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最佳喂养模式-课件(PPT演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糖:单糖、双糖、低聚糖、多糖 • 低聚糖:是肠道内双歧杆菌的生长因子, 是母乳中的益生素
双歧杆菌
• 是婴儿肠道微生态中最重要的益生菌,是婴儿生长发育中 重要的营养与免疫调节物质。
双歧杆菌能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将不溶性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 化合物变为可溶性,使其易被宿主吸收
双歧杆菌能合成多种维生素
研究三
早期微量喂养有利 于早产儿胃肠道血 流的供应,刺激血 清胃肠激素水平, 促进胃电活动和胃 肠动力
延迟喂养并不能降低NEC的发生率 早期喂养不增加NEC发生率
动物实验表明
全静脉营养的小鼠,仅禁食3 d,就会 出现肠黏膜萎缩、肠绒毛变平及乳糖酶发 育受阻。
1989年美国儿科学会的综合资料指出,婴儿 NEC发生最危险因素是母亲患妊娠高血压及超低 出生体质量儿(ELBWI),并建议除上述两种情况 外,新生儿宜早期喂养以提高肠道耐受性
早产儿喂养模式
NICU 夏幸阁
主要内容
1.了解早产儿消化系统特点 2. 熟悉早产儿喂养总策略
3.熟悉早产儿各种喂养制剂 4.掌握早产儿母乳的优点
5. 掌握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方法 6. 熟悉早产儿NNS的优点
消化系统的特点
•
•
胃肠道动力
消化吸收功能
•
肠道免疫功能
胃肠道动力的特点
A. 孕15 周吸吮动作 /34 周有协调的吸吮和吞咽→吸入 B. 孕 32 周协调的食管蠕动,但收缩幅度、 传播速度及下食 管括约肌压力均是降低的→胃食管反流 C. 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不成熟 ,两者之间缺乏协调的活动 →胃排空延迟 D. 胎龄 < 31周的早产儿,小肠呈低幅而无规律的收缩 ,几 乎没有推进性活动→较易出现腹胀、 胃潴留等喂养不耐 受的体征 E. 结肠动力也不成熟 →动力性肠梗阻
母乳
丰富的游 离氨基酸 含有大量 核苷酸 1.谷氨酸/谷氨酰胺 2.牛磺酸
1.脂肪提供婴儿45%- 脂肪、EFA 55%的能量来源 、LCPUFA 2.EFA:LA、ALA LCPUF:AA,C20:4、 DHA,C22:6
满足早期生长发育 对核苷酸的需要
游离氨基酸
• 谷氨酸/谷氨酰胺:是小肠上皮细胞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 牛磺酸:
低聚糖
低聚糖在肠道酵解
↓
产生短链脂肪酸
↓
提高肠道内渗透压
肠道内容物吸取肠道内水分
↓
肠道内容物体积增大,结构松软
↓
刺激肠蠕动
↓
增加大便次数,改变大便性状,防止便秘
↓
新生儿黄疸的消退
有关早期喂养的研究
研究一
早期喂养儿比晚 期喂养儿体重增 加好,肠道喂养 不耐受少,达到 全量喂养时间快
研究二
早期肠内喂养和 早期达到全量能 够降低VLBW晚 期败血症的发生 率
其他研究:
单纯人乳喂养组新生儿期体重、身长和头 围的增长速度均显著慢于早产儿配方乳喂 养组 强化人乳喂养组与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出院后配方奶
• 成分:介于早产儿和足月儿配方奶之间:22kcal/30ml • 通常用于出院后3-9个月 • 促进生长和骨矿化
• 强化铁和维生素含量,无需额外补充
配方乳 喂养方法
开始剂量
喂养加量
喂养内容的选择
• • • • 母乳★ 母乳强化剂 早产儿配方奶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
母乳的优点
增强新生儿的 免疫功能
有利于早产 儿对脂肪的 吸收和利用 细胞因子和 免疫球蛋白 早产儿母 乳中MCFA/ LCPUFA更高 乳铁蛋白 1.促进铁吸收 2.抗病毒和杀菌 3.免疫调节 4.调节肠道微生态 5.抗氧化
早产儿配方奶
• 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
• 早产儿配方奶保留了母乳的优点 • 补充母乳对早产儿营养需要的不足 • 适当提高热量,使配置的蛋白、糖、脂肪 等营养素易于消化和吸收等
早产儿配方乳
早产儿配方乳100 mL至少含2 g蛋白质或其水解产物、 8~9 g碳水化合物 随机临床试验表明: 高分子质量葡萄糖聚合物代替乳糖 早产儿配方乳能提高生长速度和IQ评分,在小于胎龄的 早产儿和男性早产儿更为明显。 与足月儿配方乳比较,更高的能量,而渗透压(250~320 足月儿配方乳和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的新生儿 NEC的发生 mmol/L)却相当 率无显著差异。 LCPUFA被广泛添加于早产儿配方乳中
,尤其是产后第 1、2 31. 27 F初乳 值
P值 <0. 01
d的初乳 49. 76 要尽量喂哺新生儿 <0. 01
研究还证实:
母乳中的淀粉酶进入婴儿消化系统后 能耐受胃酸,且在小肠中保持活性,最大 程度地发挥它的酶活性,极大地提高了婴 儿对淀粉的消化能力
母乳的保存
室温下
在室温(20℃)下: 初乳可存放24 h 成熟乳可存放6 h
长链多聚不 饱和脂肪酸 (LCPUF)
花生四烯酸(AA,C20:4)、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 是体内一些重要物质如前列腺素、白介 素等的重要来源,且对婴儿脑和视网膜 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中链脂肪酸--MCFA
早产儿出生时胆汁分泌少 胰脂酶系统发育未成熟 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 MCFA:碳链较短,水溶性好 不依赖胆盐的乳化,可直接由 门静脉吸收 不需要体内肉碱的携带,直接 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氧化,提供能 量
早期微量肠道喂养
• 早期微量肠道喂养有助于胃肠道组织结构 的完整及消化功能的成熟
增加肠道组织细胞的发育,提高胃肠道黏膜酶 的分泌及活性 促进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成熟 提高胃肠激素的水平 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的排泄, 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
推迟肠内喂养的指征
• • • • • • 围产期窒息 机械通气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特别是低氧血症状态 败血症 频发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 脐动脉或静脉插管
循证医学推荐的肠内营养策略
母乳 母乳增强 剂 首选早产儿母亲的母乳。母乳的储存:室温下初乳24 h,成熟乳6 h;超过这个时间 需要3~4℃冷藏;超过5 d需要冷冻。 适用于胎龄<31周和(或)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当母乳喂养量达到 100mL/(kg· d)时开始使用,每日摄入180 mL/kg的强化的母乳(母乳加增强剂)能 满足的生长需要。 不能母乳喂养者,采用早产儿配方乳;开始是60 kcal/100 mL,逐步加至80 kcal/100 mL。 置管方法:在机械通气时通过内置的鼻胃管喂养,除气管插管后使用内置的口胃 管喂养。喂养方法首选间断经胃内管饲法;持续经幽门管饲法可用严重的胃排空 延迟及胃食管反流的早产儿。 通常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新生儿1 mL/h(出生体质量1 000~1 500 g的新生儿 每2小时予2 mL;出生体质量1 500~2 000 g的新生儿每3小时予3 mL;出生体质 量>2 000 g的新生儿每4小时予4mL);严重的呼吸窘迫时,可减少喂养量并增加 喂养次数;喂养不耐受时,开始剂量可减少为每2小时1 mL,甚至减少到每4~6小 时1 mL。微量喂养应在出生后尽早开始,在出生3~4 d必须开始。 每天增加10~30 mL/kg是安全的。当建立每4小时1次的全母乳喂养后可实行按 需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是有益的,无不良反应。完全经肠道喂养后开始补充多种 维生素;体质量达到出生时的2倍(通常是2个月)时补充铁;中链三酰甘油的补充 用于生长速度偏慢的早产儿。
双歧杆菌及其裂解产物均能激活淋巴细胞,增加抗体产生,增强 免疫系统识别和抗感染能力
• 双歧杆菌是专性厌氧菌,在体外空气中常温下难以保存。
• 通过添加低聚糖来促进婴儿体内的内源性双歧杆菌生长
低聚糖
• 肠内致病菌的可溶性受体,结合→封闭→减少定植
• 在肠道菌群作用下生成SCFA
是大肠的主要能量来源 保持肠道内低PH值,利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抑 制肠道致病菌的过渡繁殖,维持肠道正常微生态,保护婴儿 免受肠道致病菌侵袭
早产儿母乳有利于早产儿对脂肪的 吸收和利用
母乳的优点
增强新生儿的免疫 功能
有利于早产 儿对脂肪的 吸收和利用 细胞因子和 免疫球蛋白 早产儿母 乳中MCFA/ LCPUFA更高 乳铁蛋白 1.促进铁吸收 2.抗病毒和杀菌 3.免疫调节 4.调节肠道微生态 5.抗氧化
母乳
丰富的游 离氨基酸 含有大量 核苷酸 1.谷氨酸/谷氨酰胺 2.牛磺酸
• 指征:早产儿:胎龄<34周、出生体重<1800g 胎龄在34-37周但生长不足的婴儿
研究
有关配方乳添加半乳糖-低聚糖的研究:
婴儿配方乳添加半乳糖-低聚糖,可通 过肠道酵解产生短链脂肪酸,提高婴儿营 养与免疫功能、改变婴儿大便性状
糖
• 糖:提供能量、通过糖基化构成糖脂、糖 蛋白实现机体的精确调节功能
肠道免疫功能
胃酸低、 蛋白酶活性低 肠粘膜渗透性高、SIgA 水平低、动力障碍
发生NEC危险性增加
国内新生儿营养指南
•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
• 生后一天即可开始肠内喂养,存在肠内喂 养禁忌症者除外,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 充供给
早产儿营养支持目标
• • • • 提供“最合适”的营养支持 使生长速率接近宫内生长速率 促进器官系统发育(尤其是脑) 防止营养不良或过剩引起的近期和远期不 良影响
微波
×
杀死微生物 降低了含氮物质的量、脂肪的吸收量(脂肪酶降解)、 水溶性维生素水平、抗菌因子的水平
营养物质和抗菌因子能够保存完好 抑制细菌生长 储存超过5 d 除粒细胞以外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和抗菌因子
3~4℃冷藏 冷冻
来自百度文库乳强化剂
• 用于纯母乳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强化母乳,补充不 足 • 纯母乳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摄入的养分不够其生长所 需,生长速率慢 • 国外推荐:母乳喂养的早产儿使用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 生素的母乳强化剂以确保满足预期的营养需求
1.脂肪提供婴儿45%- 脂肪、EFA 55%的能量来源 、LCPUFA 2.EFA:LA、ALA LCPUF:AA,C20:4、 DHA,C22:6
满足早期生长发育 对核苷酸的需要
喂养内容的选择—母乳
• 营养成分的差别:足月和早产母乳比较( 100ml,哺乳期第一个月)
足月母乳 能量(kcal) 蛋白质(g) 脂肪(g) 钠(mg) 氯化物(mg) 磷(mg) 镁(mg) 70-73 1.3-1.8 2.9-3.4 15-22 36-59 12-14 2.7-3.1 早产母乳 73-76 1.5-2.1 3.2-3.6 22-39 38-63 13-17 3-3.6
不同泌乳阶段早产母乳中淀粉酶活 性变化(IU/L)
母乳 初乳 过渡乳 n 36 34 总淀粉酶 10 232. 93±1. 48 34 8 511. 38±1. 26 32 4 786. 30±1. 20 胰淀粉酶 141. 25±1. 41 109. 64±1. 51 53. 70±1. 59
42 d成熟乳 32
• 添加时间:当极低出生体重儿耐受100ml/kg.d的母乳喂养 之后
母乳强化剂
• 增加营养物质,粉末状和液体状 • 能量:14kcal/100ml • 蛋白质:0.7g/100ml 回顾性Cochrane分析结果表明: • 碳水化合物: 2.7g/100ml 人乳增强剂能促进生长,增加机体氮储备和骨矿物质水平。 当母乳喂养达到100mL/(kg· d)或完全经肠道喂养时就需添 • 维生素 加人乳增强剂。 早产儿每日摄入 180 mL/kg 的强化的早产儿母乳能达到理 • 矿物质: 50-90mg ,磷 33-45mg 想的营养状态 • 微量元素
消化吸收功能
A. B. C. D. 胃内pH较高 ,胃蛋白酶是无活性、十二指肠各种蛋白 酶活性也是降低的 →只能消化不足 80 %的摄入蛋白质 胰脂酶活性低 ,胆酸和胆盐的水平也较低 →脂肪的消 化吸收能力有限 胰淀粉酶水平相对较低→消化碳水化合物的能力有限 乳糖酶出现于孕 24周 ,36 周达足月儿水平→可能有轻 度乳糖不耐受
1.是重要的细胞抗过氧化损伤物质与渗透压调节因子(细胞 保护剂) 2.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丰富的游离脂肪酸之一,是脑发育的 重要物质 3.是产生正常的视觉功能所必须的 4.促进脂肪的吸收和胆汁的排泄
脂肪
脂肪提供婴儿45%-55%的能量来源
必需氨基酸 (EFA)
亚油酸(LA)、亚麻酸(ALA) 不能自己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缺乏:体重不增,易感染、皮炎等
双歧杆菌
• 是婴儿肠道微生态中最重要的益生菌,是婴儿生长发育中 重要的营养与免疫调节物质。
双歧杆菌能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将不溶性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 化合物变为可溶性,使其易被宿主吸收
双歧杆菌能合成多种维生素
研究三
早期微量喂养有利 于早产儿胃肠道血 流的供应,刺激血 清胃肠激素水平, 促进胃电活动和胃 肠动力
延迟喂养并不能降低NEC的发生率 早期喂养不增加NEC发生率
动物实验表明
全静脉营养的小鼠,仅禁食3 d,就会 出现肠黏膜萎缩、肠绒毛变平及乳糖酶发 育受阻。
1989年美国儿科学会的综合资料指出,婴儿 NEC发生最危险因素是母亲患妊娠高血压及超低 出生体质量儿(ELBWI),并建议除上述两种情况 外,新生儿宜早期喂养以提高肠道耐受性
早产儿喂养模式
NICU 夏幸阁
主要内容
1.了解早产儿消化系统特点 2. 熟悉早产儿喂养总策略
3.熟悉早产儿各种喂养制剂 4.掌握早产儿母乳的优点
5. 掌握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方法 6. 熟悉早产儿NNS的优点
消化系统的特点
•
•
胃肠道动力
消化吸收功能
•
肠道免疫功能
胃肠道动力的特点
A. 孕15 周吸吮动作 /34 周有协调的吸吮和吞咽→吸入 B. 孕 32 周协调的食管蠕动,但收缩幅度、 传播速度及下食 管括约肌压力均是降低的→胃食管反流 C. 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不成熟 ,两者之间缺乏协调的活动 →胃排空延迟 D. 胎龄 < 31周的早产儿,小肠呈低幅而无规律的收缩 ,几 乎没有推进性活动→较易出现腹胀、 胃潴留等喂养不耐 受的体征 E. 结肠动力也不成熟 →动力性肠梗阻
母乳
丰富的游 离氨基酸 含有大量 核苷酸 1.谷氨酸/谷氨酰胺 2.牛磺酸
1.脂肪提供婴儿45%- 脂肪、EFA 55%的能量来源 、LCPUFA 2.EFA:LA、ALA LCPUF:AA,C20:4、 DHA,C22:6
满足早期生长发育 对核苷酸的需要
游离氨基酸
• 谷氨酸/谷氨酰胺:是小肠上皮细胞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 牛磺酸:
低聚糖
低聚糖在肠道酵解
↓
产生短链脂肪酸
↓
提高肠道内渗透压
肠道内容物吸取肠道内水分
↓
肠道内容物体积增大,结构松软
↓
刺激肠蠕动
↓
增加大便次数,改变大便性状,防止便秘
↓
新生儿黄疸的消退
有关早期喂养的研究
研究一
早期喂养儿比晚 期喂养儿体重增 加好,肠道喂养 不耐受少,达到 全量喂养时间快
研究二
早期肠内喂养和 早期达到全量能 够降低VLBW晚 期败血症的发生 率
其他研究:
单纯人乳喂养组新生儿期体重、身长和头 围的增长速度均显著慢于早产儿配方乳喂 养组 强化人乳喂养组与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出院后配方奶
• 成分:介于早产儿和足月儿配方奶之间:22kcal/30ml • 通常用于出院后3-9个月 • 促进生长和骨矿化
• 强化铁和维生素含量,无需额外补充
配方乳 喂养方法
开始剂量
喂养加量
喂养内容的选择
• • • • 母乳★ 母乳强化剂 早产儿配方奶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
母乳的优点
增强新生儿的 免疫功能
有利于早产 儿对脂肪的 吸收和利用 细胞因子和 免疫球蛋白 早产儿母 乳中MCFA/ LCPUFA更高 乳铁蛋白 1.促进铁吸收 2.抗病毒和杀菌 3.免疫调节 4.调节肠道微生态 5.抗氧化
早产儿配方奶
• 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
• 早产儿配方奶保留了母乳的优点 • 补充母乳对早产儿营养需要的不足 • 适当提高热量,使配置的蛋白、糖、脂肪 等营养素易于消化和吸收等
早产儿配方乳
早产儿配方乳100 mL至少含2 g蛋白质或其水解产物、 8~9 g碳水化合物 随机临床试验表明: 高分子质量葡萄糖聚合物代替乳糖 早产儿配方乳能提高生长速度和IQ评分,在小于胎龄的 早产儿和男性早产儿更为明显。 与足月儿配方乳比较,更高的能量,而渗透压(250~320 足月儿配方乳和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的新生儿 NEC的发生 mmol/L)却相当 率无显著差异。 LCPUFA被广泛添加于早产儿配方乳中
,尤其是产后第 1、2 31. 27 F初乳 值
P值 <0. 01
d的初乳 49. 76 要尽量喂哺新生儿 <0. 01
研究还证实:
母乳中的淀粉酶进入婴儿消化系统后 能耐受胃酸,且在小肠中保持活性,最大 程度地发挥它的酶活性,极大地提高了婴 儿对淀粉的消化能力
母乳的保存
室温下
在室温(20℃)下: 初乳可存放24 h 成熟乳可存放6 h
长链多聚不 饱和脂肪酸 (LCPUF)
花生四烯酸(AA,C20:4)、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 是体内一些重要物质如前列腺素、白介 素等的重要来源,且对婴儿脑和视网膜 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中链脂肪酸--MCFA
早产儿出生时胆汁分泌少 胰脂酶系统发育未成熟 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 MCFA:碳链较短,水溶性好 不依赖胆盐的乳化,可直接由 门静脉吸收 不需要体内肉碱的携带,直接 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氧化,提供能 量
早期微量肠道喂养
• 早期微量肠道喂养有助于胃肠道组织结构 的完整及消化功能的成熟
增加肠道组织细胞的发育,提高胃肠道黏膜酶 的分泌及活性 促进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成熟 提高胃肠激素的水平 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的排泄, 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
推迟肠内喂养的指征
• • • • • • 围产期窒息 机械通气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特别是低氧血症状态 败血症 频发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 脐动脉或静脉插管
循证医学推荐的肠内营养策略
母乳 母乳增强 剂 首选早产儿母亲的母乳。母乳的储存:室温下初乳24 h,成熟乳6 h;超过这个时间 需要3~4℃冷藏;超过5 d需要冷冻。 适用于胎龄<31周和(或)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当母乳喂养量达到 100mL/(kg· d)时开始使用,每日摄入180 mL/kg的强化的母乳(母乳加增强剂)能 满足的生长需要。 不能母乳喂养者,采用早产儿配方乳;开始是60 kcal/100 mL,逐步加至80 kcal/100 mL。 置管方法:在机械通气时通过内置的鼻胃管喂养,除气管插管后使用内置的口胃 管喂养。喂养方法首选间断经胃内管饲法;持续经幽门管饲法可用严重的胃排空 延迟及胃食管反流的早产儿。 通常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新生儿1 mL/h(出生体质量1 000~1 500 g的新生儿 每2小时予2 mL;出生体质量1 500~2 000 g的新生儿每3小时予3 mL;出生体质 量>2 000 g的新生儿每4小时予4mL);严重的呼吸窘迫时,可减少喂养量并增加 喂养次数;喂养不耐受时,开始剂量可减少为每2小时1 mL,甚至减少到每4~6小 时1 mL。微量喂养应在出生后尽早开始,在出生3~4 d必须开始。 每天增加10~30 mL/kg是安全的。当建立每4小时1次的全母乳喂养后可实行按 需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是有益的,无不良反应。完全经肠道喂养后开始补充多种 维生素;体质量达到出生时的2倍(通常是2个月)时补充铁;中链三酰甘油的补充 用于生长速度偏慢的早产儿。
双歧杆菌及其裂解产物均能激活淋巴细胞,增加抗体产生,增强 免疫系统识别和抗感染能力
• 双歧杆菌是专性厌氧菌,在体外空气中常温下难以保存。
• 通过添加低聚糖来促进婴儿体内的内源性双歧杆菌生长
低聚糖
• 肠内致病菌的可溶性受体,结合→封闭→减少定植
• 在肠道菌群作用下生成SCFA
是大肠的主要能量来源 保持肠道内低PH值,利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抑 制肠道致病菌的过渡繁殖,维持肠道正常微生态,保护婴儿 免受肠道致病菌侵袭
早产儿母乳有利于早产儿对脂肪的 吸收和利用
母乳的优点
增强新生儿的免疫 功能
有利于早产 儿对脂肪的 吸收和利用 细胞因子和 免疫球蛋白 早产儿母 乳中MCFA/ LCPUFA更高 乳铁蛋白 1.促进铁吸收 2.抗病毒和杀菌 3.免疫调节 4.调节肠道微生态 5.抗氧化
母乳
丰富的游 离氨基酸 含有大量 核苷酸 1.谷氨酸/谷氨酰胺 2.牛磺酸
• 指征:早产儿:胎龄<34周、出生体重<1800g 胎龄在34-37周但生长不足的婴儿
研究
有关配方乳添加半乳糖-低聚糖的研究:
婴儿配方乳添加半乳糖-低聚糖,可通 过肠道酵解产生短链脂肪酸,提高婴儿营 养与免疫功能、改变婴儿大便性状
糖
• 糖:提供能量、通过糖基化构成糖脂、糖 蛋白实现机体的精确调节功能
肠道免疫功能
胃酸低、 蛋白酶活性低 肠粘膜渗透性高、SIgA 水平低、动力障碍
发生NEC危险性增加
国内新生儿营养指南
•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
• 生后一天即可开始肠内喂养,存在肠内喂 养禁忌症者除外,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 充供给
早产儿营养支持目标
• • • • 提供“最合适”的营养支持 使生长速率接近宫内生长速率 促进器官系统发育(尤其是脑) 防止营养不良或过剩引起的近期和远期不 良影响
微波
×
杀死微生物 降低了含氮物质的量、脂肪的吸收量(脂肪酶降解)、 水溶性维生素水平、抗菌因子的水平
营养物质和抗菌因子能够保存完好 抑制细菌生长 储存超过5 d 除粒细胞以外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和抗菌因子
3~4℃冷藏 冷冻
来自百度文库乳强化剂
• 用于纯母乳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强化母乳,补充不 足 • 纯母乳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摄入的养分不够其生长所 需,生长速率慢 • 国外推荐:母乳喂养的早产儿使用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 生素的母乳强化剂以确保满足预期的营养需求
1.脂肪提供婴儿45%- 脂肪、EFA 55%的能量来源 、LCPUFA 2.EFA:LA、ALA LCPUF:AA,C20:4、 DHA,C22:6
满足早期生长发育 对核苷酸的需要
喂养内容的选择—母乳
• 营养成分的差别:足月和早产母乳比较( 100ml,哺乳期第一个月)
足月母乳 能量(kcal) 蛋白质(g) 脂肪(g) 钠(mg) 氯化物(mg) 磷(mg) 镁(mg) 70-73 1.3-1.8 2.9-3.4 15-22 36-59 12-14 2.7-3.1 早产母乳 73-76 1.5-2.1 3.2-3.6 22-39 38-63 13-17 3-3.6
不同泌乳阶段早产母乳中淀粉酶活 性变化(IU/L)
母乳 初乳 过渡乳 n 36 34 总淀粉酶 10 232. 93±1. 48 34 8 511. 38±1. 26 32 4 786. 30±1. 20 胰淀粉酶 141. 25±1. 41 109. 64±1. 51 53. 70±1. 59
42 d成熟乳 32
• 添加时间:当极低出生体重儿耐受100ml/kg.d的母乳喂养 之后
母乳强化剂
• 增加营养物质,粉末状和液体状 • 能量:14kcal/100ml • 蛋白质:0.7g/100ml 回顾性Cochrane分析结果表明: • 碳水化合物: 2.7g/100ml 人乳增强剂能促进生长,增加机体氮储备和骨矿物质水平。 当母乳喂养达到100mL/(kg· d)或完全经肠道喂养时就需添 • 维生素 加人乳增强剂。 早产儿每日摄入 180 mL/kg 的强化的早产儿母乳能达到理 • 矿物质: 50-90mg ,磷 33-45mg 想的营养状态 • 微量元素
消化吸收功能
A. B. C. D. 胃内pH较高 ,胃蛋白酶是无活性、十二指肠各种蛋白 酶活性也是降低的 →只能消化不足 80 %的摄入蛋白质 胰脂酶活性低 ,胆酸和胆盐的水平也较低 →脂肪的消 化吸收能力有限 胰淀粉酶水平相对较低→消化碳水化合物的能力有限 乳糖酶出现于孕 24周 ,36 周达足月儿水平→可能有轻 度乳糖不耐受
1.是重要的细胞抗过氧化损伤物质与渗透压调节因子(细胞 保护剂) 2.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丰富的游离脂肪酸之一,是脑发育的 重要物质 3.是产生正常的视觉功能所必须的 4.促进脂肪的吸收和胆汁的排泄
脂肪
脂肪提供婴儿45%-55%的能量来源
必需氨基酸 (EFA)
亚油酸(LA)、亚麻酸(ALA) 不能自己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缺乏:体重不增,易感染、皮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