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述评论文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引言:19世纪末,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开启了洋务运动,这是一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重要运动。
然而,尽管洋务运动在一开始积极地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和思想,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本文将探讨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缺乏整体规划与连贯性洋务运动在中国各地开展,但没有足够的统一计划和连贯性。
各地的洋务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互相牵制,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指导。
此外,清朝政府在推行洋务运动时也没有制定明确的长远目标和发展计划,导致洋务运动的各项措施无法形成有效的整体。
二、高昂的经济负担与商业利益的干扰洋务运动需要大量资金来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但清朝政府财政紧张,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经济负担。
政府不得不依赖商人的支持,然而商人往往追求个人商业利益,很少愿意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做出积极贡献。
商人们往往只关注短期经济利益,忽视了对洋务运动的长远投资。
三、科技创新的缺失虽然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技术和设备,但可惜的是没有形成自主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并没有真正吸收和消化西方的先进技术,而只是机械地引进。
缺乏科技创新的推动力,使得中国在产业上无法实现真正的转型和发展。
四、政府官僚体系的腐败与阻碍清朝政府的官僚体系普遍腐败,庸官成风。
在洋务运动中,许多官员腐化堕落,只为自己谋取个人利益,对推动洋务运动缺乏真正的投入和支持。
这种腐败现象限制了洋务运动的有效展开,使得许多措施无法得到切实的执行。
五、与传统文化的冲突洋务运动的推行使中西文化产生了冲突。
尽管洋务运动试图引进西方的现代化思想和技术,但中国社会仍然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无法真正接受和适应西方的理念。
许多中国人对洋务运动持保守态度,担心现代化会破坏传统社会秩序和价值观。
六、外部势力的干扰与压力洋务运动发生在一个国际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国处于列强的包围之中,受到外部势力的干扰和压力。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使得洋务运动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进一步削弱了中国在洋务运动中的自主权和控制力。
[总结范文]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总结范文]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试题: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答案: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期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因为改革只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必定会走上失败。
【相关阅读】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好处从其”自强”、“求富”目标并未实现上说洋务运动最终是失败的。
洋务运动虽然作出了不少成绩,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宗旨,即只改经济制度,不改政治制度。
根本败因:只新其貌、而不新其心。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
洋务派反对守旧派,认为守旧派“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
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
关于洋务运动的中国近代史论文5000字
关于洋务运动的中国近代史论文5000字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持续了近35年。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洋务运动的中国近代史论文5000字,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洋务运动的中国近代史论文5000字篇一《浅析洋务运动的成与败》摘要:洋务运动,满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开始是以军事自强为目的,到了后来虽然增加了“求富”的内容,但军事自强的目标始终未变。
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控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和北洋海军的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从而完全否定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
这些看法是值得讨论的。
关键词:洋务运动改革影响洋务运动产生的性质一直以来,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
但是洋务运动是一场无奈下处于压迫后的运动。
1840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强大敌人的挑战。
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的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
英法联军的嚣张狂妄和大肆侵略,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的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多方面的活动。
他们在中央已奕?、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 导致洋务运动兴起的外部压力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值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的高峰期。
中国在军事、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因此,为了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国发起了洋务运动。
然而,洋务运动的失败也与这种外部压力有关。
中国在经济和技术层面上领先的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促使了中国政府推行洋务运动。
然而,由于洋务运动的推行是被动的,缺乏内外结合的综合国力,因此最终以失败告终。
2.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运动在推行过程中存在许多局限性,这也是导致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首先,官僚体制的腐败和腐朽是洋务运动无法克服的障碍。
传统的官僚体制对于现代化改革的推行是保守和抵触的,无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另外,洋务运动在组织和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
洋务机构和企业管理体制混乱,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3. 洋务运动的内部矛盾洋务运动的内部矛盾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洋务运动兴起后,中国政府引进了大量的西方资本和技术,但这些资本和技术对中国来说造成了一定的依赖。
同时,西方列强的利益也无法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完全契合,导致了中国政府与西方资本和技术的矛盾。
此外,洋务运动涉及的领域众多,各项工作之间的协调和管理也存在问题,导致了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4. 洋务运动的社会矛盾洋务运动的推行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这也是导致它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洋务运动引进的西方资本和技术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对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农民来说,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这导致了农民对洋务运动的不满和反抗,并对社会稳定和政府统治造成了威胁。
此外,洋务运动也引发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劳动条件的恶劣和剥削现象的存在使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和对抗。
5. 洋务运动的经济问题洋务运动在经济方面也存在问题,这也是导致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首先,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剖析
程 度 的 发 展 ,并 与 西 方 列 强 建 立 了 一 定 程 度 的 利 益
念 。对 于 西 方 社 会 的 文 明 生 活 状 态 ,洋 务 派 和 民 族
关 系 。在 同 治 时 期 ,奕 沂 、曾 国 藩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 张之洞等各省督抚也积极支持洋务运动以维护自
资 产 阶 级 呈 现 出 整 体 的 批 判 性 姿 态 。从这 个 角 度
在 上 述 过 程 中 ,结 合 教 学 内 容 为 学 生 设 计 相 应 的 问 题 ,让 学 生 带 着 问 题 开 展 主 题 探 究 活 动 ,主 动 搜 集 相 关 资 料 ,实 现 学 生 从 “被 动 学 习 ”到 “主 动 学 习 ”的 转 变 ,强 化 其 对 历 史 学 习 的 自 主 性 和 积 极 性 。
城 ”作 为 着 手 点 ,以 此 进 行 主 题 活 动 情 境 的 构 建 : “汉 初 和 景 帝 末 年 的 经 济 局 势 发 展 有 什 么 不 同 的 地 方?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些建议给我国文 化的发展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汉武帝的政权存 在 隐 患 吗 ? 如 果 有 ,请 将 其 列 出 来 ,并 说 明 理 由 。” 通 过 问 题 引 发 学 生 的 思 考 ,让 学 生 围 绕 问 题 展 开 主 题 探 究 ,从 而 提 高 学 习 质 量 。
中 法 战 争 中 ,福 州 船 政 局 马 尾 船 厂 的 所 有 战 舰 均 被
派 ”也 掀 起 了 “救 亡 图 存 ”的 探 索 运 动 ,但 因 为 旧 中
击沉。标 志 着 洋 务 运 动 主 导 的 东 南 沿 海 防 务 工 作
国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的 性 质 以 失 败 告 终 。在旧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论述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论述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无法坐视在洋务运动中权力旁落,对锐意进取的洋务派的打压实际上也极大的挫伤了洋务派的积极性,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在谨慎行事与设法进取中寻找平衡,难免只能迈出小步。
也是洋务运动收效甚微的一个原因。
江南制造厂中也蕴含了李鸿章的私心,带有十分明显的封建派系的烙卸,成为对抗其他洋务派集团的工具,洋务派内部的互相分裂和抑制的狭隘目的局限了自强以立足于世界的眼光,李鸿章对江南制造局的遥控,只重枪炮的生产,使制造厂难以获得长足的发展,更不必说比肩他国。
只是封建政府的一个附庸,一个生产部门,服务于政府依赖于政府庇护,更受制于政府,也受到封建官场恶习的影响,后期的经营混乱,管理无方,任人唯亲,人员冗杂,领取干薪,徇私舞弊,扯皮推诿等现象难以避免,工厂效益低下,无生机可言,走向衰落。
这样的工厂,缺乏竞争力,抵抗不了西方企业在华的强大竞争力,而其受官府支持垄断经营的模式,也限制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仅仅停留在仿制的层面上,满足政府对新式武器的需求,但对技术追求的偏执,导致这家军工企业陷入了高成本的误区。
江南制造总局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西方先进武器的制造技术,但其推出与西方先进国家存在一定的延迟,并且仿制品与真品之间也存在着性能的差距,可见其技术的落后。
而且以轮船为例,由于基础工业发展的落后,进口原料的成本相较于进口成品更甚。
在管理方面,洋务运动主要在地方展开,缺乏统一规划,大量的国家资源也消耗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中封建官僚制度的另一个严重恶果,是经营管理腐败 , 生产效率低下, 生产成本高昂,大部分经费用于支付薪水和工食。
江南制造总局每年的支出中,薪水、工食、修建、办公等费约占全部经费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以封建官僚主义的经营管理方法管理近代化企业,其后果是使这些企业被它窒息,受其腐蚀而相继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论文《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首先我们简单论述一下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及目的。
洋务运动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是分不开的。
1860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
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
还有洋务派的整个活动都包含着自强御辱的意图,比如曾国藩办洋务的目的有两个:“剿发逆”和“勤远略”,并且曾国藩不止一次表明“明清内奸,暗御外辱”[1]的思想。
同曾国藩一样,李鸿章办洋务是把自强御辱放在第一位的。
左宗棠在他最初涉及办洋务的书信里,也表明了和曾国藩、李鸿章相同的意图,例如1865年(同治四年)他在致总理衙门的“书”中说:“中国自强之策,除修明政事,精练兵勇外,必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此项人断不可不罗致,此项钱断不可不打算,转瞬换约,须预为绸缪也。
”[2]洋务运动在诸多方面都有发展,首先就是军事,这其中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厂,还建设了近代海军,并且还逐渐建设近代化的炮台,船坞和港口,并且还办了不少的学校来培养有关方面的人才;第二便是民用企业,在交通运输、矿业、冶炼业、和一般工业都有涉及;第三是电报和邮政,电报业是洋务运动中成效最显著的行业之一,洋务派创办电报之成功,使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设立电报的企图一直未能得逞,其保护中国主权之功,不可忽视,再一个就是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最后是教育,主要有兴办学校,派遣留学生和传播科技知识。
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洋务运动虽然没有让中国真正富强起来,但是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中国出现首批近代企业,那为什么还是会失败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希望大家喜欢!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洋务运动本身的局限性。
洋务运动本身是一场以维护封建王权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说到底也就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虽然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但是运动只改经济并不改政治,这就导致这场运动并不是一场彻底的改革运动,清政府的腐败根本不能调动政府职责去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这场运动注定是要以失败而告终的。
其次洋务运动缺少必要的经济基础。
洋务运动一开始打着自强的口号发展军事和工业,创建新式的军队,后来缺少经费,洋务运动便打出求富的口号,开始大力发展工商业,寻求解决的办法,但是这种做法并没有给我国的经济带来多么明显的改善,因为当时我国广大农村依然是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生产力非常落后,这样的生产模式根本就承载不了那么多的新式工业。
加上广大老百姓对洋务运动缺乏了解,而朝廷内部也还有顽固派一直在给运动制造阻力,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洋务运动最终走向失败。
洋务运动的影响介绍洋务运动的开展,涉及了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所以在分析它对中国的影响时,也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军事方面的影响:洋务派在军事方面继承了魏源的思想,主张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师夷长技”,也就是学习西方来遏制西方。
为此洋务派做了三个方面的事情:首先是建立了近代的军事工业,其次是建立了以北洋舰队为首的三支水师,最后还建立了军事学堂。
当然对于陆军配备的武器装备和训练等,也制定了改进计划。
1885年,设立了统领海军、海防事宜的海军衙门。
这一系列的改进,促使了清政府军队的战斗实力的提高,在一定时期内有力的抵制了侵略势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化的进程。
其次是在近代经济方面的影响:洋务运动虽然以兴办军工企业为主,但是对于这一方面而言,最主要的方面还是资金,以及原料和原料的运送等。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的看法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的看法《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洋务运动是中国晚清时期一场重要的现代化运动,但却以失败告终。
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政治因素是洋务运动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清政府内外交困,政局动荡不安,缺乏统一的领导和决策能力。
一些权臣和官僚利益集团对洋务运动持怀疑态度,并通过种种手段破坏和干扰该运动的进行。
政府对洋务运动的支持并不坚定,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和坚定的决心,致使洋务运动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
其次,经济问题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一大原因。
中国当时的经济并不发达,工业基础薄弱,缺乏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同时,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清政府主要依赖外国技术和资本,而外国势力的干涉和控制,使得洋务工业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和独立。
同时,洋务运动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也是经济问题的一大原因。
清政府主要注重军事装备和器械的引进和发展,而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导致了中国经济整体的不平衡和不稳定。
最后,文化因素也对洋务运动的失败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农耕文明和士人学问,对于工商业发展持有一种保守的态度。
清政府在推动洋务运动过程中并没有能够真正改变这种传统思维方式,使得洋务运动的理念和价值观无法在广大民众中获得广泛认可和支持。
同时,洋务运动中存在的“西化”倾向和外来技术的冲击也引起了一些人们的反对和抵制,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政治上的动荡、经济上的短缺和文化上的障碍,都成为洋务运动无法成功的原因。
这次失败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教训,而同样的问题也在中国近代化的其他尝试中一再出现,为中国历史上的现代化进程敲响了警钟。
论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先说根本原因,那就是它只是地主阶级的一次改良运动,它的领导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皇室和官僚,它只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前期口号”师夷长技以以制夷”,(自强)后期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它单纯的想靠学习西方的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制度。
它的开展并不可能触动根本上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为它的领导者的目的是巩固清朝的统治!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确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所以注定会失败!接下来是主要原因,也是主观原因,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从洋务运动的一开始就坚决百般阻挠,加上慈僖并不是真心同意改革,只是迫与国内外的局势。
再加上当中的一些官员中饱私囊!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再是客观原因,外国侵略者不可能希望中国得到真正的富强,所以导致他们在洋务派所创办的企业中,进行敲诈,贪污,技术保密,导致企业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和壮大!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国内外交困,弱国无外交,加上经济的落后,资经短缺,技术落后。
1861年,洋务运动兴起!可是在这之前,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这两场战争的结果都是清朝惨败,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签定,使得清朝的主权严重沦丧,实际上,这时候的清朝,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外国侵略者的牵制的,它政策的制定,经济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它都受到外国的影响和阻挠,它兴起的时间正好距太平天国爆发有整整十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期,清朝还要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无论在人力物力财力,都无法全心投入到洋务运动中.在这一时期,英国,法国,美国,都完成或者快要完成工业革命,也就是工业化,转而要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就是帝国逐一阶段,帝国主义的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这样一来,外国侵略者都把目光投向了地大物博但是国力落后的中国,他们是不会允许中国自强和变富的.这样一来又牵扯到领导这场运动的领导者们```在中央,是以奕言斤为代表,在地方,是以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代表,他们的背后最大的支持者其实就是外国人,特别是奕言斤 ,慈禧也正是最忌惮他这一点,所以表面上同意他来主持洋务运动!我上面说了,外国侵略者是不会真心想让中国富强的,所以外国人支持他们,也是为了找一个"代言人",更好的帮助他们掠取利益,所以洋务运动的结果,可想而知,洋务运动的推动者没有也不想去触动传统思想。
论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论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甲午战争之后,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第一,洋务派欲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
第二,洋务派所建立的近代工业,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使洋务运动举步维艰,最后导致破产。
第三,企业中近代的生产力与腐朽的封建管理方式不相适应,使之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当年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就注定了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派其实是地主阶级希望用新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封建社会并不适应这样的先进的生产方式。
所以当一系列矛盾产生之后,洋务运动的失败就成为了必然。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而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并趁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所以洋务运动的宗旨就没有摆正,失败也是必然。
洋务运动是清廷在内外交困之际所采取的一种自保性质的改革。
当时,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在这种情况下,清廷的一部分当权官僚决定首先把“心腹之害”的太平天国镇压下去,而后再设法抵御被认为是“肢体之患”的外国侵略。
为此,他们开始实行所谓的“自强新政”,主要内容就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是军事技术),一方面企图通过与西方搞好关系,以争取军事支援,另一方面也想通过此举实现中国的工业化,最终达到“自强”的目的。
这些想法当然是不错的,可是,一开始,洋务运动就在体制和技术之间出现了脱节的现象。
按照张之洞的说法,洋务运动之学习西方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即坚持大清帝国的整个体制和意识形态不变,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学习他们船坚炮利的一面。
岂不知,“体”和“用”在很多时候都是不可分离的。
正如严复所说:“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
浅论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及教训
浅论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及教训内容摘要: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曾国潘、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和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并且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
关键词: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意义教训影响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满清末年,王朝内外交困、统治岌岌可危。
为保住爱新觉罗的江山社稷不丢,慈禧太后在改革派大臣李鸿章、张之洞的推动下实行改革。
改革之初,慈禧太后首先定下了“四个不能变”:即三纲五常不能变;祖宗之法不能变;大清朝的统治不能变;自己的最高皇权不能变。
这“四个不能变”把改革牢牢限定在经济领域,不能在政治领域越雷池一步,损害当权者任何既得利益。
于是中国只能搞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也就有了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体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首先兴办的是军用企业。
1890年以前,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企业。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个:1865年,曾国潘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局;次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长。
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办了20多个,重点是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铁路、电讯等事业、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
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的控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导言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尝试,旨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增强国家的实力。
然而,尽管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本文将从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两个方面,探讨认识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它是在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背景下,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一系列努力。
该运动始于甲午战争后,有着复兴国家的强烈愿望。
1. 引进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增强国家的实力。
在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崛起,科学技术和工业手段对国家实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因此,中国政府决定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来加速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2. 加强军事实力与国防能力洋务运动致力于加强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国防能力,以此来对抗列强侵略。
中国在甲午战争后遭受了严重的打击,这使得国家意识到必须重视军事和国防建设。
洋务运动为此提供了一个机会,通过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训练方法,来加强国家的防御能力。
3. 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洋务运动不仅仅关注科学技术和军事实力的引进,它还注重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运动期间,中国尝试引进西方的法律制度、铁路、邮政、矿产开发等,以加速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尽管洋务运动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以下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1. 传统观念的束缚中国在洋务运动期间依然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
尽管一些进步的思想和理念被引进,但中国大部分人民仍然秉持传统观念和习俗。
这使得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无法被充分理解和利用,导致了实施时的困难和阻力。
2. 外部压力和干涉洋务运动发生在列强侵略的背景下,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十分脆弱。
列强在各个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和干涉,使得洋务运动面临巨大的阻力和挑战。
列强的干涉不仅使得洋务运动的推动受到限制,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分裂,削弱了运动的推进力度。
与明治维新相比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论文
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垂死的挣扎-----与明治维新相比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的在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两国都受到了西方列强势力的巨大冲击以及本国国内时局的动荡。
中日两国在都被打开国门后,面对这样的屈辱,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但是两国的结局却囧然不同。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顺利的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并且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强国,也给我们国家带来沉痛的灾难。
而我国洋务运动画虎不成反类犬,没有太大的改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中国社会制度的畸形发展。
现就以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异同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一.相同点:1. 社会背景相同中日两国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亚洲地区。
经过1840、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和1853年美国军舰闯入日本浦贺港事件后,中日两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由坚船利炮的冲击下相继被打开,面临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
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捻军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阶级矛盾尖锐,清王朝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日本农民日益贫困,新兴地主阶级出现,中下级武士因经济地位下降对现实非常不满,使幕府统治危机加剧。
中日两国的内忧外患日益严重2. 内容相同在日趋严重的国内外形势要求下,两国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
二.不同点:1.性质及目的不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由日本的人民在幕府的残酷及不能正确的把握时局的情况下,由新任天皇在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在倒幕运动后期,天皇进行的国家的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满足人民的需要成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国家而进行的改革维新。
是顺应了历史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次成功的比较彻底资产阶级的改革,也为日后日本成为东方一个先起的强国,在一定的程度上为日后带给我国巨大地灾难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然而我国的洋务运动就像题目所写---垂死的挣扎,由于其具有封建性,只是为了维护清王朝腐朽的统治,保证国家机器能够正常的运行,而不是为了推翻封建主义的王朝,希望引进资本主义的东西,却不能够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
论洋务运动之于中国必然失败的原因
论洋务运动之于中国必然失败的原因摘要:洋务运动是指1861年到1894年,清朝政府的洋务派在全国各掀起的“师夷长技以制服夷”的运动。
洋务运动可称之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炮,然而因种种原因这第一炮并没有放响,洋务运动未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避免其最终失败的命运。
关键词:洋务运动兴起失败历史作用对洋务运动的争论有很多,褒贬不一。
就我个人来看,对于一场运动的兴起的作用和意义应综合来看。
结合背景我们可知,洋务运动是发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当时的清政府内外交困。
因此一向懦弱无能的清政府中出现了比原来的腐朽之臣更加开明,懂得反抗的“洋务派”。
所谓洋务派就是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内忧外患问题的一种势力,与之相对的是“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然而在当时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
洋务派却认为守旧派是“陈甚高,持论甚正”。
洋力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
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慈禧太后暂采取了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然而在我看来,慈禧太后虽表面上同意,然而事实上并不想真正的支持洋务运动。
甚至还处处阻挠和破坏洋务派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缺少政府的经济等支持。
因此首先这也应算是洋务运动日后失败的一个原因。
洋务运动涉及的内容很多,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方面均有涉及。
在洋务运动前期,李鸿章认为“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中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因此洋务派以“自强”为名,兴办了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了其他的企业,建立了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
但是,在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资金方面的困难。
于是他们继而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在洋务事业的兴办过程中,其中北洋海军的实力最为雄厚。
论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
论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论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独立发展的道路被打断,中国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没有了指点江山的豪情,没有了秋风扫落叶的霸气,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粉碎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迷梦,在列强的纷纷侵略下,腐朽的大清帝国艰难的前进着。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特别是目睹了骁勇无比的蒙古骑兵在英法联军的炮火下不堪一击,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西方军事装备和科学技术的长处。
这样,清朝统治上层阶级的内部,开始出现了分化,形成了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的“洋务派”,和坚决反对改变社会政治经济现状的顽固派。
斗争的结果是洋务派占了上风,引出了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的口号是“自强”,这一阶段洋务派以发展军事工业为主,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目的在于加强国防,提高军队战斗力。
后期的口号是“求富”,这一阶段洋务派注重发展民用工业。
前期的军事工业本身需耗费大量的财力,又因为管理不当,出现了经费不足的问题。
故洋务派又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以为发展军事工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原料,以民用工业来养军事工业。
同时洋务派认识到西方人在中国垄断市场,牟取了巨额利润,办民用工业也是为了能够“分洋商之利”。
洋务思潮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法贵变通”论;二是“求强”论;三是“求富”论;四是“中体西用”论,即在坚持现行的封建专制制度与封建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封建改革运动。
不管是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特别是采用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的形式的民用工业带有强烈的资本主义色彩。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洋务派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其他一些企业也无法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持续30年的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论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论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摘要】洋务运动是以购买西方新式武器、船舰,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发端,进而发展到初创近代民用工业的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其内容十分庞杂,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以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统治,但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
本文将从时代背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对洋务运动的失败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正文】历史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又深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洋务运动是晚清封建统治集团在中国已经陷入半殖民地的社会条件下,借西法以自强的运动。
按照晚清统治集团的意愿,它作为殖民主义列强的对立物出现的,并曾做出了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又被殖民主义列强所摧折。
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腐朽、无能的封建统治集团固然咎无可辞,然而日益恶化的国际环境以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一、洋务运动开展的时代背景一个国家,无论是经济、文化建设还是军备竞赛,这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洋务运动时期是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变的时期。
而洋务运动却在这个时期开展起来,没有一个的环境,所以最终走向失败。
晚清统治集团之所以能够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并时起时落、曲折绵延地坚持30余年,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国际环境中所具有的一些因素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西方各国资本主义列强来华的目的是侵略和掠夺。
它们不会也不可能帮助中国实现独立和富强。
因此,它们与中国兴起的洋务运动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尽管它们对反动、腐朽的清王朝有拉拢、利用的一面,但是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国际环境在总体上日益恶化,阻碍乃至破坏着这一企图自强与求福的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不久,列强就又开始了制造事端、扩大侵略的罪恶过程,使中外暂时得以缓和的关系不时产生摩擦以至对立,平缓的国际环境不断发生震颤。
在沿海地区,它们不断制造事件,阴谋蚕食更多的领土,特别是70年代后随着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这种事件愈演愈烈。
论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的失败原因
论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的失败原因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两个运动对中国的历史及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便是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虽然最后这两个运动都以失败告终,但是这确实对中国的近代史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运动才使得后人有借鉴的依据从而使我们的国家能过更加平稳快速的发展。
说到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的失败当让要从他们的兴起开始。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从未间断并且延续至今的国家。
但在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也就是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虽然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期,而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这使得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彻底成为了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在此种情况下,尽管只有少数人认识到这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了,但是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人们意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洋务运动由此而生,但是其实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兴办洋务,史称洋务运动。
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兴办近代企业,其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其三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洋务派不仅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还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这些虽然对中国早起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是洋务派的这些做法却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虽然洋务运动历时30年但最后以失败告终,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其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正如在上文所说,这些洋务派都是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并非为了使中国朝着自强富有的方向发展。
举个例子来说,他们一方面要发展近代企业而另一方面却采取垄断经营、侵吞商股等手段压制民族资本;一方面要培养洋务人才可是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科举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述评
摘要:晚清洋务时期,清政府为追求富强,花费巨额资本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然而,由于种种的原因而惨遭失败,本文将对这场现代化尝试失败的原因再次进行论述,并客观的对其进行评价。
关键词:洋务运动;失败;中体西用;原因;评价
中图分类号:k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069-02
晚清已降,西势渐强,经太平天国之乱,两次鸦片战争之败的清政府已然觉醒,在地主阶级改革派的领导下,以“自救”为目的,开展了自上而下的洋务运动,先后兴办了一批军用、民用工业,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被看作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起点,终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崛起,最后在甲午战争的惨败下而宣告破产,究其个中原因,总结如下,以供商榷。
一、“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落后性
改革的成败决定于其自身的指导思想。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采用了不成熟的指导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中体西用”。
追溯其来源,最早可在冯桂芬的《较邠庐抗议》中见到,他提到:“如果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冯主张用西学为手段来维护封建统治的这个“体”的思想,是有着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制民的双层任务。
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主张采用西方的先进科技,
对外战胜帝国主义列强,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其本质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然而这一主张,又被洋务派所袭来,“中体西用”至此便成为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洋务派的倡导者李鸿章又将其进行重新阐述,说道:“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是“郅治保邦固丕其”之“本”,应固守不变。
其后因“为病方亟,不得不治标,非谓培补修养之方即在是也。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之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此意旨在告诉世人,中国若要自强,就要学习西方的制器之法。
同时,他还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是胜于“夷邦”,学习时要以中国现有的政体为本,将西方制器之法嫁接到中国现有的政体之上,其为辅助作用。
再从其思想来看,仍以封建专制政体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李鸿章等洋务派人士并未领会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含义的本质,看问题只局限于表面,未曾实质的看到西方国家政体的本质,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
近代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无论是以官办还是官督商办的形式出现,其“官”性永远居于主导地位,企业的决策权牢牢把握在政府的手中,企业的生产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是以政府的命令为指导。
管理人员由政府委派,企业按照政府主管官员的意志从事生产经营操作,完全可以视为政府部门下的一个分支机构。
在这样的工厂里,封建官场恶习严重,主管官员对洋务又一知半解,缺乏现代
企业管理机制,以总督、巡抚和总办的意志为导向不能以科学的管理来决策,忽视经济规律的作用,从而使得生产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
正如张之洞所办的汉阳铁厂一样,官府的主导作用十分明显。
关于建厂,张之洞曾致电驻英公使订购炼铁厂机炉。
“公使茫然,委之使馆洋员马参赞亦茫然,委之英国各机器厂名梯赛特者,令其承办。
”
梯主答曰:“欲办钢厂,必先将所用之铁石、煤焦寄厂化验,然后知煤铁之质地若何”,方可配相应之炉,张之洞对此不解,竟对梯厂的建议不以为然,断然答复:“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国所有者,购买一份可耳”。
梯厂无奈只得依此照办,最终因机炉型号与矿石等原料不相适宜而无法投入生产。
三、对外依附性强,缺乏独立发展的创新精神
国家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但这并不是封闭的发展。
如果对外依附过强,就会失去发展的生机,无法把握本国的经济命脉,事事受制于人,洋务初期所创办的企业,由于缺乏精通洋务的人才,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得不依赖于列强进行管理,他们抓住了国人不懂洋务的弱点,购买机器时以次充好,管理经营上中饱私囊,给清廷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李鸿章所办的金陵制造局,其发展可谓举步艰难,本源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事务为洋人所控制,该局名义上是清廷委派两江总督经营,实际上由英国人马格里掌握着全部大权。
他本人十分专横跋扈,因替李购买阿思本舰队的机器和
镇压中国人民的起义而深得其信任。
然而他在经营期间,中饱私囊并拿中国的钱大肆挥霍,管理不善造成经济秩序混乱,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低劣乃至所生产的大炮未曾使用便先炸伤国人,实属罕见,后李鸿章不得不改为国人经营,才使其状况有所好转。
四、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法律基础
洋务运动的失败与经济建设的不科学有着必然的联系,虽然清政府曾大张旗鼓的兴办军用、民用企业,但由于种种的原因使得其发展缓慢,究其个中原因,资金的不足是其重点,晚清政府办洋务并不是为了发展经济,以至于在刚开始以军事工业来起家,而后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才走上发展民用工业的道路,经济道路的畸形发展也是其失败的前期征兆。
洋务运动是在封建政权的法律制度的约束下进行的变革,相关的法律政策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未曾形成保护企业的相关法律,更没有形成企业内部合理的人事制度及激励机制。
各企业不以盈利为目标,在企业内部官僚风气盛行,裙带关系普遍存在,各个企业拉帮结派,打击异己,挪用公款,为个人谋利,中饱私囊甚为常见。
归根结底,皆是由于未曾形成合理的法律制度所致。
中国人研究历史、看待事物善于以对错而定论,非褒则贬、非对则错,洋务运动也终难逃脱其命运。
建国后至今已分为对立的两派,他们各持一词,据理力争且毫不退让。
其中,肯定者认为,洋务运动的兴起,主要是为了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进一步发展,而当时的具体国情是要在帝国主义列强
的严密“关注”下去发展,明目张胆的去搞洋务终要有其说法,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而当时正值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之际,以镇压人民的目的为幌子就能转移列强的视线,还能得到列强的支持,更容易取得成功。
而否定论者对洋务运动进行了坚决的批判。
认为洋务运动虽有抵御外敌之意,但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只不过在维护方法上采用了较现代化的技术,兴办了一些看似现代化的企业,其目的无实质变化,毫无进步可言。
再者,洋务运动对外妥协更为严重,所定屈辱条约出卖的权利也更多,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即是日益陷入半殖民的深渊的过程,无进步可言。
两方的激烈争辩,引起了我们的再度关注,在我看来,洋务运动的初衷固然是要维护清朝的统治,这是毫无疑问的。
因为他的倡导者是地主阶级的开明绅士,他们也是当时社会的统治阶级,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不可能提出超阶级的理想纲领。
但是在整个洋务运动中,创办了近代的企业,形成了近代海军,建立了新式学堂,大批的留学生出国深造,这在当时的中国也是破天荒之举,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的进程,摆脱了成为列强殖民地的危机,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综上所述,历史事件、人物的定位,不能单以肯定或否定的过于绝对的论断来定性,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全面的,我们应该客观的去看待。
洋务运动的评述也应如此,他是“数千年未有之奇变”,历史地位之高是不言而喻的。
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论者似乎都认识到了,不研究好洋务运动的历史,就不能准确的把握近代中国的政
治、经济和思想的脉络,即不能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因此,必须客观的看待历史事件。
参考文献:
[1]冯桂芬.较邠庐抗议(第二卷)[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清)文庆.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清)李鸿章、吴汝纶.李文忠公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第七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