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微生物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微生物,这个微小却又充满神秘和力量的世界,对于我们的生活、健康、环境乃至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走进微生物学的领域,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
一、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微生物是指那些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它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多个类群。
细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其形态多样,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
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则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菌等。
酵母菌常用于发酵工业,而霉菌可以产生多种有用的代谢产物,如青霉素。
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非细胞生物,它们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多样的运动方式。
藻类则是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的微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二、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等特点。
由于体积微小,微生物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这使得它们能够迅速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
它们能够快速吸收营养物质,并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而且,微生物能够适应各种极端环境,如高温、高压、高盐等,同时也容易发生变异,这为微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提供了强大的能力。
三、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碳源是微生物合成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的碳架来源,如糖类、脂肪和有机酸等。
氮源则是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等含氮物质,有机氮源如蛋白质、氨基酸,无机氮源如铵盐、硝酸盐等。
能源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光能和化学能是常见的能源形式。
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物,如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无机盐为微生物提供必要的矿物质元素,调节细胞渗透压和pH 值。
水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
四、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通过测定细胞数量或细胞重量来衡量。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同种类。
其中,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可以根据形态、生理特征、遗传关系等进行分类。
真菌是真核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和植物中。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两大类。
2.微生物结构: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组成。
真菌由菌丝、子实体和分生孢子组成。
病毒包含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壳体。
寄生虫的结构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3.微生物繁殖和生长:细菌通过二分裂来复制自身,生长速度快。
真菌以分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病毒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寄生虫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卵的产生和分裂。
4.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起疾病。
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刺激宿主免疫反应、侵入宿主组织等方式引起疾病。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机械破坏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方式引起疾病。
病毒通过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对宿主细胞造成损害,引起疾病。
寄生虫可以通过侵入宿主组织、摧毁宿主细胞、干扰宿主机体等方式引起疾病。
5.微生物的诊断方法:微生物的诊断常常依赖于细菌培养和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显微镜检查等方法。
细菌培养和分离可以通过培养基、温度、气体等条件来筛选和培养细菌。
病毒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宿主体液中的抗体来进行诊断。
核酸检测是利用特异性引物和放大技术来检测病原体的核酸。
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形态和结构。
6.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个人防护措施、社区防控措施和医疗机构控制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手卫生、面罩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社区防控措施包括检疫、消毒、卫生教育和疫苗接种等。
医疗机构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废物管理等。
7.抗菌药物和耐药性: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抗菌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
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增强。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分为真菌和酵母菌,对糖类有较好的利用能力。
-病毒是核酸包裹在蛋白质外壳中的微生物,不能自主繁殖。
-寄生虫包括原虫、线虫和吸虫等,以细胞病原为主。
2.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培养微生物可通过无菌技术和培养基进行。
-常用的培养基有富养基、选择性和差异培养基等。
-鉴定微生物可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3.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细菌通过侵袭性和毒性产生疾病,可以通过感染、产生毒素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途径。
-病毒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复制自身基因组并释放新的病毒颗粒来引发感染。
-真菌通过侵袭宿主组织或产生毒力因子来导致疾病。
-寄生虫通过宿主的体液或组织进行营养摄取和生殖,同时会导致宿主免疫反应。
4.常见微生物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和流感病毒等。
-胃肠道感染:如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皮肤感染:如疖、蜂窝组织炎等,常见病原体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泌尿生殖道感染:如尿路感染、淋病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和淋球菌等。
-血液感染:如败血症、疟疾等,常见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疟原虫等。
5.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如抗念珠菌药物、广谱抗真菌药物等,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抗病毒药物:如抗流感药物、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等,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抗寄生虫药物:如抗疟疾药物、抗寄生虫原虫药物等,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6.感染控制与预防:-感染控制重点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
-预防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环境控制等。
在复习医学微生物学时,应重点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了解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方法,掌握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常见微生物性疾病,以及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和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文档资料
革兰阳性菌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化学成分:甘油&核糖醇型磷壁酸. 结合部位:膜/脂&壁磷壁酸.功能:助肽聚糖加固细胞壁,G+菌主要抗原, 粘附性保证G+致病菌与其宿主间粘连,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特殊表面蛋 白:如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A族链球菌M蛋白.革兰阴性菌胞壁特殊 组分:外膜/壁:由内向外脂蛋白加固连接,脂质双层辅助物质交换,双层 内镶嵌多种外膜蛋白,其中孔蛋白透小\水分子.脂多糖LPS:G-菌脂多 糖成分具毒性,只在菌体裂解时才释放,故称内毒素.由内向外脂类A一 种糖磷脂,内毒素毒性成分,无种属特异性;核心多糖:具属特异性;特异 多糖/菌体抗原:寡糖重复单位,结构复杂,菌体表面,具有种/型特异性. 总阳Vs阴:强度坚韧-疏松,厚度厚-薄,肽聚糖层数多-少,肽聚糖含量多少,糖类含量多-少,脂类含量少-多,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青霉素作用 (部位五肽桥)有效-无效,溶菌酶作用(聚糖骨架)有效-无效.细胞壁功能: 维持细菌固有外形;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参与菌体内外物质交换; 菌体表面带有多种抗原分子可诱发机体免疫应答;某些成分与细菌致 病性相关.L型菌/细菌细胞壁缺陷型:胞壁肽聚糖受理化/生物因素直接 破坏/合成被抑制的使胞壁受损的细菌,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生物学 特性:形态多形性,染色革兰阴性,高渗低琼脂含血清培养基培养,菌落 油煎蛋样,除诱发因素可回复.与医学关系:仍有一定致病性,常发生在 使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素治疗过程中,引起慢性感染.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 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易于变异.分类: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 细胞结构;核酸类型DNA或RNA;专性细胞内寄生,病毒属之;原核细胞 型微生物:核分化较低,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细胞器不完善;DNA 和RNA同时存在.这类微生物众多,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 次体\螺旋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 整,真菌属之.细菌:以微米为单位,常用光学显微镜油镜头放大10X100 倍;大小受菌龄\环境等因素影响.基本形态:球菌:1μm,分双\链\葡萄\ 四联\八叠球菌;杆菌:0.6-10μm,不同杆菌大小\长短\粗细很不一致,形 态也多样:链\棒状\球\分枝\双歧杆菌;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基本 结构:细胞壁\膜\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细胞壁:菌细 胞最外层,包绕在胞膜周围,膜状结构组成复杂,不同细菌各异.革兰染 色法将细菌分成两类,两类细菌细胞壁共同组分为肽聚糖但结构\含量 不同:革兰阳性菌(G+)聚糖骨架(N-乙酰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β-1,4 糖苷键)+四肽侧链(体现特异性)+五肽交联桥(Gly连四肽侧链末端D丙氨酸)→三维结构\15-50层;革兰阴性菌(G-)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二 氨基庚二酸DAP连相邻侧链末端D-丙氨酸)→二维结构\1-2层.
医学微生物学 复习提纲(精简版)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提纲1、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的种类、概念、特点或功能及临床意义。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③菌毛:普通菌毛(与大多G-菌和少量G+菌的黏附性有关)和性菌毛(与遗传变异有关)。
④芽孢:故应以杀灭芽胞作为可靠的灭菌指标。
2、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G+ 及 G- 菌细胞壁结构有何区别?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组成聚糖骨架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特殊成分磷壁酸脂蛋白、外膜、脂多糖LPS对数期细菌鉴定选用此期为最佳稳定期产生外毒素、抗生素、形成芽孢3. 毒性噬菌体的增殖周期及其噬菌现象和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性及溶菌性周期,溶原性转换。
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溶原性周期/温和噬菌体:噬菌体该过程前噬菌体:基因组溶原性细菌:细菌7、★★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感染类型㈠传播方式:按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方式:直接方式、间接方式、媒介方式按病原微生物在机体间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水平传播途径为皮肤、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血液、多途径)㈡感染类型:显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隐性感染潜伏感染带菌状态8、抗胞外菌、胞内菌、外毒素感染免疫的特点。
胞外菌感染体液免疫为主胞内菌感染细胞免疫为主外毒素感染体液免疫为主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㈠致病物质: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凝固酶: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分类:①游离凝固酶②结合凝固酶1、链球菌属重要的生物学性状及其分类。
根据溶血性分类:甲型(草绿色溶血环、α溶血环、条件致病菌)乙型(全透明无色溶血环、β溶血环、致病菌A群多属此类)丙型(无溶血环、一般不致病)2、★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㈠致病物质:胞壁成分、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侵袭性酶胞壁成分——使细菌侵入机体并在体内定居的首要条件㈡所致疾病:1、化脓性感染2、猩红热(致热外毒素)3、超敏反应性疾病(M蛋白等)1、肺炎链球菌重要的生物学性状。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1.微生物的概念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籍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微小,但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种类多,数量大,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3.适宜环境中繁殖迅速,易变异。
3.自然界微生物的种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活细胞内繁殖,只有一种核酸(DNA\RNA)——病毒(virus)。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是一类仅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细胞器的微生物——细菌(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一类细胞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细胞器的微生物——真菌(fungus)。
4.微生物学(补充)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5.医学微生物学(补充)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6.二分裂分裂無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对存在,两者都只属于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分裂叫二分裂,以区别于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先延长缢裂,然后细胞质分裂。
原核生物的二分裂不会有核延长缢裂的过程。
7.细菌与病毒的大小与类型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其大小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进行测量,以微米(μm)为单位细菌的外部形态比较简单,仅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并据此而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菌大小:直径1微米杆菌:长2-3微米宽0.3-0.5微米螺形菌:2-3微米或3-6微米病毒体积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电子显微镜观察。
测量单位:纳米(nm)。
<50 nm 小型病毒50 nm -150 nm 中等大小病毒(大多数)150nm 大型病毒(最大300 nm)8.细菌的四个基本结构1.细胞壁:是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周围,无色透明、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1.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定义;2.微生物的种类及特点。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 细菌的基本形态与测量单位;2. 细菌的基本结构组成;3.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异同及其意义;4. 细菌L型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5. 质粒及异染颗粒的概念及意义;6.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及其医学意义;7. 革兰染色的方法、原理及医学意义。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2)根据对氧需求细菌的分类2.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代谢(1)细菌生化反应的原理(2)细菌产生的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合成代谢产物3.细菌的人工培养(1)培养基的概念(2)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3)细菌人工培养在医学中的应用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1.基本概念消毒、灭菌、无菌和无菌操作、防腐的概念2.物理灭菌法(1)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其应用(2)紫外线消毒的原理和应用3.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应用第四章噬菌体1.噬菌体的概念;2.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及主要应用;3.毒性噬菌体的概念;4.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及其与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关系。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的染色体、质粒、转座因子、整合子、噬菌体基因组;2.基因的转移与重组: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的概念;3.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
第六章细菌的耐药性1.细菌的耐药机制;2.防止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措施。
第七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正常菌群与条件(机会)致病菌(1)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医院感染的概念(2)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2.细菌的致病作用(1)细菌的毒力(2)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3.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1)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2)特异性免疫的组成(3)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点4.感染的发生与发展(1)细菌感染的来源(2)感染的类型: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第八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病原菌检测(1)标本的采集原则(2)分离培养与鉴定2.血清学诊断常用的方法3.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1)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2)人工免疫的概念和常用的免疫制剂第九章球菌1.葡萄球菌属(1)形态、染色和分类(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2.A群链球菌(1)形态、染色和分类(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3)链球菌溶血素和临床检测的关系(4)抗O试验的原理及其意义3.肺炎链球菌(1)形态和染色(2)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4.脑膜炎奈瑟菌(1)生物学性状(2)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5.淋病奈瑟菌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第十章肠杆菌科1.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1)形态、染色和结构(2)生化反应的特点2.埃希菌属(1)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种类(2)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及所致疾病(3)大肠埃希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应用3.志贺菌属(1)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标本采集、分离培养与鉴定4.沙门菌属(1)主要致病菌种类、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免疫特点(2)肠热症的标本采集及分离鉴定(3)肥达试验和结果判断第十一章弧菌属1.霍乱弧菌(1)生物学性状(2)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疾病第十二章螺杆菌属幽门螺杆菌形态、染色及所致疾病第十三章厌氧性细菌1.破伤风梭菌的形态、染色、抵抗力、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2.产气荚膜梭菌的形态、染色、致病物质、所致疾病;3.肉毒梭菌形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大学中医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复习资料:1 芽孢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是细菌的休眠状态,不具备繁殖功能。
2 无菌物体中无活的微生物存在,称为无菌。
3 转导由噬菌体将一个细胞的基因传递给另一细胞的过程。
它是细菌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方式之一。
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4 菌血症菌血症多是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全身无中毒症状,但血液中可查到细菌。
主要发生在炎症的早期阶段,肝脾和骨髓的巨噬细胞可组成防线,以清除细菌。
5 抗原转变指编码抗原的基因组重排引起的变异幅度大时,产生新的亚型,这种变异为质的改变,往往引起流感的世界大流行6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7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8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
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9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10转化: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并将其整合到受体菌基因中,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11脓毒血症(pyemia):化脓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随血流引起全身各组织的化脓性病灶12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
用于鉴别细菌。
13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14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
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
15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
电镜可见。
二,填空题:1,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体温升高、白细胞反应、内毒素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2,病毒引起的持续性感染包括慢发感染、慢性感染。
3,有col质粒的细菌具有性菌毛。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要点和试题练习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要点和试题练习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考纲要求】1.微生物的定义。
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
【考点纵览】1.微生物定义。
2.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等,可分3大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历年考题点津】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 B.放线菌 C.衣原体D.真菌 E.立克次体答案:D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考纲要求】1.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
2.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
3.肽聚糖的结构。
4.革兰阳性菌和荫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
5.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
6.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7.鞭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8.菌毛的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9.芽孢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10.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
【考点纵览】1.细菌以微米为测量单位。
2.细菌按基本形态分三种: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3.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核质。
4.不同细菌细胞壁组成及结构不同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肤侧链和甘氨酸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革兰阳性菌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织成。
除此之外革兰阳性菌有磷壁酸,革兰荫性菌有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
5.革兰阳性菌和革兰荫性菌细胞壁的区别。
6.不同抗生素作用机制。
7.质粒的概念和特点。
8.芽孢、荚膜、鞭毛和菌毛的概念功能和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9.最常用的革兰染色的方法和医学意义。
【历年考题点津】1.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A.肽聚糖B.外膜C.脂蛋白D.脂多糖E.类脂A答案:A2.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A.抗吞噬性B.具有毒素活性C.耐热性D.粘附性E.侵袭性答案:C3.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A.mRNAB.核蛋白体C.质粒D.异染颗粒E.性菌毛答案:C(4~6题共用备选答案)A.中介体B.包涵体C.吞噬体D.线粒体E.异染颗粒4.与细菌的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是答案:A5.可用于鉴别细菌的结构是答案:E6.在病毒的增殖过程中,可出现的结构是答案:B第三章细菌的生理【考纲要求】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
微生物复习资料
微生物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1.菌落2.静息孢子3.共生4.选择性培养基5.发酵6.原生质7.PHB8.芽孢9.衰颓形10.真核微生物二.选择题1.下述不是磷壁酸的功能的是: ( )A 内毒素B 细胞壁抗原特异性C 噬菌体的吸附位点D 调节阳离子进出细胞2.下述细菌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是: ( )A 大肠杆菌B 立克次氏体C 支原体D 分枝杆菌3. 下述反应中那种物质被氧化: ( )乙醛 + NADH+ + H+ →? 乙醇 + NAD+A.乙醛B. NA DHC.NAD+D.乙醇4. 通过有氧代谢,下述那个反应产生的 ATP 最多: ( )A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B 葡萄糖→丙酮酸 C.琥珀酸→延胡索酸5.一个细菌每 10 分钟繁殖一代,经 1 小时将会有多少个细菌: ( ) A.64 B.32 C.9 D. 16.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 ( )A 稳定期B 衰亡期C 对数期D 延滞期7.下面关于连续培养的说法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恒化连续培养的控制对象是菌体密度B.恒浊连续培养中微生物菌体以最高生长速率生长C.恒化连续培养的产物是不同生长速率的菌体D.恒浊连续培养无生长限制因子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A.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是产芽孢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生殖方式。
B.厌氧的微生物需要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
C.一种细菌的学名是 Staphylococcus aureus, 其中 aureus 属名,Staphyloccus 是种名D.类病毒是有侵染性的蛋白颗粒。
9.下述诱变剂中常引起移码突变的是:()A 亚硝酸B 烷化剂C ?碱基类似物D 丫啶类染料10.下述那个最可能产生一个重组细胞:()A.F+ x F-B.Hfr x F+C.Hfr x F-D.F+ x F-11.趋化性是指微生物能够 ( )A 与土壤表面粘着B 逃避噬菌作用C 向化学刺激运动或避D 在不利条件下求生存12.用光学显微镜可辨别原核和真核细胞之间不同的是 ( )A 核糖体B 鞭毛C 细胞膜D 核13、致病性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组成中具有 ( )A.核心多糖B.O-侧链C.类脂 AD.脂蛋白14.鞭毛的化学组成主要是 ( )A.多糖B.脂类C.蛋白质D.核酸15. 质粒: ( )A.与接合没有关B.和染色体同时复制C. 对生物的生存是必须的D. 通过接合可在细菌间转移三.判断题1.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物()2.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那么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即ð内毒素〕。
L型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1.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
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直径在左右〕古生菌:又称古细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
革兰氏染色机制: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乙醇脱色: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使细胞退成无色。
复染: 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那么仍保存最初的紫色。
重要性: 革兰氏染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通过这一染色,几乎可把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
又由于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简单的革兰氏染色,就可提供不少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子实体:是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2 菌物界: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外表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3 二级菌丝:又称气生菌丝,由基内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它是担子菌中由相应的异性的初生菌丝进行体细胞接合而形成的菌丝。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分类和应用。
它是医学、农业、环境科学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科。
下面是一份微生物学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1、微生物: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2、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涉及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生理、遗传、生态和应用等方面。
二、微生物的分类1、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无芽孢的微生物,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螺旋体、支原体等。
2、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等。
3、真菌:真菌是一类真核微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等结构,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4、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动物,包括变形虫、草履虫、纤毛虫等。
三、微生物的生理1、营养:微生物通过摄取外界物质来获得能量和营养,如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
2、生长:微生物通过分裂等方式进行繁殖,具有不同的生长速率和生长曲线。
3、代谢:微生物进行各种代谢活动,如分解、合成、氧化还原等,产生能量和代谢产物。
四、微生物的应用1、工业: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发酵、抗生素生产等。
2、农业:微生物可以用于防治植物病害、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等。
3、环境: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污水治理、空气净化等。
4、医学: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疾病,因此需要了解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措施。
五、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1、分子微生物学: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基因组被测序和分析,为研究微生物的分类、进化、致病机制等提供了新的手段。
2、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微生物数据,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
3、免疫微生物学: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免疫系统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免疫系统对感染性疾病的防御机制以及免疫治疗的方法。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精华)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精华)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精华)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
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1.微生物的分类:种类细胞结构核酸特点代表非细胞型微物无典型细胞结构构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值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核膜、核仁,仅有核糖体DNA和RNA 古生菌、细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很高,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DNA和RNA 真菌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郭霍法则的特殊情况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细菌以微米()为单位。
按其外形主要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大类。
2、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各种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仅某些细菌具有,为其特殊结构。
3、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又称细菌L型。
4、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5、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
6、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为芽孢。
产生芽孢的细菌都是G+菌。
7、革兰氏染色:原理:(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透入;而格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疏松,肽聚糖层少,脂质含量多,乙醇易渗入。
(2)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低(pI2~3),革兰阴性菌等电点较高(pI4~5),在相同pH条件下,革兰阳性菌所带负电荷比革兰阴性菌多,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染料结合较牢固且不易脱色。
(3)革兰阳性菌细胞内含有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结晶紫和碘牢固地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不易被乙醇脱色;而革兰阴性菌细胞内含极少量的核糖核酸镁盐,吸附染料量少,形成的复合物分子也较小,故易被乙醇脱色。
方法:(1)初染:将结晶紫染液加于制好的涂片上,染色1min,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2)媒染:加卢戈碘液作用1min,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3)脱色:滴加95%酒精数滴,摇动玻片数秒钟,使均匀脱色,然后斜持玻片,再滴加酒精,直到流下的酒精无色为止(约30s),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4)复染: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染10s,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结果:G+菌:紫色G—菌:红色8、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将细菌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大营养类型。
9、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供给的物质称为生长因子。
10、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的方式有被动扩散和主动转运系统。
11、根据细菌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要与否,可以分为四类: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
12、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等)应选用对数期的细菌。
13、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不完全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亦不一致,因而其代谢产物有别。
根据此特点,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来鉴别不同细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14、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为IMViC试验。
15、热原质或称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映的物质。
16、外毒素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崩裂后游离出来,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
17、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称为抗生素。
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为细菌素。
18、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些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从混杂的标本中分离出来,这种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19、鉴别培养基是用于培养和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培养基。
20、可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的不同分为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三大类。
21、将标本或培养物划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因划线的分散作用,使许多原混杂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散开,称为分离培养。
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22、生物安全是生物技术安全的简称,狭义的生物安全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广义的生物安全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2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防扩散和防感染。
24、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病毒和霉菌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无菌和无菌操作,无菌是不存在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
防止细菌浸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25、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灭菌效果最好的方法。
26、化学消毒灭菌法是使用化学消毒剂,其原理是:①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②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③损伤细菌的细胞膜而影响细菌的化学组成、物理结构和生理活动,从而发挥防腐、消毒甚至灭菌的作用。
27、影响消毒灭菌的效果因素: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的物理状态,微生物的数量,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温度,酸碱度,有机物。
28、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29、毒性噬菌体在宿主菌内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增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四个阶段。
30、在固体培养基上将适量的噬菌体和宿主菌液混合接种培养后,培养基表面可出现透亮的溶菌空斑,每个空斑系由一个噬菌体复制增殖并裂解宿主菌后形成的,称为噬斑。
通过噬斑计数,可测知一定体积内的噬斑形成单位数目,即噬菌体的数量。
31、前噬菌体可随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菌的分裂而传给下一代,不引起细菌裂解,这种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温和噬菌体具有的这种产生成熟子代噬菌体颗粒和裂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称为溶原性。
某些前噬菌体可导致细菌基因型和性状发生改变,称为溶原性转换。
32、转座因子是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转座子结构比较复杂,大小约2000~25000bp,出两端的IS外还带有其他基因。
整合子是一种运动性的DNA分子,具有独特结构可捕获和整合外源性基因,使之转变成为功能性基因的表达单位。
33、转化是供菌裂解释放的DNA片段被受菌直接摄取,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
转导由噬菌体介导,将供菌的DNA片段转入受菌,使受菌获得供菌的部分遗传性状。
34、抗菌药物指具有杀菌和抑菌活性,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药物。
抗生素指对特异微生物有杀灭和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就能发挥其生物活性,有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两类。
35、按抗菌药物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可以通过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影响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及影响核酸合成等多种机制发挥作用。
36、耐药性亦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对某抗菌药物(抗生素或消毒剂)的相对抵抗性。
固有耐药性指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天然不敏感,亦称为天然耐药性细菌。
获得耐药性指细菌DNA的改变导致其获得了耐药性表型。
37、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包括:钝化酶的产生、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主动外排机制和细菌自身代谢状态改变等。
38、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同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黏膜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
39、正常菌群对宿主有以下的生理学作用: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肿瘤作用。
40、菌群失调是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产生的病症。
41、一般常采用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作为测定毒力的指标,即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死亡,或50%的组织培养细胞发生感染的细菌数量或毒素剂量。
42、构成病原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侵袭力和毒素两个方面。
侵袭力包括黏附素、荚膜、侵入性物质和细菌生物被膜等,主要涉及菌体的表面结构和释放的侵袭蛋白和酶类。
毒素主要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
43、根据外毒素对宿主细胞的亲和性及作用靶点等,又可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三大类。
44、内毒素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有: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和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45、细菌的致病作用:细菌的毒力、细菌侵入的数量和细菌侵入的途径。
46、人体内存在着较完善的免疫系统。
该系统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分子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御病原微生物等的功能。
特异性免疫又称为获得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与病原体及其产物等抗原分子接触后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功能。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大类,分别有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所介导。
47、来源于宿主体外的细菌感染称外源性感染;来自病人自身体内或体表的细菌所引起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
48、感染类型可以出现隐形感染、显性感染和带菌状态等不同临床表现。
当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是为隐形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
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致病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为显性感染。
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是为带菌状态。
49、临床上按病情缓急不同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临床上按感染的部位不同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50、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
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学所致。
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例如高热、皮肤和黏膜瘀斑、肝脾肿大等。
51、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或患者入院时已发生的直接与前次住院有关的感染。
52、形态学检查包括不染色标本和染色标本的检查法。
53、药物敏感试验: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为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反应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