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控制要点

合集下载

工程常见的六大质量通病

工程常见的六大质量通病

工程常见的六大质量通病一、基础工程问题1.现象:地基沉降不均匀,导致上部结构开裂或破坏。

2.原因:地质勘察不准确,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当等。

3.预防措施:加强地质勘察工作,确保勘察数据准确;合理设计基础形式及上部结构;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和验收标准。

二、墙体质量问题1.现象:墙体开裂、渗漏、空鼓等。

2.原因: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不规范,温差应力过大等。

3.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材料质量,选用符合要求的砌块、砖、砂浆等;规范施工工艺,确保砌筑质量;采取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减少温差应力。

三、渗漏问题1.现象:屋面、墙体、卫生间等处渗漏。

2.原因:防水材料质量不合格,防水层施工质量不规范,管道安装不当等。

3.预防措施:选用符合要求的防水材料,确保防水层施工质量;规范管道安装工艺,避免渗漏隐患;加强成品保护,防止后续施工破坏防水层。

四、装饰工程质量问题1.现象:装饰面层开裂、脱落、空鼓等。

2.原因: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不规范,环境因素影响等。

3.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材料质量,选用符合要求的饰面材料;规范施工工艺,确保饰面层施工质量;加强环境控制,避免潮湿、高温等因素对饰面层的影响。

五、机电设备安装问题1.现象:电气设备线路混乱,安装位置不合理,设备运行不正常等。

2.原因: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当,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等。

3.预防措施:合理设计电气设备的位置和线路走向;规范施工工艺,确保安装质量;选用符合要求的设备型号和规格,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六、使用功能缺陷1.现象: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满足设计要求,如通风不畅、采光不足、隔音效果差等。

2.原因: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问题,后期维护不当等。

3.预防措施:合理设计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相应的设施设备;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加强后期维护管理,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设施。

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也影响了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地基处理不规范地基处理是工程施工的基础,不规范的地基处理会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地基处理质量。

二、混凝土质量问题混凝土是工程施工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其质量问题主要包括强度不足、裂缝、蜂窝、麻面等。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搅拌、浇筑、养护等环节的管理,确保混凝土质量。

三、钢筋工程质量问题钢筋是建筑工程的骨架,钢筋工程质量问题主要包括钢筋锈蚀、焊接不牢固、锚固长度不足等。

防治措施:选用合格的钢筋材料,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焊接、锚固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四、结构变形和裂缝结构变形和裂缝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会导致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受到影响。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五、施工缝和接缝质量问题施工缝和接缝是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主要包括缝隙不均匀、接缝不牢固等。

防治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缝隙处理和接缝施工,选用合适的接缝材料,确保施工缝和接缝的质量。

六、防水工程质量问题防水工程是工程施工中重要的环节,防水工程质量问题会导致建筑物渗漏,影响使用寿命。

防治措施:选用合格的防水材料,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水施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七、施工管理不规范施工管理是工程施工中重要的环节,施工管理不规范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桩基础工程(一)沉桩达不到标高现象:沉桩困难,桩矗立地面或送桩达不到标高。

原因分析:1)持力层高低起伏。

2)勘察资料控制不够或失实。

3)群桩施工时,后沉桩因土层挤密致使沉桩困难。

4)预制桩质量差,沉桩过程中发生桩身断裂、桩顶破碎。

5)沉桩设备选择不当。

6)接桩时下节桩尖在硬土层上,接桩后停歇时间过长。

预防措施:1)探明工程地质条件,试沉桩发现异常时应作补勘。

2)预制桩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和满足设计要求。

3)合理选择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沉桩机械设备。

4)沉桩困难时可采用植桩法。

5)沉桩工艺要连续。

避免接桩时下节桩在硬土层中,减少接桩时间,做到沉桩基本连续。

(二)桩身断裂现象:沉桩时桩突然错位,或桩身出现沿主筋方向的裂缝。

原因分析:1)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桩身弯曲,长细比过大。

3)桩养护不当,吊桩或运输不当而降低桩身强度。

4)遇到地下坚硬障碍物。

5)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面不平整、不吻合。

6)桩主筋触及桩顶,锤击时发生纵向裂缝。

预防措施:1)清除浅层地下坚硬障碍物。

2)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制桩和养护,执行强度和龄期双控方法。

3)吊桩、桩运输须按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

4)桩身垂直地面。

5)接桩须在同一轴线上。

(三)桩身偏位、倾斜现象:桩身倾斜,偏离设计桩位。

原因分析:1)场地没有平整,桩架不水平。

2)插桩时偏斜、未到位。

3)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不牢固。

4)群桩施工时,因桩距过近,沉桩时土层挤密产生侧向力,使已沉桩位移。

5)沉桩期间施工工地或邻近工地取土,造成桩身倾斜。

6)桩身弯曲。

预防措施:1)平整场地,安稳桩架,保证桩架平整,桩位对中。

2)保证接桩牢固且在同一轴线上。

3)沉桩期间不宜同步开挖基坑取土。

4)密度大的群桩工程可采用植桩法。

5)桩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四)接桩处开裂现象:沉桩时,接桩处松脱开裂。

原因分析:1)接桩焊接质量不好或硫磺胶泥配比不当。

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

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

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一、施工质量问题1.基础处理不当处理措施:加强施工前的勘察和设计,确保基础的稳定和安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处理措施: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检测和验收;提高对材料的采购和储存管理;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材料的使用和检查,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

3.施工工艺不规范处理措施: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研究和掌握,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加强对施工工艺的宣传和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

4.施工图纸设计错误处理措施:加强对施工图纸的审核和审查,确保施工图纸的正确和完整;加强对施工图纸的使用和管理,减少设计错误的可能性;加强对施工图纸设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二、工程质量监督问题1.监理单位监督不到位处理措施:加强对监理单位的考核和监督,确保他们的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加强对监理工作的评价和反馈,促使监理单位提高工作质量。

2.施工单位管理不到位处理措施:加强对施工单位的考核和监督,确保他们的施工管理的有效性;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责任意识;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三、质量验收问题1.质量验收标准不统一处理措施:加强对质量验收标准的制定和宣传,确保各方对质量验收标准的理解和执行一致;加强对质量验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加强对质量验收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质量验收工作的公正和有效。

2.质量验收程序不规范处理措施:加强对质量验收程序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各方对质量验收程序的理解和执行一致;加强对质量验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加强对质量验收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质量验收工作的规范和公正。

为了解决以上施工质量常见问题,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全面监督,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加强对施工材料和施工图纸的审核和检查,确保质量达标;加强对质量验收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质量验收工作的公正和有效。

「汇总」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

「汇总」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

「汇总」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一、基坑超挖原因分析(1)采用机械开挖,没有留下30cm由人工开挖整平,而是一挖到底,操作又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基底原状土受到机械开挖而扰动。

(2)没有专人指挥,盲目操作。

(3)测量未经复核出现差错。

(4)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二、基底标高不符合要求现象:(1)基槽(坑)底标高不符合设计规定值,造成浅基础埋置深度不足或超挖。

(2)基底持力层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被人工扰动,造成持力层承载能力降低。

1. 原因分析:(1)测量放线错误,造成基底标高不足或过深。

(2)地质勘察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虽已挖至设计规定深度,但土质仍不符合设计要求。

(3)选用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不当,造成超挖。

2. 预防措施:(1)当发现控制桩或标志板有被碰撞和移动迹象时,应复查校正,防止标高出现过大误差。

(2)防止超挖。

采用机械开挖基槽(坑)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土用人工清理,其厚度应根据施工机械确定。

(3)基槽(坑)挖至基底标高后,应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检查基底土质是否符合要求,并作出隐蔽工程记录。

3. 治理方法:(1)当开挖深度达到设计规定,而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单位协商处理。

(2)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与基土相同的土料填补,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或用碎石类土填补并夯实。

在重要部位超挖时,可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填补,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三、基坑(槽)浸水1. 原因分析基坑(槽)开挖时被水淹没,或直接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土壤浸水,经过扰动,由固体变成流体,既造成施工困难,也影响地基质量。

2. 预防措施(1)开挖基坑(槽)前,场地周围应设置排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内。

挖土放坡时,坡顶和坡脚至排水沟均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为0.5~1m;永久性挖土边坡上缘至山坡截水应保持5m距离。

(2)基坑(槽)开挖时应逐层开挖逐层收坡,并随时检查边坡坡度,坡度不允许偏陡或挖成神仙土,边坡上缘堆土或堆置材料时,至边坡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在0.8m以上,堆土高度不超过1.5m。

地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地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地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引言地基作为建筑物的基础,是保障建筑物稳定的关键。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地基施工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给建筑物稳定带来了隐患。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地基施工质量的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具体内容1. 开挖不彻底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开挖不彻底是一种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开挖深度不够、开挖面积不足等。

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和修复,会给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防范此类问题,施工方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要求开挖,如有误差应及时补救。

2. 砼强度不达标砼强度不达标是地基施工中另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包括材料问题、施工方法不规范等。

为避免出现砼强度不达标的情况,施工方应当选用质量可靠的材料,合理控制搅拌时间,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并做好记录和检测。

3. 地基未处理好地基未处理好常常会导致建筑物的沉降或者变形,发生此类问题的原因通常有几种:一是在地质勘察时没有充分认识地质情况;二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没有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三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

针对这些原因,施工方需要加强地质勘察,实施合理的处理措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4. 基础垂直度不达标基础垂直度不达标会使建筑物变形或倾斜。

常见的原因包括基础施工水平不平、立柱设置不规范、施工人员操作不当等。

为防治这种情况,施工方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保证基础施工的水平平整,立柱垂直度达标,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结论地基施工质量问题是建筑物稳定性的重要威胁,防治这类问题需要在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达标,保证建筑物稳定。

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一、路基工程 (5)1、填方路堤原地面未进行处理就上土施工防止措施: (5)2、横向斜坡路堤填筑未挖台阶,出现路基横移,下挡墙挤裂。

防止措施: (5)3、土工合成材料易破坏。

防止措施: (6)4、施工中发现土工合成材料出现扭曲、折皱、重叠现象。

防止措施: (6)5、摊铺碎石垫层时,下层土工格栅被翻起、损坏。

防止措施; (6)6、路基填料不合格,不同样类型土混填。

防止措施: (7)7、填石路堤旳石块尺寸过大,导致很大旳空隙,使路堤上部陷落下沉。

防止措施: (7)8、路基施工中有积水现象。

防止措施: (8)9、路基填筑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规定。

防止措施: (8)10、桥涵台背回填土质量达不到规定。

防止措施: (9)11、路基边坡出现坍塌或被雨水冲刷。

防止措施: (9)12、路堑施工前,未设截水沟、引水沟,使排水不畅,导致边坡坍塌。

防止措施: (10)13、路堑开挖采用掏底开挖方式,靠近坡面,出现边坡参差不齐、破碎不稳。

防止措施: (11)二、隧道工程 (11)14、易塌方地段在进洞前忽视做仰坡防护。

防止措施: (12)15、洞口出现地层滑坡、倒塌、偏压。

防止措施; (12)16、隧道施工易出现超欠挖。

防止措施: (12)17、喷锚支护质量控制不好。

防止措施: (13)18、喷射砼质量控制不好。

防止措施: (14)19、未按设计规定进行铺设钢筋网等临时支护。

防止措施: (16)20、人工补砌,墙(拱)架和模板安装未按规范规定,出现边墙里出外进,拱圈上下起伏等.防止措施: (17)21、构件支架旳架设不合格。

防止措施: (17)22、复合式补砌施工中,未对旳掌握二次补砌施作时间及施工措施。

防止措施: (18)23、台车衬砌质量控制措施; (19)24、隧道施工防排水处理不妥.防止措施: (20)25、构造防排水施工处理不妥。

防止措施; (21)26、衬砌中防水层在铺设中有破损、折曲现象。

防止措施: (22)27、仰拱施工防止措施: (22)28、电缆槽施工控制措施: (23)29、坍塌方施工防止措施: (24)30、隧道坍塌方处理措施: (24)三、桥涵工程 (28)31、基底承载力局限性导致旳不均匀沉降。

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

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

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地基与基础工程2.1工程桩2.1.1桩位位移1.现象全部或者间歇性的工程桩发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2.原因分析。

(1)桩基础施工定位错误。

(2)工程桩施工顺序错误。

(3)土方开挖施工错误。

3.防治措施(1)合理桩基础施工定位: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群桩:20mm;单排桩:10mm。

打桩时严格按照放样进行定位,预制桩沉桩以前以及灌注桩成孔以前进行桩位复核。

(2)钢架桩施工严格控制垂直度:预制桩沉桩时,严格控制垂直度,以防止桩顶偏位。

场地不平整时,应对桩机垂直度或进行调整,保持垂直。

(3)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工程桩施工:在软土地基进行桩基础施工时,由于施工顺序不当,会造成对已经助长施工完成的桩催生挤压,造成桩位偏移。

并可以采用跳打法进行桩基础施工单位,采用跳打施工时,相邻桩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60%以上;(4)有序进行土方填土:土方开挖应有序或进行,一次挖深不得布尚县。

土方机械开挖时,应防止挖掘机激起对桩体引发推挤。

2.1.2工程桩内部缺陷部分或者个别的工程桩承载能力不能满足适应设计的要求。

2.原因分析(1)工程桩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2)灌注桩施工顺序不当时,由于土体的挤压,时会对相邻的桩体造成影响,轻则颈缩,重则断桩套管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出现明显对此负面影响尤其明显。

(3)孔底虚土或沉渣过多。

(1)工程建设工程桩施工尽量避免垂直度。

(2)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工程桩施工,可采用跳打法施工,采用跳打施工时,相邻桩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60%以上。

(3)成孔完成后,及时清孔并进行覆盖。

桩孔超越设计深度或持力层赶超后,按照设计要求需要进行扩大头的施工,完成后要及时需要进行清孔;桩孔应及时实施覆盖,以防止有虚土落入;(4)钻孔完成并验收后及时通过混凝土浇筑。

清孔完成后,及时进行验收;放置钢筋笼;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止塌孔事故发生;人工挖孔桩等干成孔的桩芯混凝土施工采用常规方法施工,采用振动棒振捣密实。

工程建设质量通病及应对措施

工程建设质量通病及应对措施

工程建设质量通病及应对措施工程建设质量通病及应对措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虽然建设技术不断提高,但是建设质量问题却始终存在。

工程建设质量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建设项目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更会引发公众关注和日益加强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应对这些问题尤为重要。

一、工程建设质量通病:1.不合理的设计:在工程建设初期,出现不合理的设计,例如建筑结构不合理等,这将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持续和稳定性。

2.材料质量问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材料质量不良问题,例如水泥质量不合格等,在未来使用过程中,将会影响其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3.施工流程问题:在工程建设的施工流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疏忽或者不负责任等原因,可能导致工程建设过程出现较大的漏洞和问题,例如野蛮施工等。

4.监督不力:由于监管不力,存在很多工程建设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规避监督,不合规操作等行为。

二、应对措施:1.强力管理和监督:针对工程建设质量问题,以及监管不力问题,特别是对于施工方,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督工作,发挥政府职能。

2.提高设计水平:针对建筑结构的不合理设计问题,应该加强设计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增强设计水平,切实保证设计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3.强化材料质量检验:针对材料质量问题,应严格把控从销售到进场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进行材料质量检验,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生产现场。

4.提高施工工艺:针对施工流程问题,加强施工方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工艺,成功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和问题。

综上所述,要解决工程建设质量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进行解决,从技术、材料、施工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改进,切实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社会效益。

同时,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合作,才能让工程建设质量问题得到解决,推动城市建设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十六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十六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十六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对于工程施工和使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防治这些通病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列举了十六种工程质量通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施工组织不合理防治措施:建立合理的施工组织管理制度,明确工程目标,完善施工方案,合理分工,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2.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防治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定期进行技术交流。

3.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防治措施: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整体管理。

4.设备使用不当防治措施:建立设备管理制度,规范设备使用程序,提供必要的设备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材料使用不合格防治措施: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检验,建立健全材料进场和使用的记录制度,对不合格材料及时处理。

6.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防治措施:加强建筑设计的专业化水平,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计算和检验,确保设计合理可靠。

7.建筑基础处理不当防治措施:加强对建筑基础处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基础工程合理施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8.施工过程中缺乏监理防治措施:建立健全监理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9.施工过程中缺乏沟通和协调10.施工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防治措施: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建立环境监测和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11.施工过程中不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防治措施: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和验收制度,制定相应的检验和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12.材料和设备采购操办不合理防治措施:建立健全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的评估和监管,确保采购的材料和设备符合质量要求。

13.建筑安装工程不规范防治措施:加强对建筑安装工程的监管,严格按照安装工艺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安装质量。

14.工期管理不当防治措施:建立合理的工期计划,分阶段进行工程施工,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并加强对工期的监督和管理。

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 概述基础工程的质量通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问题,其存在可能会对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造成威胁。

为了保证基础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2. 技术措施2.1. 地质勘探在进行基础工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了解地层情况和地下水位,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基础结构和施工方案。

2.2. 施工监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控,以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监控内容包括土质检测、基坑开挖、土方回填、混凝土浇筑等各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2.3. 材料选择选择质量可靠的材料对基础工程的质量非常重要。

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钢筋等材料,并对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标准。

2.4. 施工工艺在施工中,合理的施工工艺对保证基础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

应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 管理措施3.1. 现场管理采取有效的现场管理措施能够提高施工质量。

包括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按照规范操作;合理安排工程进度,避免时间紧迫导致质量问题。

3.2. 质量检验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验,包括验收材料和验收施工质量等。

对于有问题的地方,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3.3. 完善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每一次施工的细节和关键参数,为后续的质量追踪和问题排查提供依据。

4. 总结基础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通过地质勘探、严密的施工监控、选材合理、合理施工工艺等技术手段,以及现场管理、质量检验和档案管理等管理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基础工程质量问题,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范处理控制详细措施

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范处理控制详细措施

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范处理控制详细措施1. 引言在工程施工中,施工质量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难题。

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预期要求,采取详细措施来防范、处理和控制施工质量通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施工质量通病及相应的防范、处理和控制的详细措施。

2. 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范措施2.1 基础不牢固基础不牢固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可能导致整个工程的安全隐患。

为了防范基础不牢固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测,了解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基础处理方法。

-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施工,包括土壤处理、设置合理的钢筋等。

- 使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如采用灌注桩等方式加强基础。

2.2 墙体开裂墙体开裂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给建筑物的美观和结构安全带来影响。

为了防范墙体开裂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如增加墙体的受力钢筋、设置节能砖等。

-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快速干燥或过度湿润。

2.3 漏水问题在建筑物中,漏水是一个常见且令人头疼的问题。

为了防范漏水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使用高质量的防水材料,如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

- 精确施工,严格按照防水材料的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 进行严密的施工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4 刚柔结合不当刚柔结合不当是指工程结构中刚性和柔性材料之间的连接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结构失稳。

为了防范刚柔结合不当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确保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之间的连接牢固,如使用适当的粘接剂或采用机械连接方法。

-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方法。

- 进行必要的工程测量和结构分析,确保刚柔结合部位的强度和稳定性。

3. 施工质量通病的处理控制措施3.1 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土方工程1.1.1 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现象:回填土经过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将使填土场地、地基在荷载下变形量增大,承载力和稳定性降低,或导致不均匀下沉。

原因分析: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及淤泥、淤泥质土和杂填土作填料。

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率下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夯)实遍数不够,或机械碾压行驶速度太快。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达不到影响深度要求,使密实度降低。

预防措施:1.选择符合填土要求的土料回填。

2.填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工程性质来确定,一般用土的压实系数换算为干密度来控制。

3.对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应按所选用的土料、压实机械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含量控制范围、每层铺土厚度、压(夯)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振动碾压为2km/h手足碾为3km/h),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使达到设计规定的质量要求。

4.加强对土料、含水量、施工操作和回填土干密度的现场检验,按规定取样,严格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

1.1.2 边坡失稳现象:1.基槽(坑)坡顶土面出现裂缝或局部下沉。

2.边坡土方滑坡、坍塌。

原因分析:1.边坡坡度值选用不当,坡度过陡。

2.对地表水没有采取截流和排除措施,导致土中含水率升高,抗剪强度降低。

3.开挖地下水位以下的土方时,特别在易发生流砂条件区域施工时,不采取降低地厂水位的施工方法。

4.边坡顶部附近堆放大量土方或材料、设备,或坡顶附近有振动设备作用。

5.选用不适当的开挖顺序和方法。

6.基槽(坑)土坡长期暴露,在日晒、雨淋或外力作用下造成坍塌。

预防措施:1.基槽(坑)开挖、基础工程施工和土方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内,以免边坡塌方;同时还应做好地面排水设施,避免边坡附近土体内积水,而造成边坡塌方。

2.挖方边坡不放坡作成直立壁并不加支撑时,要求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槽(坑)底面标高,挖土深度应符合规定。

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一、引言基础工程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在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基础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对基础工程质量通病进行全面的防治工作,是保障建筑质量和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入手,结合实际案例,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以期为基础工程的施工和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1. 设计不合理基础工程的设计不合理是导致质量通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基础工程设计不合理,比如地基承载力计算不足、基础形式选择不当等,都会导致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2. 施工工艺不规范在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施工工艺不规范的情况。

比如基础土压实度不足、灌注桩灌注不充分等,都会直接影响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3. 施工材料质量差基础工程施工材料质量差也是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如果使用的混凝土、钢筋等材料质量不合格,就会导致基础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4.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如果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操作不规范,就很容易产生基础工程质量问题。

5. 监理监督不到位在基础工程施工中,如果监理监督不到位,就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监理监督不严格、监理人员不专业等都是导致基础工程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

三、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1. 加强设计审查首先,在基础工程施工前,对设计进行严格的审查是非常重要的。

要确保设计合理、符合规范要求,能够保证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2. 严格施工工艺控制在基础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确保施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比如,要加强基坑开挖和土方坍塌防治工作,确保土体的压实度,提高基础的承载力。

3. 严格材料质量控制对基础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要确保混凝土、钢筋等材料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不能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土方开挖边坡坍塌1.现象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基坑(槽)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落西厄县或滑塌,而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稳定和施工安全。

2.原因分析(1)基坑(槽)开挖较深,放坡坡度不够。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管道措施,使土层湿化,粘聚力降低,砂质在土层作用下失去稳定而惹来塌方。

(3)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车辆等外力湍流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升高,土体变弱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山体。

3.预防措施(1)根据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如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密度、休止角等)弄清适当的边坡坡度。

对永久性挖方的边坡坡度,应按设计要求放坡,一般在1∶1.0~1∶1.5之间。

(2)开挖基坑(槽)和管沟,如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少于低于其正方形标高时,挖方深度在5m以内不加支撑的边坡的最陡坡度,应按规定采用,且挖方边坡可做成直立壁不加支撑,但挖方深度不得超过规定的数值,此时砌筑基础或其他地下结构设施,应在管沟挖好后立即进行。

施工期较长,挖方深度大于明文规定数值时,应做成直立壁加设支撑。

(3)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山壁避免在影响斜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造成边坡塌方。

当基坑(槽)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取降、排水措施,将水位调升离基底0.5m以下方可开挖,并持续到回填完毕。

(4)土方单向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

相邻基坑(槽)和管沟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次序,并及时做好基础或铺管,尽量防止对地基的高气压。

4.治理方法(1)对沟坑(槽)塌方,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编织袋或草袋、设支撑、砌砖石护坡墙等)措施。

(2)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可将塌方清除,用植柳填砌或回填2∶8或3∶7灰土嵌补,与甑接触部位做成台阶搭接,防止滑动;或将坡顶线后移;或将坡度改缓。

基础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基础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基础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导言基础质量的好坏,对房屋的安全作用和耐久性影响甚大,是施工质量的关键,所以施工中要十分注意。

其中,影响基础工程质量的因素有许多,施工中也会遇到好多新的问题。

质量通病通病一:土(灰土)桩不密实、断裂现象桩孔回填不均匀,夯击不密实,密松不一,桩身疏松甚至断裂。

措施填夯过程中,严格控制夯实质量,若夯击次数不够应适当增加夯击数。

若遇孔壁塌方,应停止夯填,先将塌方清除,然后用C10混凝土灌入塌方处,再继续回填夯实。

通病二:碎石挤密桩桩身缩颈现象形成的碎石挤密桩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要求,一般在地下水位以下或饱和的粘性土中容易发生。

措施(1)拔管速度一般控制在0.8~1.5m/min(根据地区、地质不同选择拔管速度)。

每拔0.5~1.0m停止拔管,原地振动10~30s。

反复进行,直到拔出地面。

(2)采用反插法克服缩颈。

局部反插法:在发生部位进行反插,并往下多插入1m。

全部反插法:开始从桩端至柱顶全部进行反插,即开始拔管1m,再反插到底,以后每拔出1m,反插0.5m,直到拔出地面。

(3)采用复打法克服缩颈。

局部复打法:在发生部位进行复打,超深1m。

全复打法:即为二次单打法的重复,应注意同轴沉入到原深度,灌入同样的石料。

通病三:碎石挤密桩灌量不足现象碎石挤密桩施工中,碎石实际灌量小于设计要求。

措施(1)用混凝土预制桩尖法,解决活瓣桩尖张不开的问题,加大灌入量。

(2)灌料时注入压力水(一般为0.2~0.4MPa),使石料表面润滑,减小摩阻,易于流入孔中。

通病四:预制桩桩身断裂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措施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方法。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桩所处的结构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

可在轴线两侧分别补1根或2根桩。

通病五:预制桩桩深达不到设计要求现象施工的最终控制是以设计的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标高为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土方工程
2、挖方边坡垮方
2.1、 现象: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基坑、基槽
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落或滑塌,轻者 影响现场的施工,重者造成工程发生质量 事故或造成人员伤亡。
2.2、 防治措施: 2.2.1 基坑、基槽边坡开挖的坡度严格按施工组织 设计规定的坡度开挖,对于基底较深或土质松软的基 坑、基槽应适当放大边坡的坡度或做支撑、防护处理。 2.2.2 基坑、基槽开挖时,基坑、基槽上口5米以内 严格堆土,现场的施工机械不得在基坑、基槽边行驶, 以免增加基坑、基槽边坡的受力和震动。 2.2.3 对于土层土质不均现象应根据土层的土质情 况,分别按不同的坡度进行放坡。 2.2.4 对于塌方较小时应及时将塌方的土清理干净, 并进行适当的支撑,对于大面积的塌方,必须对开挖 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在有可靠安全保证后再进行施工。 2.2.5 基坑、基槽开挖后,应及时在基坑、基槽四 周砌挡水墙和排水沟,使基坑、基槽上面的水及时排 走,以免浸泡边坡造成边坡湿陷。
第二部分:桩基工程
5、锤击预制桩—沉桩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
5.2、 防治措施: 5.2.1 核查地质报告,必要时补勘。 5.2.2 正式施工前,先打2根试桩,以检验设备和 工艺是否符合要求。根据工程地质资料,结合桩断 面尺寸、形状,合理选择沉桩设备和沉桩顺序。 5.2.3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桩顶击碎和桩身断裂。 5.2.4 遇硬夹层时,可采用钻孔法钻透硬夹层,把 桩插进孔内,以达到设计要求。
第一部分:土方工程
4、基土扰动或受冻害
4.1、 现象: 基坑、基槽挖好后,地基土表层局部
或大部分出现松动,或冬期施工时地基土 遭受冻害,原土结构遭到破坏,造成承载 力降低,基土下沉。
4.2、 防治措施: 4.2.1 基坑、基槽挖好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垫层 保护地基。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应预留 200mm厚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始时再开挖。 4.2.2 机械开挖时应由深而浅,留足人工清土的厚 度,以免机械扰动基土,基坑、基槽挖完后,应严禁 机械在上面行驶。 4.2.3 基坑、基槽四周应做好排水降水措施,以防 雨水浸泡。 4.2.4 冬期施工时,如基坑、基槽不能立即浇筑垫 层混凝土,应在表面用塑料薄膜和棉毡进行覆盖,以 免基土受冻。 4.2.5 对于扰动的基土应清除用灰土或砂石进行换 填。
第一部分:土方工程
5、土方回填下沉
5.1、 现象: 土方回填完后,经过一段时间或经历
一个雨季后,回填土表面出现裂缝和下沉, 地面垫层出现空鼓现象。
5.2、 防治措施: 5.2.1 选用较好的土料进行回填,当土中含有树根和草 等有机杂质时应进行过筛。 5.2.2 土方回填时应控制好土的最优含水率,当土过湿 时应适当晾晒或进行干土掺和,当土干时应适当洒水。 5.2.3 回填土应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施工,分层厚度应严 格按规范规定的厚度,并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夯实遍数。夯 实后应及时取样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再进行一层的施工。 5.2.4 回填土应随时留好排水坡度,下雨时应进行覆盖, 并及时将雨水排走。 5.2.5 冬期施工的回填土应将土中的冰雪清理干净,并 严禁用冻土块进行回填。 5.2.6 地面混凝土垫层出现空鼓后,严重的将垫层打掉, 将回填土重新夯实,并将垫层以下30-50mm厚的土改为 三七灰土,以增加回填土的承载力。如地面砖已施工完毕, 可采用压力注浆的方式对回填土和垫层以下的空隙进行填 实,以增强回填土的密实度,增加基层的承载力。
第一部分:土方工程
3、基坑、基槽超挖
3.1、 现象: 基坑、基槽超挖主要有:
3.1.1 开挖的范围超出开挖边线。 3.1.2 开挖的深度超出设计的基底标高。
3.2、 防治措施: 3.2.1 基坑、基槽开挖边线应将开挖的上口和基底 边线都放出,先挖基底边线,然后根据上口边线修坡。 3.2.2 基坑、基槽开挖边线放完后,应加强复核, 进行严格定位,当核实无误后再进行开挖。 3.2.3 机械开挖时,基底余土应留足,并随时测量 基底开挖的标高,以免超挖。 3.2.4 对于土方超挖时,如大面积超挖,应在征得 设计院同意后,适当改动基底标高,或采取级配砂石 回填找补。 3.2.5 如局部超挖,可用级配砂石回三七灰土夯补。
2016.12.5
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控制要点
建设公司工程管理部
目录
第一部分--土方工程 第二部分--桩基工程 第三部分--地下防水工程 第四部分--混凝土工程
第一部分:土方工程
1、开挖边坡过陡
1.1、 现象: 土方开挖时往往开挖后的基坑、基槽边坡
比方案中设计的边坡陡,而且边坡下口不直, 甚至有的下口部位在基础边线以内,影响基础 的施工。
第二部分:桩基工程
2、锤击预制桩—桩接头破坏
2.1、 现象: 沉桩时桩接头拉脱开裂或倾斜错位。
2.2、 防治措施: 2.2.1 接桩时,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必须清理 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2.2.2 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胶泥配合比应由试验确 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夹箍内的胶泥要 满浇,胶泥浇注后的停歇时间一般为15min左右,严 禁浇水使温度下降,以确保硫磺胶泥达到设计强度。 2.2.3 采用焊接法接桩时,首先将上下节桩对齐保持 垂直,保证在同一轴线上。两节桩之间的空隙应用铁 片填实,确保表面平整垂直,焊缝应连续饱满,满足 设计要求。 2.2.4 采用法兰螺栓接桩时,保持平整和垂直,拧紧 螺母,锤击数次再重新拧紧。 2.2.5 当接桩完毕后应锤击几下,再检查一遍,看有 无开焊、螺栓松脱、硫磺胶泥开裂现象,如有发生应 立即采取措施,补救后才能使用。如补焊,重新拧紧 螺栓度用电焊焊死螺母或丝扣凿毛。
第二部分:桩基工程
7、静压桩—沉桩深度不足
7.1、 现象: 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标高。
7.2、 防治措施: 7.2.1 在施工前,应核查地质钻探资料,一般宜用 大吨位桩机。 7.2.2 桩机必须满足沉桩要求,确保桩机在施工前 和沉桩过程中机械完好,一旦出现故障,应及时抢 修。 7.2.3 按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验收预制桩,质量合 格才能用于沉桩。 7.2.4 桩机必须保持平整且垂直,一旦出现桩身倾 斜,不得强行校正。 7.2.5 遇有硬土层或粉砂层时,可采用植桩法或射 水法施工。
1.2、 防治措施: 1.2.1 在基坑、基槽开挖前,向现场施工人员做好 书面交底,交代好基坑、基槽开挖的坡度和施工顺序, 不但将基坑、基槽开挖的上口边线用灰线放出,而且 将基坑、基槽的下口边线也用灰线放出。 1.2.2 基坑、基槽开挖时先沿基坑、基槽下口的灰 线开挖,然后再沿基坑、基槽上口的灰线进行修坡, 修坡时应由上向下分层将土挖除,这样既保证了基坑、 基槽边坡的坡度,也保证了基坑、基槽上口和下口的 顺直,并留足300mm的余土采用人工修坡。 1.2.3 在施工操作过程中应加强过程监督控制,有 施工操作不当时应立即纠正。
第三部分:地下防水工程
3、变形缝漏水
3.1、 现象: 地下室沿变形缝处漏水。
3.2、 防治措施: 3.2.1 采用埋入式橡胶止水带,质量必须合格,搭 接接头要锉成斜坡毛面,用XY-401胶粘压牢固;止 水带在转角处要做成圆角,且不得在拐角处接槎。 3.2.2 缝内嵌入沥青木丝板,表面嵌两条BW橡胶 止水条,上面粘贴橡胶止水带,再用压板、螺栓固 定。 3.2.3 后埋式止水带须全部剔除,用BW橡胶止水 条嵌入变形缝底,重新铺贴好止水带,再浇混凝土 压牢。
第三部分:地下防水工程
1、混凝土墙裂缝漏水
1.2、 防治措施: 1.2.1 墙外没有回填土,沿裂缝切槽嵌缝并用氰凝 浆液或其它化学浆液注缝隙,封闭裂缝。 1.2.2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设计,改 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 1.2.3 设计应按规范要求控制地下墙体长度,特殊 形状地下结构和必须连续的地下结构,设计上应采 取措施。 1.2.4 应采用覆盖后浇水养护方法,养护时间不少 于规范规定,同时还应防止气温陡降可能造成的温 度裂缝。
第二部分:桩基工程
1、锤击预制桩—桩身偏移过大
1.1、 现象: 成桩后,经检查验收,桩位偏移超过
规范要求。
1.2、 防治措施: 1.2.1 施工前需平整场地,其不平整度控制在1%以 内。 1.2.2 插桩和开始沉桩时,控制桩身垂直度在1/200 (0.5%)桩长内,若发现不符合要求,要及时纠正。 1.2.3 桩基轴线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 处,开工前、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1.2.4 在饱和软土中施工,要严格控制沉桩速率。采 取必要的排水措施,以减少对邻桩的挤压偏位。 1.2.5 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理的沉桩顺序。 1.2.6 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 头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1.2.7 沉桩前,桩位下的障碍物必须清理干净,发现 桩身倾斜,应及时调查分析和纠正。 1.2.8 发现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应会同设计人 员研究处理。
1.1、 现象: 混凝土墙面出现垂直方向为主的裂缝,有的裂缝因贯穿而来自水。第三部分:地下防水工程
2、施工缝漏水
2.1、 现象: 沿施工缝渗漏水。
2.2、 防治措施: 2.2.1 选择正确接缝的形式。 2.2.2 处理好接缝:拆模后随即用钢丝板刷将接缝 刷毛,清除浮浆,扫刷干净,冲洗湿润。在混凝土 浇筑前,在水平接缝上铺设1:2.5水泥砂浆25mm左 右。浇筑混凝土须细致振捣密实。 2.2.3 平缝表面洗刷干净,将橡胶止水条的隔离纸 撕掉,居中粘贴在接缝上,搭接长度不少于50mm, 随后即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2.2.4 沿漏水部位可用氰凝、丙凝等灌注堵塞漏水 的通道,再用氰凝浆涂刷施工缝内面,宽度不少于 600mm。
5.1、 现象: 沉桩结束时,桩端入土深度、贯入度
等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
第二部分:桩基工程
6、静压桩—桩位偏移
6.1、 现象: 沉桩位移超出规范要求。
6.2、 防治措施: 6.2.1 施工前对施工场地进行适当处理,增强地耐 力;在压桩前,对每个桩位进行复验,保证桩位正 确。 6.2.2 在施工前,应将地下障碍物,如旧墙基、混 凝土基础等清理干净,如果在沉桩过程中出现明显 偏移,应立即拨出(一般在桩入土3m内可以拨出), 待重新清理后再沉桩。 6.2.3 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桩机平整,不能桩机 未校平,就开始施工作业。 6.2.4 当施工中出现严重偏位时,应会同设计人员 研究处理,如采用补桩措施,按预制桩的补桩方法 进行补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