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95daa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5.png)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辨别垂直与平行线,并能够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垂直与平行线的定义和特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来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
但是,学生对于垂直与平行线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语言表达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和特性。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和特性的理解和掌握。
2.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和特性。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加深对垂直与平行线的理解和掌握。
3.问题解决法: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垂线和平行线的实物模型,如直尺、三角板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直尺和一些彩色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或者动画展示,向学生引入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垂直与平行线的例子,如墙壁上的电线、道路上的交通标志等。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垂直与平行线的特点。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垂直与平行线的定义和特性。
教师可以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等教具,直观地展示垂直与平行线的特点,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8、认识平行线》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8、认识平行线》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7c6da40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c.png)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8、认识平行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8、认识平行线》是小学数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画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平行线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借助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建立起平行线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现象,能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平行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建立平行线的概念。
2.直观演示法: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画法。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平行线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图片、模型等。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学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如教室的桌面、书桌、黑板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之间的线条关系,提问学生:“你们能发现这些物品之间的线条有什么特点吗?”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物品之间的线条都是平行的。
教师引导学生用“平行线”来描述这些线条,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呈现平行线的定义,并用图片和模型进行解释,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行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78851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8.png)
课题认识平行线第 8课时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认识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和平行线。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能应用平行线的认识进行简单判断,体会抽象和简单的演绎,进一步积累图形的学习活动经验。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验几何与图形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产生对图形学习的兴趣。
理解:平行线间距离的特点。
简单运用:会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互相平行的直线。
复杂运用:挑战性目标利用平行线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独立画出平行线。
教学过程关注差异(侧重策略的运用)一、预学查异。
1、画相交直线。
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教师板书画出相交直线。
提问:你觉得会有不相交的直线吗?看看相交的直线,再想想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什么样的?2、引入新课谈话:不相交的直线是什么样的?在生活里哪些地方有不相交的直线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初学适异。
观察比较,认识平行1、出示例9情境图。
引导:哪些可以看作是直线?大家指一指。
大面积及时反馈与调节教学的策略:各层次学生都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
画图:根据这三幅图,可以画出三组直线。
(呈现相应的三组直线)比较:这三组直线哪些是相交的,哪些不是相交的?(无限长)追问:第二、第三组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两条直线不相交,板书画出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揭示:这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两条直线位置的另一种关系。
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它互相平行,(板书: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时一条直线就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板书: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相互平行的?同桌讨论。
如果把这两条直线分别用字母a、b表示,(板书:a、b)这两条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其中直线a是直线b的什么?直线b对直线a怎样说?谁来试着说说看?指出:从上面可以看出,两条直线不相交,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一组互相平行的直线中,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12439a5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c.png)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垂直与平行的特征,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垂线与平行线这样的抽象概念,仍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来进行理解。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可能存在以下困难:对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对于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缺乏方法;对于垂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够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
3.垂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对垂线与平行线的理解。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垂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和模型,如直尺、三角板、铅垂线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教学视频等。
3.准备练习题和案例,用于巩固和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物体,你能找出哪些是垂直的,哪些是平行的吗?”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特征。
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
认识平行线(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平行线(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48235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a.png)
教案标题:认识平行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能够识别平行线和垂直线,并能够运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平行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画平行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平行线的理解和应用。
2. 画平行线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直尺和三角板。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黑板、桌子、书本等,找出平行线。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平行线,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行线,教师点评并纠正。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的特点,如: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两条平行线的方向相同等。
4. 学生分组讨论平行线的性质,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画平行线(10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平行线,强调注意事项。
2.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画出平行线。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4.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练习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相互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解答疑惑。
3. 教师出示应用题,学生讨论解决方法,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平行线,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学会了画平行线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第一课时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第一课时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ab1d7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0.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一课时苏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垂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2.学会如何用尺子和直尺作出垂线和平行线;3.了解垂线和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基本概念;2.学会用尺子和直尺作出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难点1.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2.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1.教学用板书及相关工具;2.课前准备练习纸、直尺、尺子等。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引入本节课内容,让学生对垂线和平行线有初步的认识;2.准备白板、彩笔或其他辅助工具,简单引导学生对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进行讨论。
学习环节1.讲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2.给学生提供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垂线和平行线在图形中的变化;3.用尺子和直尺让学生亲自操作,练习作出垂线和平行线,帮助学生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4.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垂线和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垂线和平行线在各种情形下的应用。
拓展环节1.以小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如何用垂线和平行线测量高度、长度、直角等?2.要求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更多应用实例。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垂线和平行线的基本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确立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教学中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分散,需要老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问题,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多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过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和平行线》教案 (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和平行线》教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8b9565f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1.png)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和平行线》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和平行线》是小学数学中的一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垂线和平行线表示图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念。
但学生在学习垂线和平行线时,对这两个概念的本质理解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垂线和平行线表示图形。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2.用垂线和平行线表示图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展示,让学生感知垂直与平行。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垂直与平行。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究垂直与平行。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际操作材料。
3.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垂直与平行的例子,如教室的墙角、黑板、书本等,让学生感知垂直与平行。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并用图片和实物进行解释,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用手指指出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例子等。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垂直的,哪些是平行的。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垂线和平行线表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7.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垂直与平行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9:认识平行线-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9:认识平行线-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c9794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9.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9:认识平行线-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线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教学重点1. 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2.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师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直观的图形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3.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5.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平行线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2. 在练习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平行线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ad542a767f5acfa0c7cd25.png)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能和老师说一说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执教者: 申锦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下面图中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在生活中有许多互相平行的例子? 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苏教版四年ຫໍສະໝຸດ 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平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平行) (相交)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平行) (相交) (平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平行) (相交) (平行)
(相交)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你能亲手制作出一组平行线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怎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呢? 1、用三角尺的边贴住已知直线。 2、用直尺靠着三角尺的左边。 3、向上或向下移动三角尺。 4、沿三角尺的边画直线。
简称:贴、靠、移、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2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2组) (1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2组) (1组) (2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2组) (1组) (2组) (3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认识平行线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垂线和平行线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垂线和平行线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fdb4e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5.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垂线和平行线苏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看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摸索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进展。
教学重点:正确明白得“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进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判定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专门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明白得)和对“同一平面”的正确明白得。
教学用具:正确判定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专门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明白得)和对“同一平面”的正确明白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故事引入: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就像放飞的小鸟,飞速的向门外冲去。
当张艺含通过陈正伟的座位时,不小心把陈正伟的两枝笔弄到了地板上,这时候假如是你,你会如何做呢?(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适当进行思想教育)2、张艺含也像同学们说的和期望的一样,赶忙向陈正伟表示诚挚的歉意后,迅速将散落的文具盒及地面上的铅笔、圆珠笔等文具收拾好放回桌面,情况仿佛到此终止了。
只是,在收拾文具时,他却发觉了一件事,而且引起了他的摸索。
3、他想到专门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在对他积极摸索问题的好适应表示钦佩的同时,不妨来看看那个问题:两支铅笔落在地面上,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呢?二、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1、每位同学先独立摸索一下那个问题,把可能显现的图形用两支笔代替摆一摆,摆了一种图形后,再把这种图形画在白纸上。
2、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如此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摆法和方法画出来。
注意,一张白纸只画一种情形。
开始吧。
(学生试画,老师巡视)三、观看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点。
(一)、展现各种情形。
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方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情愿上来把你们的方法展现给大伙儿看看?(小组展现,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师:认真观看,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假如不一样,能够上来补充!(二)、进行分类。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垂直与平行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垂直与平行](https://img.taocdn.com/s3/m/bbbfe53679563c1ec5da7145.png)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垂直与平行知识梳理一、认识垂直1、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垂足。
2、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作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3、垂线的画法(1)可以在方格纸上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2)用量角器画出一个90°的角,角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3)三角尺上有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画。
二、认识平行1、认识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2、平行线的画法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画平行线,如在方格纸上画,或用直尺画,也可以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出一组平行线。
模块一垂直例1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在括号里画上“√”。
()()()()例2下面每个图形中有几组互相垂直的线段?填在括号里。
()组()组()组例3先找出点p到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再量出点p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例4 画一画,分别过点A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例5 在下面的图形中,你能找出几组互相垂直的线段?()组变式1 判断题。
(1)直线a是垂线,直线b也是垂线。
()(2)直线a与直线b互相垂直。
()(3)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直线b是直线a的垂线。
()(4)直线a与直线c互相垂直。
()变式2变式3 过下面的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变式4 用画垂线的方法画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
变式5 你能用画垂线的方法把下面的图形补成一个长方形吗?模块二平行例6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中,相互平行的边有哪些?例7下面各组直线中,相互平行的有()。
(填序号)①②③④⑤例8 在下面的平行线间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例9 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把下面的图形画成一个长方形。
例10 数一数,图中共有几组平行线?()组变式6 填空题。
(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行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e7400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10.png)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行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行线》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以及会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本章内容通过对平行线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对于平行线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形象直观的演示,让学生逐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能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动手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套几何工具,包括直尺、三角板、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在白板上画两条直线,一条相交于一点,另一条不相交,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感受平行线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的例子,如操场上的跑道、教室里的书桌排列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直尺和三角板尝试画出两条平行线,并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1认识平行-苏教版秋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1认识平行-苏教版秋](https://img.taocdn.com/s3/m/01209f7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9.png)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1认识平行-苏教版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行线的定义,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平行线的概念。
2.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3. 学会画平行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画平行线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平行线。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平行线,教师点评并总结。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平行线的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平行线的定义。
(3)教师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学生跟随教师一起验证。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如何画平行线,学生认真观察并模仿。
(2)学生独立画平行线,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画法。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画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同时,要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注意事项:1. 本节课教学时间为1课时。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和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要适量,注重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反思要真实、具体,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画法的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画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https://img.taocdn.com/s3/m/8357e88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2.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念。
但是,对于垂线与平行线这样的抽象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调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能够识别垂线与平行线。
2.让学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其识别。
2.垂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
3.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垂线与平行线。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垂线与平行线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垂线与平行线的模型、图片、动画等。
2.学具:每人一份垂线与平行线的操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或者动画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垂线与平行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垂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
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自己画出垂线与平行线,并判断其他学生的作品。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垂线与平行线的理解。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来解决。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说课稿(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bbf5223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b.png)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的思维方式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于直观的、具体的、有趣的学习内容比较容易接受。
但是,对于垂线和平行线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垂线和平行线,能够用语言和图形描述垂线和平行线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垂线和平行线,能够用语言和图形描述垂线和平行线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垂线和平行线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的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2.教学手段: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认识平行线(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认识平行线(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43d6a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6.png)
认识平行线(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平行线、平面和垂线。
2.能够用三角板等测量工具画出平行线和垂线。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平面和垂线。
三、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关系。
2.学生如何正确操作三角板等测量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含有平行线和垂线的图片,并让学生尝试找出线条之间的关系。
询问学生他们认为哪些线条是平行线,为什么认为它们是平行线,哪些是垂线,为什么认为它们是垂线?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主题。
2.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识别图中的平行线和垂线,并试图找出新的例子。
3.探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桌面或地面,并请他们思考:我们如何能判断桌面或地面是平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桌面或地面上绕圆、绕直线等,观察到圆与直线的交点,由此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和垂线。
4.实验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卷尺,并请他们思考:我们如何使卷尺的两个端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并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操作三角板等测量工具,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画出平行线和垂线。
5.巩固教师向学生发放练习册,让他们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五、课堂讨论1.你如何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关系?2.画出平行线的方法有哪些?3.使用什么工具可以画出垂线?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以及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本次课程的内容。
2.教师与学生互动式讨论,通过听取和发表看法和观点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完本节课,我认为学生对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理解得不错,但需要进一步加强操作测量工具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平面和垂线的探究。
下次课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实验探究和课堂讨论,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8认识平行线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8认识平行线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7d40b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0.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8认识平行线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平行线。
2.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性和探究性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初步了解平行线的概念。
2.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画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探究性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使学生深入了解平行线的定义。
2.帮助学生合理使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以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对平行线有初步认识。
例如,铁路上的平行轨道、街道上的平行线路等等。
2. 展示实际情景教师可以讲述这样一个情景:小明想要在一张画纸上画一条与边框平行的线段,但他不知道如何做。
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发现平行线的特点。
3. 观察、思考和总结让学生观察实际情景,思考如何画一条与边框平行的线段,然后让学生总结出画平行线的方法。
4. 制定规程学生们在思考和观察的基础上,将方法总结出来,制定出画平行线规程。
可以让学生将这个规程逐步完善,让它更加系统和科学。
5. 拓展应用在课堂的最后,适当拓展应用,让学生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废纸张上面画并标出两组平行线。
五、课堂练习1. 做线段练习让学生用刚刚制定的规程画一条与边框平行的线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
这时教师可以巡视学生的作业,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提高绘图技能。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探究如何设计并绘制带有平行线的图形。
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练习画出不同端点的平行线段。
2.练习在一张平面图中画出多组平行线。
七、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探究性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通过实际情景和自主探究使学生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并成功制定出画平行线的规程。
但是,本课教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课堂练习还可以更多样化,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熟悉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8课《认识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8课《认识平行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07d46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6.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8课《认识平行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行线》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特征,能够辨别平行线,并为后续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掌握平行线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平行线的特征和辨别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概念,能够正确辨别平行线。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特征。
2.难点:让学生能够辨别平行线,并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情境图片、实例物品、平行线模型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画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直线和射线。
让学生回顾直线、射线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实例物品,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哪些物品中的线条是平行线?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线的特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并板书平行线的定义。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题目要求学生辨别给出的图形中哪些是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认识平行-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认识平行-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7c6b7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6.png)
(教学设计)第八单元认识平行-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2.掌握识别平行线的方法;
3.掌握画出平行线的方法;
4.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平行线的定义;
2.平行线的识别方法;
3.平行线的绘制方法;
4.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演示法;
3.问答法;
4.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一些直线图形,引出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平行线的特点。
例如,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平行时,三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2. 观察环节
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例如,在课堂黑板上画出三个线段,其中两条线段平行,让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引出平行线的定义。
3. 实验环节
通过平面图形的实验,让学生探究平行线的画法和性质。
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直尺和铅笔画出平行线,观察两条平行线的关系。
4. 拓展环节
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计算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解决实际测量问题。
五、教学评价
通过教师的观察、学生的讨论、实验记录和测试等方式进行。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设定具体的实验任务,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框架,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在课堂中配合使用一些图形模板、平行尺等工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③
图①
图①这两条直线相交。 Nhomakorabea 图③这两条直线会相交。
图② 这两条直线永不相交。
a
图②
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叫做平行线。
直线 a与b互相平行。
直线 a平行于b,直线 b也平行于a。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叫做平行线。
判断下面图形中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
不是
图①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叫做平行线。
秋千架的两根吊绳互相平行。
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 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
2组 1组 2组
3组
画平行线
我用直尺 画。
画平行线 一放,二靠,三移,四画
画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1.从下图中找出两组互相平行的线段, 并用不同的颜色描出来。
2.小鱼向右平移5格,平移前后小鱼图形中的哪 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用不同的颜色描出来。
判断下面图形中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
不是
图③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叫做平行线。
判断下面图形中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
不是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叫做平行线。
判断下面图形中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
是
请同学们说说日常生活,你见 过下图中的平行线吗?
你能找到互相平行的例子吗?
黑板的上下两条边互相平行。 黑板的左右两条边互相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