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诉求在广告传播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恐惧诉求在广告传播中的应用摘要:恐惧,是人们都会经历、自出生伊始就会存在的一种心理活动。基于这种心理,以此为诉求方式的广告在近些年来层出不穷,但水平却不尽相同,有些广告从创意、内容、表现方式及传播效果都达到了预期目的,有些则不然。本文从恐惧心里着手,借助具体实例分析以恐惧诉求作为创意内容的广告应该如何在内容
上正确地引导大众,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广告传播;恐惧诉求;广告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248-02
恐惧,是人们都会经历、自出生伊始就会存在的一种心理活动。心理学上对恐惧的解释为:对存在或可感知到的威胁做出的一种生理反应,是一种企图摆脱危险的逃避情绪,是人失去安全感时的一种基本心理状态。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①的需求层次理论,恐惧实际上是安全需求的一种反面表达。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恐惧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且共性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影响最广、力度最强、传播最快的心理情绪。因此,基于人们的这种心理情绪,当恐惧作为一种诉求方式在广告中出现时,它的定义如下:展现购买的利益或不购买的危害,描述某些使人不安、担心、恐惧的事件或发生这些事件的可能性,以引起诉求对象对广告信息的特别关注。针对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担忧、害怕心理,恐惧诉求常常被广泛应用
于各类广告中,事实上,在许多电影、电视作品中,恐惧诉求的概念也被广泛应用,诸如著名灾难电影《后天》、《2012》中,正是借助了恐惧诉求的相关内容,引发人们对于环境、生活态度、人性等诸多方面的思考。
在多数恐怖、惊悚影片中,当主人公只身处于黑暗空间当中,观众往往会身临其境,觉得不寒而栗,好像黑暗之中有无数的未知因素在等待,只能屏住呼吸,暗自为片中人物捏一把汗。如果此时大门突然敞开,光线包围进来,则观众也会随之放松,从而获得安全感。这就是由色彩诱发的受众情感体验。从视觉角度上讲,画面主体以及色彩的明度、色调、饱和度往往能决定一部影片的风格和类型。美术指导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内容决定画面的主色调,暖色调可以产生温暖感,冷色调则给人以严肃感。其次,在众多颜色中,黑色的明度最小,是夜晚的象征,它会给人带来一种压抑与恐怖的情绪。据说洛杉矶的一座黑色大桥上,少女自杀率最高,因此心理学家分析,桥的颜色加重了想自杀人的心理压力,更加深其绝望感,于是当地政府便将大桥涂成了给人以幸福与希望情绪的橙红色。随后调查发现,颜色变化之后,自杀率有明显的下降。除了借助视觉效果外,人们接受信息还要依赖于听觉,声音同样可以使受众产生对于事物的某种联想。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出发,声音的相关设计对于影片来说,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回到广告中来,恐惧诉求作为一种广告传播策略,它所产生的
综合传播效果是多方面的;而作为一种社会传播活动,它对社会舆论、大众审美心理的影响力也不遑多让。以恐惧诉求作为创意点的广告同样具有二元性,即——如果负面信息过多或者表现手法不当,可能会导致受众对产品或企业产生抵触,引发负面情绪。例如贝纳通的一则广告的画面中出现了南斯拉夫战争中沾满血迹的t恤和迷彩裤,以此来提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但随后的调查报告显示,广告投放之后,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导致专卖店的生意一落千丈,许多家长和老师告诫青少年不要购买贝纳通的相关产品。但如果运用的恰到好处,不仅能起到教育认知的作用,还能有力地说服受众,使其对广告产生信赖、认同、激起人们购买产品的冲动或影响受众的某种态度,进而使其行为方式发生转变②。
商业广告多数致力于宣传品牌或者强调产品功能,以往女性卫生用品的各类广告大都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通过表达使用产品后给人带来的安心、轻松等来传递产品信息。而随着电影《暮光之城》的热播,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吸血鬼热潮,卫生棉厂商ob也紧跟时代潮流,在其平面广告中引入了吸血鬼的元素。这则平面广告的主体画面,是一张在黑暗背景下面目狰狞的吸血鬼的脸,无论是画中人的发型、眼神,还是露出的那两颗“獠牙”,与人们在影视作品中所熟知的吸血鬼形象毫无二致。在平面作品中,用眼睛注视观者的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但这幅海报的主体并非眼睛,而是吸血鬼们特有的獠牙。在这幅海报中,这两颗“獠牙”并非真正的牙
齿,而是ob的产品——卫生棉条。产品从外观、形状、大小都酷似吸血鬼那两颗锋利的牙齿。正是借助了吸血鬼最明显的特征与时下最风靡的潮流元素,借助令人毛骨悚然的吸血鬼造型成功的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对于卫生棉条来说,或许没有比吸血鬼更为贴切的代言人了,而画面右下角的广告语“very absorbent”超强吸力同样暗示了两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简洁的画面和精炼的语言都非常精准地表现了该产品的功能和特点,其创意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与商业广告所不同的是,公益广告不仅仅要在视觉上运用恐惧的元素来吸引眼球,同时还要引起观者内心最真实的恐惧感受,从而达到提醒或警示的作用。
例如新西兰官方出品的《入睡之前你在驾驶吗?》系列公益广告,以公路、床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表达寓意。在这些交通事故的场景中,翻倒的床取代了汽车,作者旨在通过“床”来提醒人们休息,传递“不要疲劳驾驶”的信息,虽然画面中没有出现交通工具,但是人们依然可以联想到交通事故惨烈的情形,引发内心对于交通事故的恐惧,从而注意交通安全,不疲劳驾驶。
再如“吸烟有害健康”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句口号了。对于控制吸烟问题,各国政策也不尽相同。比如我国就规定了在香烟包装盒上必须印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有些国家则运用了恐惧诉求的方式通过香烟包装进行宣传。加拿大于2001年最先在烟草包装盒上印刷警告图片,该国规定,从2001年1月开始,凡占有
烟草市场2%份额的烟草公司,必须在其产品的包装盒上印上带有文字说明的警示性图案,同时,这一图案的面积必须占到包装盒表面的50%;到2001年7月,其他市场份额不足2%的烟草公司也必须按此执行规定。为此,加拿大卫生部提供了共16幅图案,商家可以从中任选一幅用于自己的某一产品。在此政策实施9个月后,加拿大58%的人表示这些图片使他们“思考了更多吸烟对健康的影响”,44%的人认为新的警语“提高了他们想戒烟的动机”,38%烟民表示“这些图片是使他们决定尝试戒烟促发因素”。随后,其他国家也纷纷出台类似举措来警示民众吸烟所带来的危害。例如,在新加坡,政府要求所有香烟烟盒上都要印有视觉震撼力的彩色警告性图片,此外,还必须在烟盒上印制“充满缓慢痛苦的死亡”、“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吸烟对你的家人有害”等警示语,因此,新加坡也是目前世界上吸烟率较低的国家之一。地处南美洲的巴西也在2002年开始使用了与加拿大相似的警语,3个月之后调查发现,73%的吸烟者支持使用这些图片,54%的人改变了他们对吸烟危害健康的看法,67%的人说看到这些警示图片使他们想戒烟。由此可见,利用恐惧诉求的表现方式,所达成的传播效果令人刮目相看。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恐惧诉求在不同类型的广告创意中多有运用,在公益广告中的应用则最具代表性。从广告对象上看,按照条件反射规律,刺激物在一定限度内,强度越大,引起的兴奋越强,这正是恐惧诉求的广告引起受众注意的一种方式。引起受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