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发酵机制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
柠檬酸的代谢途径及其反馈 调节情况? 什么机制可以造成柠檬酸积 累?
1953年,Jagnnathan等证实了黑曲霉中存在
EMP途径的所有酶;
1954年,Shu提出葡萄糖分解代谢中约80%走
EMP途径;
1954-1955年,Ramakrishman和Martin研究发
现黑曲霉中存在三羧酸循环;
ATP (1)
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
*
ADP
⑴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⑵ G-6-P异构为6-磷酸果糖 ⑶ F-6-P再磷酸化为 1,6-双磷酸果糖 (2) 磷酸己糖异构酶 磷酸果糖激酶 (3)
*
ATP
ADP
2.裂解(lysis)——磷酸丙糖的生成:
一分子F-1,6-BP裂解为两分子可以互变的磷
第三节 氨基酸(Amino acid)发酵生产
一、概述
1.氨基酸的生产概况 生产氨基酸的大国为日本和德国。 日本的味之素、协和发酵及德国的迪高沙是世界氨基 酸生产的三巨头。它们能生产高品质的氨基酸,可直接 用于输液制剂的生产。 日本在全球很多国家建立了合资的氨基酸生产厂家,生 产氨基酸和天冬甜精等衍生物。
三个激酶是糖酵解途径的主要调节点。 糖代谢的调节主要是能荷的控制,即受细 胞内能量水平的控制。 当体系中ATP含量高时,磷酸果糖激酶和 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酵解减少。 当需能反应加强,ATP分解,减少,其抑 制作用解除,同时ADP、AMP激活己糖激 酶和磷酸果糖激酶,而这两个酶催化的产 物同时又是丙酮酸激酶的激活剂,结果时 糖酵解加快。
第六章 发酵机制
微生物 产物
A. 遗传特征: 菌种种类、DNA特征
B . 环境条件:微生物生长及反应的环境
发酵机制:微生物利用基质,通过代谢得到人 们所需的产物的内在规律 内在规律:代谢途径、代谢调控规律、环境因 素的影响
分解代谢是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 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腺苷三磷酸 (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或称还原当量, 一般用[H]来表示)的作用。
有一条呼吸活力强的不产生ATP的 侧系呼吸链
② 由于丙酮酸羧化酶是组成型酶,不被调节控制。
③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和CO2固定两个 反应的平衡,以及柠檬酸合成酶不被调节,增 强了合成柠檬酸的能力。 ④由于顺乌头酸水合酶在催化时建立了以下平 衡:
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90:3:7
使柠檬酸有一定积累,pH值逐渐降低,顺乌头 酸酶及异柠檬酸脱氢酶活力降低甚至失活,更 有利于柠檬酸的积累。
1.发酵菌种: 黑曲霉(Asp.niger)和解脂假 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 2.发酵原料:糖蜜、薯干粉(木薯粉)、葡 萄糖母液、玉米(小麦)淀粉(TD-01)、 玉米粉(Co827)
柠檬酸的生产:
1874年首次从柠檬汁中提出柠檬酸并 结晶成固体;1913年首次实现利用黑曲 霉发酵生成柠檬酸。
第一节 糖嫌气性发酵产物积累机制
糖的无氧酵解(glycolysis)是指葡萄糖经EMP途径
生成丙酮酸后,在无氧条件下继续降解并释放出能 量的过程。 NADH2 在此过程中将氢交给不同的有机物,形成各 种不同的代谢产物(在不同的微生物机体和不同条件下,
H2的受体不同,因而丙酮酸的去路也不同)。
葡萄糖 ↓ ↓ EMP ↓ 乙醛 ← 丙酮酸 → 乳酸 ↓ 乙酰CoA ↓ 乙酰乙酸CoA 乙酰乙酸 ↓ 丙酮 ↓ 异丙醇 乙酰CoA ↓ 丁酸 ↓ 丁醇
线粒体顺乌头酸酶在催化时有柠檬 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90:3: 7的平衡,这个平衡可能就是造成 柠檬酸的最初积累而使pH值降低 的原因。当pH逐渐降低,达到 pH2.0时,顺乌头酸酶、异柠檬酸 酶失活
存在两个CO2固定系统(需Mg2+、K+): 1)丙酮酸(PYR)在丙酮酸羧化酶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此 作用更强) 2)磷酸烯醇丙酮酸(PEP)在PEP激酶的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
ADP ⑽ 丙酮酸激酶
*
ATP
⑾ 自发
Summaries 糖酵解代谢途径可将一分子葡萄糖 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净生成两分 子ATP。
C6H12O6+2ADP+2Pi+2NAD+→2CH3COCOOH+
2ATP+2NADH+2H+
糖酵解代谢途径有三个关键酶,即
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磷酸果 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正好相反,是指在 合成代谢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 ATP形式的能量和[H]形式的还原力一起 合成复杂的大分子的过程。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含义及其间的关 系可简单地表示为:
按照产物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关系分成: 初级代谢产物的代谢机制 次级代谢产物的代谢机制 按照发酵过程(微生物获取能量的形式) 分成: 好氧代谢机制(通风发酵) 嫌气代谢机制(厌氧发酵)
NAD++Pi
NADH+H+
(6)
3-磷酸甘油醛 脱氢酶
⑹ 3-磷酸甘油醛脱氢并磷酸化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 ⑺ 1,3-二磷酸甘油酸脱磷酸,将其交给 ADP生成ATP ⑻ 3-磷酸甘油酸异构为2-磷酸甘油酸
ADP (7)
磷酸甘油酸 激酶
ATP
(8)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H2O ⑼ 烯醇化酶
⑼ 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 酮酸(PEP) ⑽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将高能磷酸基交给 ADP生成ATP ⑾ 烯醇式丙酮酸自发转变为丙酮酸
氧和pH值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很大。
氧是发酵过程(EMP途径和丙酮酸脱氢)
生成的NADH2重新氧化时所需 标准呼吸链产生ATP积累,侧呼吸链不产 生ATP,缺氧导致侧呼吸链失活,使ATP 积累,柠檬酸积累减少。
柠檬酸的积累机制归纳:
①Mn
2+
缺乏
抑制蛋白 ﹢ NH4 合成
解除磷酸果糖激酶 的代谢调节,促进 EMP途径的畅通
三、乳酸(Lactic acid)发酵机制
化学名称: α-羟基丙酸。 1.同型乳酸发酵
C6H12O6+2ADP+2Pi+2NADH+2H+→ 2CH3CHOHCOOH+2ATP+2NAD+
主要微生物:乳酸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 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
这种发酵对糖的理论转化wenku.baidu.com为100%。
2.异型乳酸发酵 主要微生物: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 真菌的根霉和双歧杆菌。 异型乳酸发酵分α、β两种类型
酸丙糖(triose phosphate),包括两步反 应:
(4)
醛缩酶
⑷ F-1,6-BP 裂解为3-磷酸甘油醛 和磷酸二羟丙酮 ⑸ 磷酸二羟丙酮异构为3-磷酸甘 油醛
(5) 磷酸丙糖异构酶
3.放能(releasing energy——丙酮酸 的生成:
3-磷酸甘油醛经脱氢、磷酸化、脱
水及放能等反应生成丙酮酸,包括 六步反应。
铵离子浓度与柠檬酸生成速度有密切 关系,正是由于细胞内浓度升高,使磷 酸果糖激酶对细胞内积累的大量柠檬酸 不敏感。
2.比较底物锰充足、锰缺乏时分批 培养物的最大活力时发现,锰缺乏 时黑曲霉的组成(合成)代谢受损 伤,这对柠檬酸的积累有重要作用。 锰缺乏时,细胞内NH4+ 浓度高, Aa浓度高(蛋白合成受阻,导致升 高)。因此,锰离子效应是通过 NH4+升高而减少柠檬酸对磷酸果 糖激酶的抑制来实现的。
细菌的酒精发酵(假单胞菌, ED途径)
C6H12O6+ADP+H3PO4→2C2H5OH+2CO2 +ATP
利用Z.mobilis等细菌生产酒精,是近年来正 在开发的工业,它比传统的酵母酒精发酵有许 多优点: (1)代谢速率高 (2)产物转化率高 (3)菌体生成少 (4)代谢副产物少 (5)发酵温度较高 (6)不必定期供氧等。 细菌酒精发酵也有其缺点,主要是其生长PH 为5,较易染菌(而酵母菌为pH3),其次碳 源利用面较窄,仅限于葡萄糖、果糖和蔗糖, 另外细菌耐乙醇力较酵母菌为低(前者约为 7.0%,后者则为8~10%)。
分子葡萄糖(glucose)分解后净生成2分子丙 酮酸(pyruvate),2分子ATP,和2分子 (NADH +H+)。糖酵解途径广泛存在于各
种细胞中,它的任何一个反应均不需 要氧。
1. 活化(activation)——己糖磷 酸酯的生成:
活化阶段是指葡萄糖经磷酸化和异构反
应生成1,6-双磷酸果糖(FBP,FDP)的反 应过程。该过程共由三步化学反应组成。
丙酮酸羧化酶基本上不受代谢调节的控制,这个反应的平衡保
证了草酰乙酸的提供,增加了柠檬酸的合成能力
TCA环的起始酶:柠檬酸合成酶是一种调节酶。但在黑曲霉中, 柠檬酸合成酶没有调节作用,这是黑曲霉TCA环的第一个特点。
糖酵解代谢的调节 正常情况下,柠檬酸、ATP对磷酸果糖 激酶有抑制作用,而AMP、无机磷、铵 离子对该酶则有激活作用,特别是还能 解除柠檬酸、ATP对磷酸果糖激酶的抑 制作用。
于2的脂肪族醇类的统称。主要由正丙醇、异
丁醇、异戊醇和活性戊醇(2-甲基-1-丁醇)
组成。这些高级醇是构成酒类风味的重要组成
物质之一,量虽少,但影响很大,当其过量时 会影响产品质量,需予以控制。其生成机制如 下:
A.氨基酸的氧化脱氨作用
B.由葡萄糖直接生成 酵母通过糖代谢生成的中间产物α-酮酸,再经 脱羧、加氢形成少一个碳原子的高级醇。 杂醇油的形成还受酵母菌种、培养基组成和发 酵条件的影响。
1958年,MeDomough等发现黑曲霉还存在HMP途
径的酶,但HMP途径主要存在于孢子形成阶段;
淀粉
葡萄糖
6-磷酸果糖
ATP
二、柠檬酸生物 合成途径
1,6-二磷酸果糖 NH4+ EM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O2
丙酮酸
CO2
抑制 激活 乙酰C oA
草酰乙酸 柠檬酸 苹果酸 顺乌头酸 富马酸 琥珀酸 琥珀酰C oA 异柠檬酸 草酰琥珀酸 α-酮戊二酸
α型(对糖的理论转化率为50%)
C6H12O6 CH3CHOHCOOH+C2H5OH+CO2
β型 2C6H12O6
2CH3CHOHCOOH+3CH3COOH
β型为双歧途径(Bifidum patheay) ,即由两歧双歧
杆菌分解葡萄生成乳酸的途径。双歧杆菌为严格厌氧菌, 对营养要求较高。与其他乳酸菌的异型发酵不同。在葡萄 糖发酵中,2mol葡萄糖产生3mol乙酸,2mol乳酸和 2.5molATP。双歧杆菌无醛缩酶,也无葡萄糖-6-磷酸脱 氢酶,不能通过EMP途径,但含有活性磷酸解酮酶类,在 这个途径中无加氢和还原反应,葡萄糖转变为乙酸和磷酸 甘油醛,然后,3-磷酸甘油醛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 乳酸。
葡萄糖代谢的三个阶段
第一、葡萄糖进入细胞内 第二、葡萄糖代谢为三碳糖 四条途径:EMP、PPP(HMP)、ED、PK 第三、有氧条件下三糖彻底氧化(丙酮酸氧化脱羧和 三羧酸循环) 无氧条件下继续降解并形成不同代谢产物
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
此阶段在细胞胞液(cytoplasm)中进行,一
川化味之素
中国目前的情况:谷氨酸、赖氨酸、其他氨基酸。
河南莲花味精、山东菱花味精、江苏菊花味精、广东奥桑味精、 沈阳红梅味精
河南省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氨基酸的生产方法
(1)抽提法(蛋白质水解法): 将动物蛋白质原料用 酸水解,经离子交换法处理,将所需氨基酸分离提 取。 (2)化学合成法:采用化工原料合成生产氨基酸的方 法。 (3)发酵法: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L-氨基酸的方法。 (4)酶法:利用从菌体中提取的酶将有机物转变成所 需要的L-氨基酸的方法。 (5)添加前体法:利用微生物发酵氨基酸的前体物质 生产氨基酸的方法。
异型乳酸发酵
第二节 柠檬酸发酵机制
一、 概况
柠檬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化学名称为3-羟基3-羧基 戊二酸,其结构式为:
柠檬酸发酵的总反应式: 2C6H12O6+3CO2 2C6H8O7+4H2O 理论转化率106.7%, 实际转化率80~90%, 产酸12 ~ 14%,发酵时间60 ~ 80 hr.
由于酵解产生的NADH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而产生大
量ATP ,ATP控制酵解途径关键酶—磷酸果糖激酶的
活性,最后抑制葡萄糖进入细胞内,导致葡萄糖利用
降低。同时在好氧条件下,丙酮酸激酶活性也由于磷 酸果糖激酶活性降低而降低,从而降低糖的酵解速
度。 ——即巴斯德效应
酒精发酵中副产物的形成 杂醇油(高级醇)的生成 杂醇油是碳原子数大
乙醇

二、酒精发酵机制
酵母的酒精发酵(EMP途径,酵 母菌的Ⅰ型发酵)
C6H12O6+2ADP+2H3PO4→2C2H5OH+2CO2+2ATP
请掌握此概念 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
在好氧条件下,酵母的发酵能力降低,即由于呼 吸作用的进行使酒精产量大为降低。其机理是因为酵
解过程的控制受末端产物ATP的反馈控制,即有氧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