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doc

合集下载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1.请解释传播者的内涵和外延?答:(1)内涵:传播者即编码者、发讯主体,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是信息传播链条的第一环节。

(2)外延:A.人际传播中,是发讯主体又是讯息接受者。

B.组织传播中,是政府首脑、团体负责人、文件起草者等。

C.公众传播中,是演讲者、报告人、教师等。

D.大众传播中,是个人、组织、社会团体的混合体。

2. 请说明大众传播中传播者的特点?答:(1)具有主观能动性。

(2)集体性。

(3)受控性。

(4)专业性。

3. 请解释守门人的含义?答:最早见于库尔特·卢因《群体生活的渠道》,指在大众传播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4. 请说明守门人的三重角色和特征?答:(1)三重角色:A.接受者 B.守门人 C.传播者(2)特征:A.隐形性 B.依附性 C.追加性 D.完善性5. 请说明职业传播者的任务?答:(1)搜集信息。

(2)对信息进行筛选、取舍。

(3)加工、制作信息。

(4)对传播内容和过程加以控制。

(5)收集、处理、反馈信息。

6. 请说明职业传播者应有的素养?答:(1)对传播事业有敬业精神。

(2)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3)要有渊博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4)有信息的敏感性。

7. 请解释信息的含义?答:(1)广义:事物发出的,接受者预先不知道的消息、情报、资料、密码等。

(2)狭义:脱离载体或依附物质的内容,它能使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减少或降低不确定状态。

8. 请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答:(1)客观性(2)抽象性(3)感知性(4)传递性(5)存贮性(6)共享性9. 请解释信息传播中的编码与译码?答:(1)编码: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进行有机的组合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意思的工作。

如:字符的不同组合构成文学作品;音符的不同组合构成音乐作品。

(2)译码:把信道传来的信号变换成编码前的形式,这个过程叫译码。

10. 请说明信息的提取过程?答:(1)判断讯息包含的内容。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苏利文
大众传播的特点
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 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 “受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这种环境的真实姑且不论,
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不基于这种环境去期待、去行动、去奋斗,这种行为不仅有其
自身的真实,并伴有真实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拟态环境创造了新的真实。
另一个是“刻版成见”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
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版成见可
教育和娱乐的功能。
拉札斯费尔德和默顿在《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 组织的社会行动》(1948)一文中提出,大众传播有 以下三种功能:a.授予地位 b.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 c.
传播的要素
传播的要素
1、三要素说:传者、内容(信息)、受传者 2、四要素说:即传者、内容(信息)、通道、受传 者 3、五要素说:拉斯韦尔的5个W(谁、说什么、通过 什么、给谁、取得什么效果) 4、六要素说:即信源、编码、信息、噪音、译码、 信宿)
主义最重要的派别――芝加哥学派,是芝加哥学派中影响仅次于帕克的
二号领袖人物,也是社会互动理论(社会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米
德在芝加哥大学任教37年,死后经整理出版了《心灵、自我与社会》
(1934)等著作。米德提出一种关于人类行动、互动和组织的概念性观
点。他认为,人类具有应用符号、内隐反思、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的能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美国传播学者A.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媒介系统、()媒介系统和()媒介系统。

2、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功能;二是()功能,三是()功能。

3、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播。

4、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包括()、()和()。

5、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又具有()。

6、在大众社会理论看来,现代社会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另一方面则是()。

7、霍夫兰采用的()与拉扎斯菲尔德的()一起,成为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方法。

8、一般认为,()是“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明朗化的开端。

9、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主要学派,即()和()。

10、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在()大学诞生二、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1、拟态环境3、知晓权2、集合行为4、传播效果三、简答(20分)1、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6分)2、什么是传播学发展的“12345”?(7分)3、画出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图,并指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7分)四、论述(20分)作为一名未来的传播者,你怎样理解“控制分析”?以社会系统角度论述。

五、材料分析(20分)阅读下列几则材料,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对其做出分析。

材料(一)严守一和沈雪一进费墨的家,就能看出家中是大战后的暂歇。

费墨没戴眼镜,耷拉着脑袋,窝在沙发里。

深度近视的人摘下眼镜,脸就变了形。

李燕满脸泪痕,抽着一支烟,翘着腿,坐在费墨通常坐的书桌后面。

看到严守一和沈雪进来,李燕又发作了:“骗子,原来是个骗子。

原形毕露!说话呀,怎么不拽词了?平常我上个网,就说我堕落。

”材料(二)严守一没有说话。

费墨看了里屋一眼,仰在沙发上:“二十多年了,确实有些审美疲劳。

”接着将头埋到自己手里,抽泣起来。

严守一愣在那里。

材料(三)半天,费墨仰起一脸鼻涕又说:“还是农业社会好哇。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概论期末要点一、重要著作1、《传播在社会中的功能机构》作者:哈德罗。

拉斯韦尔主要内容:1、5W模式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2、三功能说:①环境监视功能②社会协调功能③社会遗产传承功能④【后又加:娱乐功能】2、《男人。

女人。

讯息。

媒介-------人类传播》作者:W·施拉姆主要内容: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对大众传播功能做了总结3、《人民的选择》作者:拉扎斯菲尔德主要内容:对“伊里调查”的结果进行大胆推论,提出了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一系列重要观点,这些观点为否定早期“子弹论”效果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4、《创新与普及》(1962年出版)作者:罗杰斯主要内容:把两级传播模式发展为多级或“N”级模式5、传播流程三部曲:《人民的选择》作者:拉扎斯菲尔德《个人影响》作者:卡兹(等人)《创新与普及》作者:罗杰斯6、《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作者:麦克·卢汉二、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p111: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优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知情权(知晓权)p178:广义上来说,指的是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

从狭义上来说,知晓权指的是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关权利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和知察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也意味着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3、知识沟(一种理论假说)p230: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的一种理论假说:“由于社会经济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某种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大众传播学复习

大众传播学复习

第六,宣传有重点,新闻讲平衡。一定社会的 统治者必然是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宣传者,其宣传活 动总是具有强烈的倾向性的。而新闻传播则注重以 全面、详实的最新事实来勾勒世界的完整画面。 • 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过程中,区分宣传和新闻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例 如,新闻与广告宣传应有严格界限,以防止广告商 和私利集团不法牟取利益。当然,宣传与新闻的分 野是相对的。法国学者雅克· 埃吕尔认为,“产生同 样效果的各种现代传播形式都是宣传,即便其基本 理论是完全不同的。” •


另一方面,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人们逐 渐发现,宣传与新闻无论是在内容、方法,还是在目 标上,是有若干不同点的:
第一,宣传重符号,新闻重信息。符号是对于特 定的反应者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信号(刺激物)。在 现代商业社会中,设计一个个性鲜明、易识易记的标 志符号,是成功的企业宣传的首要条件之一。而新闻 传播追求的是尽可能大的信息量。 第二,宣传重重复,新闻重新意。宣传受预设、 恒定目标的导引,需要以相同的内容对宣传客体进行 反复的灌输。而新闻传播期待的是‚朝朝新世界‛, 忌讳老生常谈。
• (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 1.四大先驱
– (1)拉斯韦尔 – ①1927年,出版博士论文《世界大战时 期的宣传技术》:宣传研究
– 拉斯韦尔在1926年对宣传下的定义是:‚它仅 仅指通过重要的符号,或者更具体但不那么准 确地说,就是通过故事、谣言、报道、图片以 及社会传播的其他形式来控制意见。‛ 1934年, 他将宣传定义修正为:‚宣传,从最广泛的涵 义来说,就是以操纵表述来影响人们行动的技 巧。‛ 拉斯韦尔认为,广告和公告都属于宣传 范畴。 – 在以上两个定义中,第一个定义将宣传归结为 一种以符号来控制意见的特殊传播活动;第二 个定义则将宣传归结为一种影响人们行动的技 巧。

大众传播复习资料_doc

大众传播复习资料_doc

大众传播学重点(内容不太全面,不过大部分都包含了)1.哈罗德·拉斯韦尔:A.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

B.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创始人之一。

C..对传播学的贡献:首先用政治学观点对传播学进行系统研究,是公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第二,他提出著名的“5W”传播模式和传播的“三功能说”。

第三,他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和会功能等基本课题。

第四,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为传播学成为一门精确的学科立下功勋。

第五,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实践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布。

2.库尔特·卢因:A.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属于格式塔心理学派。

B.传播学研究守门理论的创立者。

C.对传播学的贡献:第一,把心理学的试验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同时,也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第二,他对社会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研究,给传播学中得效果研究开创了一个重要领域: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的影响时,要充分注意社会欢迎和个人所属群体的作用。

第三,他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概念,对信息流动的复杂性和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需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等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3.保罗·拉扎斯菲尔德:A.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社会学家、试验心理学家。

B.贡献:1932年,他最早在维也纳运用实地调查法从事对广播的研究,并提出“二级传播理论”,即“媒介—意见领袖—受众”传播理论模式,强调人及传播的绝对重要性。

击败了魔弹论,开创了传播效果研究的第二阶段—有限效果论。

此外,拉扎斯菲尔德认为,绝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电影杂志和相当一部分报刊和书籍是以消遣为目的,对大众的鉴赏能力造成了影响。

4.卡尔·霍夫兰:A.美国试验心理学家。

B.对传播学的贡献:第一,引进了“控制实验法”这一行为心理学派的研究方法,并将其完善地运用于传播效果研究。

第二,他对军事教育电影的研究,为打破“魔弹论”的神话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证据。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信息
2、人内传播
3、人际传播
4、组织传播
5、群体传播
6、大众传播
7、社会信息系统
8、符号
9、5W传播模式
10、媒介及讯息
11、子弹论
12、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13、社会责任论
14、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15、大众社会理论
简答
1、传播的五个层次?
2、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内涵及受到的挑战。

3、介绍传播学主要学派及分支流派
4、列举媒介事件,探讨怎样看待媒体暴力?
5、简述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6、什么是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7、简述流言的定义和特点。

8、举例谈谈组织内非正式传播渠道的作用。

9、大众传播的“地位赋予功能”指的是什么。

10、试析电视的媒介特性。

11、什么是信息环境?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哪些方面?
12、试析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

论述
1、(论述)介绍我国新闻类杂志或者体育类杂志发展状况。

2、举例世界著名电视频道及特点。

3、三网融合在我国的现状和趋势?
4、任选两个世界著名通讯社,介绍其性质、业务能力、特色。

5、网络传媒是不是大众传媒?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征?。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第1节传播的含义一、什么是“传播”?传播不仅仅是人类的权利,而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其分类如下图:传播人类传播非人类传播社会传播非社会传播传播学中所使用的“传播”一词,限于“社会传播”这个范畴之内,是英语communication的对译词。

Communic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communicatio和communis。

其含义很多,包括:通信、传达、交流、交往、传染、交通等。

1、共享说:传者和受者对信息的分享2、影响说:传播是传者对受者施加影响的行为。

3、符号(信息)说:符号或信息的流动。

二、传播的特点(1)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传播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2节传播的类型第3节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一、传播学诞生的条件——经济:广告传播效果研究需要相应理论支持——政治:选举和两次世界大战对传播效果研究的直接催化——社会:迅猛发展的大众传播事业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学科自身机制的发展与演化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以及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发展。

传播学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征。

美国传播者施拉姆曾用“租界”、“绿洲”、“十字路口”等比喻来说明这一点。

二、传播学的形成传播学有着悠久的学术思想渊源,但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没有人专门研究传播问题。

许多学者只是从各处在的学科关心出发,附带性地对传播现象做了某种程度的考察。

我们可以从下列著作的发表看出传播学走上历史舞台的轨迹:1922年,李普曼(Walter Lippman)的《舆论学》出版。

1927年,拉斯韦尔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出版,较系统地研究了一战中的宣传。

1944年,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出版,系统研究大众传播与投票行为的关系,并且提出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6*3分)填空(6*2分)简答(3*10分)论述(2*20分)1、两大学派、四大先驱、一个集大成者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学派: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

批判学派: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西欧一些国家形成的传播学研究学派。

批判学派受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影响较大,对现存的资本主义传播制度持批判立场。

四大先驱: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1927年,出版《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1948年,发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提出了“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勾勒出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2、心理学家卢因提出了“把关人”理论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两级传播”理论(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作用,也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传播学的“效果研究”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1947年创办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创作《报刊的四种理论》3、传播发展的阶段1、口语传播阶段2、文字传播阶段3、印刷传播阶段4、电子传播时代4、符号与象征符符号:符号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代表某种意义的形成或代码。

任何一种符号都包括两部分,即外在形式和内在含义,而且这两方没有必要联系。

(符号可以简单地分为信号和象征符)象征符(特点):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的创造物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学习来继承的可以自由创造5、人际传播的特点和动机特点: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形式多)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4、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说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1.四个时代和各自的特点?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特点:口语传播时代:最基本,最灵活,最常用。

但是时间、空间受限严重。

信息较少且零散,无秩序,传播媒体原始简单,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使用的感官主要是听觉。

文字传播时代:从零散逐渐到系统,从无序逐渐到有序,可以长期保存,从听觉转到了视觉打破了时空限制,但是手抄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

印刷传播时代:走入机械化时代,可以短时间大量复制。

但是需要设备。

电子传播时代:远距离快速传输。

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传播中使用的感官,视觉、听觉并用。

三大里程碑。

数字传播时代: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多种网络传播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辑、贮存、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

数字传播是集合了语言、文字、声像等特点的新的传播途径。

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出现的。

例如:施拉姆最后7分钟钟。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传播学研究的演化2.传播学的诞生,时间和地点?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背景:政治、经济、社会、学科直接事件:1、世界上最发达的传播业的国家,美国。

2、纳粹上台导致欧洲学者逃往美国。

定义: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系统运行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人类传播的发生发展、人类传播的形态、人类传播的过程3.传播学的三大来源和信息科学里面三个论?1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人类集合体的行为2新闻学:报学——新闻学——传播学3信息科学:信息科学包括:信息论:香农19481949 《传播的数学理论》信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

1948《控制论》1950《人有人的用处》系统论:1937 L.V.贝塔朗菲《关于一般系统论》4.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一)拉斯韦尔(Lasswell),政治学家1、提出传播5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 effects)】首次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首次较完善地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2、提出社会传播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

大众传播学复习题

大众传播学复习题

大众传播学名词解释:1、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与信息)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就人类传播而言,信息是消除事物中或事物间任何不确定性因素的东西;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2、社会传播----特指社会传播,简称传播。

既指社会信息的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社会信息在一定系统内运行。

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3、信息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而出现的第三个社会发展阶段,是指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简言之,就是大量生产、传播和消费信息的社会。

4、信息产业----是专门从事信息产品的加工、处理、传播和服务的产业。

信息产业的发育和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际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尺。

5、符号----符号又称指号、记号、符码、代码等,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是特定指示对象的代表物,是信息的物质载体。

6、信号----信号就是反映指示对象的特征,与指示对象之间存在着自然因果关系的一类符号。

7、象征符----象征符是通过人为约定的方式用作指示对象的代表,与指示对象建立起非必然性联系的一类符号。

8、意义----意义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它是客观事物在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它又是认知主体赋予认知对象的精神内容。

9、人内传播----也称自身传播,自我传播,内向传播。

是发生在自身内部的信息传播过程,沉思默想及自言自语等都属于此类。

人内传播是其他人类传播得以展开的基础,没有人内传播能力,任何形式的传播活动都无从进行。

10、人际传播----又称人际沟通,它是人类传播的主体。

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而彼此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协调行为的社会活动。

一般认为它有两种方式:面对面的交谈和通过中介进行的信息沟通,如通过电话、电报、电传等手段进行的交流。

11、组织传播----是发生在社会组织中的传播活动,其功能在于通过信息传递而将组织的各个部分连为一个整体,以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和目标的有效实现。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考点版)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考点版)

填空15*1’选择8*2’名词解释5*4’简答1*4’3*5’论述2*15’传播学第一人威尔伯·施拉姆两大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三种方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实地调查法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5W模式”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本章学习重点、难点:1、传播的定义2、三类社会传播的主要特点3、传播学的形成及奠基人的贡献1、传播的定义(1)、“共享说”强调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共享(美)威尔伯·施拉姆“我们在传播时,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努力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2)、“影响(劝服)说”强调是传者欲对受者施加影响(美)J·露西、G·彼得森“传播包含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全部过程”(3)、“符号(信息)说”强调是符号(信息)的流动(美)B·贝雷尔森“所谓传播,即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2、三类社会传播的主要特点3、传播学的形成及奠基人的贡献*传播学的形成多学科背景下诞生的传播学具有明显的“边缘性”、“交叉性”特点,难以确定其具体“诞生日”。

关于其“出生期”的观点有:1、19世纪末(新闻学取向)2、20世纪20年代(社会学、心理学取向)3、20世纪40年代(综合取向)总结:传播学是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初具规模是20世纪40年代*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主要贡献:1、提出传播的5W模式,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还首次较为完整地划分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确立了总体框架2、提出“社会传播”概念,认为有监测环境、协调社会、传递遗产等功能3、倡导并实践传播学基本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效果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 →To Whom→With What Effect研究领域:谁(控制研究)、说什么(内容研究)、通过什么渠道(媒介研究)、对谁(受众研究)、有何效果(效果研究)拉斯韦尔代表性的著作有:1、1927年出版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博士学位论文)2、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二)卢因(1890-1947)原籍德国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为:1、作为“格式塔”派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强调人的经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整体先于部分并制约部分。

大众传播学复习

大众传播学复习

大众传播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传播:所谓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流动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既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又是一种人际间的关系。

2.传播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4.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5.传播内容:传播内容即传播信息6.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受传者同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7.传播效果: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8.信息:(1)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2)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9.受众:是传播活动的对象,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

10.人际传播:是指在两者之间或者在两个以上的人之间面对面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11.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12.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传播形式。

13.组织传播:所谓组织传播,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14.解码:把接收到的符号或者代码转化为受传者可以理解的信息的过程。

15.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其目的就是使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并且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16.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者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符号的基本功能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2.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施拉姆。

3.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理论第一,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规定社会关系、行使政治统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二,大众传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二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

前者是媒介通过象征事物的选择和加工,将社会事物加以“符号化”和“赋予意义”的过程,后者是受众接触媒介讯息,进行符号解读,解释其意义的过程。

第三,讯息符号是与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结合在一起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既有促进现存不平等关系的“支配性的”价值体系,又有推动人们接受不平等、安居较低社会地位的“从属性”价值体系,还有不满于阶级支配现状、号召社会变革的“激进的”价值体系。

大众传媒的符号化活动,在本质上来说是按照支配阶级的价值体系为事物“赋予意义”。

第四,尽管如此,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却不是完全被动的,由于符号的多义性和受众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以对文本讯息做出多种多样的理解。

霍尔认为,受众对媒介讯息有三种解读形态: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即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来理解讯息;二是妥协式解读,即部分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己的社会北京来理解讯息;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即对媒介提示的讯息意义做出完全相反的理解。

霍尔认为,大众传媒的符号化和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和各种从属性文化之间支配、妥协和反抗的关系,体现了“意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

4.传播学源流美国源流的代表杜威、库利、帕克、米德。

5.传播流三部曲《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

6.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第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2.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第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整理版)一、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的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以及各个时代的特点和局限性1.口语传播时代:声音和周围事物环境联系起来能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大。

2.文字传播时代:抽象的信息符号系统,需要物质形态的物体作为媒介来承载或书写,克服声音语言的时空性;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

3.印刷传播时代:文字、纸张和印刷术的结合,对文字信息进行大量复制和传播;不能传送声音和活动的图像,承载信息量和普及性小于口语。

4.电子传播时代:利用电波作为信息符号的载体,是声音、图像和电波的结合,主要成果和标志是广播和电视,突破时空的限制;信息只能实现单向传播。

5.数字传播时代:实现数字媒介之间数字信息的交互传播。

三.信息社会的概念:信息社会是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相比较而言的一种社会形态,也称后工业社会。

它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人们所从事的大规模的物质生产。

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信息社会的特点:1.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2.信息和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3.知识以“加速度”方式积累(知识爆炸);4.多种形式的提供给多种感官的信息。

四、传播的几个要素:1.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完整版】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版】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绪论课时:2周,共6课时研究流派一、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信息: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因素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

(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

(内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狭义的传播学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故又称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就是利用传播工具,借助传播媒介,把某种具体的思想、观点、信息传播给大众的一种传播行为。

二、传播学的起源1、传播学在美国的起源2、传播学五大先驱:拉斯韦尔(Lasswell):5W、三功能说。

代表作《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哥伦比亚学派代表人物,随机抽样,两级传播、意见领袖代表作《人民的选择》卢因(勒温)(Lewin)把关人理论霍夫兰(Hovland):耶鲁学派代表人物,控制实验法,毕生从事说服与态度改变以及心理对行为影响的研究。

施拉姆(宣韦伯)(Schramm):集大成者,1949年编辑《大众传播学》,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框架,《传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3、传播学的研究历史4、“新三论”与传播学A、系统论:系统是相互关联并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事物B、控制论:对系统中的调节和控制的研究,其重点是反馈C、信息论:研究系统中的传播,包括由发送者向接受者传递信号的研究三:研究流派1、传统学派: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和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时间,都同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都有明显的经验色彩,故又称经验学派2、批判学派:流派纷呈,主要有6大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2政治经济学派、3思想统治理论学派、4文化学派、5社会科学学派、6多伦多学派其共同特征是反对美国传统学派以量化为主的微观传播研究;多援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试图从宏观的角度解释社会权力结构的运作以及媒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历史最为悠久的批判学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大、最主要的一个派别。

《传播学原理》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

《传播学原理》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

2018《传播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1.传播的特性和本质特性:形态多样性、时空遍布性、行为伴随性、极端重要性。

本质:极端重要性(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行为之一。

)2.传播的定义(三说)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施压影响的行为。

信息说:强调传播是信息(符号)的流动。

3.信息事物的存在方式,以及对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与物质和能量并列,从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4.传播的划分(16面)人类传播和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又分为社会传播和非社会传播。

非社会传播为自我传播社会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亲身传播前三个和大众传播后三个5.传播学诞生的条件从主观方面看,人类的认识能力空间提高。

从客观方面看,传播行为的作用和影响极端凸显。

大众传媒发达程度、科学认识的水准。

6.四大奠基人及贡献拉斯韦尔:5w、社会传播概念、内容分析法。

卢因:把关人、群体动力学拉扎斯菲尔德:创建“两级传播”理论,破除“魔弹论”;“实地调查法”霍夫兰:控制实验法、《传播与劝服》第二章传播的结构与功能1.传播的模式32.传播的功能2343.传播研究的三个范式(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发展媒介媒介理论麦克卢汉4+评价第四章大众传播媒介的自由与责任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第六章传播内容的中介载体与表达信息符号第七章受众受众:、受众的界定与类型第八章效果(理论)两级传播理论、魔弹论、创新扩散理论(罗杰斯)、议程设置理论、知沟理论、沉默的螺旋、第三人效果理论、框架理论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1.传播的特性和本质2.传播的定义(三说)3.信息4.传播的划分(16面)5.传播学诞生的条件6.四大奠基人及贡献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传受信息的行为过程。

A、“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施拉姆C、“影响(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题型:一、名词解释(3, X6)二、填空(2 ' X 6 )三、简答(10' X 3 )四、论述(20' X 2 )主要考点:1、人类传播的几个阶段(P23—27)(1)口语传播阶段(局限性:转瞬即逝、距离限制、失真、中断、能量有限)(2)文字传播阶段(3)印刷传播阶段(4)电子传播阶段2、传播学四大先驱: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五个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三大功能说:环境监视联系社会传承遗产心理学家卢因:团体动力学把关人理论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舆论领袖二级传播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研究传播效果3、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传播学之父传播学的创立)4、拉斯韦尔5W模式(P5O)(直线模式)who (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直线模式的缺陷:容易把传播者与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缺乏反馈的要素或环节(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5、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P44 P65)自我是主我与客我的统一(1)主我:意愿和行为主体,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

(2)客我: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与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

6、趋同心理/行为(P82)又称“从众心理”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合群倾向,这种心理使得个体产生放弃与群体意见或规范相抵触的意识倾向,作出与自己本来意愿相反的行为,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7、集合行为(P84)定义: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集合行为产生的3个基本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性事件;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 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8、大众传播(P99)(1)大众传播的概念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的特点%1大众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1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1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

%1大众传播的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1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特别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1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9、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P100)(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1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监控、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

%1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由各不同部分组成,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络、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1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

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2)赖特的“四功能说”%1环境监视%1解释与规定%1社会化功能%1提供娱乐(3)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1正面功能: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1负而功能:使人们丧失辨别力;使大众审美鉴赏力退化;剥夺人们的自由时间;麻醉作用(4)斯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一般社会功能(重要贡献是明确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了大众传播通过经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10、拟态环境(P113)“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反应,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1、把关人理论(P130)“把关人”又称“守门人”由卢因首创。

实际含义是指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

把关过程的实质(P134)12、报刊的几种理论(P139)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媒介理论(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13、麦克卢汉的媒介观(P118)(1)媒介理论1)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从长远角度看,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提示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

2)媒介延伸论:任何媒介的发展都是对扩展人的感官或感觉的延伸。

3)媒介冷热论“热媒介”:信息具有高清晰度和低参与度,信息含量多而且清楚,接受者不必动用很多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理解。

“冷媒介”:信息低清晰度和高参与度,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必须以更多的感官和丰富的想象活动来填补其信息量的不足。

(2)麦克卢汉理论的片面性1)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2)在过度重视技术的同时,没能充分认识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3)其理论立足于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技术性影响,并试图以此来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非常片面的。

14、几种主要受众观(P155)(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1中弹即倒的受众(魔弹论)“魔弹论”也称“靶子论”、“皮下注射论”,属于早期的受众理论,该理论有两个基本假设: 一是认为大众媒介具有无往不胜,难以抵御的传播威力。

一是认为受众处于被动挨打,不堪一击的地位。

评价:过分夸大了媒介的影响力,忽视了受众的主观能动性。

%1联合御敌的受众(有限效果论)在媒介和受众之间存在很多缓冲体,在这些缓冲体的缓冲下,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微乎其微。

缓冲体:1个人差异:受众对同样的信息产生不同的理解;2社会类型:不同的群体对相同信息的不同反应;3社会关系:从社会关系角度考察受众的突出代表是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1使用与满足理论(2)作为“市场”的受众(3)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15、使用与满足理论(P165—169)(1)所谓使用与满足,是指受众使用媒介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言,这一理论强调受众,突出了受众在传播中的主体地位。

施拉姆的比喻“自助餐厅”:受众参与传播犹如到自助餐厅就餐,信息好比食物,受众各取所需,受众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2)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局限性%1研究过于强调个人的和心里的因素,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较浓。

%1它脱离开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单独的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因而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

%1研究指出了受众的某些能动性,仅仅限于对媒介提供的内容进行“有选择的接触” 的范围之内,因而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有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16、休眠效果(P183)由高可信度信源或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人们对信息源的信任感不同,其说服效果可能会分别大于或小于信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信源与信息内容相联系的记忆会逐渐淡漠,这时由信源居于主导地位的可信性效果趋于减弱或者消失,内容本身的说服力才能较为完整的发挥出来。

信源的可信性效果可信性包含两个要素:传播者的信誉、专业权威性,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

17、儿种传播技巧(P184)(1)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1一面提示:仅向说服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利于自己的判断材料。

%1两面提示: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

(2)“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两面提示由于包含着对相反观点的说明,这种说明就像事先接种牛痘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3)“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在论题和论旨比较复杂的场合,明示结论比不下结论效果要好;在说服对象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的场合,应该明示结论;让说服对象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用于论题简单,论旨明确或对象文化水平较高、有能力充分理解论旨的场合较佳(4)“诉诸理性”与“诉诸情感”诉诸理性:以充分的事实依据、周密的逻辑推理、冷静的分析论述为特点诉诸情感:不大顾及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而主要是通过情感的作用,打动人的内心,煽起人的情绪来达到目的(5)警钟效果(恐惧诉求)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的方向发生变化具有双重功效:它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应对行动18、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P172)认知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行动层面(1)环境认知效果(2)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19、议程设置理论(P194)(1)概念: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传媒给与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

(2)特点:%1议程设置功能着眼于认知层面%1议程设置功能考察的是整个大众媒介产生的长期的,宏观的社会效果%1议程设置功能暗示着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3)议程设置功能的意义%1从宏观角度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1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

20、沉默螺旋理论(P199)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提出(1)概念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前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时,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者“劣势”意见时一般人会由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

“优势” 一方声音越来越大,“劣势” 一方越来越小,呈现螺旋式。

构成这个理论假说的三个命题: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大众传播是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2)特点%1舆论观舆论一一我们的社会皮肤“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舆论的社会控制能力%1效果观“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

(3)不同见解a.假说中强调的“对社会孤立的恐惧”(趋同行为的动机)不应是一个绝对的常量,而应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