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三篇
七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要点挖掘
七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要点挖掘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
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一、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
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三、农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
四、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五、教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案例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案例一、从课程内容本身找思政元素。
1. 历史文化类课程。
就拿历史课来说吧。
这历史啊,那可是个大宝库。
比如说讲古代丝绸之路的时候,思政元素就藏得满满当当的。
丝绸之路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线,它是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纽带。
这时候咱就可以把大国的文化包容、和平交往的理念给挖出来。
像唐朝时期,长安城里到处都是来自各国的商人、学者和僧侣,大家和睦相处。
这案例就能告诉学生,咱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包容多元文化、热爱和平交往的传统,这是一种大国胸怀。
2. 理工科课程。
以土木工程课为例。
在讲建筑结构的时候,可以提到中国古代的榫卯结构。
这榫卯结构可不简单,它不用一颗钉子就能让建筑牢固无比。
这其中蕴含的精益求精、智慧创新的思政元素就很明显。
像故宫这样宏伟的建筑,全靠榫卯结构屹立数百年不倒。
这就是中国古代工匠们对技艺的执着追求,他们在有限的工具和材料条件下,创造出如此精妙的结构。
这就可以给学生传递一种敬业、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二、从人物故事里挖掘思政元素和案例。
1. 科学家故事。
在物理课上,讲讲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那可是个科学巨匠,但他的故事里也有很多思政闪光点。
他在二战期间,坚决反对纳粹利用科学制造武器,并且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倡导美国进行原子弹研究(当然这后来也引发了很多复杂的问题,但他的初衷是为了阻止纳粹的暴行)。
这个案例就体现了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为知识的掌握者,应该如何用自己的知识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再比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故事,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研究,这种执着、奉献的精神就是思政教育的好素材。
她的故事可以告诉学生,做学问要有坐冷板凳的耐心,要有为了全人类健康奋斗的大情怀。
2. 文学艺术家故事。
要是在语文课上讲到鲁迅,那思政元素可太多了。
鲁迅弃医从文,就是为了用文字唤醒麻木的国人。
他的文章就像一把把手术刀,剖析着旧中国的社会弊病。
三、结合当下社会热点挖掘思政元素和案例。
思政元素与融入点
思政元素与融入点
思政元素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法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
在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以下是一些思政元素融入点的示例:
1. 思想道德修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法律法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和法律素养。
3. 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在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需要结合具体的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课程思政育人元素集
课程思政育人元素集
课程思政育人元素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些元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 学科知识元素:这些元素涉及到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3. 实践能力元素:这些元素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各种能力,如创新思维、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能力等。
4. 情感教育元素:这些元素主要是指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宽容尊重等。
5. 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这些元素主要是指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6. 生态文明教育元素:这些元素主要是指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来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7. 传统文化教育元素:这些元素主要是指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总之,课程思政育人元素集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体系,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元素材料
课程思政元素材料
课程思政元素材料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这些元素可以包括:
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3.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 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实践活动,例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现象和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5. 学术论文:通过撰写学术论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些课程思政元素材料的应用,有助于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简介:本文主要探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结合具体案例介绍其运用方法和效果。
一、什么是“思政元素”“思政元素”是指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机结合。
具体来说,思政元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法律法规及其执行情况。
2.中外文化及其传承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及其创新实践。
4.大学生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等。
5.时事热点、社会民生等问题。
二、思政元素的运用方法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新的思考视角,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增长了社会和政治的见识,提高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思政元素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具体运用方法:1.根据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入思政元素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入相应的思政元素,比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可以介绍我国网络安全法有关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使学生明确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数据库系统课程中,可以讲解我国公司法规定的数据保护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现状和应对策略等等。
2.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结合案例,将抽象的思政元素转化为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大数据分析课程中,可引用百度地图、微信支付等案例探讨大数据采集、整理、分析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个人信息泄露、隐私保护等问题,激发学生对信息安全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3.注重课程实践环节课程实践是思政元素运用的重要平台之一,在实践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专业知识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比如在信息系统开发课程中,安排学生前往社区机构或学校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践系统设计、开发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同时还可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要求,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系统开发中应重视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
2020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要点
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类别、内容和思政元素内涵一、人生观价值观(一)人生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理想信念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爱国主义爱祖国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二)民族精神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四、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改革创新1.思想观念: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
2.责任感与使命感: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
3.精神状态: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
(二)时代精神1.价值追求: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2.职业品格: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3.科学精神: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4.英雄情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博、敢于胜利。
五、道德修养(一)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三)家庭美德人格平等、承担责任、相亲相爱、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四)个人品德爱国奉献、明礼守法、厚德仁爱、正直善良、勤劳勇敢。
六、法治素养(一)法治思维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二)法律权利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
课程思政元素材料
课程思政元素材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课程思政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它是一门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教育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课程思政素材是指为了课程教学而所准备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教学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素材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制作一份关于课程思政素材的文章。
制作一份关于课程思政素材的文章需要有一个清晰的主题。
可以选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学生中的普及与影响”的主题。
文章的主题应符合当下教育政策,体现时代性和前瞻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文章的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可以收集包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报告、新修订的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等在内的相关政策文件和资料,这些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政策依据和理论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目的。
文章中的素材要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性。
可以通过引用一些鲜活的案例、事例或新闻报道,让学生感受到课程思政对于他们生活和成长的影响。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
制作一份关于课程思政素材的文章还需要注重表达和写作技巧。
文章的语言应简洁明了,适当运用排比、对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文章要注重逻辑性和结构性,合理安排篇章的先后顺序,确保文章内容通顺、连贯。
文章还应有积极的引导性和启发性。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思考点、讨论话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和交流,促进学生思想的碰撞和共鸣。
还可以结合具体的学习方法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理论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和实践性。
制作一份关于课程思政素材的文章,需要有明确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具体的案例、优美的表达和积极的引导,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四个字的课程思政元素
四个字的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是指在各类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课程思政中,有许多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以下是四个字的课程思政元素:1.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课程思政中,通过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地理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同时,通过讲授英雄人物事迹和国家发展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系,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在课程思政中,通过教授相关知识和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课程思政中,通过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成就,引导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4. 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课程思政中,通过教授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权益保障和民生改善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民观,培养他们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结起来,四个字的课程思政元素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至上。
这些元素在课程思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通过课程思政的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有爱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三篇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三篇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三篇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1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进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发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院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将立德树人深植于课堂,“课程思政”的价值与深层意义不言而喻,并逐渐成为职校响应政策要求的工作热词。
但目前仍有很多职校,受制于原本的工作路径,使得“课程思政”变成“思政课程”,最多是“思政课程2.0版”。
那末专业课教师如何实现“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上融会哪些内容才算是“课程思政”,成为教师之问!教师目前面对的最大困难不知道如何正确进行“课程思政”?目前,职校专业课教师面对“课程思政”教学实行环节最容易出现4大问题:浮于表面:部分教师没能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而是就爱国、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进行机械的空谈,思政部分和专业课依然泾渭明白。
“尬”聊“尬”讲:“尬”聊“尬”讲:教师在讲专业课程时,突然切换到思政内容,僵硬“尬”聊,让学生1头雾水。
案例雷同:很多学校会出现同1专业的不同专业课教师,均使用同1个案例。
虽然教师将思政元素和课程结合了起来,结合方式也很容易,但是学生上多门课后,听到的都是一样的思政案例,很容易产生疲劳。
评价尺度:部分职校课程思政处在起步阶段,若何评价“课程思政”的建设结果也是黉舍出现的1大题目。
当前各地区各黉舍都展开了1些课程思政的竞赛,说课、讲课、科研立项等,有各自制定的评判尺度,若何科学实行考核评估与结果评价仍需不断探索完善。
专业课如何发掘“思政点”?1、可以从专业课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
2、通过研究教学内容,挖掘其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
3、通过失败的教训、警示性的问题等,反思分析,提高学生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
关于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
关于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课程思政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中一个热门话题。
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什么是课程思政,以及在高等教育的课程中有哪些元素是它所包含的。
一、课程思政的定义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高等教育系统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和调整。
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不仅是高校学生发展成人的重要保障,更是建设美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应运而生。
课程思政是指,在高等教育的具体课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的一种形式,是实现全员全程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实现全员全程育人的目标。
二、课程思政元素1.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思想政治教育是课程思政的核心所在。
它包括传授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政治素养,以及使学生认真思考和研究重大问题。
2.职业素养元素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培养方式,课程思政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这些包括道德操守、职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使学生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3.人文素质元素人文素质是指各种优秀的人文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课程思政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具备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深度的文化素养,形成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和生活自觉的习惯。
4.综合素质元素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课程思政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科学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
5.社会责任元素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思政应该从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入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结语总之,在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中注重课程思政的体系建设,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政治素养。
实践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的定义、重要性、具体实施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思政元素的定义课程思政元素是指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和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课程思政元素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思政元素在实践教学中的融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专业素养。
4.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时,需要深入研究课程内容,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课程思政元素的具体实施方法1. 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教育资源。
教师应深入挖掘课程内容,提炼出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元素,将其融入实践教学环节。
2. 设计实践项目。
根据思政教育资源,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教育。
3. 开展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融入校园文化。
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5. 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认识,使其能够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教学。
四、面临的挑战1. 思政教育资源挖掘不足。
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导致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不足。
2.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
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要点
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要点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向。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
以下是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一些要点。
一、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每一门专业课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敏锐地发现和挖掘。
例如,在物理学中,科学家们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不懈的品质,都是宝贵的思政教育素材。
在历史学中,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在医学专业中,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关爱患者的人文精神等都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深入研究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发展脉络,从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中寻找思政元素。
同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将其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思政教育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
二、巧妙设计教学方法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时,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项目驱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案例教学法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专业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例如,在工商管理课程中,可以选取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成功案例或失败案例,让学生思考企业的行为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小组讨论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与思政相关的专业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观点,碰撞思维火花,从而深化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和认识。
项目驱动法则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思政教育的内涵。
思政元素体系范文
思政元素体系范文首先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它代表了人类社会最高理想境界。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对人类社会进步方向的准确判断和最远大愿望的集中表达,是共产主义事业指引方向的精神旗帜。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求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们的自由、幸福与尊严,为人类社会创造美好的前景。
其次是科学世界观。
科学世界观是人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对客观世界的总体认识和价值评价。
其基本观点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的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科学世界观强调物质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普遍性,对真理和价值的认识观点要求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证科学为依据。
再次是价值体系。
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一个社会共同信仰和理想追求的总和。
价值体系包括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这些价值观是指导和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同时也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和个体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准。
第四是方法论。
方法论是思政活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研究的科学方法体系。
方法论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证科学等方法。
唯物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发展和矛盾运动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着重于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分析和研究;实证科学则注重通过实践和实证研究来验证和发展社会科学理论。
最后是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执政党的信仰,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忠诚。
政治信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纽带和组织力量的源泉,是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政治追求与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
总之,思政元素体系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素,包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科学世界观、价值体系、方法论和政治信仰。
这些元素体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思政活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对于指导人们思想、行动和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3篇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3篇关键词: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高校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这些新要求使得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更新,课程思政就是在新形势下,形成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要求,《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2020年6月8日,在教育部组织召开的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对高校及高校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可评价、进考核、常督查,各个层面在思想上同心、在目标上同向、在行動上同行,形成“校校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数据显示,高校教师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
经过调查,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①。
因此,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关键,而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关键在教师,重点在学生,难点是方法。
一、课程思政是一流课程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一流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实现育人目标和育人水平的一流,通过高水平课程的实施实现对学生全方位培养,是目前我国各个高校在以提升培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工作。
其中,课程思政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课程的核心和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课程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更加显著,课程思政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构建和落实课程思政,一方面需要从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全方位构建育人体系。
课程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最基本单元,承担培养目标中的育人功能,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依托知识的传授,落实育人目标。
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要点
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类别、内容和思政元素内涵一、人生观价值观(一)人生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理想信念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爱国主义爱祖国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二)民族精神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四、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改革创新1.思想观念: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
2.责任感与使命感: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
3.精神状态: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
(二)时代精神1.价值追求: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2.职业品格: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3.科学精神: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4.英雄情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博、敢于胜利。
五、道德修养(一)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三)家庭美德人格平等、承担责任、相亲相爱、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四)个人品德爱国奉献、明礼守法、厚德仁爱、正直善良、勤劳勇敢。
六、法治素养(一)法治思维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二)法律权利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
思政教育元素总结
思政教育元素总结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关注。
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思政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对思政教育的元素进行总结,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元素一:价值观引领思政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这一过程中,价值观引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思政教育,我们要让学生明确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元素二:理论学习思政教育的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使学生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
通过理论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其后续的实践活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元素三:实践锻炼思政教育是与实践相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政教育的实践环节可以包括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各种形式,旨在让学生感受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元素四: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思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情感体验,可以引发学生的情绪共鸣,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认知。
情感体验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电影观影、社会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旨在让学生深刻感受社会的冷暖、贫富等差距,从而唤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元素五:开放交流开放交流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开放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了解不同观点和思维方式。
在开放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拓宽自己的思维路径,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社会问题。
元素六:全员参与思政教育需要全员参与,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2020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要点
2020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要点专业课是指在大学中与学生所学专业直接相关的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然而,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专业课也应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讨论2020年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要点,并探讨如何将这些要点融入到专业课程中。
一、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一名学子,了解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是非常重要的。
在专业课中,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学科内容,介绍国家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例如,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介绍网络安全法、数据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强化社会责任感专业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的影响力和责任。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专业对社会的贡献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项目,提高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注重伦理道德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专业人士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道德修养。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道德冲突讨论、道德代码宣誓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并提醒他们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四、发展创新创业精神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成为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品质。
专业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项目设计、实践实习、创新大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意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加强国际视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是2020年专业课课程思政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国际经典案例、组织国际学术交流、开设双语授课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化思维。
六、推动思政课和专业课的融合思政课和专业课的融合是实现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渗透的关键。
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协同办学,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课程 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元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课程思政元素是指在各类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元素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和困惑也与日俱增,教育必须有所调整和改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使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育实践中,很多学生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忽视了思想道德和情感品质的培养,导致人格偏颇、行为失范。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学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需要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情怀,实现教育的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三篇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1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进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发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院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将立德树人深植于课堂,“课程思政”的价值与深层意义不言而喻,并逐渐成为职校响应政策要求的工作热词。
但目前仍有很多职校,受制于原本的工作路径,使得“课程思政”变成“思政课程”,最多是“思政课程2.0版”。
那末专业课教师如何实现“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上融会哪些内容才算是“课程思政”,成为教师之问!
教师目前面对的最大困难
不知道如何正确进行“课程思政”?
目前,职校专业课教师面对“课程思政”教学实行环节最容易出现4大问题:
浮于表面:
部份教师没能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而是就爱国、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进行机械的空谈,思政部份和专业课依然泾渭分明。
“尬”聊“尬”讲:
“尬”聊“尬”讲:教师在讲专业课程时,突然切换到思政内容,僵硬“尬”聊,让学生1头雾水。
案例雷同:
很多学校会出现同1专业的不同专业课教师,均使用同1个
案例。
虽然教师将思政元素和课程结合了起来,结合方式也很容易,但是学生上多门课后,听到的都是一样的思政案例,很容易产生疲劳。
评价标准:
部份职校课程思政处在起步阶段,如何评价“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也是学校出现的1大问题。
当前各地区各学校都展开了1些课程思政的比赛,说课、讲课、科研立项等,有各自制定的评判标准,如何科学实行考核评估与效果评价仍需不断探索完善。
专业课如何发掘“思政点”?
1、可以从专业课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
2、通过研究教学内容,发掘其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
3、通过失败的教训、警示性的问题等,反思分析,提高学生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
4、和学生1起对专业相干社会热门问题进行讨论,将是“课程思政”很好的切入点。
5、从专业课的学科发展史、大师成长道路、教师个人经历等方面完成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
英语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英文作品的选择、浏览和中外比较,提高学生思惟的包容性,通过英文语词的词解和发展脉络解析,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自信心。
工程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典型的工程事故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探讨如何预防事故产生,引入思政教育,如合格的工程师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家国情怀,坚守职业道德和匠心精神。
电气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国家政治
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进行类比,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要保证稳定性,而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也必须以稳定为条件,让学生们理解稳定的
重要性。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22018年11月13日下午,法学院在7310会议室召开《课程思政的理解与实行》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法学院副院长余妙宏主讲,法学院全部教师凝听了本次讲座。
余妙宏副院长首先从课程思政的溯源动身,结合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新时期高教40条和学校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干文件和精神要求,带领全部教师认真梳理了“甚么是课程思政”。
接着从立德树人、4个回归及教师的基本要求展开详细论述了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专业课程思政实行的可能性,具体探析了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行路径,从专业认同、职业伦理、社会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个方面发掘课程思政的元素,并将归纳理解的几大思政融入元素与老师们进行了分享和交换。
最后,余妙宏副院长强调“课程思政不是1项政治任务,而是1项需要长时间坚持的目标,是1项永久在路上的工程,是与中国青年运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当起中国梦历史使命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时间坚持下去,任重道远”。
本次讲座作为法学院教师发展分中心活动之1,旨在让法学院全部教师对课程思政有更清晰的认识,引导教师们在专业教学中注意发掘专业知识体系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融入每门专业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激起学生的内生学习动力,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造就1大批宪法法律的信仰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法治建设的实践者、法治进程的推动者、法治文明的传承者。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3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构建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实现“知识传授”和
“价值引领”有机统1,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正在成为高校重要的实践与探索课题。
1般来讲,人文社科类课程较容易取得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理工类课程以科学原理阐释、工程技术利用等自然科学的知识与技能传授为主体内容,可以通过发掘具有共性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有机融入教学进程,实现“课程思政”。
介绍专业发展历史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
每门理工类课程,其所讲述的专业知识、触及的行业和职业都有从无到有发展变化的历史,既隐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辛探索与不懈实践,也包括着国家民族盛衰兴亡的奥义和文明传承赓续的密码。
学科史的讲授要放在中国史、世界史的大背景下,以“大历史”的史观考察其变迁与发展。
“课程思政”要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讲述,回顾这1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深切感遭到发展历程的艰辛、民族国家繁华进步的来之不容易、党的领导的英明果敢,古今对照,中外映照,激起起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
专业任课教师要善于发掘、利用学科发展历史中有担当、有作为的典型人与事,通过课堂讲授、音影资料播放、实地参观访问等情势,将其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进程。
要通过对历史的回溯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识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通过今昔对照,激起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奋发进取心,教育新时期的青年学生要勇担时期使命,学好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新时期大学生除要有家国情怀,还要有人类关怀。
要能拓展国际视野,做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接力
者,为推动共建“1带1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结合专业伦理教育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大学生毕业后都将走上社会,从事各类工作,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既是就业竞争力的核心要件,也是人材应具有的内在素质。
每门理工类专业课程都有相应的伦理价值规范,将其融入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知晓从事本专业所应遵守的价值观念、伦理原则和行动标准,对专业活动做到心有畏敬、行有所止,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材。
专业伦理教育,侧重培养大学生在专业中应具有的伦理意识、遵守的伦理原则、表现出的伦理态度、做出正确的伦理决策并实行正确的伦理行动的能力。
理工类专业伦理教育的内容除培养学生责任主体意识,尊重生命、尊重自然、遵照社会规范等普遍性内容,还需结合所学专业,将其置于当下所处的现实环境下,在世界视野、现实关心、未来指向等维度中,拓展其所面临的伦理困难、挑战和窘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构成正确的伦理价值判断。
理工类课程的开课第1讲,可将本专业的伦理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开门见山,予以阐发,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刚开始时,即能接受伦理知识内容的学习。
加入情势与政策内容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推动“课程思政”,也需要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情势与政策内容,通过介绍本专业和国际国内相干产业所处的发展背景、发展情势、发展动向,本专业发展趋势、国内外发展水平对照等,引导学生确立竞争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专业课程中的情势与政策教育,要将本专业面临的竞争情
势、创新态势,国内外的产业布局、政策、优势比较,学科交叉融会的趋势走向、国家战略布局、行业发展前景等内容纳入其中,既保持世界视野,又强调本土意识,让学生更加明晰专业发展的走向与坐标。
除课堂的知识讲授,还可以融入见习实习、社会调研、专家报告等教学环节和进程,让学生加深对国情、社情、行业境况等的感性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勇于拼搏、敢为人先、勇于超出的竞争意识,提振攻坚克难的斗志与勇气。
通过对世界情势和当代中国国情的学习和掌控,可让大学生意想到创新的重要性,意想到全球化条件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性,和自己确立职业方向、做好生涯计划、寻求远大志向所应具有的专业素质与创新品质。
通过实操训练、试水创业、科创实践等教学情势,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激起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课程思政”进程成为滋养学生创新精神、夯实创新底蕴、塑造创新品格的进程,从而助力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创新品格养成,以利于创新型人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