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型的理解与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型。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巩固所学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一次家庭作业写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

一、教案基本信息《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学科领域:小学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 体会课文中对树的描绘,理解树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图片导入:展示一些美丽的树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树木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树木有哪些吗?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阅读课文。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主题。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树离太阳最近,你们认为这是为什么?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深入学习课文(20分钟)1.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树为什么离太阳最近?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树的生长过程、光合作用等。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树木,让它们更好地生长?3. 学生动手制作关于树木的手工作品,展示对树木的认识和热爱。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大自然。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主要内容。
2.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教学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及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教学卡片、生僻词语解释等辅助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教师讲解生僻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5. 分组讨论:作者为何说这棵树是离太阳最近的树?7. 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树的文章。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 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是否准确?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之处?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等。
九、课后拓展1. 推荐阅读其他关于大自然的文章或书籍。
2.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十、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2课时。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离太阳最近的树》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课文,感受作者对树的热爱和敬畏。
a. 课文中描绘了树的哪些特点?b. 作者为何对这棵树情有独钟?c. 作者希望通过这棵树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情感?3. 分组讨论:同学们可以自愿组成小组,就树的特点、作者的情感等方面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向全班汇报。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离太阳最近的树》的作者和背景知识;2.掌握《离太阳最近的树》的核心内容和主题;3.学习使用恰当的阅读理解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生理解和掌握《离太阳最近的树》的核心内容和主题;2.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理解技巧解析文本;3.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并对其中的情感和意义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准备:1.《离太阳最近的树》散文课文;2.教师备课笔记;3.学生阅读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离太阳最近的树》的作品和作者,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2.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离我们最近,离太阳最近的是什么?1.教师给学生逐段朗读《离太阳最近的树》,并带领学生思考每一段的意义和情感;2.教师提问学生,太阳对树的关照有哪些?树对太阳的感激之情有哪些表现?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每一段的核心内容,并进行展示。
第三步:阅读理解1.学生个人阅读课文,并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针对细节的问题;2.学生进行课文的大致梳理,要求提炼出故事的主线和结构;3.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运用所学的阅读理解技巧解析文本,将问题的答案填写在表格中。
第四步:展示和讨论1.学生分组进行答题展示,分享各自的解析和答案;2.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个问题的答案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3.教师总结学生的解析和答案,给予肯定和补充。
第五步:课文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和情感描写,并解读其中的意义;2.学生个人写出自己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和感悟;3.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给予评价和点评。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并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2.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继续阅读其他的散文作品,扩展阅读面;2.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自己的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3.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进行详细的阅读和赏析。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准确地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主题,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分析课文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象征手法。
(2)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出环保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板书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内容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象征手法。
5. 课堂拓展(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并进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环保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意识等。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与进步。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整版-2024鲜版

树的生长条件
树的种类与特点
树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营养等条件才能 正常生长。
不同种类的树有着不同的形态、生长环境和 生长特点。
2024/3/27
24
课后作业布置及要求
作业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太 阳能与树的关系的短文,字数不少于500 字。
鼓励使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和具体的数据 支持观点。
语句通顺,逻辑清晰,无错别字和语法错 误。
情感真挚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红柳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人类 破坏生态环境的强烈谴责,使读者在感动中思考。
8
关键语句理解与感悟
“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
这句话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了红柳在恶劣环境下依然坚韧美丽的形象,表
达了作者对红柳的赞美之情。
“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
分享交流
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向全班 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
学可补充或提问。
2024/3/27
21
创意写作展示成果
写作主题 以“我与太阳和树的故事”为题,引 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写作指导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包括如何构思故 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 情等。
2024/3/27
学生写作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初稿,课后进行修 改和完善。
2024/3/27
通过个人阅读体验的分享,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17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 象,探究其背后的象征意义和思想内 涵。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方式,培养 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加深对 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各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例如“生命的意义”、“自然与文明 的关系”、“追求梦想的过程”等, 并形成汇报材料。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基本内容及其主旨。
2. 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3.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寓意。
2. 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把握。
3. 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作品特点。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离太阳最近的树?为什么离太阳最近的树具有特殊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文章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探讨其寓意。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的认识。
(2)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3. 结合生活实际,制定一份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计划。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理解程度,包括对文章主旨、写作手法和特点的掌握。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解读和批判性思考。
3. 学生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培养,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感悟。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2)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树的生长环境、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3)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感受语言的美妙和文章的意境。
2. 课文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树的生长环境、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 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学习:讲解和练习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如“阳光充足”、“茁壮成长”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出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 课文理解:让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学习:讲解和练习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树的生长环境、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分享讨论成果。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树,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附近的树木,让学生亲身体验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树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描绘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环保意识,珍爱自然资源,培养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树的赞美之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学会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通过描绘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树木,谈谈对树木的认识和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树具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何称它为“离太阳最近的树”?(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树的赞美之情。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体验感。
5.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树木的尊重和爱护。
(2)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树木。
8. 板书设计离太阳最近的树特点:高大、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赞美:作者对树木的喜爱和敬意9.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使学生认识到树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最新最全《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精华版)

最新最全《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精华版)《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精华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离太阳最近的树》。
课文描绘了一棵长在高山之巅、离太阳最近的树,通过讲述树的生长过程,展示了树顽强生命力和与太阳的特殊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1.1 教师播放高山风光PPT,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
2. 自主学习(10分钟)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 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生字词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3. 课堂讲解(15分钟)3.1 教师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沐浴、茁壮、息息相关”等词语。
3.2 学生跟读,巩固生字词。
4. 例题讲解(10分钟)4.1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例子,如“这棵树离太阳最近,所以它的叶子特别绿。
”4.2 学生分析例子,理解“离太阳最近的树”的特殊意义。
5. 随堂练习(5分钟)5.1 教师出示练习题,如“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1)这棵树离太阳最近,所以它的影子特别长。
(2)这棵树离太阳最近,所以它的叶子特别绿。
”5.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5分钟)6.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离太阳最近的树生长在高山之巅叶子特别绿与太阳的特殊关系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离太阳最近的树》主题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离太阳最近的树》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思考树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视觉材料增加学生对树木的认知。
1.4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
学生阅读文章,并分享对树木的认知和感受。
教师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树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二章:树木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树木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2.2 教学内容:介绍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
探讨树木对人类生活的贡献,如提供氧气、遮荫等。
通过阅读和讨论的方式获取知识。
利用图表和数据等可视化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2.4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相关段落,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探讨树木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教师展示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树木的重要性。
第三章:树木的保护3.1 教学目标:了解树木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学习如何参与树木的保护工作。
3.2 教学内容:介绍树木面临的威胁,如砍伐、污染等。
探讨保护树木的措施,如植树造林、减少砍伐等。
3.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的方式获取知识。
利用案例和故事等生动材料引起学生关注。
3.4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相关段落,了解树木面临的威胁。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探讨保护树木的措施。
教师分享案例和故事,引起学生对树木保护的关注。
第四章:树木的观察与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欣赏力。
了解树木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4.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观察树木的特点和变化。
探讨欣赏树木美丽之处的方法和意义。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分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欣赏力。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视觉材料增加学生对树木的认知。
4.4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观察树木的特点和变化。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复杂句式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 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树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对树的认知有多少?树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复杂句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主题,探讨树与人类的关系。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树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鉴赏。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树的文章,表达对树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
2.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评估学生对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离太阳最近的树》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深层次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让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的一些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打印好《离太阳最近的树》的文章,每人一份。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树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出本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给予解答。
3.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选取文章中的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观点。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环保方面的责任。
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文章,可以是倡议书、心得体会或者建议。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户外植树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植树的过程,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巧。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对环保的理解。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讨论交流能力。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主要内容,了解树的象征意义。
(2)能够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主要内容。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作者写作手法的深入理解。
(2)对课文中所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图片展示:展示一些关于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提问:你们对身边的树木有什么看法?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结合课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中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讨论。
(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课文所传达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
3.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以及对树木的尊重和热爱。
五、教学拓展1. 开展校园树木观察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树木的生长状况和生态环境。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3. 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六、教学内容1. 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深入解读:(1)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理解树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离太阳最近的树》。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棵大树因为距离太阳最近,而得到了许多太阳的关爱,从而长得特别茂盛,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文章通过树与太阳的关系,教育学生要珍惜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太阳和树木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树木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树与太阳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如何将课文中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
6.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中所蕴含哲理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太阳——关爱树木——成长优点——发挥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 请谈谈自己对课文中所蕴含哲理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答案:1. 太阳关爱着树木,让它们茁壮成长。
2.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让学生明白了太阳对树木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应该珍惜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五篇材料]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五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55d8f22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4.png)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五篇材料]第一篇: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毕淑敏老师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离太阳最近的树》是重大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以“用心灵去感悟自然,用行动去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
本文语言流畅隽永,含蓄蕴籍,作者将冷峻的叙述、精微的描写、深刻的议论、大胆的想象及贴切的比喻融为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熔铸着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真切感悟以及对人与自然这一永恒主题的深刻思考,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为本课确定了2个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融冷峻的叙事和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2、运用引申和联想,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另外,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领会颂歌与悲歌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和点拨法。
讲授法的使用可以让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主张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将采用的具体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6《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女作家、诗人、散文家,有“世纪老人”之称。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讨(20分钟)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所描述的“离太阳最近的树”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珍惜生命,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提醒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关爱大自然,珍惜生命。
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六)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教学过程:六、内容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拓展延伸(15分钟)1. 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关爱大自然,珍惜生命?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八、情感体验(10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所描述的“离太阳最近的树”的理解和感悟。
6《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教案编辑专员,以我给你的及要求,编写教案,供我参考。
内容有十五个章节组成,按我的要求给我五个章节(以一、,二、,三、,四、,五、格式)。
“6《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3)能够归纳出课文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课文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2. 新课导入:(1)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解释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含义。
3. 课文讲解:(1)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理解每个段落的大意。
(2)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解释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含义。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主题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如保护环境、面对困难等。
(3)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推荐相关影片,供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
6. 布置作业:(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平台的量化评价,督促学习,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5分钟
二、结合文本、任务导入
一、导入
板书:西藏
看到这个词,同学们想到什么?
大家心目中的西藏是这样的——展示拉萨图片。
但西藏的大部分地区是这样的——展示阿里地区的照片。
阿里地区幅员辽阔,占地面积34.5万平方公里,全地区的平均海拔在4500以上、年平均气温低于零摄氏度,这里气候恶劣、空气稀薄、日照强烈,可供居民日常生活的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引导学生寻找到文章中挖掘红柳悲哀的语句,让学生通过对红柳过去与现状的对照和比较,深刻理解挖掘红柳这一事件的悲哀。
25分钟
四、品读对话、感红柳之志
1.布置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和司务长的对话。
提问:当司务长布置大柴的任务时,“我”产生了疑惑。面对“我”的质疑,司务长连续用了四个“对不对”,作者详写这一对话情景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利用平台查找整理作者毕淑敏的相关资料,特别是在西藏当兵时的经历。
4.利用平台中图库的资料用PHOTOSHOP软件为本课的红柳树制作树牌,并上传。
5.分成5组,每组6人。
课下在平台上做完字音、字义的练习,自主打分。
将搜集或自己写的环保图片和标语上传到平台上。互相浏览,留言评价。
利用平台查找作者资料、并完成平台上有关练习。
2.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是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红柳的根有多少,那沙山就有多大。”“啊红柳如冰山……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它用如此强大的根系牢牢固住了流沙,制服了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它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作出了贡献。)
2.作者为什么要写挖掘红柳根的艰难过程?
3.布置学生朗读最后一段。
提问:(1)什么是“原住民”?作者为什么把红柳称作“原住民”?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这一段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结:通过回答这几个问题,同学们从作者吟唱的红柳的悲歌中体味到了人类只看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而破坏生态却毫不自知的忧患意识,也体味到了作者心中更深程度的悲哀。
同时,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随时拍照已经成为人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我所任教的动漫专业的学生,在色彩把握、照片布局方面较其他专业学生有一定优势,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和竞争,我采用了制作电子树牌和电子相册这两种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驱动本课的文本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
1.掌握写作的纵向思路。
课后反思
本课我用两个与专业相结合的任务——制作树牌和制作电子相册来驱动教学,制作树牌让学生了解红柳的生活习性和红柳的形态。制作电子相册用思维导图来规划制作思路,可以让电子相册思路清晰,表述主题更突出。学生体现了较大的兴趣,在树牌制作中涌现了一大批的优秀作品。
虽然本课基本上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参与性强,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具有竞争意识。但是本课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只限于讨论现成的问题,在体味到红柳之悲后没有探究造成红柳悲剧的意识,个别同学在赏析句子的时候还不能结合句子的修辞特点进行分析,今后应加强片段赏析方法的指导和练习。
编制:教科研处 审核: 日期:
2.掌握作者表达浓烈情感的方式——平静的叙述和详细的描写。
能力
1.通过思维导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纵向思路。
2、通过制作树牌了解红柳,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对本课的红柳形象进行解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
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存环境
板书设计
离太阳最近的树
毕淑敏
赞歌——颂红柳 悲歌——叹被毁 纵
1、描写环境,顽强生存 1、叙述挖红柳前 理直气壮 向
2、描写红柳 “微笑” 2、叙述挖红柳时 竭尽所能 思
3、描写红柳根 伟大力量——————/
赞悲融一体→爱自然生命 平淡蕴深意→倡保护生态
看完这些照片,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渐渐关注并且体会到了“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那么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是否如毕淑敏一样,能够关注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做到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请同学们以“我与——的故事”为主题做一个环保的电子相册。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先确定主题和思路,然后组织照片就能思路清晰。
本单元安排了题目为“我们热爱大自然——讲诉我与XX(动、植物、山水、树林、公园等)的故事”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本课将结合此综合实践活动,用制作树牌和电子相册的方式展现学生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界万物和谐共处的体验和追求。
学情分析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对散文学习大多只停留在基本的认识和掌握,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较弱,对能引发思考的哲理性散文缺乏深入的思考能力。因此,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格魅力,继而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各小组思考讨论后进行赏析。可能答案:
1.在一个广阔壮观的背景下,一片红柳丛“昂然立着”。“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酷寒”、“微笑”突出了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也写出了红柳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同时暗示了红柳在高原上的珍贵。)
表达了作者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痛心之情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可能回答:
通过平静的叙事和详细的描写表达了内心浓烈的情感。
动漫专业的学生在思索问题时往往只是想到表面原因,欠缺往问题深层挖掘的能力,此处在用拓展思路点拨法能促使学生感受作者对红柳被砍伐的深沉的悲哀。
引导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红柳与冰山有什么相似点?把红柳比作冰山有什么意义?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红柳根燃烧的情形?
2、提问:如此美,如此坚强,如此有用的红柳人们珍惜了吗?
请同学们在平台上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片段,小组讨论,对片段进行赏析。
点拨:作者为什么要写挖掘红柳的艰难过程?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发言,美丽的红柳在恶劣的环境中怡然自得,用巨大的根系固住流沙,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作者为红柳唱了一首赞歌,而人们却砍伐红柳,也为红柳唱了一首悲歌。
三、鉴赏品评、析红柳之美与悲哀
1、提问:作者对于红柳的美进行了精微的描写,你能否发挥你那双可以善于寻找美的眼睛找出文章中一些片段。然后和别人分享下,你为什么觉得这段描写的红柳美?
请同学们在平台上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片段,小组讨论,对片段进行赏析。
点拨:
作者为什么写红柳丛“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作业上传平台,学生留言打分互评。
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用刘思思利用暑假骑行去西藏的经历现身说法教育学生。用刘思思制作的电子相册为例子,为学生制作电子相册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爱生命、树立环保意识。
2分钟
七、教师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渐渐关注并且体会到了“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那么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像毕淑敏一样,能够关注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做到珍爱生命,保护环境。
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关键词句,把握红柳形象,理解课文意蕴。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2.探究作者的感情脉络,增强爱护自然和环保意识。
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用两个任务引领课堂进程,一是析红柳之形——制作树牌,二是感红柳之志——制作电子相册。
3.“那红柳强大的根系,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般,一旦燃烧起来,会喷发出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这部分体现了红柳那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各小组思考讨论后进行赏析。
可能答案:
1.“人们将大半个沙山掏尽,这样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起在旷野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最后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就訇然倒下了——如此顽强的红柳!
制作并上传红柳的树牌。
查看各项作业的得分和排名情况。
利用平台能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打分,量化的评价方式能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努力争取“金榜题名”板块的状元、榜眼等称号。
设计树牌与专业结合,而本课会让学生设计更具深蕴。
3分钟
一、检查预习、综合评价
登陆平台“金榜题名”板块,展示优秀作品,对“状元”、“榜眼”、“探花”的获得者进行表扬,综合评价预习作业情况。
其他同学观看、讨论。
红柳的生长环境离我们较远,因此用情景教学法,先让学生了解阿里地区的气候条件,通过展示特色设计的树牌和红柳照片,可以帮助学生削弱与红柳之间的距离感,强烈的视觉冲击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速的进入到本课的学习情境中,为课下让同学们自己做电子相册打下基础。
30分钟
通过分析红柳的颂歌和悲歌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1 15分钟
五、思维导图、梳理行文思路
请同学们绘制本课的思维导图,梳理本课的纵向行文思路。
绘制思维导图。
本文由前文的铺垫,学生对本课的思路有了深入的了解,能顺利绘制思维导图,突破本课难点理清文章思路。
10分钟
六、作业
前年暑假,你们的一个师哥刘思思骑行2个月去了西藏,拍了红柳的照片,制作了电子相册——《我与红柳的故事》。你们的师哥说,从小到大讲环保,总是人云亦云,直到自己亲眼看到红柳的时候,才真正决定要低碳环保。
那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式表达了内心浓烈的情感呢?
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和司务长的对话。讨论表达效果。
可能回答:
写活了司务长说话时理直气壮的神态,从反面解释了砍伐红柳时间的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