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感觉》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2.神经》教学设计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2.神经》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
2、能够开展模拟活动,认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1、能够对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做出简单的解释。
●科学知识1、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2、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探索神经传递信号的秘密充满兴趣。
2、乐意探究反应速度的差异和解释其原因。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层次2: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不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
层次3: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
探究能力:层次1: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不能进行解释。
层次2: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
层次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
能够开展模拟活动,认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教学材料:人体神经图纸、相关图书、视频资料、水杯、暗袋、漫画、大头针橡皮教学步骤:教学反思: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3.感觉》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
2、学会探究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的形成过程。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旧)感觉

感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形成的机理。
2.知道人体也会出现错觉,了解错觉形成的原因。
3.知道嗅觉和味觉是密切相关的。
、过程与方法:1.在不同的体验活动中认识人体的各种感觉。
2.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
3.学会探究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和交流。
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学情分析本课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大脑》、《神经》之后,通过《感觉》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大脑功能的了解。
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耳的构造和声音的传递,在经过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眼睛、皮肤、耳朵、鼻子、舌头等感觉器官的基础上。
本节课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与资料学习,使他们对感官的认识再升一级,即:当感官接受到的刺激经过大脑的分析处理后,人才能产生感觉,从而意识到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各种刺激的反应。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实例用科学的语言解释感觉产生的机理。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活动一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幸福拍手歌,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师: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用到了身体的多个感觉器官,耳朵,眼睛等,感觉是怎样形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感觉。
板书:感觉活动2【讲授】活动二二、认识感觉的形成机理(一)认识视觉的形成1.仔细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出现色盲图,风景动物图)2.①大家真是火眼金睛,能看清画面的内容,这是我们运用了身体的哪个感觉器官?(眼睛)仅仅是眼睛的功劳吗?(不是)那请联系我们学过的《大脑》和《神经》学过的知识在小组内讨论:眼睛是怎样产生感觉的?可借助活动记录单上的眼球模型画图或通过其他的方式。
学生分组讨论。
②全班交流。
让学生结合画的图解释说明,借用眼球模型到讲台前演示。
小学科学_《感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在不同的体验活动中认识人体的各种感觉。
2.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产生过程。
科学知识1.知道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产生过程。
2.知道人体也会出现错觉,了解错觉形成的原因。
3.知道嗅觉和味觉是密切相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的神奇和趣味,培养学习兴趣。
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愿意合作和交流。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和经验,已经了解眼睛、耳朵、皮肤、鼻子、舌头这些感觉器官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与资料学习,使他们对感觉的认识再升一级。
教学重点:理解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产生机理。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实例用科学的语言解释感觉产生的机理。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魔术导入,认识感觉器官:1.(课前出示上节课P58反射图作潜移。
)魔术引起学生的视觉反应,留意表情,鼓掌,代表摸手与饮料罐,奖喝茶(先闻)。
2.理一理魔术互动中身体的哪些感觉器官参与了活动?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感觉呢?(板书)3.这些感觉器官可以直接产生感觉吗?人的各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呢?揭题。
(师生一起板书)活动2【讲授】二、认识感觉的产生过程(一)认识视觉的形成1.学生观察两幅色觉检查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2.提问:(1)我们能看到眼镜和101,仅仅是眼睛的“功劳”吗?(2)如果让一个从没有学习过数字的人看第二幅色觉检查图,它会和我们一样说出那是101吗?这说明视觉的形成还可能和什么有关?借助图形讲解视觉的形成原因。
(3)简单概括(板书)。
3.出示易形成错觉的圆柱图片,圆柱体的高与直径相等吗?(随机补充P84图)4.师生交流讨论:错觉形成的原因。
5.小结,板书。
6. 我们也可利用错觉为我们服务。
(二)认识听觉的形成1.敲出声音,学生闭目聆听2.提问:你是用什么接受声音信号的?用什么分辨清楚这些声音是--3.你认为听觉是怎么产生的?4.课件出示听觉的产生视频,学习巩固。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问题解答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机械?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有些机械很简单,如钳子、刀、筷子等,它们属于简单机械;有些机械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较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2、举例说明机械的作用有哪些?答:羊角锤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拔钉子,啤酒起子可以帮助我们起啤酒瓶盖,刀可以切菜等。
总之,它们或者降低工作难度,或者省力。
2、怎样移动重物问题1、什么叫杠杆?答:一根棍子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2、杠杆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它只要以分为哪几类?答:使用杠杆有时可以省力,有时可以省距离,有时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杠杆按省力情况可分为:省力杠杆:如钳子、铡刀、压水井杆、撬棍、指甲刀等;费力杠杆:如镊子、钓鱼杆、缝纫机脚踏板、理发用的剪刀等;等臂杠杆:如天平。
3、杠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答:生活中的费力杠杆有:镊子、理发用的剪刀、赛艇的桨、钉书机、钓鱼杆等。
生活中的省力杠杆有:钳子、小推车、羊角锤、啤酒起子、指甲刀等。
生活中的等臂杠杆有:天平,它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4、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他说得有道理吗?答:他说得有道理。
条件是需要找到一个支点,并且杠杆要足够长,正所谓“四两拔千斤”。
3、斜坡的启示问题1、斜坡是一种简单机械吗?答: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2、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哪些?答: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简单直观的斜面:如,助残通道、立交桥、锛和凿、斧子、向汽车上推东西所用的直板等;斜面的变形之一:楔子和斜面的曲折,如,拉链、台阶等;斜面的变形之二:螺旋,如开瓶器、螺丝钉、螺旋楼梯、盘山公路等。
3、怎样才能较容易地骑自行车上陡坡?答:为了减缓陡坡的程度,骑自行车上陡坡时可以走螺旋形,这样就能比较容易的上陡坡,但这样也增加了行走的距离。
《感觉》教学设计

《感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第三课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大脑》、《神经》之后,通过《感觉》的学习来进一步加深对大脑功能的了解。
作为复杂的大脑机制,目前我们人类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人体中有些器官负责接收外界的各种刺激,然后传到中枢神经系统,称为感觉器官。
一般所指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视觉)、耳朵(听觉)、鼻子(嗅觉)、舌头(味觉)和皮肤(触觉)。
眼睛是视觉器官,使我们可以看见形形色色的事物。
耳朵是听觉器官,具有收听声音以及平衡身体的功能;鼻子是嗅觉器官,对于各种气味的刺激很敏感。
舌头是味觉器官,可以接受甜、酸、苦、咸等不同味道的刺激。
皮肤是触觉器官,是接受温度、压力、疼痛等的感受器。
通过眼、耳、鼻、舌、皮肤可以将外界信息传向大脑,从而使人产生各种感觉。
这些感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通过传入神经传入大脑,由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再通过传出神经,控制肌肉,使之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l、在不同的体验活动中认识人体的感觉器官。
2、能用语言、图画等各种形式对感觉进行正确描述。
知识与技能:1、知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
2、初步了解视觉、听觉、触觉形成的原理,能用语言正确表述。
3、知道人体也会出现错觉,了解错觉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分享研究成果的乐趣。
2、愿意在生活中用我们的感觉去认识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点:理解人体的各种感觉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学难点:认识错觉的成因。
教学准备:PPT课件、音视频资料;冰块、细针、钩码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几件宝贝,它们能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你知道他们是谁吗?(课件出示)它们统称为“感觉器官”。
2、讲解:每种器官都有与之对应的感觉:眼睛对应视觉,耳朵对应听觉,鼻子对应嗅觉,舌头对应味觉。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感觉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感觉课题:感觉教材: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感觉是人体的基本能力,有五种基本感觉。
2. 学习感觉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帮助人们观察世界,获得信息。
3. 掌握运用感官器官来感受事物、刺激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感觉的种类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感觉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教学板书。
2. 感官器官图示。
3.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入话题:“大家好!我们每天与周围的事物接触时,会有什么感觉呢?”引导学生谈论,了解学生对感觉的基本认识。
步骤二:感觉的概念(10分钟)1. 要求学生先听音乐,然后带领学生谈论自己在听音乐过程中的感觉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明确感觉的概念,解释感觉是人体在接触、观察、接受刺激时的反应。
步骤三:感觉的种类和作用(15分钟)1. 教师介绍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并给出相应的图示。
2. 分别介绍每种感觉的作用,如视觉帮助我们观察和辨认事物,听觉帮助我们听到声音和语言,嗅觉帮助我们闻到味道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感觉对人的生活的重要性,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
步骤四:感官器官的作用(15分钟)1. 准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感受。
2. 让学生依次用感官器官感受实物或图片,多方位地感知事物。
3. 引导学生总结感官器官的作用,如眼睛可以看见世界,耳朵可以听见声音等。
步骤五:感觉和生活的关系(10分钟)1. 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不同感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用视觉辨认路标、用嗅觉闻出食品的味道等。
2. 学生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步骤六: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复习感觉的种类和作用。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人体的保护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感觉,了解感觉的种类和作用,以及感觉与生活的关系。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目录(2021新苏教版)

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模拟风对地表的影响
√√ √√
18 五 4.13
人造雾
√√
19 五 4.14
人造露和霜
√√
20 五 4.15
模拟雨的形成
√√
21 五
比比谁的反应快
√
5.17
5.17 22 五
23 五 5.18
24 五
25 五 5.19
26
五
专项 学习
体验人的本能反应 测试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敏感性
序 号
年级
单元
1 五 1.1 2五
1.2 3五 4 五 1.3 5五
1.4 6五 7 五 2.5 8五
2.6 9五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实验目录 实验名称
点燃蜡烛,观察它燃烧发光的过程 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做小孔成像实验 玩镜子 制造“彩虹” 做色光混合实验 研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 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
测试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 认识大脑的轻重与模样 制作降落伞
√ √ √ √√ √√
教师 学生
演示
分组
课 外
√√
√√
√√
√√
√√
√√
√√
√√
√√
10 五 2.7
制作简易太阳灶
√√
11 五
比较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
√√
12 五
2.8 体验光脚站在瓷砖、地板、地毯上的 感觉
√
13 五
模拟火山喷发
√
3.10
14 五
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的形成
√15 五 3.11 Nhomakorabea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
√√
16 五 3.12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完整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1、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2、(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3、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5、[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形成)的现象。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天),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6、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7、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运动,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8、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10、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做(月相)。
月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11、月相的变化规律:从月初至月末依次是:(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12、(昼夜的交替) 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13、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有(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14、常见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蜡烛火等,月亮不是光源。
15、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小孔成像)现象。
16、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17、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潜望镜)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18、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19、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直立的虚像,(大小)和实物相等。
20、(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

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和技能,如观察、比较、分类、测量等。
然而,五年级的学生在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的严谨性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光与色彩》《热传递》《地表水火的运动》《地球的内部》《岩石与矿物》《人脑的“司令部”》《神经》《感觉》八个单元。
教材内容涵盖了物理、地理、生物等多个领域,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了解色彩的形成和混合规律。
2. 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热传递的特点和规律。
3. 认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循环过程,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运动规律。
4. 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组成,知道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成因。
5. 学会辨别常见的岩石和矿物,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6. 认识人脑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7. 了解神经的分布和作用,以及神经传递信息的过程。
8. 理解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知道如何保护感觉器官。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和色彩的混合实验。
热传递方式的探究实验。
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现象的成因。
岩石和矿物的鉴别方法。
人脑和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和保护方法。
2. 难点解释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理解热传递的微观机制。
构建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
区分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
神经信号的传递过程。
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感觉现象。
五、教学措施1.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2.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年级科学的课后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的课后教学反思•相关推荐五年级科学的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3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科学的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科学的课后教学反思篇1本课时我在课堂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兴趣、生活环境,导入时选择学生熟悉的岩石为素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努力激发学生积极调用已有经验,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科学研究,并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本课教学中,我并没有生搬硬套的给学生灌输如“风化”的知识,而利用学生对岩石与生俱来的兴趣,通过老师的引领,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利用“冷热的作用”和“水的作用”两个模拟实验,使学生经历探索岩石在“冷热”与“水”的作用下发生变化的探究过程。
在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时,对于“植物根的作用”由于时间的限制,不能在课堂中及时探究验证,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来验证,把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向课外。
同时结合多媒体技术,了解了大气对岩石的一些影响。
在“假设——验证”的实验活动中,体验大自然的力量,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证意识。
五年级科学的课后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主要是理论上的知识,在讲解过程中不够详细,让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出现一些混淆。
并且对本地石梁的地形了解欠缺,所以探究在家乡是什么地形时,学生讲到的地名,地形不能够对上,区分上有点难。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对每个地形配以图片,并且出示了本地有名景点来讲解地形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为学生这是会发现,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的地形。
整节课总体框架不错,在课堂上的条理清晰,并引导得当,用上课件,图片文字等更加直观,加上学生的印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感觉》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感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五种感官: 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和听觉。
2.能区分和描述不同感官的刺激的特征。
3.能够观察和记录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各种刺激。
4.了解感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合理利用感官。
教学内容感官的概念老师介绍人类的五种感官: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和听觉,并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官体验,引导学生们感受自己的感官。
感官的特点感觉是我们通过感官器官获得的信息。
感官刺激的特点包括:大小、形状、颜色、气味等。
老师将许多不同的物品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描述、区分物品的不同感官刺激特点。
感觉的重要性老师介绍感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听觉能使人们听到音乐和声音,视觉能看见周围的环境。
家长的味道会让孩子感受到温馨,而气味会引起人们的各种情绪和反应等等。
教师通过模拟家庭环境,让学生们讨论在家中如何利用感官,特别是如何鉴别新鲜食品和变质食品。
感官的应用学生们分组进行探究,选择一个产生某种感觉的物品,如失明人使用的盲杖,味觉蕴含的食物化学分子等,花费一定时间进行资料收集,相互讨论,了解实际应用的感官,为以后的生活和职业选择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采取启发教学法、问题提出法、实验活动法和归纳总结法,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中进行感官的学习。
教学评估教师将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如:“你知道为什么眼睛要保持清洁吗?”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活动,学生们能够了解人类的五种感官、感受自己的感官、区分和描述不同感官的刺激的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利用感官等知识。
同时,本节课中还重点强调感觉在生活中的应用、感觉的重要性等方面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感官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打好生活的基础。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第一单元采用总-分-合的思路进行建构。
先总的介绍什么是机械,接下来是用四课的篇幅分别引导学生研究杠杆、斜面、轮轴和滑轮,最后,课文从自行车的链条传动引入机械传动装置,由力和能量的传递角度阐述机械是简单机械的组合,使学生获得对机械的一个整体认识。
第二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上,通过"别有洞天"的制作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学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
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围绕繁殖后代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殖问题。
通过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牲,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四单元的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矿物的用途。
并且通过对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的讨论,使学生知道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让学生懂得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保护我们赖以自下而上的环境。
第五单元从趣味性、适合性、系统性、发展性、探究性几方面原则出发,再一次选择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自己的身体作为研究对象,围绕本年级探究过程技能训练重点――"交流与质疑"这条主线,安排大量的探究活动去体会、理解大脑的"指挥中心"作用,构建了本单元既符合生命科学的知识逻辑体系,又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广义地讲,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都是交流,不轻信、不盲从、不畏权、不满足现有状况与水平等等,都是质疑。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交流与质疑不仅是与探究相关联的活动与技能,还是完整的探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取向与基本技能。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3.感觉》教学设计4

3.感觉【教学目标】1.知道感觉的过程是神经系统在其中起作用。
2.知道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道形成的机理。
3.知道人体也会出现错觉,了解错觉形成的原因。
4.知道嗅觉和味觉是密切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教学难点】认知错觉。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辨别色盲图片的书或相关的投影片,几幅易产生错觉的图案,人耳的模型,若干个吸管,小果冻杯和醋、盐水、糖水、苦丁茶汁、橘子汁等液体。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和舌头等感觉器官,也都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
但是,这些感觉器官是如何产生各种感觉的(如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你们想了解吗?二、认识视觉的产生1.出示色盲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2.出示两个圆柱体,提问学生,它们的高与直径相等吗?3.教师寻找一些课本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下面的两条直线一样长吗?五个圆圈一样大吗?等等。
4.小结:我们看到物体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等,仅仅是眼睛的“功劳”吗?为什么有时候看到的情况是事实的真相,有时眼睛又会“欺骗”我们呢?5.分析:眼睛仅仅是一个接受光线的感觉器官,它本身不能对“看”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加工。
视神经将落在视网膜上的信号及时传给大脑之后,只有通过大脑的分析,才能够弄清楚图像的真正含义。
这时,人才产生了视觉。
(说明:这段知识性概念,教师可以利用挂图讲解给学生,可以利用课件进行讲述进行解释)6.大脑在处理信号时也会出现一些失误,做出错误的判断。
所以,当我们“看不清楚”物体的真相时,要动手做一做。
比如说:动手量一量、测一测、比一比,帮助大脑正确地判断,形成对物体真实的认识。
三、了解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形成的机理1.了解听觉形成的机理。
(1)讨论:我们是如何通过听觉器官耳朵听到声音的?(2)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汇报。
2.了解触觉形成的机理。
(1)学生实验:一位学生蒙上眼睛,伸出一只手掌给另一位同学进行实验,可以用尖的铅笔戳一下,可以用冰块在上面触碰一下,也可以用铅球在上面放一下。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人体的“司令部”3感觉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

班 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
5.3感觉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感觉的过程是神经系统在其中起作用.
2、知道视觉、听觉形成的机理.
3、知道人体也会出现错觉,了解错觉形成的原因.
重 点
难 点
了解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认知错觉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
教 具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大脑在处理信号时也会出现一些失误,作出错误的判断.所以,当我们“看不清楚”物体的真相时,要动手做一做.比如说动手量一量、测一测、比一比,帮助大脑正确地判断,形成对物体准确的认识.
三、了解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形成的机理
1、了解听觉形成的机理.
(1)出示耳朵的构造模型
(2)讨论:我们是如何通过听觉器官耳朵听到声音的?
设
计
5.3感觉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和舌头等感觉器官,也都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但是,这些感觉器官是如何产生各种感觉的(如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你们想了解吗?
二、认识视觉的产生
(3)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耳朵是接受听觉.
观察图片
讨论并交流
教学反思
1、出示P60色盲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2、出示P61两个圆柱体图片,提问学生,它们的高与直径相等吗?
3、小结:我们看到物体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等,仅仅是眼睛的“功劳”吗?为什么有时候看到的情况是事实的真相,有时眼睛又会“欺骗”我们呢?
2021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复习知识点资料及课本同步练习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3.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5.(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6.杠杆的三要素是(支点)、(力点)、(重点)。
7.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不费力)。
8.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9.斜坡就是一种(斜面)。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0.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12.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13.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14.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5.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16.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17.(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18.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9.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20.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
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
21.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2.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
23.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
2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五感知觉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五感知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的五大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2. 能够描述不同的感官和它们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 课本《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2. 彩色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的感觉器官和它们的作用。
3.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听觉活动。
4. 盲人眼罩,用于触觉活动。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内容,询问他们都有哪些感觉。
探究(15分钟)1. 视觉活动:展示一些彩色图片,让学生用眼睛观察,并回答一些问题,如“你看到了什么?这个物体是什么颜色的?”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眼睛是视觉的感觉器官,它能帮助我们看到世界。
2. 听觉活动: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感觉。
教师可以解释耳朵是听觉的感觉器官,它能让我们听到声音和音乐。
3. 触觉活动:给学生戴上盲人眼罩,让他们用触摸感知物体的形状、质地等。
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皮肤是触觉的感觉器官,它能让我们感受到触摸的物体。
4. 嗅觉活动:让学生闻一些香气,如花朵、水果等,让他们尝试用嗅觉来辨别不同的味道。
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鼻子是嗅觉的感觉器官,它能让我们闻到不同的气味。
5. 味觉活动:给学生品尝一些食物,并让他们描述食物的味道。
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舌头是味觉的感觉器官,它能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味道。
拓展(10分钟)-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感觉器官,用图片和简短的文字描述它的作用。
- 学生可以互相展示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总结(5分钟)- 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类的五大感官及其作用。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作业- 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每天是如何使用五大感官的,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五、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意见。
五年级科学的教学反思(通用18篇)

五年级科学的教学反思〔通用18篇〕五年级科学的教学反思〔通用18篇〕五年级科学的教学反思篇1反思一,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络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开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因此,从小就必需注重培养同学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同学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了爱科学,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反思二培养同学创新精神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事物有关的科学知识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形成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以培养小同学科学素养为目的的。
科学教育强调以同学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同学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兴趣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
反思三教学内容的扩展老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同学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
同学对问题已有的经历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同时要重视引导同学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
开拓同学的信息渠道,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小朋友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同学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宏大的变化,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进一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针对同学学习才能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进步学习效路,培养同学的自我教育才能。
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根底。
五年级科学的教学反思篇2《斜坡的启示》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的第3课。
这一课我是遵照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设计的。
在新课前利用课件出示“一位下身瘫痪坐轮椅的阿姨上公共车很吃力。
”让同学们帮助想想方法创设了情景,根据学生对生活理解引入课题。
这样学生轻轻松松的认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本节课,老师引导学生对斜面是否省力进展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从学生的猜测到实验的结果,老师始终不置可否,让事实说话,学生从最终的统计数据得出的结论中,得到了他们所要学的东西,起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3.感觉》公开课课件

两边的橙色圆一样大吗
这些横线是平行的吗
视觉错觉
大脑在处理视觉信号 时也会出现失误,做 出错误的判断,这就 是视觉错觉。
怎样对付这些视觉错觉呢?
大脑在处理信号时也会出现一些失误,做出错误的判断。 所以,当我们“看不清楚”物体的真相时,要动手做一做。 比如说动手量一量、测一测、比一比,帮助大脑正确的判 断,形成对物体准确的认识。
←
气味进入鼻子
怎样分辨出水和醋?
陈醋 陈醋 白醋
热的浓茶 清水 可乐 雪碧
嗅 觉 和 味 觉 是 密 切 相 关
的。当你在进食时,嗅觉 增强了你的味觉,所以吃 东西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格 外的香。一旦嗅觉失灵, 品味的能力就会下降许多。
这些感觉是怎样产生的?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 等是人体内重要的感觉器官, 分布在这些器官里的神经将 接收到的各种刺激产生的信 号传入大脑,人就产生了各 种感觉。
光线进
入眼睛
→
将光的信息
传送到脑
小组活动: 通过了解视觉的产生,讨论一 下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的产生。
听觉的产生
声音进
→ 入耳朵
→
听 神 经 将 声 音 信 息 传 送 到 脑
触觉的产生
嗅觉和味觉的产生
神 经 将 气 味 信 息 传 送 到 脑 食 物 进 入 口 腔
神经将味觉信息传送到脑
第五单元 人体的司令部 3.感觉
我们的感觉器官 都有哪些?各产 生了哪些感觉?
这些美丽的图片 来自一些优秀的 摄影师,让我们 可以通过他们的 角度来领略世界 的美好。而这些 美好的存在离不 开我们的眼睛。
思考:
我们看到物体的大小、形状、 颜色等等,这仅仅是眼睛的功劳吗?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刺激与反应》优质课件

• 计算并比较实验数据。抓住尺子下端位置的数字越小,证明抓住 尺子时的反应越快,累计读数少者胜。
7
探索
1
比比谁的 反应快
在游戏中,如果抓到尺子下端的长度长说明什 么?长度短说明什么?
如果抓到尺子下端的长度长,说明在 这个游戏过程中反应比较慢;抓到尺 子下端的长度长,说明在这个游戏过 程中反应比较快。
12
研讨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人的本能反应?
手被烫到之后,首先的反应是拿开手而不是 感觉到疼。
饥饿的人看到食物会流 口水。
晚上走夜路本能的感到害怕,心 跳加快。
13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14
谢谢观看 !
2023/10/29
15
小学科学教学措施 1、主体性、探究性原则。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设计 典型的探究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 性学习的材料。 2、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 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 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趣味性。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学学习活动是妙趣横生、乐趣无穷的科学的 活动。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4、精心准备探究材料 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领会教材的设计意图及目标要求,并结合本地的教学实际及学生的需 求,精心为学生准备好有结构的、足量的探究活动材料。 5、精心备课,灵活设计科学探究活动 一方面,正确解读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好教学用书备好课,用心研读教学用书中对每 节课的教学设计,灵活借用教学用书上的设计思路创造性的上好科学课。同时要注意写好教学反思, 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中的亮点、困难与困惑,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为以后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提 供丰富的感性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的能力就会下
降很多。
1.4、触觉
冷热
压力
疼痛
2、课程回顾
• 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它们之间完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密切联系 全独立吗? •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是怎么产 生的? 感觉信号,传入神经,中枢神经,神经信
号,传出神经 ,身体各处,作出反应
• 大脑受到来自皮肤的刺激以后,能产生什 么感觉? 冷热、压力、疼痛 • 大脑对眼睛观察到的现象所作出的判断一 定正确吗?有时候会出现错觉
当我们“看不清楚”图像的真正含 义时,要动手量一量、测一测,帮助大 脑形成正确的判断。
1.2、听觉
1号声音
2号声音
3号声音
你听到了什么?
听觉形成的过程
听觉中枢
听觉神经
1.3、嗅觉与味觉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嗅觉
视觉
味觉
一颗花生,捏着鼻子吃; 另一颗花生,直接吃。
色、香、味俱 全的食物,吃起来 会感觉格外香。一 旦嗅觉失灵、或者 食物的品相太差,
L/O/G/O
第5单元
第3节 感觉
2014年5月
温故
1、感觉器官
• 眼睛 • 耳朵 • 鼻子 • 舌头 颜色、大小… 声音… 香、臭… 酸、甜、苦、 辣、咸…
这 些 感 觉 是 怎 么 产 生 的 呢的过程
视觉中枢
视网膜 90%的信息来源于眼睛
视神经
眼睛也会“欺骗”我们吗?
3、人工视网膜
电子皮肤
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副教授鲍哲南团 队发明了一种可模拟人类皮肤的高灵敏度 柔性塑料薄膜材料。这种电子皮肤可以感 知一只蝴蝶停在上面的压力,可以被广泛 用于假肢、机器人、手机和电脑的触摸式 显示屏、汽车方向盘和医学等。
补充:
眼睛也会“欺骗”我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