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免疫规划人员考试题

2018年免疫规划人员考试题
2018年免疫规划人员考试题

某某区2018年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单位从业人员上岗考试试

单位分数

一、填空题(10道题,20个空,每空1.5分共30分)

1、儿童出生()小时内,应注射的疫苗有()(),新生儿出生后,其监护人应持()至儿童()所在的预防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

2、根据《》和《》的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均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如有损坏或者遗失时,应及时到()补办。

3、()最不宜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4、计划免疫宣传日是每年的()

5、麻疹的传染源()

6、预防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对针对传染病的(),从而预防相应的()。

7、预防接种门诊至少()进行一次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到流动人口集居地、出租房等地、掌握流动儿童情况。

8、冷链是指为保障疫苗质量,疫苗从()到()均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储存、运输和使用的全过程。

9、接种MR后()周内避免使用免疫球蛋白,注射免疫球蛋白

者应间隔≥()月接种。

10、每月查漏补种的对象是()岁以下儿童。

二、选择题(20道题,每题2分共40分)

1|、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母婴传播

B.血液传播

C.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D.性传播

2、关于接种疫苗后出现的红肿硬结处置原则,描述错误的是()

A.红肿直径和硬结<15mm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B.红肿直径和硬结在15~30mm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冷敷,出现硬结者可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

C.接种卡介苗出现的局部红肿,应及时热敷。

D.红肿和硬结直径≥30mm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AEFI后______内填写AEFI 个

案报告卡,向受种者所在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A.2小时

B.48小时

C.24小时

D.12小时

4、预防接种前家长应主动向医生介绍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既往免疫情况,其中不包括()

A.孩子是否有发热,过敏性史,孩子在某次接种后是否有过过敏

(整理)免疫规划培训考试题库

巩义市2013年免疫规划培训试卷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25分 1、儿童超过个月未接种卡介苗,接种前需做试验;接种卡介苗后,经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接种卡介苗;岁以上儿童即使以前未接种过卡介苗,也不需要再补种。 2、某儿童因病1岁前未接种过疫苗,现已痊愈要求接种,现在一次最多可接种种注射疫苗和种口服疫苗。 3、盛夏某一天,早上就酷暑难耐,人们都躲到空调屋内、树荫下,家无空调的儿童甲前来接种疫苗,如你在接种门诊接诊,应选择。 4、儿童个月前不需要添加辅食,儿童头发稀疏发黄是缺乏维生素,临床上母乳喂养儿童常发生大细胞性贫血,奶粉喂养儿童要注意添加含丰富的辅食。 5、不建议第一类疫苗和疫苗同时接种,不建议不同企业生产的2种以上疫苗同时接种,是为了避免发生异常反应后的补偿纠葛。 6、注射灭活疫苗可以和疫苗同时或间隔时间接种;注射减毒活疫苗同样可以和疫苗同时接种,但两种注射减毒活疫苗如果未同时接种---则必须间隔天以上;同一种疫苗如无特殊规定,2剂应间隔天以上。 7、从进入人体途径上划分,接种方法一般分为、、 3种,最安全的应属疫苗。有一种疫苗接种方法与上述都不同,与其他疫苗接种间隔时间不受限制,可在条件下保存,这种疫苗是。 8、奶奶带孙子去接种疫苗,述说孩子健康,今天没精神、不爱玩,查体温37℃,

今天应种某疫苗,如你是接种医生,应。 9、一儿童今天刚好1岁,3天前张医生安排接种糖丸3、麻风、乙脑疫苗,今天来接种第三剂百白破,李医生对家长说,间隔时间太短,不能接种,他说的对吗?。 10、某接种门诊门庭若市,工作人员做不到每个人接种当时录入信息网络,都是事后录入,25天前小张给甲儿童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预约10天前接种HIB4,甲儿童因故直到今天才来,今天甲儿童2岁零2天,工作人员小王查看到接种证预约栏最后写的是HIB(HIB前写的是百白破),就接种了乙脑2,导致甲肝、乙脑2间隔不符合规定,这次差错出现后,科长不仅批评了小王,还批评了小张,小张被批评的原因是对容易出错的疫苗乙脑2,不仅要在预约栏写出来,还要重点标示、重点告知家长,你认为科长批评的对吗?,间隔短会造成其中一种疫苗免疫效果受影响,应该补种的疫苗是。 二、判断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冰箱温度调节一般在春秋末,某些温控器在控制旋钮上带有刻度或数字,数字越大越冷,平时依据监测结果调节。() 2、.流动儿童季报表中“儿童总数”是当季度3个月月报表中“儿童总数”之和() 3、安剖启开后,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将疫苗废弃。() 4、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征侯群。() 5、冻结过的百白破、乙肝疫苗解冻后仍然可以使用。()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免疫调节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免疫调节 1.[2019·全国卷III] (11分)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抗体 (2)A、D(3分)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4)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解析(1)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四组小鼠分别用抗原甲和抗原乙进行刺激后,会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要产生再次免疫应答,则需再次注射与初次注射时相同的抗原,即A组和D组小鼠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初次免疫后,机体会产生大量的记忆细胞,相同抗原再次刺激后,这些记忆细胞会迅速

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A组小鼠经抗原甲刺激后产生了相应的抗体,抗体分布在血清中,再次加入抗原甲后,抗体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 (4)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2018·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答案B 解析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形成效应T细胞,A错误;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发挥免疫效应,B正确;健康人的T细胞如果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会被患者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C错误;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骨髓瘤细胞和针对某抗原的相应B细胞产生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可生产大量的单克隆抗体,D错误。 3.[2017·全国卷Ⅰ]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答案C 解析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乙酰胆碱或呼吸抑制剂,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出现相应症状。若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第一次注射不会引起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而在第二次注射时,小鼠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机体会发生过敏反应,释放组织胺,出现皮肤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4.[2017·天津高考]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计划免疫培训试题

免疫规划培训知识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是从哪年开始实施?(C) A、1978年 B、1982年 C、2007年 D、2008年 2.我国于____ 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C) A、1998 B、2000 C、2002 D、2004 3.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____:(D) A、有计划的卫生防疫 B、爱国卫生运动 C、预防保健 D、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4. 接种消毒应螺旋式的由内向外消毒接种部位皮肤,涂擦直径≥___。(D) A、2Cm B、3Cm C、4Cm D、5Cm 5. 以下哪种接种操作是不正确的?(A)

A、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度角为肌肉注射 B、卡介苗为皮内注射 C、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度角为皮内注射 D、百白破疫苗为肌肉注射 6.安瓿开启后,灭活疫苗多长时间后未用就必须废弃?(B) A、半小时 B、1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 7.免疫程序要求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A) A、≥28天 B、≥38天 C、≥48天 D、≥58天 8.关于百白破疫苗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B) A、需要肌肉注射 B、是减毒活疫苗 C、属于联合疫苗 D、应在2-8℃条件下保存 9.关于麻疹疫苗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D) A、预防麻疹 B、是减毒活疫苗

C、为冻干疫苗 D、需要肌肉注射 10.以下哪种操作是正确的?(B) A、口服糖丸疫苗用温开水服用 B、流脑疫苗为皮下接种 C、乙肝疫苗为皮下接种 D、卡介苗为肌肉注射; 11.需要肌肉注射的疫苗是____。(C) A、麻腮风和水痘疫苗 B、乙肝和麻疹疫苗 C、百白破和乙肝疫苗 D、乙脑和流脑疫苗 12.儿童在哪种情况下不能接种疫苗或应推迟接种疫苗。(D) A、正患有其它传染性疾病者 B、高热 C、严重的过敏体质者 D、以上都是 13.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多长时间再接种麻疹疫苗?(D) A、10天 B、30天 C、2个月 D、3个月 14.负责新生儿接生的单位和个人,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为其及时接种____和____。(C)

免疫规划培训试题及答案.

免疫规划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后,获得免疫力的指标是(E) A HBcAg B HBsAg C HBeAg D 抗HBe E 抗HBs 2、关于卡介苗接种下述哪项是正确的(E) A 菌苗为无毒人型活结核菌 B 儿童每隔5年复种一次 C 卡介苗效果是绝对肯定的 D 接种前均需做结素试验 E 使人产生免疫力同时也产生变态反应 3、乙型肝炎可以采用下列哪种生物制品人工被动免疫(d) A 抗毒素 B 丙种球蛋白 C 胎盘球蛋白 D 特异性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E 乙型肝炎疫苗 4、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是指(B) A 鼠疫、艾滋病 B 鼠疫、霍乱 C 鼠疫、霍乱、艾滋病 D 鼠疫、霍乱伤寒、副伤寒 E 鼠疫、霍乱、艾滋病、伤寒或副伤寒 5、最易引起胎儿畸形的病毒是(C) A 流感病毒 B 埃可病毒 C 风疹病毒 D 轮状病毒 E 麻疹病毒 6、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D) A 有计划的卫生防疫 B 爱国卫生运动 C 预防保健 D 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E 以上都不是 7、接种牛痘后产生对天花的抵抗性,这反映了(A) A、抗原的特异性 B、抗原的交叉反应 C、病毒的超感染 D、先天免疫 E、主动保护 8、类毒素是(C) A、由细菌产生的 B、主要由脂类和糖基组成 C、与外毒素具有相似的抗原相似的抗原性但没有毒性 D、与外毒素有相似的毒性 E、与内毒素有相似的毒性 9、使人群易感染性降低的因素(D) A、新生儿增加 B、易感人口的迁入 C、免疫人口的死亡 D、计划免疫 E、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除 10、疫苗在保存、运输和使用的各个环节需要持续保冷,这一保冷系统称为(D) A、计划免疫 B、冷链工程 C、扩大免疫规划 D、冷链系统 E、疫苗供应系统 11、哪种疫苗用于暴露后免疫(B) A、卡介苗 B、狂犬疫苗 C、乙肝疫苗 D、流脑疫苗 E、甲肝疫苗 12、百白破疫苗包括(A) A、百日咳灭活菌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 B、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C、百日咳活菌苗、白喉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D、百日咳灭活菌、白喉类毒素、破伤风活菌苗 E、百日咳灭活菌、白喉活菌苗、破伤风活菌苗

免疫调节高考题

2010-2017年部分免疫调节高考题整理 (2010全国新课标卷T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 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答案】B 解析: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而效应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2011高考大纲卷T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答案】C (2011年新课标卷T30)(10分)回答问题: (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值、分化形成的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含有? (2)B? 浆? 记忆? 特异性。 【解析】分泌蛋白先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初步合成,然后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依次进行加工、包装和运输。这反应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协作,也是反应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相互联系的实例。

免疫规划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免疫规划基础知识试题 单位_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 一、单选题 1.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是从哪年开始实施?() A、1978年 B、1982年 C、2007年 D、2008年 2.我国于____ 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A、1998 B、2000 C、2002 D、2004 3.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____:() A、有计划的卫生防疫 B、爱国卫生运动 C、预防保健 D、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4. 接种消毒应螺旋式的由内向外消毒接种部位皮肤,涂擦直径≥___。() A、2Cm B、3Cm C、4Cm D、5Cm 5. 以下哪种接种操作是不正确的?() A、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度角为肌肉注射 B、卡介苗为皮内注射 C、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度角为皮内注射 D、百白破疫苗为肌肉注射 6.安瓿开启后,灭活疫苗多长时间后未用就必须废弃?() A、半小时 B、1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

7.免疫程序要求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 A、≥28天 B、≥38天 C、≥48天 D、≥58天 8.关于百白破疫苗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A、需要肌肉注射 B、是减毒活疫苗 C、属于联合疫苗 D、应在2-8℃条件下保存 9.关于麻疹疫苗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A、预防麻疹 B、是减毒活疫苗 C、为冻干疫苗 D、需要肌肉注射 10.以下哪种操作是正确的?() A、口服糖丸疫苗用温开水服用 B、流脑疫苗为皮下接种 C、乙肝疫苗为皮下接种 D、卡介苗为肌肉注射; 11.需要肌肉注射的疫苗是____。() A、麻腮风和水痘疫苗 B、乙肝和麻疹疫苗 C、百白破和乙肝疫苗 D、乙脑和流脑疫苗 12.儿童在哪种情况下不能接种疫苗或应推迟接种疫苗。() A、正患有其它传染性疾病者 B、高热 C、严重的过敏体质者 D、以上都是 13.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多长时间再接种麻疹疫苗?() A、10天 B、30天 C、2个月 D、3个月 14.负责新生儿接生的单位和个人,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为其及时接种____和____。() A、卡介苗、百白破疫苗 B、乙肝疫苗、脊灰疫苗

【五年真题】2020版高考生物:专题17 免疫调节(含答案)

专题十七免疫调节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调节与功能 1.(2015·福建卷,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依题意患者体内过度激活的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死亡而发病应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应低于正常水平,B 错误;效应T细胞直接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错误;免疫增量剂促进T细胞增殖将导致效应T细胞数目增多,继而加重病情,D错误。 答案 A 2.(2015·天津卷,2)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鸡霍乱病原菌能引起鸡产生特异性免疫过程,所以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在选择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是本来就存在的,而选择是定向的,第一次注射前,鸡中本来就存在抗性个体和非抗性个体,注射鸡霍乱病原菌后选择了抗性的个体,故抗性个体并非鸡霍乱病原菌诱导产生,B错误;第一次注射后,在抗原的刺激下,鸡体内产生

免疫规划例会培训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免疫规划例会培训试题及答案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按照现行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我国确定出生()月龄的婴儿开始接种麻风疫苗。 A、5 B、8 C、10 D、12 2、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是指( ) A鼠疫、艾滋病 B鼠疫、霍乱

C鼠疫、霍乱、艾滋病 D鼠疫、霍乱、副伤寒 3、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 ) A有计划的卫生防疫 B爱国卫生运动 C预防保健 D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4、下列哪一项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偶合反应 B.因疫苗特性引起的一般反应 C.因疫苗质量问题造成反应 D.以上均不是5、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工作人员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AFP病例后,应在内报告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

6、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是将麻疹发病率控制在()以下 A、1/10万 B、1/100万 C、1/50万D.以上均不是 7、以下哪种是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A.血源性传播 B.母婴传播 C.性接触传播 D.以上都是 8、下列哪种接种方式有误() A、第二针百白破疫苗接种与第一针百白破疫苗接种时间20天; B、乙脑减毒活疫苗与甲肝减毒活疫苗在同一天接种; C、对母亲为HbsAg阳性的新生儿乙肝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D、百白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同一天接种 9、温度记录表:冷链设备的管理人员每天应至少查看并填写温度记录表。

A:1次B:2次C:3次D:4次 10、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注意应将卡介苗、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存放在,并将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和乙肝疫苗放在接近冰箱,不可将冷藏保存的疫苗放在距冰箱底部15cm 内的地方,以免冻结。 A.顶部中部 B.中部顶部 C.底部顶部 D. 顶部底部 二、判断题(正确的请在题干括号内划“√”,错误请划“#215;”) 1、麻疹是只有儿童才会被感染的传染病,对吗?() 2、在学校预防接种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是异常反应。() 3、发生异常反应后,应立即向疾控中心报告。() 4、接种单位在购买二类疫苗,不需要向所在地疾控机构报告。() 5、各级各类疾控机构都能向接种单位销售二类疫苗。()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讲免疫调节检测

专题5第3讲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1.巴西奥运会曾一度受到寨卡病毒的威胁。寨卡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无逆转录酶),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的密集出现与其流行存在密切联系。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研究该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大量培养该病毒B.该病毒被吞噬细胞识别处理的过程体现了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C.该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与浆细胞结合,从而抑制其增殖 D.若患者痊愈后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2.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会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3.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9中的“H”指红细胞凝集素,“N”指神经氨酸酶。目前已发现,H有18种形态,N有11种形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外 B.在患者体内,“H”和“N”属于抗原,可以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病毒在患者体内合成“H”和“N”时,所需要的原料都来自人体细胞 D.为患者注入治愈者的血清,可清除被感染的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4.如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有特异识别功能,吞噬病菌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细胞②和细胞③都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C.免疫活性物质都来自免疫细胞,如图中的物质Ⅰ和物质Ⅱ D.细胞①将抗原呈递给细胞②,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5.根据现代免疫概念,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 ) A.给贫血患者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 B.自身生成的白细胞

免疫规划培训知识考试题

. . 免疫规划培训知识考试试题分50一、单选题:每题2.5分,共 。年开始实施 1.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是从年 D、20081982年 C、2007年A、1978年 B、。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2.我国于2004 、2000 C、2002 DA、1998 B、。3.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 、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C、预防保健 D、有计划的卫生防疫 B、爱国卫生运动A。≥ 接种消毒应螺旋式的由向外消毒接种部位皮肤4. ,涂擦直径5Cm 、、4Cm DA、2Cm B、3Cm C。以下哪种接种操作是不正确的 5. 、卡介苗为皮注射 B、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度角为肌肉注射A 、百白破疫苗为肌肉注射度角为皮注射 D、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C。安瓿开启后,灭活疫苗多长时间后未用就必须废弃 6.小时、12、6小时 DA、半小时 B、1小时 C。免疫程序要求7.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 58天 D、≥天 C、≥48天38A、≥28天 B、 ≥。8.关于百白破疫苗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2-8℃条件下保存、属于联合疫苗 D、应在A、需要肌肉注射 B、是减毒活疫苗 C。9.关于麻疹疫苗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D、需要肌肉注射、是减毒活疫苗 C、为冻干疫苗A、预防麻疹 B。以下哪种操作是正确的10. 、乙肝疫苗为皮下接种 B、流脑疫苗为皮下接种 CA、口服糖丸疫苗用温开水服用; 、卡介苗为肌肉注射 D 。11.需要肌肉注射的疫苗是 、乙脑和流脑疫苗 C、百白破和乙肝疫苗 DA、麻腮风和水痘疫苗 B、乙肝和麻疹疫苗。12.儿童在哪种情况下不能接种疫苗或应推迟接种疫苗 、以上都是、严重的过敏体质者 DA、正患有其它传染性疾病者 B、高热 C 。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多长时间再接种麻疹疫苗13. 3个月、、 2个月 DA、10天 B、30天 C。24小时为其及时接种和14.负责新生儿接生的单位和个人,在新生儿出生后、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 D、乙肝疫苗、脊灰疫苗 C、卡介苗、百白破疫苗A B 脊灰疫苗避免喂奶。15.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 小时 D、230分钟 C、1小时A、15分钟 B、。16. 最不宜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钙缺乏症患者、低体重儿 DA、肛周脓肿患者 B、口腔溃疡患者 C。17.麻疹的潜伏期为、一个月21天 D10~天 C、7~B1A、~5天、6 群流脑疫苗的最小免疫起始时间分别为免疫程序起始时间要求百白破疫苗

2020年关于免疫规划的培训试题及答案

关于免疫规划的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按照现行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我国确定出生()月龄的婴儿开始接种麻风疫苗。 A、5 B、8 C、10 D、12 2、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是指() A鼠疫、艾滋病B鼠疫、霍乱C鼠疫、霍乱、艾滋病D鼠疫、霍乱、副伤寒 3、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 A有计划的卫生防疫B爱国卫生运动C预防保健D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4、下列哪一项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偶合反应B.因疫苗特性引起的一般反应C.因疫苗质量问题造成反应D.以上均不是 5、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工作人员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AFP病例后,应在内报告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 6、xx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是将麻疹发病率控制在()以下A、1/10万B、1/100万C、1/50万D.以上均不是 7、以下哪种是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A.血源性传播B.母婴传播C.性接触传播D.以上都是 8、下列哪种接种方式有误()

A、第二针百白破疫苗接种与第一针百白破疫苗接种时间20天; B、乙脑减毒活疫苗与甲肝减毒活疫苗在同一天接种; C、对母亲为HbsAg阳性的新生儿乙肝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D、百白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同一天接种 9、温度记录表:冷链设备的管理人员每天应至少查看并填写温度记录表。 A:1次B:2次C:3次D:4次 10、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注意应将卡介苗、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存放在,并将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和乙肝疫苗放在接近冰箱,不可将冷藏保存的疫苗放在距冰箱底部15cm内的地方,以免冻结。 A.顶部中部B.中部顶部C.底部顶部D.顶部底部 二、判断题(正确的请在题干括号内划“√”,错误请划“×”) 1、麻疹是只有儿童才会被感染的传染病,对吗?() 2、在学校预防接种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是异常反应。() 3、发生异常反应后,应立即向疾控中心报告。() 4、接种单位在购买二类疫苗,不需要向所在地疾控机构报告。() 5、各级各类疾控机构都能向接种单位销售二类疫苗。() 6、不安全注射可引起血液、消化道、呼吸道等疾病传播。() 7、在实际工作预防接种反应都可以避免。()

免疫规划培训试题1

一.单选题 1、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麻疹是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以上都不是 2、麻疹的皮疹形态是:。() A 充血性斑丘疹 B 出血性斑丘疹 C 充血性丘疹 D 出血性丘疹 3、AFP病例标本可置于中运送。() A密封容器;冷藏B便携袋;冷藏 C密封容器;常温D便携袋;常温 4、关于风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潜伏期6-21天 B 口腔颊粘膜有柯氏斑 C 无色素沉着 D 有杨梅舌 5、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不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一般无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疾病的临床特点?() A 麻疹 B 风疹 C 幼儿急疹 D 猩红热 6、水痘应禁用药?() A抗菌素B激素 C退热药 D龙胆紫 7、目前水痘疫苗是一种。() A 基因工程疫苗 B 灭活疫苗 C 减毒活疫苗 D 多糖疫苗 8、流行性腮腺炎不表现为()。 A呈非化脓性炎症、腮腺管口红肿 B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 C颌下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 D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 9、关于流行性腮腺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很强 B腮腺炎病毒仅存在于人体中 C婴儿没有先天性被动免疫 D男性睾丸炎时需用抗菌素治疗 10.甲肝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是() A出生24小时内接种1剂次 B 1岁时接种1剂次

C 18月龄接种1剂次 D 18月龄和24-30月龄各1剂次11.出现甲肝爆发疫情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应尽快为密切接触者注射免疫球蛋白 B最好使用甲肝减毒活疫苗进行应急免疫 C最好使用甲肝灭活疫苗进行应急免疫 D 应将病例尽快隔离治疗 12. 关于我国乙肝流行强度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A我国目前仍为乙肝高流行区 B我国既往是乙肝高流行区,目前已逐渐进入中流行区 C我国既往是乙肝中流行区,目前已逐渐进入低流行区 D我国一直为乙肝低流行区 13. 乙肝病毒不通过以下哪种途径传播?() A 输血传播 B 不洁注射器传播 C 共同饮食传播 D 母婴传播 14. 我国目前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最主要的传染途径是:。() A经输血传播B母婴传播C经微量血传播D经口传播 15、流脑的传染源为__________。() A 带菌者 B 患者 C 带菌者和患者 D 隐性感染者 16、流脑的传播途径:__________。() A 消化道 B 呼吸道 C 血液传播 D 性传播 17、乙脑是由_________传播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A 媒介昆虫 B 飞沫 C 体液 D 以上都是 18、下列不属于乙型脑炎病毒传播媒介的是_________。() A 库蚊 B 蠓、螨 C 苍蝇 D 伊蚊 19、百白破疫苗的接种采用_______。() A 皮内接种法 B 皮下接种法 C 肌内接种法 D 口服法 20、白喉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 A 免疫接种 B 白喉抗毒素 C 预防性服药 D 通风换气二.多选题 1、以下哪些疾病可引起发热、出疹症状?()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免疫调节

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 专题16免疫调节 一、考纲要求内容: 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二、试题详解 1.(2012海南卷)16.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存在T细胞 B.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C.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 D.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2(2012北京)4.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 浆细胞产生杭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 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3(2012重庆)3.麻疹病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B 【解析】疫苗作为抗原,具有大分子性,A错误;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

细胞免疫,也就是能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B正确;淋巴因子为T细胞释放,C错误;与抗体结合的病毒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免疫过程,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4.(2012广东)5、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 .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 .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5(2012四川)3.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处理方式检 测结果 实验组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 养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均不能 杀伤肺癌细胞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6(2012江苏)1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大规模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 【答案】B

免疫规划培训试题答案

免疫规划培训试题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2016年昌明镇免疫规划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单选题(每题5分) 1.一新返乡儿童,24月龄,接种证示乙肝首珍已及时接种,其余疫苗未接种,该儿童应首选那几种疫苗接种( B ) A.脊灰、乙肝、卡介苗 B.脊灰、麻风、乙脑 C.脊灰、乙脑、百白破 D.脊灰、乙脑、麻腮风 2.A+C流脑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不少于( D )个月。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 3.接种卡介苗以后( C )周左右出现局部红肿、浸润、化脓,并形成小溃疡。 周周周周 4.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 D ) A.有计划的卫生防疫 B.爱国卫生运动 C.预防保健 D.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E.以上都不是 5.哪种疫苗用于暴露后免疫( B ) 6. A、卡介苗 B、狂犬疫苗 C、乙肝疫苗 D、流脑疫苗 E、甲肝疫苗 7.下列哪种接种方式有误(A ) 8. A、第二针百白破疫苗接种与第一针百白破疫苗接种时间20天; 9. B、乙脑减毒活疫苗与甲肝减毒活疫苗在同一天接种; 10. C、对母亲为HbsAg阳性的新生儿乙肝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11. D、百白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同一天接种; 12. E、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后28天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 13.下列接种方法错误的是( A ) 14. A、乙肝疫苗臀部注射 B、口服脊灰糖丸 C、皮下注射麻疹疫苗 D、乙肝疫苗接种后第二天接种卡介苗 E、6岁时接种白破二联疫苗 8.活疫苗开启超过( C )分钟不能使用。 分钟分钟分钟分钟 E.以上都不对 9.预防接种的常见技术方法不包括:( D ) 10. A 皮下注射 B 皮内注射 C 肌肉注射 D 静脉注射 10.预防接种应首选哪种注射器:( B ) A 玻璃注射器 B 标准型一次性注射器 C 自毁型注射器 D以上三种均可

免疫规划试题含答案

秋季接种证查验相关知识培训试题 (大庄卫生院20XX年度) 村卫生所村医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题) 1.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接种对象为。 ( 2 )(1)<6岁常住和流动儿童(2)所有达到应种月(年)龄的适龄儿童 (3)所有学龄前常住儿童 2.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出血热疫苗使用: ( 1 ) (1)肌内注射法(2)皮下注射法(3)皮内注射法 3.脊灰疫苗及百白破疫苗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天。 ( 3 ) (1)≥15天(2)≥15~30天(3)≥28天 4. 2种减毒活疫苗可以在同一天、在部位接种,若不在同一天必须间隔天。)(2) (1)不同、30天(2)不同、28天(3)相同、28天 5.接种减毒活疫苗后,可使用免疫球蛋白(Ig);使用Ig后,可 接种减毒活疫苗。 ( 2 ) (1)4周;2周(2)2周;4周(3)1周;3周 6.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合格接种判定标准:( 2 )(1)在12月龄内,接种全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剂次间隔时间正确、有准确出生和接种时间记录 (3)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剂次间隔时间正确、有准确出生和接种时间记录 (二)填空题(每题8分,共5题)

1、国家免疫规划程序要求<12月龄完成基础免疫的疫苗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18月龄完成的疫苗有 A群流脑;≤24月龄完成的疫苗有甲肝疫苗。 2、请写出下列疫苗的最小起始月龄:脊灰减毒活疫苗 2月龄;百白破疫苗 3月龄;A群流脑疫苗6月龄;麻风(麻疹)疫苗 8月龄;乙脑疫苗 8月龄;甲肝疫苗 18月龄;A+C流脑疫苗 3岁。 3、请写出下列疫苗接种的时间间隔: ①、乙肝疫苗第1、2剂次间隔≥28天; ②、A群流脑疫苗1、2剂次的间隔时间为≥ 3个月; ③、第1剂次A+C流脑与A群流脑第2剂次之间应间隔≥ 12个月; ④、A+C流脑疫苗2剂次间应间隔≥ 3年; ⑤、乙脑灭活疫苗第1、2剂次应间隔 7—10天; 4、受种者接种疫苗后应留观 15—30 分钟。 5、冷链设备应备有温度计,每天 2 次观察冰箱内的温度及运转情况,并填写“冷链设备温度记录表”。温度计应放置在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位置。 1、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中,疫苗出入库应输入疫苗信息,包括:疫苗名称、批号、规格、生产企业、效期、入库数量、批签发号。 2、接种工作人员在进行疫苗接种时,应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 (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6题) 1、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不必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 2、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接种禁忌。(√) 3、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不必查验预防接种证。(×) 4、糖丸喂服须用热开水。(×) 5、预防接种皮肤消毒可用75%的乙醇或碘酊。(×) 6、冰箱门因经常开启,温度变化较大,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四)、选择题:判断接种合格与否(请结合儿童接种各类疫苗判断):将选项编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8年知识点13免疫调节含解析

知识点13 免疫调节 1.(2018·江苏高考·T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解析】选B。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及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知识。T淋巴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效应T细胞是T淋巴细胞在内环境中遇到抗原刺激分化而来,A项错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而迅速增殖分化有关,B项正确;人体器官移植或细胞移植需要进行配型,否则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反而不能达到增强免疫的效果,C项错误;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只需将筛选出的特定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培养即可,而不一定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D项错误。 2.(2018·北京高考·T29)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____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 细胞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血清iPSC DB7 MEF 免疫组77 82 8 空白组10 8 9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____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 【解析】(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主

免疫规划试题库100题(供参考)

免疫规划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70题) 1、流脑A群疫苗共两剂次,两剂次的间隔时间应(C)天。 A、1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四个月 2、下列那种疫苗接种途径为皮下注射(D) A、百白破 B、卡介苗 C、乙肝疫苗 D、麻疹疫苗 3、预防接种卡的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D)年。 A、3 B、5 C、7 D、15 E、20 4、哪种疫苗用于暴露后免疫(B) A、卡介苗 B、狂犬疫苗 C、乙肝疫苗 D、流脑疫苗 5、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分为(B)类。 A、一 B、二 C、三 D、四 E、五 6、新生儿乙肝疫苗国家免疫程序(A) A、按0、1、6月接种3剂 B、1年内接种3剂 C、5年内加强1剂 D、1年内接种4剂 7、卡介苗的接种途径是(C): A、肌肉注射 B、皮下注射 C、皮内注射 D、口服 8、疫苗接种后,儿童不要离开接种现场,须留观多长时间,发现异常反应及时处理(C) A、10分钟 B、15分钟 C、30分钟 D、60分钟 9、预防接种中度反应是(A) A、局部反应红肿直径的大小2.6~5.0cm,发热(腋温)37.6~38.5 ℃ B、局部反应红肿直径的大小2.6~5.0cm,发热(腋温)37.0~38.5 ℃ C、局部反应红肿直径的大小1.6~5.0cm,发热(腋温)37.6~38.5℃ D、局部反应红肿直径的大小1.5~5.0cm,发热(腋温)37.0~38.5 ℃ 10、安全接种是指(E) A、对受种者安全 B、对实施接种者安全 C、对环境安全 D、以上都不对 E、以上都对 11、冷链设备的管理人员每天应至少(B)次查看并填写温度记录表。 A、1 B、2 C、3 D、4 E、5 12、免疫接种前的皮肤消毒应采用下列何种方式(B) A、上下涂擦 B、螺旋式由内向外 C、螺旋式由外向内 D、不规则涂擦 13、《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中规定麻腮风三联减毒活疫苗应按一定的免疫程序接种,一定的免疫程序为(A) A、18—24月龄接种1剂次疫苗 B、12—18月龄接种1剂次疫苗 C、2—3岁接种1剂次疫苗 D、3—6岁接种1剂次疫苗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讲免疫调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讲免疫调节 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下列有关免疫及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被破坏骨髓的小鼠的体液免疫丧失,细胞免疫存在 B.B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淋巴因子的受体 C.T细胞能够识别B细胞呈递的抗原从而增殖分化 D.抗原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细菌、病毒 解析体液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均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所以被破坏骨髓的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丧失,A项错误;淋巴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所以B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淋巴因子的受体,B项正确;B细胞能够识别T细胞呈递的抗原从而增殖分化,C项错误;抗原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如侵入人体的微生物病原体、异体器官等,D项错误。 答案 B 2.(2019·河北省5月冲刺)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若吞噬细胞受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会减弱 C.体液免疫过程中呈递抗原的细胞主要有吞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 D.自身免疫病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A项错误;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原的吞噬、处理,若吞噬细胞受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会减弱,B项正确;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C项错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过敏反应,D项错误。 答案 B 3.(2019·江苏省盐城市)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