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节活动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首届风筝节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国是风筝的故乡,至今,每年全国许多城市都要举办各种大型风筝文化活动。风筝是友谊的象征,和平的使者。每年阳春三月,更是放飞风筝的最佳时节。追逐风筝,嬉戏春风,放飞心情,享受快乐。给学生一片天空,让他们放飞理想、放飞希望;给校园一片天空,让她充满欢乐、充满希望;给文化一片天空,让她尽显美丽、尽显生机。
二、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等综合能力,体现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深入开展我校学生课外活动,张扬个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让孩子们在查查、做做、评评、比比、放放、读读、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会放风筝的乐趣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童年的幸福。
三.活动设想
在本次活动中,既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风筝有关的知识,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风筝文化及历史,学会放飞风筝,进行放飞比赛,亲自体验,参与活动和评价鉴赏他人的作品,在实践中增才智,长见识,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校园生活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一)各班宣传发动。
(二)了解风筝文化。
1.上网,查阅书刊,调查访问,从而知道风筝的起源、典故、种类、制作方法、发展和作用等相关知识;
2.搜集有关风筝的名言、谚语、歇后语、诗文等。
(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巧手制作风筝
参观风筝实物,查看相关资料,听老师专题辅导等,学习风筝的制作,制出自己心中的风筝,并于3月20日下午在操场展示,学校评委组评奖。
六、活动安排:
1.绘画比赛——五彩的风筝节(一到三年级学生参加)
各班交作品到美术组参加比赛(件数不限)。
评委:学校老师与高年级宣传组员。
2.制作比赛——手中的风筝节(四到六年级学生参加)
在操场举办制作风筝展览比赛,选手带好自备的材料到操场上进行现场制作比赛,各班推荐4名学生参加比赛,但每个风筝的制作人不得超过2人。
3..放飞比赛——飘舞的风筝节
4.
4.征文竞赛——心中的风筝节
以“飞翔的风筝飞翔的梦”主题征文竞赛,体裁不限,可以是小论文、诗歌、记叙文等;内容不限,可以介绍风筝的有关知识,可以记叙制作、放飞风筝的经历、感受等。请将参赛文章投放至学校投稿箱,3月24日下午进行的征文评选。
5.小报比赛——记忆中的风筝节
各班把同学比赛中的照片、写作的文稿创作成小报于3月26日交到唐爱华老师处进行评比。评委是唐秀美、唐爱华老师,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各2、4、6名。
附:
一、风筝的起源
风筝的名称很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称谓。中国古代风筝,因用木头制作叫木鸢。后用纸糊称纸鸢,后五代定名风筝,沿袭至今,但民间仍有鸢、鹞的称呼。在北方叫纸鸢,南方叫鹞子,由南鹞北鸢的的说法。日本的风筝是从中国传入的,源出于中国曾有的布制风筝“凤巾”。
那风筝是什么呢?风筝是用线牵引控制,借助风力在空中飞行的人造物体。这是风筝的基本定义。
风筝是用来观赏和放飞的,放风筝是一种体育性的娱乐活动,从这个角度说,风筝是一种娱乐玩具。中国北方风筝艺人通常称风筝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飞行器,也体现了风筝的娱乐性。由风筝的定义可以看出风筝的特征:风筝始重于空气的物体;风筝本身没有动力;要依靠线的牵引飞行;风筝只有在有风的情况下才能起飞。
二、风筝放风的原理
风筝能够起飞并在天空中飞翔,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1:要有一定的风力;
2:风筝本身必须有迎风的倾斜度;
3:要有来自放飞的牵引力,即拉力;
当风力大于风筝的本身的重量时,风筝由于线的拉力而克服了阻力,风吹在带有迎角的风筝上产生的升力而克服了风筝的重力,从而扶摇直上蓝天。
天气的好坏也影响到放飞的效果。天气晴朗则风筝不易变形,破损,易起飞。天气阴晦,空气潮润,对风筝放飞非常不利,这是因为风筝本身粘附了许多水分,重量增加,蒙面变软,难已起飞,而且风筝粘糊的地方容易脱胶。
千百年来,我国人民根据气候特点,选择春秋季作为放飞的黄金季节,是很有道理的。
对中小型风筝,2~4级风放飞最合适,5级风时也可放飞。6级强风可放飞超大型巨型风筝,7级强风除特制风筝外,一般风筝不能放飞。
三、关于风筝的一些历史典故
风筝问世后,便与军事结缘,留下许多利用风筝进行测距、传讯、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公元前202年,刘邦集中韩信、彭越、英布等40万大军,把项羽围困在现在的灵璧县。这时项羽兵力已不过10万,粮食也快吃完了。韩信为了瓦解项羽的军心,用牛皮做了一个风筝,上面绑有竹笛,乘夜风吹到楚营上空,下置善笛之炊思乡之曲,又命围攻汉军,高唱楚歌,齐声悲怨,动摇了楚军军心。项羽大惊,以为刘邦全部占领了楚地,自己已穷途末路,只好醉酒军营,慷慨悲歌,同虞姬诀别,他的8000子弟兵,尽皆散去,不战而溃,留下“四面楚歌”的历史典故。
公元前200年,韩信与陈豨和谋反汉,想挖地道至未央宫。为了测量至未央宫的距离,韩信派人做了一只风筝。这只风筝使用丝绸做面的板子式风筝,其形象一只蝴蝶,样子虽不好看,但飞得很稳,顺风起飞时,一边放线一边计量线长,当风筝飞到未央宫上空时,距离也就测出来了。
中国南北朝时期,就有风筝用于通讯和越险的故事。据宋朝高承《事物原记》载,太清三年(公元549年)梁武帝萧衍曾被敌将侯景围困在台城,粮草断绝,形势危急。城外虽有援军,但城池受困,无法联系,手下将军羊侃献计,把救驾密诏,藏于风筝中,顺着风筝力放到城外,搬取救兵。当即有台资肖纲在太极殿前,把风筝放出。可惜风筝放出,就被侯景发觉。以为有人搞巫术。命部下乱箭射下。救驾密诏落于后手,羊侃和武帝远远望见,束手无策。
四、什么因素决定风筝放飞的高度。
风筝线与地平面形成的夹角的大小决定风筝放飞的高度(风筝比赛常规定使用30米长的线……)