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代谢动力学(修正)PPT课件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药代学、毒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为新药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指导。
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和合作机制的建立,可以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研究效率和成果质量。
多学科交叉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和方法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高通量测序技术、质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可以更准确、更快速地检测和分析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和代谢过程。
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临床药学结合,可以更好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意义
计算方法
用于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率,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通过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出。
03
02
01
速率常数
指当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后,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定义
用于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从而了解药物的作用部位和作用范围。
意义
与药物的脂溶性、组织亲和力等有关。
影响因素Βιβλιοθήκη 表观分布容积影响代谢的因素
描述药物代谢速度的参数。
代谢速率常数
药物的代谢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排泄的定义
排泄方式
影响排泄的因素
排泄速率常数
尿液、胆汁、汗液等。
肾小球滤过率、肝肠循环等。
描述药物排泄速度的参数。
药物的排泄
03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描述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速度的常数。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药代学、毒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为新药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指导。
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和合作机制的建立,可以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研究效率和成果质量。
多学科交叉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和方法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高通量测序技术、质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可以更准确、更快速地检测和分析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和代谢过程。
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临床药学结合,可以更好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意义
计算方法
用于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率,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通过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出。
03
02
01
速率常数
指当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后,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定义
用于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从而了解药物的作用部位和作用范围。
意义
与药物的脂溶性、组织亲和力等有关。
影响因素Βιβλιοθήκη 表观分布容积影响代谢的因素
描述药物代谢速度的参数。
代谢速率常数
药物的代谢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排泄的定义
排泄方式
影响排泄的因素
排泄速率常数
尿液、胆汁、汗液等。
肾小球滤过率、肝肠循环等。
描述药物排泄速度的参数。
药物的排泄
03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描述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速度的常数。
喹诺酮类精品PPT课件
23
磺胺类 不应反应 2.过敏反应 3.血液系统反应: 抑制造血功能,出现WBC , 粒细胞缺 乏症。对先天性缺乏G-6-PD的病人,可 致溶血性贫血。 4.神经系统反应 5.胃肠反应
24
25
甲氧苄啶(TMP甲氧苄胺嘧啶)
一、 抗菌作用 1. 抗菌谱与磺胺相近,抗菌力>磺胺。 2.抗菌原理: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
的各种感染:阴道滴虫,阿米巴病,腹 腔、盆腔感染,牙周、鼻窦、骨髓炎等 首选药。 甲硝唑尚为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性 溃疡的常用药。
31
抗菌原理: 药物的硝基在厌氧菌体内还原产生细
胞毒性物质,抑制细胞DNA合成而产生 抗菌作用。 不良反应: 胃肠反应----口腔有金属味、恶心、呕 吐、厌食、腹痛、腹泻等。 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头晕、感觉异常、 共济失调等。 过敏反应---皮疹、瘙痒等。
15
磺胺类 二、药动学
1.吸收: 易、快、完全。 2.分布 广 血>肝>肾>脑 影响脑药物浓度的因素: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量,结合↓→浓度↑,
反之则少。 如磺胺嘧啶,结合↓,易透过血脑屏障,
有利于治疗脑膜炎,为首选药。
16
磺胺类 3.代谢 其游离氨基在肝脏被乙酰化或氧化而 失效。代谢率不等(10-60%) 磺胺乙酰化后的特点: 在酸性环境中溶解度低,易析出结晶 →引起肾的损害。 4.排泄 易吸收者由肾排泄为主,部分可随胆 汁排泄—有肝肠循环。
程中可分解产生PABA。 4.抗药性 易产生,且有交叉抗药性。
20
磺胺类
四、用途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首选磺胺嘧啶(SD)?? 预防可选SDM(周效磺胺) 2.泌尿道感染: 急性常用SIZ(磺胺异恶唑) 慢性选用复方新诺明 SMZ(磺胺甲基异恶唑)+TMP(甲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ppt课件
加替沙星 1999,美国
2006
血糖紊乱、心脏
构效关系
不良反应
胃肠道不良反应:司帕沙星,氟罗沙星,格帕沙星(>10%),其他
(2%~8%)
中枢神经毒性:按发生风险大小排序依次为:莫西沙星(5.4%)>曲伐沙
星(4.4%)>诺氟沙星>司帕沙星(4.2%)>环丙沙星(1.6%)>依诺沙星 (1.2%)>培氟沙星(0.8%)>氧氟沙星(0.6%)>左氧氟沙星(0.2%~1.1%)
余小于50%)。
代谢与排泄:培氟-主要肝代谢、胆汁排泄;氧氟-、左氧氟-、洛美
- 70% 原形肾排;其他药物肝肾清除均很重要。
构效关系
药代动力学
奎诺仙 西普乐
左克 可乐必妥(2)
药代动力学
拜复乐(2)
药代动力学
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的PK/PD特征
喹诺酮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并且具有明显的抗生素 后效应,其体内细菌清除率和临床有效率与AUC[(血清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0-24h/MIC或者 Cmax(最大药物浓度或药物峰浓 度)/MIC呈正相关。
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嗜首肺选军左团氧氟菌沙星, 由于对结核杆菌有较替好代的大莫抗环西内菌沙酯活星类和性加,替亦沙可星用于耐链霉素、异烟肼的
结核杆菌, 用作第二线药物治疗结核病。
药理学特点
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 革兰阳性球菌:在目前临床常用的氟哇诺酮类药物中,对肺炎链球菌
西沙比利:喹诺酮类药物与西沙比利联用也可以导致Q-T间期 延长,应尽量避免联用。
不良反应—中枢神经毒性
机制:氟喹诺酮药物可抑制γ氨基丁酸GABA与受体结合,使 神经兴奋阈值降低,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第一节-喹诺酮类药物PPT课件
.
16
鉴别反应
叔胺的鉴别反应: —与丙二酸、醋酐反应显红棕色
.
17
临床应用
对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革兰氏阴性菌作用 比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还强,临 床上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道、肠道等感染 性疾病
.
18
诺氟沙星结构改造得到的药物
.
19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构效关系
.
20
环丙沙星
1、结构和命名
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 基)-3-喹啉羧酸盐酸盐一水合物,
.
8
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 1、萘啶酸类
萘啶酸
依诺沙星
.
妥舒沙星
9
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 2、噌啉羧酸类
西诺沙星
.
10
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 3、吡啶并嘧啶羧酸类
吡咯米酸 吡哌酸
.
11
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 4、喹啉羧酸类
氟哌酸
.
培氟沙星
12
诺氟沙星
制和杀灭作用,成为抗结核的首选药物之一
.
30
作用机制
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
31
构效关系
.
32
异烟肼腙类衍生物
异烟肼与醛缩合生成腙。具有抗结核活性 腙类衍生物如下:
抗结核活性作用与异烟肼相似,但毒性低,
不损害肝功能,常与乙胺丁醇、乙硫酰胺
合用
.
33
理化性质
1、与金属离子络合如:
微量金属离子的存在可使异烟肼溶液变色, 故配制时应避免与金属器皿接触
.
5
喹诺酮类药物研究的概况:
药理学第2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
肾功能
肾排泄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肾功能不全 会影响药物的排泄速度和能力。
肝功能障碍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肝功能障碍会 影响胆汁排泄。
年龄
儿童和老人的肾功能相对较弱,药物的排泄 速度较慢。
遗传因素
某些药物的排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与遗传 因素有关。
药物排泄的研究方法
尿液检测
通过收集尿液并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可以了解 药物排泄的速度和量。
胆汁检测
通过收集胆汁并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可以了解 胆汁排泄的情况。
皮肤排泄研究
通过皮肤分泌物的测定,可以了解某些药物通过 皮肤排泄的情况。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制剂因素
药物的剂型、制备工艺、辅料等 也会影响其吸收。例如,药物的 溶解度、溶出速率等会影响其在 体内的吸收。
80%
生理因素
胃肠道的pH值、胃排空速率、肠 道蠕动等生理因素也会影响药物 的吸收。此外,人体的新陈代谢 和排泄也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
通过给动物用药,观察其体内 药物浓度的变化,从而了解药 物的吸收特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性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通过了解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性,可以制定合理的 给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促进新药研发
了解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性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环节 ,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药物候选者并进行优化。
保障用药安全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 安全性,为保障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生理屏障
如细胞膜、血脑屏障等生理屏障限制某些药物的 分布。
药物分布的研究方法
01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药物代谢的酶系统
药物代谢的类型与产物
氧化反应
通过加氧的方式将药物转化为极性更强的代谢物,易于排泄。例如,苯妥英钠在肝内氧化为苯妥英。
还原反应
通过加氢的方式将药物还原为更易排泄的形式。例如,硝苯地平在肝内还原为硝苯啶。
水解反应
通过加水的方式将药物分解为更易排泄的形式。例如,阿司匹林在肝内水解为水杨酸。
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半衰期计算公式
半衰期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对于制定给药方案和调整用药剂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半衰期也是判断药物是否易于蓄积中毒的重要依据。
半衰期的意义
半衰期计算
07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状况和药物代谢特征,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目录
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药物吸收 药物分布 药物代谢 药物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01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学科,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对于新药研发、临床合理用药、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重要基础。
清除率的意义
03
清除率可以反映机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是制定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
清除率计算
1
2
3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是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广度的指标。
表观分布容积定义
表观分布容积(Vd)= (总药量)/(血浆药物浓度),其中总药量和血浆药物浓度可通过实验测定。
喹诺酮类药物及其合理用药 ppt课件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目前几种新型喹诺酮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 物 不良反应
综合征,溶血、过敏、肝肾功能损害
替马沙星(雅培)
格帕沙星(日本大冢)
曲伐沙星(美国辉瑞) 司帕沙星(大日本)
Q-T延长,尖端扭转性室速(停止进入中国)
肝功能损害(限制在特殊病例使用) 光敏反应、休克、Q-T延长(限制使用)
Craig WA.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1998;26:1-12
Richard D. Moore 等分析了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236例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的Cmax/MIC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 果表明Cmax/MIC越高,临床有效率越高
Moore RD. et al. J Infectious Diseases.1987,155(1)93-98
• 良好的AUIC可以预测临床疗效,高的Cmax/MIC是衡
量药物抗菌活性及防止耐药性产生的重要特征。
•
由于是游离部分发挥作用,故用游离药物浓度即没有和 蛋白结合部分的药物浓度更能反映其疗效 。
不同抗生素浓度杀菌曲线
喹诺酮类药效特征-浓度依赖性
10 9 8
Control 1/4 MIC 1 MIC 4 MIC 16 MIC 64 MIC
耐环丙沙星大肠杆菌
国家或地区 北京 上海 武汉 广州 1993:3.3% 年代与频率 1996:58% 1996:56% 1996:43% 1998:62.8% 1998:56.1% 1999:53% 1999:79.8%
美国、英国、加拿大
北欧、中欧、南欧
1996:0%-1.0%
1998:0.2%-0.14%
洛美沙星(北陆)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演示幻灯片
(subcutaneous injection,sc)
14
3、呼吸道给药 肺泡吸收 5 m左右微粒 小支气管沉积 10 m左右微粒 鼻咽部 喷雾剂
4、经皮给药 脂溶性 促皮吸收剂
15
16
吸收速度与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 化性质、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 1)消化道吸收 (1)口腔粘膜: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油 (舌下给药)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 (2)胃:小的水溶性分子如酒精可自胃 粘膜吸收。 (3)小肠、大肠:大多数药物在小肠被 吸收。
(四)半衰期(t1/2)
血浆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t1/2=0.693/K。t1/2是决定给药间隔时间的 重要依据。
46
五、连续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变化
1、连续分次给药,即每隔一定时间 (如一个t1/2)给予等量的药物时,血 药浓度波动地上升,经5个t1/2达Css. 当首次剂量加倍(负荷剂量)时,血药 浓度迅速达到Css.
49
问题
某病人病情危急,需立即达到稳 态浓度以控制,应如何给药
加大剂量 缩短给药间隔时间 其它方法
52
药物活性减弱或消失。
26
• 部位:肝脏 微粒体 • 主要酶系: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cytochrome P450 enzymatic system) • 临床意义:
肝药酶诱导剂 药物相互作用 肝药酶抑制剂
27
(2)催化酶:
①专一性酶:如乙酰胆碱酯酶(AchE)、单 胺氧化酶、它们分别转化Ach和单胺类药物。 ②非专一性酶: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 (肝药酶)。 组成: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和辅酶 Ⅱ(NADPH)。 功能:促进多种药物和生理代谢物的生物 转化。
吸收部位 口服 小肠粘膜 舌下 颊粘膜 直肠 直肠粘膜
14
3、呼吸道给药 肺泡吸收 5 m左右微粒 小支气管沉积 10 m左右微粒 鼻咽部 喷雾剂
4、经皮给药 脂溶性 促皮吸收剂
15
16
吸收速度与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 化性质、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 1)消化道吸收 (1)口腔粘膜: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油 (舌下给药)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 (2)胃:小的水溶性分子如酒精可自胃 粘膜吸收。 (3)小肠、大肠:大多数药物在小肠被 吸收。
(四)半衰期(t1/2)
血浆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t1/2=0.693/K。t1/2是决定给药间隔时间的 重要依据。
46
五、连续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变化
1、连续分次给药,即每隔一定时间 (如一个t1/2)给予等量的药物时,血 药浓度波动地上升,经5个t1/2达Css. 当首次剂量加倍(负荷剂量)时,血药 浓度迅速达到Css.
49
问题
某病人病情危急,需立即达到稳 态浓度以控制,应如何给药
加大剂量 缩短给药间隔时间 其它方法
52
药物活性减弱或消失。
26
• 部位:肝脏 微粒体 • 主要酶系: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cytochrome P450 enzymatic system) • 临床意义:
肝药酶诱导剂 药物相互作用 肝药酶抑制剂
27
(2)催化酶:
①专一性酶:如乙酰胆碱酯酶(AchE)、单 胺氧化酶、它们分别转化Ach和单胺类药物。 ②非专一性酶: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 (肝药酶)。 组成: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和辅酶 Ⅱ(NADPH)。 功能:促进多种药物和生理代谢物的生物 转化。
吸收部位 口服 小肠粘膜 舌下 颊粘膜 直肠 直肠粘膜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胞裂外排(exocytosis)
药物代谢动力学
跨膜转运(Membrane Transfer)
simple diffusion
carrier-mediated
active
facilitated
1. 药物理化性质; 2. 给药途径; 3. 药物剂型; 4. 影响药物从消化道内吸收的主要因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药物理化性质:
●分子量; ●脂溶性; ●解离度;
问题:什么样的药物容易被吸收?
药物代谢动力学
2. 给药途径
●常见的给药方式:
静脉 、吸入 、舌下和直肠、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 口服 、皮肤
药物代谢动力学
(二)吸入(呼吸道给药,inhalation)
�定义:经口鼻吸入的药物从肺泡吸收的给药方式; 肺泡上皮细胞能吸收5 µm左右微粒, 肺泡表面积大(达200m2) ,
●适用于挥发性药物和气体药物,如鼻炎喷雾剂 ;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三)局部用药
●完整的皮肤吸收能力差 ; �适用于脂溶性高的药或加促皮吸收的药剂,如皮康王、无极膏 。 �问题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是局部给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
6)药物通过胞膜的速度受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药物分子大小; �药物脂溶性; �药物解离状况;
分子量小、脂溶性高、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
药物代谢动力学
7)药物通过细胞膜的速度受环境pH的影响
� --------------离子障 ion-trapping �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
�原则:药物解离程度脂溶性 跨膜转运 效应。
●胞裂外排(exocytosis)
药物代谢动力学
跨膜转运(Membrane Transfer)
simple diffusion
carrier-mediated
active
facilitated
1. 药物理化性质; 2. 给药途径; 3. 药物剂型; 4. 影响药物从消化道内吸收的主要因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药物理化性质:
●分子量; ●脂溶性; ●解离度;
问题:什么样的药物容易被吸收?
药物代谢动力学
2. 给药途径
●常见的给药方式:
静脉 、吸入 、舌下和直肠、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 口服 、皮肤
药物代谢动力学
(二)吸入(呼吸道给药,inhalation)
�定义:经口鼻吸入的药物从肺泡吸收的给药方式; 肺泡上皮细胞能吸收5 µm左右微粒, 肺泡表面积大(达200m2) ,
●适用于挥发性药物和气体药物,如鼻炎喷雾剂 ;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三)局部用药
●完整的皮肤吸收能力差 ; �适用于脂溶性高的药或加促皮吸收的药剂,如皮康王、无极膏 。 �问题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是局部给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
6)药物通过胞膜的速度受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药物分子大小; �药物脂溶性; �药物解离状况;
分子量小、脂溶性高、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
药物代谢动力学
7)药物通过细胞膜的速度受环境pH的影响
� --------------离子障 ion-trapping �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
�原则:药物解离程度脂溶性 跨膜转运 效应。
药理学3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药物的排泄
研究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包括药物的排泄途径和排泄速 率。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
指导临床用药
通过了解药物的代谢过程,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 依据,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预测药物疗效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浓 度变化,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优化药物设计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的代谢特点 和排泄途径,为新药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由不同类型的酶催化 ,如单胺氧化酶、儿茶酚胺氧化酶等。
了解药物的代谢过程有助于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安 全性,以及解释个体差异和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的排泄
药物排泄是指体内蓄积的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尿 液、胆汁和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胆汁排泄是某些药物排泄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经 肝脏代谢的药物。胆汁中的药物可能重新进入肠 道并被再吸收,形成肠肝循环。
生理药动学模型
要点一
总结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基于药动学和生理学的原理,能够更准确 地模拟药物的体内是基于药动学和生理学的原理建立的数学 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模拟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过程。该模型考虑了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转运和 代谢机制以及生理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生理药动学模 型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和更全面的药物评价,有助于深 入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和作用机制。
01
02
03
生物利用度(F)
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 环的量与给药量的比值, 反映了药物的吸收程度和 速率。
F的计算公式
F = (AUC / 给药量) × 100%。F越大,表示药物 的吸收程度越高。
F的意义
通过F可以了解药物在体 内的吸收程度和速率,有 助于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安 全性。
喹诺酮类药物的课件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Quinolone Antimicrobial Agents
简介
z 从1962年—1978年 z 合成十多万个化合物 z 十多种最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
– 抗菌作用完全可与优良的半合成头孢菌素媲美
F HN
N
O
O
OH
N
2
诺氟沙星
z Norfloxacin z 氟哌酸
F HN
N
O
R6 R7
O
O
4 3 OH
N R1
10
对7-位取代基进行考查
lg 1 = -0.24π 2 - 0.68π − 0.71I + 5.99
MIC
7
7
– n=22 R=0.94 S=0.24
– 最适的p值为-1.38
R6
– 化合物AM715中哌嗪基的p值为-1.74
– F的Es值为-0.46
R7
O
O
43 OH
F HN
N
O
O
OH
N
24
代谢
z 3位羧基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z 哌嗪环 易被代谢, 代谢物活性减少
– 代谢物结构差别较大
z Norfloxacin 约30%以原药由尿排出
F HN
N
O
O
OH
N
25
临床应用
z 治疗敏感菌所引起尿道、肠道等感染性 疾病
F HN
N
O
O
OH
N
26
毒副作用
F
z 1、与金属离子络合
O
OH N
3
结构和化学名
z 1-乙基-6-氟-4-氧代-1,4-二氢-7-(1-哌嗪 基)-3-喹啉羧酸
Quinolone Antimicrobial Agents
简介
z 从1962年—1978年 z 合成十多万个化合物 z 十多种最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
– 抗菌作用完全可与优良的半合成头孢菌素媲美
F HN
N
O
O
OH
N
2
诺氟沙星
z Norfloxacin z 氟哌酸
F HN
N
O
R6 R7
O
O
4 3 OH
N R1
10
对7-位取代基进行考查
lg 1 = -0.24π 2 - 0.68π − 0.71I + 5.99
MIC
7
7
– n=22 R=0.94 S=0.24
– 最适的p值为-1.38
R6
– 化合物AM715中哌嗪基的p值为-1.74
– F的Es值为-0.46
R7
O
O
43 OH
F HN
N
O
O
OH
N
24
代谢
z 3位羧基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z 哌嗪环 易被代谢, 代谢物活性减少
– 代谢物结构差别较大
z Norfloxacin 约30%以原药由尿排出
F HN
N
O
O
OH
N
25
临床应用
z 治疗敏感菌所引起尿道、肠道等感染性 疾病
F HN
N
O
O
OH
N
26
毒副作用
F
z 1、与金属离子络合
O
OH N
3
结构和化学名
z 1-乙基-6-氟-4-氧代-1,4-二氢-7-(1-哌嗪 基)-3-喹啉羧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血半减期较长,多在3-7h •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大多为14%-30 % • 体内分布广泛,组织和体内浓度常高于或等于血药浓度,
可达有效治疗水平。培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可通 过血脑屏障 • 大多数品种主要以原形经肾排出,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胆 汁中的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
• 第四代 克林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 在第三代基础上增加了对抗G+球菌的活性,增
加了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内过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多数品种口服吸迅速完全,1-2小时达血药浓度高峰,可 与钙、镁、锌等二、三价阳离子螯合,不与含此类离子的 食品或药物同用
房室模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室模型:假定机体由一个房室组成,给药后药物立即均 匀地分别于整个房室,并以一定的速率从该室消除。单次 静注给药时,时量(对数浓度)曲线呈单指数消除
二室模型:假定机体由两个房室组成,即中央室(血流丰 富的器官如心、肝、肾)和周边室(血流量少的器官如骨、 脂肪)。给药后,药物立即分布到中央室,然后再缓慢分 布到周边室。单次静注给药时,时量(对数浓度)曲线呈双 指数衰减即分为分布相和消除相
时量关系和时量曲线(C—T)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称时量关系。以 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和以时间为横坐标作图 为时量曲线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指由坐标横轴和曲线围成的面积 表示在服用某一剂量后的一定时间内吸收入血的药物相对量 AUC=(Cn+Cn+1)*(tn+1-tn )/2 可用于计算生物利用度
胆汁:部分随粪便排出,部分结合型药物经肝肠循环被冲吸收 其它途径:唾液、乳汁、汗液、泪液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药动学的基本参数及概念
1、时量关系和时量曲线(C—T) 2、生物利用度(F) 3、药物消除类型 4、半衰期(t1/2 )和连续多次用药的药-时曲线 5、表观分布容积(Vd) 6、房室模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半衰期(t1/2)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t1/2=0.693/K。t1/2是决 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 稳态血药浓度Css(坪值) --属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每隔一个t1/2等量给药一次,经5-7 个t1/2 血药浓度可达到一个稳定状态(此时给药量与消除量达 相对的平衡)。称稳态浓度,或称“坪值” 表观分布容积(Vd) --药物在体内达到平衡时,按血药浓度(C)推算体内药物总量(A) 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Vd(L)=A(mg)/C(mg/L)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生物利用度(F)
又称生物有效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 利用的程度和速度
A(进入体循环药物量)F=来自×100%D(给药剂量)
绝对F=AUC(血管外给药)/AUC(血管内给药)100%
相对F=AUC(供试品)/AUC(标准品)100%
注意:相对生物利用度是评价厂家产品质量的指标之一。 厂家不同,工艺不同,机体个体差异对生物利用度都有影
响,临床用药特别注意
药典:F的差距不能超过标准品的正负10%
安全性小的药物换其他厂家制剂时,调整剂量
药物消除类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清除率 每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升血中的某药全部消除(L/min或h)
• 消除速率常数(K) 某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消除的百分速率数
• 消除类型 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量, 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是大多数药物的消除类型 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数量的药物。 其消除量与血药浓度无关
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第一代 萘啶酸、 吡哌酸 对G-杆菌作用强,仅适用于尿路、肠道感染
• 第二代 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对G-杆菌作用强,体内较稳定,毒性降低, 可用于各系统感染
• 第三代 左旋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 司帕沙星、格帕沙星 在第二代基础上增加了对G+球菌、衣原体、支原 体、军团菌和结核杆菌的作用,安全性高,半衰期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主要内容
药
喹
物 代 谢 动 力 学 概
诺 酮 类 药
机物药 理代动
力
常 用 药 诊物断 例 子 举 例
述
学 概
述
治
问
疗
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药动学
定义
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主要内容
➢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规律及影 响因素 ➢药动学参数
研究目的
为临床合理用药、制定最佳给药方案、减 少不良反应发生提供依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吸收—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不同途径吸收快慢依次为:吸入>舌下>肌肉>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 分布—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影响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体内的屏障(血脑和胎盘屏障)、体液PH 转化—外源性活性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 --使药物转化的器官:主要是肝脏,其次是肠、肾、肺等组织 --意义:灭活(绝大多数药物)、活化(极少数药物) --药物的转化酶系统:专一性酶(如AchE),非专一性酶即肝药酶(细胞色素 P450,细胞色素b5和辅酶Ⅱ) --肝药酶的诱导剂和抑制剂:诱导剂如苯妥英钠等,抑制剂如异烟肼和氯霉素等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被排出体外的过程 --方式:肾排泄(主要排泄途径)
可达有效治疗水平。培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可通 过血脑屏障 • 大多数品种主要以原形经肾排出,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胆 汁中的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
• 第四代 克林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 在第三代基础上增加了对抗G+球菌的活性,增
加了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内过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多数品种口服吸迅速完全,1-2小时达血药浓度高峰,可 与钙、镁、锌等二、三价阳离子螯合,不与含此类离子的 食品或药物同用
房室模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室模型:假定机体由一个房室组成,给药后药物立即均 匀地分别于整个房室,并以一定的速率从该室消除。单次 静注给药时,时量(对数浓度)曲线呈单指数消除
二室模型:假定机体由两个房室组成,即中央室(血流丰 富的器官如心、肝、肾)和周边室(血流量少的器官如骨、 脂肪)。给药后,药物立即分布到中央室,然后再缓慢分 布到周边室。单次静注给药时,时量(对数浓度)曲线呈双 指数衰减即分为分布相和消除相
时量关系和时量曲线(C—T)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称时量关系。以 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和以时间为横坐标作图 为时量曲线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指由坐标横轴和曲线围成的面积 表示在服用某一剂量后的一定时间内吸收入血的药物相对量 AUC=(Cn+Cn+1)*(tn+1-tn )/2 可用于计算生物利用度
胆汁:部分随粪便排出,部分结合型药物经肝肠循环被冲吸收 其它途径:唾液、乳汁、汗液、泪液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药动学的基本参数及概念
1、时量关系和时量曲线(C—T) 2、生物利用度(F) 3、药物消除类型 4、半衰期(t1/2 )和连续多次用药的药-时曲线 5、表观分布容积(Vd) 6、房室模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半衰期(t1/2)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t1/2=0.693/K。t1/2是决 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 稳态血药浓度Css(坪值) --属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每隔一个t1/2等量给药一次,经5-7 个t1/2 血药浓度可达到一个稳定状态(此时给药量与消除量达 相对的平衡)。称稳态浓度,或称“坪值” 表观分布容积(Vd) --药物在体内达到平衡时,按血药浓度(C)推算体内药物总量(A) 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Vd(L)=A(mg)/C(mg/L)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生物利用度(F)
又称生物有效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 利用的程度和速度
A(进入体循环药物量)F=来自×100%D(给药剂量)
绝对F=AUC(血管外给药)/AUC(血管内给药)100%
相对F=AUC(供试品)/AUC(标准品)100%
注意:相对生物利用度是评价厂家产品质量的指标之一。 厂家不同,工艺不同,机体个体差异对生物利用度都有影
响,临床用药特别注意
药典:F的差距不能超过标准品的正负10%
安全性小的药物换其他厂家制剂时,调整剂量
药物消除类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清除率 每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升血中的某药全部消除(L/min或h)
• 消除速率常数(K) 某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消除的百分速率数
• 消除类型 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量, 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是大多数药物的消除类型 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数量的药物。 其消除量与血药浓度无关
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第一代 萘啶酸、 吡哌酸 对G-杆菌作用强,仅适用于尿路、肠道感染
• 第二代 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对G-杆菌作用强,体内较稳定,毒性降低, 可用于各系统感染
• 第三代 左旋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 司帕沙星、格帕沙星 在第二代基础上增加了对G+球菌、衣原体、支原 体、军团菌和结核杆菌的作用,安全性高,半衰期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主要内容
药
喹
物 代 谢 动 力 学 概
诺 酮 类 药
机物药 理代动
力
常 用 药 诊物断 例 子 举 例
述
学 概
述
治
问
疗
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药动学
定义
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主要内容
➢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规律及影 响因素 ➢药动学参数
研究目的
为临床合理用药、制定最佳给药方案、减 少不良反应发生提供依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吸收—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不同途径吸收快慢依次为:吸入>舌下>肌肉>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 分布—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影响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体内的屏障(血脑和胎盘屏障)、体液PH 转化—外源性活性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 --使药物转化的器官:主要是肝脏,其次是肠、肾、肺等组织 --意义:灭活(绝大多数药物)、活化(极少数药物) --药物的转化酶系统:专一性酶(如AchE),非专一性酶即肝药酶(细胞色素 P450,细胞色素b5和辅酶Ⅱ) --肝药酶的诱导剂和抑制剂:诱导剂如苯妥英钠等,抑制剂如异烟肼和氯霉素等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被排出体外的过程 --方式:肾排泄(主要排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