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路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电气化铁路发展史

中国电气化铁路发展史

中国电气化铁路发展史
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历程十分漫长,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
代初期。

当时,全国铁路的运力严重不足,同时燃煤火车对环境污染较大,因此,中国开始研究电气化铁路的建设。

1948年,中国铁道部的电气化铁路研究小组成立。

1950年,北
京至沈阳铁路首次成功试车,标志着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开端。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铁路建设面临了许多困难,但是
电气化铁路的建设仍然在不断推进。

19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国产
化的电气化铁路设备,这使得电气化铁路的建设成本大大降低。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气化铁路的建设也在不断加速。

2002年,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正式建成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高速
电气化铁路。

此后,中国铁路的高速电气化铁路建设持续发展,相继建成了北京至广州、上海至昆明等多条高速电气化铁路。

现在,中国电气化铁路的总里程已经超过3万公里,占铁路总里程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电气化铁路不仅提高了铁路运输的效率和质量,而且降低了环境污染的程度,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1 -。

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简介

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简介

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简介我国的电气化铁道建设工作始于50年代,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1957年决定采用单相交流工频25千伏的牵引供电制式,当时这种制式只在法国刚投入运行,效果明显,可以说我国从一起步就跨入了世界先进制式的行列,起点是高的。

我国从1958年开始修建宝鸡—凤州电气化铁路,到1978年,20年间建成电气化铁路1033公里,年均仅51公里。

“九五”期间,我国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十五”期间,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

2007年先后建成京沪、武嘉、郑徐、胶济、沪杭、浙赣等电气化铁路,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建成开通49条电气化铁路,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已突破24000公里,成为继俄罗斯之后世界第二大电气化铁路国家(俄罗斯现有电气化铁路44526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德国现有电气化铁路21102公里,位居中国之后)。

目前,我国铁路电气化率已经达到27%,承担着全铁路43%的货运量,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标准统一的电气化铁路运营网络,特别是胶济、大秦、京沪等线的电气化,是加快我国铁路现代化的重点工程项目,也是铁道部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工程。

胶济、大秦、京沪电气化改造工程都是实行施工总承包模式完成的,从而提高了我国电气化铁路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缓解了运输瓶颈的制约。

因此,有关方面对京沪线电气化改造工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京沪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有“五个创举”,并将会成为“四个之最”:京沪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是既有线工程改造的创举,工程总承包模式是个创举,一年完成是个创举,多项工程同步进行是个创举,工程和运输紧密配合是个创举;京沪线经过改造是既有线综合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的线路,是综合能力和运输效率最高的线路,是既有线经济效益最好的线路,是生产力布局调整最见效的线路。

在我国近50年的电气化铁路建设历程中,经过了学习前苏联建设经验、结合国情自力更生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等三个阶段,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奋斗,基本形成了一套兼收各国之长,又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模式,现在我们已做到建设规范和标准配套、供电方式齐全、设备全部可以自给、建设能力强、检测手段先进,目前从建设能力和技术标准来进行综合评价,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第1讲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历程

第1讲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历程
电气化铁路建在山区,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改革开放后—电气化铁路走向平原(上世纪80年代-本世纪初)
“六五”期间,修建了京秦线、成渝线、贵昆线(贵阳
南至水城西)、太焦线(长治北至月山)等电气化铁路, 共计2506km
“七五”期间,电气化铁路开始进入陇海和京广繁忙 干线,还修建了我国第一条以运煤为主、开行万吨重载列 车、年运量已达4亿吨的大秦电气化铁路,共计2764km
电气化铁路走向平原,飞速发展,
做好了建设高铁的准备
21世纪以来—第四次高速铁路建设高潮在中国
四纵:北京-上海,北京-武 汉-广州-深圳,北京-沈阳-哈 尔滨(大连),杭州-宁波福州-深圳
四横:徐州-郑州-兰州,杭 州-南昌-长沙,青岛-石家庄太原,南京-武汉-重庆-成都
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 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 地区,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至2020年,中国铁路将形成 以高/快速客运专线为主干 网络的客运系统
日本
法国
意大利
德国
高铁里程(km) 1836
699
236
427
日 本:东海道、山阳、东北和上越新干线, 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新干线网络
法 国:东南TGV线、大西洋TGV线 意大利:罗马-佛罗伦萨线 德 国:汉诺威-维尔茨堡线
世界 上经 济和 技术 最发 达的 国家 推动 了第 一次 高铁 建设 高潮
高速铁路建设的第二次高潮(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 第二次建设高潮时期世界高速铁路新建里程
要么由变频电站将工频电源转变成低频电源再送出 应用: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只在德国、瑞典、奥地
利、挪威等西欧少量国家的工矿或干线上应用
目前世界上电气化铁路主要有3种供电制式:
第三种:25kV工频单相交流制 优点:牵引供电系统结构简单;牵引供电电压增高,

电气化铁路

电气化铁路

接触网
接触网是沿铁路沿线架设的特殊电力线路, 受电弓通过与之滑动摩擦接触而授流,取 得电能。
接触网结构
定位器 拉杆 预应力钢筋 混凝土支柱 棒式绝缘子 腕臂
承力索 吊弦 接触网导线
软横跨承力索
张力补偿器坠坨
BT回流线
悬式绝缘子
接触网悬挂类型
接触悬挂分为简单悬挂和链形悬挂两类。 一、简单悬挂
中国电气化铁路发展历程
从1961年8月15日建成宝鸡-凤州第一条电气
化铁路至今,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经历 了10年起步、10年徘徊、20多年发展的曲折 前进之路,进入了现在快速发展的状态。中 国电气化铁路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60年代 起步
自1961年8月建成宝凤段91km电气化铁路,至1969年10月 广元—马角坝100km电气化铁路通车为止,60年代共建成电气 化铁路191km。起步阶段建成的电气化铁路虽少,但对我国电 气化铁路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了电气化铁路的 建设和管理人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电气化铁路的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分段示意图
接触网供电方式


接触网供电方式有单边、双边供电和越区供电。 单边和双边供电为正常的供电方式。 单边供电:供电臂只从一端的变电所取得电流的供电方式。 双边供电:供电臂从两端相邻的变电所取得电流的供电方式。 越区供电是一种非正常供电方式(也称事故供电方式)。 越区供电是当某一牵引变电所因故障不能正常供电时,故障 变电所担负的供电臂,经开关设备成分区亭同相邻的供电臂 接通,由相邻牵引变电所进行临时供电。 复线区段的供电情况与上述类同,但牵引变电所馈出线有四 条,分别向两侧上、下行接触网供电。牵引变电所同一侧上、 下行实现并联供电,提高供电臂末端电压。越区供电时,通 过分区亭内的开关设备去实现。

高速发展的中国电气化铁路

高速发展的中国电气化铁路

高速发展的中国电气化铁路引言中国的电气化铁路系统是全球最庞大、最先进的铁路网络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电气化铁路系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成为国家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发展历程中国的电气化铁路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铁路系统仍然主要依赖蒸汽机车牵引。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铁路运输能力的需求不断增长,电气化铁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迅速崛起。

在19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直流电气化技术,首先在京沪铁路上进行试验并逐渐推广。

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为中国的电气化铁路发展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中国相继开展了北京铁路局、上海铁路局、广州铁路局等电气化铁路项目的建设,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气化铁路网。

到了199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交流电气化技术。

交流电气化技术相比直流电气化技术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和更大的输电距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

2008年,中国推出了首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高速电气化铁路——京沪高铁,标志着中国高速电气化铁路时代的到来。

技术特点中国电气化铁路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高速化中国的电气化铁路系统拥有世界上最快的高速列车。

目前,中国的高速铁路列车时速已经超过350公里,部分线路甚至可以达到时速400公里。

高速化的电气化铁路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缩短了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提升了人民的出行便利性。

线路密度高中国电气化铁路系统的线路密度也是全球最高之一。

该系统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城市,连接了中国的东西南北各大区域。

这种高密度的铁路线路网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先进的信号控制技术中国电气化铁路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信号控制技术,实现了列车运行的精确控制和安全保障。

通过智能信号系统,列车可以实现精确定位、自动控制和调度。

这种先进的信号控制技术有助于提高列车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环保可持续中国电气化铁路系统采用了绿色、环保的能源供应方式。

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史

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史

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史最早造出第一台标准轨距电力机车的是苏格兰人R·戴维森,时间是1842年。

1879年5月,德国人W·V·西门子设计制造了一台能拉乘坐18人的三辆敞开式“客车”的电力机车,这是电力机车首次成功的试验。

1881年,法国巴黎展出了第一条由架空导线供电的电车线路,这就为提高电压,采用大功率牵引电动机创造了条件:1895年,美国在巴尔的摩—俄亥俄间5.6 km长的隧道区段修建了直流电气化铁路。

1903年德国的三相交流电力机车创造了每小时210 km的高速记录。

电力机车的发展取决于电气化铁道的发展。

建设具有真正意义的电气化铁路首先要解决如何提供高压电,改变供电制式的问题。

接触网供给机车的电流制,分为直流制和交流制两种(交流制中又分单相交流、三相交流),这就叫供电制式。

工频单相交流制推动了电气化铁道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欧洲大陆以及亚洲的日本基本上实现了运输繁忙的主要铁路干线电气化。

1973年~1974年爆发石油危机之后,各国对铁路电力和内燃牵引重新进行了经济评价,电力牵引更加受到青睐。

英国原先主要是发展内燃牵引,也开始重视发展电力牵引。

连已经完全内燃化的美国,铁路电气化的呼声也很高。

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修建了电气化铁道,其中,苏联的电气化铁道总长度达到4万多公里,日本、法国、西德都拥有1万公里以上的电气化铁道。

目前,世界电气化铁道已达到20多万公里,中国也加入了拥有1万公里以上电气化铁道的“高级俱乐部”。

电气化铁道的供电问题解决之后,发展大功率、高速度的电力机车就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

这时候,半导体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的突破和发展推动了新型电力机车的问世。

1979年,第一台E120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在德国诞生,开创了电力机车发展的新纪元。

随着既有电力机车的更新换代和高速铁路的蓬勃发展,干线电力机车的研制已从直流传动转向交流传动。

中国电气化铁路发展背景资料

中国电气化铁路发展背景资料

中国电气化铁路发展背景资料1958年6月15日,宝鸡至凤州段电气化铁路开工建设,由此揭开了中国铁路电气化建设的序幕。

1960年6月建成了93公里的中国第一段电气化铁路宝凤段,实现了中国电气化铁路“零”的突破,宝成全线于1975年7月1日建成通车。

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间,建成宝成线、阳安线、襄渝线电气化铁路1033公里,年均仅51公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30年改革开放,我国建成开通电气化铁路总里程是前20年的25倍,实现了我国向世界电气化铁路强国的跨越,实现了我国电气化铁路从常速向高速的跨越。

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近5年,铁路发展获得黄金机遇期,先后建成了京沪线、浙赣线、京津城际等十多条电气化铁路工程。

2008年底,中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7.9万公里,2009年5月26日上午,随着大(大同)包(包头)电气化铁路改造工程竣工并正式开通运营,我国累计开通运营的电气化铁路里程达到2.7万公里,电气化率为34.18%。

按照中国政府的规划,高速客运铁路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通过建设客运专线、发展城际客运轨道交通和既有线提速改造,要初步形成以客运专线为骨干,连接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快速客运网络。

6次大提速后,中国还有13000公里铁路没有提速,这些铁路将被进行改造,使得最高时速达到200公里以上。

到2010年,我国的5条主要繁忙长大干线——京哈线、京广线、京沪线、陇海线和沪杭浙赣线都将全线实现电气化,八纵八横16条主通道将有12条基本建成电气化铁路;还将建成京沈、京津、沪杭、长衡4条电气化客运专线;我国6个大区——西南、西本、华北、中南、东北和华东的电气化铁路将基本连接成网;我国第一条高速电气化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也将全面动工兴建。

到那时,我国铁路电气化率预计将达到34.6%(约占国家铁路营业里程的40%以上),电气化铁路复线率将增加到68.9%,电气化铁路承担的客货运量将占铁路总运量的65%以上。

中国铁路电气化发展历程

中国铁路电气化发展历程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西成客专(陕西段)指挥部第二项目部西成客专二项目部1世界电气化铁路的发展概况我国电气化铁道的起源与发展中国高铁改变世界23目录第一章世界电气化铁路的发展概况•电气化铁路的起源•世界电气化铁路的发展•电气化铁路供电制式的演变3的发展概况法拉第:电磁现象斯蒂芬逊:蒸汽机车自从1821 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现象的机电性能以来, 在社会生产中对这种特性的应用就已经开始了。

1825 年英国发明家斯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 开创了铁路运输事业。

之后, 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对用电能作为铁路运输的牵引动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的发展概况电力牵引的实用化:•1834 年美国的托玛斯•达文波特利用电磁铁制作了往复式电动机, 驱动车辆在轨道上运行, 供游人参观。

•1842 年英国的罗伯特•戴维森在爱丁堡至格拉斯哥的线路上利用玻璃槽式电池作为动力源,制作了1 台5 t 重的电动车辆, 用整流子式电动机驱动车辆运行。

•美国的霍尔于1850 年开始利用地面上的电源作动力, 驱动车辆运行进行试验。

不过这些方式, 无论是在车辆上的, 还是在地面上的, 基本上都是利用电池作动力源。

•1861 年德国的维尔纳•冯•西门子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发电机。

•1866 年他又制造成功了直流电动机, 从而开创了不用电池作动力源的新路。

•就这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 最后终于达到了实用的目的。

的发展概况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轨道交通诞生于1879年德国柏林世博会:基本参数:线路:轨距1m、全长300m、椭圆形;电力机车:2.2kW直流电机、总重945kg;供电制式:外部DC150V第三轨供电;编组:3节敞开式“客车车箱”,每节“车箱”可乘坐6人;最高时速:13 km。

在4个月的展览期间共运送8万多乘客。

这条电气化铁路看起来比今天的儿童铁路还小,但它却是世界电气化铁路的先驱。

的发展概况•1881年,西门子和哈尔斯克公司又在柏林近郊的利希特菲尔德车站至军事学院之间修建了一条2.45km长的电车线路。

对电气化铁路的认识

对电气化铁路的认识

对电气化铁路的认识电气化铁路是指使用电力作为动力源的铁路系统。

相比传统的蒸汽机车或内燃机车,电气化铁路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更低的能耗和更环保的特点。

本文将从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历程、优势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历程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最早的电气化铁路问世于英国,此后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也相继建成了自己的电气化铁路系统。

在中国,电气化铁路的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大规模建设。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电气化铁路网,连接了全国各大城市。

二、电气化铁路的优势1. 环保节能:相比传统的燃油动力源,电力作为动力源更加环保,不会排放废气和废水,减少了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

此外,电气化铁路的能源利用效率更高,节约了能源消耗。

2. 运行效率高:电气化铁路采用电力机车牵引列车,相比蒸汽机车或内燃机车,具有更高的起动加速度和更大的牵引力。

这使得列车能够更快速地启动、加速和减速,提高了运行效率和列车的运行速度。

3. 运营成本低:电气化铁路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

电力作为动力源,价格相对稳定,不受燃油价格波动的影响。

此外,电气化铁路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因为电力机车相比内燃机车结构简单,维修更加方便。

三、电气化铁路的应用领域1. 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化铁路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如地铁、轻轨等。

电气化铁路的高运行效率和环保特点,使得它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选择。

2. 高铁:电气化铁路也是高铁系统的基础。

高铁的快速运行速度要求列车具备较大的牵引力和加速度,电力机车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目前,中国的高铁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发达的电气化铁路系统之一。

3. 山区铁路:对于地形复杂的山区,传统的蒸汽机车或内燃机车在牵引力和能耗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电气化铁路由于具备较大的牵引力和较低的能耗,能够更好地应对山区铁路的运营需求。

四、电气化铁路的发展挑战1. 基础设施建设:电气化铁路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设施和供电线路,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第一条电气化铁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铁路交通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19世纪末,电气化铁路的出现标志着铁路交通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本文将聚焦于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的诞生以及其对交通运输领域的影响。

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的建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世界各地都在寻找更高效、更环保的铁路交通方案。

电气化铁路作为一种先进的交通技术,被认为有可能解决传统燃油驱动火车带来的各种问题。

因此,各国纷纷投入研发和实验,希望能够率先建成一条可行的电气化铁路。

然而,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电气化铁路是由瑞士建成的。

在1902年,瑞士联邦铁路公司提出了建设一条由洛桑到花芬堡的电气化铁路的计划。

这条铁路线全长54公里,通过阿尔卑斯山脉,连接了瑞士法语区的洛桑和德语区的花芬堡。

建设这条电气化铁路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火车在山区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

瑞士作为一个生态环保意识较高的国家,非常注重保护环境。

因此,他们决定采用电气化技术来驱动火车,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条电气化铁路的成功建成,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电气化铁路诞生了。

这条电气化铁路采用了如今被广泛使用的直流电技术,以750伏特的直流电为列车提供动力。

列车通过接触网和架空电缆来获取电能,实现无钢轨的无摩擦行驶。

与传统燃油火车相比,电气化铁路具有许多优势,例如更加环保、更加安静、更加高效、更加舒适等等。

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的建成对于交通运输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它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电气化铁路建设的样本,为其他地区铁路电气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其次,电气化铁路的推广应用减少了对燃油的依赖,减少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这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电气化铁路的高速、高效、高准点率等特点,也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客运体验,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正如任何新技术一样,电气化铁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建设和维护电气化铁路的成本较高。

电气化铁道概述

电气化铁道概述
2 2021/3/2
3.高速电气化铁路时代的到来
1964年9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高速电气化铁路――东京到 大阪的新干线在日本建成通车,该段铁路采用交流60Hz,25KV 供电制。最高时速210KM/h(目前运行速度270KM/h,拉开了 高速电气化铁道建设的新篇章。
3 2021/3/2
3.高速电气化铁路 时代的到来
9 2021/3/2
2.牵引变电所
牵引变电所的主要作用 降压 将110(220)KV交流电降低为27.5KV交流电 变相 将三相交流电转换成单相交流电 主要形式 ·三相变电所 ·单相变电所 ·V/V变电所 ·三相-两相式牵引变电所
10 2021/3/2
牵引供电回路 电牵引供电回路是由牵引变电所——馈电线——接触网— —电力机车——钢轨、地或回流线——牵引变电所构成
电流抵消了绝大部分因接触网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影响,因而
对通信线的影响大为减轻。
19 2021/3/2
2.BT供电方式
评价: 并不能完全消除电磁干扰,存在半段效应; 使得牵引网单位长度阻抗加大,供电电压损失及电能损失 均增加,在接触网回路中增加了变压器设备和电气分段,结 构复杂和维护工作量大; 机车受电弓通过吸流变压器分段时,将产生电弧,烧损接 触线和受电弓滑板。 应用情况: 目前我国电气化铁道中采用BT供电方式的线路中,大部 分BT变压器已经退出运行。
20 2021/3/2
3.AT供电方式 牵引变电所与接触网间不设置任何防干扰设备。
优缺点: 馈电回路结构简单,造价低,但对通信线路干扰较大。
21 2021/3/2
3.AT供电方式
保护线(PW线) 正馈线(AF线)
12 2021/3/2
一、接触网的供电方式

电气化铁路基础知识 (2)

电气化铁路基础知识 (2)

发展到城市之间和运输繁忙的铁路干线上来了。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为了 完成急剧增长的运输任务,以及与其他运输业的竞争的需要, 开始大规模地进行铁路运输业的现代化建设,主要是牵引动 力现代化的建设。因此,电气化铁路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 修建的国家逐渐增多。电气化铁路发展最快的时期是60年代, 平均每年修建达5000多km。到70年代末,在工业发达的西欧、 日本、前苏联,以及东欧等国家,运输繁忙的主要铁路干线 就已经实现了电气化,而且基本上已经成网。现在,这些国 家正在集中力量修建时速200km以上的高速电气化铁路。从 70年以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如印度、朝鲜、土尔其、巴 西、智利、摩洛哥等电气化铁路发展也很快,特别是我国的 电气化铁路更有了飞速的发展。现在,我国的电气化铁路建
接触网的组成
二、接触网的组成:
(一)支柱与基础: 作用:用于承受接触网的
全部重量,并将导线固 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
(二)支持装置: 组成:包括腕臂、拉杆
(或压管)和绝缘子。 作用:悬吊和支持接触悬
挂的全部设备并将负荷 传给支柱。
(三)定位装置:
组成:定位管、定位器和 支持器
作用:将接触线固定在距 线路中心的规定位置上, 使接触线不超过受电弓 允许工作范围并使受电 弓磨耗均匀。
●分相绝缘器
●关节式分相绝缘装置:
ZJ1
ZJ2
ZJ3
ZJ1
ZJ2
ZJ3
800
800
300
2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200
300
800
800
500
500
500
500

电气化概况

电气化概况
早期技术准备 用电磁铁制作了旋转电动机。 (1)1834年,Jacobi(俄)用电磁铁制作了旋转电动机。 ) 年 ( 制作了小电动车辆模型, ( 2) 1837年, Davenport(美 ) 制作了小电动车辆模型 , 在轨道上行驶 ) 年 ( 供参观。 ,供参观。 获得利用轨道传输机车电流的发明专利。 (3)1840年,Pincus(英)获得利用轨道传输机车电流的发明专利。 ) 年 ( 进行了电动车辆在公路上行驶的试验。 (4)1847年,Farmer(美)进行了电动车辆在公路上行驶的试验。 ) 年 ( (5)1860年前后,Siemens(德)等对直流发电机、电动机持续进行了技 ) 年前后, ( 等对直流发电机、 年前后 术改进,逐步实用化。 术改进,逐步实用化。
二、世界及我国电气化铁路概况
(4)1950年以后 ) 年以后 1950年法国在埃克斯 累.班—里亚罗什休尔伏龙区 年法国在埃克斯.累 班 里亚罗什休尔伏龙区 年法国在埃克斯 段试建了25kV工频单相交流电气化铁道,获得成功; 工频单相交流电气化铁道, 段试建了 工频单相交流电气化铁道 获得成功; 1954年日本在仙山 松岛间试建了一条 年日本在仙山—松岛间试建了一条 年日本在仙山 松岛间试建了一条20kV工频 工频 单相交流电气化铁道; 单相交流电气化铁道; 1955年前苏联在奥热列利耶 巴维列兹修建了一条 年前苏联在奥热列利耶—巴维列兹修建了一条 年前苏联在奥热列利耶 20kV工频单相交流电气化铁道。 工频单相交流电气化铁道。 工频单相交流电气化铁道 1972年日本山阳新干线引入 ×25kV自耦变压器( 年日本山阳新干线引入2× 自耦变压器( 年日本山阳新干线引入 自耦变压器 AT)供电方式。 )供电方式。
电气化铁路发展概况
电气化铁路发展概况

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历程

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历程
一 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历程 二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 三 高铁牵引供电系统技术发展
1825年英国人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开创了人类轨 道交通新纪元。我国于1881年修建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 各庄煤矿铁路;1909年由詹天佑工程师主持的我国第一条自 主设计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通车,拉开了我国铁路发展 的序幕
日本
法国
意大利
德国
高铁里程(km) 1836
699
236
427
日 本:东海道、山阳、东北和上越新干线, 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新干线网络
法 国:东南TGV线、大西洋TGV线 意大利:罗马-佛罗伦萨线 德 国:汉诺威-维尔茨堡线
世界 上经 济和 技术 最发 达的 国家 推动 了第 一次 高铁 建设 高潮
高速铁路建设的第二次高潮(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 第二次建设高潮时期世界高速铁路新建里程
电气化铁路建在山区,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改革开放后—电气化铁路走向平原(上世纪80年代-本世纪初)
“六五”期间,修建了京秦线、成渝线、贵昆线(贵阳
南至水城西)、太焦线(长治北至月山)等电气化铁路, 共计2506km
“七五”期间,电气化铁路开始进入陇海和京广繁忙 干线,还修建了我国第一条以运煤为主、开行万吨重载列 车、年运量已达4亿吨的大秦电气化铁路,共计2764km
系统电能质量带来一定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改善措施 应用:应用最广泛
什么是高铁?
欧洲铁路联盟19EC)对高铁给出了确切的定义:
1)新建铁路运行速度达到或超过250km/h 2)既有线通过改造使基础设施适应速度200km/h
我国高铁速度目标值定义在200km/h及以上
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速铁路全线贯通运营,全长 2298公里,成为世界上干线最长的高速铁路

电气化铁路技术发展与应用

电气化铁路技术发展与应用

电气化铁路技术发展与应用第一章:引言电气化铁路技术是指利用电力代替传统的机械力驱动铁路车辆,并通过轨道上的电气化接触网供电的一种铁路运输方式。

电力作为铁路的动力源,可以有效减少车辆的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同时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行效率。

本文将探讨电气化铁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电气化铁路技术的发展历程电气化铁路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最初的实验是在美国进行的。

1904年,纽约的铁路公司开始了实验,成功地将一列电动负载转移车连同一列牵引车驶上了电气化轨道。

1925年,世界上第一条主要用电气机车牵引的铁路——巴黎至南特铁路正式通车。

随后,电气化铁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第三章:电气化铁路技术的原理电气化铁路技术利用轨道上的接触网向行驶中的车辆提供电能。

接触网由支柱、导线和吊装设备组成。

当车辆行驶到接触网下方时,由于车顶上装有受电弓,在接触网的导线和电极的作用下,电能从接触网到达受电弓,再经过转换器传输到电动车辆的电机上。

电机驱动车辆运行,将旅客从一个城市运送到另一个城市。

第四章:电气化铁路技术的应用1.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电气化铁路技术使用电力代替机械力,从而大大减少了燃料的消耗,降低了碳排放和其他排放物的排放,提高了环保效益。

2.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电气化铁路技术可以提高列车的牵引力和车速,减少了耗时,提高了运行效率。

而且,有了电气化铁路,可以实现带电行驶,加速了列车运行的速度,缩短了行车时间。

3.提高安全性电气化铁路技术避免了与人工机械操作相关的车祸发生,电能的牵引方式还可以提高刹车和加速的反应速度,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

第五章:电气化铁路技术的挑战和未来发展1.投资和成本问题电气化铁路技术需要架设大量的设备,引进先进的列车和设备,所需的资金和工程量较大,给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2.技术难题电气化铁路技术的应用也面临诸多技术问题和挑战。

例如:技术和工程标准、电气化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接触网的维护、故障诊断和维修等等。

电气化铁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电气化铁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电气化铁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引言电气化铁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近年来铁路交通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由于其安全、快捷、环保等优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电气化技术引入铁路交通运输系统,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保护环境。

本文将从电气化铁路技术的起源、发展、应用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电气化铁路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机车的发明是电气化铁路技术的前提。

19 世纪初期,第一辆蒸汽机车诞生,然而,很快它的问题就显露出来——它的燃油效率极低,而且还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

于是,在 1881 年,铁路工程师 Werner von Siemens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电力机车。

这标志着电气化铁路技术的开始。

此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铁路交通领域的电气化发展也愈加迅猛。

1903 年,比利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1905 年,德国也建成了其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之后,欧洲各个国家相继电气化自己的铁路系统。

随着电气化技术的不断升级,现代电气化铁路日益普及。

三、电气化铁路技术的应用1. 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电气化铁路技术可以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

这是因为电气化铁路采用了集中供电方式,搭配高速电机,可使电气化铁路机车的功率相比传统火车提高三倍以上。

此外,电气化铁路不仅可以提高运输速度,同时可以具有更好的运输稳定性。

因为电动机行驶时,起步更顺畅,速度稳定,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系统更好的协调车间运作。

2. 降低运输成本与传统火车相比,电气化火车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据统计,相同条件下,电气化铁路的信息采集、动力使用、检修等动作均进行了优化,设施支撑运行管理的成本约可降低 20-30%,而运输成本也将因此而降低。

3. 保护环境相比重载汽车和天然气动力车,电气化铁路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因为电气化火车不用燃料进行燃烧,所以它的排放很少,不会引起空气污染或噪音污染。

与此同时,电气化铁路还可以降低碳排放量,符合现代环保意识。

四、电气化铁路技术的未来展望未来电气化铁路技术发展将重点居于运输智能化方面。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沟通中国西北与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沟通中国西北与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沟通中国西北与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省宝鸡市,向南穿越秦岭到达天府之国四川省成都市,全长669公里,于1952年7月1日开工建设,1958年1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线路初期采用蒸汽机车牵引;1958年6月起,宝成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工程,1975年7月1日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1996年7月1日,宝成复线电气化建设及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正式开工。

宝成铁路宝成铁路自宝鸡站向南,跨过渭河,经过27千米的展线群爬升680米通过秦岭隧道,到秦岭站后沿嘉陵江而下,经过甘肃省后穿过大巴山区,到广元站继续向西南,过剑门山进入四川盆地,经过绵阳德阳两市到达成都市。

宝成铁路宝成铁路为国铁I级电气化铁路干线,其中宝鸡至阳平关段受地形限制目前为单线铁路,阳平关至成都段为复线铁路。

宝成铁路是一条连接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动脉,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新中国第一条工程艰巨的铁路。

这条铁路的建成,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为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

宝成铁路宝成电气化铁路的建成,拉开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序幕,锻炼、培养了一大批建设骨干,从此,电气化铁路伴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以后相继修建了广元至巴中、德阳至汉旺、广汉至岳家山、青白江至都江堰等4条支线,促进了附近地区矿藏资源的开发。

宝成铁路宝成铁路大致走向宝成铁路上著名的“观音山展线”,坡度最大达33‰,是我国正线坡度之最,为了克服地势高差,过杨家湾站后就以3个马蹄形和1个螺旋形(“8”字形)的迂回展线上升,线路层叠3层,高度相差达817米,所以在观音山站就可以看到三层铁路重叠的场面。

火车上坡时需要三辆电力机车前拉后推方可驶上秦岭站,下坡时一路刹车,火花四起,蔚为壮观。

观音山展线宝成铁路沿线主要城市有宝鸡、广元、绵阳、德阳、成都,途径主要车站有:宝鸡站(陕西省宝鸡市)宝鸡站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隶属于西安铁路局管辖,现为一等站。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介绍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是指已经完成电气化改造的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线。

电气化铁路是指使用电力作为动力源的铁路,相比传统燃油驱动的铁路,电气化铁路具有更高的运输效率和更低的环境污染。

背景在中国,铁路交通一直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

20世纪初,中国铁路的发展较为滞后,大多是由外国资本运营的铁路线路。

1921年,中国开始了国有铁路的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电气化铁路的建设一直推迟。

建设过程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意识到电气化铁路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经过多年的筹备和规划,1958年,中国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开始正式动工。

技术成果电气化铁路的建设不仅仅是简单地电化铁路线路,还需要配套建设供电系统、接触网、变电设备等。

在建设过程中,中国不仅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还依托自身科研力量进行自主研发,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成果。

运营情况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于1962年开始试运营,随后逐步完善设施,并开通正式运营。

电气化铁路的运营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还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运营初期,电气化铁路的运输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影响和意义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标志着中国铁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电气化铁路的推广应用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经验和示范,同时也为中国铁路系统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电气化铁路的运营对改善交通状况、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减少污染排放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结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是中国铁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为中国铁路系统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将成为未来中国铁路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拥有更多的电气化铁路,并在铁路系统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上是关于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的介绍。

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不仅对中国的交通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Early Developments of Electric Railway
(1) In the British Isles, the Brighton Electric Railway began to operate in August, 1883. Two years later an electric line was opened in Ireland between Bessbrook and Newry. Another early electric railway was that between Portrush and the Giant's Causeway, in Northern Ireland. (2) 1885年,英国在伦敦修建了第一条用架空线供电的电车线路,作为市内 交通工具。 (3) Railway engine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were quick to appreciate the advantages offered by electricity. Many American cities adopted the new form of transport. At first electric traction was confined mainly to tramway work, but in 1883 the first electric locomotive for use on standard gauge railways made its appearance on the Mount Macgregor and Lake George Railroad in the State of New York. This electric locomotive was designed by Mr. L. Daft. In 1885 Mr. Daft built an electric engine that ran for several weeks on New York„s elevated railway(高架铁路), after which it was rebuilt. The engine was again in service in 1888.
(3) Siemens„ demonstration led to other exhibitions at Brussels, Dü sseldorf, and Frankfurt. Siemens and Halske then built a line to Liehterfelde, near Berlin, one and a half miles long(柏 林近郊的利希特菲尔德车站至军事学院之间,长2.45km). This line, which was opened for traffic with one electric car in 1881 was the first public electric railway in the world. The motor was carried on a frame below the body of the car between the axles. Power was transmitted from the armature of the motor to drums on the driving axles by means of steel cables. The car carried twenty-six passengers, and ran at thirty miles an hour on a current supply of 100 volts. (4) 同年,法国巴黎国际电工展览会上展出了一条长500m用 两条架空线授电的电车线路。
1.4 Emergence of Electric Railway
(1) Between the years 1867 and 1879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ynamo and motor went on apace(飞快地), but no experimental attempts appear to have been made to apply electric traction to railways, except for a small battery locomotive in the U.S.A. in 1875. (2) At the Berlin Exhibition of 1879 some 600 yards of track were laid, on which a little three-horse-power electric engine, designed by Werner von Siemens, hauled a load of some thirty passengers at a speed of four miles an hour. Current was supplied by a third rail laid between the track rails. 轨距1m,电 力机车重954kg,安装由约2.2kW串激式2极直流电动机,由 150V外部直流电源经敷设在线路中间的第三轨供电,两走 行轨回流。它牵引了三辆敞开式“客车”,每辆可坐6人, 最大时速可达13km。4个月的展览期间共运送8万多乘客。
1.2 Early Experiments
(1) The first experimental electric railway in the world is attributed to Thomas Davenport, a blacksmith of Vermont, U.S.A., who exhibited a small railway operated by a miniature electric motor in 1835. 利用电磁铁制作了往复 式电动机,驱动车辆在轨道上行使,供游人参观。 (2) A Scotsman(苏格兰人) named Robert Davidson built in 1838 an electric locomotive that attained a speed of four miles an hour. (3) In England a patent was granted in 1840 for the use of rails as conductors of electric current, and similar American patents were issued to Lilley and Colten in 1847.
(4) In 1847, also, Professor Farmer operated an electric car carrying two passengers at Dover, New Hampshire. Between that year and 1858 numerous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in which small railand road-cars were operated by means of electric storage batteries. (5) 1850年,美国的霍尔利用地面上的电池作电源驱动车辆 运行。 (6) It was on April 29, 1851, that a small road-car, built by Professor Page of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e, attained a speed of nineteen miles an hour near Washington - to the utter destruction of the batteries.
2004铁道部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讲座之一 (1)
电铁发展
1 电力牵引的早期发展历史 2 我国及世界电气化铁路概况 3 法国TGV与德国ICE
北京交大电气学院 吴命利
1 电力牵引早期发展历史 Early Development History of Electric traction
1.1 Social demand 1.2 Early experiments 1.3 Invention of DC dynamo and motor 1.4 Emergence of electric railway 1.5 Early developments of electric railway

THE THREE-HORSE POWER electric locomotive built by Werner von Siemens for the Berlin Exhibition of 1879. The engine, which created a great sensation(轰动) in its day, was mounted on a truck(转向架) with the drive to the axle through spur gearing(正齿轮).
Edited by Wu Mingli 2003.10
1.1 Social Demand
(1) The scientific wonder of today is the commonplace of tomorrow. This is certainly true of electricity„s application to our modern needs. The little electric models constructed by early inventors have developed into the electric expresses(快车) and giant electric freight engines, in use throughout the world at the present time. (2) The electric locomotive and electric motor coach(电动客车) may be regarded as natural developments that have followed steam traction. Their emergence is the result of social demand on the rapid train services for the new built-up suburban areas spreading in all directions round large cit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