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中外园林史课程标准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园林史》(高职)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中外园林式》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同时本课程标准适用于高中后大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并供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参考。
中外园林史揭示了世界园林发展规律,揭示了古典园林既是艺术形态的社会精神财富,又是具有实用功能的社会物质财富,它包涵的内容涉及到文化的所有层次——物态层的文化、制度层的文化、心态层的文化,是牵涉面广、综合性强的一个艺术门类。
中外园林史课程为园林类、规划类相关专业必修的课程,在国内同类专业院校中占着主导地位,在国外,古典园林一直备受关注,非常重视东方的传统园林,在他们院校的相关学科中,对传统园林的研究深入相当深刻。
二、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外园林的不同艺术形态,重点了解东亚古典园林的发展、艺术特色、明确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方向。
2.具体目标:(一)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正确的园林史观,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审美能力,为今后的设计创作服务。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园林鉴赏能力;(2)具备综合运用园林知识与中外古典园林设计精华,进行现代园林的设计与建设的能力;使学生适应现代园林发展的要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设计和建设现代园林服务。
(三)知识目标(1)熟悉基本理论与园林类型、各种园林体系发展过程;(2)掌握中外园林发展的脉络;(3)掌握中外园林精华,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三、设计思路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外园林发生发展变迁的历史规律,掌握园林风格特征与园林类型,了解各种园林体系形成的渊源,加深理解各种园林风格特征表现形式。
掌握中外古典园林精华,将园林史教学与相关的园林设计、园林建筑等课程相结合,将传统园林的理念与设计手法,借鉴到现今园林设计中,让学生在接收当今设计理念的同时,保持我国传统特色,达到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与启示作用。
课程内容涉及内容较为广泛,除了古典以外,也结合了现今相关一些园林发展历程知识,做到园林史学知识的与时俱进。
中外园林史教学设计
中外园林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园林史的发展历程与特点,认识园林史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园林的美学和人文情感的感受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教材1. 课程内容课程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中外园林发展概述•第二章:中国古代园林•第三章:中国现代园林•第四章:日本园林•第五章:英国园林•第六章:法国园林•第七章:美国园林2. 教材教材主要有两本:•《园林史》(罗伯特·塔特罗斯著,丁佑民、蔡维雯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园林艺术史》(戴维·韦尔柯特著,针对性强,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将教材作为基础,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经验,向学生介绍中外园林发展的历史、构成要素、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知识,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现精美的图片、视频,解释整个园林历史演变的过程。
此外,本课程还将组织学生到实际现场进行考察和实践操作。
教师将给学生提供一个园林设计的案例,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学习和实践的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园林设计,以提高学生对园林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建立一个互动性强的课堂氛围,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外园林发展脉络。
2.作业评价:在课程中安排几次园林设计作业,掌握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检查学生对园林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3.实地考察:通过在实际的园林中考察,检查学生能否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个人能力和特长,开展园林创新开发。
五、教学成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外园林史的演变和园林艺术的内涵,了解其精神和美学特征,丰富学生的审美知识,激发他们对园林设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热爱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更加熟练和熟知园林规划和园林设计的相关知识,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园林规划和设计工作中做出更为出色的贡献。
第一章.中外园林史
3混合式园林
(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分 1皇家园林
2寺观园林
3私家(贵族)园林
4陵寝(寝庙)园林
5公园
(3)按园林功能分 1综合性园林
2专门性园林
3专题园林
4纪念性园林
5自然保护区园林
(5)园林基本要素 1建筑 2山石 3水体 4植物 5动物
二、世界园林体系
1.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依据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构
成自然美的各个因子都是美的天使。中国园林讲 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自然美的高度 凝炼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达 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西方园林(英国园林)认为,大自然的造化美
无与伦比,园林愈接近自然则愈达到真美境界。 刻意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 然后使人从自然的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4)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3.中国园林历史阶段划分: (1)萌芽期(夏—春秋战国) (2)生成期(秦---两汉) (3)发展期(魏晋---隋) (4)全盛期(唐---两宋) (5)成熟期(元----清末)
四、以史为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园林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 存在问题: 1.造园思想混乱,没有正确解决以人为本与保护自 然遗产、人文遗产的关系。 2.生搬硬套,不顾本地人文历史环境条件。 3.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或沽名钓誉,盲目蛮干。
2.园林的功能 园林最初的功能和园林的起源密切相关。回顾古今 中外的园林类型,其功能主要有:
(1)狩猎(或称围猎) (2)游玩(或称游戏)“游山玩水” (3)观赏 (4)休憩 (5)祭祀 (6)集会、演说 (7)文体娱乐 (8)饮食
4.园林类型 (1)按构园方式分为 1.规则式园林
中外园林史教学大纲
《中外园林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外园林史课程编码:总学时/总学分:40学时;2.5学分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0/0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0适用专业:园林开课单位:农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中外园林史》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学习园林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园林行业今后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园林发展的不同模式,为今后从事园林工作打好基础。
2、课程目的: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大园林体系,重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园林特点、不同园林类型之间的异同和交流,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古代及近代中外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和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章园林的生成期(2学时)第二章园林的转折期(2学时)第三章园林的全盛期(2学时)第四章园林的成熟期(4学时)第五章园林的成熟后期(4学时)第六章中国古典园林史结束语(2学时)第七章日本园林发展简史(4学时)第八章西方古代园林发展简史(2学时)第九章中世纪欧洲园林(2学时)第十章文艺复兴时期园林(2学时)第十一章十七、十八世纪法国园林(2学时)第十二章十八世纪英国风景园(2学时)第十三章近代美国园林(2学时)第十四章十九世纪城市公园(2学时)第十五章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2学时)第十八章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2学时)三参考教材主要教材:《中国古典园林史》、《西方造园变迁史》参考书目:《中外园林史》四学习要求1.熟悉世界各国园林的特点及其发展史。
2.熟悉我国园林的特点、分类。
3.了解中外经典园林。
五成绩评定方式1、考试方式以考试为主,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
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 ,考试成绩70%。
大纲制定者:园林教研室大纲审定者:大纲批准者:指定时间:2010.6。
《中外园林史》教案
绪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含义、发展史、类型、特点、地位;教学重点:园林释义、典型、特点及世界造园系统;教学难点:世界造园系统引言:中国造园的生法要求的目的规定性,主要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可望、可游。
“西方人传统的情形是关切围绕在结构或形象周围的,相反地东方人却更关切所围成客间的特质,及这些客间对去经验它的所产生的智慧及感情方面的影响”。
张家骥认为“园林和园林艺术是同一概念,和建筑不同,凡造园都是一种艺术,园林艺术就是指中国的园林。
园林艺术有高低雅俗之分,却没有不是艺术的园林”。
新课讲授:一、园林的含义园林名词的历史沿革“园林”一词,最早见诸文字者,是在西晋的符文中,(始自公元265年)如:△张翰《杂诗》中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此时园林是以植物和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供人游赏的户外境域。
△唐代诗人亦多用“园林”,但泛称私家建造的宅园,一直到明清还不是专有名词。
仅指称城市中私家建筑的宅园名词就很多,如宅园、园宅、园池、园圃、池亭、林亭、园亭等。
“园林”一词成为专有名词(主要用来指称私家宅园)则是明末造园家计成第一部造园学名青《园冶》。
《兴造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园说》:“凡结林园,无分村部,地偏为胜。
”……《园冶》创作原则:“虽由之作,宛自天开”二、园林的定义1.建筑学家童寯(1900—1983)《江南园林志》园之布局,虽度幻无尽,而其最简单的需要,完全含于園之内。
園:图解:“口”—围墙;“土”—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在形似石似树。
2、造园学家陈植(1899—1989)《长物志校注》园林在建筑周围,布置景物,配植花木所构成的幽美环境,谓之“园林”。
亦称“园亭”、“园庭”或“林园”,即造园学上所称“庭园”。
3.陈从周《说园》近手园林定义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中外园林史》教学大纲
《中外园林史》教学大纲(适用于园林专业)课程总学时:64周学时数:4课程类型(必修/选修):必修开课(系)院:建筑工程学院一、说明1、性质及任务:中外园林史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外园林发生、发展变迁的历史规律,为今后园林建设提供重要历史借鉴。
2、同其他课程的关系:它是高等农业院校园林专业的主要基本理论课程之一,属专业基础课,综合性很强,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与之有联系的学科也很多,如历史学、美术学、建筑学、园艺学、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等。
3、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世界之大园林体系,重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历史阶段园林的特点、不同园林类型之间的同异和交流,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古代及近代中外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和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二、教学时数分配表三、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园林的基本问题[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园林、园林史的概念,掌握园林类型区分、园林构成的要素、世界园林体系。
并了解园林形成的背景、园林的性质和功能。
[重点和难点]园林、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离宫御苑、行宫御苑、大风御苑的概念、园林构成的要素、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园林的分类、中国园林的特点[内容提要]第一节园林1、园林的概念2、园林形成的背景3、园林的性质与功能4、园林类型5、园林基本要素第二节世界园林体系1、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依据2、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第三节园林史1、园林史定义2、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3、中国园林历史阶段划划分[自学指导方案]园林的基本要素包括那些各种园林体系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欧洲园林[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欧洲园林产生的渊源、近代欧洲园林的特点,掌握勒诺特式园林与风景式园林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圣林、美帝奇式园林、台地园林、巴洛克式园林、法国古典园林、美国国家公园运动、英国风景式园林。
[内容提要]第一节欧洲园林的渊源1、古埃及园林2、古稀腊园林3、古罗马园林第二节中世纪西欧园林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园林1、中世纪西欧园林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3、意大利台地对换法、英园林的影响第三节法国勒诺特式园林与英国风景式园林1、法国勒诺特式园林2、英国风景式园林第四节近代欧洲园林体系1、欧洲新型园林2、近代美国园林[自学指导方案]欧洲园林体系代表性园林的特点第三章伊斯兰园林[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伊斯兰园林的渊源及各种代表性园林的风格特征。
教学标准-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外园林史·适用专业园林技术专业▪ 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是园林、园林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将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为基础的学科,也是风景园林设计、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等后续学科的基础。
通过对园林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中外古典园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园林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园林的最初形式、发展等方面了解园林的发展历程,理解园林设计的观念。
1.2设计思路1.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目标。
根据不同专业学生设置不同学习目标,对于园林专业设立内容较为深入的以事例基础的理论知识研究目标。
对于园林技术专业学生,考虑其自身专业性质和特色,设立将古典园林基本园林应用与实践的基本目标。
基于以上目标,不同的学生将能更好的接受园林史这门理论性强的专业知识。
2.推进课内外一体化进程。
将课堂理论推向课外,通过实验与实习的方式提供给学生一个全新而生动的古典园林画面,从而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
▪2.课程目标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现实园林设计的需要,进行定向学习。
提倡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手段的学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本课程中,学会创新性学习的初步方法,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 实施建议中外园林史是以专业为教学单位,根据学生专业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实行课堂理论、课堂实践以及课堂自我测试一体的形式(园林专业比例为70%、20%、10%而园林艺术专业比例为60%、30%、10%),在教室中运用多媒体方式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按照不同时期园林辅助以相关朝代园林遗迹VCD等材料,课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并通过网络跟教师进行直接的交流,因此给学生提供学习-复习-理解各朝代园林特征,以及应用于实践的一个过程,突出学生自身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师辅助学习的目的。
《中外园林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园林史》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Chinese and occient Gardens课程编码:082820087总学时:32 实验学时:0 学分:2适用对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先修课程:园林概论、园林艺术原理等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中外园林史》是风景园林和园林必须了解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包含中国园林史和西方园林史两个部分。
课程目的和任务: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开阔设计思路,提高对风景园林艺术的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中国园林历史的必要知识,同时了解西方园林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代表人物与作品、造园原理与要素、美学思想和设计方法等,为学习园林艺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等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起到有机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分为中国园林史和西方园林史两个部分,其中中国园林史24学时,西方园林史8个学时:第一部分中国园林史第1章:绪论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1 了解中国园林史的发展概要1-2 了解中国园林历史对于现代中国园林创作的意义和作用1-3 理解中国园林史的学习方法重点: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难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对于现代中国园林创作的意义第2章:殷周囿、秦汉建筑宫苑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2-1 了解园林起源——囿,周代是中国最早产生园林的朝代2-2 掌握秦汉皇家宫苑,该历史阶段突出的特点是秦汉建筑宫苑2-3 了解先秦两汉的私家园林重点:秦汉园林的发展演变史,历史背景,重要园林作品及其对后代产生的影响。
难点:汉代建筑宫苑第3章: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到唐宋写意山水园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3-1 了解魏晋南北朝社会与文化背景3-2 理解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林3-3 掌握隋唐自然山水园3-4 掌握唐宋写意山水园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宋写意山水园林的发展演变史难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写意山水园林对后代产生的影响第4章:元、明、清自然写意山水园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4-1 中都在金王朝形成为北京后来的历史皇家园林打下基础4-2 元、明、清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4-3 园林艺术论著——《园冶》及其它重点:元、明、清园林的发展演变史,重要园林作品及其对后代产生的影响。
《中外园林史》-教学大纲课件.doc
课程编号:094148课程名称:中外园林史《中外园林史》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2015-2016适用专业风景园林开课学期年第 2 学学分 2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期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中外园林史》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风景园林”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
学习园林史,要怀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态度,把所学园林史知识运用到造园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
先修课程:素描、色彩、建筑史。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借鉴我国园林历史上的优秀理论、成功经验以及典型教训,在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掌握园林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同学们的园林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
建议教材《世界园林史》汤姆﹒特纳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1主要参考书[1] 《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3 版) 》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2] 《中国古代园林史》(上、下卷)汪菊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3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课程性质:《中外园林史》是园林类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中外园林史是研究中外园林起源、发展变迁一般规律的科学,涉及有关园林的基本概念,类型划分,代表性园林和人物,风格特点,代表思想流派,园林成就和史鉴意义等。
课程设置目的和任务: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借鉴中外园林历史上的优秀理论、成功经验以及典型教训,在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掌握园林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同学们的园林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
二、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学时分配序号章节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合计1 绪论2 学时2 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总说 2 学时3 第二章园林的幼年时期----商、周、秦、汉第三章园林的定向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2 学时4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发展时期----隋、唐时期的园林 2 学时5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前期----宋朝时期的园林 2 学时6 第六章园林的成熟中期----元、明、清初时期的园林 2 学时7 第七章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时期的园林 2 学时8 第八章中国古典园林综述 2 学时9 第九章中国近现代的园林建设 2 学时10 第十章日本的古代园林 2 学时11 第十一章古埃及的文化与园林第十二章古代两河流域、波斯及古印度的园林2 学时12 第十三章欧洲的古代园林第十四章欧洲中世纪的园林2 学时13 第十五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 2 学时14 第十六章君主集权时期的法国园林 2 学时15 第十七章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风景式园林第十八章欧美国家的近现代园林 2 学时16 第十九章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 2 学时合计32 学时32 学时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绪论1.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中外园林的起源、含义及诸要素有所了解。
浙江林学院中外园林史大纲
浙江林学院中外园林史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园林史
课程名称(英文):GardensHistory
课程编码:0402301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学时数、学分数:48学时、3学分
适用专业:园林
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园林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设计初步、花卉学、园林建筑
※<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园林史是一门研究园林历史,园林传统文化的学科。
它不同于普通历史,面涉及文学,美学,绘画,建筑生物等多门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学科,是园林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对园林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中外古典园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园林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园林的最初形式、发展等方面了解园林的发展历程,掌握本国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了解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园林类型。
并能在新时代园林创作中应用古人所已创立了的造园理论和一些法则,建立既具民族传统,又具时代气息的新型园林。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现实园林设计的需要,进行定向学习。
提倡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手段的学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本课程中,学会创新性学习的初步方法,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在课程学习的同时,要求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能力、应用知识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教学内容与基本环节
本课程主要包括中国古典园林史与外国园林史两个部分共48学时。
具体内容如下:
中国古代园林史部分。
中外园林史
Classical Court
1. a paved yard (atrium), allowing light to enter and giving access to other rooms 2. a colonaded yard (peristyle) ornamented and often used for outdoor eating 3. a flower or vegetable garden (xystus)
早期的宫廷庭园
Palace at Knossos -1700 to -1400
柱廊园
公元前 5世纪,希腊人从波斯学到西亚造 园艺术,把果蔬园进一步建成装饰性庭院, 施以花木栽培,发展成为住宅内规整方正 柱廊园形式。庭中有喷泉、雕塑、瓶饰等, 栽培蔷薇、罂粟、百合、风信子、水仙等 以及芳香植物。
古希腊园林(2)
公元前十世纪左右,盲人作家荷马 (Homeros)的《荷马史诗》中有大量的关 于树木、花卉、圣林和花园的描述。 希波战争以后,希腊人追求生活上的享 受,兴建园林之风渐起,并开始有实用 型园林向装饰性和游乐性的花园过渡。
古希腊的园林类型
早期的宫廷庭园 宅园—柱廊园★ 阿多尼斯园—屋顶花园 公共园林 1.圣林Sacred Grove -400 2.竞技场 3.文人园—哲学家的学园
二、基本线索与基本内容
世界造园三大系统 古埃及园林 古巴比伦园林 古希腊园林 波斯园林 中国园林
三大造园系统(流派)
世界造园三大系统:
西亚系统(伊斯兰园林) 欧洲系统(古希腊系统) 中国系统 (中、日园林)
◇规划布局方式:规则式 自然式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国园林史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Garden一、教学目的及任务通过中外园林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史,形成的原因和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以及意大利、法国、英国和日本传统园林为代表的外国园林的发展历史和特征,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传统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影响。
学习园林史的意义1、认知中西传统园林的特点、异同2、提高设计创作的理念、思想3、熏陶自我的文化美学修养提高设计创作的理念和思想1、意在先,匠在后2、强化对各类设计的空间认识3、类型认知可以避克设计的不到位4、避克设计当中的矫揉造作5、提高本领和修养6、诗情画意的意境体会7、融会贯通主要内容简介中外国园林史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即:中国园林史、西方园林史和日本园林史。
中西传统园林类型:伊斯兰园林、欧洲古典园林、东方古典园林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郦芷若朱建宁著《西方园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2月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刘庭风著《日本园林教程》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参考书童雋著《江南园林志》中国建工出版社计成著《园冶注释》中国建工出版社陈从周著《说园》同济大学出版社彭一刚著《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工出版社王向荣林菁著《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陈志华著《外国造园艺术》河南科技出版社世界园林艺术博览丛书园林的起源1、基督教--《圣经》—伊甸园2、伊斯兰--《古兰经》—天园3、佛教--《阿弥陀佛铭》—极乐世界4、道教—仙境(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岛)理解园林是造在地上的天堂,是一处最理想的生活场所的模型中西园林比较审美理念的不同决定不同的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不同的园林形式自然美与人工美诗情画意与理性的追求:写意的中国画/写实的油画中西园林交流: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英国园林中的仿中国水榭、仿中国塔二、西方园林史提问1、你所了解的西方园林?2、你希望通过学习学到哪些内容?绪论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通过绪论的讲解使学生能了解什么是园林,园林产生和发展的相关因素,西方园林的特征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园林史的意义。
“中外园林史”课程教案
“中外国园林史”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外国园林史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Garden 适用专业、年级:城市规划专业四年级任课教师:刘骏编写时间:2005、9修改时间:2005、10“中外国园林史”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外国园林史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Garden适用专业、年级:城市规划专业四年级任课教师:刘骏编写时间:2005年8月修改时间:2005年10月西方园林史部分绪论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通过绪论的讲解使学生能了解什么是园林,园林产生和发展的相关因素,西方园林的特征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园林史的意义。
学时分配:0.5学时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城市规划专业的专业特点,介绍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
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介绍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对传统园林设计思想和手法借鉴的实例。
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是整个课程的开场白,应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实例部分和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部分,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及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具体讲授方式及问题设置开始正式讲课之前提出问题: 1、你所了解的西方园林?2、你希望通过学习学到哪些内容?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介绍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课程时间安排等。
之后开始讲解绪论的内容。
授课要点:关于园林——园林是介于人类对自然的情感与对艺术的感受之间的人工环境,园林中包含了自然,并以自然要素结合人工要素结构成其艺术要素;园林是理想世界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与依托,是人们躲避现实、要求变革与追求自由的思想产物。
关于园林形成、发展的相关因素——自然气候条件、社会文化背景、与之相适应的哲学思想(尤其是美学观点)关于西方园林——从古埃及的宅园到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规则式的园林形式统治了整个西方园林;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出现,是西方园林艺术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关于园林艺术与城市规划与设计——丢勒里花园(Le Jardin du Chateau desTuileries)与巴黎城市格局的关系;皮特.沃克(Peter Walker)的极简主义园林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间的关系;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的麦辛提尔庭院(Mcintyre Garden)与伊斯兰教园林之间的关系。
中外园林史讲义
《中外园林史》讲义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中外园林史文字教案
中外园林史文字教案第一章:中国园林史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掌握中国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了解中国园林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园林的影响1.2 教学内容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园林的主要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风景名胜区等)中国园林的特点(山水景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诗情画意等)中国园林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园林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案例,如颐和园、苏州园林等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园林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园林的影响1.4 教学资源教材:《中国园林史》图片资料:中国园林图片及相关建筑、景观图片视频资料:中国园林宣传片或相关纪录片1.5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园林图片,引发学生对园林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案例,如颐和园、苏州园林等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园林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园林的影响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的地位第二章: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中国园林中各种要素的作用及设计原则了解中国园林中常见的植物种类及其寓意2.2 教学内容中国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山石、水体、建筑、植物、铺装等)中国园林中各种要素的作用及设计原则中国园林中常见的植物种类及其寓意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作用及设计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案例,解析其构成要素及设计理念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园林中植物的种类及其寓意2.4 教学资源教材:《中国园林史》图片资料:中国园林中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等图片视频资料:中国园林宣传片或相关纪录片2.5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园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园林的构成要素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作用及设计原则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案例,解析其构成要素及设计理念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园林中植物的种类及其寓意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中国园林构成要素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性第三章: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与方法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掌握中国园林的设计方法与技巧了解中国园林中的诗情画意及寓意3.2 教学内容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天人合一、借景抒情等)中国园林的设计方法与技巧(山水布局、建筑与自然的融合等)中国园林中的诗情画意及寓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方法与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案例,解析其设计理念与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园林中的诗情画意及寓意3.4 教学资源教材:《中国园林史》图片资料:中国园林中的山水景观、建筑与自然景观等图片视频资料:中国园林宣传片或相关纪录片3.5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园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园林的设计理念与方法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方法与技巧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案例,解析其设计理念与方法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园林中的诗情画意及寓意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中国园林设计理念与方法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性第四章:外国园林史概述4.1 教学目标了解外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掌握外国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了解外国园林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园林的影响4.2 教学内容外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外国园林的主要第六章:欧洲园林艺术6.1 教学目标了解欧洲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掌握欧洲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了解欧洲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6.2 教学内容欧洲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欧洲园林的主要类型(法式园林、英式园林、意大利园林等)欧洲园林的特点(几何图案、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欧洲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欧洲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欧洲园林案例,如凡尔赛宫花园、伦敦皇家植物园等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欧洲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6.4 教学资源教材:《中外园林史》图片资料:欧洲园林的图片及相关建筑、景观图片视频资料:欧洲园林宣传片或相关纪录片6.5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展示欧洲园林图片,引发学生对欧洲园林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欧洲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欧洲园林案例,如凡尔赛宫花园、伦敦皇家植物园等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欧洲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欧洲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的地位第七章:日本园林艺术7.1 教学目标了解日本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掌握日本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了解日本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7.2 教学内容日本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日本园林的主要类型(枯山水、池泉园、茶庭等)日本园林的特点(禅意、自然美学、精巧布局等)日本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日本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园林案例,如金阁寺、龙安寺等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日本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7.4 教学资源教材:《中外园林史》图片资料:日本园林的图片及相关建筑、景观图片视频资料:日本园林宣传片或相关纪录片7.5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展示日本园林图片,引发学生对日本园林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日本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园林案例,如金阁寺、龙安寺等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日本园林对世界园林的影响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日本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的地位第八章:现代园林设计8.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园林设计的背景与趋势掌握现代园林设计的主要风格与理念了解现代园林设计对世界园林的影响8.2 教学内容现代园林设计的背景与趋势现代园林设计的主要风格(极简主义、生态主义、后现代等)现代园林设计对世界园林的影响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现代园林设计的背景、趋势、主要风格与理念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园林设计案例,如彼得·拉文的作品等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现代园林设计对世界园林的影响8.4 教学资源教材:《中外园林史》图片资料:现代园林设计的图片及相关建筑、景观图片视频资料:现代园林设计宣传片或相关纪录片8.5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展示现代园林设计图片,引发学生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现代园林设计的背景、趋势、主要风格与理念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园林设计案例,如彼得·拉文的作品等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现代园林设计对世界园林的影响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现代园林设计在世界园林史上的地位第九章:园林保护与传承9.1 教学目标了解园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掌握园林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方法与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至第三章的重点环节是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类型、特点及设计理念与方法。
《中外园林史》教学大纲
《中外园林史》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各历史阶段的园林风格和特点,吸收世界各国园林艺术之精华,了解外国园林艺术风格和特点,认识园林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艺术传统手法。
继承发扬我国造园的优秀传统艺术,发展现代的园林建设。
在总结过去园林实践和理论的基础上,本着“古为中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使学生在进行各类园林绿地规划和设计中推陈出新,提高规划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总学时54学时,以课堂讲授理论课为主,穿插课堂讨论,实例分析以及历史名园恢复设计作业等,让学生了解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造园风格及其特点,理解国内外传统和现代造园的手法;此外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以期让学生达到熟练掌握园林历史理论,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目的。
第一篇中国造园史绪论(1学时)掌握第一节园林的定义及园林的分类第二节中国古代造园史的内容第三节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几个时期第一章我国园林之形成(2学时)第一节园林的起源与最初形式第二节商周时期的造园第二章秦汉时期的园林(3学时)了解第一节概况第二节秦汉时期的主要园林第三节秦汉时期的园林特点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3学时)第一节概况第二节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园林第三节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特点第四章隋唐宋时期的园林(3学时)第一节了解隋朝的宫苑第二节了解唐朝时期的主要宫苑及园林第三节理解两宋时期的园林第四节理解唐宋时期的园林特点第五章元明清时期的园林(6学时)第一节概况第二节重点掌握明清时期典型的皇家园林第三节重点掌握明清时期典型的私家园林第四节重点掌握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风格特点的比较第六章我国园林艺术论著及著名匠师(3学时)第一节了解掌握计成与《园冶》第二节重点掌握明清各造园匠师特点、著述,延展至中国历代造园著述、作者、思想。
第二篇外国造园史第七章古代的造园(3学时)理解古埃及、巴比伦、波斯、希腊、古罗马的造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号:094148课程名称:中外园林史《中外园林史》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风景园林开课学期2015-2016年第2学期学分 2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中外园林史》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风景园林”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
学习园林史,要怀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态度,把所学园林史知识运用到造园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
先修课程:素描、色彩、建筑史。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借鉴我国园林历史上的优秀理论、成功经验以及典型教训,在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掌握园林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同学们的园林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
建议教材《世界园林史》汤姆﹒特纳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1主要参考书[1]《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2]《中国古代园林史》(上、下卷)汪菊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3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课程性质:《中外园林史》是园林类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中外园林史是研究中外园林起源、发展变迁一般规律的科学,涉及有关园林的基本概念,类型划分,代表性园林和人物,风格特点,代表思想流派,园林成就和史鉴意义等。
课程设置目的和任务: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借鉴中外园林历史上的优秀理论、成功经验以及典型教训,在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掌握园林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同学们的园林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绪论1.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中外园林的起源、含义及诸要素有所了解。
2.基本内容要求1、中国古典园林概述2、园林的涵义及园林诸要素3、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本章重点:1、园林的涵义及园林诸要素本章难点:1、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本章教学手段:1、理论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2、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启发为主3、此单元为大量的理论讲授,难免比较枯燥,要多采用与学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本章实践教学:课余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进行资料查阅,阅读中外园林史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总说1.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期与特点牢固掌握。
2.基本内容要求1、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2、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3、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章重点:1、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本章难点:1、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章教学手段:1、理论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2、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启发为主3、此单元为大量的理论讲授,难免比较枯燥,要多采用与学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本章实践教学:课余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进行资料查阅,阅读中外园林史的类型、分期与特点。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前16世纪----220年)1.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园林产生的几个雏形进行系统学习,进而了解园林的产生时期,对殷周秦汉的重要园林进行系统掌握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基本内容要求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⑴主要内容:1、三个源头2、影响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因素3、“灵囿”、灵台、灵沼“4、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第二节秦、汉的皇家园林⑴主要内容:1、大规模的建设1、西汉园林建设概况第三节汉代的私家园林⑴主要内容:1、袁广汉园、梁冀的两私园—“园圃”和菟园隐士庄园主、东汉时期隐士的代表本章重点: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本章难点:1、殷周秦汉的园林及其对后世影响本章教学手段:1、理论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2、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启发为主3、此单元为大量的理论讲授,难免比较枯燥,要多采用与学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本章实践教学:课余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进行资料查阅,阅读商周秦汉园林史的脉络演进状况,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进行把握。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1.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园林产生的转折期进行系统学习,进而了解园林转折期的重要背景,对魏、晋、南北朝的重要园林进行系统掌握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基本内容要求第一节总说⑴主要内容:1、历史背景2、山水艺术第二节皇家园林⑴主要内容:1、北方——邺城、洛阳2、南方——建康第三节私家园林⑴主要内容:1、城市私园的2、庄园、别墅第四节寺观园林本章重点:1、魏晋南北朝的人文意识形态2、庄园与别墅本章难点:1、皇家园林2、私家园林;城市私园;庄园、别墅3、寺观园林本章教学手段:1、理论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2、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启发为主3、此单元为大量的理论讲授,难免比较枯燥,要多采用与学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本章实践教学:课余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进行资料查阅,阅读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史的历史概况,对本阶段园林历史进行把握。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 ----960年)1.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园林产生的全盛期进行系统学习,进而了解园林全盛期的重要背景,对隋唐长安、洛阳两大都城及其园林进行系统掌握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基本内容要求第一节总说1历史背景第二节长安、洛阳⑴主要内容:1隋唐的洛阳城第三节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第四节私家园林(城市私园、郊野别墅园、文人园林的兴起)⑴主要内容:1、城市私园2、郊野别墅园3、文人园林的兴起本章重点:1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2私家园林(城市私园、郊野别墅园、文人园林的兴起)本章难点:1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2私家园林(城市私园、郊野别墅园、文人园林的兴起)3寺观园林本章教学手段:1、理论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2、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启发为主3、此单元为大量的理论讲授,难免比较枯燥,要多采用与学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本章实践教学:课余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进行资料查阅,阅读隋唐时期园林史的脉络演进状况,对隋唐时期园林史进行把握。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前期--宋代(公元960-1271)1.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园林产生的成熟前期进行系统学习,进而了解园林成熟前期的重要背景,对东京汴梁、临安两大都城及其园林进行系统掌握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基本内容要求第一节总说⑴主要内容:1历史背景第二节东京、临安⑴主要内容:1东京临安城市规划第三节皇家园林(东京、临安)⑴主要内容:1、东京、临安的皇家园林第四节私家园林(中原、江南、文人园林的兴盛)⑴主要内容:1、中原、江南、文人园林的兴盛第五节寺观园林第六节其他园林第七节辽、金园林本章重点:皇家园林(东京、临安)私家园林(中原、江南、文人园林的兴起(盛))本章难点:辽、金园林本章教学手段:1、理论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2、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启发为主3、此单元为大量的理论讲授,难免比较枯燥,要多采用与学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本章实践教学:课余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进行资料查阅,阅读宋代园林史的脉络演进状况,对宋代园林进行把握。
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初(公元1271-1736年)1.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园林产生的成熟期元、明、清初进行系统学习,进而了解园林成熟期元、明、清初的重要背景,对元大都、南京、北京等都城及其园林进行系统掌握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基本内容要求第一节总说⑴主要内容:1历史背景第二节大都、北京⑴主要内容:1大都、北京城市建设概括第三节元、明的皇家园林第四节清初的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第五节江南的私家园林第六节北京的私家园林第七节文人园林、造园家、造园理论著作⑴主要内容:1文人园林2造园家3造园理论著作本章重点:大都、北京清初的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本章难点:文人园林、造园家、造园理论著作本章教学手段:1、理论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2、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启发为主3、此单元为大量的理论讲授,难免比较枯燥,要多采用与学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本章实践教学:课余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进行资料查阅,阅读成熟期元、明、清初园林史的脉络演进状况,对成熟期元、明、清初园林进行把握。
第七章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1736-1911年)1.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这一阶段园林的情况的进行系统学习,进而了解园林成熟后期的重要背景、对有代表性的皇家与私家园林进行初步了解,对北京、江南园林等进行系统掌握为以后的考察作铺垫。
2.基本内容要求第一节总说⑴主要内容:1历史背景第二节皇家园林⑴主要内容:1、乾隆时期的造园活动第三节大内御苑此时期有代表性的大内御苑有:西苑、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
紫禁城四大花园: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御花园。
第四节行宫御苑行宫御苑:有代表性的行宫御苑有三座:静宜园、静明园、南苑。
第五节离宫御苑有代表性的三座离宫御苑: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颐和园)本章难点:大内御苑西苑慈宁官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本章教学手段:1、理论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2、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启发为主3、此单元为大量的理论讲授,难免比较枯燥,要多采用与学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本章实践教学:课余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进行资料查阅,阅读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园林史的脉络演进状况,对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园林进行把握。
第八章中国古典园林综述1.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法、艺术特征牢固掌握。
2.基本内容要求1、中国古典园林常见构景手法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征本章重点:1、中国古典园林常见构景手法本章难点: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征本章教学手段:1、理论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2、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启发为主3、此单元为大量的理论讲授,难免比较枯燥,要多采用与学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本章实践教学:课余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进行资料查阅,阅读中国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法、艺术特征。
第九章中国近现代的园林建设1.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的园林建设情况牢固掌握。
2.基本内容要求1、发展阶段2、现代园林理论本章重点:1、发展阶段本章难点:2、现代园林理论本章教学手段:1、理论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2、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启发为主3、此单元为大量的理论讲授,难免比较枯燥,要多采用与学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