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2.1 化学反应的方向 课件 (共21张PPT)
N2O5分解: 2N2O5(g) =4NO2(g)+O2(g) △H=+56.7kJ/mol 碳铵的分解: (NH4 )2CO3(s)=NH4HCO3(s)+NH3(g) △H=+74.9 kJ/mol
(3)有一些吸热反应在室温条件 下不能自发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 则能自发进行。 CaCO3(s) == CaO(s) + CO2(g) △H(298K) = +178.2kJmol-1 △H(1200K) = +176.5kJmol-1
结论:反应熵变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有关的又一个因素,但也不是唯一因素。
小结: 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1、物质具有的能量趋于降低
H(焓变) <0
放热反应 熵(S)判据 熵增原理 焓(H)判据
2、物质的混乱度趋于增加
S(熵变)>0
凡是能使反应体系焓减小、熵增加的反应 方向,就是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注意:过程的自发性只用于判断过程的方 向,不能确定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 的速率。
信息:体系自由能变化( G )综合考虑了焓变
和熵变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G= H-TS(T为 热力学温度)。在恒温、恒压下,用G判断化学 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显得更为科学(当G <0时 可自发进行)[吉布斯自由能]。
H
<0 >0 >0 <0
S
>0 <0 >0 <0
G
3.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焓变 熵变
H<0 H>0 H<0 H>0
S>0 S<0 S<0 S>0
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自发进行 不自发进行 不能定性判断 不能定性判断
【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第1章章节复习及练习讲评(第1课时)
章节复习及练习讲评知识与能力:1.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观点,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并会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2.学会利用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对电解池、原电池等电解原理实际应用的电极材料和电极反应式判断和书写;3.解决好电子转移的关系来完成电解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点的简单回顾,以及考点的归纳分析,进一步在练习上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在讲评中强化一些概念和多增加一些注意点,以协助和补充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然后通过抓主干去枝叶来拓展思维,在头脑这高层领域里对知识点的有新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循序渐进的思维历程,在研究和探讨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课型:练习研讨课教学重难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考点以及对练习的把握,如何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开动脑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考点归纳】本章教科书以“能量转化”为主线,首先学习了通过实验测定方法和理论方法来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然后学习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两种具体形式:一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二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一起阅读P26--27)【考点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观点,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考点二】电解原理极其应用1.电解池判断2.电极反应3.电解有关计算的方法规律【考点三】原电池工作原理极其应用1.原电池判断2.电极反应3.化学电源【题1】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D)A.反应物的状态B.生成物的状态C.反应物的多少D.表示反应热的单位【解析】反应热指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
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与物质状态有关,与表示反应热的单位无关。
【题3】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A.2C2H2(g)+5O2(g)==4CO2(g)+2H2O(l) ΔH=-4b kJ•mol-1B.C2H2(g)+5/2O2(g)==2CO2(g)+H2O(l) ΔH=-2b kJ•mol-1C.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b kJ•mol-1D.2C2H2(g)+5O2(g)==4CO2(g)+2H2O(l) ΔH=b kJ•mol-1【解析】放热反应中ΔH <0,所以B、D错误。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牟平一中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练习1.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 + 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B. 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C. 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D.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1)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2)单位时间内amol A生成,同时生成3amol B;(3)A、B、C的浓度不再变化;(4)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5)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6)单位时间消耗amol A,同时生成3amol B;(7)A 、B、C的分子数目比为1:3:2。
A (2)(4)(5). B.(2)(7) C. (1)(3)(4) D.(5)(6)(7)3.已知:xA(g)+yB(g)zC (g);△H=a。
将x molA和y molB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T1>T2)及压强(P1>P2)下,C的物质的量n(C)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y=z;a>0 B.x+y>z;a<0C.x+y<z;a<0 D.x+y<z;a>04.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3C(g)达到平衡时,测得C(A)为0.5 mol/L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C(A)为0.3 mol/L,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混合气体密度一定减小B.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化学计量数:m+n<3 D.物质C的体积分数减小了5. 可以判断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B.加入催化剂C.增大压强D.反应转化率的改变6.可逆反应aX(g)+bY(g)cZ(g)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如下图。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课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mol-1或kJ· mol-1 。 (2)单位: J·
第1课时
[归纳总结] (1)反应热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 任何化学反应 都有反应热。 (2)对于一个给定的化学反应, 反应热与反应物的 物质的量 、 状态 及 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 有关。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B )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
第1课时
探究点二 反应热的测定 1.反应热的数据可以运用理论计算求得,也可以通过实验测 得。测定反应热的仪器——量热计如下图所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 使反应充分进行,体系的温度均匀 保温作用 反应容器
-1(或Q= 16.72( T - T )kJ· mol 2 1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0.418 T2 T1 0.025
kJ· mol-1
。
第1课时
[归纳总结]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步骤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1课时
[活学活用] 2.50 mL 1.0 mol· L 1 盐酸跟 50 mL 1.1 mol· L 1 氢氧化钠溶液
第1课时
[活学活用]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 C.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 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加热等)才能发生
解析 反应开始时需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 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热或吸热,反应是放热还是
【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2.1《化学反应的方向》(第2课时)
(第二课时)【题1】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D )A.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B.ΔS 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C.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ΔS 为正值D.如果ΔH 和ΔS 均为正值,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可能自发进行【解析】大多数放热反应可自发进行,但有些放热反应需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引发反应,如炭的燃烧等,故A 错。
ΔS 为正值,即熵值增加的变化,不一定是自发反应,如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B 错。
反应前后物质的量是否改变与熵值增加与否无必然关系,故C 错。
而对D 选项,当ΔH 和ΔS 均为正值时,温度越高则T ΔS 越大,故ΔH -T ΔS 可能小于零,所以反应可能自发进行。
【题2】反应CH 3OH(l)+NH 3(g)=CH 3NH 2(g)+H 2O(g)在某温度自发向右进行,若其 |ΔH|=17kJ •mol –1,|ΔH -T ΔS|=17kJ •mol –1,则下列正确的是(A)A. ΔH > 0,ΔH -T ΔS < 0B. ΔH < 0,ΔH -T ΔS > 0C. ΔH > 0,ΔH -T ΔS >0D. ΔH < 0,ΔH -T ΔS < 0【解析】当此反应在某温度下自发向右进行时,ΔH -T ΔS < 0,即ΔH -T ΔS <-17kJ •mol –1,因此排除B 、C ,由于正反应方向是熵增加的反应,即ΔS > 0,故只有ΔH > 0时,才可能满足条件。
【题3】下列反应中,ΔS 最大的是(A )A.CaCO 3(s)=CaO(s)+CO 2(g)B.2SO 2(g)+O 2(g)=2SO 3(g)C.N 2(g)+3H 2(g)=2NH 3(g)D.CuSO 4(s)+5H 2O(l)=CuSO 4•5H 2O(s)【解析】对同一物质来说,S(g)>S(l)>S(s),B 、C 、D 均为熵减少的反应,即ΔS 均小于零;只有A 是熵增加的反应,故选A 。
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 探究电解原理
(阅读)课本P12,电解、电解池 (引导学生归纳) 1、电解的概念和电解池的概念及组成。 2、阴、阳极的判断及阴、阳极发生的半反应。写出电极反应 式及总反应式
教学程序 第二环节 探究离子放电顺序
(阅读探究)课本P14资料在线:离子放电顺序
用实验结论和预测的认知冲突,提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带着探究目的阅读。
(学生归纳)1、离子阴、阳离子放电顺序及原因。 放电顺序: 阴极:阳离子得电子顺序: Ag+>Hg2+> Fe3+>Cu2+> H+(酸)>Pb2+>Sn2+>Fe>Mg2+>Na + >Ca2+> K + 阳极:阴离子失电子顺序: Cu>Hg >Ag>S2->I->Br->Cl->OH->( NO3-、SO42- 等含氧酸根)
以化学史为契机, 感悟化学的魅力。
及时巩固电解原理,并渗透可利用电解原理冶炼金属。
教学教程学序程第序二第环二节环探节究探离究子离放子电放顺电序顺序
(设疑)若电解氯化钠溶液是否产生一样的结果? (演示)以石墨为电极材料,电解食盐水,并检验产物。
NaCl溶液
变“要我接受”为 “我要验证”,学生 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从学生熟悉的解释出发建立探究氛围。
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 探究电解原理
(学生分组实验)以石墨为电极材料,给CuCl2溶液通电, 并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 1.2.2 第2课时 电解原理的应用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探究三
解析:这是利用化学原理实现趣味化的实验,根据原理可知电极反应为:
阴极:2H++2eH2↑(还原反应)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若要能够出现“黑笔写红字”的现象,必须是铅笔作阴极,这样铅笔附近
阴
阴极:Cu2++2e2+
极:Zn +2e
Cu(精铜)
Zn
电镀池和精炼池是特定条件下的电
解池
首 页
探究一
探究二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探究三
特别提醒
(1)惰性电极材料和活性电极材料。
①惰性电极材料包括:石墨、铂、金。
阴极:H2、NaOH
阳极:Cl2
2NaCl(熔融)
2Na+Cl2↑
2NaCl+2H2O
2NaOH+H2↑+Cl2↑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首 页
探究一
探究二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探究三
例题 1
①阳极离子放电顺序:Cl->OH-,电极反应:2Cl--2eCl2↑,氧化反应。
②阴极离子放电顺序:H+>Na+,电极反应:2H++2eH2↑,还原反应。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 第3章第1节第1课时 水的电离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首 页
一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二
练一练 2
(双选)关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B.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首 页
探究一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探究二
变式训练 1下列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因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是 KW=[H+][OH-],所以 KW 随溶液[H+]
和[OH-]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C
首 页
探究一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探究二
探究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问题导引
强弱电解质导电性实验
上述装置①~④中分别盛有 0.1 mol·
L-1 的 NaOH 溶液、
NH3·
H2O 溶液、
HCl 溶液、CH3COOH 溶液,⑤中盛有 1 mol·
程度
化学 离子键或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
键 价化合物
弱电解质
大量存在电解质的分子,少量存
在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
可逆,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
用“
”表示
不完全电离
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
第二课时【复习提问】1、什么是反应热?2、什么是中和热?如何测定中和热?【引入新课】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是由于反应前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而产生的。
能量正如质量一样,也是物质固有的性质。
物质具有的这个能量可以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为此,科学家们定义了一个称之为“焓”的物理量,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物理量。
【板书】二、化学反应的焓变(一)焓与焓变【阅读预习】1、焓和焓变分别是用来描述什么的物理量?2、反应焓变与反应热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条件下,该关系成立?【板书】1、焓(H ):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
【注意】① 焓是一个物理量;②焓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与密度相似【板书】2、焓变(△H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
是用来描述反应热的物理量。
(1)单位:J•mol —1或kJ•mol —1 (2)表达式: △H=H (反应产物) — H (反应物)【学生分析】从能量角度分析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吸热反应:△H>0,即产物的焓(产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焓(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当由反应物生成产物时,需吸收能量。
放热反应:△H<0,即产物的焓(产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焓(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当由反应物生成产物时,需释放能量。
【板书】△H>0 或“+”反应放热(3)△H△H<0 或“—”反应吸热(4)对于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若只存在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焓变,表示为:Q p =△H (Q p 为等压反应热)【投影】我们可以借助于反应焓变示意图来理解反应焓变与反应热之间的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示意图△H = ∑E(反应产物) —∑E(反应物)焓【过渡】我们以前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仅表示物质的变化,没有将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表示出来。
如果既要将物质变化表示出来,也要将能量变化表示出来的话我们就要借助于热化学方程式了。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 2.2.2第2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变
K 的变化
Q与K的
平衡移动方向
关系
升高温 反应体系
K 减小
度
颜色加深
Q>K
向逆反应方向(吸热方向)移
动
降低温 反应体系
K 增大
度
颜色变浅
Q<K
向正反应方向(放热方向)移
动
ANGTANG JIANCE
首 页
探究一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探究二
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平衡移动原理(也叫
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
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例题 1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如下反应:
2SO2(g)+O2(g)
2SO3(g)
SO2 的起始浓度是 0.4 mol·L-1,O2 的起始浓度是 1 mol·L-1。当 SO2 的转
2.浓度的影响
(1)
(2)原因:浓度的改变导致浓度商 Q 的改变。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首 页
一
二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三
3.压强的影响
(1)
(2)原因:压强的改变导致体系中各成分浓度的变化,从而使平衡发生移
第2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
首 页
学习目标
思维脉络
1.知道平衡移动的含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 3.3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
2-
a 点以下的曲线上;B 项通过蒸发,水量减小,Ba2+和 SO4 浓度都增大,若达平
衡后,不可能由 d 点变到 c 点,应变到 c 点以下的曲线上;C 项 d 点还没有形
成饱和溶液,因此无 BaSO4 沉淀生成;D 项从图中看出温度相同,a 点与 c 点
的 Ksp 相等。
答案:C
首 页
探究一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首 页
一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二
2.溶度积
(1)含义:
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符号为 Ksp。
(2)表达式:
若难溶强电解质 AmBn 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建立沉淀溶解平
衡:AmBn(s)
向该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固体 CH3COONa、NH4Cl 时,固体 Mg(OH)2
的质量有什么变化?
解析:可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加以解释。加入固体 CH3COONa 使
Mg(OH)2 固体的质量增加。理由是 CH3COONa 在溶液中水
解:CH3COO-+H2O
CH3COOH+OH-,增大了[OH-],使 Mg(OH)2 的沉淀溶
首 页
探究一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探究二
变式训练 1某温度时,BaSO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
【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3.2《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第5课时)
第五课时【题1】下列关于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状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后,电离就停止了B.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后,分子的消耗速率和离子的生成速率相等C.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相等D.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后,外界条件改变,电离平衡可能要发生移动【解析】电离平衡也是一种平衡,因而是一种动态平衡,所以A描述错误。
可以从直接因素来表达,二者已达平衡,一定要体现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或者说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意思,所以B、C也错误了。
外因会影响平衡,所以D正确。
【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SO42-)>c(NH4+)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C.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D.向0.1 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c(OH-)/c(NH3•H2O)增大【解析】A中氨水是弱碱,如果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铵,则铵根水解后溶液呈酸性,要使溶液显中性则需要氨水过量,则有c(SO42-)<c(NH4+)。
B中不同浓度的醋酸电离度不同,所以不存在简单的比例关系。
C中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生成醋酸钠,溶液显碱性,滴入石蕊变红。
D中往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会抑制氨水的电离,则溶液中c(OH-)/c(NH3•H2O)减小。
【题3】将0.1 mol/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溶液中[H+]和[OH-]都减小B.溶液中[H+]增大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溶液的pH增大【解析】CH3COOH H++CH3COO-,加水稀释有利于更多的醋酸分子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氢离子浓度减小,必然会使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pH增大,因为二者乘积是个定值,故A、B、C错误,D正确。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 3.2.2 第2课时 盐类的水解
盐类的水解
-1-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学习目标
思维脉络
1.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能
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
的水解。
2.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
盐溶液的酸碱性,会书写盐类水
解的离子方程式。
3.掌握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了
解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
用。
HONGNAN TANJIU
探究二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探究三
借题发挥
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一般应用“
”连接,由于水解程度较小,水
解生成的弱电解质的量较少,即一般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一般不标“↓”“↑”等
SnCl2+H2O
Sn(OH)Cl↓+HCl。
4.泡沫灭火器原理
泡沫灭火器中的 Al2(SO4)3 和 NaHCO3 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反应
-
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HCO3
Al(OH)3↓+3CO2↑。
首 页
探究一
探究二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子可分别与水电离出的 OH-或 H+生成弱电解质——弱碱或弱酸,使得溶液
中[H+]≠[OH-],因而这两类盐溶液呈现酸性或碱性。盐与水发生的这种作用
叫做盐类的水解。
上述过程可描述为:
盐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H2O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 本章整合3
5.以电离为主原则
该原则是指一元弱酸(HA)与该弱酸的强碱盐(NaA)等体积等浓度混合 时,因 HA 的电离程度大于 A-的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
例如:0.10 mol·L-1 的 CH3COOH 溶液与 0.10 mol·L-1 的 CH3COONa 溶液 等体积混合,溶液中有如下关系:
[CH3COO-]>[Na+]>[CH3COOH]>[H+]>[OH-] 而在 0.10 mol·L-1 的 NaHSO3 的溶液中,由于电离大于水解,溶液显酸性, 则有如下关系:
本章整合
-1-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 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溶液酸碱性最根本的依据是[H+]和[OH-]的相对大小。若[H+]=[OH-], 显中性;若[H+]>[OH-],显酸性;若[H+]<[OH-],显碱性。在常温下还有下列依 据:
1.pH 相同的酸(或碱),酸(或碱)性越弱,其物质的量浓度越大。 2.pH 相同的强酸和弱酸溶液,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则强酸溶液 pH 变 化大;碱也如此。 3.酸与碱的 pH 之和为 14,等体积混合。①若为强酸与强碱,则 pH=7; ②若为强酸与弱碱,则 pH>7;③若为弱酸与强碱,则 pH<7。 4.等体积强酸(pH1)和强碱(pH2)混合 (1)若二者 pH 之和为 14,则溶液呈中性; (2)若二者 pH 之和大于 14,则溶液呈碱性; (3)若二者 pH 之和小于 14,则溶液呈酸性。 5.利用盐类水解规律,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进而利用酸碱性判断或证 明酸或碱的强弱。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套优质课件
则发生反应时就需要从外
吸收 能量 ( 即 ______ 吸热 界 _______
反应) ΔH____0。 反应过程
>
中的能量变化如图 1-1- 1 所示:
图 1-1-1
│ 新课探究
【思维拓展】 1.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 这种说法对 吗? 2.物质的能量与其稳定性有什么关系?
提示:1.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 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 2.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 新课探究
C
[解析]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 反
应放热,故 C 项正确;放热反应不一定不需要加热,如铝热 反应需要高温引发,D 项错误:
│ 新课探究
【特别提醒】 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 由于气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均会放热 ,若是放 热反应,生成固体放出的热量 ____生成液体放出的热量 ____ 生成气体放出热量; 若是吸热反应, 生成气体吸收的热量____ 生成液体吸收的热量 ____生成固体吸收的热量;由固体变成 液体、液体变成气体时则相反。
│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 知识点一 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1.焓的意义 能量 的物理量,符号为____ H 。 焓是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______ 不同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其焓也不同,用焓的变化来 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 2.反应焓变 ΔH 表示,单位为_________( 用符号_____ kJ· mol-1 或________) J· mol-1 ,数学表 H(生成物)-H(反应物 达式为Δ H=________________ 。 )
│ 新课探究
【思维拓展】 1.浓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或 1 mol H2O 放出的热量 是 57.3 kJ 吗?
鲁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鲁科版
不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角度引入平衡常数
用平衡时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来引入平衡常数 概念就不得不套用只适用于基元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 来处理正、逆反应的速率方程,这是与现代化学反应 原理相矛盾的。
本教材根据实验总结、概括出经验平衡常数概念 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中学教材要求的经验平衡常数 (不是热力学平衡常数),避开了上述矛盾。
突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
*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 *强调实验对于理论产生的重要性 例:平衡常数概念、速率概念都是通过实验数据导出。 *介绍知识时避免将理论绝对化
理论的得出无不源自实验事实,理论的正确性必须 经过实验的检验。
任何理论都存在局限性,都有其应用范围。 任何理论都不能随意使用,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定量计算
根据盖斯定律
根据生成焓计 算反应的焓变
第2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电解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外加直流电
装置: 电解池
电极反应:
阴极:还原反应 阳极:氧化反应
电解熔融 氯化钠
电解食 盐水
电解精 炼铜
电镀
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电解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装置: 原电池
电极反应:
阴极:还原反应 阳极:氧化反应
工
动速
反应历程、基元反应
业
力 率 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速率
学
影响因素: c 、T、催化剂
合 成 氨
创新性举例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共同 影响
把握整体思路 不在概念细节上纠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 探究电解原理
(阅读)课本P12,电解、电解池 (引导学生归纳) 1、电解的概念和电解池的概念及组成。 2、阴、阳极的判断及阴、阳极发生的半反应。写出电极反应 式及总反应式
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电解体系的分析,使学生了 解电解的概念、电解池形成的基本条件,能正确判断电解池的 阴极和阳极,能结合离子的放电顺序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 解化学方程式; ②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 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利用氧化还原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推理,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 能力,以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关化学史、化学实验,体会化学的魅力,激发探究欲望。 在实验探究、交流研讨过程中,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和合作品质 得到有效提高。
总反应式:2NaCl+2H2O=2NaOH+H2↑+Cl2↑
氯化铜溶液(Cu2+、H+ 、 Cl-、OH-) 阴极:Cu2++2e-=Cu 阳极:2Cl-- 2e- = Cl2↑ 总反应式:CuCl2=Cu+Cl2↑
从微观层面更深入解释电解原理,分散难点,将电解 原理进行及时巩固,
教学程序
1 探究电解原理 2 探究离子放电顺序 3 知识巩固 学以致用 4 小结 5 作业(知识提升)
鲁科版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解
教材分析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程序设计
反思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教学是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一章 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第1课时内容。电解工业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许多金属的冶炼及金属的精炼, 一些基本化工产品的制备,还有电镀、电抛光、阳极氧化等, 都是通过电解实现的。因而中学阶段有必要学习电解知识。电 解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之一,电解原理以氧化还原反 应、离子反应为基础,又涉及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电解教学 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之后,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又能够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 认识更加深刻。同时电解教学把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究都放到了 十分重要的位置。学生可以利用理论知识对各种途径信息所带 来的认知冲突进行分析、归纳,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 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归纳结论 1、电解: 2、电解池:电能→化学能
电解池的组成: 3、电极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 2Cl--2e-=Cl2↑(氧化反应)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Cu2++2e-=Cu(还原反应)
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调动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分析实验 现象,推理电解原理,归纳总结电解的基本规律。由感 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从学生熟悉的解释出发建立探究氛围。
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 探究电解原理
(学生分组实验)以石墨为电极材料,给CuCl2溶液通电, 并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 作,记录现象
CaCl2溶液
(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结合实验现 象,利用氧化还原原理分析在两极发生了什么变化?
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新课程理念,授课过程中,我采用“引导-探究”
的教学模式,应用“创设问题、实验探究、归纳整理、巩 固迁移”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营造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指导学生通过开展实验探究、交流研讨、分析处理信息、 归纳总结等活动,在思考、观察、实验及交流与合作中, 建构知识,并提高化学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程序设计
反思
教学程序设计
1 探究电解原理 2 探究离子放电顺序 3 知识巩固 学以致用 4 小结 5 作业(知识提升)
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 探究电解原理
(引课)必修1我们学习过一些酸、碱、盐的溶液和熔融盐可 以导电,它们导电的原因是什么?当它们通电时,有没有发 生化学变化? (生答)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 探究电解原理
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我对教材内容做了些调整,教材是 利用电解熔融氯化钠来讲解电解原理。而我选择电解氯化 铜溶液,是因为电解熔融氯化钠的实验在课堂上无法操作 ,单纯讲解电解原理比较抽象,而氯化铜溶液电解实验可 由学生分组完成,更加直观,并且可根据实验现象直接推 导电解的原理,暂时不从微观角度分析,降低了学生的学 习难度。
教学程序 第四环节 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通过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得到的知识、技能、方法,为后 续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程序
1 探究电解原理 2 探究离子放电顺序 3 知识巩固 学以致用 4 小结 5 作业(知识提升)
教学程序 第五环节 作业(知识提升)
请设计一个实验实现“Cu + H2SO4 = CuSO4 + H2↑”。
教学教程学序程第序二第环二节环探节究探离究子离放子电放顺电序顺序
(设疑)为什么电解氯化铜溶液得到金属铜和氯气,而电 解氯化钠溶液却得不到金属钠?
2、解释电解氯化铜与氯化钠溶液产物不同的原因。
氯化钠溶液(Na+、H+ 、 Cl-、OH- )
阴极:2H++2e-=H2↑
难点突破
阳极:2Cl- = Cl2↑+2e-
教材分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分析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根据放 电顺序正确书写电极及电解池方程式。 (2)教学难点 应用电解原理并结合放电顺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程序设计
反思
教法与学法指导
二、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
以化学史为契机, 感悟化学的魅力。
及时巩固电解原理,并渗透可利用电解原理冶炼金属。
教学教程学序程第序二第环二节环探节究探离究子离放子电放顺电序顺序
(设疑)若电解氯化钠溶液是否产生一样的结果? (演示)以石墨为电极材料,电解食盐水,并检验产物。
NaCl溶液
变“要我接受”为 “我要验证”,学生 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教学程序 第二环节 探究离子放电顺序
(阅读探究)课本P14资料在线:离子放电顺序
用实验结论和预测的认知冲突,提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带着探究目的阅读。
(学生归纳)1、离子阴、阳离子放电顺序及原因。 放电顺序: 阴极:阳离子得电子顺序: Ag+>Hg2+> Fe3+>Cu2+> H+(酸)>Pb2+>Sn2+>Fe2+>Zn2+> H+(水)Al3+>Mg2+>Na + >Ca2+> K + 阳极:阴离子失电子顺序: Cu>Hg >Ag>S2->I->Br->Cl->OH->( NO3-、SO42- 等含氧酸根)
教学程序
1 探究电解原理 2 探究离子放电顺序 3 知识巩固 学以致用 4 小结 5 作业(知识提升)
教学程序 第二环节 探究离子放电顺序
(展示)戴维(Humphry Davy,1778—1829年)英国化
学家, 1807年戴维利用电解氢氧化钠制得金属钠,这个
原理应用于工业生产,约在1891年才获得成功。1921年 电解氯化钠制钠的工业方法实现了。由于金属钠在现代技
是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程序 第三环节 知识巩固 学以致用
(巩固练习) 1、分析以石墨为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的电解原理,并 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 2、分析以石墨为电极硝酸钠溶液的电解原理,并书写 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
应用电解原理并结合放电顺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 以反应式的形式表示。
教学程序
1 探究电解原理 2 探究离子放电顺序 3 知识巩固 学以致用 4 小结 5 作业(知识提升)
术上得到重要应用,它的产量显著地增加了。目前,世界
上钠的工业生产多数是用电解氯化钠的方法,少数仍沿用 电解氢氧化钠的方法。
(学生活动)分析熔融氯化钠中离子的移动,并书写电极
反应式及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电解熔融NaCl 阴极:2Na+ +2 e- = 2Na 阳极:2Cl- - 2e- = Cl2↑ 总方程式:2NaCl =2Na + Cl2↑
为下一课时活性电极优先放电做铺垫,也展示了电解是 一种实现非自发氧化还原反应的手段,并渗透实验设计 的一般思路。
教材分析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程序设计
反思
反思
四、反思 1、本节设计知识容量大,而且学生探究的内容较多,估 计时间调控上有一定难度,能否完成预想的教学任务要根 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2、原本设计思路在学习完离子的放电顺序后,补充学生 分组实验(1)以石墨为阳极材料,铁棒为阴极材料,电 解CuCl2溶液。(2)以铁棒为阳极材料,石墨为阴极材 料,电解CuCl2溶液。意图是利用对比实验,现象明显, 补充了放电顺序中金属做阳极优先放电的空缺,学生印象 深刻。但由于时间问题,此部分内容将移到第二课时完成。 3、由于电解氯化铜溶液产生的氯气会污染空气,因而电 解氯化铜的实验要根据实验室的条件选择作为演示实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