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
高中数学_数列知识点汇总
必修5 数列知识点小结【等差数列】1. 证明方法:①递推关系(定义):)(1*+∈=-N n d da a n n 为常数,②等差中项法:112+-+=n n n a a a )1(>n判断方法:③通项公式q pn d n a a n +=-+=)1(1(其中p,q 为常数) ④前n项和Bn An 2+=-+=+=d n n n a a a n S n n 2)1(2)(11(A,B 为常数)2. 等差中项:b A a ,,成等差数列,A 称为b a 与的等差中项(其中b a 与为任意实数, A 存在且唯一),2b a A b a A +=⇔的等差中项与为即3. 等差数列性质:(1) 任两项关系:nm a a mn a a d n m m n --=--=(其中n m ≠)(2) 任两项关系:d m n a a m n )(-+=(其中n m ≠)(3) 是递增数列;数列}a {,0d n >是递减数列;数列}a {,0d n <是常数列数列}a {,0d n =。
(4) 两和式项数相同,下标和相等,则两式相等,如:112+-+=n n n a a a (其中n>1, n n n a a a +=2) k n k n n a a a +-+=2(其中n-k>0, n n n a a a +=2)特别若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k q p s n m a a a a a a k q p s n m ++=++++=++则,(5) {}{}n n b a ,为项数相同的等差数列(或无穷数列),则:①:k m a +、k m a 2+、k m a 3+、k m a 4+…成等差数列(其中k m ,为常数) ②:{}k a n +、{}n n b q a p ∙+∙为等差数列,(其中q p k ,,为常数)(6) 前n 项和性质:①:成等差数列,,,232k k k k k S S S S S --②:⎭⎬⎫⎩⎨⎧n S n 是等差数列。
高一数学必修5:数列(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数列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的概念:一般地,按一定次序排列成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 a a a n ,,,,,123,简记为数列a n {},其中第一项a 1也成为首项;a n 是数列的第n 项,也叫做数列的通项.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取值时,该函数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就是这个数列.2、数列的分类:按数列中项的多数分为:(1) 有穷数列:数列中的项为有限个,即项数有限; (2) 无穷数列:数列中的项为无限个,即项数无限.3、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项数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成=a f n n (),那么这个式子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4、数列的函数特征:一般地,一个数列a n {},如果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前面的一项,即>+a a n n 1,那么这个数列叫做递增数列;高一数学必修5:数列(知识点梳理)如果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前面的一项,即1n n a a +<,那么这个数列叫做递减数列; 如果数列的各项都相等,那么这个数列叫做常数列.5、递推公式:某些数列相邻的两项(或几项)有关系,这个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叫做递推公式.二、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久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即1n n a a d +-=(常数),这也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依据.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通项公式为:()()()11,n m a a n d a n m d n m N +=+-=+-∈、.3、等差中项:(1)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2a bA +; (2)若数列为等差数列,则12,,n n n a a a ++成等差数列,即1n a +是与2n a +的等差中项,且21=2n n n a a a +++;反之若数列满足21=2n n n a a a +++,则数列是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性质:(1)等差数列中,若(),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2)若数列和{}n b 均为等差数列,则数列{}n n a b ±也为等差数列;(3)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则{}0n d a >⇔为递增数列,{}0n d a <⇔为递减数列,{}0n d a =⇔为常数列.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n S :(1)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1231,n n a a a a a n N -++++++∈;(2)数列{}n a 的通项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3)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前n 项和()()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6、等差数列前n 和的性质:(1)等差数列{}n a 中,连续m 项的和仍组成等差数列,即12122,,m m m m a a a a a a ++++++++21223m m m a a a +++++,仍为等差数列(即232,,,m m m m m S S S S S --成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11==,222n n n d d S na d n a n -⎛⎫++- ⎪⎝⎭当0d ≠时,n S 可看作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不含常数项;(3)若等差数列{}n a 共有2n+1(奇数)项,则()11==,n S n S S a S n++-奇奇偶偶中间项且若等差数列{}n a 共有2n (偶数)项,则1==.n nS a S S nd S a +-偶奇偶奇且7、等差数列前n 项和n S 的最值问题: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1)100a d ><且(即首正递减)时,n S 有最大值且n S 的最大值为所有非负数项之和; (2)100a d <>且(即首负递增)时,n S 有最小值且n S 的最小值为所有非正数项之和.三、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是同一个不为零的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0q ≠).即()1n na q q a +=为非零常数,这也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的依据.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q ,则通项公式为:()11,,n n m n m a a qa q n m n m N --+==≥∈、.3、等比中项:(1)若a A b 、、成等比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且2=A ab ; (2)若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则12,,n n n a a a ++成等比数列,即1n a +是与2n a +的等比中项,且212=n n n a a a ++⋅;反之若数列{}n a 满足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4、等比数列的性质:(1)等比数列{}n a 中,若(),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2)若数列{}n a 和{}n b 均为等比数列,则数列{}n n a b ⋅也为等比数列;(3)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q ,则{}1100101na a a q q ><⎧⎧⇔⎨⎨><<⎩⎩或为递增数列,{}1100011n a a a q q ><⎧⎧⇔⎨⎨<<>⎩⎩或为递减数列, {}1n q a =⇔为常数列.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1)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1231,n n a a a a a n N -++++++∈;(2)数列{}n a 的通项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 (3)设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0q q ≠,则()11,1.1,11n n na q S a q q q=⎧⎪=-⎨≠⎪-⎩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可知,已知1,,,,n n a q n a S 中任意三个,便可建立方程组求出另外两个.6、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性质:设等比数列{}n a 中,首项为1a ,公比为()0q q ≠,则 (1)连续m 项的和仍组成等比数列,即12122,,m m m m a a a a a a ++++++++21223m m m a a a +++++,仍为等比数列(即232,,,m m m m m S S S S S --成等差数列);(2)当1q ≠时,()()11111111111111n n n n n a q a a a a aS q q q qq q q q q -==⋅-=-⋅=⋅-------, 设11a t q =-,则n n S tq t =-.四、递推数列求通项的方法总结1、递推数列的概念:一般地,把数列的若干连续项之间的关系叫做递推关系,把表达递推关系的式子叫做递推公式,而把由递推公式和初始条件给出的数列叫做递推数列.2、两个恒等式:对于任意的数列{}n a 恒有:(1)()()()()12132431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2)()23411231,0,nn n n a a a a a a a n N a a a a +-=⨯⨯⨯⨯⨯≠∈3、递推数列的类型以及求通项方法总结: 类型一(公式法):已知n S (即12()n a a a f n +++=)求n a ,用作差法:{11,(1),(2)n n n S n a S S n -==-≥类型二(累加法):已知:数列的首项,且()()1,n n a a f n n N ++-=∈,求n a 通项.给递推公式()()1,n n a a f n n N ++-=∈中的n 依次取1,2,3,……,n-1,可得到下面n-1个式子:()()()()21324311,2,3,,1.n n a a f a a f a a f a a f n --=-=-=-=-利用公式()()()()12132431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可得:()()()()11231.n a a f f f f n =+++++-类型三(累乘法):已知:数列的首项,且()()1,n na f n n N a ++=∈,求n a 通项. 给递推公式()()1,n na f n n N a ++=∈中的n 一次取1,2,3,……,n-1,可得到下面n-1个式子: ()()()()23412311,2,3,,1.nn a a aa f f f f n a a a a -====- 利用公式()23411231,0,nn n n a a a a a a a n N a a a a +-=⨯⨯⨯⨯⨯≠∈可得: ()()()()11231.n a a f f f f n =⨯⨯⨯⨯⨯-类型四(构造法):形如q pa a n n +=+1、n n n q pa a +=+1(q p b k ,,,为常数)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k 的等比数列后,再求n a 。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荐).doc
一、 知识纲要⑴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数列的分类,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2) 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 (3) 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4) 等差中项、等比中项.(5)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二、 方法总结1. 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有些题目可结合函数知识去解决,体现了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2. 等差、等比数列中,%、a n . n , d(q)、S n “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组)的思想、整体思想,有时用到换元法.3. 求等比数列的前兀项和时要考虑公比是否等于1,公比是字母时要进行讨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4.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有: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拆项法,裂项法,累加法,等价转化等.三、 知识内容:1•数列 ,,,[a, = Si(n = 1) ,, ,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 数列的刖n 项和:S n = a l +a 2+a 3+--- + a n〔S“-S“_i (Q2)1、 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2、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3、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4、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5、 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6、 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7、 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8、 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9、 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
”}的第"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10、 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a “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例1.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为S n = 2n 2-n ,求数列{a“}的通项公式.当” =1时,% = S] = 1,当时,= 2“2 — “―2(“ —1尸+(“ —1) = 4〃 —3,经检验 ” =1时 =1 也适 合a” = 4n - 3,a n =4n-3N +) 2.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 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表示。
高中数学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知识整理
第二章 数列2.1 数列1.数列(1)数列的概念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所以,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123,,,,,n a a a a ……,简记为{}n a 。
其中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也叫做数列的通项。
注意:①数列中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 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 项。
所以,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123,,,,n a a a a …,简记为{}n a 。
如:数列1,2,3,4,…,可以简记为{n}。
②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
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是相同的数列。
如:数列1,2,3,4,5与5,4,3,2,1是不同的数列。
③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
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如:1,1,1,1,1,1,---…;2,2,2,2,2,…等。
④{}n a 与n a 是不同的概念。
{}n a 表示数列123,,,,,n a a a a ……,而n a 仅表示数列{}n a的第n 项。
⑤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做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的数与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这里的函数是一种特殊函数:它的自变量只能取正整数,由于数列的值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可以将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像为纵坐标,通过描点画图来表示一个数列,从数列的图像表示可以直观的看出数列的变化情况。
(2)数列的分类①按照数列的项数的多少可分为: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项数有限的数列叫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无穷数列。
②按照数列的每一项随序号变化的情况可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高二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技巧(含答案)---强烈-推荐
数学数列部分知识点梳理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的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公式①n n a a a S +++= 21; ⎩⎨⎧≥-==-)2()1(11n S S n S a n n n2)数列的分类:①递增数列:对于任何+∈N n ,均有n n a a >+1.②递减数列:对于任何+∈N n ,均有n n a a <+1.③摆动数列:例如: .,1,1,1,1,1 ---④常数数列:例如:6,6,6,6,…….⑤有界数列:存在正数M 使+∈≤N n M a n ,.⑥无界数列:对于任何正数M ,总有项n a 使得M a n >. 一、等差数列 1)通项公式d n a a n )1(1-+=,1a 为首项,d 为公差。
前n 项和公式2)(1n n a a n S +=或d n n na S n )1(211-+=. 2)等差中项:b a A +=2。
3)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⑴定义法:d a a n n =-+1(+∈N n ,d 是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⑵中项法:212+++=n n n a a a (+∈N n )⇔{}n a 是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性质:⑴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p a n +、{}n pa (p 是常数)都是等差数列;⑵在等差数列{}n a 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即 ,,,,32k n k n k n n a a a a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kd .⑶d m n a a m n )(-+=;b an a n +=(a ,b 是常数);bn an S n +=2(a ,b 是常数,0≠a )⑷若),,,(+∈+=+N q p n m 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⑸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则⎭⎬⎫⎩⎨⎧n S n 是等差数列; ⑹当项数为)(2+∈N n n ,则nn a aS S nd S S 1,+==-奇偶奇偶;当项数为)(12+∈-N n n ,则nn S S a S S n 1,-==-奇偶偶奇. (7)设是等差数列,则(是常数)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8)设,,,则有;(9)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则;(10)其他衍生等差数列:若已知等差数列,公差为,前项和为,则①.为等差数列,公差为;②.(即)为等差数列,公差;③.(即)为等差数列,公差为.二、等比数列 1)通项公式:11-=n n q a a ,1a 为首项,q 为公比 。
高一必修五数学数列全章知识点(完整版)
高一数学数列知识总结知识网络二、知识梳理①),2(1为常数d n d a a n n ≥=-- ②211-++=n n n a a a (2≥n ) ③b kn a n +=(k n ,为常数).二、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0,,2(1≠≥=-且为常数q n q a a n n②112-+⋅=n n na a a (2≥n ,011≠-+n n n a a a )三、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1)当1a >0,d<0时,满足⎩⎨⎧≤≥+00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当1a <0,d>0时,满足⎩⎨⎧≥≤+0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四.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1)利用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2)利用公式法求数列的通项:①⎩⎨⎧≥-==-)2()111n S S n S a n n n(;②{}n a 等差、等比数列{}n a 公式.(3)应用迭加(迭乘、迭代)法求数列的通项: ①)(1n f a a n n +=+;②).(1n f a a n n =+(4)造等差、等比数列求通项:① q pa a n n +=+1;②nn n q pa a +=+1;③)(1n f pa a n n +=+;④n n n a q a p a ⋅+⋅=++12.第一节通项公式常用方法题型1 利用公式法求通项例1:1.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
求a n 。
2.已知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求下列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⑴ 1322-+=n n S n ; ⑵12+=nn S .总结:任何一个数列,它的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都存在关系:⎩⎨⎧≥-==-)2()1(11n S S n S a n n n 若1a 适合n a ,则把它们统一起来,否则就用分段函数表示. 题型2 应用迭加(迭乘、迭代)法求通项例2:⑴已知数列{}n a 中,)2(12,211≥-+==-n n a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⑵已知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1=a ,n n a n S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总结:⑴迭加法适用于求递推关系形如“)(1n f a a n n +=+”; 迭乘法适用于求递推关系形如“)(1n f a a n n ⋅=+“;⑵迭加法、迭乘法公式:① 11232211)()()()(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 ② 1122332211a a a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 . 题型3 构造等比数列求通项例3已知数列{}n a 中,32,111+==+n n a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总结:递推关系形如“q pa a n n +=+1” 适用于待定系数法或特征根法:①令)(1λλ-=-+n n a p a ;② 在q pa a n n +=+1中令pqx x a a n n -=⇒==+11,∴)(1x a p x a n n -=-+; ③由q pa a n n +=+1得q pa a n n +=-1,∴)(11-+-=-n n n n a a p a a .例4已知数列{}n a 中,nn n a a a 32,11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总结:递推关系形如“nn n q pa a +=+1”通过适当变形可转化为: “q pa a n n +=+1”或“nn n n f a a )(1+=+求解.例5已知数列{}n a 中,n n n a a a a a 23,2,1122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总结:递推关系形如“n n n a q a p a ⋅+⋅=++12”,通过适当变形转化为可求和的数列. 强化巩固练习1、已知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2,(23≥∈+=+n N n a S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已知数列{}n a 中,)(0)1()2(,211++∈=+-+=N n a n a n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小结: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⑴利用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⑵利用公式法求数列的通项;⑶应用迭加(迭乘、迭代)法求数列的通项:①)(1n f a a n n +=+;②).(1n f a a n n =+(4)构造等差、等比数列求通项:①q pa a n n +=+1;②n n n q pa a +=+1;③)(1n f pa a n n +=+;④n n n a q a p a ⋅+⋅=++12.3、数列{}n a 中,)(,111n n n a a n a a -==+,则数列{}n a 的通项=n a 。
人教版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
【一】1.數列的函數理解:①數列是一種特殊的函數。
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其定義域和值域上。
數列可以看作一個定義域為正整數集N*或其有限子集{1,2,3,…,n}的函數,其中的{1,2,3,…,n}不能省略。
②用函數的觀點認識數列是重要的思想方法,一般情況下函數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列也不例外,通常也有三種表示方法:a.列表法;b。
圖像法;c.解析法。
其中解析法包括以通項公式給出數列和以遞推公式給出數列。
③函數不一定有解析式,同樣數列也並非都有通項公式。
2.通項公式:數列的第N項an與項的序數n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一個公式an=f(n)來表示,這個公式就叫做這個數列的通項公式(注:通項公式不)。
數列通項公式的特點:(1)有些數列的通項公式可以有不同形式,即不。
(2)有些數列沒有通項公式(如:素數由小到大排成一列2,3,5,7,11,...)。
3.遞推公式:如果數列{an}的第n項與它前一項或幾項的關係可以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那麼這個公式叫做這個數列的遞推公式。
數列遞推公式特點:(1)有些數列的遞推公式可以有不同形式,即不。
(2)有些數列沒有遞推公式。
有遞推公式不一定有通項公式。
注:數列中的項必須是數,它可以是實數,也可以是複數。
【二】1.等差數列通項公式an=a1+(n-1)dn=1時a1=S1n≥2時an=Sn-Sn-1an=kn+b(k,b為常數)推導過程:an=dn+a1-d令d=k,a1-d=b則得到an=kn+b2.等差中項由三個數a,A,b組成的等差數列可以堪稱最簡單的等差數列。
這時,A叫做a與b的等差中項(arithmeticmean)。
有關系:A=(a+b)÷23.前n項和倒序相加法推導前n項和公式:Sn=a1+a2+a3+·····+an=a1+(a1+d)+(a1+2d)+······+[a1+(n-1)d]①Sn=an+an-1+an-2+······+a1=an+(an-d)+(an-2d)+······+[an-(n-1)d]②由①+②得2Sn=(a1+an)+(a1+an)+······+(a1+an)(n個)=n(a1+an) ∴Sn=n(a1+an)÷2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等於首末兩項的和與項數乘積的一半:Sn=n(a1+an)÷2=na1+n(n-1)d÷2Sn=dn2÷2+n(a1-d÷2)亦可得a1=2sn÷n-an=[sn-n(n-1)d÷2]÷nan=2sn÷n-a1有趣的是S2n-1=(2n-1)an,S2n+1=(2n+1)an+14.等差數列性質一、任意兩項am,an的關係為:an=am+(n-m)d它可以看作等差數列廣義的通項公式。
高三必修五数学第二章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知识点
高三必修五数学第二章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知识点高三人教版必修五数学第二章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知识点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数列的项.(1)从数列定义可以看出,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是同一数列,例如数列1,2,3,4,5与数列5,4,3,2,1是不同的数列.(2)在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在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字,如:-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数列:-1,1,-1,1,….(4)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是一个函数值,也就是相当于f(n),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变量的值,相当于f(n)中的n.(5)次序对于数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几个相同的数,由于它们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数列就不是一个相同的数列,显然数列与数集有本质的区别.如:2,3,4,5,6这5个数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时,就会得到不同的数列,而{2,3,4,5,6}中元素不论按怎样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个集合.2.数列的分类(1)根据数列的项数多少可以对数列进行分类,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在写数列时,对于有穷数列,要把末项写出,例如数列1,3,5,7,9,…,2n-1表示有穷数列,如果把数列写成1,3,5,7,9,…或1,3,5,7,9,…,2n-1,…,它就表示无穷数列.(2)按照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或数列的增减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3.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其内涵的本质属性是确定这一列数的规律,这个规律通常是用式子f(n)来表示的,这两个通项公式形式上虽然不同,但表示同一个数列,正像每个函数关系不都能用解析式表达出来一样,也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唯一的',仅仅知道一个数列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通项公式更非唯一.如:数列1,2,3,4,…,由公式写出的后续项就不一样了,因此,通项公式的归纳不仅要看它的前几项,更要依据数列的构成规律,多观察分析,真正找到数列的内在规律,由数列前几项写出其通项公式,没有通用的方法可循.再强调对于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1)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是一个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为定义域的函数的表达式.(2)如果知道了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么依次用1,2,3,…去替代公式中的n就可以求出这个数列的各项;同时,用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判断某数是否是某数列中的一项,如果是的话,是第几项.(3)如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如2的不足近似值,精确到1,0.1,0.01,0.001,0.000 1,…所构成的数列1,1.4,1.41,1.414,1.414 2,…就没有通项公式.(4)有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形式上不一定是唯一的,正如举例中的:(5)有些数列,只给出它的前几项,并没有给出它的构成规律,那么仅由前面几项归纳出的数列通项公式并不唯一.4.数列的图象对于数列4,5,6,7,8,9,10每一项的序号与这一项有下面的对应关系:序号:1 2 3 4 5 6 7项: 4 5 6 7 8 9 10这就是说,上面可以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的集合的映射.因此,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这里的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的自变量只能取正整数.由于数列的项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和解析式.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是可以用图象直观地表示的.数列用图象来表示,可以以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描点画图来表示一个数列,在画图时,为方便起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两条坐标轴上取的单位长度可以不同,从数列的图象表示可以直观地看出数列的变化情况,但不精确.把数列与函数比较,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特殊在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由以1为首的有限连续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其图象是无限个或有限个孤立的点.。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知识点归纳
数列知识点总结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a n 1 - a n =d a n 1=q(q 0)通项公式递推公式中项前 n 项和性质a na n = a 1 +( n-1 ) da n = a 1 q n 1 (q 0)a n = a n 1 +d, a n = a m +(n-m)da n = a n 1 qa n = a m q nma b推广: A= a n k a n k ( n,kG 2ab 。
推广:G= a n k a n k ( n,kA=+22 ;n>k>0 )。
任意两数 a 、c 不一定N+有等比中项, 除非有 ac > 0,则等比中N ;n>k>0 )项一定有两个n( a 1 + a n )S n =a 1 (1 q n )S n =1 q2S n =n a 1 +n(n 1)dS n =a 1 a n q21 q( 1)若 m n p q ,则 a m a n a p a q ; (1) 若m np q , 则(2)数列 a2n 1, a 2n, a2n 1 仍为等差数a m ·a n a p ·a q列,S n ,S 2 nS n , S 3 n S 2 n ⋯⋯ 仍为等差数( 2)S n ,S 2n S n ,S 3nS 2n ⋯⋯ 仍列,公差为 n 2d ;为等比数列 ,公比为 q n(3)若三个成等差数列,可设为a d , a , a d( 4)若 a n ,b n 是等差数列,且前 n 项和分别a m S2 m 1为 S n , T n ,则T 2 m 1b m( 5) a n为等差数列S n an 2bn( a , b 为常数,是关于 n 的常数项为 0 的二次函数) ( 6) d=a ma n(m n)m n(7)d>0 递增数列 d<0 递减数列 d=0 常数数列二、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1、通项公式法: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2、涉及前n项和 S n 求通项公式,利用a n 与 S n 的基本关系式来求。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n n n 一、知识纲要(1)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数列的分类,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 (2)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 (3)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4)等差中项、等比中项.(5)等差、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二、方法总结1. 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有些题目可结合函数知识去解决,体现了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2. 等差、等比数列中, a 1 、 a n 、 n 、 d (q ) 、 S n“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组)的思想、整体思想,有时用到换元法. 3. 求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时要考虑公比是否等于 1,公比是字母时要进行讨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4. 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有: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拆项法,裂项法,累加法,等价转化等.三、知识内容: 1. 数列⎧a 1 = S 1(n = 1)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 ⎨ ⎩n - Sn -1 (n ≥ 2) 数列的前 n 项和: S n = a 1 + a 2 + a 3 + + a n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3、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4、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5、递增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6、递减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7、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8、摆动数列:从第 2 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9、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a n } 的第 n 项与序号 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0、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 a n 与它的前一项 a n -1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例 1.已知数列{a }的前 n 项和为 S = 2n 2 - n ,求数列{a }的通项公式.当 n = 1时, a 1 = S 1 = 1,当 n ≥ 2 时, a n = 2n 2 - n - 2(n - 1)2 + (n - 1) = 4n - 3 ,经检验 n = 1时 a 1 = 1 也适合 a n = 4n - 3 ,∴ a n = 4n - 3 (n ∈ N + )2.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4、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①公式求和法:公式法是数列求和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可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也可利用常见的求前 项和的公式,如: ;
据调查,大学生对此类消费的态度是:手工艺制品消费比“负债”消费更得人心。在等比数列 公比为 中,若 , ,则 , , ,…, ,…构成一个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8、性质4
若数列 与 分别是公差为 和 的等差数列,则数列 ( , 是常数)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若 和 分别是公比为 和 的等比数列,则数列 , 仍是等比数列,它们的公比分别为 , 。
②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变化分——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5、数列的递推公式
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n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6、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
一般地,我们称 为数列 的前 项和,用 表示,即
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当 时, 或
11、前n项和的性质1
①当 时, ,是关于 的一个缺少常数项的一次函数,数列 图象是直线 上一群孤立的点;
②当 时, ,是关于 的一个缺少常数项的二次函数,数列 图象是抛物线 上一群孤立的点。
①当 时, ,数列 的图象是函数 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②当 时, ,设 ,则 ,此时,数列 的图象是函数 的图象上一群孤立的点。
9、等差(比)数列的单调性
①若 ,则 为递增数列;
②若 ,则 为递减数列;
③若 ,则 为常数列。
①当 时, 为常数列;
②当 时, 为摆动数列;
③当 , 时, 为递增数列;
④当 , 时, 为递减数列;
高中数学必修5 数列知识点
必修5.2.1 数列及其相关概念二.重要题型1.“知三求二”原则例1.(1)在等差数列{}n a 中, 已知153,,562n n a a S ==-=-,求,n d ; (2)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2,5,35n d n S ===,求1,n a a ; (3)在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11,32,63,n n a a S ===,求,n q ;2、列二元方程组求1,a d 或者1,a q ;例2.(1)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1346510,,4a a a a +=+=求45,a S (2)(2013北京)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243520,40,a a a a +=+=求,n q S(3)在等差数列{}n a 中,451,10,a S ==求n S 的最大值及对应n 的值。
练习1. 在等差数列{}n a 中,3913,45,a S =-=-问n S 是否存在最大值或最小值。
若存在,求出其最值及对应n 的值。
2.在等比数列当{}n a 中,212a a -=且22a 是13a 和3a 的等差中项,求该数列的前n 项和。
总结:1.必须已知条件是可以列两个关于1,a d 或1,a q 的方程.2.公式选择:求1,a d 时11(1)(1)2n n a a n dn n S na d =+--=+⎧⎪⎨⎪⎩,求1,a q 时11(1)1n n n n a aq a q S q -=-=-⎧⎪⎨⎪⎩3.等差数列{}n a 中,求最值时使用2n S An Bn =+的二次函数的最值决定。
必修5.2.2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见方法一.公式法:已知n a 是等差或等比数列例1.(1)已知数列1,1,3,5,7,----⋅⋅⋅依次下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请问-89是该数列的项吗?(2)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312n n S -=,求n a .二.已知n S 求n a例2.已知数列{}n a 中,已知5n n S =求1,n a a ;练习21.已知数列{}n a 中,0n a >,且2(1)4n n a S +=,求n a2.已知数列{}n a 中,且n n a S n +=,(1)设1n n c a =-,求证:{}n c 是等比数列; (2)求n a三.或常数d )例3、已知数列n 中,且112,21n n a a n +==+-,求n a练习3.1.已知数列{}n a 中,且111,21n n n a a a +==++,求n a2.已知数列{}n a 中,121,2a a ==且2122n n n a a a ++=-+, (1)设1n n n b a a +=-,求证{}n b 是等差数列. (2)求n a四.或常数q ) 例4.已知数列{}n a 中,且12131,,(2)2n n a a na n a +===+,求n a ; 练习4.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首相为1a ,公比为q ,求证:11n n a a q -=;五.递推公式法:1n n a Aa B +=+(,A B 为常数)此种形式的递推公式,一定可以化成:公比q A =的等比数列{}n a λ+(λ为常数),所以这种题目我们可以先设数列为:1n n a A a λλ++=+(或1()1n n B a A a A λλλ++=+⇒=- 例5.(2014全国)已知数列{}n a 中,且111,31n n a a a +==+,求n a练习5.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42n n n S a -=--,(1)设1n a +与n a 的关系;(2)求n a必修5.2.3 求数列前n 项和的常见方法一.1.等差数列:12n n S =或1(1)2n n n S na d -=+;2.等比数列:1(1)1n n a q S q-=-或1(1)1n n a a qS q q -=≠-;1(1)n S na q == 3.2222(1)(21)1236n n n n +++++⋅⋅⋅+=4.223333(1)1234n n n ++++⋅⋅⋅+=例1.(2014重庆)已知{}n a 是首相是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n S 是{}n a 的前n 项和,(1)求,n n a S ;(2)设{}n b 是首项是2,公比q 满足244(1)0q a q S -++=,求{}n b 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
必修五第二章数列归纳总结
必修五第二章数列归纳总结一、数列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 从函数观点看, 数列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n), 当自变量n 从1开始依次取正整数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f(1), f(2), …, f(n), ….通常用an 代替f(n).于是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1, a2, …, an, …, 简记为{an}.一、数列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 从函数观点看, 数列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n), 当自变量n 从1开始依次取正整数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f(1), f(2), …, f(n), ….通常用an 代替f(n).于是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1, a2, …, an, …, 简记为{an}.3. an 与Sn 的关系设Sn =a1+a2+a3+…+an,则a n =⎩⎪⎨⎪⎧S 1 (n =1),S n -S n -1(n ≥2). 二、等差数列1. 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 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2. 等差中项如果三数a 、A.b 成等差数列, 则A 叫做a 和b 的等差中项, ∴A = .3. (1)通项公式a n =a 1+(n -1)d .推导方法: 累加法an =(an -an -1)+(an -1-an -2)+…+(a2-a1)+a1.(2)前n 项和公式S n =n (a 1+a n )2=na 1+n (n -1)2d . 推导方法: 倒序相加法.4. 用函数观点认识等差数列(1)an =nd +(a1-d)是n 的一次函数.(2)Sn = n2+(a1- )n, 是关于n 的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5.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 an +1-an =d(常数)(n ∈N*)⇔{an}是等差数列;(2)中项公式法: 2an +1=an +an +2(n ∈N*)⇔{an}是等差数列;(3)通项公式法: an =kn +b(k, b 是常数)(n ∈N*)⇔{an}是等差数列;(4)前n 项和公式法:Sn =An2+Bn(A 、B 是常数)(n ∈N*)⇔{an}是等差数列.(5){a n }是等差数列⇔{S n n}是等差数列 6. 等差数列的性质(1)下标和与项的和的关系在等差数列中, 若p +q =m +n, 则有ap +aq =am +an ;若2m =p +q, 则有2am =ap +aq, (p, q, m, n ∈N*).(2)任意两项的关系在等差数列{an}中, m 、n ∈N*, 则am -an =(m -n)d 或am =an +(m -n)d 或 =d.(3)在等差数列中, 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即an, an +m, an +2m, …为等差数列, 公差为md.等差数列的依次n项的和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即Sn, S2n-Sn, S3n-S2n, ……为等差数列, 公差为n2d.即下标成等差的项成等差数列, 下标和成等差的具有相同构成规律的项的和成等差数列.(4)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那么d>0⇔{an}是递增数列;d<0⇔{an}是递减数列;d=0⇔{an}是常数数列.(5)①数列{λan+b}仍为等差数列, 公差为λd.若{bn}, {an}都是等差数列, 则{an±bn}仍为等差数列, {λ1an+λ2bn}(λ1, λ2为常数)也是等差数列.②项数为n的等差数列中, n为奇数时, 设m= , 则S奇-S偶=am, = , Sn=na 中=nam.n为偶数时, S偶-S奇= d.③若{an}与{bn}为等差数列, 且前n项和分别为Sn与S′n, 则= .④等差数列{an}中, 若an=m, am=n(m≠n), 则am+n=0.⑤若数列{an}的前p项和为Sp=q, 前q项和为Sq=p(p≠q), 则Sp+q=-(p+q).⑥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Sp=Sq(p≠q), 则Sp+q=0.三、等比数列1. 等比数列的定义一般地,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 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2. 等比中项如果三个数a、G、b成等比数列, 那么G叫做a和b的等比中项, 即G2=ab.3.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n∈N*).推导方法: 累乘法: ·……·=qn-1.4.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当q=1时, Sn=na1,当q≠1时. Sn==.推导方法: 乘公比、错位相减法.5. 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1)an+1=anq(q是不为0的常数, n∈N*, an≠0)⇔{an}是等比数列.(2)an=cqn-1(c, q均是不为0的常数, n∈N*)⇔{an}是等比数列.(3)an+12=an·an+2(an≠0, n∈N*)⇔{an}是等比数列.(4)Sn=A·qn-A(A.q为常数且A≠0, q≠0,1)⇔{an}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6. 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1)下标和与项的积的关系在等比数列{an}中, 若m、n、p、q∈N*且m+n=p+q, 则am·an=ap·aq.特别地, 若2m=p+q, 则ap·aq=am2;a1an=a2an-1=a3an-2=….(2)任意两项的关系若{an}为等比数列, 则=qm-n或am=an·qm-n(m、n∈N*).(3)等间隔的k项和(或积)仍成等比数列.例如: {an}是等比数列, 则①a1, a3, a5, …, a2n-1;②a1+a2, a2+a3, a3+a4, …;③a1a2, a2a3, a3a4, …;④a1+a2, a3+a4, a5+a6……均成等比数列.(4)等比数列{a n}的单调性当, 或时, {an}为递增数列;当或时, {an}为递减数列.(5)①{an}是等比数列⇒{c·an}是等比数列(c≠0).②{an}、{bn}均为等比数列⇒{an·bn}、{ }仍是等比数列.③若{an}是等比数列, 则{an2}、{ }(an>0)、{ }、{|an|}均为等比数列.④非零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 也是等比数列.⑤若{an}是等差数列, 则{ban}是等比数列.若{an}是正项等比数列, 则{lgan}是等差数列.误区警示1. 数列与数集应予区别, 数列中的数排列有序, 数集中的元素无序;数列中的数可重复出现, 数集中的元素互异.2. 并不是每一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给出前n项时, 写出的通项公式可以不止一个.3.已知{an}的前n项和Sn求an时,用an=求解应注意分类讨论.an=Sn-Sn-1是在n≥2条件下求出的, 应检验a1是否适合. 如果适合, 则合写在一块, 如果不适合, 则分段表示. 千万注意用an=Sn-Sn-1判断数列{an}是否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时, 不要忘记验证a1是否满足.如: Sn=n2+n时, {an}是等差数列.Sn=n2+n+1时, {an}不是等差数列.Sn=2n-1时, {an}是等比数列.Sn=2n+1时, {an}不是等比数列.4. 在讨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的最值时, 不要忽视n是整数的条件及含0项的情形.如: 在等差数列{an}中, 已知a1=20, 前n项和为Sn, 且如S10=S15, 求当n取何值时, Sn有最大值, 并求出它的最大值.取最大值的应为S12和S13.5. G是a、b的等比中项 G=.6. 在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 一定要对q=1与q≠1进行分类讨论.7.等比数列中隐含着各项不为零、公比不为零, 项与公比的符号有着密切的联系, 解题时应特别注意.。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 5 第二章数列总结1、数列的基本观点(1)定义:依据必定的序次摆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2)通项公式:假如数列 { a n} 的第n项a 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能够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3)递推公式:假如已知数列 { a n} 的第一项 ( 或前几项 ) ,且任何一项a n与它前一项a n-1( 或前几项 ) 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是给出一个数列的两种主要方法.2、主要公式(1)通项公式 a n与前 n 项和公式 S n间的关系:S1n=1a n=.S n- S n-1n≥2(2)等差数列a n=a1+( n-1) d= a m+( n- m) d.11S n=2n( a1+ a n), S n= na1+2n( n-1) d.a+ bA=2( 等差中项 ).(3)等比数列a n=a1q n-1, a n=a m· q n-m.1q = 1S n=naa1- n1-n.a q a 1 q≠1=1-q1-q q=±(等比中项 ).G ab3.主要性质(1)若 m+ n= p+ q( m、 n、 p、q∈N*),在等差数列 { a n} 中有:a m+a n=a p+a q;在等比数列 { a n} 中有:a m·a n=a p·a q.(2)等差 ( 比) 数列挨次k之和仍旧成等差 ( 比 ) .一数列的通公式的求法1.察法依据下边数列的前几,写出数列的一个通公式.5 79(1)1,1,7,15,31,⋯;2.定法等差数列 {n是增数列,前和n1, 3, 9 成等比数列,2.求数列 {na n S,且=aa a a S a的通公式.3.前n和法(1) 已知数列 {n}的前n 和n=n2+ 3 + 1,求通an;a S n(2) 已知数列 { a n} 的前n和S n=2n+ 2,求通a n.4.累加法已知 { a n} 中,a1= 1,且a n+1-a n= 3n( n∈ N* ) ,求通a n.5.累乘法1已知数列 { a n} ,a1=3,前n和S n与a n的关系是S n= n(2 n-1) a n,求通 a n. 6.助数列法已知数列 {a} 足a= 1,a= 3+ 2(n*a} 的通公式.∈N ) .求数列 {n1n+1n n7.倒数法已知数列 { a } 中,a= 1,a a n* a .=a+1( n∈N ) .求通n1n+ 1n二数列的前n 和的求法1.分化乞降法假如一个数列的每一是由几个独立的合而成,而且各独立也可成等差或等比数列,数列的前1乞降: S n=1+22n和可考拆后利用公式求解.1+ 31+⋯+ ( +1n) .48n 22.裂乞降法于裂后明有能相消的的一数列,在乞降常用“裂法”,分式的乞降多利用此法.可用待定系数法 通 公式 行拆 ,相消 注意消去 的 律,即消去哪些 ,保存哪些 ,常 的拆 公式有:11 1 1(1) n n +k = k ·(n - n + k ) ; (2) 若 { a n } 等差数列,公差d ,1=1(1- 1);a n ·a n + 1 d a n a n + 11(3)= n + 1- n 等.n + 1+ n3. 位相减法若数列 { a n } 等差数列,数列{ b n } 是等比数列,由 两个数列的 乘 成的新数列{ a n b n } ,当求 数列的前n 的和 ,经常采纳将 { a n b n } 的各 乘以等比数列 { b n } 的公比 q ,而后 位一 与{ a n b n } 的同次 相减,即可 化 特别数列的乞降,因此 种数列乞降的方法称 位相减法.已知数列 { a n } 中, a 1= 3,点 ( a n , a n +1) 在直 y = x +2 上.(1) 求数列 { a n } 的通 公式;n(2) 若 b n = a n ·3,求数列 { b n } 的前 n 和 T n . 4.分段乞降法假如一个数列是由各自拥有不一样特色的两段组成, 可考 利用分段乞降. 已知数列 { a n } 的前 n 和 S n ,且 a n + S n = 1( n ∈ N * ) .(1) 求数列 { a n } 的通 公式;(2) 若数列 { b n } 足 b n = 3+ log 4a n , T n = | b 1| + | b 2| +⋯+ | b n | ,求 T n .附注:常用1) 1+2+3+...+n =2) 1+3+5+...+(2n-1) =3)三、等差、等比数列的对照(1)判断数列的常用方法看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①②2()③(为常数 ).看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①②(,)③(为非零常数 ).④正数列 {} 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 ()成等比数列 .(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照小结: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1.1.公式2.2.1.,1.,性质称为与的等差中项称为与的等比中项2.若(、、、2.若(、、、),则),则3.,,成等差数3.,,成等比数列列4.,4.(3)在等差数列{}中 , 相关 Sn 的最值问题:1),时,有最大值;,时,有最小值;2)最值的求法:①若已知,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②若已知,则最值时的值()可以下确立或。
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提纲
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提纲
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提纲如下:
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其中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
2.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为固定常数的数列。
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n为第n项,a1为首项,d为公差。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若知道等差数列的首项a1、末项an以及项数n,则前n项和Sn可以计算为:Sn = (a1 + an)n/2。
4. 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性质包括:公差相同、任意两项的和等于中间项与首尾两项之和、等差数列的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之和等于项数的二分之一乘总和等。
5.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为固定常数的数列。
公式为:an = a1 * r^(n-1),其中an为第n项,a1为首项,r为公比。
6.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若知道等比数列的首项a1、末项an以及项数n,且公比r不等于1,则前n项和Sn可以计算为:Sn = (a1 * (r^n - 1))/(r - 1)。
7. 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公比相同、任意两项的比等于中间项与首尾两项之比、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与后n项和之差等于第n+1项与第2项之差等。
8. 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用来表示数列中第n项的公式。
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已经列出了通项公式,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来确定数列中任意项的值。
9.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计算利息、计算成绩排名等。
总结:以上是数学必修五数列的主要知识点提纲,学生可以通过理解这些知识点来提高对数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识纲要(1)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数列的分类,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 (2)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 (3)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4)等差中项、等比中项.(5)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二、方法总结1.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有些题目可结合函数知识去解决,体现了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2.等差、等比数列中,1a 、n a 、n 、)(q d 、n S “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组)的思想、整体思想,有时用到换元法. 3.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时要考虑公比是否等于1,公比是字母时要进行讨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4.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有: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拆项法,裂项法,累加法,等价转化等. 三、知识内容: 1.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2()1(111n S S n S a a n nn 数列的前n 项和:n n a a a a S ++++= 321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3、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4、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5、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6、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7、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8、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9、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0、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例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n S n -=2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当1=n 时,111==S a ,当2n ≥时,34)1()1(2222-=-+---=n n n n n a n ,经检验 1=n 时 11=a 也适合34-=n a n ,∴34-=n a n ()n N +∈2.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对于数列{}n a ,若d a a n n =-+1(常数),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对于数列{}n a ,若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d n a a n)1(1-+=。
说明:该公式整理后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①2)(1n n a a n S +=②d n n na S n 2)1(1-+= 说明:对于公式②整理后是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等差中项: 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即:2ba A +=或b a A +=2 说明: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事实上等差数列中某一项是与其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等差数列的性质:(1)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n a 是等差数列的第n 项,m a 是等差数列的第m 项,且n m ≤,公差为d ,则有d m n a a m n )(-+=(2)对于等差数列{}n a ,若q p m n +=+,则q p mn a a a a +=+。
2n p q =+(n 、p 、*q ∈N ),则2n p q a a a =+也就是: =+=+=+--23121n n n a a a a a a ,如图所示:nn a a n a a n n a a a a a a ++---112,,,,,,12321(3)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n S 是其前n 项的和,*N k ∈,那么k S ,k k S S -2,k k S S 23-成等差数列。
如下图所示:kkk kk S S S k k S S k k k a a a a a a a a 3232k31221S 321-+-+++++++++++例7.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113a =,6113a =,a n =33,则n 为() (A)48 (B)49 (C)50 (D)51 例12.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1231010a a a a ++++=,则有( )1101()0A a a +>2100()0B a a +<399()0C a a +=51()51D a =例13.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n S n 232-=,求证: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并求其首项、公差、通项公式 .解:12311=-==S a ,当2n ≥时,56)]1(2)1(3[23221-=-----=-=-n n n n n S S a n n n ,1=n 时亦满足∴56-=n a n , ∴首项11=a 且)(6]5)1(6[561常数=----=--n n a a n n ∴{}n a 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6、首项11=a 、通项公式为56-=n a n3.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0≠q )。
等比中项:如果在a 与b 之间插入一个数G ,使a ,G ,b 成等比数列,那么G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
也就是,如果是的等比中项,那么Gb a G =,即ab G =2。
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对于数列{}n a ,若)0(1≠=+q q a a nn ,则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
(2)等比中项:对于数列{}n a ,若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比是q ,则等比数列的通项为11-=n nq a a 。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1)1(1)1(1≠--=q q q a S n n ○2)1(11≠--=q qq a a S n n○3当1=q 时,1na S n =等比数列的性质:①等比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n a 是等比数列的第n 项,m a 是等差数列的第m 项,且n m ≤,公比为q ,则有mn m n q a a -=②对于等比数列{}n a ,若v u m n +=+,则v u mn a a a a ⋅=⋅也就是: =⋅=⋅=⋅--23121n n na a a a a a 。
如图所示:nn a a n a a n n a a a a a a ⋅⋅---112,,,,,,12321③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n S 是其前n 项的和,*N k ∈,那么k S ,k k S S -2,k k S S 23-成等比数列。
如下图所示:kkk kk S S S k k S S k k k a a a a a a a a 3232k31221S 321-+-+++++++++++例8.在等比数列{}n a 中,3712,2a q ==,则19_____.a =例9.23+和23-的等比中项为( )()1A ()1B -()1C ±()2D例10. 在等比数列{}n a 中,22-=a ,545=a ,求8a ,解:∵5a 是2a 与8a 的等比中项,∴25482-⨯=a ∴14588-=a例11.在等比数列{}n a 中,1a 和10a 是方程22510x x ++=的两个根,则47a a ⋅=( )5()2A -2()2B 1()2C -1()2D4.数列前n 项和 (1)重要公式:2)1(321+=+++n n n ; 6)12)(1(3212222++=+++n n n n ;2333)]1(21[21+=++n n n(2)等差数列中,mndS S S n m n m ++=+(3)等比数列中,n m m m n n nm S q S S q S S +=+=+(4)裂项求和:111)1(1+-=+n n n n ;(!)!1(!n n n n -+=⋅)五、例析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列教学内容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问题。
掌握一些求和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解决此问题的能力。
本文例析了一些求和的方法,仅供参考。
(一)倒序相加法: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序(倒序),当它与原数列相加时,若有因式可提,并且剩余的项的和易于求得,则这样的数列可用倒序相加法求和。
如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2)(1n na a n S +=的推导。
(二)错位相减法:这是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n nb a ⋅的前n 项和,其中}{n a 、}{n b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三)分组求和法 所谓分组求和法,即将一个数列中的项拆成几项,转化成特殊数列求和。
例3.已知数列}{n a 满足1)21(-+=n nn a ,求其前n 项和n S 。
(四)公式法(恒等式法):利用已知的求和公式来求和,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再如n ++++ 3212)1(+=n n 、)12)(1(613212222++=++++n n n n 等公式。
(五)拆项(裂项)相消法:若数列}{n a 能裂项成)()1(n f n f a n-+=,即所裂两项具有传递性(即关于n 的相邻项,使展开后中间项能全部消去)。
例5.已知数列}{n a 满足)1(1+=n n a n,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六)通项化归法:即把数列的通项公式先求出来,再利用数列的特点求和。
例.求数列n+++++++ 3211,,3211,211,1的前n 项和n S (七)并项法求和:在数列求和中,若出现相邻两项(或有一定规律的两项)和为常数时,可用并项法,但要注意n 的奇偶性。
例7.已知数列)12()1(--=n a n n,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00S(八)奇偶分析项:当数列中的项有符号限制时,应分n 为奇数、偶数进行讨论。
例8.若)34()1(1--=-n a n n,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九)利用周期性求和:若数列}{n a ,都有n T n a a =+(其中0N n ∈,0N 为给定的自然数,0≠T ),则称数列}{n a 为周期数列,其中T 为其周期。
例9.已知数列}{n a 中,nn a a a 11,211-==+,求其前n 3项的和n S 3.(十)导数法:利用函数的求导来计算数列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