数就是用来反映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价格水平变化的趋势和变化程度的相对数4.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1,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

(MV=PT或P=MV/T)2、总需求和总供给5.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成正比;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6.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反之,如果总需求增长慢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下降。

7.价格总水平的经济效应:价格总水平对工资的影响;价格总水平对利息率的影响;价格总水平对汇率的影响;价格总水平变动的间接效应。

8.价格总水平对工资的影响:工资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是以当时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工资,实际工资是扣除了价格变动影响因素的工资。

9.在价格总水平下降过程中,如果名义工资不下降,或下降幅度低于价格的下降幅度,实际工资就回上升,反之亦然。

10.由于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利率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11.名义利率也叫市场利率,是指银行当时规定的和发布的利率,而实际利率是扣除了价格总水平变动影响因素的利率,也可以是在货币购买力不变的利率。

12.实际利率取决于名义利率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率之差。

13.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高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国货币就会贬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一定会上升。

反之,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低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币就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

当外国价格总水平稳定或上升,而本国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本币也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总需求(Ⅱ)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挤出效应: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在货币供给既定情况下,利率会上升,私人部门的投资会受到抑制,产生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关系到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

2、财政政策乘数:指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条件下,政府支出的增加,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考虑挤出效应的原因,财政政策乘数比政府支出乘数小。

3、货币传递机制:货币传递机制也称货币传导机制,指各种货币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样一个过程。

它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内部传递机制,即从货币工具选定、操作到金融体系货币供给收缩或扩张的内部作用过程;一是由中间指标发挥外部影响,即对总支出起作用的过程。

在西方,关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分析,一般分为凯恩斯学派的传递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递机制理论。

前者的理论思想可归结为: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形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就会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

用符号表示为:M→r→I→E→Y。

在这个过程中,利率是最主要的环节: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必须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能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与凯恩斯学派不同,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递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

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可用符号表示为:M→E→I→Y。

4、庇古效应:庇古效应又称实际余额效应,是指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消费,影响总需求和产出。

庇古效应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古典经济学阿瑟·庇古提出的。

他指出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

随着物价下降和实际货币余额增加,消费者应当感到更加富有,并更多地支出。

消费者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扩张性移动,并导致更高的收入。

该理论是对凯恩斯模型的一种补充,解决了凯恩斯效应在流动性陷阱和投资缺乏利率弹性两种情况下不起作用的难题,从而论证了在价格和工资可以自由升降的情况下,经济能够自动恢复到均衡状态,并将凯恩斯学派模式中将低于充分就业非均衡归因于价格刚性。

考虑到庇古效应后,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会大大增强。

5、债务-通货紧缩理论: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是用于解释未预期到的物价下降对收入的抑制作用的理论。

该理论指出未预期到的物价下降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再分配财富,使债权人变得更加富有而使债务人变的更加贫穷。

如果债务人和债权人有相同的支出倾向,则物价下降不会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但实际上债务人和债权人的支出倾向是不同的,该理论假设债务人的支出倾向高于债权人,那么债务人减少的支出比债权人增加的支出多。

因此,物价下降的净效应是支出的减少、IS 曲线的紧缩性移动以及国民收入的减少。

6、利率效应:如果价格水平上升,商品和劳务变贵,人们需要更多货币从事交易即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这将导致利率上升,进而导致投资和总支出水平下降。

反之,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将导致利率下降,进而导致投资和总支出增加。

这种价格总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7、实际余额效应见庇古效应。

三、问答题1.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分析得出:(1)从总需求曲线的获得方法来看已知给定一个货币供给,价格水平上升会使LM 曲线向左移动。

因为在任何一个既定的货币供给M 时,较高的物价水平P 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供给M/P ,而较低的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使LM 曲线向左移动。

现在考虑在IS-LM 模型中,当价格水平从P 1增加到P 2,则LM 曲线向左移动,这就使均衡利率上升和均衡收入下降(从Y 1下降到Y 2),如图8-3-1(A )所示。

总需求曲线总结了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8-3-1(B )所示。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 的变化,LM 曲线和IS 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标志着一组特定的Y 和r ,于是就有许多对P 和Y 的组合,从而构成图8-3-1(B )中的一系列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便得到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见,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从总需求曲线的产生效应来看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主要取决于实际余额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三个因素。

①实际余额效应。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手中名义资产的数量不会改变,但以货币实际购买力衡量的实际资产的数量会减少,因此,人们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就会r 1)Y 2 Y 1 收入,产出 P Y 2 AD Y 1 收入,产出 P 2 P 1 A.IS-LM 模型 B.总需求曲线 图8-3-1模型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维持实际资产数额不变,这就是实际余额效应。

实际余额效应的结果使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

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②所谓利率效应就是价格水平的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比如价格上升,交易的名义货币需求就多,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就会上升。

利率的上升,使投资水平下降,因而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

正是价格变化的利率效应,使得价格和总需求负相关,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③所谓汇率效应就是价格水平的变动,使得利率变动,从而改变汇率,改变净出口和总需求。

比如,当美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美国利率下降时,实际汇率贬值,而且,这种贬值刺激了美国的净出口,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正是价格变化的汇率效应,使得价格和总需求负相关,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由以上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我们可以得出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描述物价的下降对均衡收入可能产生的影响?答:物价下降既可能使收入增加又可能使收入减少。

(1)有两种可能的途径使收入增加。

第一种途径,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增加收入。

第二种途径,庇古效应使IS曲线向右移动,因为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所以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使消费者感觉更富有而购买更多商品。

这就使IS曲线右移并增加收入。

(2)价格下降使收入减少的途径也有两种。

第一种途径根据债务一通货紧缩理论。

一个没有预期到的价格水平下降会使财富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进行再分配。

如果债务人比债权人的消费倾向更大,则收入再分配会让债务人减少的消费比债权人增加的消费更多。

结果,总消费下降使IS曲线左移并减少收入。

第二种途径是通过预期通货紧缩效应。

已知实际利率r等于名义利率i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πe。

如果每一个人都预期到未来价格水平会下降(πe 为负数),则对于任何一个给定的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都会更高。

一个更高的实际利率就会抑制投资,并使IS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减少收入。

3.用IS-LM模型预测下列冲击对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的影响。

在每种情况下,解释美联储为了把收入维持在初始水平上应该采取什么措施?a.在发明一种新的高速电脑芯片之后,许多企业决定把自己的电脑系统升级。

b.信用卡诈骗浪潮提高了人们用现金进行交易的频率。

c.名为《退休富人》(Retire Rich)的畅销书说服公众增加收入中用于储蓄的百分比。

答:a.(1)企业改善自己的电脑系统会使利率上升,收入和消费增加,投资增加,原因如下:在每个利率水平上,企业投资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在IS-LM模型中LM曲线不变时经济的均衡点从A变为B,如图8-3-2所示。

利率从r1上升到r2,并且收入由Y1增加到Y2。

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是终导致消费增加。

利率上升将部分地减少投资,但最终投资仍然是增加的。

(2)为了把收入维持在其最初水平上,美联储应该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减少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向左移动到足以抵消IS曲线的移动,从而保持收入不变。

b.(1)现金需求增加使利率上升,收入和消费减少,投资减少。

原因如下:现金需求增加,必然提高每一个给定的收入和货币供给水平下的利率,从而使LM曲线左移。

在IS-LM模型中IS曲线不变时经济的均衡点从A变为B,如图8-3-3所示。

利率从r1上升到r2,并且收入由Y1减少到Y2。

而利率上升将导致投资减少,收入的减少将导致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最终导致消费减少。

(2)为了把收入维持在其最初水平上,美联储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向右移动到足以抵消LM曲线的向左移动,从而保持收入不变。

c.(1)储蓄的增加使利率下降,收入和消费减少,投资增加。

原因如下:在任何一个给定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现在都想储蓄更多而消费更少,因而IS 曲线左移。

在IS-LM 模型中LM 曲线不变时经济的均衡点从B 变为A ,如图8-3-4所示。

利率从r 2下降到r 1并且收入由Y 2减少到Y 1。

而利率下降将导致投资增加,消费下降既是由于消费函数的下降也是因为收入下降导致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减少。

(2)为了把收入维持在其最初水平上,美联储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给,并使LM 曲线向右移动到足以抵消IS 曲线的移动,从而保持收入不变。

四、计算题1. (1)如果消费需求C=100+0.8Yd(这里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需求I=150-6r,税收Tx=50,政府支出G=40,求解产出市场均衡的IS方程。

(2)如果经济的名义货币供给为150,货币需求为0.2y-4r,在P=1时,LM方程为y=750+20r;在P=1.2时,LM方程为y=625+20r;在P=1.5时,LM方程为y=500+20r,求解在1、1.2和1.5的价格水平下使产出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到达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

(3)如果在P=1的价格水平下,名义货币供给从150下降到125和100,货币市场与产出市场的均衡有何变化?rY 2 Y 1 收入,产出 图8-3-2 IS-LM 模型中IS 曲线右移 r 2r 1rY 2 Y 1 收入,产出 图8-3-3 IS-LM 模型中IS 曲线右移 r 2 r 1 r Y 2 Y 1 收入,产出 图8-3-4 IS-LM 模型中IS 曲线右移 r 2r 1解答:(1)当产品市场均衡时,有:y=C+I+G即:y=100+0.8(y-50)+150-6r+40整理后,我们得到IS方程为y=1250-30r(2)当P=1时,IS、LM方程分别为IS:y=1250-30rLM:y=750+20r从IS和LM联立方程求解,即可得y=950;r=10%当P=1.2时,IS、LM方程分别为IS:y=1250-30rLM:y=625+20r求解可得:y=875;r=12.5%同理在P=1.5的水平下,求解IS:y=1250-30rLM:y=500+20r可得y=800;r=15%这就意味着,总需求水平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减少,即AD曲线为负斜率;在一定的M水平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利率水平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